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个
Refinitiv的数据显示,在借贷成本走低和经济状况好于预期的情况下,欧洲1月份债券发行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2780亿欧元(约合304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相比之下,作为全球最大债券市场的美国的1月份债券发行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为4080亿美元。 欧洲1月份债券发行规模创新高对于必须面对更高利率水平的政府和企业来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对于在欧洲央行将大规模抛售所持债券的阴影下还需要借更多钱来支持能源补贴的国家来说同样是个好消息。花旗主权资本市场负责人Philip Brown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一切都表明,2023年不会像人们所担心的那么困难。” 欧洲的借款人充分利用了市场信心的改善。能源价格的下跌使得欧元区的通胀有所降温,商业活动也得以维持,这增加了欧洲避免经济衰退的希望。资产管理公司TwentyFour Asset Management的投资组合经理Jonathan Owen表示:“总体而言,与去年相比,全球和欧洲投资者对投资欧洲企业的兴趣都有所增强。” 除了市场情绪好转之外,借贷成本的大幅下降也推动欧洲借款人加快融资计划。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月份下跌了25个基点,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年初跌幅之一。 根据Refinitiv的数据,欧洲1月份债券发行规模的激增大部分来自金融机构,其融资规模达710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而美国金融机构在1月份的债券发行规模则同比下降了18%。摩根大通欧洲投资级融资业务主管Matthias Reschke表示,高评级债券的销售远高于该行的预期,他还表示:“目前欧元市场的发债规模也高于美元市场,这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欧洲公司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但分析师表示,投资者对风险更高的债券的需求表明信心正在恢复。Jonathan Owen指出,1月下半月,结合债券和股票特征的混合债券的销量超过了前六个月。 美国银行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企业债务资本市场主管Paula Weisshuber表示:“未来的问题是,就进一步的表现而言,还有多少空间。因此,投资者的需求可能会变得更加挑剔。” 未来的挑战来自不确定的前景。巴克莱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债务资本市场主管Lee Cumbes表示,推动市场好转的一个因素是人们对于通胀正处于不间断的下降趋势的看法,但“这还有待充分证明”。他表示,如果有任何迹象表明通胀具有粘性,都可能给借贷成本带来新的上行压力。他补充称:“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局,比预期的要好得多。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地说未来几个月的情况非常确定吗?我认为这有点操之过急了。”
去年6月,为了捍卫“无限量购债”的承诺,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国债份额超过50%大关,跨越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去年10月,由于日本央行在债市的持续扫货, 70 %的10年期国债都在日本央行手中。 并且在1月18日周三,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货币政策不变,未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并将继续在每个工作日以固定利率买入10年期日本国债。 按照彭博利率分析师Garfield Reynolds的最新分析,日本央行再这么买下去,一年之内就会买下所有日债。 如今迈入2023年才半个月时间,日本央行在国债市场的份额已经跃升了整整一个百分点,达到53%。 如果再继续下去,只需要33周, 日本央行就会无债可买,整个日债市场就被其收入囊中。 Reynolds认为,即便如此日本央行也会继续“买买买”,直到找到解决方案。 但日本央行的这种罕见操作,为今后债市动荡埋下的隐患不容小觑。 早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率先对日本无休止的债务货币化进行计算,并警告称“考虑到银行的抵押品需求、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限制,以及主要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目标”,日本央行需要在2017年或2018年缩减对日债的购买规模。 