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01个
10月18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西部矿业主办,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铝业加工技术中心特邀指导的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2024 SMM储能年会 上,宁德时代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孙阳阳分享了工商业储能助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首先其对宁德时代的主营业务、业务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全球布局、市场业绩以及回收利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概况 储能市场概括 Ø储能市场按照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可以分为(表前)电源侧、电网侧和(表后)用户侧三类应用场景。 Ø从应用场景来看,工商业储能场景属于用户侧储能。 Ø主要终端用户包含:工厂与商场、光储充电站、微电网、新型应用场景(数据中心、5G基站、换电重卡、港口岸电等)。 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双碳战略: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政策端: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业储能成为大势所趋。 ►能源安全 需求端:工商业储能作为一种灵活可靠的能源储备手段,在应对自然灾害、电力中断等突发事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策驱动 政策端:国家层面、地方层面陆续出台补贴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将直接影响储能行业的投资热情和技术创新。 ►经济效益 经济端:平衡用电负荷、降低电力需求费用、节约电能成本,还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ESG理念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ESG,并对其供应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在ESG中,提升E(Environment)维度的水平是提高整体ESG评级的重要手段,工商业储能在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 工商业光伏发电出力存在时空不匹配问题,通过将光伏出力较大时暂时无法用掉的电能存储,在需要时放出来,能够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平抑电网峰谷波动,减少对电网冲击,降低电网能耗 通过减少峰时用电,使发电端不需要储备更多的发电资源和机组,提高发电端机组利用率,从而降低整个电网的能耗。 产业园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园区的降碳路径是未来国家降碳路径的预演。 工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70%,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成为工业碳排的源头,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例,其电力消费量占全社会的比重在60%左右,推进绿色能源在工业领域应用,正成为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 园区的能源消费,未来可能面临能碳约束、高成本、低效率等挑战。 工商业储能典型盈利模式 Ø目前我国工商业储能盈利模式以峰谷套利为主,并有需量控制、需求侧响应、备用电源、电力市场交易等多种模式。 储能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多省份出台工商业储能补贴政策,补贴额度一般在投资额的5%~30%;随着各地对工商业储能补贴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内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和规模化将迎来较大的增长,这些补贴政策旨指在降低工商业储能项目的经济风险,提高项目的投资汇报率,从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工商业储能典型模式 储能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 最后,其介绍:宁德时代致力为客户价值不断创新,100+GWh,近1000个全球项目落地应用实证。其还对工商业园区典型场景架构图、用户侧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10月18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西部矿业主办,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铝业加工技术中心特邀指导的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2024 SMM储能年会 上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所所长张胜楠对超导磁储能用MgB2线材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研究背景 超导 超导作为一种宏观量子凝聚现象,是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领域。 Ø自1911年发现以来,已经获得过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Ø超导材料的三大特性使其能够在能源、医疗、交通、通信、以及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Ø随着超导技术的发展,超导材料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关键材料。 MgB2超导的基本特点 尽管已经发现了许多超导材料,但是能够进行实际应用的种类却很少。 其介绍:MgB2超导密度较小——2.6 g/cm3原材料费用较低,其介绍MgB2超导的基本特点:临界电流密度较高、晶体结构相对简单,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晶界无弱连接现象、临界磁场较高,双超导能隙。 其还对MgB2线材的制备工艺、主要实用超导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范围(MgB2超导材料在~20 K温区,中低磁场条件下能够实现应用)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实用化MgB2高温超导线材的应用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正在开展液氢温区的高温超导储能样机研制,其中MgB2线材的用量接近200km。 其还对国内外主要实用MgB2超导线材生产厂家进行俄介绍。 PIT工艺MgB2线材制备及性能分析 PIT工艺多芯MgB2长线研制 Ø采用Monel合金作为外包套材料,提高in-situ PIT多芯线材的机械强度; Ø采用小颗粒Mg粉改善多芯线材加工性能,避免断芯、断线现象; Ø采用CCB前驱粉提高磁场下MgB2线材的传输性能。 其从千米级多芯MgB2线材的制备工艺过程、多芯MgB2线材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多芯MgB2线材的力学性能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多芯MgB2线材的超导传输性能 Ø不同热处理制度后样品的Jc性能没有太大差异,说明该线材样品的热处理温度窗口较宽。 Ø多芯MgB2线材的n值20-30之间,基超比约为14.5%,与文献报道相当。 MgB2线材热处理工艺优化 Ø所有热处理工艺下超导芯丝中均存在孔洞。 Ø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线材的超导传输性能逐渐降低,4h以后基本保持不变。 MgB2线材批量制备过程工艺改进 Ø轧制后复合线超导芯丝的Nb阻隔层表面产生鱼鳞状痕迹。 Ø轧制后复合线芯丝粉末的硬度偏差大于冷拉拔线材。 复合线冷拉拔加工均匀性分析 ØNb基体的硬度随线材尺寸的减小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 Ø拉拔过程芯丝分布较均匀,但在接近目标尺寸时均匀性变差。 批量制备MgB2线材的性能指标 Ø累计制备超过200 km线径为F1.00 mm的MgB2线材,单根长度均大于1200 米; Ø线材在4.2 K、4 T条件下的Ic值均大于200 A。 IMD工艺MgB2线材制备及性能分析 IMD工艺多芯MgB2线材研制 IMD工艺能够获得高致密度MgB2超导相。 Ø瞄准实用化,进行千米级IMD工艺多芯MgB2线材的制备技术展开研究。 IMD工艺多芯MgB2长线研制 Ø进行可重复性实验验证,考虑到成本、加工条件等因素,设计目标长度500米。 MgB2线材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 Ø加工过程芯丝分布均匀 ØMg棒未出现断裂现象 IMD工艺多芯MgB2线材的传输性能 在4.2 K,4 T磁场下,37芯结构MgB2线材的工程临界电流密度Je达到5×104 A/cm2。 基于MgB2超导线材的电缆制备 基于PIT工艺MgB2超导线材的电缆研制 Ø考虑到PIT工艺MgB2线材的特点及先绞缆后热处理的工艺方案,设计MgB2电缆为3*4*4的48股线三级缆材结构。 MgB2超导电缆绞缆实验 Ø开展了批量化MgB2超导电缆制备,已绞制5100米的48股线MgB2电缆,单缆长度大于300米。 MgB2超导电缆传输性能分析 在对从电缆中取出的部分MgB2线材进行金相和传输性能测试分析后,可以看出:绞制加工过程前后,MgB2线材的载流性能几乎无衰减。 MgB2超导电缆的成相热处理 Ø流通Ar气保护下,600℃进行成相热处理。 此外,其还介绍了MgB2超导电缆的传输性能测试。 小结 ØIn-situ PIT工艺MgB2长线的批量化制备技术已进行了产业化转移,在WST已生产200多千米的商品化MgB2线材,单线长度大于1200米,4.2K、4T的性能Jc达到2000A/mm2; Ø采用IMD工艺能够制备五百米级多芯MgB2线材,其Jc在4.2 K、4 T达到6000 A/mm2; Ø进行了电缆的初步研究,采用PIT线材所研制电缆4.2 K,4 T和20 K,2 T的传输性能分别达到6.56 kA和7.04 kA。