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9

  • 道达尔能源:拟共同投运1.5GW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资产

    5月16日,道达尔能源宣布,携凯辉基金与大家投控成立的凯辉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持续投资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合资公司将通过长期购售电协议,为工商业客户提供绿色电力,以满足其生产场址的自身用电需求,为企业带来可负担电价的同时减少碳足迹,加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成。 过去5年,道达尔能源为中国工商业客户提供的太阳能电力快速增长,到2023年底总装机量已达到500兆瓦(MW)。通过本次合作,双方预计到2028年,可将现有500 MW的分布式太阳能装机量扩展至1.5吉瓦(GW)。

  • 美国恢复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 本土补贴政策层层加码

    当地时间周四一早,美国白宫官网发布公告,在收紧进口光伏关税豁免的同时,强调对美国本土太阳能制造业的补贴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二(5月14日)白宫刚刚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 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件)面临的关税将从25%提高至50% 。 东南亚进口关税豁免中止 白宫在周四的文件中宣布, 自2022年6月开始的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部分光伏产品进口免税政策,将于今年6月6日到期后结束 。 2018年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引入了目前的进口光伏关税政策,在2022年到期后又获得拜登政府延长4年。后续拜登政府给予了一些豁免措施,旨在确保美国大型基建项目能够继续建设。当时获得关税豁免的有双面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来自东南亚四国的部分进口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电池。 美国的一众太阳能基建设施,对进口设备有着严重依赖。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的统计, 2023年美国太阳能面板进口量激增至创纪录的54吉瓦 ,较2022年增长82%。其中,去年四季度进口量达到15吉瓦,超过前一个季度的14.2吉瓦,并创出历史新高,也是美国太阳能面板进口连续第五个季度超过10吉瓦。 根据统计,与过去几年类似, 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在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面板进口中所占比例达到84% 。 白宫在周四的公告中表示, 立即结束对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201关税豁免政策 。另外,在宣布取消关税豁免的90天内,能够实现交付的现有合同,仍能适用现行的关税豁免政策。 按照目前的政策,美国对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的201关税率设定在14.25%。 另外在东南亚四国的进口光伏产品关税政策中,美国商务部也曾要求免税进口的面板必须在180天内安装,以防止本土市场的存货囤积。美国海关已经宣布会积极执行这一规定,要求进口商提供这些产品已经使用的认证。 最后,拜登的这项政策也存在“搬起石头砸美国制造业的脚”的可能性。 美国政府在公告中提及,将密切监测用于在美国制造面板的进口太阳能电池数量, 并将努力 推动201关税配额提高至7.5吉瓦。根据目前的条款,进口太阳能电池的关税配额为5吉瓦。 一些美国国内制造商认为,美国本土的本土光伏供应链无法供应足够的太阳能电池,要求政府将现有的免关税配额翻四倍。 本土光伏制造业补贴不断加码 在增加外国进口光伏产品关税的同时,拜登政府也频频推出政策,试图补贴本土的光伏制造业。 举例而言,在 《通胀缩减法案》 中,拜登政府向太阳能全民计划(Solar for All) 拨款70亿美元 。这些资金将用于提供税收抵免、补贴和其他经济激励,以降低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的成本。 美国能源部同时宣布,将投入超过7000万美元推动太阳能供应链中新技术的发展。18个被选中的项目涉及设备、晶锭和晶片、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并为集成光伏和农业光伏等太阳能技术开拓新市场。 白宫也在周四的公告中表示,财政部、国税局与能源部等部门,将继续评估使用《通胀缩减法案》鼓励美国太阳能制造的潜在选项,涵盖太阳能电池的生产。 另外与半导体产业类似,美国政府也在砸钱补贴本土的光伏设备产能扩建。在 48C高级能源项目税收抵免(48C Advanced Energy Projects Tax Credit)项目下 ,美国能源部已经在上个月披露第一批40亿美元的拨款,其中就有太阳能级多晶硅、太阳能玻璃的生产项目。目前第二轮60亿美元的48C拨款正在进行中。

