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

  • 德国8月工业产出连续四个月下滑 当真难逃衰退前景?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一(10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8月份工业产出已经连续第四个月萎缩,表明该行业仍面临严重压力,引发了对衰退的担忧。 8月份工业产值较前值下降0.2%,跌幅略大于预期,分析师此前预计将下降0.1%。 细分数据显示,8月份建筑业产出较上月下降2.4%,能源产出下降6.6%,机械设备制造业下降2.3%,这几项影响了整体表现;而8月份除能源和建筑业外的工业生产较7月份略微增长0.5%。 相比之下,汽车行业的产出是积极正面的,当月环比增长了7.6%。 凯投宏观资深欧洲经济学家Franziska Palmas表示,德国8月份工业产值的萎缩情况实际上比直观数据来得好,因为整体数据是由波动较大的成分推动的。 然而,她仍然预计,高利率和需求下降,将导致未来几个月德国工业产出进一步萎缩。 Palmas称,“这是我们预计今年第三季和第四季德国GDP持续萎缩的原因之一。”而连续两次GDP收缩将被定义为技术性衰退。 德国联邦统计局将7月份的工业产出数据修正为环比下降0.6%,而初步数据为环比下降0.8%。 统计局还给出了每三个月工业产出的对比,2023年6月至8月的产量比前三个月下降了1.9%。 荷兰国际集团全球宏观经济主管Carsten Brzeski表示,"订单数量偏少、且库存高企,都表明德国工业生产将继续盘整,而不会很快获得动能。" 占德国经济约五分之一的制造业仍深陷低迷。9月HCOB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39.6,远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 Brzeski称,“第三季度前两个月的零售销售、出口和工业生产数据均令人失望,暗示整体经济重新陷入萎缩的风险高得令人不安。”

  • 欧委会最新预测:德国今年将陷入衰退 拖累欧盟整体经济

    当地时间周一(9月11日),欧盟委员会下调了对欧盟经济增长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今年将陷入衰退,成为唯一在2023年经历经济收缩的欧洲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周一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欧盟2023年GDP将增长0.8%,而此前的预测为增长1%,明年的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4%。该机构还将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速从1.1%下调至0.8%,2024年的经济增速从1.6%下调至1.3%。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欧盟委员会预计,德国今年GDP将下降0.4%,而此前的预测是德国能在2023年实现增长,德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亦从1.4%下调至1.1%。 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经济陷入困境,该国面临不得不迅速结束对俄罗斯多年的能源依赖,这造成了德国制造业的低迷,进而拖累了整体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就警告称,德国经济今年可能收缩0.3%。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表示:“德国经济当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总的来说,如果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出现负增长——轻微负增长,那么这将影响到所有人。”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再次将德国称为“欧洲病夫”( Sick man of Europe),这一称呼诞生于1998年,当时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挑战。随着德国经济再次陷入困境,“欧洲病夫”的头衔重新浮出水面。 然而,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目前的困境尚不至于和之前的经济衰退相提并论。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Holger Schmieding表示:“德国目前的形势与1995年至2004年的困境截然不同。首先,德国拥有创纪录的就业率、高劳动力需求以及所有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舒适的财政状况,这让它更易适应冲击。”