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西部矿业主办,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铝业加工技术中心特邀指导的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2024 SMM锌业年会 上 , 金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研究主管 曾童就2025年 锌产业消费市场现状及热点展开分析。她表示,2024年锌消费不及预期,甚至出现预期一再迁就现实,持续下调的情况。地产继续滑落+基建投资未形成实物采购量,后续需要发债的进一步提升。2024年风光电装机已兑现较大增幅,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几乎接近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风电装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超过120GW(存在项目取消or 搁置的问题)。 2024年锌消费:预期一再迁就现实 纵观2024年锌的整体消费情况,自年初开始需求预期一直不及预期,甚至出现预期一再迁就现实,持续下调的情况。 分开看国内外需求各自情况,表现较差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需求表现较弱。 2024年锌消费:加工行业反馈真实消费情况 2024年二季度国内反向累库,现货环节感受到消费普遍疲弱,表观消费的角度看锌元素消费增速开始逐月回落。 下半年国内炼厂开始检修减产,去库速度依旧较为困难,表观消费跌至水下。 结合SMM加工环节调研结果看,镀锌、压铸、氧化锌三大行业加工产量累计同比也跌至水下。 2024年锌消费:本质在于内需弱 国内的锌元素消费再向下细分:通过加工品出口给海外 、 进入国内家电、汽车、地产、基建等各行各业;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看,通过制作成镀锌产品等加工品出口至海外带来了锌元素+2%的消费增速; 相应的,前三季度内需消费接近-4%,这种程度的负反馈只有在2020年、2022年才出现过。 2024年锌消费:地产继续滑落+基建投资未形成实物采购量 三大加工行业拆开看,只有压铸合金今年同比增加,其他镀锌结构件和彩涂板同比负增长尤其严重; 与之较为匹配的是彩涂板,符合地产的实际情况; 但较为突出的是镀锌结构件,迄今同比下降11%;固定资产投资中三大基建行业投资正增速不匹配。 2024年锌消费:基建投资并未形成实物采购量 从基建分项看,三大基建品类均没有差到同比下跌11%的境地,因而无法去继续沿用基建投资的增速来衡量与预判镀锌的具体需求; 通过匹配,我们发现2019年以后的镀锌开工情况与月度各省市发改委招投标的成交情况能够良好匹配。 2024年锌消费:需要发债进一步提升 2024年政策:2024年1-9月地方发行新增专项债超过3.6万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约92.6%,剩余可发行量不多; 2025年:多重声音的预期。 2025年锌消费增长:消费结构—地产拖累持续 根据2023年锌元素去向追踪,发现随着地产板块的塌陷,地产耗锌占比进一步走弱; 但根据2023年的数据,锌元素去到地产方向依旧占消费比21%; 2024年地产板块新开工、竣工、各自出现下降22%、下降24%,地产所带来的锌消费下降5%。 现有数据下,地产板块,尤其是新开工、竣工恢复0上,还需要时间。 相较于拿地开工,房企重心还在去库存。期现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背离,显示市场对房地产开发商交楼的谨慎性心理;房企待售面积还在累积。 2025年锌消费增长:消费结构—与锌相关的基建行业 专项债项目中,2024年与锌相关板块有所增多。 2025年锌消费增长:风光装机保持高速 2024年风光电装机已兑现较大增幅,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几乎接近十四五规划目标。 跟踪2022年至今,招标的光伏目标与已装机的差额稳定在30GW/年度附近; 2024年H1招标完和安装差额扩大,上半年装机进度慢了,显示实际安装还需要提速,此外差额也为25年H1留有项目储备 风电今年装机也同样如此,23年整体进度慢了下来,导致项目招标与实际装机差额愈发扩大; 2024年H1招标量正常,装机量却处于近年来低位,H2需要加快装机量;此外,假设项目没有集中取消,25年风电装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超过120GW(存在项目取消or 搁置的问题)。 2025年锌消费增长:消费结构—与锌相关的基建行业 2024年特高压项目动工显著增快。 2025年锌消费增长:初级加工品出口 2024年镀锌加工品出口增长迅猛,为锌元素消费带来了2%的增量; 2024年出口尽最大的地区依旧是东南亚、拉丁美洲以及中西亚、非洲地区; 2024年增量较大的增长来自于东南亚、欧盟及南欧地区、中西亚。 2025年锌消费增长:白家电出口 2024年国内三大白电产量均增长10-12%;但看白电生产增长驱动主要来自于出口需求的增长。 2024年的白电出口消费主力依旧集中在欧美国家,并未出现新的消费地域;仅有空调在中东及南美地区有销量有增长; 此外,反观美国的渠道库存,处于高位回落的情况。 2025年锌消费增长:汽车及汽车出口 2024年汽车产量录得正向增长,且出口增幅强劲;不过出口增幅大多是新能源的出口。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欧美等国和地区纷纷出台对中国汽车的加征关税,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级恐会回落。 2025年锌消费增长:关于锌消费的思考 2025年锌消费增长:海外初级消费 2024年海外镀锌环节继续处于恢复中,从绝对值上看依旧没有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但也能看到新兴市场国家的锌需求的增长:印度已从锌制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025年锌消费增长:补库的需求 从产业链环节看:加工环节制成品库存非常低+原材料库存也相对低位; 海外随着成本边际改善,也会出现一些补库需求。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10月18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西部矿业主办,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铝业加工技术中心特邀指导的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2024 SMM储能年会 上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电网工程公司总承包事业部设总刘国华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下西北电化学储能投资盈利模式分析。 1.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指导意见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和要求。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以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需实现的四个转变 一是电力系统功能定位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产业升级转变。 二是电力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 三是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 四是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新型电力系统四大基本特征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以 2030 年、2045 年、2060 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国家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 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年) 总体形成期(2030 年至 2045 年) 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 2060 年)。 2.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目标与任务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阶段储能建设的目标 ►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年) 储能多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重点满足系统日内平衡调节需求。 作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举措,抽水蓄能结合系统实际需求科学布局,2030 年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 1.2亿千瓦以上。 以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冷)储能、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等日内调节为主的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并存。 重点依托系统友好型“新能源 + 储能”电站、基地化新能源配建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共享储能等模式,在源、网、荷各侧开展布局应用,满足系统日内调节需求。 ►总体形成期(2030 年至 2045 年) 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满足系统电力供应保障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需求,提高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以机械储能、热储能、氢能等为代表的 10 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实现日以上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推动局部系统平衡模式向动态平衡过渡。 ►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 2060 年) 储电、储热、储气、储氢等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大幅提升。 储电、储热、储气和储氢等多种类储能设施有机结合,基于液氢和液氨的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在容量、成本、效率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调节和存储需求。 