IMF还指出,当日本央行持有约40%的债券市场份额时将导致市场崩盘。 可即便如此,日本央行并未缩减其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在IMF设定日期的五年后,甚至还直接占据了国债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这种过度介入扭曲了市场,造成10年期国债市场出现了连续零交易的罕见景象。 目前日本央行已经站在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尤其是在去年12月意外调整YCC政策之后,日本央行的可信度受到了明显冲击,控制收益率曲线的行动变得愈发艰难。 1月18日周三,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突破日本央行设定的0.50%上限。 但是日本央行依旧在宽松的道路上以罕见的速度大步前进。 在仅四天内就购买了大约12万亿日元的国债,超过了迄今为止任何一个月的购买量。 其中日本央行单日购债规模接连创下历史记录, 1月12日及13日分别达4.6万亿和5万亿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周三暴跌14个基点,此前日本央行无视市场对其再次调整政策的预期。此次波动的规模与2013年4月5日的盘中跌幅相当,当时黑田东彦刚刚承诺将货币基础扩大一倍,启动量化宽松政策。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似乎将以他上任时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任期:让这个全球第二大政府债券市场的基准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进而维持较低的借贷成本以继续刺激经济。 让市场捉摸不透的货币政策调整趋势 日本央行周三维持其主要政策设定不变,将负利率维持在-0.1%,同时将收益率基准——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交易区间锚定在0.5%上限。尽管市场呼吁日本央行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以恢复债券市场流动性,但日本央行仍选择维持这一鸽派政策。 日本央行还表示,将继续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并且继续考虑在必要时灵活增加购买。日本央行还加强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规定,以鼓励它们购买更多的债券——这是日本央行顽固捍卫货币政策的另一种策略。 日本央行的意外举措导致收益率急升急降 这一最新波动凸显出交易员一直难以解读黑田东彦,他长达10年的任期很可能与日本央行的超宽松政策彻底挂钩。尽管日本通胀率升高加剧了人们对其政策调整的猜测,但全球市场可能会再次发现,很难预测日本政策调整的确切时机。 Aurel驻伦敦首席经济学家Martin Malone表示:“市场继续误解日本央行,尤其是在实际政策调整的时机方面。”“尽管增长和通胀前景正在朝着允许央行结束曲线控制的方向发展,但距离出现任何实际变化仍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去年12月,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基准收益率曲线上限提高了一倍(从此前的0.25%上限提升至0.5%)黑田东彦彦同样令投资者措手不及。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而日元汇率在调整后飙升近4%。 然而,市场的紧张局势可能还会继续加剧投资者对日本央行“转鹰”的押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相信,在美联储继续加息至高达5%之际,日本央行无法坚持其宽松立场。 此外,根据本月媒体进行的最新调查,经济学家们正在进行调整预期,一些人提前了他们预期的调整时间。如今,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将日本央行将在4月进行政策实质性调整,这是新任行长在任期内的首次会议,而另一些人则预计将在6月进行调整。 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的执行经济学家 Hideo Kumano表示:“周三的决定意味着日本央行将把当前政策框架交给下一任领导层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在黑田东彦的领导下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日本央行不断刺激金融市场,更大的冲击风险依然存在 政策立场不变的日本央行周三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震动,然而未来政策转变的更大冲击笼罩着从日本到美国国债的市场。 日本央行出市场意料外再度表明“鸽派”立场后,日元汇率暴跌超过2%,政府债券价格飙升,交易员积极补仓,股市走高。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与澳大利亚国债收益率一起暴跌,而彭博美元现货指数在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立场后迅速走强。 