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8个
日前,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在烟台正式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莱州湾海域,总用海面积约6.44平方公里,规划容量40万千瓦,首批并网1.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全部投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
自5月23日晶科能源接待沙特新未来城绿氢项目CEO一行起,市场就开始猜测晶科有望拿下新未来城项目的大订单。根据最新报道,新未来城项目的订单细节进一步揭晓。 据媒体报道,晶科能源从印度公司拉森特博洛(Larsen & Toubro,L&T)处获得采购合同,为沙特新未来城(Neom)绿氢项目供应1吉瓦(GW)的Tiger Neo N型TOPCon组件。 该项目位于Neom的Oxagon工业城,项目由Neom绿色氢能公司(NGHC)实施,NGHC由Neom、沙特能源开发商Acwa Power和美国公司Air Product组建的合资公司。而印度L&T是该项目可再生能源部分的分包商。 Neom绿色氢能公司计划中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位于沙特西北部,靠近约旦边境。Neom绿氢项目将整合多达4吉瓦的太阳能和风能,每天生产600吨氢气,然后将其转化为氨。而Neom本身也将展示绿氢的各种用途,实现其100%由可再生能源为整体Neom提供能源的雄心,以助力减少全球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在此之前,晶科能源曾为Acwa Power牵头建设的Ar Rass 2太阳能光伏园区提供3.8吉瓦的N型太阳能电池板。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日前透露,公司自2011年进入中东市场,目前已经覆盖了中东大部分国家,并在中东拥有45%的市场份额。 根据晶科能源官微,5月23日,Neom-Oxagon CEO Vishal Wanchoo一行曾前往晶科能源上海总部参观交流,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出席会谈,双方就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进行了交流,并共同探寻了Neom未来城市项目的合作机会。
(一)全球光伏专利发展情况 从1985年至2023年底,全球光伏专利申请共计31.2万件,其中,中国申请人申请专利16.8万件,日本、韩国、美国三国分别申请5.7万件、2.8万件和2.0万件。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是主要的专利申请来源国,各国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之比分别为53.8%、18.3%、9.0%和6.4%。 全球主要申请人来源国专利申请量占比 全球光伏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共计5.4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之比为17.3%。属于中国申请人的有效发明专利共2.2万件,日本、美国、韩国三国申请人的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1.1万件、0.8万件、0.5万件。如下图所示,日本、美国、韩国三国的有效发明专利占各自专利申请总量之比分别为19.3%、25.0%和28.6%,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3%),而中国申请人有效发明专利占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之比为13.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我国光伏产业专利发展情况 2003-2023年我国光伏领域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22.1%。截止2023年,专利累计申请量和有效专利分别为16.6万件、7.3万件,双双位居全球首位,已经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创新的重要一极。 对各省市专利申请数量情况进行统计,以“专利申请数量、有效专利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排名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均位列前三,其中江苏在光伏领域持有专利42458件,远高于其他省市。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江苏内聚集了天合光能、协鑫、阿特斯、东方日升、润阳等众多光伏企业。浙江拥有宁波、嘉兴、衢州和义乌四个重要光伏制造产业聚集地,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众多。广东在光伏制造、硅能源等产业政策推动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逆变器生产制造基地,拥有华为、古瑞瓦特、科士达、首航等龙头企业。 进一步以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以及国内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了专利申请总量、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分析。从有效发明专利总量来看,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常州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前五。排名前列的城市在专利申请量优势的同时注重专利质量。东部沿海城市创新活跃度更高,在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东部地区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海外专利申请方面,2023年,我国申请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国际专利1838件,同比增长19.7%。在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661件,同比增长23.3%。美国、日本、韩国是我国申请人进行专利布局的重点国家,分别布局专利申请1015件、439件、258件。另外,我国申请人在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巴西、西班牙等新增装机容量规模较大的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海外投资建厂目标国也进行了专利申请和保护。
据企查查显示,近期两大光伏公司成立,分别是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有限公司、江苏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大公司股东阵容,分别由行业龙头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牵头,多家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联手打造。 具体来看,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显示为“XINGGUOQIANG”(音译为形国强,与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一致)。经营范围广泛,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销售等多个领域。企查查平台显示,该企业股东共有12个,大股东为通威股份,持股比例51%。此外聚和新材、苏州朝希优势壹号、先导智能、成都高科、中圣科技、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伍技术、帝尔激光分别认缴出资500万元,持股比例均为5%;太阳井新能源、禾川科技和新流星投资则分别认缴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均为3%。 穿透股权后,苏州朝希优势壹号以及新流星投资背后亦有头部光伏公司的身影。其中,苏州朝希优势壹号合伙人包括迈为股份,后者出资比例达10.87%;新流星投资则由美科太阳能100%持股。有媒体就此事致电通威股份,通威股份回应称,合资公司将瞄准晶硅光伏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涵盖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将重点建设高纯晶硅研究院、光伏产品研究院、“光伏+”应用研究院、光伏装备研究院与光伏材料研究院5个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江苏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谢健,注册资本1.6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等。企查查平台显示,该企业股东共有11个,大股东为天合光能,持股比例57.5%。此外持股股东还包括捷佳伟创、小牛自动化、晟成光伏、聚和新材、曼恩斯特、合肥欣奕华、帝尔激光、福斯特、宇邦新材、铱太科技。 从两个公司股东背景可以看出,几乎涵盖A股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包括光伏材料端、设备端,甚至是基金及地方国资。
7月3日,晶澳淖尔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家级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据了解,内蒙古晶澳淖尔新能源有限公司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计划总投资14亿元,占地380亩,建设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亿元,解决就业约700人。
