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5个
“廉价版”iPhone新机来了! 当地时间2月19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iPhone 16e”。其美国官网显示,iPhone 16e的起售价为599美元,2月21日接受预购,2月28日发售。其中国官网上的起售价为4499元,接受预购和正式发售的日期与美国相同。 这也意味着,iPhone 16e是目前苹果官网售价便宜的iPhone,也是目前支持苹果AI助手Apple Intelligence便宜的机型。 从硬件配置来看,iPhone 16e与iPhone 16基本一致,只是iPhone 16e采用的并非满血版A18,GPU从5核心砍成4核心,沿用了iPhone 14系列的刘海屏幕设计,但无缘iPhone 16系列上的蓝宝石相机按钮,以及MagicSafe无线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16e采用了苹果首款自研5G芯片——Apple C1,该款芯片取消了对DC‑HSDPA(WCDMA下3.5G格式)的支持,LTE和5G频段支持和标准版的iPhone 16一致。 Canalys相关分析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一直通过使用前代机型的零部件来降低BOM成本,提升新款iPhone SE系列的价格竞争力,iPhone 16e也延续这一策略,但iPhone 16e依然搭载了A18芯片和与iPhone 16系列相同的DRAM,以支持Apple Intelligence。 ▍“果链”透露最新业务进展 受上述消息影响,截至2月20日收盘,“果链”概念表现强劲。板块内,水晶光电录得涨停,长盈精密、领益智造、闻泰科技、歌尔股份等跟涨。 为了解“果链”最新业务进展情况,2月20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相关上市公司证券部。 其中, 水晶光电是苹果在光学元器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其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消费电子组装厂对上游元器件的需求较为正常,单从公司角度暂时没有异常波动。微棱镜产品在苹果手机方面的应用,目前主要还是在高端机型,大范围的下沉趋势暂时没有看到。” 水晶光电在今年2月7日所披露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提到,在手机业务端,其为大客户配套的微棱镜产品,由于配套机型下沉,叠加该公司是主要供应商,市场需求的提升带动了出货量的提升,为其2024年的业绩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同为苹果光学器件供应商的蓝特光学,其微棱镜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潜望式摄像头等光学模组中。 蓝特光学方面相关人士2月20日表示,“2024年,下游市场对于公司微棱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而微棱镜产品在智能手机的下沉应用,更多取决于各大厂商在中低端机型下放长焦镜头及‘潜望式结构’的升级规划;将各类微棱镜应用于长焦镜头,形成‘潜望式结构’,也是多家手机行业巨头的共同方案,该品类的市场规划具有长期性。” 蓝特光学曾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该公司智能手机核心大客户A的潜望式镜头应用机型从2023年iPhone 15 Pro Max单款机型,渗透至2024年iPhone 16 Pro及iPhone 16 Pro Max两款高端机型。 蓝思科技是苹果手机玻璃、金属、后盖、摄像头等结构件模组的核心供应商。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苹果折叠屏幕将采用蓝思科技的UTG玻璃,该公司拟2025年扩展UTG生产线。对此,蓝思科技相关人士2月20日回应称:“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年底,蓝思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该公司早已布局折叠保护屏相关技术,具备快速量产折叠屏手机各种材质的柔性屏、后盖、摄像头等结构件和模组的能力,已深度配合各大品牌进行研发和量产。 兆易创新NOR Flash此前进入苹果供应链。2月20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兆易创新证券部了解到,该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苹果耳机产品,暂未用于手机。其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 “今年终端市场的增长与否,还需要具体看下半年情况。上半年包括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应用比较平稳,包括AI应用等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产品——包括我们的产品,现在都只有出货量的增长,价格层面(暂时)还涨不起来。” “果链”歌尔股份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硬件(VR/AR)、智能声学整机(TWS耳机)以及精密零组件(传感器/光学器件)等业务。 歌尔股份证券部人士2月20日表示,“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复苏是一个长期趋势。长期来看,会有个不错的增长。” ▍苹果AI加速入华 由于国内法规对AI大模型的备案要求,外国手机品牌的AI功能要想入华,最快速的方式在于与国内大模型厂商合作。 2024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AI产品——Apple Intelligence。同年10月,苹果公司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正式公开上线,在iPhone上落地AI功能。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3年起,苹果与多家国内AI厂商接触,曾试图选择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而最新消息显示,苹果AI最终选择与阿里云旗下的通义大模型达成合作。