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01个
11月7日,在宁德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储能大会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面向全球首次发布储能专题研究报告——《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 报告从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阿联酋共识”切入,探析各国乃至全球如何科学设定储能装机目标,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资源集中到储能领域,以加快全球储能装机速度,保证全球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保持步调一致,更好推进全球能源转型。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在报告中被重点提及。当下,储能行业安全标准不健全,证检验平台缺失,难以保证储能系统的质量和安全。为此,报告呼吁推进储能安全标准体系及实证平台的建立,从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该报告由宁德时代牵头,与IRENA“储能和电网可靠性”国际行动组的成员单位共同编制,是首次有中国企业深度参与的全球储能研究报告。 “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473GW,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增幅,但仍未达到实现‘阿联酋共识’每年所需的1,043 GW。” IRENA知识、政策与金融中心主任劳尔·阿尔法罗·佩利科表示,要在2030年实现“阿联酋共识”所设定的“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目标”,需要全球不断扩大在可再生能源、电网、灵活性资源和储能方面的投资。 宁德时代首席客户官、市场体系联席总裁谭立斌表示,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希望和国内外光伏、储能等产业各界开展高效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可持续的行业平台,为全球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0月底,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对甘孜新龙色戈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储能、光伏区监理中标结果进行公告。项目名称及标段名称为甘孜新龙色戈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储能、光伏区监理甘孜新龙色戈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储能、光伏区监理,控制价在1963000.00元,招标人为四川晟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人名称:中天顺韵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人信用代码为:915100007566358669。
11月7日,巴中汇鑫400MW/800MWh区域型集中独立储能电站(巴中汇鑫400MW800MWh区域型集中独立储能电站设计一个标段)评标结果公示。四川腾鹏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四川南充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以及三桥设计有限公司分列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候选人。 点击查看评标详情: 巴中汇鑫400MW/800MWh区域型集中独立储能电站(巴中汇鑫400MW800MWh区域型集中独立储能电站设计一个标段)
附件: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pdf 财联社11月6日讯,工信部就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意见稿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经济配置、功能优化运行、逻辑有效衔接,实现储能系统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聚焦系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供给能力。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集群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等技术创新。 意见稿还提出,加大对国内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指导国内企业多元、有序、协同布局海外资源项目,降低资源开发运输成本。在防范风险前提下,支持企业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提升海外矿产开发供给能力。鼓励生产企业在新型储能产品研发阶段做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易回收、易利用性。在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前提下,支持生产企业使用再生原料。 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家用储能产品。
企查查显示,近日,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5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股权穿透显示,该合伙企业由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广东省能源集团)、广东能源集团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广东能源基金公司)共同持股。 广东省能源集团官网的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8日,是广东省省属国企,其前身广东省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因“厂网分开”电力体制改革而组建的发电企业,2003年更名为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2月18日正式更名为广东省能源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33亿元人民币,由广东省政府和华能集团分别持有76%和24%股权。 历经二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广东省能源集团已形成以煤炭发电、天然气发电为核心,新能源开发、航运、港口、进出口、金融、储能、节能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电力产业格局。 广东能源基金公司成立于2024年6月26日,由广东省能源集团、粤财私募股权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是为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成立的专业化基金投资平台,注册资本10,000万元,通过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重点投向新型储能、新能源、低碳环保等能源领域相关产业。
为加快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由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世界储能大会将于11月6—8日在福建省宁德佰翔三都澳大酒店举办。本届大会以“全球视野 全新储能”永恒主题,以“谱全球储能新篇 筑安全绿色高地”为2024年度主题,旨在深入打造世界级储能交流合作平台,持续赋能全球储能产业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本届大会呈现5大亮点: 一是举办系列特色活动,打造专业创新交流平台。大会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主题,设置“1131”项活动,即1场闭门会(储能产业国际化发展圆桌会),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3场主题论坛(储能市场、前沿技术、产业生态),1项特色活动(“电动航行·宁德夜话”)。其中,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特别设立院士论道环节,邀请不同技术路线的院士齐聚一堂,共话能源转型发展之道。此外,全球电池联盟百位会员单位将出席世界储能大会,并于同期举办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发布仪式,展示电池护照2.0目标及试点结果。 二是国际嘉宾深度参与,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邀请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国际能源署、全球电池联盟、欧洲储能协会、东盟能源中心、美国能源基金会、全球长时储能协会、彭博新能源等多个国际组织及研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围绕电池供应链、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共诉全球储能市场远景,共谋绿色低碳创新合作,凝聚多方智慧力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推进全球能源转型。 