多种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有机结合、协同运行,共同解决新能源季节出力不均衡情况下系统长时间尺度平衡调节问题,支撑电力系统实现跨季节的动态平衡,能源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效率大幅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储能的重点任务 积极推动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多种类型储能协同运行,缓解新能源发电特性与负荷特性不匹配导致的短时、长时平衡调节压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 ►一是推动抽水蓄能多元化发展和应用。 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重点布局一批对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作用强、对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作用大、经济指标相对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 创新抽水蓄能发展模式与场景应用,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探索推进水电梯级融合改造,统筹新能源资源条件与抽水蓄能建设周期,持续推动新能源与抽水蓄能一体化发展。 ►二是统筹推进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快速发展。 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布局。 重点依托系统友好型“新能源 + 储能”电站、基地化新能源开发外送等模式合理布局电源侧新型储能,加速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 统筹布局电网侧独立储能及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积极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模式,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推动用户侧智能有序充电,探索智能车网双向互动新模式。 加强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探索源网荷储安全共治机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 建立健全调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电力、电量双调节功能。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研发先进固态储氢材料,着力突破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电氢转换技术装备,开展大规模氢能制备和综合利用示范应用。 推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优化新型储能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储电、储热、储气、储冷、储氢优势,实现多种类储能的有机结合和优化运行,重点解决中远期新能源出力与电力负荷季节性不匹配导致的跨季平衡调节问题,促进电力系统实时平衡机理和平衡手段取得重大突破。 3. 我国储能建设情况 我国新型储能项目规模 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34.5 GW,年增长率166%,占全球市场38%。 2023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 21.5GW,三倍于2022年同期水平,占全球市场47%。 区域:19省投运装机超百兆瓦;14省投运装机超吉瓦时;新能源占比较高的西北地区整体引领全国 ;新疆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应用: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项目快速推进,独立储能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占比合计97%,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我国电化学储能区域分布情况 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前十的省份依次是:山东、内蒙古、宁夏、湖南、甘肃、新疆、安徽、湖北、贵州、广东,总装机约19.57GW、占比78.25%。 4.西北电化学储能投资盈利模式分析 其对我国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 电化学储能盈利模式 独立电化学储能项目的收入大体上可以分为四部分:容量补偿、容量租赁、辅助服务和峰谷差价收益。 容量补偿 容量补偿是管理机构为储能项目提供的补贴,作为项目收益的“保底”手段。储能与备用火电在系统中的作用类似,利用小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仅靠电量电价难以维持经济性,因此需要容量电价予以“兜底”。 但与抽蓄、火电不同的是,电化学电站建设便捷,调节性能优异,国家政策方向是将电化学储能尽可能推向电力市场去获利,容量电价仅为电化学储能收益“保底”手段。 以新疆为例,2023年5月,《关于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配套政策的通知》(新发改规〔2023〕5号)对我区建成并网的独立储能电站实施容量补偿,2025年底前,补偿标准按放电量计算,2023年暂定0.2元/千瓦时,2024年起逐年递减20%(即2024年补偿标准0.16元/千瓦时,2025年补偿标准0.128元/千瓦时)。在全网弃风弃光时段根据调度机构指令进入充电状态的,对其充电电量进行补偿,具体补偿标准为0.55元/kWh,其放电量按照0.25元/kWh结算,不再享受容量电价补偿。 容量租赁 容量租赁是由第三方或厂商负责投资、运维,并作为出租方将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以商品形式租赁给目标用户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秉承“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向承租方收取租金。 这一业务是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主要收益来源,使项目具备了经济可行性。 向新能源发电项目提供容量租赁服务,满足新能源发电配储需求,政府出台容量租赁指导价格,最后成交价格由新能源发电场和储能方协商确定。 现在多数省份的容量租赁费为250-350元/kW年,100MW共享储能电站的容量租赁费可高达2500-3500万元/年。 辅助服务 接受电网的调度,为电网提供有偿辅助服务(调峰、调频),以获取相应收益。 常见的辅助服务形式主要有调峰、调频(包括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两类,具体收益额度各省不同,但调峰多为按调峰电量给予充电补偿,价格从0.15元/kWh(山东)到0.8元/kWh(宁夏)不等。而调频多为按调频里程基于补偿,根据机组(PCS)响应AGC调频指令的多少,补偿0.1-15元/MW的调频补偿。 峰谷差价收益 由于电力商品生产、流通及消费几乎是瞬间同时完成的,不能大量存储,电力供需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为了确保供电安全,需要调度机构精准管控。所以,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根据买家提前下单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等。 电力中长期交易指市场主体开展的多年、年、季、月、周、多日等电力批发交易。而现货交易主要开展日前、日内、实时的电能量交易。在我国试点建设的电力现货市场中,电力日前市场以15分钟为一个交易时段,每天96个时段。 峰谷价差套利,充电的时候以市场价充电,放电的时候作为发电机组向市场卖电。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明确指出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约减少储能电站度电成本0.1-0.2元/kWh。 与去年相比,光伏方面,除蒙西光伏价格上涨,其他价区价格均下降。山东光伏价格较去年下降了71.31%,变化最大,原因为山东光伏出力较去年增长了97.3%。风电方面,山东、甘肃风电价格下降,山西、蒙西价格上涨。其中,甘肃风电价格较去年下降了52.04%,波动最大,原因为风电出力同比增长了47.9%。 2023年,新疆、甘肃、宁夏等多地创下新能源装机新纪录,其中新疆2023年新能源新增装机22.51GW,超过去8年总和。到2023年底,除陕西外,其他四省新能源装机均超过50%。 快速增长之下,西北地区的新能源投资正面临新的挑战——限电率的隐忧、结算电价的下调、配套储能的思考,这其中既有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有新发展时期下的挑战。 5.西北院开展大型储能项目情况 最后其对西北院开展大型储能项目情况进行了阐述。其介绍,截至目前,西北院已实施各类储能项目10余项,项目遍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地,在吉瓦级大规模电化学储能规划咨询、科技研发、产业投资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等业务方面具有国内领先的业绩实力。 》2024 SMM第十三届金属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中国光伏产业链企业近阶段渐有“孔雀西飞”的势头,更多企业瞄准光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佳的中东地区建厂。总部位于厦门的海辰储能周三在沙特一展会期间官宣,将在沙特合资建设电池储能系统的工厂。 资料显示,此次与海辰储能合资的企业是沙特MANAT,其创始人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前总工程师Nabilah AlTunisi。合资企业计划在沙特建立BESS(电池储能系统)制造工厂,目标是年产能达到5GWh。 在2024年中东沙特太阳能暨储能展上,海辰储能公司在现场发表了演讲,并首次展示了其最新的创新产品:致力于应用在沙漠环境下的储能解决方案。这些系统具有先进的防沙尘暴和强大的高低温设计,支持12小时以上的超长放电周期。该创新产品是为中东地区专门定制,以满足中东和非洲(MEA)地区的独特需求。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提速和人口增长,沙特当地对能源的需求正快速增长;而沙特提出的2030愿景和相关规划中,亦将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列入其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预计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比将27%。 为了增加新能源比重上升后的电网稳定性,沙特计划在今明两年建设24GWh的电池储能系统建设,目前在建项目共有8GWh,下半年估计还会招标五个项目总计10GWh。 其实,在海辰储能之前,阳光能源7月在沙特签署了7.8GWh的储能项目,华为数字能源在沙特红海新城建设了太阳能储能微电网项目,包括400兆瓦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和1.3GWh的储能系统。 不光是储能系统,中国光伏产业链上企业,亦纷纷在中东布局,例如晶科能源、TCL中环等已宣布在沙特建厂计划。 TCL中环拟与沙特Vision Industries联合推动在沙特共同建设光伏硅片项目,一期目标产能预计20GW;而晶科能源与沙特主权基金PIF和Vision Industries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并运营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0GW。 以出货量计,海辰储能2023年排名国内第六位。公司目前估值约300亿元,2023年已启动IPO辅导,9月市场传出其将赴港上市的消息。
