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上海有色网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诚邀您出席“2022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共同探讨锂电新能源的发展变化。

 | 进入专题>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 全球光伏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新能源大会】

来源:SMM

【新能源大会 | 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 全球光伏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浙商证券电新首席张雷: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市场化竞争力逐渐凸显;中国光伏发电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补贴影响逐步弱化;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全球能源独立诉求持续加码,碳中和进程提速;欧洲光伏需求大超预期,全球光伏装机增长斜率重塑,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SMM 7月14日讯:在上海有色网(SMM)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浙商证券电新首席张雷介绍了2022年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并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业分析。他认为,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市场化竞争力逐渐凸显;中国光伏发电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补贴影响逐步弱化;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全球能源独立诉求持续加码,碳中和进程提速;欧洲光伏需求大超预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边际放松;全球光伏装机增长斜率重塑,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全球碳中和节奏加速,硅料产能释放叠加技术加速降本有望支撑需求快速释放,看好210+N型新技术及存在供应瓶颈的细分环节。


产业现状: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

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市场化竞争力逐渐凸显

在过去的10年里,光伏经济性持续提升,重要性指数级增长。2010-2020年,光伏发电加权平均LCOE从0.381美元/kWh下降到0.057美元/kWh(约为0.362元/kWh),降幅达到85%,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降本速度最快的能源。2021年全球最低中标电价达到1.04美分/kWh,较2020年相比降幅超过20%。2021年,我国甘孜光伏中标电价达到0.1476元/kWh,约2.3美分/kWh。

全球:历史上光伏装机爆发主要由政策驱动

补贴政策驱动全球装机出现过三轮装机高峰:

►2007-2008年,西班牙市场在高额补贴下兴起,2008年西班牙实现光伏装机2.89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达46.48%。

►2010-2011年,补贴阶梯式退坡导致意大利、德国市场爆发抢装潮,推动全球装机增速提高。

►2013-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大幅增长,引领全球装机进入100GW量级。

2018年以后,全球市场正向多元化发展,以美、日、印为代表全球多国装机份额逐步提升。

中国:光伏发电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补贴影响逐步弱化

►2013-2014年:海外出口受制于双反政策,国内装机规划与补贴等政策陆续出台;

►2015-2017年:国内光伏产业利好政策力度加大,新增装机规模持续提升;

►2018年:“531”新政出台,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大幅下滑;

►2019-2020年:补贴持续退坡,平价上网进程提速;

►2021年起:补贴正式退出,开启平价上网时代。

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

各环节产量全球市占率高。2021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国内产量占比分别达到78.8%、97.3%、88.4%、82.3%;产能占比分别达到80.5%、98.1%、85.1%、77.2%。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2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其中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分别为24.5亿美元、13.7亿美元、246.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8.3%、38.2%、44.9%。

2017-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多晶硅阶段性供需失衡,供应链价格上行

受硅料产品阶段性供需失衡、能耗双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世界范围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供应链价格快速上行。其中硅料价格从2021年初的84元/kg上涨至现在的285元/kg,涨幅接近240%。


需求:唱响能源转型主旋律,需求端斜率重塑

全球能源独立诉求持续加码,碳中和进程提速

海外需求旺盛,能源独立诉求不断加码。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光伏装机需求不断超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边际向好,进一步验证海外市场难以摆脱中国光伏制造;巴西、东南亚、中东非等新兴市场需求加速启动。预计2022年海外光伏装机将达160GW,同比增长约40%。

欧洲光伏需求大超预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边际放松

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欧洲光伏装机需求持续超预期。5月18日,欧盟委员会“RepowerEU”能源计划正式发布:1)建议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体目标从40%提高到45%;2)到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倍,到2030年安装总量达到600GW(2021年底165GW);3)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逐步实现新建公商业及住宅建筑上义务安装光伏组件的目标,同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布推文,提议到2025年实现该目标。

美国市场:美国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超预期,组件相对国内溢价明显。6月6日,美国白宫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太阳能电池相关产品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从以上四个东南亚国家的组件进口规模,目前占到美国目前总安装需求的80%左右。