三是聚焦行业热点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着眼“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发展新趋势,链接“政产学研金服用”,扩大国际合作交流,邀请行业翘楚探讨储能市场、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的新路径,强化政策发布、行业预测、成果共享、项目签约,旨在打造世界级储能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发布系列重磅成果,赋能储能产业协同创新。大会期间将首次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投融资分析报告》《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指南》《工商业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要求》、《工商业电化学储能系统运行指标及评价》等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助力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五是宁德市围绕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塑造低碳城市形象,大会期间将发布宁德市零碳岛(霞浦)创建成果展示并发布《宁德行动:创建零碳科技城市》宣言。举行“宁德市零碳·科技智库”成立仪式暨首批专家委员聘任仪式,建立高水平顶尖平台,助力宁德打造全球“零碳·科技”先驱城市。 附:2024世界储能大会日程 日期 时间 内 容 11月6日 全天 嘉宾报到 14:30-16:30 储能企业国际化发展圆桌会 11月7日 08:55-12:30 世界储能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 14:30-18:00 主题论坛1:储能市场应用论坛 13:30-14:55 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发布仪式 11月8日 09:00-10:25 主题论坛2:储能前沿技术论坛 10:25-12:00 主题论坛3:储能产业生态论坛 (最终日程以大会当天为准)
“张江是高科技的‘名片’,这里的最大优势之一便是人才聚集地。对我们来说,人就是最核心的资源。”谈及张江,派能科技董事、总裁谈文颇为激动地说道。 在张江这片科创沃土上,孕育出一家成立于2009年,国内首家以储能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派能科技。 派能科技作为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发电侧储能、通信基站储能、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场景。 发源于上海张江的派能科技,如今已走向全球市场。截至目前,该公司海外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了经营实体和生产基地,销售收入亦主要来自境外市场。 今年5月,派能科技总部基地在张江正式启用,基地集研发、生产、办公为一体,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现有员工600多人。 张江见证了派能科技的一步步成长:该公司从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局,到打造完整储能产品线,再到深耕全球储能市场…… 在此次采访中,派能科技董事、总裁谈文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享了公司的成长故事。 ▍储能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储能作为跨区域、跨季节甚至跨境交易的电量调节优选手段,可有效提高电网效率‌。今年以来,随着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新型储能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区别于传统的生产力,都应该叫‘新质生产力’。储能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行业之一。”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谈文如是说。 谈文进一步解释道:“人类对能源使用、对智能化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如果我们站在100年后看今天的储能行业,或许才是刚开始。”储能在电网的发、输、配、用等环节存在巨大价值,尤其是在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便捷性、可调度性等方面。 截至目前,派能科技储能系统全球销售量已超100万套。 回看该公司,据介绍,在其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垂直产业布局、打造完整储能产品线、全方位布局储能解决方案“三步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派能科技垂直整合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专注于从电芯到系统的布局,通过形成一体化能力,以系统化角度响应客户需求。”谈文表示,“这使得我们更能确保客户使用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的连续性等。”而企业垂直化布局,亦迎合了海外储能行业产品认证周期较长的特点。 近年来,锂电池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的应用占比保持在9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应用于储能领域的锂电池存在多种技术路线。而派能科技的储能电池系统主要基于磷酸铁锂电池。 “短期来看,我们一定会坚持铁锂的技术方向。在可预见的将来,钠电在小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使得其与锂电相互补充,未来或将会实现对铅酸电池的替代。”谈文表示。截至目前,派能科技开发的钠离子储能电池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据派能科技2024年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3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6.77%。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437项等。 据谈文介绍,派能科技的研发分为平台研发、产品研发两大部分。“平台研发是基础技术,公司约有75%的研发力量投入在该方面;25%的研发力量投入至具体的产品研发。因此,我们推出一款产品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为的是最大化确保储能产品从制造端到使用端的使用安全性。” 对于公司后续研发重点,谈文表示,核心仍在于整个储能领域。“一方面,基于现有产品持续优化完善,持续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更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等;另一方面,加强对储能系统侧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加大智能计算系统与电源技术的投入,技术覆盖面更加广阔。” 从产品应用场景来看,其中,家储方面,派能科技计划在打通高端至更多全球发展中国家市场,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过去我们更多覆盖的是高端市场。如今相关产品成本降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需求有望得到满足。” “在高度激烈的市场竞争后,行业重组是正常的现象。大的上市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或将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并购,谈文表示,“我们不会固步自封。如若有合适的机会,对我们产品方向、市场等有帮助,不排除会有这样的动作出现。” ▍扎根张江沃土走向全球市场 派能科技前身为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兴派能),由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下称:中兴新)等共同组建。该公司也是中兴新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 早在2003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系派能科技控股股东中兴新控制的其他企业)位于张江的上海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这也使得派能科技与张江“结缘”。 “我们当时来张江,其中有出于与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距离的考虑,步行便可很快到达。”谈文感慨道:“扎根张江后,发现来对了。” 2011年,《上海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颁布实施。据介绍,派能科技成为张江第一批股权激励试点的企业。 “这让我们可以更好绑定核心骨干员工,解决了企业人才激励痛点问题。”谈文说道。 扎根于张江这片科创沃土,派能科技经受住了从“0到1”的考验,迈向了“1到100”更广阔的全球储能市场。 当前,受“双碳”战略和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的推动,东南亚、中东、南亚、南非、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持续上升。 