10月10日,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汇集了一众海内外光伏行业专业人士与重磅大咖,围绕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光伏组件的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欧洲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全球储能市场的回顾与展望以及分布式太阳能和储能解决方案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在此次会议中,SMM储能高级分析师冯棣生表示,据SMM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对储能的总需求将达到2700GWh左右。这表明,尽管短期内有增长放缓的趋势,但从长远来看,储能市场仍充满机遇和发展空间;SMM光伏高级分析师毛婷婷预计,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中期,光伏电池市场将面临库存积累,导致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这一时期,光伏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库存过剩的风险很高。SMM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是光伏电池市场的去库存周期;SMM光伏分析师王雯绮表示,2024年,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在450GW至470GW之间,同比增长15%。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2024年光伏组件需求或将超过90GW,预计2025年将增至近110GW。 此外,SMM还精心准备了多轮小组讨论环节,邀请到行业多位知名大咖,企业高管等围绕扩大太阳能和储能项目的投资策略、ESG 原则太阳能价值链中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减少碳足迹、通过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实现电网灵活性、加强可再生能源资产的管理等多个热点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10月8日学术日 发言主题:TNO 的太阳能创新计划和荷兰国家增长基金 发言嘉宾:TNO Solar Energy 市场和项目高级职员 Wiep Folkerts 博士 TNO Solar Energy 市场和项目高级职员 Wiep Folkerts 博士围绕“TNO 的太阳能创新计划和荷兰国家增长基金”的话题展开分享。在提及钙钛矿技术时,他表示,钙钛矿技术属于新兴技术,拥有低成本潜力;尽管其中含有铅,但是拥有良好的长期生命周期特性;有望拥有良好的循环性;目前其供应链正在发展中;属于新颖的应用。重点:无DMF钙达矿墨水的槽模涂层;与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TNO 的太阳能创新计划和荷兰国家增长基金 发言主题:基于氢- X液流电池技术的大规模储电 发言嘉宾:荷兰氢能中心 Guido Dalessi 发言主题: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供应扩张和需求增长分析 发言嘉宾:SMM光伏高级分析师 王雯绮 SMM光伏分析师王雯绮就“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供应扩张和需求增长分析”的话题展开分享。她表示,2024年,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在450GW至470GW之间,同比增长15%。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2024年光伏组件需求或将超过90GW,预计2025年将增至近110GW。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遇到瓶颈 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390GW,同比增幅约69%。 2024年,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在450GW至470GW之间,同比增长15%。然而,不少国家的光伏项目建设进展受到项目审批流程冗长、土地资源以及电网整合问题的影响。随着后续上述问题逐步得到优化,SMM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继续增长。 全球光伏组件需求逐渐放缓,新兴市场成为需求主要驱动力 2024年光伏装机容量的增加将更多地依赖于中东和北非以及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表现。南非、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将引领中东和北非光伏市场的开发进程。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正在推动光伏发电的加速部署,电力供应缺口迫切需要以负担得起的可再生能源来填补。因此,预计中东和北非的光伏市场将在2024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成为新兴光伏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SMM:欧洲2024年光伏组件需求或超过90GW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提升 发言主题:N型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供需结构和技术发展趋势 发言嘉宾:SMM光伏高级分析师 毛婷婷 SMM光伏高级分析师毛婷婷预计,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中期,光伏电池市场将面临库存积累,导致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这一时期,光伏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库存过剩的风险很高。SMM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是光伏电池市场的去库存周期。2024年的高库存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2026年之后,新一轮的电池技术革命将开始,2027年的扩产将带来新的增长。 》SMM:N型电池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2025下半年~2026年光伏电池市场或迎去库 技术专题-技术专题-光伏组件的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主持人: TNO Solar Energy 市场和项目高级职员 Wiep Folkerts 博士 嘉宾: TW太阳能海外销售部/西北欧高级销售经理 柴 STS技术顾问 Stefano N. Granata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销售工程师Francesco Liuzza 讨论主题包括:高效光伏技术的前沿发展:BC、HJT、TOPCon;钙钛矿和串联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商业化努力;市场需求多样化:高端产品需求、高性价比解决方案、特殊应用场景;光伏组件在建筑中的美学整合:注重色彩、形状和材料;串式逆变器与中央逆变器的发展:趋势、优势和挑战等内容。 发言主题:锂以外新型电池材料研究学术综述 发言嘉宾: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电子工程师 Joris de Hoog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电子工程师 Joris de Hoog分享了“锂以外新型电池材料研究学术综述”的相关话题。他表示,欧盟电池材料约80%的原材料必须从欧盟以外进口,预测从2030年开始,全球镍和锂供应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而届时欧盟的大部分电池产能将投入运营,这些短缺可能会影响这些材料的价格,影响欧盟电池生产的竞争力。我们已经看到镍的价格上涨了70%,锂的价格上涨了惊人的870%。 》专家谈:锂以外新型电池材料研究学术综述 发言主题:作为可再生能源载体的铁动力 发言嘉宾: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高级科学家 Roy Hermanns 博士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高级科学家 Roy Hermanns 博士围绕“作为可再生能源载体的铁能源循环”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铁作为能源循环的载体,非常适合中长期储存(季节性),易于运输,无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低/无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直接排放,可实现完全可回收和循环;具有成本竞争力;非常适合没有H 2 连接且电网接入有限的工业/住宅区“第六集群”;高性能高输出温度>1500°C);TRL接近商业可用性TRL 7/8(1MW规模)。 