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个
进入2023年,光伏组件龙头的产能军备赛持续白热化,在17日隆基绿能(601012.SH)抛出452亿投资计划后,晶澳科技(002459.SZ)也不遑多让,19日晚间公告迅速放出400亿投资方案。 具体来看,晶澳科技1月19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当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 项目包括建设生产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 晶澳科技称,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电力资源和政策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能力,拓宽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中的布局,提升公司垂直一体化产能优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对高效优质光伏产品的需求,对公司后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在光伏产业链高景气度的背景下,晶澳科技就频频抛出扩产计划,其中不乏数百亿级规模投资。 最近的一次在2个月前,晶澳科技彼时公告,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与石家庄市政府、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拟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期建设光伏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智能工厂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 据统计,2022年以来,晶澳科技已发布十次产能扩建及相关投资公告,合计投资金额超600亿元,包括在石家庄、宁晋、扬州、曲靖、合肥、义乌以及海外的越南等地兴建硅片、电池片、组件业务。 据晶澳科技此前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为27.1GW,已超2021年全年出货量。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64%,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7%。而按照公司产能规划, 2022年底组件产能将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左右。在建和规划的产能明年将陆续投产,预计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75GW。 此外,1月17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该公司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体投资金额452亿元。 根据项目投资进度,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均为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 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2022年以超45GW的组件出货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冠军。一体化布局上,公司去年在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产能持续扩张。根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去年加快推进鄂尔多斯项目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在2022年底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150GW和60GW。 组件环节,2022年底公司产能达到85GW,此外还有芜湖20GW光伏组件项目、鄂尔多斯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嘉兴10GW单晶组件等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后总产能预计超过120GW。 业绩方面,受益于一体化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下游需求持续放量,晶澳科技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至56亿元,同比增长135.45%至174.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8.2亿元至56.2亿元,同比增长160.99%至204.31%。 谈及去年业绩的翻倍增长,晶澳科技总结了两大方面。2022年,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级及新产能释放,持续降本增效,叠加汇率变动等积极因素,共同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1月19日,隆基绿能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到155亿元,同比增加60%到71%;与2021年相比,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 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 ,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 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 ,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 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的龙头企业业绩增速同样显著。 TCL中环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亿元-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0%;阳光电源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102%-140%;晶盛机电则预计试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9亿元-30.81亿元,同比增长60%-80%。 