中国大基地+分布式协同并举,稳经济政策加速项目推进

风光大基地规模超预期,稳经济政策重点推进大基地项目建设:第二批新能源大基地方案指出,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GW。其中,“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200GW;“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255GW。

装机经济性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29.2GW,同比增长88.39%,占比提升至55%,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5GW左右。在产业链价格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装机经济性更强。

2014-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结构(单位:GW、%)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浙商证券研究所

全球光伏装机增长斜率重塑,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全球碳中和提速,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CAGR有望达34%。海外主要装机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国内大基地项目有望在未来十年形成集中式装机需求的强力支撑,分布式在平价时代经济性凸显,电力市场逐步完善和电价机制调整将进一步激发长期需求。根据IRENA预测并结合各国装机目标,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250GW、330GW、400GW、480GW ,同比分别增长67%、32%、21%、20%。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增量中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在电力消纳方面, 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别为29.4%和13.7%, 2025年将分别达到33%和18%,年均提高0.9%和1.08%。我们预计2022-2025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90GW、110GW、130GW、150GW,同比分别增长65%、22%、18%、15%。

组件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国内装机有望加速起量

海外光伏装机需求保持旺盛。2022年5月,我国组件出口量为14.7GW,同比增长82.9%,2022年1-5月,我国组件累计出口量为66.1GW,同比增长80.6%。

国内装机下半年有望快速起量。2022年5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6.8GW,同比增长141%,2022年1-5月我国光伏累计装机23.7GW,同比增长139%。2022Q1分布式装机8.9GW,占比约67.1%,预计国内集中式项目将于Q3大量启动。


技术:210+N型加速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硅料降价预期之下210降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大尺寸化助力全产业链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与M2相比, M10、G12的非硅成本下降:电池环节,成本下降2.31分/W、4.82分/W;组件环节成本下降4.07分/W、5.87分/W;生产环节成本下降3.68分/W、8.84分/W;系统环节,BOS成本下降19.46分/W、20.56分/W;生产叠加系统环节整体成本降幅23.13分/W、29.41分/W。

210供应链效率良率提升,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大尺寸硅片是行业降本增效潮流下的必然选择:大尺寸硅片在硅片端降低单位长晶成本,在电池、组件、系统环节摊薄单瓦非硅成本,经济效益显著;隆基绿能推出182mm硅片,TCL中环迈入210mm单晶硅片时代。

182mm、210mm等大尺寸硅片市场份额有望迅速增长。2021年,182mm及210mm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预计到2022年,182mm及210mm硅片市场份额分别有望达到50%、25%。

PERC降本接近尾声,N型电池有望接替P型电池

PERC当前仍为主流技术,但提效降本已近尾声。N型电池转换效率高,有望接替P型电池成为主流技术。N型电池硅片基底掺磷,几乎没有硼-氧对形成的复合中心损失,光致衰减得到极大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逐渐成熟,N型电池有望实现更高的量产电池效率,N型电池的效率会逐步和P型电池拉开差异。

N型电池技术达到量产临界点,多种技术路线并存

N型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有TOPCon、HJT、IBC等。在量产成本上,能兼容PERC生产线的TOPCon比HJT领先一步。IBC的转换效率最高,且可与TOPCon/HJT等其他晶硅技术叠加,但量产难度较大,设备投资额较高。

TOPCon:工艺成熟度高,率先启动大规模量产

TOPCon效率提升潜力大、光致衰减低、工艺设备产线兼容性好。

率先进入量产时代:2022年,全行业TOPCon产能有望新增超50GW,截至2022年末,TOPCon产能有望突破60GW,出货量有望超15GW。

HJT:降本提效空间大,产业化进展提速

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双面率高、低光衰、大尺寸、薄片化,HJT+:HJT后续可作为底层平台型技术,与IBC、钙钛矿叠层等其他工艺叠加,有望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至30%以上。

降本空间大,有助于产业化提速:根据各公司公告及中科院电工所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HJT已建产能达5.57GW,2022年待建产能4.8GW;预计至2022年末,国内HJT产能有望突破10GW。