》作为可再生能源载体的铁能源循环有何优势? 学术日闭幕致辞: 光伏能源 – 巴西与欧洲的相关性 巴西光伏太阳能协会总裁 Rodrigo Sauaia 博士 巴西光伏太阳能协会总裁 Rodrigo Sauaia 博士介绍了巴西光伏市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提及2024年展望,集中式发电(GC):市场开放;自我生成;接入SIN(国家互联系统)中的连接;被限制在外。分布式发电(GD):CNPE关于成本效益计算的决议;逆流;REIDI(基础设施发展特别激励制度)和激励债券的监管;财政化与竞争。 》巴西光伏市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10月9日 开幕致辞 致辞嘉宾: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科学家兼教授 Olanrewaju Sulaiman Oladokun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科学家兼教授 Olanrewaju Sulaiman Oladokun为本次大会作开幕致辞。他围绕“海藻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的潜力”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海藻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为可扩展的可持续能源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将海藻融入可再生能源系统,我们可以朝着低碳的未来迈进,同时支持生物多样性、气候适应性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专家谈:海藻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的潜力 SMM EVP 姜小波 开幕小组讨论:塑造欧洲太阳能和储能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主持人: SMM 助理分析师 刘曜宁 嘉宾: FuturaSun首席执行官&创始人 Alessandro Barin European Energy意大利国家经理兼意大利公司董事 Alessandro Migliorini Uniper Renewables可再生能源高级副总裁兼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展负责人 Antoni Beltran Dauden Statkraft储能和项目管理Laura Hanneken GP JOULE Gruppe总经理 Björn Broda Eneco Belgium总经理Paul Minjauw 讨论主题包括,到2050年主要目标的时间表和里程碑;政府政策在促进太阳能方面的作用;确保太阳能光伏制造的可持续性;欧盟内部的跨境合作和市场许可;协调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许可程序,以减少延误和行政负担,促进更快批准的最佳实践;简化审批程序:提倡“一站式”方式,以简化申请流程,并考虑对高影响力或创新项目实施快速审批。 发言主题:扩大储能规模的挑战和机遇 发言嘉宾:天合光能欧盟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 - 储能业务部Yi Peng 小组讨论 - 扩大太阳能和储能项目的投资策略 主持人:Circle Strategy合伙人 Maxime van Steenberghe 嘉宾: DRI发起、项目开发和并购主管Renske Ytsma Starlight全球董事总经理Gianluca Boccanera Elements Green意大利区域经理Adriano Pallotta European Solar Thermal Industry Federation总经理Valérie Séjourné Ørsted欧盟和全球事务高级监管顾问Markus Fischer 讨论主题包括当前市场趋势、增长预测和投资机会;风险评估和缓解;财务结构和项目融资;投资回报率 (ROI) 分析;投资组合多元化;公私合作 (PPP);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标准等话题。 发言主题: 为消费者创造更智能、更科技的能源未来 发言嘉宾:Octopus 能源生产首席执行官 Zoisa North-Bond 据悉,当下有85%的国家希望快速向清洁能源过渡,据IEA方面数据,世界范围内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是化石燃料的两倍。且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80%的人希望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 而目前,全球针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已经到位,但是监管机构却难以快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清洁的能源,其新项目的构建可能需要超10年的时间。在此情况下,Octopus应运而生。 市场需要一个更干净,价格更为低廉的新系统。 风力发电方面,在风力比较大的时候,粉丝俱乐部可为客户节省高达50%的电费。 》英国章鱼能源:为消费者创造更智能、更科技的能源未来 圆桌讨论:购电协议(PPA)太阳能PPA和欧盟电力市场设计 主持人: RE-Source Platform政策与影响总监Annie Scanlan 嘉宾: EGO 能源创始人 & 董事Stefano Cavriani Ampyr Solar 欧洲高级 PPA 发起人Daniel Peschel TRG总经理Piero Rosina Romanian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sociation执行董事Andrei Manea Centrica Energy可再生能源交易和优化副总裁Kristian Gjerløv-Juel 讨论主题包括:SPPA如何克服太阳能采用的许多传统障碍;SPPA对东道国客户的好处和挑战;SPPA模式对太阳能市场的影响;谁在做SPPA以及为什么;理想的主机客户特征;太阳能可再生能源证书(SREC)所有权如何影响主客户的碳足迹及其提出环境索赔的能力;成功的SPPA所需的步骤等话题。 发言主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下的全球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 发言嘉宾:SMM储能高级分析师 冯棣生 SMM储能高级分析师冯棣生就“机遇与挑战并存下的全球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从长远来看,全球储能市场的主要增长区域仍将集中在三大地区:中国、美国和欧洲。然而,与前一时期的快速扩张相比,未来几年储能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根据SMM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对储能的总需求将达到2700GWh左右。这表明,尽管短期内有增长放缓的趋势,但从长远来看,储能市场仍充满机遇和发展空间。 》SMM:预计到205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或达2700GWh左右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小组讨论 - ESG 原则太阳能价值链中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减少碳足迹 主持人: 天合光能欧盟公共事务和政策总监Pia Alina Lange 嘉宾: Voltalia集团采购与合同总监 Kevin Danton AFRY 副总裁兼全球可再生能源主管&荷兰能源监管办公室主任 Peter Plug 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研究所高级项目经理Tsvetelina Kuzmanova Canadian Solar Inc阿特斯阳光电力 EMEA GmbH 总裁 Susanne Pflug SMM Global Tier 1 颁奖典礼 全球 Tier 1 追踪支架 全球 Tier 1 光伏组件供应商 Tier 1 储能电芯供应商 全球 Tier 1 储能集成商 创新之星 》点击查看详细获奖名单 10月10日 小组讨论 - 通过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实现电网灵活性 主持人: SMM储能行业高级分析师 冯棣生 嘉宾: Siemens Energy新技术解决方案负责人Vijay Shinde HyperStrong储能控制器Stefano G. Alberici 讨论主题包括:电网灵活性重要性概述;先进的储能技术;研究储能通过提供备用电源增强电网弹性和可靠性的作用;探索结合多种存储技术的混合储能系统,以优化性能、提高灵活性并满足特定的电网要求等话题。 小组讨论 - 分布式太阳能和储能解决方案:管理住宅、商业和工业应用中的能源成本 主持人: Madison Energy Infrastructure (MEI) CEO Richard E. Walsh 嘉宾: SunRoof CEO Lech Kaniuk Microsoft EMEA 清洁能源总监 Alex Grubb Pylontech 区域销售总监 Ruby Niu Solar Power Accelerator AB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 Pär-Olof Johannesson 讨论内容包括:AI 在优化分布式能源资源中的作用;DER 性能和能源管理;DER 在减少碳足迹中的作用;对 DE 在全球市场增长的预测;最大限度地发挥 DE 安装优势的最佳实践;BIPV 建筑师、建筑商和能源公司之间合作的重要性等话题。 发言主题:Microsoft AI 如何帮助加速绿色转型 发言嘉宾:Microsoft EMEA 清洁能源总监 Alex Grubb 访谈 - 加强可再生能源资产的管理 主持人: SMM高级项目咨询经理 朱健 嘉宾: AXPO BENELUX高级发起者Jeremiah Tops Helin首席技术官 & 联合创始人 Martijn Handels Virihub Energy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Henry Luo Centrica欧洲资产开发主管Jeroen Verbeeck 女性对话-新能源行业中的女性领导力 主持人:SMM 大客户经理 金柰燕 嘉宾: Exyte电池技术业务部总监 Nicole Neub Statkraft储能和项目管理Laura Hanneken 阿特斯阳光电力 EMEA GmbH 总裁 Susanne Pflug 讨论内容包括:当前女性领导力的格局;导师、网络和专业发展计划的作用;女性领导力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和倡议取得成功的例子;男性和女性在推动变革中结盟和倡导的重要性;来自经验丰富的女性领导者、行业专家和倡导者的见解等话题。 