  • 领头羊风光不再!德国经济拖后腿 欧盟下调欧元区增长展望

    欧盟委员会下调了对欧元区经济的预期,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受到德国经济萎缩的拖累。欧盟执行机构周一公布的最新预测显示,拥有20个成员国的欧元区2023年的产出将增长0.8%,而此前的预测为增长1.1%。明年的增长预期也下调了同样的幅度,降至1.3%。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经济原本预计在2023年实现增长,现在却面临着0.4%的下滑。荷兰的下调幅度更大,经济增长从1.8%下调至0.5%。另一方面,西班牙和法国则准备为扩张提供援助。 通胀将保持高位,不会回落至欧洲央行2%的目标。预计今年的增长率为5.6%,略低于此前的预期,但到2024年将略高,达到2.9%。 新的数据可能会引发人们的担忧,即欧元区正陷入长期增长低迷和通胀高于目标的困境。 这些数据可能还会让人对欧洲央行自己的季度展望有所了解。欧洲央行的季度展望将于周四公布,将帮助官员们决定是延长还是暂停历史性的一轮加息。 该委员会表示,“欧元区各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的疲软,表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高企且仍在上涨的消费价格正在造成严重损失。”“欧盟增长势头的减弱预计将延续到2024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将继续抑制经济活动。” 尽管在俄乌冲突之后,欧元区躲过了经济衰退,但在能源价格上涨、借贷成本飙升以及出口市场需求下降的重压下,欧元区举步维艰。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欧元区产出几乎没有增长,由于对外销售不佳,该数据被下修。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随着欧洲服务业继制造业之后进入收缩,第三季度将是艰难的。 这类问题在德国表现得最为明显,德国主要受到制造业低迷的拖累。基尔研究所(Kiel Institute)上周预测,在经历了冬季的低迷之后,德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未能实现扩张,第三季度经济可能收缩0.3%。 欧盟经济专员Paolo Gentiloni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国经济当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总的来说,如果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出现负增长,这将影响到每个人。” 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淡化了欧洲出现滞胀的风险。 Gentiloni表示,“现在说我们处于滞胀框架还为时过早。”“这件事持续很长时间吗?我们估计明年可能已经出现反弹。” 不过,欧洲央行几位官员一直在考虑这种恶化的背景,他们认为,是时候停止一年多前开始的强力紧缩行动了。不过,其他央行官员则表示,如果有必要让通胀率回到2%的水平,他们愿意接受温和的衰退。 管理委员会成员Klaas Knot上周表示,投资者“可能”低估了连续第十次加息的可能性。 该委员会表示,“货币紧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比预期更大。”但它“也可能导致通胀更快下降,从而加速实际收入的恢复。” 周一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分析师调查显示,市场对欧盟委员会的评估更为悲观。预计评估显示欧元区经济预计在2023年增长0.6%,明年增长0.8%。

  • 德国真要成为“绩差生”了吗?这两项经济指标7月数据双双下滑

    德国7月份工业产出环比下滑,进一步拖累了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增长,这给第三季度的经济蒙上了阴影。 由于需求低迷、工人短缺、利率上升、以及去年能源危机的余波挥之不去,德国工厂正经受着长期疲软的压力。 威斯巴登统计局周四(9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德国7月产出较6月份下降0.8% ,而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为下降0.4%。产出数据是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就在这一产出数据发布的前一天,德国7月工厂订单也创下自2020年疫情最严重以来的最大跌幅。 7月德国工厂订单较前月环比下降了11.7% ,而经济学家的预估值为下滑4.3%。这凸显了订单情况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而下滑的主要缘由是大订单的减少。 “欧洲病夫” 最近几周,德国“欧洲病夫”的绰号再次出现。这个词最初是用来形容1998年的德国经济,当时德国正应对统一后经济带来的挑战。 德国经济研究所(Ifo Institute)的名誉所长Hans-Werner Sinn日前评价道,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病夫”,这让该国更加艰难应对高企的能源价格。 Sinn还称,汽车工业作为德国工业的核心,许多事情都取决于此。 此外,德国智库基尔研究所(Kiel Institute)所长Moritz Schularick最新表态,“一方面,德国现在正感受到旧的工商业模式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率变化使得德国经济和出口市场面临压力。各国央行已经成功在对抗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作用,德国经济必须克服各项不利因素。” 种种因素给德国整体经济带来了压力,预计德国经济今年将成为七国集团(G7)中唯一出现收缩的国家。 德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为零,相当于摆脱了去年冬季的衰退。不过基尔研究所预测,本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再次下滑。 此外,该研究所还下调了对德国2023年经济表现的预测,称德国今年GDP可能萎缩0.5%,这比夏季报告中曾预测的0.3%的萎缩要更为严峻。

