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1个
“现在(GPU)价格都涨得比较高,而且客户一犹豫货就被别人抢走了。”一位经销商如此描述当下GPU的紧俏程度,但这也让不少终端企业感到焦头烂额。浪潮信息(000977.SZ)、优刻得(688158.SH)等公司近日均有透露GPU紧缺对公司经营带来影响的情况。 据了解,英伟达A800因最近的禁售传闻等多因素叠加,现货售价直线飙升。上述经销商称,目前其手中A800的售价已较一周前上涨约30%,单卡现货近13万元一颗。 多位AI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A800更接近“有价无市”,因为英伟达现在更倾向于推广售价、良率更高的H系列GPU,为此削减了A系列产品的产能。 今年以来,直线上升的AIGC市场带热了GPU。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2023年AI服务器出货量(包含搭载GPU、FPGA、ASIC等)出货量预估近120万台,年增率近38%,AI芯片出货量同步看涨,可望成长突破五成。 然而,供应短时间难以跟上需求的爆发。“一切都在等英伟达”,李平是某AI公司高管,他向记者透露,其公司在4月下单了服务器产品,但是因为服务器公司的GPU尚未到货,至今没有准确交货期,“现在再签服务器合同都是没有违约条款,不签货期的,只能选择等或者直接取消订单”。 此外,优刻得7月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订购的GPU目前陆续到货,对公司贡献有限,剩余GPU的交付时间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浪潮信息近日半年报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6亿元至3.82亿元,同比下滑60%至70%,原因系受全球GPU及相关专用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近日,随着禁售A800的消息传来,GPU市场再度迎来风暴,一位GPU经销商告诉记者,“上周一台A800服务器价格约为120余万元,本周成交价已近140万元。这还是在已经涨过一波的基础上,去年一台A800的服务器大概不到100万元。” 一位AI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其实A800的紧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需求旺盛、政策因素,还有英伟达自己的“私心”,“英伟达目前也在减少A800的出货,推更赚钱的H800”。还有不少经销商直接在朋友圈打出“A800停产、停售”的标语,希望将手中现货卖出更高价钱。对于此情况是否属实,财联社记者已向英伟达方面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一颗H800的单卡GPU价格高达20余万元,远高于涨价后的A800,今年6月开始,H800正式大规模推广。 李平无奈表示:“最近我们服务器供应商又推迟了交货期,因为他们的A800被砍了”。 英伟达或许也有这样做的底气。芯谋咨询分析师商君曼告诉记者,目前GPU领域最拥有议价权的就是英伟达。Jon Peddie Research的GPU市场数据报告统计,去年英伟达全年PC GPU出货量达3034万块,是AMD的近4.5倍;截至去年四季度,在独立GPU市场,英伟达占据84%的市场份额,远超同业竞争公司。 在此情况下,不少人关心国内GPU企业未来会否有机会分一杯羹。目前,A股市场上景嘉微(300474.SZ)、海光信息(688041.SH)、龙芯中科(688047.SH)、寒武纪(688256.SH)等均有相关业务。李平告诉记者,目前,AI领域选择国产GPU的公司很少,入圈的都是体量较大的互联网公司等,资金流相对稳健,会力求目前先进的产品。 商君曼表示:“ 对国产GPU发展整体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但是目前国内外产业链在设计、代工、生态软件平台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韩国人工智能(AI)芯片初创企业Sapeon的首席执行官Soojung Ryu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其估值超过4亿美元。在人工智能竞赛愈发激烈之际,OpenAI、微软(MSFT.US)、谷歌(GOOG.US)等公司将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来满足计算需求,而目前主导着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英伟达(NVDA.US)将迎来AMD、Sapeon等初创企业的挑战。 据悉,Sapeon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其主要股东包括韩国SK电信公司、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公司和SK Square公司(SK Square公司是从SK电信公司剥离而出的投资机构)。 Sapeon为数据中心设计人工智能芯片,例如云计算企业所需的芯片,而这些芯片正是需要大量数据处理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所必需的。Soojung Ryu周三在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表示:“得益于ChatGPT等人工智能服务的发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将蓬勃发展。” OpenAI在去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引发轰动。