至此,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圆满落幕,感谢大家的支持~ 为进一步加深全球光伏行业交流,SMM将2025年4月9-10日于阿联酋迪拜举办中东太阳能峰会,该峰会主题再次聚焦光与储能,与会代表将深入探讨太阳能发电、光伏技术、智能电网、太阳能并网等最新进展,更好地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并积极探索其实施路径,期待您的加入!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SMM储能高级分析师冯棣生就“机遇与挑战并存下的全球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话题展开分享。 他表示,从长远来看,全球储能市场的主要增长区域仍将集中在三大地区:中国、美国和欧洲。然而,与前一时期的快速扩张相比,未来几年储能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根据SMM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对储能的总需求将达到2700GWh左右。这表明,尽管短期内有增长放缓的趋势,但从长远来看,储能市场仍充满机遇和发展空间。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正在迎来发展机遇 全球能源转型:未来可再生资源的比例将增加 鉴于充足的资源可用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成本竞争力,全球能源结构必须在2050年之前实现重大转变。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太阳能光伏将继续推动亚洲、欧洲以及欧美等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整体增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增长近四倍,到2030年全球累计容量将达到2840GW左右,到2050年将增至8519GW左右。 全球新增储能容量: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转型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全球储能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9 - 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8%,2023年新增装机超过100GWh。中国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比例最高的国家。到2023年,中国约占全球新储能装置的48%。 中国:“十四五”期间,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储能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增速大幅提升 新增装机容量:2023年新增装机达到23.2GW/47.2GWh。 装机容量分布:2023年,抽水蓄能新增装机比例首次降至60%。预计未来新储能技术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锂离子储能技术:凭借其全面的产业链布局,锂离子储能源在新储能技术中占据了最高的市场份额。 美国:在ITC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公用事业侧储能和住宅储能市场的发展得到了全面推进 美国新增储能装机容量在2019年到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41%。 欧洲:家庭储能接近尾声,大规模储能有望成为核心驱动力 欧洲的能源转型: 在欧洲能源转型和政策刺激刺激两大因素的推动下,网侧储能的来源增长有望进入快车道。 能源结构:在过去五年中,欧洲依赖进口化石能源约占其能源消耗的50%至60%。欧盟对外对天然气的依存度高达90%,对石油的依存度高达97%。现阶段,欧洲正处于能源转型时期,光伏和风电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政策刺激:欧盟及相关国家出台了针对储能产业发展的刺激政策,利好不断。 新的储能技术能否继续增加市场份额? 不同储能技术的性能比较: 在各种技术中,电化学储能商业化进程最快,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高度成熟已成为储能市场上最有前景的技术。 锂离子储能具有功率范围广、能量密度高的特点,与其他新型储能技术相比更加成熟,适用范围更广。此外,与抽水蓄能相比,锂离子储能更容易安装,不受位置限制,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在推动新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匹配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和高效率需求的储能技术。除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市场前景外,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的商业潜力也不容低估。 全球储能设施分布: 中国和美国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而欧洲仍主要依赖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存储中占最大份额。 主流储能技术的度电成本: 四种储能方法——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和抽水蓄能——的度电成本如下图所示。随着年循环次数的增加和容量成本的逐渐降低,这些储能方法的度电成本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假设每年300次循环,目前LFP电池储能的度电成本为0.391元/千瓦时;钠离子电池的度电成本仍然高于LFP电池,为0.608元/千瓦时;液流电池的度电成本最高,为0.697元/千瓦时;抽水蓄能的度电成本最低,为0.309元/千瓦时。 为了实现与燃煤发电厂相同水平的灵活发电和及时响应能力,光伏发电站需要配备储能系统。目前,燃煤发电的度电成本约为0.48元/千瓦时,而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约为0.15元/千瓦小时。因此,如果储能电站的度电成本降至0.35元/千瓦时以下,与储能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可能成为燃煤电站的重要替代品。 降低成本和技术迭代将如何提高锂电储能的竞争力? 中国储能市场价格回顾: 锂电池储能技术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大容量核心已成为储能产业链降低成本的重点方向之一,价格战短期内有望持续。 下图是中国储能电池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走势回顾: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由于下游采购需求的调整和供应侧314Ah电池单体容量的逐步释放,314Ah蓄电池单体的应用比例近期大幅增加。SMM预计,第三季度314Ah电池的渗透率可能会超过30%。 SMM认为,鉴于314Ah电池在经济性和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未来其渗透率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24年底,314Ah蓄电池的渗透率将接近50%。 受材料价格下跌的影响,储能系统和EPC的平均中间价持续下跌,降低成本已成为整个行业的重点任务。 截至2024年8月,2小时储能系统的价格降至0.6元/时,与2023年初相比下降了60%以上;2小时EPC价格降至1.0元/时,较2023年初下降40%以上。 电池产品规划逻辑和性能升级 5MWh+储能系统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年,20多家主要储能企业相继发布了基于314Ah/320Ah大型电池单元的20英尺5MWh储能系统。 根据SMM的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112GWh,与2023年上半年的87GWh相比增长了41%。 上半年,314Ah电池单元在源电网侧项目的渗透率约为20%。7月2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电池采购中,磷酸铁锂电池共采购14.54GWh,其中314Ah电池采购量高达11.1GWh,占76%。 总结与展望 全球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 从长远来看,全球储能市场的主要增长区域仍将集中在三大地区:中国、美国和欧洲。然而,与前一时期的快速扩张相比,未来几年储能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根据SMM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对储能的总需求将达到2700GWh左右。这表明,尽管短期内有增长放缓的趋势,但从长远来看,储能市场仍充满机遇和发展空间。 从储能应用场景来看,电网侧的需求比例将显著增加。储能将在调峰和调频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 未来,储能技术的不可阻挡的进步、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全球对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追求将继续推动储能市场的增长。每个国家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优化供应链和技术创新将是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决定因素。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科学家兼教授 Olanrewaju Sulaiman Oladokun为本次大会作开幕致辞。他围绕“海藻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的潜力”的话题展开分享。 他在开始时提到了《近海波浪能海藻养殖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并表示,其中提到了海洋能源、节能系统和温室气体控制技术选择,以及关于通过创新造福有需要的人的一些想法。 对水资源清洁解决方案的需求 水和海洋的重要性 水:生命的本质 水的重要作用: 水是一切生命形式所必需的。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支撑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联合国承认 联合国确定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柱,强调海洋对全球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意义。 