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

  • 全面N型组件!云投集团发布楚雄州大姚523MW基地项目组件招标

    8月3日, 云投集团发布楚雄州大姚县52.3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采购项目。 分别来看: 楚雄州大姚县52.3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光伏组件招标公告显示,本项目共计6个单体项目,均采用575Wp单晶硅N型光伏组件进行开发。 每个单体项目的具体项目概况分别如下: (1)大姚县杨家村光伏项目标称额定容量 120MW,安装容量145.69MWp。 (2)大姚县大龙潭光伏项目标称额定容量60MW,安装容量 73.04MWp。 (3)大姚县宝莲光伏发项目标称额定容量50.56MW,安装容量61.38MWp。 (4)大姚县小梨园光伏项目标称额定容量 120MW,安装容量 146.08MWp。 (5)大姚县小河底光伏项目标称额定容量 15.36MW,安装容量 18.648MWp。。 (6)大姚县小竹园光伏项目标称额定容量 158.08MW,安装容量 191.919MWp。 根据项的建设需求,按招标人项目公司书面通知交货时间分批次供货。供货计划如下: 2023年10月:供货容量为60MWp(安装容量); 2023年11月:供货容量为80MWp (安装容量); 2023年12月:供货容量为80MWp (安装容量); 2024年1月:供货容量为140MWp (安装容量); 2024年2月:供货容量为100MWp(安装容量); 2024年3月:供货容量为120MWp (安装容量); 2024年4月:供货容量为56.757MWp (安装容量); 据悉,本项目预算94240万元。交货地点为基地项目小河底、小竹园、杨家村、大龙潭、宝莲、小梨园项目现场,招标人指定地点交货。 开标时间为2023年8月31日。

  • First Solar宣布在美国建立第五家组件工厂

    日前,First Solar透露计划在美国开设第五家工厂,以满足美国太阳能组件的旺盛需求。新工厂预计将增加3.5GW年产能,耗资11亿美元。 项目厂址暂未确定,目前计划在2026年开始生产。美国《通货膨胀降低法案》制定的国内制造业激励措施以及公用事业和企业采购计划中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对美国制造的太阳能组件的需求仍然炙手可热。据悉,First Solar的订单积压超过78GW。

  • 正信光电、中清国投等7家企业入围华林智慧能源300MW单晶硅组件框架采购项目

    7月26日,沈阳华林智慧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度单晶硅光伏组件框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正信光电、江苏中清国投、扬州晶华新能源、格普光能、晶澳、锦州阳光能源、唐山海泰新能7家企业入围。 招标公告显示,依据河南、江西、陕西、河北等区域分布式光伏项目暂估容量为300MW,采购530Wp及以上高效单晶硅组件。

  • 最低投标价1.298元/W!国电电力咨询2023年组件900MW框架协议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7月18日,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2023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公开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正泰新能、亿晶光电、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华耀光电5家企业入围,最低投标价1.298元/W。 招标公告显示,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发布2023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公告,本项目涵盖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项目单位的光伏项目(除基地建设项目外)所需光伏组件设备采购。本项目划分3个标段,预估采购总容量为900MW。 本标段的招标范围是《招标货物一览表》中标段一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组件串接插头、配套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器具的供应、工厂试验、包装、保险、运输到目的地、交货、培训、安装指导、功能实现,配合完成项目方案优化、现场调试和试验、参加试运行、竣工验收,负责质量保修工作等,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 (1)项目中标后,各标段(包)中标人分别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阳技术咨询分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一年。如实际执行容量累计达到框架协议的预估总容量,招标人有权提前终止框架协议。 (2)框架协议签订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项目单位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分别与各标段中标人签订具体项目的执行合同。 (3)各标段的规格及容量为预估规格及容量,仅用于招标时预估使用,最终规格及相应容量以实际签订的具体项目执行合同为准。

  • 1.358元/W!一道新能中标三峡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组件采购项目

    7月13日,三峡能源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组件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一道新能,中标价格130639.6万元,单价1.358元/W。 招标公告显示,三峡能源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第四批次所需P型545Wp及以上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及其附属设备,预估采购总容量约962MWp。

  • 亿晶光电:半年度净利预增1086%到1255% 光伏组件销量同比增长

    亿晶光电公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7%。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56亿元到2.96亿元,同比增加1086%到1255%。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40亿元到3.8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主要原因: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拓展光伏市场,光伏组件销量同比增长;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持续推进产品降本增效;另外受益于硅材料的价格下降,公司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盈利水平有较大增长。

  • 组件尺寸统一!隆基绿能等9家企业发布《关于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

    新一代矩形硅片可以提升组件功率,最大化利用集装箱,并降低系统成本,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为降低因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差异导致的产业链供应困难、材料浪费及客户系统设计的应用困扰,推进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9家组件企业代表经过充分及深入地沟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238Xmm*1134mm组件标准化尺寸达成了如下共识: 组件尺寸:2382mm*1134mm 组件长边纵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 同时,我们倡议行业现行的以及未来的182系列组件与210系列组件尺寸设计应遵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T/CPIA 0003-2022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外形尺寸及安装孔技术要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chinapv.org.cn))中的规定以及行业现有的尺寸。在这些尺寸种类范围内,各厂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采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9家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硅片组件标准化尺寸纳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标准。此外,9家企业决定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它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联合倡议企业名单 : (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关于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

  • 终结“尺寸焦虑”!天合光能等9家组件厂宣布达成统一标准 组件标准化时代到来了吗?