今年2月13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迪拜举行的2025世界政府首脑峰会上正式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关系。 回看苹果公司,从其2025财年第一财季的财务业绩来看,本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季度摊薄每股收益为2.40美元,同比增长10%。 但该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营收为185.13亿美元,同比减少11%,成为苹果主要市场中唯一出现收入下滑的地区。 对于该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主要由于苹果还未在该市场推出AppleIntelligence,以及渠道库存变化的影响。 今年1月底,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苹果已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地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正努力将Apple Intelligence推向更多地区。 在iPhone 16e发布后,《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苹果更新了iOS 18、iPadOS 18以及macOS Sequoia的官方页面,进一步明确了下一轮更新的发布时间,将在4月初增加对简体中文、英语(印度、新加坡)、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巴西)和西班牙语的支持,而越南语等更多语言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于年内在华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10日,苹果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以及存储支持服务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了解到,苹果将于今年3月25日在上海举办一场以“利用Apple智能的力量”为主题的开发者活动。该活动上,苹果将会公布Apple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最新动态,以及帮助开发者了解如何利用该框架让应用与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无缝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有开发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次开发者大会也是为了让中国的开发者更快地掌握App Intents框架,加速苹果AI在中国落地,开发出更符合中文用户使用习惯的AI助手。” 在这场AI角逐浪潮中,各大手机厂商竞相出击。 当前,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安卓手机厂商,不仅上线了自研的AI助手和相关服务,还纷纷官宣加入了DeepSeek-R1大模型。 Canalyse高级研究经理Jusy Hong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iPhone 16e是入门级用户进入苹果生态系统的门户,尤其是随着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iPhone 16e有望加速苹果老机型的升级换代。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iPhone 16e已将苹果AI手机价格下探至4499元档位,但安卓阵营的厂商们在AI手机降本增效方面的动作亦颇为迅猛。 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AI手机的现在和未来》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AI安卓手机的平均售价将降至689美元,相较2024年下降30%。随着AI SoC成本的不断下降,苹果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何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平衡价格与性能,将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而“廉价版”iPhone新机能否为苹果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还有待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当地时间周三(2月19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iPhone 16e”。 美国官网显示,iPhone 16e的起售价为599美元,2月21日接受预购,2月28日发售。中国官网上的起售价为4499元人民币,接受预购和正式发售的日期与美国相同。 苹果称,iPhone 16e是“iPhone 16家族”的新成员,“以更超值的价格为用户提供强大功能”。与之相比,iPhone 16基础款的起售价为799美元,上一代的iPhone SE为429美元。 选购页面显示,iPhone 16e提供白色和黑色两种外观配色,可选存储容量有128GB、256GB和512GB三档,高档的512GB的售价为899美元和7499元人民币。 外观上看,iPhone 16e与先前媒体爆料的整体一致,配备6.1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采取了全面屏设计,淘汰了原本iPhone SE机型上的实体Home键,转用USB-C接口(即Type-C接口)。 iPhone 16e是iPhone 16家族中唯一一款使用刘海屏设计的手机,并非灵动岛设计,只有一个摄像头(4800万像素融合式摄像头)。因此,其外观整体上确实更像是iPhone 14。 硬件方面,iPhone 16e配备4核GPU+6核CPU的A18芯片,官网称“6核CPU比iPhone 11搭载的A13仿生芯片快最多80%,GPU则快最多70%。” A18芯片意味着iPhone 16e可以运行那些高端机型的应用程序和游戏,支持个人智能化系统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官网称其运行机器学习模型速度比A13仿生芯片快最多6倍。 另外,新闻稿提别提到,16e搭载了首款由苹果设计的蜂窝网络调制解调器“C1”,苹果称C1是“iPhone迄今能效最高的调制解调器,具备快速稳定的5G蜂窝网络连接性”。 先前,苹果公布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iPhone营收录得同比下降,且不及市场预期。因此,对于苹果来说,公司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新的入门级机型也将被寄予恢复iPhone增长的厚望。 本周早些时候,知名分析师郭明錤预计“iPhone SE 4”在今年上半年、下半年的出货量分别约为1200万部、1000万部,表现将略好于之前的SE机型(年出货量近2000万部)。 郭明錤认为,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淡季对出货的影响,还能促进苹果智能的渗透率。