粮农组织预测 根据粮农组织(2005年),到21世纪中叶,全球生物质产量必须增加70%,才能满足预计100亿人口的需求。 自然资源的经济潜力 波浪能和海藻养殖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导言——海藻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为什么选择海藻? 快速增长和可持续性海藻是一种快速增长的可再生海洋资源,提供高度可持续的生物质。其多样化的应用涵盖了生物太阳能、生物电池和生物能源等领域。 海藻是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促进能源创新,增强气候适应能力,为可持续实践提供途径。 创新能源应用它在推进太阳能和储能创新技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生物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电池,以及生物能源解决方案。 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基于海藻的能源解决方案非常符合全球气候目标,解决了对可持续能源替代品的迫切需求。 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至关重要。海藻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特别是: 可持续发展目标7: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 可持续发展目标9: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SDG 13:气候行动。 海藻的应用 营养、制药、医药、生物燃料和一系列其他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化妆品、太阳能、明胶、可持续蛋白质抗生素等。 此外,据媒体信息显示,海澡有多种用途,可以种植或从野外采集。它可以是未加工的,也可以是加工过的。海藻可以用于食品工业、纺织、医药、化妆品、园艺以及生物燃料生产..... 海藻在能源创新中的作用 生物太阳能技术 创新颜料 从海藻中提取的色素,如藻胆蛋白,正被研究用于有机光伏OPV)电池中。这些色素可以增强光吸收,从而提高生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成本和效率的提高 来自海藻的材料显示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整体效率的潜力,这要归功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的仿生设计原则。 生物电池技术 生物聚合物研究 海藻提取的褐藻酸和其他各种生物聚合物目前正在研究用于生物电池的应用,这些材料为能源储存解决方案提供了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增强的能量密度 以海藻为基础的双电池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并以生态友好的方式生产,解决了储能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挑战。 性能数据 初步测试表明,海藻电池与传统鲤离子电池相比,效率提高了20-30%,展示了其在能源存储应用中的潜力。 电池需求 全球二次电池需求量即铅酸、鲤离子、镍锅、镍氢等。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 积极的环境足迹 碳固存 海藻种植积极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为碳固存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过程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持气候行动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海藻种植直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3 (气候行动),帮助应对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生态友好型能源解决方案 以海藻为基础的生物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电池消除了与常规能源技术通常相关的有毒物质,这符合SDG 12(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促进能源生产的可持续实践。 海藻在可持续价值链中的作用 实现全球目标:将海藻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可持续发展目标7(可负担的活洁能源) 海藻为基础的生物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电池组件提供可扩展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解决方案,适用于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促进了全球的能源获取。 可持续发展目标12(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海藻的再生特性支持能源部门更可持续的生产过程,减少浪费并促进生态友好的做法。 可持续发展目标14 (水下生活) 海藻养殖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使能源生产努力与更广泛的环境恢复目标相一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 通过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存和可再生能源的产生,海藻技术积极缓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了全球应对这一关键问题的努力。 价值链:从种植到能源生产 海藻养殖产生的废物可以得到有效再利用,这有助于缓解资源枯竭和污染。通过海藻养殖和能源技术创造零废物价值链,我们可以为实现SDG 7 (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 做出重大贡献。 海藻生物电池和生物太阳能 整体优势将源于农业部门,并延伸至电池行业,为政府和广大公众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海藻能源集成:海藻能源的循环方法 影响:海藻能源系统减少环境足迹,促进循环经济,并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 材料与价值链:海藻的工业应用 关键材料: 植胆蛋白:用于生物太阳能细胞。 海藻酸盐和纤维素:在生物陶瓷和各种生物聚合物应用中必不可少。 影响:利用可再生和低成本的海洋材料可大大降低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的生产成本。 价值链优化: 以海藻为基础的能源技术可以无缝融入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供应链 从种植到储能和太阳能应用,海藻为能源生产提供了可持续的替代品,从而增强了全球能源韧性。 海藻栽培:能源技术的可再生资源 栽培模式: 海藻养殖场可以在近海环境中建立,可以与风力发电场合用,也可以独立运营; 影响:近海海藻养殖具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潜力,对可持续发展目标14(水下生命)做出积极贡献。 经济潜力: 海藻可以全年种植,每年每公顷产量在30至50吨之间,具体取决于品种和环境条件。 凭借海带和马褂木等快速增长的物种,该行业可为生物能源市场生产大量生物质,促进可持续能源生产。 海藻驱动的生物太阳能技术系统 转向生物太阳能: 海藻衍生的藻胆蛋白通过改善光吸收,显著增强太阳能电池。 效率提升: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板相比,集成这些天然颜料可以提高20-25%的太阳能收集效率。 快速太阳能收集:基于海藻的有机光伏电池受益于其固有的捕光颜料,能够更快地捕获和转换光线。 目前的研究强调,从红藻中提取的藻胆蛋白在有机光伏电池 (OPV)中具有增强的光吸收能力,通过结合这些色素,研究人员观察到太阳能捕获效率显着提高。 海藻生物电池用于储能 生物电池潜力: 海藻衍生的生物聚合物,如藻酸盐,在储能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效率。 提高能量密度:这些生物聚合物可提高约25%的能量密度,从而产生更持久、可再生和充电更快的电池。 快速充电和低毒性:海藻生物聚合物无毒且可生物降解,非常适合用于储能解决方案和电动汽车。 增强性能: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鲤离子电池相比,利用褐藻酸盐和其他海藻生物聚合物的生物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提高了30%. 环境影响:通过减少对稀土金属的依赖,海藻电池支持循环经济,符合SDG9(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和SDG 13(气候行动)这些进展使海藻双电池成为可再生能源储存和电动交通领域不断发展的可持续替代品。 海藻生物质作为可再生生物质来源的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转换; 海藻生物质可以转化为乙醇和沼气等生物燃料,为化石燃料提供了可持续的替代品。 海藻产生的废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制成生物肥料,支持循环经济。 减少废弃物和污染;海藻种植起到养分汇的作用,从海洋中去除多余的氮和磷,减少海洋污染。 生物能源潜力: 海藻可以通过厌氧消化等过程转化为生物燃料 (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 (甲烷)。 平均1吨干海藻生物量可以生产200-250升生物燃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为适应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融合而生长 可持续海藻栽培与物种 用于能源生产的物种; 海带(火热大囊藻);以其高产生物质和丰富的藻酸盐含量而闻名,是生物聚合物提取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优良候选者. 马尾藻;这种生长迅速的物种在热带水域蓬勃生长,适合生物能源应用,它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是生物燃料和生物聚合物转化的理想选择。 