    关于光伏组件的尺寸标准之争,终于取得重要成果。7月7日,9家一线组件企业发布声明,经过充分及深入地沟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 2382mm*1134mm。 这9家企业包括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协鑫集成(002506.SZ)、通威股份(600438.SH)、正泰新能、东方日升(300118.SZ)、一道新能,基本囊括了国内所有组件一线品牌。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本次联合倡议的发布,组件环节有望结束关于尺寸的“内卷”竞争,推动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官宣”矩形硅片尺寸 虽然组件尺寸标准化早已成龙头企业的广泛共识,但实现统一并非易事。在真正形成尺寸的硅片环节,在主流182mm和210mm两种规格之上又延伸出更加精细的尺寸,出货榜前六家组件厂几乎都有各自的硅片标准,硅片制造商TCL中环(002129.SZ)更是有超过300种规格硅片的生产与制造,应对下游个性化需求。 实现标准统一的重担,落到了组件环节。在今年4月进行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尺寸研讨会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就指出,组件尺寸不统一将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原材料环节制造成本上升,以及增加终端电站设计成本、供货风险。 从上下游配件、辅材的供应,以及终端电站业务诉求看,组件尺寸标准统一几乎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行业中关于“大尺寸是伪创新”的指责声也渐起。 多方期待下,首先达成共识的是关于矩形硅片组件标准。财联社记者了解到,2382mm*1134mm尺寸的最大优势,在于对集装箱空间利用率达到了98.5%,也是目前集装箱利用率最高的组件尺寸。倡议书称,新一代矩形硅片可以提升组件功率,最大化利用集装箱,并降低系统成本。 2382mm*1134mm尺寸的组件功率在600W左右,这也是目前组件市场的主流需求,可用于集中式和工商业屋顶。天合光能方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一联合倡议意味着,首次实质性终结行业纷杂尺寸的历史,矩形及方形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后,将进一步促进上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保障终端价值最大化,全面满足下游多样化光伏场景需求,为产业链上中下游价值最大化提供可行性路径。 业内分析认为,大尺寸化以及高功率化,始终是推动行业进步升级的关键动力,其中离不开尺寸的标准化。硅片电池组件大尺寸化在提高全行业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及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加快光伏全球化应用方面作用显著。 天合光能是业内较早推行210R矩形硅片组件的组件厂,并在今年3月全面公开210R产品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可行性路径,包括组件版型尺寸2384mm*1134mm、安装孔位置、边框设计、材料工艺、包装物流等全套参数和方案,并倡议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 事实上,在此次“官宣”2382mm*1134mm为标准之前,这一尺寸已经被几乎所有一线组件厂商跟进,先一步实现实质性统一。在今年SNEC上海光伏展上,各大组件厂商也均展出了2384/2380mm*1134mm尺寸产品。此次标准中2382mm是该版型长度的平均数,正负两毫米在误差范围之内。 龙头搁置争议,推进标准统一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关于组件尺寸商谈最早于今年6月10日进行。最初的会议记录显示,9家组件企业协商内容覆盖2278*1134、2382*1134、2384*1303、2465*1134尺寸的182方片、182矩形片、210方片及210矩形片4类中大版型组件尺寸。 不过,由于对M10和G12版型组件标准又出现争议,导致初版倡议书只能保留矩形硅片组件2382*1134mm一个尺寸。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量产主流版型被排除在外引起其他企业不满,组件尺寸标准工作一度搁浅。 但业内对于尺寸标准统一的诉求由来已久,有关工作仍在推进。业内人士称,把既有的已经产业化的主流组件尺寸以及大中小版型组件都纳入达成共识倡议才是有实质意义的联合倡议,也才会被行业企业采纳。 而对于此前存在争议的M10和G12硅片尺寸,正式倡议书中也作出进一步约定,现行的以及未来的182系列组件与210系列组件尺寸设计应遵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T/CPIA 0003-2022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外形尺寸及安装孔技术要求》中的规定以及行业现有的尺寸。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该文件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2年12月发布。文件规定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外形尺寸与带边框组件的安装孔位置、安装孔尺寸。其中,对182mm电池片组件规定,半片电池54片和72片约定组件尺寸为1722±2mm和2278±2mm,组件宽度统一为1134±2mm。 210mm电池片组件外形尺寸规定,半片55片组件尺寸为2384±3mm,组件宽度为1096±3mm,60片和66片组件尺寸长度分别为2172±3mm和2384±3mm,宽度均为1303±3mm。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小版型的尺寸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在主要用于分布式户用的400W+小版型组件上,各家仍然有不同的尺寸标准,如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的组件尺寸为1762mm*1134mm,隆基绿能组件尺寸为1722mm*1134mm,东方日升的尺寸为1754mm*1096mm。