越来越多的手机、汽车厂商开始拥抱DeepSeek。 根据公开信息,主流手机品牌中,华为、荣耀、OPPO、vivo、努比亚、星际魅族等多家国产手机品牌均已经官宣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此外,目前已有超过20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覆盖智能座舱、语音交互、车控系统优化、AI运营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DeepSeek的“来势汹汹”,包括小米、“蔚小理”、特斯拉在内,部分企业仍选择自研大模型。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手机品牌的自研大模型只是起到兜底作用,与第三方合作仍然是不错的方案。“以车企为例,DeepSeek可以快速提升智能座舱体验,后期若被应用在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时,能降低数据训练成本,提升训练效率。” 手机厂商纷纷接入 自2025年2月5日起,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陆续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用户带来AI助手的全面升级。 华为率先推出小艺助手APP接入DeepSeek-R1 Beta版,于2月10日升级为正式版,新增“联网搜索”功能,让小艺助手在知识库时效性和对话流畅度上大幅提升,能满足用户如编程代码生成等复杂语音提问。 荣耀则在2月8日正式接入,尽管初期因用户激增导致服务器短暂拥堵,但升级后的DeepSeek-R1联网版在多语言翻译、文本写作及实时问答等功能上,回答准确率平均提升15%,特定场景最高提升85%。 据悉,OPPO将在本月发布的折叠屏旗舰FindN5上首发搭载DeepSeek,用户通过小布助手语音唤醒即可调用主打商务办公场景。OPPO产品负责人周意保曾公开表示,通过云端调用DeepSeek的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流畅的AI交互体验。 努比亚将6710亿参数的DeepSeek全尺寸嵌入系统,与多模态AI耳机等设备联动,目前Z70 Ultra正在内测中。通过全尺寸内嵌DeepSeek-R1,努比亚Z70 Ultra可在星云智能对话界面直接调用DeepSeek-R1,避免多入口带来的繁杂操作。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总裁、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倪飞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全尺寸内嵌的方式将其与星云AI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我们为用户提供价值,让手机、耳机等AI生态产品成为用户的智能伙伴。” 此外,vivo也计划在OriginOS系统深度融合DeepSeek,未来蓝心小V将支持文案创作、图片生成等高级功能,不过具体上线时间待定。 而星际魅族则在魅族21系列、Lucky08手机及StarVAR眼镜等产品陆续接入,实现多终端联动。 有观点认为,从成本角度来看,DeepSeek的开源特性是吸引众多手机厂商的重要因素。厂商无需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自研大模型,便能获得顶尖 AI 能力,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Deepseek降低了大模型的硬件开销,让端侧大模型更加可用,云端大模型成本更低。但手机作为具备多种传感器的移动设备,图像、视频等多模态的能力也至关重要,这是目前仍需解决的挑战。” 传统车企借力DeepSeek 手机厂商之外,近期共有近20家汽车厂商也积极跟进DeepSeek大模型,包括比亚迪、吉利、极氪、上汽智己、宝骏、长城、广汽集团、一汽奔腾、零跑汽车、北汽、长安、smart、东风岚图等等。 其中多数车企希望将DeepSeek应用于智能座舱,优化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快速调用车载功能,还可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潜在需求,提供个性化推荐与主动服务,如调节车内温度、播放音乐、导航、主动调整座椅位置等。 此外,汽车智能驾驶上游陆续也有企业宣布支持DeepSeeK大模型,芯片企业包括华为昇腾、爱芯元智、地平线、芯擎科技、英伟达等,智驾方案提供商包括当虹科技、东软集团、亿咖通、商汤科技等。 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当虹科技表示:“DeepSeeK-R1的推出,汽车成为重要智能体载体,R1本地部署要求大幅降低,低成本、高性能AI Agent与座舱结合,显著提升人车智能交互体验的同时,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智能座舱的发展新趋势。” 华福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DeepSeek的阵营之中,不仅可以快速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小米、“蔚小理”按兵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蔚小理”还没有加入“拥抱DeepSeek”的大军。 以小米为例,实际上一直在尝试做自研大模型。此外,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小米创业的15年来,一直聚焦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并且下决心把AI技术落到各个终端产品上。 