  • 欧洲经济火车头陷入停滞 想要重新加速并不容易

    20年多前,德国重振了濒于崩溃的经济,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制造业强国。斗转星移,又到了这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不得不再次重塑自我的时候,但其国内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预示着这并不容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均预计,德国将成为2023年世界上唯一一个收缩的主要经济体。而讽刺的是,就连受到西方史无前例制裁的俄罗斯也将保持经济增长。 德国对制造业和世界贸易的依赖使其特别容易受到全球动荡的影响:新冠大流行期间供应链中断,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导致全球经济放缓。 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在7月份的一次内部电话会议上分享了一份可怕的评估。一位部门主管表示,成本激增、需求下降以及特斯拉等竞争对手正在制造一场“完美风暴”。 时移世易 这些问题并不新鲜。自2018年以来,德国的制造业产出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停滞不前,这表明其长期成功的模式已经失去了魔力。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曾令德国受益的那种全球开放贸易模式已变得不再那么有利。这种转变最明显的表现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的盟友也一样如此。英国2016年决定脱离欧盟,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些都标志着大型出口商面临的环境变了。 德国长期的工业繁荣导致其对国内弱点的过于自满,从人口老龄化到僵化的服务部门和官僚主义,再到扭曲的环保主义。此外,该国在支持汽车、机械和化工等传统行业方面做得更好,而在培育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行业方面却做得一塌糊涂。 今年3月,德国最知名企业之一、全球最大工业气体供应商林德气体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退市,转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单独上市。这一决定的部分原因是德国金融监管的负担日益加重。但同时,林德表示,它不想再被视为德国企业,它认为这种联系降低了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Josef Joffe表示,今天的德国正处于另一个成功、停滞和改革压力的循环之中。“德国经济将会反弹,但它有两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它未能将旧工业体系转变为知识经济体系,以及存在不合理的能源政策。” 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重要的是要记住,德国仍是全球领导者,我们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我们有经济知识体系,我为我们成熟的劳动力感到自豪。但目前,我们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竞争力。” 德国仍有许多优势。它深厚的技术和工程知识储备,以及在资本货物方面的专长,仍使它能够从许多新兴经济体的未来增长中获利。该国的国债规模低于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将其债券视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之一。 贝伦贝格银行经济学家Holger Schmieding表示,德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没有上世纪90年代那么严峻。 普华永道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自2019年以来,德国汽车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份额上的损失与过去20年的增长相当,部分原因是不愿改变,不愿投资新能源汽车和相关技术。 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德国企业也在纷纷抱怨越来越多的监管问题。与辉瑞公司合作开发新冠疫苗的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最近决定将部分研究和临床试验活动转移到英国,原因是德国对数据保护的限制性规定。 高科技假肢制造商Ottobock董事长Hans Georg Näder表示,德国应该是医学进步的受益者之一,但由于新的监管规定,在德国开展业务变得越来越困难。 能源成本正对德国化工等行业构成生死存亡的挑战,甚至使该国出现了去工业化浪潮。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能源成本大幅飙升,尽管欧洲能源价格已从去年的峰值回落,但德国工业仍面临比美国和亚洲竞争对手更高的成本。 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Martin brudermller在4月份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的国内市场让我们越来越担心,盈利远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德国无法迅速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人口结构。劳动力萎缩导致大约200万个工作岗位空缺。约43%的德国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员工,平均招聘时间接近6个月。 德国支离破碎的政治格局使其更难像20年前那样实施影响深远的变革。与欧洲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已经失去了在选举中的主导地位,德国议会中的政党数量正在稳步上升,而执政联盟往往持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 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驳斥了有关德国的悲观预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德国需要改变,但不需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二战后一直让德国受益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朔尔茨举例说,在政府慷慨补贴的帮助下,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进入芯片行业,如英特尔等公司。他补充道,计划对移民规则进行修改,包括使获得德国公民资格变得更容易,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技术工人。

