美国AI芯片巨头英伟达周一发布公告称,正在联合一众供应商制造工厂,将在未来几年里实现AI超级计算机的美国本土化制造。
(来源:英伟达)
英伟达披露,已经在亚利桑那州启用“超过百万平方英尺”的生产空间用于Blackwell芯片制造测试,并正在得克萨斯州,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生产线。
作为整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Blackwell芯片本体已经在凤凰城的台积电晶圆厂启动生产。与此同时,英伟达也在休斯顿(与富士康合作)、达拉斯(与纬创合作)建立超级计算机制造基地,两处工厂预期将会在未来12-15个月内逐步提升产量。
在先进封装和测试领域,英伟达将与安靠科技(Amkor Technology)和矽品精密(SPIL)合作,在亚利桑那州展开封装测试合作。
作为给美国当局画的“饼”,英伟达也在声明中强调,计划与上述这些合作伙伴一起,未来4年内在美国生产“最高可达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预计将能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在新闻稿中表示,首次在美国本土制造AI基础设施的核心引擎,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满足市场对AI芯片持续激增的需求,同时强化供应链并增加抗风险能力。
毫无疑问,这里的“风险”指的就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胡乱推出的关税措施。
面对产业链和美国资本市场崩坏的前景,美国政府上周五悄悄宣布,暂时豁免对智能手机、芯片、服务器等商品进口的“对等关税”。但特朗普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在周末表示,未来仍有可能对半导体产业链征收不同形式的行业关税。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丹·艾夫斯在上周日的报告中指责称,白宫接连不断传出的消息制造了巨大混乱,让行业和投资者感到头晕目眩,也给那些试图规划供应链、库存和需求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混乱。
对于英伟达而言,“美国本土产业链”本身也会是股价表现的不利因素。部分投资者可能还记得,在今年2月底发布大体优于市场预期的财报后,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8%。当时的市场解读,指向公司的高达73%的毛利率同比下降3%。英伟达也解释称,由于AI新品更加复杂和昂贵,导致毛利率的下滑。
然而相较于亚洲成熟的产业链,“在美国生产先进芯片”也意味着成本将失控上行。且不论对生产要求更高的AI芯片,即便是苹果手机也很难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转型成“美国制造”。
丹·艾夫斯曾警告称,如果苹果强行将苹果手机的生产线搬回美国,现在售价1000美元的中国、印度产iPhone,可能得涨价到3000美元。
所以在5月底的财报说明会上,全球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美国制造”对英伟达业务利润的冲击。
当然, 英伟达这份声明本身,也对阻止美国政府进一步冲击全球电子产业链具有潜在作用。根据财联社此前报道,今年4月初黄仁勋曾到访海湖庄园,成功劝说特朗普暂停扩大限制向中国出口H20芯片的计划,据称,黄仁勋给出的条件就是在美国投资建设AI数据中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