经历了2019年的低谷期后,光伏行业近两年重回上升趋势,新增装机屡创新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对比2021年54.88GW的装机量,同比增长近六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协会预测, 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升级背景下,光伏需求高景气有望持续,但从近两年企业扩产情况看,产业链各环节过剩的预期已经显现。组件方面,据机构此前不完全统计, 2022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GW,龙头大手笔扩产加上新秀跨界延伸,光伏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 可以预见,光伏火爆的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由此带来的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新一轮的“厮杀”不断逼近。
总市值近3400亿元的全球光伏龙头、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盘后公告, 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到155亿元,同比增加60%到71% 。 Q3净利44.95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35.24亿元-45.24亿元,环比变动-21%至0.6%。 截至1月19日收盘,6个月以内共有32家机构对隆基绿能的2022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其中归母净利 预估均值为147.75亿元,盘后公布实际预测最高值为155亿元 。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 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 ,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 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 ,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绿能作为硅片+组件双龙头, 上半年,公司光伏产品营收490亿元,占比超97%。 其中,硅片出货39.62GW,同比增长3.3%;组件出货18.02GW,同比增长5.9%。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协会预测, 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硅片价格方面, 隆基绿能和TCL中环12月分别更新硅片价格,全线降幅均超过20%,近期价格有所小幅反弹。 当前, 硅片市场呈现TCL中环和隆基绿能双龙头局面 ,2021年两家单晶硅片合计出货占比约49%。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蔚祺等12月29日研报认为, 预计隆基绿能2022-2024年底硅片产能为150/180/205GW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公司新产能释放节奏和爬坡进度,预计公司硅片出货量(包含自用)将分别达88/127/164GW,同比增长36%/44%/29%。 2022光伏组件出货排名方面,前四家组件企业的市场竞争愈发胶着,按出货量排序依次为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均为40GW“俱乐部”成员,互相之间的差距仅在“毫厘”之间,例如 榜首的隆基绿能仅领先第二的天合光能2GW 。国信证券预计2022-2024年底隆基绿能组件产能分别达到85/120/140GW。 本月中旬,中电建公布26GW光伏组件招标结果引发市场关注,价格分化超过0.3元/W,P型组件最低综合报价为1.476元/W,最高报价达到了1.884元/W;N型组件最低报价为1.48元/W, 已接近2021年一季度水平 ,最高报价为2.01元/W。 在上游硅料和硅片价格回调后,产业链成本下降,近期组件环节排产积极性提升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以来,隆基多次刷新电池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 1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硅太阳电池效率新纪录。隆基绿能还创造性地开发了HPBC结构电池,国信证券预计该技术2022年底产能有望达到19GW。 根据盈利预测与估值测算,兴业证券王帅11月7日研报预计,隆基绿能 2022年全年硅片及组件出货量将实现较快增长,新技术产品投放后有望通过溢价为公司带来超额收益 。预计公司2023年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5.9%。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的光伏依然疯狂内卷,而降价风潮下,光伏产业里必将出现惨烈的竞争与洗牌,这无疑也是光伏走向主力能源的特殊的竞争阶段。从扩产趋势上来看,在主流一体化趋势下,企业纷纷加速进程,除了进行单环节的扩产,全产链扩充也来的更为猛烈。 可以预见的是,光伏火爆的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由此带来的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新一轮的“厮杀”不断逼近。