  • 德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创2009年后最大跌幅 但央行还是更担心滞涨

    当地时间周一,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虽然这项数据本身创 下十余年来的最大跌幅 ,但似乎并没有减轻德国经济滞涨的担忧。 (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统计数据显示, 德国2023年7月的工业产品生产者价格较2022年7月同比下降6% ,较2023年6月环比下降1.1%。根据统计,这个数字不仅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5.1%),同样也是德国PPI 自2020年11月首度同比下跌 ,也是 2009年10月后跌幅最大的一次 ,当时的经济不振还得归咎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 (德国PPI年率,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tradingeconomics) 不过德国联邦统计局也明确指出,7月PPI同比锐减的大数字, 主要原因与去年夏天通胀暴增的基数有关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能源(主要是电力)价格,消费和资本商品最多只能说涨价程度没有前几个月那么厉害。 对生产者的统计数据显示, 7月的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下降19.3% ,其中 电力价格同比下跌30% (环比下跌4.1%)。 天然气的分销价格也同比下跌16.2% ,为2020年12月后的首次同比下降,当时全球经济还笼罩在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排除掉能源价格后,德国7月生产者价格的同比涨幅回到2%,较6月环比降幅也收窄至0.4%。 德国联邦统计局进一步表示,与上个月一样, 今年7月德国的非耐用消费品价格涨幅同比仍然高达8.1% 。其中最扎眼的还是食品价格,不仅整个分项录得9.2%的涨幅,其中 白糖价格的同比涨幅更是达到87.5% ,加工土豆( +32.2% )、猪肉( +32% )、加工&保鲜果蔬( 18.5% )的价格涨幅同样惊人。在食品价格中,只有个别商品的价格比去年夏天更便宜,例如黄油(-30.4%)、植物油(-38.8%)。在另一边, 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同比上升5.8% ,主要的涨幅来源是家具(+6%)和家用电器(7.1%)。 德国央行担忧降通胀“最后一步”比预期更难 在德国PPI发布的同时,德国央行也在周一更新了月度报告,在标题里就直白地表示“ 德国经济仍处于疲软的阶段 ”。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经调整后的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2年四季度环比萎缩0.4%,随后在今年一季度继续下降0.1%,并在二季度勉强持平。德国央行预测, 在2023年的三季度,德国经济产出可能会“再次出现停滞”。 由于就业市场的景气,个人消费将会对德国经济形成支撑,但工业生产将继续成为抑制经济发展的因素。 德国央行的专家指出,与前值相比较,今年二季度的工业订单数量出现小幅上涨,但这主要是由大订单拉动的。通常来说,大订单通常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如果去掉这个因素,德国工业在国内和国际的需求都会出现大幅下降。短期生产计划和出口预期的Ifo调查数据,也显示出“明显更加悲观”。 工业生产预期不振,叠加通胀惯性和持续强劲的薪酬增速,也令德国央行的专家们对通胀下行的路径报有一丝悲观的预期,认为虽然德国的通胀率降持续下降,但 会在2%政策目标上方停留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 (德国通胀率刚刚降至6%的位置,tradingeconomics)

  • 德国预计台积电将于周二批准在德累斯顿兴建芯片厂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政府预计台积电将于周二在董事会会议后批准在德累斯顿兴建100亿欧元(约合110亿美元)的生产设施。 据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的执政联盟将为该工厂提供高达50亿欧元的补贴。该工厂将专门生产汽车芯片。 德国《商报》于周一早些时候率先报道了台积电即将批准在德国兴建芯片厂的消息。 全球各国政府正在为新的芯片工厂展开激烈竞争,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控制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的零组件制造流程。 疫情高峰期间的供应扰动造成了广泛的供应短缺,波及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行业,凸显出各国依赖外国库存面临的风险。 德国已成为寻求发展国内制造业的最激进的国家之一。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朔尔茨的政府预计本周将批准一项计划,向一个针对半导体生产和气候保护措施的基金额外注入约220亿美元。英特尔的芯片设施料将获得柏林约110亿美元的补贴。 据此前报道,台积电一直在与恩智浦半导体、博世和英飞凌科技等合作伙伴洽谈投资于该德国合资企业。

