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多地限电 金属产业链影响速递

近日,多地发布高温预警,用电负荷攀升,不少省市开始限电,那么对有色金属产业链影响如何?SMM将持续跟踪调研汇总并进行相关影响分析。

 | 进入专题>

多地限电 金属产业链影响速递

眼下这场大规模限电不是突然发生的

煤电供不应求

①需求端:复工复产以来,全国用电需求迅猛增长,同比涨幅接近15%。

②供给端:我国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70%,而今年煤炭价格飙升——去年此时,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约为563元/吨,目前为1079元/吨,接近翻番——电厂煤炭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一煤难求”“跨省寻煤”。

另外,有人认为,目前的煤电短缺根源在于去年12月的“澳煤禁令”。这一点恐怕没有太多数据支持。2020年中国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超过20亿吨,同年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发电用煤)4235万吨,占比很小。

不过,澳煤清零显然助推了煤价飙升。又逢蒙古国疫情反复,影响了蒙煤进口。

③2020年1月1日起,实行了15年的煤电联动机制脱钩。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按“基准价+上下浮动”确定,上浮不超10%,下浮原则上不超15%。

也就是说,需求暴涨,煤价暴涨,而市场化电价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电价不会也不能暴涨,电厂普遍亏损,煤炭库存不足,由此影响了电力供应。

能耗双控

所谓“能耗双控”,就是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单位GDP能耗),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意倒逼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碳发展道路。

然而8月,发改委印发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区亮起红灯,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

第四季度转眼将至,全年目标怎么办?于是各地迅速开启整改“清零”行动,临时性、强制性、层层加码,限电停产。

本意是希望长期规划,却换来短期突击。

虽然中央多次强调,避免“一刀切关停”,纠正“运动式减碳”,但从目前来看,纠偏效果有限。

保护出口企业

限电停产,也确实保护了一部分出口企业。

全球疫情,国内复产,使得大批订单涌向中国。但这些订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议价权,反而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的内卷。在成本暴涨、国际运费暴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大产能。

一旦疫情形势、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很可能对这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限电停产的安排,客观上确实让这些出口企业“冷静”了。对于这一点,下文中谭雅玲老师有详细论述。

限电政策还有哪些原因,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头们的分析。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政策初衷是把控节奏,按下暂停键 被压制产能的企业需冷静思考

有不少企业家对停电限产政策有一些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这阻碍了企业的生产,但他们只是站在企业的一亩三分地考虑问题。

疫情之前,就在去产能,去存库。如今,国外制造业因疫情尚未复工,国内企业看到订单需求,拼命加码产能。

但因为原材料价格疯涨,海运价格几倍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用工成本也不低,这些因素叠加,出口企业生产越多,亏本越多。而且,一旦国外复工,国内的产能就会严重过剩。

从国家角度,宏观调控政策是越来越成熟了,会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停电限产政策的初衷是把控节奏,按下暂停键。

对于企业而言,虽产能被压制,但也能稍作冷静,借空挡学习,往技术和创新方面去思考

同时,停电限产政策还有两个间接的正面影响。

第一个,这波原材料的上涨,跟生产力没有太大关系,反而是跟经济复苏和开工的炒作情绪强相关。这意味着,政策对国内产能的限制,能缓冲企业对原材料的追逐,减缓原材料疯涨速度。

第二个,原材料疯涨,中国企业进口原材料的势头又这么猛,但生产了货品不见得都能出口,即使出口还要亏损。因此,是外资在获利,也在侵吞和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

现在中国股市上涨很快,对应到企业端,企业生产却不获利,反而是资本运作的作用。股市上涨又跟北上资金有关,外资都是高手,有套利和对冲的动机,这就涉及到资本博弈,使得国内企业的风险增大。

这时,主动停电限产,也是给外资以警示。

企业家群体判断宏观形式若只有企业视角,就会受限。从全局角度去思考,心态就会平和一些,最终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调整。

此外,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还需要配合一些情况说明会、经济形势报告会,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政策的初衷。

秦朔(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加大情况下 需在稳增长稳就业、降耗减炭间更好的平衡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特点,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中国制造业的突出特点是门类全,配套强,从原材料开始到最终成品,一层层有多个加工环节,相当于“反复制造”,加上半成品运来运去,所以能耗较大。

这是由中国经济特征决定的。随着结构调整,将来压力会减少,但这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福祉的提升,人均能耗是一个重要指标。能耗高,往往生活水平也高。能源使用不是越低越好,但碳排放确实越少越好。

所以在思想上,不要把能耗简单当成负面的东西,而是要努力实现“减碳型的能耗”,也就是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比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单位GDP能耗强度一直减少,经常提前完成年度预定指标。在当前整个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需要在稳增长、稳就业和降耗、减碳之间更好地平衡

1. 注重精细化。有些楼堂馆所、道路用电不经济,可以先压缩,而生产性用电要尽可能顾及。

2. 更加注重用科技手段减碳,而不是行政手段一刀切。

3. 逐步用碳排放的控制指标(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来替代能耗控制指标。如果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就可以做到“减碳而不降耗”。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本质决定了它的成本将在今后持续下降,在大多数地区风电、光伏甚至可以比煤电更便宜,将来甚至可以实现电力成本接近免费,极大地改善生活和环境福祉。

4. 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创造碳汇、负碳等,对冲工业化进程中的高耗高碳。

陶金(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限电停产终归是短期手段 不是能耗控制的长期举措

限电停产的背后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部分地区能耗在工业景气度高涨的情况下,确实还在提升。没有达成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和能耗消费总量目标的省市,这些目标是刚性的。因此,面对四季度用电旺季,提前进行能耗控制调控,是达到目标的必须做法。

其次,限电停产确实能限制工业产能扩张,一定程度上减少中下游工业品供给,抬升价格,让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更顺畅,同时也熨平产能周期波动,避免未来的产能过剩甚至企业破产增加。

中下游工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大量中小企业进入市场,总产能扩张,导致其定价能力差,上游成本的压力很难消化。

限电停产当然是短期措施,并非长效举措,但上游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可能是相对短期的,即疫情因素导致的全球中上游产能恢复较慢。用短期的手段应对短期的问题,似乎是合理的,前期国内钢铁限产能,对铁矿石价格的抑制作用的很好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因素导致的全球供给收缩可能是持续的,甚至有一部分产能的消失是永久性的,导致中上游的价格较难在短期内回调。同时高强度的限电停产是否会影响与往年一致的正常外需的满足,尤其是欧美圣诞节前的出口订单集中,也值得关注。

此外,预计政策层面将根据当前企业能耗、生产的综合情况,合理调整政策强度,加强弹性管理,不搞一刀切。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