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7月20日讯:在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SMM第十七届国际铝业峰会-电解铝及原料论坛上,易煤研究院动力煤高级研究员王闯针对动力煤产业政策变化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行情进行了展望。他表示,基于国外不发生经济危机的基础上,预计煤价在7月底到8月初旺季消费兑现,跌幅开始扩大,跌至9月中800-900区间,会有部分需求为应对10月的大秦线检修而提前补库,推动价格小级别的反弹到950-1000左右,随后10月大秦线检修期间,煤价回落900以下,检修结束,出现集中补库情况,煤价再次上涨至1000以上,如若有超预期的时间,则上涨至1200元/吨也有可能。到了冬季,具体情况依旧有待商榷。
客观环境与产业政策的变化解读
动煤与政策
(1)动煤产业的政策属性极强;
(2)动力煤,政策决定供需,供需决定价格,并且动力煤的产业结构,使得政策对供给的控制能力大于对需求的控制能力;
(3)治大国如烹小鲜,关键是政策执行的“度”的把握,即在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也就是政策推进的节奏力度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有所不同。
“双碳”政策的理解
去年和今年的经济环境的不同
2021年,经济环境主要是主动调结构,而今年是被动保经济,国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现在又加上了超预期的新冠疫情;国外的经济背景则是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以及乌克兰危机。这种背景下,政治局会议提出“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回到动力煤上,在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背景下,可以思考:
今年“双碳”政策是否会继续推,推进的是否会激进?
限制煤炭产能释放的政策会否持续收紧?
为什么去年相关部门调控动煤调了大半年没作用,最后为什么就起作用了?——涉及到不同时期政策的侧重点的切换,这个政策的体系、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对政策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去年前半年:相关部门调控不管用,主要还是顶层政策的阶段性重点不在保供上,而发改委作为国务院下属部门,与相关的部门如应急管理部、环保部、土地管理部门等同属一个级别。当顶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都是各自为政,不够统筹协调。
10月下旬的煤价下跌,发改委调控是导火索的作用,关键还是顶层政策的转向,前期的高层会议动作。其中最主要的是顶层在推动“双碳”政策中,针对民生问题、能源安全、就业、市场主体稳定问题的取舍,导致的阶段性的政策重点转向。
通过这些变化,能总结“双碳”政策的特点:
1. 高层在战略上有定力,战术上有“实事求是”的灵活, “双碳” 是个战略问题;
2.“双碳”不是单一的政策,而是一个系统性政策;
3.“民生与能源安全的底线”,即明确了减碳工作推进的边间与底线;
4.政策体系是自上往下,并且也往往矫枉过正、用力过猛。
核心是不同时期政策的侧重点的切换,市场如何应对?
市场正确的做法是去分析政策本身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就是跟着政策走,跟着政策本身可能带来的什么影响走,而不是去评判政策不合时宜,非要逆势做。
动煤近些年为什么总出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行情特点?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原因
1. 政策逻辑:政策对供给有绝对的控制能力,政策调控有“用力过猛、矫枉过正”的特点,并且政策的原则是不能影响民生和能源安全。基于供给侧改革和“双碳”的政策框架下,减碳减煤是既定的战略任务,使得煤炭的供给相对偏紧是整个煤炭市场的大背景,在此背景下,往往在消费淡季执行相关减碳减煤政策力度较大,而旺季不影响民生,力度较小。(政策制定者是很难的,不要认为事情没有发生就觉得准备工作没意义,有效的政策在于“防患于未然“)
2. 补库周期逻辑:在供给偏紧情况下,淡季电厂提前补库,过量补库,用力过猛是政策的必然选择,对于政策层面,为了防止真正到旺季缺煤影响民生,政策保供用力过猛导致的煤价下跌的影响要远远小于用力过小导致民生受影响后果。
3.供需方面,水泥、建材、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的错峰生产使得淡旺季煤炭的消费需求波动不太明显。
所以针对动煤的行情,在旺季不会有很大的上涨,在淡季不会有很大的下跌。大涨往往在淡季的后半段,大跌往往在旺季的后半段。
动煤基本面——供需情况
供应情况
(1)国内供给维持高位,但弹性低