紫菜(海生菜);紫菜是一种生长迅速的植物,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效果好,所以非常适合沼气生产。 栽培方式 海藻可以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可持续地养殖,不需要士地、淡水或肥料。可持续性; 种植不与陆地作物竞争,也不需要淡水或肥料,因此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选择。此外,海藻可以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碳封存,支持SDG 14 (水下的生命)和SDG13 (气候行动)。研究表明,海藻每公顷可以封存多达1.5吨的二氧化碳,在气候行动倡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论 海藻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海藻作为可持续能源的催化剂 海藻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为可扩展的可持续能源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将海藻融入可再生能源系统,我们可以朝着低碳的未来迈进,同时支持生物多样性、气候适应性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 海藻技术提供清洁、快速充电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应对更广泛的环境挑战,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岸保护。 基于海藻的生物太阳能、生物电池和生物能源技术具有重塑可再生能源格局的重大潜力。 这些创新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为紧迫的可持续性挑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推广这些技术将支持全球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建设,促进生态恢复。 海藻对未来能源的潜力 海藻能源的未来:战略途径 市场扩张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海藻市场将达到170亿美元,人们对包括能源和生物工程在内的各个生物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增。 技术上的突破 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提高生物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电池的能效,早期的原型在试点测试期间显示出显著的潜力,表明具有强大的商业可行性。 和环境效益整合以海藻为基础的能源解决方案可以降低30%的能源储存成本,同时有助于可持续性努力,减少排放,促进环境恢复力。 利益相关者的行动呼吁 研究机构:重点推进研发,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可扩展的海藻能源系统 政府和决策者:支持和投资海藻能源项目,如马来西亚的大挑战,以实现全球气候和能源目标。 行业领袖:将海藻生物大阳能和生物电池技术纳入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框架中,以实现更快的太阳能收集、更高效的能源存储和更少的碳足迹 通过海藻创新,我们可以引领一个碳中和的未来。让我们创造一个不仅能源丰富,而且清洁和环境恢复的世界。 合作是关键:为了充分发挥海藻的潜力,我们必须扩大这些技术的规模,促进跨部门合作,投资于利用生物太阳能和生物电池解决方案的项目。 行动呼吁:现在就是海藻革命,这是我们重塑能源系统、保护地球、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机会。
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的背景下,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储能作为关键技术,在抑制风能、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助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缓解可再生能源上网压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光伏组件及支架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也在推动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预计在中国、美国、欧洲、亚太、中东、非洲等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储能、光伏组件及支架市场将迈入万亿级,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光伏发电在全球的普及,其基础部件——光伏支架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系统不仅需要保证整个光伏阵列25年以上的稳定性,还需要在强风、大雪、地震等极端天气以及盐碱地、高湿地形等腐蚀性环境中提供可靠支撑。得益于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通过锌铝镁、高强钢等材料的应用和演进,光伏支架系统正在实现性能和成本的平衡。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大趋势下,跟踪器的快速推广正使行业的发电效率最大化。为支持光伏及跟踪器行业推进普遍适用的基准指标,提高透明度,促进业务增长,SMM对行业及其供应链企业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对市场份额、客户反馈、技术研发能力、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指标、财务指标等各类因素的评估,以及对被分析实体的前瞻性观点。 储能按应用场景可分为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公用事业规模储能(包括电网和发电侧)。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由于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具有一定的消费品特性,知名品牌更容易获得市场信任;而公用事业规模储能市场更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终端电网、发电集团等业主在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时优先考虑降低安全风险。为帮助储能、光伏行业推广普适性基准指标,提高透明度,促进业务增长,SMM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公司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包括市场份额、技术研发、财务指标等分析和前瞻性观点。此外,SMM还致力于表彰在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帮助其在全球供应链中脱颖而出,拓展海外市场。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SMM分别颁发了“ 全球Tier 1 追踪支架 ”“ 全球Tier 1 光伏组件供应商 ”“ 全球Tier 1 储能电芯供应商 ”“ 全球Tier 1 储能集成商 ”以及“ 创新之星 ”等五个奖项,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全球Tier 1 追踪支架 天合追踪 中信博 PVH Nextracker 全球Tier 1 光伏组件供应商 天合光能 阿特斯 晶澳 通威 全球Tier 1 储能电芯供应商 宁德时代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 新能安 鹏辉能源 全球Tier 1 储能集成商 天合储能 阳光电源 华为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艾罗能源 派能科技 海博思创 创新之星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在此,SMM祝贺以上获奖企业 感谢各位行业同仁的支持! 为进一步加深全球光伏行业交流,SMM将2025年4月9-10日于阿联酋迪拜举办中东太阳能峰会,该峰会主题再次聚焦光与储能,与会代表将深入探讨太阳能发电、光伏技术、智能电网、太阳能并网等最新进展,更好地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并积极探索其实施路径,期待您的加入!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举办的 2024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上,巴西光伏太阳能协会总裁 Rodrigo Sauaia 博士介绍了巴西光伏市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下图是全球十个拥有太阳能光伏布局的国家: 巴西太阳能资源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阳能资源之一。巴西的太阳能光电系统平均发电量是德国或英国安装的同一系统的两倍。 矩阵中每个来源的份额是多少? 巴西太阳能光伏的发展 自2012年以来巴西的太阳能光伏部门创造了超过140万个累积就业机会。 太阳能光伏集中发电 能源拍卖中的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厂 太阳能光伏集中发电 按国家分类的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MW) 和现状 获批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143.3GW。 电力市场的转型 彭博新能源财经对巴西电力容量的技术预测,ETS 在这种情况下,30%的容量是太阳能。 绿氢 巴西绿氢的潜力 由于其巨大的太阳能光伏潜力,巴西可以成为绿氢的生产领导者,具有价格竞争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 2024年展望 集中式发电(GC): 市场开放;自我生成;接入SIN(国家互联系统)中的连接;被限制在外。 分布式发电(GD): CNPE关于成本效益计算的决议;逆流;REIDI(基础设施发展特别激励制度)和激励债券的监管;财政化与竞争。 电能储存: 巴西电力系统(SEB)内固定存储系统的有利法规;税负均衡化;利用存储技术进行容量储备和孤立系统拍卖。 绿色氢气(GH2): 创造长期需求的政策可能的激励措施(ReDl债券声明)。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