在ChatGPT热潮之下,微软推出了整合OpenAI技术的新版必应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Alphabet(GOOGL.US)也匆忙推出自己的AI聊天机器人Bard。 美国投行Bernstein的分析师预期,ChatGPT将为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提供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市场。Soojung Ryu表示,Sapeon希望构建这种系统(人工智能芯片),为业务创造机会。她表示,Sapeon的目标是与英伟达竞争的美国市场。当被问及Sapeon能否挑战英伟达时,Soojung Ryu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Sapeon挑战英伟达的底气或许来自其人工智能芯片的强劲表现。去年9月,Sapeon声称其SAPEON X220在最新的MLPerf基准测试中具有最高水平的性能,并且在数据中心推理基准测试中比英伟达最新的GPU A2快2.3倍。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是一款采用28纳米工艺的低成本设备,SAPEON X220的性能优于采用最新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竞争对手。”此外,该公司还表示,计划明年使用台积电(TSM.US)的7纳米制程生产其新的人工智能芯片系列X330。
目前人工智能(AI)正在科技行业掀起一股淘金热。 正当微软、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着眼于将尖端的AI技术集成到他们的搜索引擎中、努力开发AI软件时,英伟达正试图在它最擅长的芯片领域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AI应用软件的运行离不开芯片。英伟达正在生产一款专为AI竞赛而准备的高性能芯片:英伟达A100。 这款芯片价值1万美元/片,专为这些AI软件提供动力,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最关键的工具之一。 AI领域的“主力芯片” A100非常适配ChatGPT、Bing AI或Stable Diffusion等机器学习模型。它能够同时执行许多简单的计算,这对于训练和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很重要。 A100背后的技术最初时用在游戏中,主要用于提供复杂的3D图像,它通常被称为图形处理器或GPU。 最近,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火爆,英伟达的A100被重新配置,主要目标是机器学习任务,并在数据中心运行。 AI领域知名投资人Nathan Benaich称赞A100道,目前它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主力”。 争相购买A100 开发AI聊天机器人和图像生成器等软件的大公司或初创公司,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个英伟达的芯片。这些芯片必须足够强大,能够快速处理TB级的数据,以识别语言模式。 这些AI公司还需要数百个GPU来训练AI模型,使用模型生成文本,进行预测,或识别照片中的对象。 这意味着AI公司需要使用大量的A100。一些企业家甚至将拥有的A100数量视为公司进展的标志。 ”Stability AI首席执行官Emad Mostaque今年1月在推特上写道,“一年前,我们有32个A100芯片。我们梦想远大,继续买GPU吧。” 去年秋天,Stability AI公司开发了AI图像生成软件Stable Diffusion,曾引发一波关注。据报道,目前该公司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英伟达正搭载AI顺风车 英伟达将从本轮AI炒作周期中受益。周三(22日),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暗示,最近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是该公司战略的核心。 该公司周三公布了第四财季收益报告,尽管季度总营收下降了21%,不过人工智能芯片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在该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11%,显示出持续增长。该公司在报告中表示,对当前季度的收入前景乐观。 英伟达强调,进军人工智能处理器,将有助于抵消个人电脑芯片需求疲软的影响。截至周四收盘,该公司股价推高了约14%。 今年迄今,英伟达的股价已上涨了65%,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和其他芯片股。 价格高昂 与其他类型的软件相比,机器学习任务几乎可以占用整个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而仅靠一块A100芯片很难支撑运行。 所以,除了可以插到现有服务器上的单个A100外,许多数据中心还需要用到一个包括8个A100 GPU协同工作的系统。 这款系统就是英伟达的DGX A100,公司建议价格接近20万美元。周三,英伟达表示,将直接出售DGX系统的云访问接口。 根据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估计,微软必应搜索中基于ChatGPT的AI模型,可能需要8个GPU,才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对一个问题做出回应。 按照这样的速度,微软将需要超过2万台DGX系统才能将必应中的模型部署到每个用户身上,如此一来微软在这项功能上要花费的基础设施支出可能需要40亿美元。 