全球其他市场的债券,尤其是西方市场,被投资者视为面临日本政策转变带来的巨大风险,这些市场受到日本收益率走高带来的风险最大。 众说周知的是,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巨大。然而,本国较高的债券收益率这可能会触发大规模资金从大量海外资产中回流至日本国内。其中,来自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是最大规模的美国国债所有者。有策略师表示,不仅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的债券市场也很脆弱。 日本国债收益率仍有追赶空间——尽管全球同类收益率有所上升,但日本基准国债收益率仍受到限制 来自西太平洋银行的货币策略主管Richard Franulovich表示:“最大的担忧是,如果日本投资者因当地收益率更高而大量退出美国、欧元区和澳大利亚债券市场,全球债市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混乱,进而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去年底日央行意外提高YCC(收益率曲线控制)还令市场记忆犹新,近期再度调整政策的担忧再起,尤其是媒体报道日央行将在本周议息会议中审视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 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期日本国债持续顶在0.5%的新YCC上限,即便美债利率再度回落;日央行原本期待通过放宽“阵地”缓解国债购买压力,近期购买规模反而屡创历史新高;正因如此,全球负利率债券也都消失殆尽。 如果从缓解国债购买压力这个目的看,日央行上次调整(从0.25%到0.5%)并不成功。那在短期还等不到美联储很快降息的背景下,进一步上调目标(如到0.75%或者1%)却有可能。但更有甚者,市场有声音预期日央行可能完全放弃YCC,这一意外如果发生,其影响则不可与单纯上调目标同日而语。虽然我们认为这仍为小概率事件,但日央行“出其不意”的行事方式和一旦变化的巨大影响,都值得我们做一些压力测试的分析。 一、政策判断:进一步调整有其“合理性和可能性”,完全放弃则是“明显意外” 此前调整仍未能有效缓解日央行购债压力。受美联储持续紧缩推高全球美元融资成本影响,日央行维持其超宽松政策的成本越来越大,不仅购债规模与日俱增、日元此前也大幅贬值。此外,依然高企的通胀(日本11月CPI同比攀升至3.8%,剔除新鲜食品及能源同比升至2.8%)不支持也没必要让日央行实施此前代价过大的货币宽松政策。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日央行去年底上调YCC目标从0.25%到0.5%,尽管时点让市场大感意外。不过,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尽管近期美债利率已经回落,日债利率依然顶在0.5%的新上限,导致日央行仍不得不继续以较大代价购买日债(日央行单日购债规模接连创下历史记录,1月12日及13日分别达4.6万亿和5万亿日元)。 因此进一步YCC上调也有其“合理性和可能性”。近期日债在美债利率回落下依然运行在上限,一方面说明日债仍有上行的“补偿需求”(日美利差仍高达~300bp),另一方面也说明YCC目标设定的仍不够高。 当然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如果美美债利率像2018年底那样能借助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进一步大幅下行,日央行和日债压力也就自然缓解。2018年底美联储加息末期,日央行也被迫调整YCC目标从0.1%到0.25%,虽然调整后日债利率同样短暂冲高,但随后美联储暗示停止加息并于2019年7~9月降息使得这一压力一劳永逸的被缓解,上限再未被触碰。但目前看这一路径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前,美国通胀拐点确立和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但在能够降到足够低前(我们预计二季度末美国整体和核心通胀降至3%/4%,叠加衰退压力的逐步加大,可以使市场宽松预期升温,过大的利差使得维持当前的YCC目标可能仍需较大成本。正因如此,如果进一步上调YCC目标也有其合理性和可能性。 但是取消YCC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不排除引发预期混乱。YCC再怎么上调也都有一个可参考的约束,但如果完全取消YCC可能使得短期市场失去“锚”。2016年YCC实施以来对于稳定日债利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突然的改变可能使得预期混乱,再叠加交易和情绪因素,不排除诱发较大波动。因此,央行如果意外取消YCC将明显超出当前预期。 二、影响机制:通过收缩全球流动性供给(套息交易) 尽管目前看YCC取消依然是一个意外且小概率的事件,但其重要性和影响依然值得我们重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影响机制?日央行的政策变化主要通过收缩全球流动性供给(如套息交易逆转)影响全球市场。