光伏组件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抛出大手笔投资计划,扩建规模近乎“再造一个自己”。如果按照组件与硅片1:2的产能比,隆基绿能在硅片方面存在扩张空间。公司人士表示,公司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硅片自用量的比例,预计将超过60%。 最新公告显示,公司签订陕西省西咸新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协议。截至2021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为 105GW,单晶电池产能为 37GW,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硅片和组件较2021年产能预计翻倍。从公司人士获悉,新项目已完成签约,尚未开始建设,未来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变化和自身的组件出货计划调整。 此次公告中尚未披露具体投资金额,不过根据对新建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预计超过400亿元。公司方面称,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召开董事会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测算,预计投资额以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审批的金额为准。 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2022年以超45GW的组件出货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冠军。一体化布局上,公司去年在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产能持续扩张。根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去年加快推进鄂尔多斯项目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在2022年底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150GW和60GW。 组件环节,2022年底公司产能达到85GW,此外还有芜湖20GW光伏组件项目、鄂尔多斯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嘉兴10GW单晶组件等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后总产能预计超过120GW。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新旧技术迭代时期,此次投建的电池项目同样引人关注。隆基绿能于去年11月发布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5%的HPBC电池,以及应用该技术的Hi-MO6组件产品。 目前,公司HPBC相关产能仍在建设中。今年1月10日,公司宣布拟将原募集资金47.7亿元变更用于西咸乐叶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上述项目电池工艺将导入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 对于此次新项目是否仍然为HPBC技术产线,向隆基绿能证券部求证,对方工作人员予以否认。有业内分析认为,HPBC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市场,因此此次50GW电池项目大概率将应用其他新型电池技术。
1月17日晚间,隆基绿能发布公告,已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 隆基绿能表示,签订投资协议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产能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后,在1月18日,隆基绿能发布补充公告,表示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为切片项目,不包含单晶拉棒环节。项目预计均为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预计设备及流动资金投资金额255亿元。 隆基绿能扩产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各异,但对于光伏市场竞争加剧的认知却是一致的。随着光伏市场需求回暖,中信证券发布研报表示2023年国内风光装机均有望迎来提速,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140GW。 而此轮投资并不是隆基绿能2023年的首次动作,早在1月10日,隆基绿能宣布,拟将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变更为西咸乐叶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该项目将导入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 隆基绿能表示,目前公司HPBC电池扩产项目进展顺利,先进产能稳步释放,同时关键技术指标随着规模化的发展不断提升,HPBC组件主流功率已经提升至585W。公司从2022年11月开始陆续向全球推出HPBC组件产品,该产品具有更高的组件功率、更佳的可靠性、更好的耐候性和美学特征,吸引了全球分布式客户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签署了部分HPBC组件订单,新订单还在持续增加中。 此外,在2022年12月份,隆基绿能公告表示拟投资30亿元在安徽省芜湖市建设二期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 随着隆基绿能的密集扩展投资,分析人士认为,隆基绿能此举进一步扩大了行业领先优势。近年来光伏行业需求旺盛,并吸引了一些上市公司跨界涌入,在龙头企业大举扩张产能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将面临洗牌。 当下,光伏行业利润正从上游硅料、硅片环节转移至下游电池、组件环节,提升电池等下游产能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平衡利润收益,隆基绿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同样不例外。 此前,隆基绿能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进入2022年12月,随着上游硅料供给的快速释放,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调整。公司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控制生产环节的库存水平,同时最大化确保硅片和组件产品的订单交付能力,实现了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硅片和组件出货量的环比增长。 并表示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延续高速增长的景气趋势。在全球需求继续大幅放量的背景下,隆基绿能依托在硅片和组件环节形成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渠道优势以及良好的履约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深度发掘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推动硅片和组件出货量的持续增长。目前公司2023年年度产品出货规划尚在最终讨论阶段。