  • 经济停滞警告!德企调查:欧洲最大经济体还无复苏迹象

    德国工商总会(DIHK)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企业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该国的经济正在复苏。 这项调查显示,2.1万家受访企业认为,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经历了两个季度的零增长后,其经济明显缺乏增长动力。 DIHK首席执行官Ilja Nothnagel周一(5月22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去年以来,德国企业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还是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然而,未来12个月的前景仍然不明朗——尤其是在需求方面的新订单明显减少的情况下。” DIHK的调查显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而缺乏熟练工人是第二大风险。加之通货膨胀的影响,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也是一个威胁。 Nothnagel还指出,“鉴于社会老龄化,缺乏合格工人仍将是未来企业面临的主要结构性挑战之一。” 对于2023年德国经济,该组织维持此前零增长的预测,这一预期前景比欧盟委员会上周一(15日)预测的0.2%的增长更为悲观。 未来如何? 这份调查报告开启了一周时间里人们对德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关注。 即将公布的采购经理人调查、以及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商业信心指数或将证实德国经济疲软加剧的状况,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经济状况出现恶化。 德国央行将于周三(24日)发布月度报告,其行长Joachim Nagel本周也将发表重要讲话。 与此同时,本周四(25日)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第二次估计将显示,第一季度意外疲软的GDP是否会将德国拖入了衰退处境。今年一季度,德国GDP环比增长持平,同比增速为负0.1%。 不过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认为该国将经济停滞不前,而不是萎缩。

  • 欧洲经济火车头失速 德国制造业数据重燃衰退担忧

    德国3月工业生产数据的下滑幅度比市场预期得更大,汽车业表现不佳是原因之一,而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今年冬季该国陷入衰退的担忧。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一表示,德国工业生产在2月录得增长2.1%后,3月环比下降3.4%,降幅远超分析师下降1.3%的预期。 德国经济部承认,在年初制造业生产表现强劲之后,3月数据出现了意外的下滑。 统计局数据还指出,德国3月机动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出环比下降6.5%;当月机械设备生产下降3.4%;建筑业产出下降4.6%。此外,3月,德国工业订单调整后环比下降10.7%,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大环比降幅。 制造业的糟糕下滑暗示着德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可能不佳,更加大了市场对德国今年剩下时间经济成长的担忧。 去年,德国就因为俄乌冲突而频频陷入衰退的怀疑之中,其去年第四季度的GDP无可避免地收缩了0.5%。经济学家们此前已发出警告,今年一季度德国的GDP数据估计仍难看到增长。 几乎都很疲软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alph Solveen表示,德国制造业因全球加息而越来越疲弱,加息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德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 据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Carsten Brzeski指出,德国3月份的工业宏观数据几乎都出现了暴跌:零售销售和出口大幅下滑,在加上刚公布的工业生产数据,德国第一季度GDP增长下调的可能性大增。 此外,目前消费者优先考虑服务类消费而不是商品消费,意味着制造商很难获得新订单,只能依赖于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这可能支持了当前的生产,但无法持续支持制造业的运行。 安联首席经济学家Ludovic Subran进一步解释,第二季度对德国建筑业来说尤为困难,因为积压的订单即将告罄。第三季度则对汽车业很不友好,同样因为现存订单即将耗尽,且没有新订单补充。他警告,市场将看到非常强烈的经济减速,而德国只是一个缩影。 Generali Investment Strategy Research主管Vincent Chaigneau描述了另一种现象,即服务业强劲而制造业疲软,而这一点不仅仅在德国有所体现。 他补充道,欧洲是这样,全球都是这样。最好的情况下,有些经济体有可能逃开衰退,但经济仍可能出现增长停滞的问题。

  • 德国3月制造业PMI下滑至44.7 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根据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德国3月份制造业活动以近三年来最快的速度萎缩。数据显示,德国3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从2月份的46.3降至44.7,这是自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50的荣枯线。分析师的预期和早些时候公布的PMI初值均为44.4。 自去年7月份以来,德国制造业PMI一直徘徊在50以下。此次下滑主要是由供应商交货时间子组成部分推动的,该子组成部分在PMI的计算中是倒置的,因此在其上升时具有负面的方向性影响。 标普全球的报告称:供应商绩效的改善是该系列数据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代表着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正在缓解。主要指数的下跌掩盖了生产水平连续第二次上升。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经济学副总监Phil Smith表示:“投入成本下降是另一个有利因素,管道价格压力降低是通胀的一个可喜发展,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需求降温的征兆。” 报告还指出,德国制造商对未来生产的预期虽然乐观,但这在3月份低于历史标准。由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高通胀和金融状况的紧缩,人们对未来的需求感到担忧。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