日元是主要套息货币,在长期低利率和国内高储蓄环境下,很多投资者通过低息融资后投向海外,一定程度上等于利用日本国内的低息环境给全球提供流动性。截至2022年末,日元计价的外汇交易规模约1.25万亿美元,占全球~17%,仅次于美元(88%)和欧元(31%)。如果日元套息交易逆转(卖出资产并换回日元),将会导致部分资产抛售和流动性收紧、推升日元,这也是为什么日元往往“避险”的原因。这一机制最极端的情形是引发局部的流动性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便有这一因素影响。 具体规模?1)套息交易:如果将日本的外国银行对外借贷规模作为套系交易的近似,截至2022年11月末,这一头寸约12.9万亿日元,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2007年23万亿日元),但处于高位。2)日本持有海外资产:国际投资头寸(IIP)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日本持有外国资产约9.7万亿美元(2021年末以来持续回落);股票资产3.6万亿美元(含直接投资、组合投资及其他),债券资产4.3万亿美元,其中流动性较高的组合投资分别为1.6万亿美元和2.1万亿美元。 这其中,美债可能是规模最大的资产之一。根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末,日本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1万亿美元,占上述组合投资部分的53%,但这里仍可能低估了部分账户在境外但通过日本融资投向美债的海外投资者。 但在实际操作中,预期上述交易和资产都逆转是一个过于悲观且不切实际的假设。这是因为,一方面,对于套息交易者而言,看似巨大的日美利差,扣掉汇率对冲成本后,可能早已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对于日本资产方(如保险或养老金)而言,是否大量卖出海外资产也取决于对资金成本和资产波动的承受程度。 因此,本质上这是一个相对幅度的问题,一个有限幅度的调整影响也相对有限,但取消YCC更为“极端”操作可能带来影响就更不可控。 三、影响测算:美债短期有扰动,但不至于彻底逆转;日债仍有抬升空间,但或冲高回落;日元仍有走高空间 从影响渠道和逻辑顺序看,由大及小分别是日债、日元、美债、再由此到全球其他资产。在所有资产中,由于日本投资者持有美债较高,因此除日债日元外,美债利率往往首当其冲,进而再因为美债波及全球流动性和资产。我们判断, ►美债:除非极端意外,短期有扰动,但不至于彻底逆转,原因有二:1)大幅缩窄的汇率对冲后利差导致套息交易早已趋弱。汇率巨大的波动性导致对冲成本增加,侵蚀了看似很阔的利差。去年12月首次调整YCC前,对冲后的欧美国债利率已经转负(10年美债-1.6%、德国-0.8%、法国-0.3%),因此看似的高利率可能并没有吸引力,这也导致2022上半年以来日本机构持续净卖出外国债券。具体到美债,日本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自2021年末以来便持续回落,从2021年11月末1.33万亿美元降至2022年10月的1.08万亿美元,占存量美债的4.6%。 可以看出,日本“便宜钱”已经结束了向外输出,这解释了去年12月首次上调YCC目标后的影响有限(10年美债利率跳升10bp),后续调整可能也是类似情形。但如果意外完全取消YCC,导致美债出现波动本身的连锁反应进而触发更多存量资金抛售的话,影响也自然会明显升级,这也是我们需要防范和警惕的。2)美国通胀拐点和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以及美国逐步增加的衰退压力,都将是美债再度大幅上行的约束。 ►日债:仍有抬升空间,但或冲高回落。在日央行2016年9月引入YCC前,美日债券利率有较高相关性(2000年~2016年9月前二者相关性系数达82%)。10年美债维持当前3.5%不变(对应当前市场隐含加息路径的合理水平),对应10年日债为1.15%。但短时间快速冲高会带来负面效果,何况美债也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因此如果过快上行,我们预计日央行会采取应对措施来缓解压力。 ►日元:也有走高空间。去年底日央行调整YCC后,美元兑日元从137升至131。此次如若再度调整,日元短期内或仍有升值空间。极端假设下,倘若日债利率上冲至上述1.15%,那么235bp的美日利差对应美元兑日元或在~105,基本处于2020年疫情爆发前水平。 市场动态:美国12月通胀环比转负,美股四季度财报季开启;利率回落、美元下跌、成长领先 ►资产表现:大宗>股>债;美元下跌,成长领先 本周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降速预期进一步升温,美国12月通胀数据继续下行,环比更是2020年疫情以来首度转负,进一步确认了通胀的回落趋势。数据公布后,2月加息25bp的概率升至96.2%,3月加息终点到4.75~5%的概率也超过80%,哈克、巴尔金等美联储官员均表示支持放缓加息步伐。周五美股四季度财报季开启,摩根大通和美银业绩优于预期,富国银行季度盈利同比超预期回落,主要银行均释放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元指数走弱至102,美债利率收于3.5%,美股仍持续走高,以FAAMNG为代表的成长风格领先。 ►流动性:在岸与离岸美元流动性有所改善 过去一周,FRA-OIS利差整体回落至15.6bp,美国投资级及高收益级信用利差均收窄,90天金融行业商票利差收窄,非金融行业商票利差走阔。