7月8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文件规定了废弃光伏组件的收集、运输、贮存、综合利用和产物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以及综合利用 企业运行管理要求。适用于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项目选址、工程设计及建设、运行管理以及与废弃光伏组件综 合利用有关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 产审核等。产废企业(含光伏组件及其零配件生产企业、光伏电站等光伏组件使用企业)自建废弃光伏 组件综合利用设施参照本文件执行。不适用于光伏组件梯次利用(包括直接再利用、降级使用等)过程。 以下是具体原文: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过程污染控制要求,促进相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于2024年8月5日前将意见发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江苏省固管中心张权,电话传真:025-58527397,邮箱:zhangquan@jshb.gov.cn;联系人:常州工学院周全法,电话:13906122039,邮箱:zhouquanfa@163.com。 附件1 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2 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附件3 修改意见反馈表 - 光伏.doc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4年7月8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东营市发改委官网获悉,近日,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海域内的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后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发证,成为省内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立体确权海上光伏项目。 据了解,2023年7月6日,国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项目”签约仪式在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举行,国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拟投资约80亿元,规划建设装机容量1000MW,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海缆登陆后转陆缆接入新建的220kV陆上升压站,并配套建设一座储能站,是国内首个采用大型海上钢桁架平台式固定桩基式光伏项目。项目采用底部养殖和光伏建设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实现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建成后预计每年除光伏发电收益外,渔业养殖收益可达2700余万元,有效提升海域的空间利用率和整体开发收益。项目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17.8亿千瓦时,有效节约标煤59.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1万吨,为推动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7月9日,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饰一体化园区4.3MW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采购(1标段)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中标价格3318359.85元,单价0.772元/W。 招标公告显示,项目总装机容量4.3MW,年平均发电量473.3万kWh。交货地点为山西省晋中市山西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潇河产业园区修文工业园修美街项目指定地点。 招标范围:包括光伏组件、配套组件连接接头、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的供应,并提供技术联络会、工厂试验、包装、保险、运输、交货(开箱验收)、培训、安装指导等服务,配合现场调试和试验、参加试运行、竣工验收、负责质量保修工作。
近期,光伏行业迎来两家股东阵容强大的合资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今年7月5日,江苏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6亿元,背后股东共11家产业链企业。其中,天合光能持股比例达57.5%,捷佳伟创、宁夏小牛全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聚和材料、曼恩斯特、合肥欣弈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帝尔激光、福斯特、宇邦新材、浙江铱太科技有限公司10家企业均有参股。 对于成立合资公司的考量,天合光能董秘办人士今日(7月9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我们之前成立的创新中心的实体就是这家公司,只不过合资公司又新增了几家股东。主要聚焦是晶硅叠层等技术的研发。 此前,今年3月,该公司官方发布,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成立,由天合光能牵头筹建,已与聚和材料、捷佳伟创等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出资共建协商,并联合光伏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联合布局新一代光伏产品——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创新中心将从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重构光伏产业链,加速推进叠层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将一批光伏产业链优质企业的创新资源聚集到常州,计划经过3-5年的建设,逐步走上自主运营的轨道。”天合光能表示。 而就在不久前的6月28日,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通威股份持股51%,聚和材料、苏州朝希优势壹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先导智能、成都高新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圣压力容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拉普拉斯、赛伍技术、帝尔激光、禾川科技、新流星投资(海南)有限公司等亦为参股方。 从股权穿透来看,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有限公司股东苏州朝希优势壹号以及新流星投资背后,亦有头部光伏公司的身影。其中,苏州朝希优势壹号合伙人包括迈为股份,后者出资比例达10.8696%;新流星投资则由美科太阳能100%持股,而美科太阳能正在向创业板发起冲击。 对此,通威股份向媒体回应称,上述合资公司将“瞄准晶硅光伏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涵盖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开发,重点建设高纯晶硅研究院、光伏产品研究院、‘光伏+’应用研究院、光伏装备研究院与光伏材料研究院5个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从参股名单来看,上述两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几乎囊括了目前A股主要的光伏材料、设备公司,且这些企业多为两家龙头光伏企业的产业链环节供应商。 其中,同时参股上述两家新成立合资公司的聚和材料、帝尔激光均为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的供应商。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关合资企业的成立,或在“行业产能焦虑下促成的”。其中, 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拼技术、拼价格都无法出清产能,因为现有龙头企业的N型优质产能已超过全球需求,必然希望在一体化战略基础上寻求产业链组团,这既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可能加速推动新技术。 ” 另有光伏龙头企业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表示,“从技术来看,要想把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推到量产,这肯定需要各方协作来完成,合资比单独研发更有效率也更抗风险。" 当前,光伏行业产能出清问题受到持续关注。今日(7月9日),工信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近日,天津市宝坻区与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签署投资协议,标志着总投资100亿元的德力西10GW TOPCon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据了解,宝坻区目前开展了以德力西光伏电池项目为链主企业的光伏产业链招商,已与十几家配套德力西光伏电池项目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了洽谈,这也标志着德力西开始向新能源领域进军。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