2022年中国光伏产业全面爆发,组件市场出货高峰态势也依然延续。根据第三方机构以及券商公开资料统计,去年国内企业组件出货增幅超过50%。且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内卷”,今年全球组件出货前十的梯队有望全部“国产化”。 其中,前四家组件企业的市场竞争愈发胶着,按出货量排序依次为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均为40GW“俱乐部”成员,互相之间的差距仅在“毫厘”之间,例如榜首的隆基绿能仅领先第二的天合光能2GW。 此外,上述龙头企业均在积极布局各类高效组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有助于保持行业头部阵营,N型组件将在两三年内取代P型组件的主流地位,高效电池组件的量产和推广进程,对头部企业组件未来出货排名有重要影响。 前四巨头交锋激烈 根据统计, 2022年TOP 10组件企业的总出货预计超过240GW,相比2021年的出货规模约160GW,同比增长超过50%;Top10的门槛达到7GW,比较去年亦提升一倍有余。 市场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高,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继续稳居前四,2022年出货量合计约170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2/3左右,与其他企业拉开较大差距,TOP 4出货在TOP10中的占比提升至约69%。 细分来看,隆基绿能仍将以超45GW的组件出货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冠军。但是,隆基绿能的实际出货仍略低于年初瞄定的50-60GW出货目标,出货同比增幅约为19%,相对也处于靠后的位置。 而以天合光能为代表的追赶者,则进一步缩小与领跑者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N型组件的规模化推广亦或者订单中标方面,都十足吸引眼球。2022年天合光能完成43GW的组件出货,同比增长约73%,较榜首的隆基绿能仅差距2GW,2021年则差距约14GW。 东吴证券预计,2023年天合光能组件将出货60-65GW,同比增长50%,且看好盈利继续提升,主要因为受益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下降,在手高价订单带来盈利提升;预计2023年公司TOPCon出货20GW左右,享受新技术溢价;硅片产能扩张带来一体化率提升,成本有望下降。 此外,分列第三、四位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与第一、二位差距也都不大,2022年出货量均达到40GW,前四大组件企业在出货排名竞争上难解难分。 值得关注的是,一体化组件厂的盈利表现优于同行。例如,以一体化著称的晶澳科技,规划硅片和电池的一体化率达到80%,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8亿至56亿,同比增长135.45%-174.69%,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组件企业中增幅领先。 其他龙头组件企业,也逐渐向上游延伸一体化建设。例如,天合光能去年开始,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公司称,通过此次扩产计划,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竞争地位和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布局。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称,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对于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掌控能力更强、供应链条更顺畅,无论是产品供需周期、还是产品技术迭代,都会体现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化优势。但专业化企业的技术在某些环节上会更加专业和有技术突破优势,“光伏行业向未来行进的路上,还是要靠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协同和企业的互信才能走得更远。” 新入局者掀起风雨 尽管离TOP 4有一定差距,但第二梯队的竞争同样激烈,出货排名第5-7名分别为阿特斯、东方日升(300118.SZ)、正泰新能,出货规模均上涨50%以上。 其中,阿特斯已正式提交A股IPO,2023年度制定了30-35GW的出货规划;正泰集团去年将其组件业务板块整合至正泰新能,为提高资本市场估值,正泰新能或需冲击更高的组件出货目标;东方日升也试图从提高海外出货占比、一体化产能布局等维度持续提高其行业竞争力。 突出的“搅局者”则是通威股份,自进军组件产业后,出货规模快速增长,已经上升至第8的位置。 据悉,通威股份在2022年陆续中标了几大央企订单,包括国家电投、华润电力、国家能源集团等,总规模超8GW。此外,凭借其在硅料、电池片端的双头地位带来的成本优势,通威组件报价整体低于一线组件企业,被业内解读为通过硅料高收益,补贴光伏组件,抢占市场。公司产能还在进一步投建扩大中。 光伏观察人士、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表示,通威股份是此前硅料涨价潮中的“最大赢家”之一,公司可以从硅料环节赚钱来补贴组件,与其他组件企业打价格战、抢夺市场份额。通威股份的进入,大幅提高了组件企业的壁垒,一体化的产能与品牌渠道资金需求巨大,将进一步挤压二三线企业,尤其是主打国内地面电站的小企业。 “2023年之后,硅料产能将严重过剩,光伏组件产业链的定价权将回到组件端,而通威通过近一两年的布局,已进入组件头部企业,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企业,消化自己的硅料和电池片。”刘继茂称,未来组件环节会更加集中在品牌渠道、规模优势、先进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手里。 此外,第三梯队的组件企业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一道新能、环晟光伏、尚德电力的2022年出货规模也到了7GW以上,与第二梯队的差距不断缩小。一道新能成立仅四年,却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业界最备受瞩目的一匹黑马之一,出货量挤进全球前十;环晟光伏背靠TCL中环,在高效叠瓦组件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积累,TOP10榜单随时可能迎来新的变动。 