欧元、日元、及英镑与美元3个月交叉互换走均收窄。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在美联储账上逆回购使用量有所回落,当前使用量为2.2万亿美元/天。 ►情绪仓位:新兴、黄金超买,铜转为净多头 过去一周,美股看空/看多比例(10天平均)回落至一倍标准差以下,新兴市场和黄金超买,欧洲市场逼近超买。仓位方面,美股投机性净空头仓位增加,新兴市场投机性净多头仓位骤降,铜期货投机性仓位转为净多头,黄金投机性净多头仓位增加。 ►资金流向:股票、高收益债转为流入 过去一周,债券基金加速流入,股票基金转为流入,货币市场基金继续流入。分市场看,新兴市场、日本及欧洲流入加速,美股转为流入;新兴中,韩国、印度等流入,中国、巴西明显流出。 ►基本面与政策:12月通胀环比转负。美国:12月通胀环比转负 12月CPI继续下行,同比连续6个月下降至6.5%,(与市场预期相符,高于我们预期的6.1%,低于克利夫兰联储Nowcasting预测6.6%;前值7.1%),环比-0.1%为2020年疫情以来首个负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低于克利夫兰0.1%;前值0.1%)。核心CPI同比连续3个月下降至5.7%(与我们测算及市场一致预期相符,低于克利夫兰5.9%;前值6.0%),核心环比0.3%。 分项来看,12月通胀数据回落主要受能源和耐用消费品价格继续下行的影响,房租和服务型价格仍有韧性。供应链限制相关分项同比贡献已经转负(贡献6.5%同比增速中的-0.1ppt),住所和线下服务出行仍分别贡献2.4ppt和0.9ppt。从细项看,1)能源价格继续回落。汽油零售价下行使得12月能源商品环比大幅回落9.4%,但能源服务中电价环比微升1%,整体能源分项环比降4.5%,同比从双位数增长降至7.3%。2)供应链和库存影响的耐用消费品价格也继续下行。二手车同比负贡献扩大(同比-8.8%,前值-3.3%),服饰、新车等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12月进一步缓解至1.2(最高点4.3);3)房租环比仍有韧性。主要住所租金和业主等量房租(OER)环比均为0.8%,较上月均有抬升;4)其他服务消费价格也尚未明显下行。酒店环比1.5%,医疗服务中的医院服务环比仍有1.7%。往前看,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我们预计1月通胀同比有望降至6%以下,一季度末整体和核心CPI分别降至4%与5%;二季度末可能进一步降至3%与4%左右,比市场预期更为乐观。
本周五,日本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了日本央行设定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的新上限,达到约八年来的最高水平。 外界越来越多地猜测,日本央行最早可能在下周会议上进一步调整政策、缩减刺激措施。 日本央行的最新政策决定将于下周三公布。 截至北京时间周五09:42,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4个基点至0.540%,超过了YCC政策的新上限0.5%,为2015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上月,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波动区间扩大一倍,允许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0.5%,高于此前0.25%的波动区间上限。 押注政策转向 据媒体周三报道,日本央行官员将在下周的会议上评估大规模刺激措施对债市的副作用,这一报道大大增加了市场对日本央行调整政策的押注。 野村证券(Nomura)首席日本宏观策略师Naka Matsuzawa表示,“市场预计央行将在下次会议上再次提高10年期国债的波动区间。” 不过Matsuzawa还是认为,“日本央行现在放弃还为时过早。它仍有手段去捍卫0.5%的收益率上限。” 近两周来,日本央行不断宣布计划外购债操作,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新的上限。而此前四个交易日,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一直在逼近0.5%的上限。 早些时候,三井住友保险公司驻东京的高级市场策略师Masayoshi Kojima指出,日本央行正在进行的大量购买国债和无息贷款操作,是为其争取时间,这也代表着下一次变化已经不远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官员认为没有必要急于采取另一项重大举措来改善债券市场的运作,日本央行目前应该评估上月收益率调整的影响。 知情人士表示,在1月会议前,日本央行将在对经济和金融市场进行评估后,再做出任何进一步的政策决定。但有观点认为,有必要研究去年12月政策调整的影响,这表明该央行目前并未寻求连续采取行动。 去年12月的意外决定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日本央行可能会再次选择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调整政策。日本央行将于1月18日公布下一次利率决议。 