  • 东南亚四国光伏关税豁免期将到 业内:当地已补齐硅片产能有望降低影响

    东南亚“反规避”两年豁免即将到期。美国白宫刊登声明,以所谓的不合理贸易为由,对进口光伏电池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 多家头部组件厂商人士在今日晚间回复财联社记者时提到,正密切关注相关事件进展,但具体影响尚不能确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两年豁免将到期,可能会开始执行,但这两年东南亚已经配套了硅片。接下来(美方)可能会直接对东南亚光伏提起“双反”调查。 东南亚已补齐硅片产能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贸易壁垒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此后十余年间,美国继续出台201关税、301关税等贸易政策,以此打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作为应对,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开启东南亚产能建设,以此规避“双反”调查。 最近一次反规避关税的调查缘于2022年,美国当地企业希望美国商务部对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四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反规避关税的调查。根据最终裁定,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电池板免征24个月关税,该项政策即将于今年6月到期。 今日消息,控制具体措施包括:不再将太阳能双面组件排除在关税之外,自6月6日之后恢复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并且要求进口6个月内安装完成,以打击产品囤积,并采取补贴等措施支持在美国国内进行光伏电池硅片和电池制造的技术开发等。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4年7月18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4年10月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前在高税率冲击下,国内组件厂纷纷出海东南亚,经过数年建设,目前中企在东南亚已陆续实现了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布局。 特别是在硅片环节,据头部组件厂公开资料显示,晶科能源(688223.SH)有越南年产6.5GW+3.5GW拉晶和切片项目;隆基绿能(606012.SH)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晶澳科技(002459.SZ)已在越南形成2.5GW拉晶及切片产能;天合光能(688599.SH)在泰国和越南建设有光伏产品生产制造基地,拥有6.5GW的拉晶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 此外,信义光能(00968.HK)、明冠新材(688560.SH)、回天新材(300041.SZ)等玻璃、背板等辅材企业在东南亚当地也均有产能。据业内人士介绍,判断“规避”主要条件包括使用中国生产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以及光伏组件包含了至少三种中国制造辅材。因此,在东南亚当地生产的硅片或者辅材产品,或将不被认定存在“反规避”行为。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担心,新一轮重启调查后是否会调整相关认定规则,仍有待观察。 吕锦标提到,美国和韩国公司在东南亚也不少产能,将东南亚产能堵死后,美国国内光伏产品供应还是问题。 赴美建厂计划还在推进中 此前,中国光伏企业一直取道东南亚出口美国,四国倾销率有所不同。其中,越南倾销幅度最高,达到271.28%;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达到125.37%、81.22%和70.36%。据美方统计,2023年美国自各涉案国家进口被调查产品的金额分别约为:柬埔寨23亿美元、马来西亚19亿美元、泰国37亿美元、越南40亿美元。 出于对东南亚重启“双反”调查未雨绸缪考虑,头部组件厂近年来也在推进美国建厂计划。在本月进行的光伏专场业绩会上,天合光能表示,其5GW美国组件产能已经在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四季度开始逐步投产;晶科能源美国1GW扩建N型组件产能已于一季度投产,剩余1GW产能已进入设备装机阶段,该产能将对未来美国市场出货产生帮助。此外,隆基绿能5GW组件产能于一季度投产,晶澳科技5GW产能计划三季度可投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产能均为组件环节。吕锦标认为,组件厂带有试探性质,且美国建厂成本和建设周期均高于国内。而且如果只是组件、电池,不是全产业链都在美国,其他配套还是中国进口,美国的IRA补贴政策是否能到位是不确定的。 就在本周,美国白宫当地时间5月14日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将光伏电池及组件关税从25%提高到50%。 不过,经过美国多年层层贸易壁垒,对美国直接出口新能源产品占比极低。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日前表示,我国光伏电池因前期美方打压对美出口份额也仅占0.2%。加征关税,对我国电动汽车、光伏电池行业整体出口数据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机电商会日前还提到,此举破坏了全球公认的贸易规则。美国对相关产品加征关税,将推高产品市场价格,加重消费者负担;损害行业全球化协同创新,拖累全球科技创新进程。

