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2个
近日,总部位于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宣布将开始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生产光伏组串逆变器。西门子计划增加在美国的制造能力,生产专门设计服务美国市场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组件的逆变器,从 2024 年起,新工厂将每年生产 800 MW的公用事业规模组串式逆变器。 西门子将在先前从KACO收购的工厂中生产 Blueplanet逆变器,该工厂将由西门子的制造合作伙伴Sanmina运营。西门子在2019年收购时,KACO已经在该工厂进行生产逆变器并形成逆变器业务。西门子认为该业务的继续运营将有助于扩大光伏项目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产能并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帮助客户充分利用光伏税收抵免和国内含量激励措施的价值。 该工厂预计将于 2024 年初开始生产,产能将扩大到每年 5200 台 BPTL3 组串式逆变器(800 MW)。组串式逆变器的功率范围为 110至 165 kW,与大型集中式逆变器相比,为公用事业规模项目提供了更加模块化、可运输的选择。该逆变器采用碳化硅电子元器件设计,采用NEMA 4X封装,与带保险丝的电缆线槽系统兼容,无需组串汇流箱。该逆变器专为 1000 或 1500V直流光伏组件阵列输入而设计,可用于分散式或“虚拟中央”设计架构。 在海外逆变器市场中,据SMM了解,海外逆变器企业在海外的需求和出货情况在今年整体向好。欧洲地区需求旺盛态势不减,多家海外逆变器企业包括SolarEdge、SMA等知名企业在欧洲都获得了创纪录的收入,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得益于零部件供应优化带来的订单积压处理能力增强以及该地区强劲的需求。美国市场需求稍显疲软,美国户用需求因高利率及加州NEM3.0政策原因下滑,但是地面电站需求较强劲。其他地区,南非市场由于缺电带动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澳大利亚、以色列、巴西等国家户用需求增速较高,海外市场工商业需求整体都较为旺盛。在高需求的背景下,各海外逆变器企业的手中订单数量也十分饱满,尤其是工商业用逆变器的订单数量,部分企业三季度初的在手订单规模已经超过今年上半年已交货规模,订单能见度已经到2024年一季度。 在库存方面,欧洲经销商库存在二季度达到顶峰,由于欧洲四季度假期较多且是需求淡季,经销商手中囤货数量通常较少,预计未来两个季度欧洲经销商将经历逆变器去库过程。美国逆变器库存水平也在高位,甚至达到两个季度的水平,主要原因是销售额略低,高库存基数恐将在年末才能出现有效去化。 在价格方面,海外逆变器价格也出现了些许下降,工商业机型价格下降幅度较明显。海外逆变器企业价格竞争态势并不激烈,许多企业在二季度并未有价格调整,甚至对于下半年整体价格区间都未有调整之意,但若后续有成本下降企业依旧会适当进行价格调整。
据SMM了解,截至目前,光伏并网逆变器20kw价格为0.15-0.21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50kw价格为0.14-0.19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110kw价格为0.13-0.17元/瓦。逆变器价格相较于年初相比,各机型价格均有明显下滑,户用20kw机型降幅达0.07元/瓦,工商业用50kw和110kw的大小功率机型降幅在0.03-0.04元/瓦。其他超大功率机型据了解降幅也有0.01-0.02元/瓦左右,集中式机型的价格甚至出现降至0.1元/瓦以下,位于0.08-0.09元/瓦上下。可见逆变器今年整年的主旋律就是“降价”。 户用逆变器的竞价自年初开始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比拼火热,随着IGBT单管供应链瓶颈的消除,降本持续推进,各家成本控制进一步上升,压价空间也随之变大。工商业逆变器全年需求向好,今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新增装机已达40.96GW,占总量的52%,其中工商业新增装机19.44GW。据SMM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内逆变器招投标市场中,共有近95GW的光伏逆变器采购项目定标,其中组串式逆变器占比高达76%。可见下游终端市场对于工商业用机型的需求量增速持续上升,据SMM预计国内全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60-180GW,其中分布式需求仍将大于集中式需求,工商业占比总量约为25%左右,因此工商业逆变器市场的竞争也悄然展开。 据SMM了解,三季度初各企业逆变器价格不同机型也有微幅下调,但总体并未出现异动。8月初开始,某一线企业下调工商业用大功率逆变器价格,为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开始在工商业逆变器市场稳固并提高自身市占率。其他逆变器企业亦有继续下调报价的趋势,为提高三季度末及四季度旺季的出货量,让利接单,行业整体成交重心恐将继续下移。 从供需方面来看,三季度作为传统光伏需求淡季,需求同比有明显好转,但是整体来看并未有较大的提升。当前下游终端需求以工商业需求交付为主,集中式需求量预计将在8月下旬开始陆续起增,9-10月为集中式需求爆发期。据SMM了解,有逆变器企业计划将部分产能转让给集中式逆变器生产。但据目前来看,工商业需求仍然维持高增,因此部分企业的主流工商业机型供应可能会面临供应紧张的情况。在IGBT供应方面,年中国产IGBT模块的验证情况比较良好,逆变器企业导入IGBT模块的意愿显著提升,同时逆变器企业对于IGBT模块供应的解决应对方式开始变多,因此IGBT模块的供应并未出现紧缺。海外IGBT企业的交货期在二季度开始也趋于稳定,并未有交货期延长的情况。今年下半年预计不会出现因IGBT紧缺而导致逆变器交付延期的情况。
