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9个
本周三,全球能源智库Ember发布最新报告称,2023年,随着全球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30%。 Ember称,这意味着2023年可能会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标志着全球电力行业的排放值达到峰值。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量占比达30% Ember在报告中写道,去年可再生能源提供了30.3%的全球电力,高于2022年的29.4%。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尤其是太阳能——产能增加。这一数据意味着,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两倍的全球目标将指日可待。 一直以来,减少电力行业的化石燃料使用和碳排放都被被视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去年在迪拜举行的COP 28气候峰会上,100多个国家一致同意,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提高两倍。 Ember全球洞察总监戴夫·琼斯(Dave Jone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全球太阳能产能的增长,真正开启了我们到2030年达到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的可能性,这是COP 28大会做出的最重要承诺之一。” 该报告分析了全球215个国家的电力数据,这些国家共占全球电力需求的92%。 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报告称,去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同比增长了23.2%,风能发电总量增长了9.8%。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去年全球新增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Ember在报告中写到: “中国是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贡献者,占全球太阳能增量的51%,占全球风力发电增量的60%。” Ember还特别指出,太阳能已经连续19年成为增长最快的发电来源,并连续第二年超过风能成为最大的新增电力来源。 事实上,2023 年太阳能新增发电量是煤炭发电量的两倍多。此外,2023 年底太阳能装机量实现了创纪录的激增,这意味着 2024 年太阳能发电量将出现更大幅度的增长。 化石燃料发电量将逐步下降 Emeber报告显示,化石燃料发电量在2023年增长了0.8%,但他们预测,这一数据将在2024年转为“略微下降”,并且在随后几年的下降幅度会进一步加大。 该报告预测,随着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将使化石燃料发电量在2024年下降2%,并使化石燃料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比例降低至60%以下——这是至少自2000年Ember开始统计这项数据以来的第一次。 报告称:“在全球范围内,电力行业化石燃料使用量的永久下降现在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导致该行业的排放量下降。”
4月29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公告,公布专项举报受理方式,将在全省范围内规范能源行业招标投标活动,严查能源行业基建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社会监督。 此次投诉举报受理范围,为在2022年10月22日以来启动实施并在2024年5月1日前完成招标投标的全省能源行业新建以及在建工程项目,其中包括电网、煤电、煤矿建设、油气长输管道建设、瓦斯发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项目中的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招标事项。 主要举报内容包括,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行政监管部门和交易中心及招投标系统运行服务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具体原文如下: 关于公布在全省能源行业推动开展基建工程领域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举报方式的公告 根据省纪委监委关于全省推动开展基建工程领域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为规范全省能源行业招标投标活动,严查能源行业基建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社会监督,现将有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投诉举报途径及方式 1.投诉举报电话:0351-4117562 2.投诉举报电子信箱:sxsnyjjgjw@163.com 3.来信来访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67号山西省能源局机关纪委 二、投诉举报受理范围 在党的二十大(2022年10月22日)以来启动实施的,在2024年5月1日前完成招标投标全过程、依法必须进行实施招标事项的全省能源行业新建、在建的基建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经省级或省级以上核准、备案的电网、煤电、煤矿建设中的矿建工程、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含信息化建设),以及油气长输管道建设、瓦斯发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项目中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含信息化建设)的招标事项。在以上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行政监管部门和交易中心及招投标系统运行服务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线索举报须知 1、问题线索的提供须说明相关问题发生的具体时间、项目名称、违法违规情形等内容,并附相关证据资料。 2、问题线索提供者不得以虚假事实或者伪造证明材料等不当行为影响、阻碍招标投标活动正常进行。 3、对实名提供问题线索的,我们将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对恶意影响招标投标活动、诬告陷害他人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关于公布在全省能源行业推动开展基建工程领域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举报方式的公告