  • 法国CARBON:拟扩产5GW TOPCon电池+3.5GW组件

    近日,法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初创公司CARBON宣布,其位于滨海福斯的太阳能组件超级工厂计划于2025年秋季开始生产组件,比原计划的2026年提前了一年。 CARBON工厂初步规划5GW TOPCon电池和3.5GW组件,目标是到2030年将总产能扩大到15GW,该工厂计划生产n型TOPCon和背接触(IBC)太阳能电池组件。 据了解,CARBON计划于2025年秋季开启其一期试点组件项目,初始产能为500MW,并表示这是公司工业化的第一步。整个项目完全投产后,每年将生产超过1000万块太阳能组件,目前已经申请了滨海福斯工厂的施工许可。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CEA-INES和ISC Konstanz曾宣布支持CARBON探索硅钙钛矿串联电池的生产。

  • 又一家企业重返光伏领域

    5月13日,菲利华举行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有投资者提问称,菲利华在2023年年报中再度将原已退出的光伏业务作为主要业务方向之一进行阐述,请问是基于什么考量,公司未来在光伏业务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生产光伏坩埚用石英砂,还是光伏用石英制品? 菲利华董事长商春利回复称,石英玻璃材料及制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光学、光伏、光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公司密切关注相关行业发展及市场变化。近年来,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具备光伏领域用石英砂、石英玻璃材料、石英玻璃制品全产业链经营能力,有助于公司开拓光伏市场。 据了解,菲利华年产2万吨超高纯石英砂项目首期建设规模年产1万吨,投资金额为1亿元,已与近期投产。

  • 美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晶体硅光伏电池发起双反调查

    2024年5月15日,应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于2024年4月24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Cells, whether or not assembled into modules)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本案涉及美国海关编码8541.40.6025、8541.42.0010、8541.40.6015和8541.43.0010项下产品以及8541.40.6015和8541.43.0010项下部分产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4年7月18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4年10月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据美方统计,2023年美国自各涉案国家进口被调查产品的金额分别约为:柬埔寨23亿美元、马来西亚19亿美元、泰国37亿美元、越南40亿美元。

  • 内蒙古89GW风光治沙工程:蒙能、华能、华电等牵头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有了新进展。 5月11日,京能集团官微消息显示,京能集团成为2024—2030年锡林郭勒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牵头企业,可研招标公告中显示项目规模为180万千瓦。 5月14日,华电腾格里官微披露,内蒙古华腾公司取得了410万千瓦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指标。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作为内蒙古“六个工程”其中之一,2024年以来,内蒙古多地市开展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招标工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自治区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详细规划附后),到2025年,光伏治沙装机规模超2140万千瓦,到2030年,这一数据将来到8900万千瓦。 北极星整理发现,目前内蒙古已有8个盟市明确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其中有7个盟市优选出牵头企业,包括内蒙古能源集团、中广核、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京能集团。 详情见下:

  • 尊敬的用户:  您好! 目前“光伏支架”条目下“镀锌铝镁板1.0厚”“镀锌铝镁板1.2厚 ”“ 镀锌铝镁板1.5厚 ”“ 镀锌铝镁板2.0厚 ”“ 镀锌铝镁板2.0厚 (期货)”价格点因同时涵盖多种类型的锌铝镁市场价格,且锌铝镁价格越来越被市场关注;与此同时结算价格的差异、采用结算方式的参差、锌铝镁板卷品牌效应也是推进SMM硅基光伏事业部以及SMM钢铁事业部对该价格点改善的重要因素。考虑到随着市场的发展的深度加强,以及锌铝镁板卷市场快速发展的推进,对锌铝镁板卷市场进行逐步细分是市场未来重要的观测倾向。 故经SMM硅基光伏事业部、钢铁事业部与市场的广泛、深刻、理性的沟通及讨论,现决定于2024年05月16日起,正式停更“镀锌铝镁板1.0厚”“镀锌铝镁板1.2厚 ”“ 镀锌铝镁板1.5厚 ”“ 镀锌铝镁板2.0厚 ”“ 镀锌铝镁板2.0厚 (期货)”价格点,并上新更为细化的锌铝镁板卷价格点:“SCS51D+ZM 2.0 酒钢”“S350GD+ZM 1.0 酒钢”“S350GD+ZM 1.5 酒钢”“S350GD+ZM 2.0 酒钢”“S350GD+ZM 2.0 河南唐钢””S350GD+ZM 2.0 首钢”“ S350GD+ZMA 2.0 中安制铁”“S350GD+ZM 1.5 晋钢”“S350GD+ZM 2.0 晋钢”“S350GD+ZM 1.0 烨辉(中国)”“S350GD+ZM 1.5 烨辉(中国)” “S350GD+ZM 2.0 烨辉(中国)”  “S350GD+ZMA 2.0 河钢(期货)”. 欢迎产业链更多相关企业参与、支持SMM更好服务光伏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为市场提供公允、理性、有参考意义的价格。如有任何问题,欢迎反馈或致电至姚可欣,18201992723(同微信) 优化光伏支架--锌镁铝板卷价格点如下所示:   SMM硅基光伏事业部 2024年5月16日

  • 三一重能:在建风场超2GW 预计今年对外风场转让容量同比增加

    “2024年一季度并网100MW左右、出售1个风场100MW左右, 目前在建风场超2GW,预计2024年新开工、并网的风场在1GW以上。 ”在5月15日举行的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三一重能董事会秘书周利凯在回复《科创板日报》及部分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在风电站建设方面,周利凯表示,该公司总体上采取“滚动开发”战略,建设新风电站的同时,择机出让成熟电站,控制总资产规模。 截至2023年底,其存量风力发电站247.6MW。 周利凯表示,三一重能目前在洽谈的储备风场资源相对可观,主要分布在湖南和三北地区, 预计该公司2024年对外风场转让容量较2023年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三一重能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业务。得益于风电抢装潮以及公司风机等核心产品的成本控制优势,该公司自2020年起,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并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 不过,《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该公司风机产品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为15.45%左右,主要是受交付当年部分新中标较低价格订单的影响,风机毛利率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逐步下降所致。截至2024年一季度,该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9.67%,环比增加5.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一季度风机销售毛利率环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展望2024年公司风机毛利率水平以及公司今年在降本控费目标, 三一重能财务总监房猛表示,争取2024全年风机毛利率目标不低于2023年。 从“降本增效”的主要路径来看,三一重能在产线上进行智能制造技术迭代升级。 业绩会上,该公司独立董事曹静介绍,三一重能通过风电智能装备和大兆瓦自动化工艺技术,建设总装智能制造2.0产线和发电机智能工厂,实现超大扭矩装配、线圈自动成型和铁心智能装配等关键自动化技术突破,取得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等效益。 今年4月份,《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三一重能北京工厂走访获悉,在“降本增效”方面,该公司在成本占比较高的叶片、电机等零部件均实现了自主研发与生产, 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目前风机的各环节均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智能化生产,人机协同高度自动化。一条产线可同时生产5个型号产品,实现3.X-15MW产品混线柔性生产,每隔3小时下线一台风机。”三一重能副总经理彭旭表示。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三一重能2023年新增吊装容量为7.41GW,同比增长64%,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9.3%,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对于2024年一、二季度以来,风电市场需求表现,三一重能独立董事曹静表示,该公司预计2024年国内风机生产端将超100GW(含海外项目),并网容量约为90GW。 “目前风电制造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未来风机价格下降空间已较小,可能会随着机组大型化的进一步推进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空间已不大。”曹静补充道。 有市场从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从近期部分发电企业2024年集采招标结果公布,其中陆上5MW风机含塔筒平均中标价达到2100元/kw,重回2000元以上,说明陆上风机价格开始理性回归。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海风市场前景的逐渐明朗,当前,风电企业纷纷布局海外成为“必选题”。 回看三一重能,《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该公司海外营收大幅度增长,实现收入3.1亿元,实现对中亚、南亚地区风电设备出海,海外销售毛利率22.07%,高于国内营收5.25个百分点。 不过,与远景能源、金风科技等海外布局时间较早的企业比较,三一重能在海外业务营收体量,相对较小。 此次业绩会上,三一重能董事会秘书周利凯坦言,该公司其他部门也组建了海外专门团队等,支持海外业务发展。“现在海外机会很多,公司搭建了‘中方+本地’形式的海外团队,引进一批全球风电行业优秀人才,已组建200多人的海外营销团队,基本覆盖全球主要风电市场。”