New Street Research 科技分析师Antoine Chkaiban补充道,“如果想要扩展到谷歌的规模,即每天服务80-90亿次查询,那么实际在DGX系统上的花费将达到800亿美元。” 不过,英伟达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这类模型所需的计算量而言,该公司的GPU产品实际上很便宜。 新的竞争 英伟达并不是唯一一家为人工智能生产图形处理器的公司。AMD、英特尔也有类似的竞品,此外谷歌、亚马逊等大型云计算公司也正在开发和部署他们自研的AI芯片。 尽管如此,目前来看英伟达仍在AI芯片市场占据超大份额。 根据New Street Research的数据,英伟达占据了可用于机器学习的图形处理器市场的95%份额。 不过对于英伟达A100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自身。A100于2020年推出,这对芯片行业来说是一项突破。 而去年,英伟达推出一款名为H100的GPU芯片,目前已开始量产。据公司介绍,H100拥有一个强大的加速器,包含了800亿个晶体管和多项新功能,只需20个这样的GPU就可以承载全球所有互联网流量。
美东时间周三,英伟达发布第四财季财报,并对当前季度的收入前景表示乐观。 尽管英伟达第四财季盈利同比大幅下滑,但英伟达强调,进军人工智能处理器,有助于抵消个人电脑芯片需求疲软的影响。报告发布后,该公司股价盘后上涨8.8%。 AI热潮有助于提高计算需求 英伟达在声明中表示,预计其在截至今年4月份的第一财季内,销售额将约为65亿美元。这一预期略好于分析师们的平均预期63.5亿美元。 这一预测也表明,英伟达进军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的努力正在取得回报。 在英伟达CEO兼联合创始人黄仁勋的领导下,该公司利用其在图形处理器方面的主导地位,在不断增长的人工智能硬件市场中占据了强大的地位。它的芯片擅长并行处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大量数据,并训练软件做出决策。 英伟达周三也宣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云服务。这项新服务将由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提供,将帮助那些没有技术专长的公司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 黄仁勋透露,该公司正在与甲骨文公司、微软公司和Alphabet公司的谷歌合作,提供使用英伟达GTX机器通过简单的浏览器访问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能力。 今年以来,由于半导体市场库存堆积,美股半导体股多数疲软,但英伟达却是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已经累计上涨了42%,这也使其再次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投资者们纷纷押注英伟达,预计市场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系统的需求,将提振该公司产品的订单。 PC需求降温部分拖累业绩 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1月的第四财季内, 英伟达总营收同比下滑21%至60.5亿美元,这是英伟达在过去13个季度以来的第二次下滑,略好于分析师预期的60亿美元。 英伟达净利润为14.1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0.03亿美元相比下滑53%,不过较前一季度的6.80亿美元增长108%; 扣除某些项目后,英伟达每股利润为88美分,略好于分析师预期的每股81美分。 英伟达的业务中,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个人电脑市场。尽管由于PC市场的需求冷淡,部分拖累了其第四财季的业绩,不过其拖累程度没有人们担心的那么严重。 近几个月来,PC制造商一直在削减芯片订单,试图消化积压的未使用库存。英伟达的游戏业务严重依赖于PC行业,上季度的收入为18.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6%。不过还是超过了16亿美元的平均预期。 英伟达数据中心销售额同比增长11%,至36.2亿美元,略低于38.6亿美元的平均预期。
投行KeyBanc Capital Markets 表示,人工智能,尤其是 ChatGPT,席卷了投资界,虽然该技术的一些好处可能会惠及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但英伟达(NVDA.US)等先进半导体公司也可能从这一趋势中受益。 分析师 John Vinh 表示,由于该技术的大量计算需求,英伟达是生成人工智能的半导体公司中“明显的最大化受益者之一”。 特别是OpenAI的ChatGPT存在一些问题,微软最近为其基于ChatGPT技术的新必应(Bing)搜索引擎的聊天机器人辩护,就证明了这一点。Vinh认为,帮助训练transformer语言模型的训练集群运行的是英伟达的大约10000个A100图形处理器(GPU) Vinh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以(平均售价)1万美元计算,这将意味着约1亿美元的收入。” Vinh补充说,ChatGPT也可能使用GPU进行人工智能推理,尽管这项任务所需的GPU数量据信“远远少于”训练集群的需求。 尽管有这些机会,但在生成式AI方面,GPU的使用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公司,如谷歌,可能会选择使用张量处理单元(简称tpu)进行自己的训练。Vinh补充说,根据对话,谷歌可能会使用TPU来开发Bard。然而,该分析师指出,与GPU相比,使用TPU不太可能有“显著的运营成本优势”。 