昨日港股光伏板块明显走强,涨幅居于市场前列,多只个股出现拉升行情。 截至发稿,顺风清洁能源(01165.HK)涨10%,福莱特玻璃(06865.HK)涨超4%,协鑫科技(03800.HK)涨超3%,信义光能(00968.HK)、新特能源(01799.HK)也有所跟涨。 消息面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4574万千瓦,去年同期则为3365.6万千瓦;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此外,一季度光伏装机增长依然较为强劲,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一季度中国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约为45.74GW,同比增长35.89%。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仍处于下行周期中。但由于产业链价格下降提升了经济性,令光伏下游装机表现和预期强劲也为行业基本面带来一定支撑。 东证期货分析师曹璐5月6日的报告也显示,近期光伏玻璃环节厂家整体库存水平持续下降,企业出货情况较好,产销基本持平。 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志邦也在本周的报告中称,从5月来看,预计或从硅片环节开始止跌,进而带动其他环节价格止跌,预计各环节5月或开始盈利回补,而报表端的改善或从三季度开始体现。 另一方面,国内光伏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海外市场的需求也出现景气信号。 据报道,今年3月,印度安装了7.1GW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其中包括6.2GW以上的光伏系统,创下该国月度安装纪录。而2023全年印度的光伏装机总量也只有7.5GW。 另据中邮证券电力设备团队的监测,进入24年以来,巴基斯坦取代印度成为亚洲第一大光伏进口国,3月巴基斯坦进口3.2GW,环比提升23%,主因在于组件降价带来经济性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刺激光伏发展。 华创证券分析师黄麟、黄麟近期发布的报告还显示,EIA公布美国3月并网数据,公共事业光伏装机及储能装机分别同比增长425%和290%。 华创证券认为,展望2024全年,产业链价格预计将低位运行,终端装机成本改善,项目收益率提升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国内新增光伏装机也有望延续增长。
5月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4年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光伏新增并网容量457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万千瓦,户用光伏新增692万千瓦,工商业光伏新增1689万千瓦。 具体来看: 2024年一季度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江苏(4.93GW)、内蒙古(3.4GW)、山东(3.23GW)、河北(3.13GW)、新疆(2.54GW)、浙江(2.4GW)、湖北(2.13GW)、安徽(2.09GW)、云南(1.99GW)、广西(1.86GW)。 2024年一季度,集中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排名十的省份包括内蒙古(3.1GW)、新疆(2.536GW)、河北(2.04GW)、云南(1.64GW)、海南(1.59GW)、甘肃(1.49GW)、青海(1.17GW)、山西(1.04GW)、宁夏(0.98GW)、湖北(0.84GW) 2024年一季度,分布式新增并网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江苏(4.45GW)、山东(2.48GW)、浙江(2.21GW)、安徽(1.79GW)、广西(1.48GW)、河南(1.478GW)、湖北(1.29GW)、广东(1.24GW)、河北(1.09GW)、福建(0.99GW) 2024年一季度,户用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江苏(2.03GW)、山东(0.73GW)、安徽(0.687GW)、辽宁(0.48GW)、河北(0.424GW)、陕西(0.404GW)、河南(0.354GW)、山西(0.277GW)、福建(0.22GW)、广东(0.191GW) 2024年一季度,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江苏(2.416GW)、浙江(2.047GW)、山东(1.745GW)、广西(1.478GW)、湖北(1.125GW)、河南(1.124GW)、安徽(1.101GW)、广东(1.052GW)、福建(0.772GW)、河北(0.666GW)
4月29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批逆变器框架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家企业入围。 标段一:200kW及以上组串式逆变器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备选)、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备选)6家企业入围,投标单价范围为0.098~0.119元/W。 标段二:集中式逆变器和箱逆变升压一体机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备选)3家企业入围,投标单价范围为0.128~0.139元/W。 标段三:50-150kW组串式逆变器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备选)、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备选)3家企业入围,投标单价范围为0.122~0.126元/W。 标段四:50kW及以下组串式逆变器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备选)、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备选)3家企业入围,投标单价范围为0.120~0.125元/W。 根据招标公告,项目框架有效期自框架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或至下一批次框架协议生效之日止,有效期以二者后结束者为准,在不超过约定规模的前提下视情况可提前终止或延期执行。 本次框架预估采购规模约13GW,其中标段一实际执行总量不超过10GW,标段二实际执行总量不超过2GW,标段三和标段四原则上总量不超过0.6GW和0.4GW,但商城实际上架不设总量控制。招标人不保证本次框架招标实际采购容量,对实际采购规格、数量与招标范围的差异不承担责任。招标人保留部分项目不纳入本次框架采购的权利。