  • 投资逾10亿!吉电股份拟投建200兆瓦光伏项目

    SMM 7月6日讯:近日,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盛吉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50%)的全资子公司吉电(潍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山东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首批第一期200兆瓦光伏项目,该项目工程动态投资10.93亿元。 据悉,该项目建设容量光伏200兆瓦,配置储能62兆瓦/124兆瓦时。针对该项目的投资,有利于提高吉电股份在山东省内新能源市场占比,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项目建设符合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为公司在吉林省外首个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项目,有利于公司实现规模发展,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在提及风险时,吉电股份表示,将制定价格调整机制,在采购光伏组件时,若发生价格上涨或下降的情况,由发包方和承包方共同承担。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单晶PERC组件单面-182mm 现货报价在昨日小幅下跌0.02元/瓦的背景下暂时持稳,报1.26~1.36元/瓦,均价报1.31元/瓦。SMM调研显示,近期组件不同质量价格分化较大,相比而言,高效组件抗跌属性明显更优。不过随着上游的走跌,预计组件价格后续仍有下行空间。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公开资料显示,吉电股份主营火电、水电、运输服务、电力项目科技咨询、新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与销售;电站检修及服务业;煤炭批发经营;供热、工业供气(由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等等。此外,公司在分布式光伏以及氢能方面均有布局。 且自2012年开始,公司便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新能源,打造了东北、西北、华东、江西、华北5个区域新能源基地,目前发展项目已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2年底公司装机规模1236.42万千瓦,其中新能源906.42万千瓦,占比73.31%。

  • 广东“暂停光伏项目备案”原是虚惊一场 低成本有望驱动光伏电站开发提速

    日前,有消息称广东省能源局要求自即日起暂停地面集中光伏、陆上风电立项工作;已立项未开工的项目暂缓开工。不过,据财联社的报道,广东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对记者表示,没有暂停立项,只是建议企业先不要新增备案和核准,没有说“一刀切”不给做。 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光伏产业链成本处于低位区间,电站投资回报率比较乐观,广东省此次加强规范,目的或在于进一步清理虚假项目,提高光伏电站备案市场准入门槛。 据了解,项目备案是光伏电站开发的前期阶段,发改委备案文件是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前的必备条件之一。通常而言,只有在电站开发商完成备案后,才能办理开工建设所需的其他各项手续,备案规模也可看作是当地对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统筹安排。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4月,广东省发改委就曾下发《关于规范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指出,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规模急剧增长,累计已超过9000万千瓦。 且该备案规模已经远超广东省的消纳能力。2021年,广东省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为226.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99.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127.0万千瓦。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力推广光伏发电应用,规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2000万千瓦。 据了解,当前广东的燃煤机组基准电价为0.453元/千瓦时,是全国燃煤电价较高的省份之一,光伏电站具备较好的投资回报率。不过,由此引发“跑马圈地”式扩张,同样带来备而不建的情况。上述文件指出,该备案规模与每年实际开工和新增并网规模严重背离,也与广东省资源条件不符,并出现跑马圈地、倒卖土地资源、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 为规范集中式光伏项目管理,广东省发改委在《通知》中提出五点措施,包括全面核查已备案项目、大力推进可建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光伏发展专项规划及年底具体实施计划、鼓励竞争性配置资源和加强项目服务及管理等。 今年4月,广东省能源局下达了2023年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确定本年度首批开发项目82个,总投资525.3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45.34亿元。文件提出要求,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规范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上述分析人士称,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产业链成本不断下降,大量光伏电站进入可开发区间。根据业内人士测算,组件价格下降到1.5元/W以后,大型地面电站投资内部收益率将提升到8%以上。 分布式方面,根据华创证券测算,若初始投资成本降至3.0元/瓦,则在全国平均电价水平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全投资IRR将提升至14.10%。考虑到2023年仍有大量硅料产能释放,分布式光伏项目初始投资成本或仍有下行空间。 不过,关于电力消纳问题,一直是风光新能源开发的瓶颈之一。在此前多例关于暂停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的通知中,其原因通常也与申报项目远超电网可消纳能力有关。为解决此类问题,配置储能成为提高消纳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加强备案指导的同时,广东省还提出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据当地发改委和能源局文件,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2022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 根据计划,争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电站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到2027年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