英伟达的A100 GPU的平均售价约为1万美元,而去年3月发布的H100的平均售价约为2.5万美元。 因此,公司可能会使用替代芯片,比如AMD的MI300,尽可能降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成本。 除了AMD (AMD.US), Vinh补充说,博通(AVGO.US)、英特尔(INTC.US)、美光科技(MU.US)和Marvell科技也可能成为生成式AI的受益者。 其他公司也可能会考虑避开GPU,专注于定制芯片以保持低成本,就像亚马逊推出引力处理器(Graviton ARM CPU)和其他基于ARM的服务器项目一样。 然而,Vinh认为,优势的钟摆可能会朝英伟达的方向摆动。 Vinh解释说,“随着云提供商越来越多地寻求削减资本支出预算,技术领域的大范围裁员,以及利率上升,这些云项目将如何继续获得资金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我们认为,这些趋势可能标志着商用硅的使用率回升,”同时为英伟达等公司带来好处。 Vinh指出,尽管有大量的宣传,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及其在聊天机器人之外的用例仍处于早期阶段。尽管如此,“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大幅降低与搜索的成本差距。”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华尔街大行高盛(GS.US)递交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Q4)持仓报告(13F)。 统计数据显示,高盛第四季度持仓总市值达到4467.77亿美元,上一季度总市值达4325.72亿美元,市值环比小幅上涨3.28%。高盛在第四季度的持仓组合中新增了444只个股,增持了2243只个股。同时,该机构减持2628只个股,清仓733只个股。其中,前十大持仓标的占总市值的14.03%。 高盛4季度 持仓前五 为标普500指数ETF(SPY.US)、苹果(AAPL.US)、微软(MSFT.US)、iShares罗素2000指数ETF(IWM.US)以及标普500指数ETF看跌期权(SPY.US,PUT)。其中,高盛大幅加仓标普500指数ETF看跌期权,增持幅度为30%;标普500指数ETF获大幅减持27%,微软获减持8%。四季度,高盛减持微软、特斯拉(TSLA.US)、Meta(META.US),增持亚马逊(AMZN.US)、英伟达(NVDA.US)。 中概股方面,四季度高盛减持阿里巴巴(BABA.US),增持台积电(TSM.US) 、拼多多(PDD.US) 。 具体来看, 标普500指数ETF位列第一 ,持仓约3779.99万股,持仓市值约为144.5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3.24%。 苹果(AAPL.US)位列第二 ,持仓约8174.77万股,持仓市值约为106.21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2.38%。 微软(MSFT.US)位列第三 ,持仓约3715.42万股,持仓市值约为89.1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1.99%。 iShares罗素2000指数ETF位列第四 ,持仓约2896.05万股,持仓市值约为50.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1.13%。 标普500指数ETF看跌期权位列第五 ,持仓约1249.59万股,持仓市值约为47.79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1.07%。 从持仓比例变化来看, 前五大买入标的 分别是:ZSCALER INC收益票据、标普500指数ETF看跌期权(SPY.US,PUT)、NIO INC收益票据、债券指数ETF-Vanguard美国(BND.US) 和加拿大自然资源看跌期权(CNQ.US,PUT) 。 前五大卖出标的 包括:标普500指数ETF、标普500指数ETF看涨期权(SPY.US,CALL)、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看跌期权(QQQ.US,PUT) 、特斯拉(TSLA.US) 和特斯拉看跌期权(TSLA.US,PUT) 。 此外,高盛在第四季度新 建仓 ZSCALER INC收益票据、加拿大自然资源看跌期权(CNQ.US,PUT)、DATADOG INC收益票据、加拿大皇家银行看跌期权(RY.US,PUT)。
KeyBanc分析师John Vinh更新了对英伟达、凌云半导体、AMD和亚德诺四只芯片股的目标价,且均维持了这些芯片股的“增持”评级。具体来看: 分析师将英伟达目标价由230美元下调至220美元;将凌云半导体的目标价由100美元上调至110美元;将AMD目标价由85美元下调至80美元;将亚德诺目标价由220美元下调至210美元。 分析师表示,亚洲市场的调整正在加剧,包括汽车和工业在内的大多数终端市场的需求都表现疲软。分析师称,他继续看好经济软着陆的前景,并认为半导体公司在应对经济低迷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其可见度更好、驱动因素更为长期,且随着选择性提价的持续,定价杠杆也更好。