IBC:兼容并蓄,有望在分布式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IBC电池与其他晶硅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发射极、表面场和金属电极都做在电池背面,并交叉指式分布,电池正表面无任何栅线遮挡,吸光面积最大。其外形美观,适用于对双面率要求较低而对美观度有一定要求的分布式场景,且可与多种技术路线叠加。

N型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有望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N型电池转换效率有望持续提升。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吗,根据CPIA,预计至2025年,Topcon、HJT、IBC电池转换效率有望分别达到24.9%、25.3%、25.3%;至2030年,有望分别达到25.6%、26.0%、26.2%。

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和转换效率的提升,N型电池市场率有望不断提高。根据CPIA, 2021年N型电池市场占比约为3%,预计至2025年N型市占率有望达到40%,至2030年有望达到75%。


格局:看好低估值赛道,优选强α标的

硅料:

考虑终端需求,2022年多晶硅供需维持紧平衡。龙头厂商低成本产能加速扩产,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统计,2021年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前四厂商分别为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CR4市占率为66%。随着CR4扩产提速,成本与品质优势加持下,龙头市占率呈加速提升趋势,预计2023年CR4市占率有望达到84%。

硅片:

结构性供给不足,双寡头格局稳固。龙头厂商纷纷布局大尺寸产品,大尺寸硅片成为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硅片环节,隆基绿能、TCL中环双寡头格局稳固。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以及大尺寸产品的快速迭代,强者恒强的产业趋势愈加显著。

电池片:

大尺寸PERC电池紧平衡,盈利能力修复。P型电池投资暂缓,2022年大尺寸PERC产能相对紧缺。 2020年以来,受全球疫情、限电以及硅料供应紧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电池片环节盈利能力受到大幅挤压。2022年,大尺寸PERC电池有效供给相对紧缺,电池片环节格局有望逐步改善,盈利能力边际修复预期增强。

组件:

全球竞争体系下渠道和品牌壁垒增强。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增速趋缓,组件环节品牌和渠道效应越来越强。行业垂直一体化程度加深,组件龙头议价能力提升,行业龙头纷纷布局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产能。

受海外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企业海外投资建厂节奏加快。据CPIA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产能布局相对领先。

逆变器:

海外需求旺盛,微型逆变器加速国产替代。光伏逆变器出口需求保持高增。2022年5月,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约5.86亿美元,同比增长49%;微型逆变器安全可靠性高,国产微逆全球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胶膜:

组件双面化推动胶膜需求结构变化。组件双面化趋势明显,POE/EPE胶膜占比有望提升。全球光伏胶膜行业呈寡头垄断市场格局,CR4超85%。目前光伏胶膜行业呈现一超多强局面,福斯特、海优新材、斯威克与赛伍技术位列行业前四,2021年行业C4超85%,且龙头福斯特市占率超过50%。龙头厂商存在显著的盈利能力优势,行业高集中度有望延续。

金刚线:

国内金刚线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龙头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随着各厂商技术工艺不断进步,同时装机高速增长带来新增金刚线需求,丰富客户结构,各家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与龙头的盈利差距有望逐渐缩小。

高价硅料+N型需求增长加快金刚线细线化进程。随着N型硅片需求规模的提升,细线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钨丝作为金刚线母线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加速。

石英砂:

需求结构性高速增长,未来供给偏紧。光伏石英坩埚对原材料纯度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国内企业快速成长。硅片大型化趋势加快+N型进入产业化阶段,石英坩埚需求快速增长。硅片大型化趋势下,石英坩埚的尺寸增大,重量也相应增加。光伏装机高速增长,由于需求结构性变化,石英需求增速高于行业增速,我们预计2022-2025年对光伏高纯石英石需求分别为6.9、9.9、12.9、16.9万吨,2021-2025四年CAGR为43%。


风险提示:

需要注意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供应链稳定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以及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

投资建议:

1)低估值补涨标的,硅料硅片环节盈利确定性强,盈利能力有望持续超预期:TCL中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协鑫科技。

2)受益原材料供给瓶颈的辅材,逆变器环节受IGBT供应限制、胶膜环节受EVA供给限制,行业议价权较强:禾望电气、海优新材、福斯特、福莱特、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禾迈股份、昱能科技。

3)全球竞争力的组件企业,赛道价值量最大、掌握全球渠道、集中度提升: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东方日升。