  • 三北地区探索形成光伏治沙体系

    三北各地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抓手,加强荒漠化治理,探索形成多种建设方案光伏治沙,带动沙漠治理、耐旱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经济、沙漠产业多位一体、治用并行、平衡发展的光伏治沙体系。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风电光伏开发与沙地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兴安盟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园区,采用风、光、储联动电网主动支撑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风光储一体化的优势,项目建成后,平均每日发电量约为4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将达到1.65亿千瓦时。未来将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90万千瓦以及14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603个沙化地块。 辽宁省彰武县持续探索荒漠化治理新路径,因地制宜地采用“光伏+治沙”的形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方式,在治理沙地的同时促进节能降耗,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彰武50万千瓦光伏复合治沙示范项目通过光伏电站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抬高光伏板阵列高度,拉大阵列间距,为农作物种植留下充足空间。预计建成后年发电8亿度左右,可节约标准煤约24万吨左右。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聚焦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风光能资源,采用“新能源+治沙”模式统筹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鄂尔多斯市在库布其沙漠东西两段同时开工建设“光伏长城”,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鄂尔多斯市目前已集中开工20个新能源项目,新能源总装机2024万千瓦,全市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积71.11万亩,计划年内新增治理沙化土地195万亩。 杭锦旗坚持资源优势和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相结合,围绕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培育壮大现代能源产业。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可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光伏+”多重效益。经过近两年治理,已完成绿化种植3000多亩、草方格铺设1万亩、芦苇沙障铺设1万多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约4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23万吨,可实现修复治理沙漠面积达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 巴彦淖尔市总结推广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统筹兼顾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乌兰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200万千瓦光伏、蒙能46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光伏建成并网,开工建设苏集沙地200万千瓦保障性 光伏项目 。磴口100兆瓦光伏治沙储能竞价项目,是巴彦淖尔首个1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占地3000亩,绿化沙地1600亩。项目已于2021年6月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修复治理沙漠3000亩,向电网年均提供绿色电力约2亿千瓦时,年均节约标煤消耗6.2万吨。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 新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初步实现了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疆石玛兵地融合5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约7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67万吨,每年新增产值14亿元、税收1.6亿元。通过光伏板防风、挡风、固沙,能够加快植被生长,改善项目所占用的12万亩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 阿克苏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截至2024年3月底,阿克苏电网总装机容量达877.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33.08万千瓦,均为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正成为带动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阿克苏中电建25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完成光伏板基桩的建设和第一期5万余块光伏板的安装。预计建成后占地约7000亩、年发电量4.14亿千瓦时的光伏基地,并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通过在草方格固沙、播撒耐旱草籽、种植1000余亩梭梭林,形成“光伏+治沙”生态防线。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国家打造河西地区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电基地战略机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促进全区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入驻光伏企业11家,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4个,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治沙改土”的方式,带动优质牧草生产、畜牧业养殖、肉苁蓉生产加工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所有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发电261.7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01万吨。 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将“光伏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目前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三北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荒漠化治理+绿色能源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