但在日本央行可能不急于做出进一步调整的消息传出后,美元兑日元一度升至134.40左右。该消息公布后,基准东证指数也短暂上涨。 知情人士表示,日本央行官员认为,交易员仍在消化该央行将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区间提高一倍至±0.5%的影响。他们表示,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最近几周,日本央行也加大了债券购买力度,以应对收益率的持续上升。因为如果利率持续高于0.5%,可能会导致市场失控地猜测,日本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收益率上限,或放弃短期负利率政策。目前,日本的掉期利率显示,交易员已经预计日本将进一步调整收益率目标。但与此同时,日元自10月低点以来的两个月涨势正面临威胁,此前日元跌至关键支撑位下方。 知情人士表示,日本央行现在就上月收益率曲线调整的影响做出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过去几周还包括假日季节。他们表示,日本央行还可以积极购买债券,并使用各种市场操作工具来显示他们正在继续其宽松政策。 并且,他们还指出,类似的情绪也适用于判断公司债券发行状况,这是日本央行决定扩大收益率区间的关键因素。 另外,知情人士表示,就季度经济预测而言,日本央行官员认为,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势头强于去年10月份发布最新价格展望时的预期。 知情人士称,该央行可能会在2024财年之前的每个预测年度上调通胀预期。他们表示,政府削减公用事业账单的措施将导致他们的预测出现一些起伏,由于技术因素,2024财年可能达到2%或更高。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日本经济正在朝着良性循环复苏,但官员们仍然认为,目前很难有信心实现日本央行2%的可持续通胀目标。
日本央行宣布了第三日的计划外债券购买操作,以回击空头的抛售行为,以及外界对其即将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猜测。日本央行提出,无限量地以收益率0.04%购买两年期国债和以收益率0.24%购买五年期国债,该央行还提出购买总额7000亿日元(约53亿美元)的1-10年期国债,以及3000亿日元的10-25年期国债。除此之外,日本央行还每天以0.5%的收益率无限量购买10年期国债和期货挂钩证券。日本央行于本周三正式宣布计划外的债券购买操作,以帮助遏制本国基准债券收益率上升。 由于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约2.4万亿美元的外债,日本央行遏制本国收益率上升的努力可能会产生全球影响。目前较高的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可能会刺激日本投资者将更多资金带回国内,从而加剧全球国债收益率上行压力。 掉期交易员预计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进一步上升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固定收益和外汇策略主管Martin Whetton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日本央行举措的涟漪效应继续影响市场。”“对冲成本仍然具有惩罚性。日元汇率有可能回落,这将使未对冲的买家损失惨重,而日本国内的收益率当然很有吸引力。” 日本央行宣布最新操作后,10年期日债扩大涨幅,收益率下跌4.5个基点,至0.41%。日元兑美元则上涨0.4%,尽管限制债券收益率的举措总体上对日元仍然不利。 日本央行本周对10年期或10年期以下国债进行了无限量和固定金额的购买操作,并于周四表示,下周将向银行提供两年期无息贷款。在此之前,日本央行本月早些时候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锚定上限提高了一倍,至0.5%,以帮助改善市场运作。 周五的声明公布后,日本央行本月的债券购买量将增加到大约18万亿日元,超过了6月份创下的历史纪录。 日本央行正以创纪录的速度购买债券 东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前财务省次官神原英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可能最早在下个月再次收紧货币政策,令市场感到意外。 日本央行提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的决定旨在改善市场功能,但此举引发了市场对债券的抛售,日本央行因此需要购买更多债券,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目前,日本的核心通胀指标正以40年来最快的速度攀升,这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 “说实话,我不理解日本央行的意图,”拥有30年债市从业经验的东海东京证券首席债券策略师Kazuhiko Sano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扩大交易区间只会煽动更多关于货币政策变化的猜测和预期,增加债券购买量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市场流动性。” 日本央行通过两种债券购买操作方式,一种是固定收益率,另一种是固定金额。在前者中,它以预定的收益率购买无限量的债券。在后者中,它以当时的市场机制收益率购买固定数量的债券。