4)其他各细分环节龙头:金博股份、爱旭股份、芯能科技、正泰电器等。

》观看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直播

》电脑端在线观看峰会视频直播

》查看峰会专题报道

SMM 7月14日讯:在上海有色网(SMM)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浙商证券电新首席张雷介绍了2022年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并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业分析。他认为,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市场化竞争力逐渐凸显;中国光伏发电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补贴影响逐步弱化;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全球能源独立诉求持续加码,碳中和进程提速;欧洲光伏需求大超预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边际放松;全球光伏装机增长斜率重塑,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全球碳中和节奏加速,硅料产能释放叠加技术加速降本有望支撑需求快速释放,看好210+N型新技术及存在供应瓶颈的细分环节。


产业现状: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

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市场化竞争力逐渐凸显

在过去的10年里,光伏经济性持续提升,重要性指数级增长。2010-2020年,光伏发电加权平均LCOE从0.381美元/kWh下降到0.057美元/kWh(约为0.362元/kWh),降幅达到85%,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降本速度最快的能源。2021年全球最低中标电价达到1.04美分/kWh,较2020年相比降幅超过20%。2021年,我国甘孜光伏中标电价达到0.1476元/kWh,约2.3美分/kWh。

全球:历史上光伏装机爆发主要由政策驱动

补贴政策驱动全球装机出现过三轮装机高峰:

►2007-2008年,西班牙市场在高额补贴下兴起,2008年西班牙实现光伏装机2.89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达46.48%。

►2010-2011年,补贴阶梯式退坡导致意大利、德国市场爆发抢装潮,推动全球装机增速提高。

►2013-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大幅增长,引领全球装机进入100GW量级。

2018年以后,全球市场正向多元化发展,以美、日、印为代表全球多国装机份额逐步提升。

中国:光伏发电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补贴影响逐步弱化

►2013-2014年:海外出口受制于双反政策,国内装机规划与补贴等政策陆续出台;

►2015-2017年:国内光伏产业利好政策力度加大,新增装机规模持续提升;

►2018年:“531”新政出台,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大幅下滑;

►2019-2020年:补贴持续退坡,平价上网进程提速;

►2021年起:补贴正式退出,开启平价上网时代。

光伏制造全面向中国转移,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

各环节产量全球市占率高。2021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国内产量占比分别达到78.8%、97.3%、88.4%、82.3%;产能占比分别达到80.5%、98.1%、85.1%、77.2%。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2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其中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分别为24.5亿美元、13.7亿美元、246.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8.3%、38.2%、44.9%。

2017-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多晶硅阶段性供需失衡,供应链价格上行

受硅料产品阶段性供需失衡、能耗双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世界范围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供应链价格快速上行。其中硅料价格从2021年初的84元/kg上涨至现在的285元/kg,涨幅接近240%。


需求:唱响能源转型主旋律,需求端斜率重塑

全球能源独立诉求持续加码,碳中和进程提速

海外需求旺盛,能源独立诉求不断加码。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光伏装机需求不断超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边际向好,进一步验证海外市场难以摆脱中国光伏制造;巴西、东南亚、中东非等新兴市场需求加速启动。预计2022年海外光伏装机将达160GW,同比增长约40%。

欧洲光伏需求大超预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边际放松

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欧洲光伏装机需求持续超预期。5月18日,欧盟委员会“RepowerEU”能源计划正式发布:1)建议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体目标从40%提高到45%;2)到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倍,到2030年安装总量达到600GW(2021年底165GW);3)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逐步实现新建公商业及住宅建筑上义务安装光伏组件的目标,同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布推文,提议到2025年实现该目标。

美国市场:美国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超预期,组件相对国内溢价明显。6月6日,美国白宫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太阳能电池相关产品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从以上四个东南亚国家的组件进口规模,目前占到美国目前总安装需求的80%左右。

中国大基地+分布式协同并举,稳经济政策加速项目推进

风光大基地规模超预期,稳经济政策重点推进大基地项目建设:第二批新能源大基地方案指出,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GW。其中,“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200GW;“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255GW。

装机经济性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29.2GW,同比增长88.39%,占比提升至55%,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5GW左右。在产业链价格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装机经济性更强。