英伟达(NVDA.US)本周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览会上抢先发布了一个非官方的虚拟主题演讲,公布了其游戏、机器人和汽车业务的最新进展。 英伟达的股价在2022年表现不佳,损失了大约一半的价值,其受到了个人电脑游戏市场放缓、加密货币挖矿者对图形芯片的购买量急剧下降以及数据中心芯片销售疲软的综合影响。但该公司仍然是华尔街的宠儿,被视为是图形和人工智能应用芯片市场的领导者。 英伟达特别关注人工智能软件在其产品系列中的应用。其高级副总裁Jeff Fisher在演讲开始时说:“人工智能将定义计算的未来。” 今年的CES展览将重点关注有关汽车领域的消息,包括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英伟达的演讲也不例外。 公司负责汽车业务的副总裁Ali Kani指出,英伟达与代工巨头富士康达成了合作,将基于英伟达的Drive Hyperion自动驾驶平台打造电动汽车 。 Kani还宣布了与现代、比亚迪和Polestar等汽车制造商达成的协议,包括在车内使用英伟达的GeForce Now在线游戏平台。Kani还表示,奔驰正在使用英伟达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来帮助建设更高效的生产设施。 该公司负责嵌入式和边缘计算的副总裁Deepu Talla宣布,公司更新了“Isaac Sim”工业机器人仿真平台。Talla表示,英伟达的合作伙伴正在使用这一平台创建物理机器人的数字双胞胎,以加速机器人的训练和部署。 Fisher在活动中重点介绍了公司个人电脑和图形业务的最新进展,包括新系列的笔记本电脑、更新的显卡、游戏开发商扩大了对公司DLSS 3图形软件的采用,以及为高端用户提供GeForce Now服务更快的图形性能。 英伟达还更新了用于创建元宇宙内容的Omniverse平台,包括新的生成性AI功能。截至收盘,该股跌2.05%,报143.15美元。
在2023年CES媒体日的第一天,电动车行业也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笔巨头合作——半导体巨头英伟达与科技制造业龙头富士康(鸿海精密)将携手为电动车厂商提供车辆控制单元。 (来源:GlobeNewswire)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 鸿海精密将生产基于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并向全球电动车市场供应。同时富士康旗下的电动车也将采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和DRIVE Hyperion自动驾驶汽车平台。 作为背景,英伟达的DRIVE Orin芯片最早发布于2019年,并于2022年3月宣布量产。 这款芯片能够进行每秒254万亿次运算,理论上通过不断升级扩展,能够支持汽车制造商不断升级产品至未来的L5全自动驾驶系统。 目前英伟达也在开发新一代DRIVE Thor车载计算平台,浮点运算性能将达到2000万亿次,计划于2025年开始量产。 对于这次的合作,富士康软件开发中心高级总监Eric Yeh评价称,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增强了富士康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追求创新电动车发展和机遇的过程中,这笔合作很好地利用了双方的独特优势。 而这次的合作,也是英伟达进一步提高电动车ECU市场占有率的绝佳机会。虽然英伟达在自动驾驶芯片平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身后也有高通、英特尔Mobileye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英伟达汽车业务副总裁Rishi Dhall表示, 这次与富士康的合作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世界一流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同时富士康决定为自己的电动车使用DRIVE Hyperion传感器套件(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也能帮助他们在不影响安全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加快生产进程。 与英伟达的最新合作,也标志着富士康的造车梦想在2023年进一步加速。公司已经发布了自己的电动车平台,以及Model E豪华轿车、Model C SUV、Model T电动巴士等多款车型。同时也与Lordstown、Endurance、菲斯克等多家厂商达成不同形式的合作。 就在本周一,鸿海精密旗下鸿腾精密刚刚宣布收购德国车用元器件设计制造厂PRETTL SWH集团,进一步扩充生产电动车关键零部件的能力。
全球最大的计算机核心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INTC.US)分拆了旗下的图形芯片部门,以加快从英伟达(NVDA.US)和AMD(AMD.US)手中夺取销售份额的努力。 据悉,周三,英特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负责加速计算系统和图形芯片部门的Raja Koduri将调回他以前的职位,担任英特尔首席架构师。 Koduri曾在苹果(AAPL.US)和AMD公司任职,他被授权监督英特尔的长期技术项目,如开发先进的内存和整合不同类型的芯片以实现更高性能的计算。Koduri将与英特尔的设计团队合作。 英特尔在声明中表示:“独立显卡和加速计算是英特尔的关键增长引擎,我们正在改进我们的结构,以加速和扩大其影响来推动产品上市战略。”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正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且耗资巨大的计划,以使这家芯片制造商重返这个价值5800亿美元的行业的前沿,并以弯道超车的方式进入图形芯片和外包制造等新市场。 Koduri领导的这一业务部门曾独立运作,但很难将其第一批产品按期推向市场。现在,这一部门已经为消费者个人电脑提供产品,以及为亚马逊(AMZN.US)的亚马逊网络服务等数据中心所有者提供各类加速器芯片,用于加速其人工智能软件工作。在过去几年里,英伟达已经从零开始建立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来为这一细分市场服务。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