除了传出的开出千万年薪招聘DeepSeek开发者罗福莉之外,小米还被传巨资打造GPU万卡集群,增加数据中心的算力规模,为未来可能需要的训练任务和推理任务夯实算力基础。据悉,在2023年4月小米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之时,就已拥有了6500张GPU。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此前也透露,小爱同学已通过大模型备案,未来将提供更广泛的功能体验。小米大模型团队的两篇论文也入选NAACL 2025,并被收录为主会长文。 钟晓磊认为,国内手机厂商虽然都有其自研大模型,但从目前行业发展的阶段来看,自研模型更多是兜底的作用,模型能力很难一直保持领先,需要灵活地寻找领先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接入deepseek目前来看对整体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拥有AI生态优势的厂商更加容易维持其用户粘性。” 主打智能化技术的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蔚小理”)目前也未公开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其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DeepSeek大模型给全球科技圈带来了震撼,其在数字世界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在物理世界的应用仍面临挑战。小鹏汽车目前更倾向于通过自研技术来提升智能化体验。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承认,DeepSeek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认为并不将其视为AI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且对DeepSeek声称的低成本与高性能的技术突破持有审慎态度。 昨日,马斯克旗下xAI推出最新大模型Grok 3。xAI工程师称,Grok-3和Grok-3 mini在多方面性能上都超过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对手。 有汽车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新势力更注重通过全栈自研来掌握主动权,构建差异化优势,尤其是“蔚小理”三家企业都在智能驾驶上,加速自研芯片,试图通过自主技术减轻对英伟达的依赖。“DeepSeek可以用作研发辅助,但核心技术层面上,应该不会‘外包’出去。” 该名分析师进一步解释称,在初期阶段,DeepSeek局限在人车交流的入门基础上,训练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借助其智能化能力和表现,快速补齐智能座舱短板,缩小与新势力的技术差距。“只用在语音助手上面,确实有些大材小用。DeepSeek真正的价值还是通过端侧高效推理能力,帮助车企在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时,降低数据训练成本,提升训练效率。”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再次加码关税威胁,称将在4月2日宣布对汽车的进口关税,税率将在25%左右。除了汽车之外,半导体及药品也在加征关税的商品之列。 尽管加征关税将加剧美国消费者价格压力的警告不绝于耳,但特朗普始终没有放弃关税计划,他坚称这是为美国讨回贸易公平与正义的最佳解决途径。 然而,现实可能并非如此。电脑制造商宏碁首席执行官陈俊圣在最新采访中表示,自2025年3月起,宏碁笔记本电脑将在美国市场涨价10%,这是特朗普政府即将征收关税带来的直接影响。 陈俊圣指出,宏碁不得不调整最终的市场价格来反映关税的结果,由于进口税增加,10%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结果。 宏碁目前最高端的笔记本电脑是Predator Triton 17英寸的游戏本电脑,其在美国售价为3799美元,这意味着该款笔记本下月的价格将上涨至4178美元。宏碁并未说明全面涨价是否包括已在售的产品,但市场预计随着新一批货物的到达,库存商品的涨价几乎不可避免。 涨价枪打响 美国消费技术协会称,美国当前80%的笔记本电脑进口来自中国,特朗普的新关税可能使美国消费者损失143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工业受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预计美国本地的笔记本电脑产量仅会增长8%,但价格可能上涨45%。 宏碁是第一家因特朗普关税而发表涨价言论的大型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但业内认为其不会是最后一个。戴尔、惠普、华硕以及联想其他电脑制造商也在全球布局生产,且大部分都位于中国市场。 笔记本电脑供应商可能会通过在美国本土制造来规避关税,但这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已经有过实验。事实证明整个生产的转移并没有那么容易,且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这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承担更高的价格。 一位高级供应链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美国提议对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还可能意味着英伟达、AMD和苹果等公司都将面临定价挑战。 他补充称,尽管美国政府正在敦促台积电和英特尔加强美国本地的制造业,但该产业受到全球供应链影响,缺乏海外制造业将对整个行业造成额外的成本负担。