2014-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结构(单位:GW、%)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浙商证券研究所

全球光伏装机增长斜率重塑,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全球碳中和提速,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CAGR有望达34%。海外主要装机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国内大基地项目有望在未来十年形成集中式装机需求的强力支撑,分布式在平价时代经济性凸显,电力市场逐步完善和电价机制调整将进一步激发长期需求。根据IRENA预测并结合各国装机目标,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250GW、330GW、400GW、480GW ,同比分别增长67%、32%、21%、20%。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3万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增量中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在电力消纳方面, 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别为29.4%和13.7%, 2025年将分别达到33%和18%,年均提高0.9%和1.08%。我们预计2022-2025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90GW、110GW、130GW、150GW,同比分别增长65%、22%、18%、15%。

组件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国内装机有望加速起量

海外光伏装机需求保持旺盛。2022年5月,我国组件出口量为14.7GW,同比增长82.9%,2022年1-5月,我国组件累计出口量为66.1GW,同比增长80.6%。

国内装机下半年有望快速起量。2022年5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6.8GW,同比增长141%,2022年1-5月我国光伏累计装机23.7GW,同比增长139%。2022Q1分布式装机8.9GW,占比约67.1%,预计国内集中式项目将于Q3大量启动。


技术:210+N型加速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硅料降价预期之下210降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大尺寸化助力全产业链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与M2相比, M10、G12的非硅成本下降:电池环节,成本下降2.31分/W、4.82分/W;组件环节成本下降4.07分/W、5.87分/W;生产环节成本下降3.68分/W、8.84分/W;系统环节,BOS成本下降19.46分/W、20.56分/W;生产叠加系统环节整体成本降幅23.13分/W、29.41分/W。

210供应链效率良率提升,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大尺寸硅片是行业降本增效潮流下的必然选择:大尺寸硅片在硅片端降低单位长晶成本,在电池、组件、系统环节摊薄单瓦非硅成本,经济效益显著;隆基绿能推出182mm硅片,TCL中环迈入210mm单晶硅片时代。

182mm、210mm等大尺寸硅片市场份额有望迅速增长。2021年,182mm及210mm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预计到2022年,182mm及210mm硅片市场份额分别有望达到50%、25%。

PERC降本接近尾声,N型电池有望接替P型电池

PERC当前仍为主流技术,但提效降本已近尾声。N型电池转换效率高,有望接替P型电池成为主流技术。N型电池硅片基底掺磷,几乎没有硼-氧对形成的复合中心损失,光致衰减得到极大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逐渐成熟,N型电池有望实现更高的量产电池效率,N型电池的效率会逐步和P型电池拉开差异。

N型电池技术达到量产临界点,多种技术路线并存

N型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有TOPCon、HJT、IBC等。在量产成本上,能兼容PERC生产线的TOPCon比HJT领先一步。IBC的转换效率最高,且可与TOPCon/HJT等其他晶硅技术叠加,但量产难度较大,设备投资额较高。

TOPCon:工艺成熟度高,率先启动大规模量产

TOPCon效率提升潜力大、光致衰减低、工艺设备产线兼容性好。

率先进入量产时代:2022年,全行业TOPCon产能有望新增超50GW,截至2022年末,TOPCon产能有望突破60GW,出货量有望超15GW。

HJT:降本提效空间大,产业化进展提速

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双面率高、低光衰、大尺寸、薄片化,HJT+:HJT后续可作为底层平台型技术,与IBC、钙钛矿叠层等其他工艺叠加,有望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至30%以上。

降本空间大,有助于产业化提速:根据各公司公告及中科院电工所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HJT已建产能达5.57GW,2022年待建产能4.8GW;预计至2022年末,国内HJT产能有望突破10GW。

IBC:兼容并蓄,有望在分布式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IBC电池与其他晶硅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发射极、表面场和金属电极都做在电池背面,并交叉指式分布,电池正表面无任何栅线遮挡,吸光面积最大。其外形美观,适用于对双面率要求较低而对美观度有一定要求的分布式场景,且可与多种技术路线叠加。