SMM7月18日讯:中国作为国际光伏行业的领头羊,充分理解废旧组件回收对构筑循环性光伏产业链的重要性,提前布局废旧组件回收市场研究和技术积累。引导和鼓励废旧光伏组件回收行业茁壮成长。 “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提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打响了我国废旧光伏组件回收的第一枪,指明绿色回收技术路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包含“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项目,在继续精进回收技术的同时,企业开始建设示范性回收产线。进入“十四五”,中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废旧组件回收是补全循环性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因此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意在加快废旧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化发展节奏,具体政策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政策文件来看,现阶段政府更倾向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制定回收标准、探索回收模式、研究回收技术,表明政府重视废旧光伏回收行业的发展,希望在行业发展前期打下坚实基础。尽管我国废旧组件回收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但随着回收标准的明确、模式的完善、技术的成熟,我国废旧组件回收产业将厚积薄发,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光伏行业循环化发展。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595860,联系人:高女士。
今年又是光伏行业各企业实施产能大扩张的一年,除去光伏主产业链四大环节纷纷扩产之外,逆变器企业也开始推动新一轮的扩产,包括锦浪科技、科士达、德业股份等知名逆变器厂商相继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扩建逆变器生产线。 6月份就有三家逆变器厂商披露定增预案: 6月20日,德业股份发布了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该说明书显示公司本次定增发行数量不超过约7168.01万股(含本数),拟募资总额不超过35.50亿元,主要用于逆变器生产线建设、逆变器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6月28日,锦浪科技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资不超过29.25亿元。其中,11亿元将投入到年产95万台组串式逆变器新建项目,占比约37.6%;9.5亿元将用于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剩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6月30日,科士达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3.7亿元,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光储系统集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电池模组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时代,福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5月也有一家逆变器企业披露定增预案,5月19日,上能电气披露募总额不超25.5亿元的定增预案。所募资金拟投资于“年产25G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10GW储能变流器、10GWh储能系统集成及20万台光储一体机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合计投资总额为31.48亿元。 今年年初的时候,2月14日,固德威25亿元定增计划获批。此次募资,固德威计划发行不超过3696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以下项目:年产20GW并网逆变器及2.7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年产20GW并网、储能逆变器及1.8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由于近年来全球终端装机的热烈需求,逆变器厂商产线持续处于高负荷生产状态。通常逆变器厂商订单可以往后看1-2个月,甚至3个月,在手订单数量随着装机需求的直线上升而增长,扩产项目落地后有望有效缓解各厂商的产能紧张情况。扩张产能能够帮助逆变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随着光伏发电市场扩容,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速加快,对光伏逆变器的需求也逐年增大。据SMM了解,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251.1GW,全球逆变器出货量超290GW。今年光伏装机需求继续维持更高的景气度,仅中国在前5个月光伏新增装机就已达到61.2GW,预计全年新增装机140GW。海外以欧美光伏市场主力带动和非洲、巴西等光资源丰富的潜力地区的新增装机增速带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69.9GW,按容配比1.2和10年更换一次逆变器的假设,今年全球光伏逆变器的需求量预计有349.2GW,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逆变器的需求。据SMM了解,大部分逆变器厂商均有今年扩产的计划,包括新增产线、旧线翻新、新产品上线等等,预计后续还将有逆变器厂商披露定增募资扩产方案。