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月30日,广西沐邦高科10GW-N型高效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首片下线仪式,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高新片区举行。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2亿元,主要生产182系列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计划建设约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配套建筑物、20条N型高效光伏电池生产线等,年产能规模约为10GW。项目满产后年产值超1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可带动硅片生产、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氢能等相关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聚集,拉动运输、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目前,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产出首片电池片,第二至第五条生产线的设备也已陆续进场安装。按照广西沐邦高科2024年生产计划,剩余15条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进场安装,逐步实现满产达产。
5月7日,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有限公司库布齐沙漠南部新能源基地光伏先导工程一期施工项目中标结果公布,标段一中标企业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格222158252元,单价0.44元/W;标段二中标企业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标价格202062024元,单价0.404元/W。 根据招标公告,库布齐沙漠南部新能源基地光伏先导工程是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市南部新能源基地的先行实施部分,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西侧靠近G242。项目分为两期同步建设,每期项目容量均为1GW、均配置150MW/300MWh储能,计划2024年5月15日开工,2024年12月30日完工。 项目划分2个标段,每个标段各为500MW,标段一招标范围包括光伏方阵、集电线路及光缆工程、围栏、桩基、设备基础、场区检修道路、接地工程、安防视频的建筑安装施工;升压站、储能电站等建构筑物的建筑、安装施工;设备材料的供货(除甲供设备材料外);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及工期控制;保护定值整定计算、校验、试运、质量检测、外部协调、试验(含特殊试验,不含涉网及性能考核试验)、验收(含消防验收)、调试(220kV升压站、储能电站单体调试、分项调试、升压站、储能电站带光伏场区并网调试等)、并网及培训等全部工作,以及在质量保修期内的消缺等。
5月7日,钧达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在活动中,钧达股份表示,2024年一季度,公司积实现电池产品出货10.08GW(P型1.52GW,N型8.56GW),同比增长109.56%;实现营业收入37.14亿元,归母净利润1975.41万元;实现海外销售4.31亿元,海外销售占比达11.62%。 一季度,钧达股份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从2023年度4.69%迅速提升至2024年一季度11.62%。目前,钧达股份海外客户主要涵盖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多个区域。 2024年,钧达股份计划重点开展海外产能建设,考虑在东南亚、中东、东欧以及美国等地投建海外高效电池产能,后续将根据国际贸易政策、当地光伏市场需求、产业链配套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分步实施。 钧达股份认为,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海外国家正逐步构建自身光伏产业链。其中,组件环节由于投资小、技术相对稳定,海外本土组件产能及组件品牌正在兴起。电池环节由于技术的高壁垒特点,海外电池产能相对短缺,仍然依赖中国光伏电池供应。伴随海外光伏组件产能快速增长,有助于中国电池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服务全球客户。
此前两年,由于光伏上游价格大涨并攫取产业链中大部分利润,组件龙头纷纷加码多个环节的产能建设,一体化成为头部光伏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时过境迁,随着各环节产品价格去年以来一路走跌,一体化厂商所承受的存货贬值威力同样巨大,“盘子越大,摔得越响,”一体化布局风险也开始显现。 今年一季度,第一梯队组件厂普遍出现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隆基绿能(601012.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出现亏损,晶科能源(688223.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分别实现盈利11.76亿元和5.16亿元,但同比分别下降29.09%和70.83%。此外,硅料和电池环节双龙头的通威股份(600438.SH),以及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均出现由盈转亏。 晶澳科技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行业竞争加剧,自2023年下半年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新建产能爬坡,导致公司产品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叠加存货跌价准备、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的计提,导致一季度亏损。 对于全年经营情况分析,多家组件厂均提到了N型/高效产品规划。如何用技术优势穿越周期,几乎是所有光伏企业在今年都要面对的难题。有组件厂提到,对于二季度行情,依然谨慎乐观。 资产减值“重创”组件龙头业绩 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近三年组件出货排名稳居行业前四,且均贯彻垂直一体化策略,产能从组件环节上溯覆盖到硅片和电池。去年,四家公司分别出货78.52GW、67.52GW、65.21GW和57.094GW。 业绩方面,隆基绿能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营收规模在四家中最高,但也是唯一出现净利润下滑的企业;其余三家在去年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营收均超过1100亿元,与隆基绿能差距进一步缩小,组件过往的“一超多强”局面接近瓦解。 