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全面落地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加快印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通知,抓紧出台分领域实施细则,及时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政策在春节前即落实落地。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一、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全面落地。 1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通知,对2025年“两新”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第一时间下达首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抓紧启动各领域以旧换新工作。商务部等部门及时出台汽车、家电、手机、家装消费品等领域更新换新实施细则。春节假期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 二、重点领域消费品销售显著增长。 在“两新”加力扩围的带动下,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热情高涨。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分别约66亿元、105亿元、141亿元;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以旧换新销售额均超过1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其中电视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7%。主要电商平台春节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搜索量超过4000万次,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三、手机等数码产品消费引领形成“新年货潮”。 新增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是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一大亮点。春节期间,消费者“辞旧机、迎新机”的热情被点燃,手机成为今年春节换新潮中的主力。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450万台,销售额占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销售额的45%。有关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参与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和手机等数码产品中,手机销售额占比近70%。 四、消费品以旧换新操作流程不断优化。 春节假期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及时督促提醒有关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春节期间,各地区、各有关平台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简化操作流程,统筹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服务。各地区积极举办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广活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共同营造春节消费良好氛围。
近日,小米眼镜官方微博上线,认证主体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引发市场关注。 截至发稿,该账号未发布内容。该账号粉丝数逾4900,关注的三个账号分别为: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江吉;以及北京影智科技创始人、CEO唐沐。 据XR研究院此前透露, 小米AI眼镜原定于2025年3月至4月发布,现计划提前至2月,与小米15 Ultra同台亮相 。 据《科创板日报》此前报道,小米AI眼镜于去年已与歌尔合作。对于这款产品的出货量,雷军的预期“在三十万台往上”。从配置来看,小米AI眼镜将“全面对标Meta Ray-ban”,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等。 业界认为,2025年有望是AI眼镜爆发元年。据IDC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副,同比增长26%,中国AI眼镜市场出货量为280万副,同比增长107%。洛图科技预计,2025年,AI功能在智能眼镜市场的销量渗透率将突破60%。 目前为止,许多企业接连发布各自的AI眼镜新品,“百镜大战”之势显著。2025开年以来,又有不少厂商宣布研发全新的AI眼镜。1月,百度智能云与大朋VR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AI眼镜产品的展开合作。同月,雷鸟创新与博士眼镜合作的首款拍照AI眼镜则在CES展上发布。 从AI与眼镜交融的维度来看,Meta-rayban接入Llarma 3模型,TCL雷鸟及Rokid与阿里“通义千问”开展合作, 都显示了AI眼镜与用户的交互需要大语言模型的支持 。 近期,国内大模型密集更新,仅2025年1月就有字节豆包、DeepSeek等6家公司推出了7款以上新版大模型,其成本较低而与海外OpenAI的能力差距却显著缩小。从落地应用来看,华泰证券今日研报指出,今年的 “百镜大战”有望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提供新的增长机遇,也为Deepseek等国内大模型的落地,提供理想的硬件载体和应用场景。 一方面,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后起之秀有寻找硬件载体以实现落地的需要;另一方面,AI眼镜等应用场景也有望受益AI行情实现增量。国泰君安认为,DeepSeek-R1高性能推理小模型将加速端侧AI落地,驱动AI手机、AI PC、AI眼镜等硬件出货量上行。 至于AI眼镜的特殊性,华泰证券进一步指出,AI眼镜平台作为一个崭新的消费电子品类,在逻辑上不存在像智能手机生态中,这种品牌厂商(小米、苹果)需要协调固有互联网厂商(如微信、Meta)开放AI流量入口的情况,反而更容易成为AI应用率先落地的场景。 从投资层面来看,光大证券表示,看好AI眼镜与日常需求相结合产生的巨大市场空间, 建议关注: ODM及代工:歌尔股份、润欣科技、立讯精密、华勤技术、国光电器、龙旗科技、联合光电、佳禾智能、亿道信息、天键股份等; SoC:恒玄科技、中科蓝讯、星宸科技、富瀚微、云天励飞-U、炬芯科技等; 零部件:普冉股份、兆易创新、佰维存储、长盈精密、珠海冠宇等; 其他:漫步者、创维数字、博士眼镜、明月镜片。