随着前期保供稳价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煤炭产能逐渐释放,国内煤炭产量维持高位,1-5月原煤产量18.1亿吨,同比增幅10.4%。
截止7月14日,陕西省煤矿开工率66.8%,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92万吨/天,环比增加1.2%,同比增加9%。
(2)进口供应因倒挂问题维持低位
俄乌冲突,加剧了欧洲地区的能源紧张,欧洲面向印尼等国的进口煤增加,推动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进口煤出现倒挂(以印尼4500K煤种折算,倒挂100元/吨),而俄煤进口量明显增加,但俄煤存在运力瓶颈,难以充分弥补印尼煤欠量,今年1-6月进口量下降17.8%。
并且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即印尼煤主要以低热值煤种为主,沿海地区电厂炉型问题导致烧俄煤不匹配。
总体上来看,1-5月,包含进口的减量,国内煤炭的总供应量增加了1.56亿吨,同比增幅9.5%。因为供应弹性地的特点。即全年预估总量供给同比增幅10%,即下半年增加1.7亿吨左右。
电厂供耗存
(1)数据统计显示,近期沿海八省电厂日耗走高,日耗同比持平,沿海电厂去库速度较快,库存同比增加17.3%,内陆电厂去库幅度较小,库存同比增加57%。
动煤基本面——库存及物流情况
社会库存及物流
(1)港口库存:
环渤海港口库存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同比增38%,江内各港口也持续累库,同比增40% ,近期日耗较高,港口并没有去库。
(2)产地库存:
受制于库存能力问题,整体库存依然维持低位,后期则主要依靠周转率来降低产地库存能力偏低的影响,并且,本身基于库存能力偏低的问题,产地煤价的弹性要明显大于港口。
(2)运力方面:
大秦维持满发状态至130万吨/天;呼局请批车继续劈叉,说明煤源相对充足,而运力依然紧张。所以物流瓶颈问题,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依然存在隐患,同时也需要终端拉长补库周期。
市场展望
消费展望
(1) 目前支撑煤价维持高位的原因:旺季尚未兑现的情况下,长协保证兑现的问题,以及产地榆林下跌较多,鄂市价格稳定。
(2)消费的展望是个定性的范畴,就当前时间,是夏季消费的最高峰,北港不去库,电厂小幅去库,本月底到8月初旺季预期兑现时候,电厂开始去库,则煤价肯定要跌。
宏观的角度说,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咱们国内高质量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并没有明显放开,只是一些结构性的政策刺激消费而未刺激开工端。即宏观经济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二产尚看不到明确的消费增量预期,三产因为有疫情的影响,不确定性比较强。
1-6月份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3%,如若全年GDP增速3.8%-4.0%的水平,即下半年GDP按5%预估,下半年电煤消费增量同比5-6%的水平,即下半年消费增量1.65-1.9亿吨。即按照理想化的经济增速来算,结合前文增加1.7亿吨的水平,电煤在今年下半年是一个供需紧平衡的状态,有可能缺口能出现1000-2000万的缺口,这个缺口在目前的库存水平下可以覆盖掉的。
消费最差的时间段已过,实际恢复情况仍存不确定性
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最差的时间窗口已过,但国际宏观问题最严峻的时候还没到来,国内产业政策的切换, “双碳”政策的推进力度放缓,“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内刺激经济的手段受到束缚,即不会有大放水的情况出现,并且短期迎峰度夏消费高峰继续将兑现。
下半年将是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就可以用结构性的思维来判断,即不会出现趋势性的涨跌,本轮旺季消费兑现之后的下跌就不会跌太深(800-900就是底部区间),后期还有迎峰度冬的补库预期。
行业本身又面临供应弹性低,物流瓶颈仍存,消费弹性大的现实特点,进口煤方面基于俄乌战争冲突的持续性,欧洲的需求就有持续性,预计短期内倒挂难以修复,进口煤对沿海市场的补充作用仍然较弱,冬季北半球的能源消费量大于夏季。
下半年行情节奏判断
基于国外不发生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下半年行情节奏预计如下:
近期煤价开始下跌,跌速较小,7月底到8月初旺季消费兑现,跌幅开始扩大,跌至9月中800-900区间,会有部分需求为应对10月的大秦线检修而提前补库,推动价格小级别的反弹到950-1000左右,随后10月大秦线检修期间,煤价回落900以下,检修结束,出现集中补库情况,煤价再次上涨至1000以上,如若有超预期的时间,则1200也有可能。到了冬季,具体情况依旧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