到今年一季度,第一梯队组件厂的洗牌更加明显:晶科能源凭借在TOPCon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市占率,营收达到230.83亿元,实现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跌幅近三成,但在四家企业中降幅最小;天合光能一季度营收183亿元,同比下滑14.37%;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下滑70.83%。 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Q1则罕见出现了净利润亏损。隆基绿能当季亏损23.5亿元,晶澳科技亏损4.83亿元。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资产减值损失是导致上述四家企业出现利润下滑或亏损的重要原因。隆基绿能方面表示,总体经营业绩受到了光伏价格快速下行和部分产线迭代升级带来的减值影响。 当前,光伏技术正在经历由P型向N型迭代的过程中,存量P型资产面临被新技术替代风险,加之一季度是光伏产业淡季,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资产和存货减值巨大。据隆基绿能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减值主要发生在组件环节。 行业信息显示,在供求严重失衡压力下,2023年四季度以来,组件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组件价格跌至每瓦1元以下。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价格下降约60%,组件价格下降约50%。最新集采招标公告显示,组件价格已经降至0.8元/W附近。 规模化降本没能跑过产品降价幅度,让头部企业多面临“船大掉头难”的现状。一季度,隆基绿能资产减值损失达28.14亿元,加上去年资产减值损失70.25亿元,两个季度内该项损失接近百亿元。此外,晶科能源去年资产减值损失为13.24亿元,天合光能为32.57亿元,晶澳科技损失23.06亿元。 二季度谨慎乐观 一方面,光伏终端需求增长的确定性仍然存在: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45.74GW,海外装机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在乐观预期下,2024年全球装机量或接近500GW。 但与此同时,产能阶段性过剩压力下,行业洗牌还会持续。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市场也不会变得更差了,目前很多环节甚至处于亏损现金阶段。 对于全年行情,依然难言乐观。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经历了需求大爆、价格内卷,以及目前正在经历产能出清阶段。光伏产业链价格已经见底,但何时复苏依然有待观察。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会上也表示,按照目前市场供给的情况,没有特别的外部的因素影响下,这个问题可能在短期是难以解决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链价格反转困难的情况下,技术降本以增强盈利能力,是头部厂另一个突破口。N型技术方面,在经过2023年的导入后,今年市场占比预计超过七成, 与此对应,各家厂商均宣布了产品规划:隆基绿能正在加快推进HPBC和TOPCon产能升级和量产,2024年电池加组件出货量目标90-100GW。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公司全年的总体业务将呈现前低后高、逐季提升的变化。 天合光能主打采用了210技术和N型i-TOPCon电池的至尊N型700W+组件。据公司表示,N型TOPCon组件在去年产销两旺,更多固定成本得到摊销,降低了单位成本;晶澳科技方面,公司旗下有九个生产基地新建n型产能项目已投产,N型电池产能相对总产能的占比接近七成;晶科能源是业内最早推广TOPCon技术的组件厂,今年将努力达成100-110GW的年度出货量目标,其中N型出货占比接近90%。 有组件厂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二季度需求回暖后,跌破盈亏成本线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在目前的竞争中,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且随着落后产能出清,有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的头部厂家盈利能力最快可能在二季度触底反弹。 业内分析认为,晶硅产业链四个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均出现“小亏当赢”局面。N型产品完成替代,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或将是光伏此轮周期拐点的标志。 对于二季度行情展望,晶澳科技在接受投资者调研中表示,组件价格接近底部,下跌空间非常有限,相信市场会自行调节。公司自身n型电池产品效率、良率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对电池生产的非硅成本贡献大,公司对二季度持谨慎乐观态度。
德国光伏组件制造商Solarwatt宣布,将于8月关闭其位于德国东部德累斯顿的300MW组件制造工厂。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Detlef Neuhau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德国生产组件是个无法接受的负担,但我们会在其他领域大力投资。” 目前,在德累斯顿的生产仍采用两班制,并将持续到8月,欧洲750名员工中约有190人将受到该工厂关闭的影响。Neuhaus表示:“我们将努力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公司内部担任其他职位,例如钳工、规划师或服务人员等。” Solarwatt还将保留一个核心团队从事生产和研究,大约25名员工将专注于质量和开发,另外20名员工将致力于对工厂内的机器进行维护。“因此,如果这种情况能够持续三到四年,如果市场状况改善,我们可以再次迅速提高在德国的产量,”Neuhaus继续说道,并将工厂关闭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过去几个月组件价格的迅速下跌。 这一举动并不完全出人意料,因为Neuhaus在今年年初首次宣布了这一计划,前提是德国目前的政治框架没有发生改变。随着所谓的Solarpacket 1 上周五在德国被采用,目前还没有官方措施来支持德国的光伏制造商们。 上周,欧盟通过了《净零排放工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该法案旨在为成员国提供弹性措施,但目前尚不清楚该法案将以多快的速度推行实施。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