为达成2050年净零碳目标,世界各国积极推进清洁能源行业发展,根据IRENA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295GW,其中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91GW,占比高达65%。在光伏发电设备安装火热推进的同时,对于废弃光伏组件的绿色回收及循环利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光伏企业、研究机构等纷纷加入组件回收市场开发与技术探索,以跑完光伏绿色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废旧光伏组件主要来自发电应用端淘汰的组件,部分来自生产、贸易过程中的残次品。这些组件被检测、筛选出来后,一类组件发电功能可被修复或降级,进行梯次利用,部分贸易商会将这部分组件出口至中东、非洲等地;另一类组件不具备发电能力且不可修复,作报废处理。 现阶段,需要报废的废旧组件的处理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我国现行的标准,废旧光伏组件被归为一般固废,显然这种处理方式忽略了组件中许多材料的回收价值,所以更加绿色环保、符合可循环理念的拆解回收模式浮出水面。废旧组件拆解回收中,组件的边框、电池片、焊带、光伏玻璃、胶膜等部分被拆解开来,其中的铝、硅、银、铜、玻璃等材料可被分离、提纯、回收,并重新输入光伏组件的生产。未来废旧组件拆解回收模式成熟后,光伏行业将真正成为可循环、可持续型产业。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595860,联系人:高女士。
自年初以来,光伏逆变器价格维持下降趋势。截至目前,光伏并网逆变器20kw价格为0.16-0.23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50kw价格为0.15-0.2元/瓦,光伏并网逆变器110kw价格为0.13-0.17元/瓦。一线龙头企业20kw、50kw和110kw价格分别为0.2元/瓦、0.18元/瓦、0.17元/瓦。二三线企业20kw和110kw机型降价幅度相对较大,价格下调0.03-0.05元/瓦不等。逆变器价格下降符合价格走势预期。 光伏逆变器价格走势变化 户用小功率机型方面,据SMM了解,自年初各企业的价格战已经开始出现眉头。国内分布式户用市场快速增长,分布式户用光伏系统开发企业对于分布式户用机型集采情绪提高,需求量也较大,各企业为争夺户用机型的订单相继向下调整价格。户用小功率机型逆变器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为IGBT单管,国产半导体企业已经完成验证,逆变器企业目前以采购并使用国产IGBT单管为主。实现国产替代的户用逆变器基本已经没有供应链瓶颈,成本可控的条件下,各企业户用机型的价格下调空间非常大,因此户用小功率机型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二三线企业下调5%-10%不等,一线企业下调幅度相对较窄。 工商业用大功率机型方面,今年分布式光伏系统装机热度不减,工商业组串式逆变器作为出货主力机型,各逆变器企业今年供应敞开,尽力提高出货量,整体降价趋势不改。据SMM了解,某龙头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下调0.01元/瓦,预计第三季度继续下调0.01元/瓦。另外一线及二线企业在上半年也多次进行降价,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0.15-0.17元/瓦。值得注意的是,大功率机型涉及到IGBT模块的供应,目前上半年因国内需求还未开始爆发,IGBT模块供应也未出现短缺,各企业的大功率机型供应稳定,没有出现延期交付的情况。国内需求自三季度中下旬开始逐渐爆发,对工商业机型的需求增幅也将直线上升。SMM认为,今年IGBT模块整体还是供需紧平衡状态,仅依靠海外英飞凌、安森美等半导体企业的供应无法满足逆变器的需求,仍存在15%的缺口。国产IGBT模块纷纷来到验证期,逆变器企业的国产导入意愿将影响下半年逆变器供应情况。如果国产IGBT导入情况不佳,则工商业用逆变器可能会面临因IGBT紧缺而延期交付的情况,价格也有可能小幅上调。 据SMM了解,国内分布式光伏自5月开始受组件价格下降影响,需求有所减弱,终端观望情绪明确,导致逆变器出货环比增幅变小,各企业囤货也相对减少。工商业和地面电站需求相对较好。对于后续价格,组件价格逐渐企稳,对7月终端需求保持乐观心态,逆变器在国内需求方面将出现上升趋势。预计第三季度光伏逆变器价格仍维持下降的可能性,户用逆变器下降幅度较小,对于工商业用逆变器,若企业IGBT模块未有紧缺,则价格也将继续下降。
2023年6月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太阳能优化器、逆变器及其组件(Certain Solar Power Optimizers, Inverter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27)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5月22日作出的初裁(No.16)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本案全部调查。 2022年8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太阳能优化器、逆变器及其组件(Certain Solar Power Optimizers, Inverters,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327)。 