N型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有望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N型电池转换效率有望持续提升。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吗,根据CPIA,预计至2025年,Topcon、HJT、IBC电池转换效率有望分别达到24.9%、25.3%、25.3%;至2030年,有望分别达到25.6%、26.0%、26.2%。

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和转换效率的提升,N型电池市场率有望不断提高。根据CPIA, 2021年N型电池市场占比约为3%,预计至2025年N型市占率有望达到40%,至2030年有望达到75%。


格局:看好低估值赛道,优选强α标的

硅料:

考虑终端需求,2022年多晶硅供需维持紧平衡。龙头厂商低成本产能加速扩产,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统计,2021年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前四厂商分别为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CR4市占率为66%。随着CR4扩产提速,成本与品质优势加持下,龙头市占率呈加速提升趋势,预计2023年CR4市占率有望达到84%。

硅片:

结构性供给不足,双寡头格局稳固。龙头厂商纷纷布局大尺寸产品,大尺寸硅片成为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硅片环节,隆基绿能、TCL中环双寡头格局稳固。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以及大尺寸产品的快速迭代,强者恒强的产业趋势愈加显著。

电池片:

大尺寸PERC电池紧平衡,盈利能力修复。P型电池投资暂缓,2022年大尺寸PERC产能相对紧缺。 2020年以来,受全球疫情、限电以及硅料供应紧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电池片环节盈利能力受到大幅挤压。2022年,大尺寸PERC电池有效供给相对紧缺,电池片环节格局有望逐步改善,盈利能力边际修复预期增强。

组件:

全球竞争体系下渠道和品牌壁垒增强。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增速趋缓,组件环节品牌和渠道效应越来越强。行业垂直一体化程度加深,组件龙头议价能力提升,行业龙头纷纷布局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产能。

受海外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企业海外投资建厂节奏加快。据CPIA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产能布局相对领先。

逆变器:

海外需求旺盛,微型逆变器加速国产替代。光伏逆变器出口需求保持高增。2022年5月,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约5.86亿美元,同比增长49%;微型逆变器安全可靠性高,国产微逆全球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胶膜:

组件双面化推动胶膜需求结构变化。组件双面化趋势明显,POE/EPE胶膜占比有望提升。全球光伏胶膜行业呈寡头垄断市场格局,CR4超85%。目前光伏胶膜行业呈现一超多强局面,福斯特、海优新材、斯威克与赛伍技术位列行业前四,2021年行业C4超85%,且龙头福斯特市占率超过50%。龙头厂商存在显著的盈利能力优势,行业高集中度有望延续。

金刚线:

国内金刚线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龙头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随着各厂商技术工艺不断进步,同时装机高速增长带来新增金刚线需求,丰富客户结构,各家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与龙头的盈利差距有望逐渐缩小。

高价硅料+N型需求增长加快金刚线细线化进程。随着N型硅片需求规模的提升,细线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钨丝作为金刚线母线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加速。

石英砂:

需求结构性高速增长,未来供给偏紧。光伏石英坩埚对原材料纯度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国内企业快速成长。硅片大型化趋势加快+N型进入产业化阶段,石英坩埚需求快速增长。硅片大型化趋势下,石英坩埚的尺寸增大,重量也相应增加。光伏装机高速增长,由于需求结构性变化,石英需求增速高于行业增速,我们预计2022-2025年对光伏高纯石英石需求分别为6.9、9.9、12.9、16.9万吨,2021-2025四年CAGR为43%。


风险提示:

需要注意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供应链稳定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以及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

投资建议:

1)低估值补涨标的,硅料硅片环节盈利确定性强,盈利能力有望持续超预期:TCL中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协鑫科技。

2)受益原材料供给瓶颈的辅材,逆变器环节受IGBT供应限制、胶膜环节受EVA供给限制,行业议价权较强:禾望电气、海优新材、福斯特、福莱特、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禾迈股份、昱能科技。

3)全球竞争力的组件企业,赛道价值量最大、掌握全球渠道、集中度提升: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东方日升。

4)其他各细分环节龙头:金博股份、爱旭股份、芯能科技、正泰电器等。

》观看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直播

》电脑端在线观看峰会视频直播

》查看峰会专题报道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