日本央行宣布了另一轮计划外的债券购买行动,以应对当前国家债务的抛售压力。该国央行将无限量购买收益率为0.030%的两年期国债和收益率为0.240%的五年期国债,其还提出购买总额为3000亿日元(22.4亿美元)1至10年期票据。此举与该行当地时间周三公布的计划外操作类似,并且是在提供以0.5%的利率无限量购买10年期债券和与期货挂钩的证券股票的基础上进行的。 据悉,目前日本央行正采取使用购买两类债券的方式对市场进行调控,一种是固定收益率,另一种是固定金额。在前者中,该央行以预定的收益率购买无限数量的债务。而在后者中,将以现行市场收益率购买固定数量的债券。 日本央行此次额外的债券购买行动一定程度上表明日本政策决定者现所面临的难题。其此前于本月早些时候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限提高了一倍至0.5%,以帮助改善当前市场运作,但这一决定引发了债务抛售,促使日本央行购买更多债券,市场流动性或将进一步降低。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表示,提高10年期国债基准收益率上限的决定只是为了让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更具可持续性。而即使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3个基点至1.30%,在日本央行宣布该项操作之后,该国的债券市场依旧处在下跌阶段。 日本的主要通胀指标正以四十年来最快的速度攀升,进一步给日本央行带来了压力。交易员正加码押注日本央行将结束其超宽松货币政策,包括Blue Bay Asset Management在内的基金经理预测该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一步作出调整。
周三,全球债券市场延续了年底的抛售,促使日本央行进一步购买债券。该央行宣布了一项计划外的债券购买操作,以帮助遏制本地债券收益率的上升。本月早些时候,日本央行放宽了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宣布将收益率目标区间上限上调至0.5%左右,令投资者感到意外。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为期两天的假期结束后,在清淡的交易中攀升22个基点至4.05%,原因是市场担心中国重新开放将使高通胀持续更长时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一个基点至3.85%,为六周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些投资者担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迅速重新开放,可能会推迟全球通胀预期在明年回落的时间,并令债券承压。不过,假期交易量减少和年底仓位调整加剧了市场走势,其他人则警告称,不要过度解读收益率的大幅波动。 日本央行提出无限量购买固定收益率为0.03%的两年期国债和0.24%的五年期国债。除此之外,该央行还每天以0.5%的政策上限无限量购买基准10年期债券。 日本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0.5个基点,至0.235%,而其他期限则没有交易。 周二,德国国债在全球国债抛售潮中领跌,随着今年美国主权债务最后一轮发售开始,美国国债价格下滑。
11月,由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通胀降温迹象显现后放缓加息步伐,亚洲(除中国外)债券外资流入创下九个月来单月最高水平。监管机构和债券市场协会的数据显示,海外投资者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合计购买了价值66亿美元的债券,此前一个月为净流出32亿美元。 11月,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债券分别获得16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韩国债券获得了5.62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印度和菲律宾债券则出现了少量资金流出。 今年1月至11月,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的资金流出总额为40亿美元,相比之下,2021年的资金流入总额为625亿美元。 据了解,由于发达市场央行在今年大举加息,以遏制不断飙升的通胀,亚洲债券市场持续出现资金外流。今年以来,美联储累计加息425个基点,欧洲央行也创纪录地加息250个基点。 然而,美联储11月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决策者认为有必要放缓加息步伐,以应对经济下滑趋势,并保持金融稳定。 根据周三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12个月的通胀预期从上月的7.1%降至6.7%,为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