角逐高效组件市场 随着光伏技术的持续突破,目前P型组件发展已遇瓶颈,从2022年开始,高效率、低衰性、耐候性强、内部收益率更高的N型高效组件已经逐渐登上“主舞台”。 从隆基绿能获悉,公司在研发层面广泛布局,覆盖TOPCon/HJT/IBC各种路线。量产方面,公司最先投入混合钝化背接触电池(HPBC)电池技术,2022年底产能有望达到19GW。公司表示该组件产品从性能、外观还有可靠性方面均具有行业优势,目前主要面向高端分布式光伏市场,预计2022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50/60/85GW。 天合光能方面则表示,新一代至尊N型组件已经实现量产,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将释放超过10GW N型组件产能,而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N型组件产能将达到20GW至30GW。效率方面,Vertex至尊高效N型单晶硅组件的窗口效率达到24.24%,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i-TOPCon组件的世界纪录。 其他头部组件厂方面,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一期16GW已实现满产,量产转化效率已达25%,且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实验室转化效率达到 26.1%。目前公司二期19GW N型TOPCon产能已开始规划建设,并将有更高的提效降本目标。 此外,2022年底,晶澳科技N型组件新品DeepBlue 4.0 X发布。组件功率方面,DeepBlue4.0 X采用了由晶澳自主研发的N型高效双面电池 Bycium+,基于成熟182mm大尺寸硅片,目前该电池量产效率可达25%以上。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分析,就市场格局而言,隆基、天合、晶科、晶澳等光伏企业,在积极布局N型电池片,仍将保持行业头部阵营。随着N型电池工艺逐渐成熟,工艺复杂局面将会改进,其规模也将扩大,在规模带动下,N型电池成本将会下降,届时,N型电池将充分发挥效率高优势,对P型PERC电池降维打击。 “N型特别是TOPCon代表的电池技术,将取代P型PERC电池,占据市场主流。未来十年,N型电池的市占率将达到55%-60%,目前属于蓝海市场,布局N型电池厂商将会分享该技术增长红利,前景十分广阔。驱动N型技术开启规模化量产时代,将推动光伏行业技术发展迭代升级,并进一步产生行业红利。”王赤坤称。
近日,隆基绿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变化和自身的组件出货计划,公司 2023 年将进一步提升硅片自用量的比例,预计将超过 60%。截至 2022 年年末,公司已经签署了 2023 年 30%以上的组件订单量。鄂尔多斯的电池扩产项目预计将在 2023 年第三季度开始投产。 有投资者问及产业链价格快速调整对公司四季度硅片和组件出货量的影响,对此公司回应称,进入 2022 年 12 月,随着上游硅料供给的快速释放,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调整。面对产业链非常短期的变化,公司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控制生产环节的库存水平,同时最大化确保硅片和组件产品的订单交付能力,实现了 2022 年第四季度公司硅片和组件出货量的环比增长。 盈利方面,随着产业链价格的连续调整,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已经非常显著,部分市场的需求开始释放, 预计随着春节后全球需求的进一步放量,硅片环节的盈利水平将得到修复 。 2022 年,组件产品受产业链供应不足导致成本上升,盈利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23 年,在产业链供应较为充足的情况下, 预计组件环节的盈利水平将得到修复。 对于23年的硅片、组件出货量规划,公司表示,2023 年,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下行,光伏发电在各类电力来源中的成本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因此,预计 2023 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延续高速增长的景气趋势。目前公司 2023 年年度产品出货规划尚在最终讨论阶段。 关于HPBC电池的进展,公司表示,目前公司 HPBC 电池扩产项目进展顺利,先进产能稳步释放,同时关键技术指标随着规模化的发展不断提升, HPBC 组件主流功率已经提升至 585W。公司从 2022 年 11 月开始陆续向全球推出 HPBC 组件产品,该产品具有更高的组件功率、更佳的可靠性、更好的耐候性和美学特征,吸引了全球分布式客户的高度关注, 目前已经签署了部分 HPBC 组件订单,新订单还在持续增加中。
12月23日,隆基绿能、TCL中环相继公布最新单晶硅片报价,相较于上次报价,P型、N型全部尺寸单晶硅片价格均大幅下调。在隆基绿能的报价中,单晶硅片P型M6 150um厚度(166/223mm)报价4.54元/片,单晶硅片P型M10 150um厚度(182/247mm) 报价5.4元/片,降幅27%。 在TCL中环的报价中,单晶硅片P型150um厚度的M10报价5.4元/片,与隆基绿能同价;G12报价7.1元/片、218.2尺寸报价7.7元/片,降幅23.31%~23.66%。 TCL中环单晶硅片N型150um厚度的M10报价5.8元/片、G12报价7.5元/片,降幅23.1%~24%;130um厚度的M10报价5.5元/片、G12报价7.1元/片,降幅24.6%~24.7%。
12月23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向隆基绿能发问“市场传言今年第四季度硅片过剩,为了去库存,公司硅片会大幅降价,对此观点有什么看法。传言是否属实?”该提问在时隔一个月后得到官方回应,隆基绿能称“公司目前硅片库存不到一周,处于较低的水平。” 近期,光伏行业重要原料硅片的价格遭遇快速下跌 。 硅料价格的下跌迹象从11月24日就开始显现,而12月8日和12月15日这两周,分别跌2.4%和3.8%,下跌幅度明显扩大。在硅料价格下探之初,曾有业内人士判断短期难以出现断崖式下跌。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下跌幅度显然超出市场此前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同在24日当天,隆基绿能官方调整单晶硅片价格,单晶硅片P型M10 155μm厚度(182/247mm)的价格由7.54元下调至7.42元。隆基绿能投资人关系部门回应称,对于此次价格下调的原因,相关人士表示, 市场供需出现了变化 。 据隆基绿能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超60GW,单晶组件出货量超30GW。