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力发展规划印发 到2025年外调绿电300亿千瓦时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十四五”电力发展目标

“十四五”电力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将持续影响经济发展。随着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产业加速布局,“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潜力将得到明显释放。综上预测,“十四五”时期北京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全社会用电量为14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2%,最大电力负荷为3300万千瓦,年均增长7.6%,“十四五”末期需要外受电力约2800万千瓦。

电源结构方面,到2025年,北京本地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3万千瓦(含应急备用电源),可再生能源装机435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1.4%左右。

电能替代方面,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29%。2025年末,北京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

《规划》提出,构建多元供电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域外进京绿电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外埠清洁电源,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合作,有序布局周边可再生能源基地,积极推进环首都风电基地建设,支持晋蒙等区域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吉电入京”特高压通道以及大同、赤峰等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及送出通道的前期工作。重点支持推进上都电厂、托克托电厂、蔚县电厂、岱海电厂等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探索建立“域外资源开发、绿电定向输送、北京市定向消纳”的绿电进京新模式,逐步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

《规划》还提出,增强电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培育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出台北京市虚拟电厂建设指导意见,完善需求响应和负荷调控技术平台功能,研究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及支持政策,引导全市各行业电力用户参与虚拟电厂构建,建立调节性(可中断)电力负荷资源库,充分挖掘电动汽车、电采暖、空调、储能等柔性负荷,并探索5G基站、充换电设施等潜在可调节资源共同参与,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力争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

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完善负荷高峰时段电动汽车有序响应市场机制,探索设计电动汽车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积极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推广电动汽车智能有序充电技术,探索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模式,开展智能充放电试点建设;鼓励运营商参与充电桩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公交场站、物流园区等场景有序充电,引导车辆有序充放电,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与电力保障能力。

此外,《规划》还提出,稳步实施电能替代,创新便民服务举措。优化布局充换电设施。加速推动公交、环卫、出租以及公务用车电动化替代,鼓励货运、租赁车辆电动化市场发展,挖掘私人乘用车电能替代潜力;按照“优化布局保增量、规范管理活存量、问题导向补短板”的总体发展思路,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形成效率高、体验优的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有序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油站向充电站、换电站转型。推动在“三城一区”等区域建立充电示范区,构建乡镇公共充电基础保障网络,满足农村农民、乡村旅游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展望2035年,北京地区电力需求持续稳步增长,最大负荷预计达到4000万千瓦,依托19通道40回路500千伏外受电通道予以保障。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应急除外),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35%以上。北京电网打造成为网络坚强、结构合理、运行灵活、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电网。

附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

文件图解——《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十四五”电力发展目标

“十四五”电力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将持续影响经济发展。随着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产业加速布局,“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潜力将得到明显释放。综上预测,“十四五”时期北京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全社会用电量为14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2%,最大电力负荷为3300万千瓦,年均增长7.6%,“十四五”末期需要外受电力约2800万千瓦。

电源结构方面,到2025年,北京本地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3万千瓦(含应急备用电源),可再生能源装机435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1.4%左右。

电能替代方面,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29%。2025年末,北京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

《规划》提出,构建多元供电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域外进京绿电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外埠清洁电源,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合作,有序布局周边可再生能源基地,积极推进环首都风电基地建设,支持晋蒙等区域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吉电入京”特高压通道以及大同、赤峰等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及送出通道的前期工作。重点支持推进上都电厂、托克托电厂、蔚县电厂、岱海电厂等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探索建立“域外资源开发、绿电定向输送、北京市定向消纳”的绿电进京新模式,逐步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

《规划》还提出,增强电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培育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出台北京市虚拟电厂建设指导意见,完善需求响应和负荷调控技术平台功能,研究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及支持政策,引导全市各行业电力用户参与虚拟电厂构建,建立调节性(可中断)电力负荷资源库,充分挖掘电动汽车、电采暖、空调、储能等柔性负荷,并探索5G基站、充换电设施等潜在可调节资源共同参与,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力争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

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完善负荷高峰时段电动汽车有序响应市场机制,探索设计电动汽车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积极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推广电动汽车智能有序充电技术,探索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模式,开展智能充放电试点建设;鼓励运营商参与充电桩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公交场站、物流园区等场景有序充电,引导车辆有序充放电,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与电力保障能力。

此外,《规划》还提出,稳步实施电能替代,创新便民服务举措。优化布局充换电设施。加速推动公交、环卫、出租以及公务用车电动化替代,鼓励货运、租赁车辆电动化市场发展,挖掘私人乘用车电能替代潜力;按照“优化布局保增量、规范管理活存量、问题导向补短板”的总体发展思路,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形成效率高、体验优的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有序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油站向充电站、换电站转型。推动在“三城一区”等区域建立充电示范区,构建乡镇公共充电基础保障网络,满足农村农民、乡村旅游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展望2035年,北京地区电力需求持续稳步增长,最大负荷预计达到4000万千瓦,依托19通道40回路500千伏外受电通道予以保障。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应急除外),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35%以上。北京电网打造成为网络坚强、结构合理、运行灵活、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电网。

附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

文件图解——《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