春节前,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在全国实施,购买价格低于6000元的这三类产品,可享受15%的补贴。江苏淮安一家手机卖场,销量对比之前上涨了400%。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20日至2月1日,已有1470.4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886.7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中信证券指出,消费电子补贴对产业链的影响既体现在缩短换机周期(量),也体现在促进产品高端化升级(价),有望拉动下游需求增长,带动换机周期缩短,预计国内手机出货量2025年达到3.1亿部至3.2亿部规模,看好国产安卓品牌公司以及弹性较大的安卓链芯片设计及光学公司。同时,也无需担忧“果链”公司的业绩确定性,苹果2025年的主要看点在于AI创新下的全球换机+新兴地区份额拓展逻辑,今年出货总量仍将保持稳定。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蓝思科技 与国内外主要消费电子品牌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成为外观件、结构件、功能模组的主力供应商。公司为苹果结构件模组核心供应商。 卓翼科技 作为国内大型3C产品和智能硬件产品的方案提供商,深耕3C领域近二十年,聚焦网络通讯、消费电子以及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平常销量也就两三台,国补出来后日卖二三十台。”广州某手机品牌门店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透露。 “以旧换新”国家补贴范围从家电、汽车,扩展至消费电子领域。近日,全国多地陆续启动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最高立减500元。自1月20日起,各地新政陆续开始实施,至今已有数日,拉动3C产品销量明显增长。不少消费者表示,“购机立省几百,真香。” ST易购(002024.SZ)方面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各地政策落地首日,苏宁易购迎来数码换新潮,各地门店客流量普遍提升3倍,手机、平板电脑销售均同比增长330%以上。价格方面,京东数据显示,由于消费者在京东享国家补贴购手机、数码产品时,更青睐3000-4000元价格段的手机、3000元价格段的平板产品,以及500-1000元价格段的智能手表和200-300元的智能手环。 分析人士预测,“国补”促进下,预计2025年手机销量将增长2000万部,将进一步提振手机产业链业绩。 “国补”新政拉动3C产品销量翻倍 日前,财联社记者实探多家深圳消费电子集合店、品牌直营店,发现“国补”扩容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进店的重要动因。 “最新的国补政策6000元以下的手机可以最多享受500元的优惠,现在来看的基本上都是冲着国补来的。购机必须当场拆开包装激活,避免炒货之类的行为。”深圳万象天地顺电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国家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方案显示,自1月20日起,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 “不过这轮补贴没有上一轮力度那么大,所以目前还没有上一轮效果那么好。”上述门店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2024年9月,广东省曾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3类产品给予补贴,手机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0%,每件补贴不超过1000元,当时曾促进该省内3C产品销量大增。 财联社记者从苏宁易购方面获悉,政策落地首日,苏宁易购门店客流量提升3倍,手机销售同比增长336%,平板电脑销售同比提升437%,智能手表、手环销售增长均超220%。京东方面向财联社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2点,国家补贴上线省市,手机销量环比增长200%、平板销量环比增长300%,智能儿童手表销量环比增长100%。 除平台和品牌集合店外,不少消费电子品牌的门店也表示参与。小米、荣耀等国产手机的门店已经将国补的宣传摆出。 “售价3333元以内的补贴15%,售价3333元-5999元的固定补贴500元。手机、平板、手表均可参与该优惠。”广州一家OPPO门店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根据手机机型,单台还有降200元至400元的新春福利,叠加“国补”减500元,部分型号手机单部至高能优惠900元。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卢伟冰近日在微博发文称,“近期消费电子进国补的政策很受大家关注。这几天,小米手机日销量已达到了国补前的4倍,进店人数也上涨了55%。” 不过,深圳万象天地华为旗舰店、益田假日苹果旗舰店工作人员均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并未参与国补。 手机产业链迎新机遇 2024年, AI手机、屏幕、电池续航等相关技术的创新,驱动消费者换机需求释放明显。IDC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部,同比增长5.6%。 “展望2025年,整个移动终端市场处于增长趋势。背后的逻辑,一是2025年换机需求将会持续;二是目前手机整机厂商的库存处于可控水平,奠定了今年整体手机出货状况维持正增长的基础。”群智咨询(Sigmaintell)执行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表示。 当前,“国补”政策落地显著刺激购机需求释放。商务部1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首次纳入了中央资金补贴支持范围,1月20日实施以来,已有7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078.6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陈军告诉记者,在国家的大力补贴之下,预计2025年的手机销量将增长2000万部,约达12.2亿部,即大约3%的增长。 