在新型电池技术储备与产业化推进方面,9月,公司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新型电池技术HPBC进入量产阶段;同月,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掺稼P型M6全尺寸单晶硅片上,将HJT电池转换效率刷新至26.12%,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产能方面,公司鄂尔多斯项目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加快推进。对于硅片的超量产出,公司此时下调单晶硅价格,似乎就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行情做准备。 然而,12月22日,隆基绿能开盘大跌,股票价格下探趋势明显,截止22日收市,股票跌幅程度竟达到6.31%。 对于硅片价格下跌的影响,隆基绿能投资关系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从行业来看,光伏本质是度电价格降低,所以(硅片价格下降)对整个行业做大是个利好,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硅料(价格)上涨,大家担心硅料涨价对于行业需求的抑制,之前股价也反映出来对需求不强的预期, 现在硅料降价对下游需求是个利好,需求会带来整个行业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对公司而言硅片端价格下降,可以用硅片做下游的电池和组件保留利润。 12月23日,隆基绿能在互动平台表示, 光伏行业的本质驱动因素是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 近期硅料价格下降从行业来看, 有利于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快速增加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若硅料价格向硅片端传递,公司 可通过提升硅片的自用量,降低电池环节的成本,伴随行业下游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组件端利润的提高。 当然,股价涨跌也不一定是受基本面变化因素的影响,也与资本市场交易和资金流向等因素有关。
隆基绿能12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光伏行业的本质驱动因素是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近期硅料价格下降从行业来看,有利于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快速增加,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若硅料价格向硅片端传递,公司可通过提升硅片的自用量,降低电池环节的成本,伴随行业下游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组件端利润的提高。当然,股价涨跌也不一定是受基本面变化因素的影响,也与资本市场交易和资金流向等因素有关。 根据隆基绿能披露的财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70.35亿元,同比增长54.85%;归母净利润109.76亿元,同比增长45.26%。值得关注的是,其仅前三季度业绩,已经超过去年全年809.32亿元的营收和90.86亿元的净利润。而三季度单季的增速更快,公司实现营收366.18亿元,同比增长73.48%;净利润44.95亿元,同比增长75.4%。 根据隆基绿能披露的经营情况公告,2022年1-9月,公司主营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超60GW,单晶组件出货量超30GW。不过,隆基绿能前三季的毛利率为16.11%,比去年同期降低5.1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低值。对此,隆基绿能解释,这是受硅片价格高位影响。
11月28日,通威发布公告称,通威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永祥与隆基绿能拟就共同投资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及开展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8月18日公告披露,规划在保山工贸园区昌宁园中园投资建设“云南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40亿元,计划2024年内竣工投产。而本次披露的新进展中,隆基增资加入了该项目。 公告指出,基于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目的,通威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就共同投资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及开展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永祥股份与隆基绿能在合资建成云南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基础上,就共同投资建设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及开展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双方于近日签署了《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的增资扩股补充协议》,拟按照原有股份占比共同对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实施同比例现金增资。根据协议,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将由原来16亿元增加至56亿元,其中永祥股份新增出资20.4亿元,隆基绿能新增出资19.6亿元。增资扩股完成后,永祥股份持有项目公司51%股权,隆基绿能持有项目公司49%股权,项目公司仍为永祥股份控股子公司。 公告指出,标的公司云南通威二期项目预计于2024年内投产。在云南通威二期项目投产前,通威股份将依据双方签订的采购协议约定满足隆基绿能多晶硅料采购需要。在云南通威二期项目投产后,双方以隆基绿能拥有云南通威二期项目权益产能的2倍,即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实际产量×49%×2的多晶硅料交易量为基础目标。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