谈文表示,国际市场方面,派能科技在巩固既有优势市场的同时,正拓展其他区域和其他细分市场,根据不同国家及地区用户的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储能产品。其中,该公司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定制产品的市场拓展已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 今年上半年,派能科技境外主营销售收入为8.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94.94%。其产品主要出口海外,远销欧洲、南非、东南亚、北美和澳洲等境外市场。 展望未来,技术方面,谈文认为,不同技术路线将共同发展,如: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同时,相关技术路线将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构建能源互联网络。 从市场来看,谈文表示,储能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到亚非拉地区。“另外,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深入,将催生储能行业更多商业模式,使得储能价值提升。” 在谈文看来,储能是一个相对新的行业,发展仍然不成熟。“对储能产品还是要有敬畏之心,同时,储能行业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谈文进一步表示,“储能系统未来新型电力网络和电力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技术会在不同时长、不同功率段、不同应用场景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正由于其多样性,各个国家地区的电网在不同阶段都需要各类储能技术应用。我们看好储能行业的价值。” “让储能服务亿万大众”是派能科技的愿景。对此,谈文说:“这是做正确而难的事情。” “要做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对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行业价值链负责。持续地运营,持续地追求技术突破,持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谈文如是说。如今,以派能科技为代表的储能企业,正为之奋斗向前,持续书写更多的故事篇章。
近日,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Grenergy与宁德时代签订了大规模供应合同,宁德时代将为其在智利的Oasis de Atacama第四期项目提供1.25GWh的EnerX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总容量为4.1GWh,此前比亚迪已获得该项目前三期合计3GWh储能系统订单。 该项目计划部署规模为310MW/1240MWh,将采用宁德时代的EnerX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构建。EnerX电池储能系统是宁德时代生产的储能系统之一,其放电时长为4小时,单个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为5.64MWh,采用宁德时代530Ah的锂离子电池电芯。 宁德时代正在积极推进其530Ah电池电芯的量产准备工作,并在储能系统集成和项目合作方面展现出其对储能市场的雄心。530Ah电池电芯的量产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并减少所需的结构件和系统附件数量。广东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第二阶段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底竣工,建成后将为530Ah电池电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 项目布局显示,电池储能系统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战略性地布置在指定的湿地和农业区域之间。项目还涉及湿地资源区域的界定,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如25英尺的“缓冲区”和50英尺的“禁止建设区”。 由于项目接近湿地,可能需要额外的缓冲区,但由于储能系统的技术进步,这不太可能影响项目容量。例如,EnerX系统的容量已从5.28MWh增加到5.64MWh。 项目已提交给ISO New England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电网连接潜力和运营时间表。项目已获批准通过National Grid的Ward Hill 345 kV变电站连接。尽管Hecate Energy的目标是2026年6月1日启动项目,但ISO New England的FERC文件表明,根据网络能力互联标准所需的传输升级可能要到2027-2028容量承诺期,即2027年6月1日才开始完成。 Hecate Energy已经向Haverhill保护委员会提交了部署Ward Hill电池储能系统的许可文件,并已向ISO New England可靠性委员会提交了项目部署计划。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报告中谈到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35GW。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GW/77.68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投运项目中,从装机规模看,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 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半年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GW/99.06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 在2024年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前三季度的能源形势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会上,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对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GW/128GWh,较2023年底增长约86%。回顾国家能源局截至2023年底的数据统计: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GW/66.87GWh;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为27.13GW/61.13GWh,几乎与截止2023年底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总规模相当。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别新增储能装机3.91GW/10.81GWh、9.14GW/21.38GWh,14.08GW/28.94GWh。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上海有色网 从地区来看,华东地区的新型储能发展尤为迅速,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超过9GW。各省份中,江苏、浙江和新疆的增长尤为显著,分别新增了约5、3和3GW,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储能应用方面,2024年1月至8月,全国新型储能的累计充放电量达到了约26000GWh,等效利用小时数约620小时。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储能贡献显著,分别达22000、3000和1000GWh。 新型储能在今年6-8月迎峰度夏期间表现突出,累计充放电量达11800GWh,占全年1-8月数据的45%。这有效地支撑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7月的调度试验中,国家电网区域内的储能最大可调功率达到了30.15GW,占并网储能规模的92%。 在电力紧张的地区如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内蒙古,新型储能的顶峰时段利用率均超过90%。例如,重庆市能够提供1.4GW顶峰能力,单次放电量为2.8GWh。广东则通过高频次的电网调度响应,加强了电力保障。 边广琦副司长还强调,未来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完善新型储能的政策,引导其科学配置与合理调用,以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的建设。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10月24日,中国能建甘肃公司中标内蒙古能源巴林左旗10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建筑及安装工程(一、二标段)。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在巴林左旗内有303国道、305国道为干线的交通网络。场区内主、次干道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5.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35万吨,对当地民生发展及环境保护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助力自治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