产品端,AI手机的“面世”和技术迭代或是提振未来市场销量的重要拉力。 陈军表示,2024年端侧AI手机量大概在1.8亿部,对比2023年的1100万部确实有大幅度的增长,预计2025年端侧AI手机将达3亿部,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我们对端侧AI手机的判定基本上需要三个条件,即算力在30 TOPS以上、使用3纳米芯片、内存12GB及以上。AI手机或AI移动终端能否大幅度增长,还需要终端厂找到新的落地场景,这中间会有2到3年,甚至3到5年的磨合时间段。这个可能是符合未来所谓AI更高效的促进消费的真正推力。”在陈军看来,AI对硬件的推动会先行于软件端。尤其以手机为主的终端厂,目前在AI场景和软件落地方面仍在寻找思路,而软件方面的落地会稍微往后延。 折叠机方面,陈军对于2025年的预期则态度较悲观。“目前整个折叠手机的量仍然偏保守,整体来看折叠尤其是小折叠,短期内在折痕等方面还需要持续的优化。因此,折叠手机2025年的出货量可能会比较保守一些。”
据媒体报道,截至1月20日12点,北京、湖北、江苏、浙江、陕西国补活动已全面上线京东,其他省市活动也在陆续上线中。国补上线省市中,手机产品销量环比增长200%、平板增长300%,同时智能手表也受到青睐,尤其是智能儿童手表增长100%。手机热销价格段为3000~4000、平板热销价格段为3000元、智能手表热销价格段500~1000、智能手环热销价格段200~300。 开源证券认为,手机仍将主导AI终端生态,叠加国补,2025年手机链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从算力、续航、使用场景等角度分析,AI眼镜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在中期仍难以取代AI手机在AI终端生态中的主导地位,AI生态的持续完善将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AI手机换机需求增长。AI手机换机需求叠加国补激励,2025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有望显著增长,上游零组件和IC厂商,有望在叠加稼动率等因素情况下表现出更大业绩弹性。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福立旺 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也可应用于AIPC、AI phone等硬件产品。 奥海科技 在全球手机充电器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逐步提升,客户群体包括华为、vivo、小米、OPPO、LG、魅族、HTC、诺基亚等。
据独立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称,在华为、小米等一众国产厂商的激励竞争下,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在中国的销量爆冷:苹果去年第四季度销量同比下降了18.2%,这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的重大挫折。 在2023年第四季度,iPhone还是中国最畅销的手机,但一年后,苹果却把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华为。在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下滑至第三位,落后于华为和小米,仅占据了大约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份额的大幅丢失,导致iPhone去年第四季度在全球销量同比下滑了5%,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下跌1个百分点至19%。 iPhone16后劲不足 苹果iPhone销量遇冷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其最新一代手机iPhone 16的首发表现不如人意。 去年第四季度,苹果iPhone 16在中国市场上市时,最初表现强劲——在上市前三周内销量一度同比大增20%。但后来,中国消费者的热情却快速冷却——这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其AI功能的缺失有关。 苹果最新一代iPhone的最大卖点就是增加了人工智能升级功能——但在中国,大多数新AI功能至今仍然无法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苹果正寻找本土厂商来解决设备和云上的AI基础设施问题,并据传正与百度、腾讯等公司进行谈判,但尚未达成协议。 竞争压力巨大 除了iPhone16本身表现不佳,中国本土手机品牌也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去年11月,华为推出Mate 70系列手机,搭载最新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和国产芯片,重新夺回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 “这是自美国禁令以来,华为第一次重新夺回领导地位,”Counterpoint分析师张萌萌表示,“ 由于中端Nova 13系列和高端Mate 70系列的推出,华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5%。” 同时,小米推出的小米15系列手机需求强劲,同时其电动汽车业务的成功提升了其品牌形象,有助于支撑其智能手机的销售。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增速远低于中国整体市场: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当季较上年同期下降 3.2%。 Counterpoint大中华区副总监Ethan Qi表示,这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4年唯一一个出现同比下滑的季度,表明消费者支出行为更加谨慎。 展望2025年,Counterpoint Research 分析师对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预计全年销售额将实现1%-5%左右的同比增幅。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