2022年7月28日,美国Ampt, LLC of Fort Collins, CO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美国注册专利号9,673,630、11,289,917),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美国SolarEdge Technologies, Inc. of Milpitas, CA、以色列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of Herzliya, Israel为列名被告。 (编译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于 娟编译) 原文: https://www.usitc.gov/secretary/fed_reg_notices/337/337_1327_notice_06092023sgl.pdf
》查看SMM硅产品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13日讯: 1. 不同技术路线 主流机型组串式逆变器市占率近80% 组串和微逆占比将持续提升 集中式逆变器:此类光伏逆变器的功率都相对较大,一般采用500KW以上的功率机型,以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场景为主,市占率19%。近年,随着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越来越大,主流功率逐步提升至1.25-3.125MW左右,电压等级也在提升。 组串式逆变器:由于其安装灵活、MPPT路数多的优势,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机型,市占率达到78.3%。当下各家逆变器企业在往功率更大、机型更轻的方向研发,目前组串式逆变器功率达到200-300kW级别,各家也在纷纷推出300kW以上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适用场景也从分布式发电、中小型工商业屋顶电站,扩展到一些大型地面电站的运用。下一代产品将是400kW级别,但随之也引发出了大功率机型质量增大反而无法可能不适合分布式场景的矛盾。 微型逆变器和集散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当前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微型逆变器目前主要用于户用分布式,其拥有运行效率高并且安全性好的特点,较低的输入电压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电站的安全隐患。然而,微逆自身更高的单瓦价格也导致其市场渗透率较低,但随着分布式光伏占比的提升、国家政策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和降本的推动下,未来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 2. 2022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近290GW 各家出货量保持同比增长 2023年出货量目标翻番 2021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为210.4GW,其中中国逆变器企业出货量为170GW。国内逆变器两大龙头华为和阳光电源的出货量分别在52gw和47gw,其余还包括古瑞瓦特(14.7GW)、锦浪科技(14.4GW)、固德威(12GW)和上能电气(7.4GW)挤入全球排行前十的国内企业。 据SMM了解,2022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有达到近290GW,和2021年同比增长37.36%。其中国内逆变器企业仍然是逆变器出货量的主力军,国内逆变器企业的出货量已经达到将近235GW左右,同比增长38%。其中,出货量前二的龙头企业依旧是阳光电源和华为,分别同比增长60%和23%左右。 去年IGBT出现严重短缺,导致地面机型和工商业大功率机型都有十分严重的延期交付情况,甚至一两个月都没有办法交付,同时IGBT的价格在年初和年中上涨10%-20%,对逆变器企业都是极大地影响。在此背景下,一线企业的出货量基本都保持近20%的同比增长,二三线企业不乏出现出货量增长一倍的情况,包括爱士惟、首航新能源、特变电工、德业等都实现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也有因为芯片严重短缺,无法拿到足够芯片,导致出货量下滑的企业。但是从整体来看,逆变器企业在IGBT紧缺的背景下,保供能力较高,在供给方面会采用多样化的采购策略,甚至自研,来保证交付和出货量。据了解,今年多家逆变器企业的出货量目标要实现翻倍,头部企业出货量目标近120gw-130gw,其他一二线企业出货量目标也至少是50%的增长。 3. IGBT供应成为逆变器核心供应瓶颈 预计供给紧缺到2024年才能缓和 从价格来看,功率器件越高端,产品平均单价越高,但是各家半导体企业之间的定价相差不大,差距在5%-10%之间。今年年初,台湾代工大厂汉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IGBT产线代工价格提升了10%,其手握IGBT芯片模块龙头英飞凌的大量订单。但是目前,英飞凌、安森美等海外主要IGBT供应商企业的货期趋势和价格趋势较平稳。IGBT的价格是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但是最近并没有出现突然上涨的情况,货期也仍然在50周左右,因此目前IGBT并没有给逆变器的价格和供应带来极大的影响。 中国 IGBT 芯片行业自给率较低,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主要市场份额被英飞凌、安森美、富士、三菱等企业垄断。2021年自给率在19.5%,预计在2022年和2023年国内IGBT产能逐渐释放的背景下,自给率能够超过25%,甚至30%。现在国内IGBT的需求量已经达到1.8亿个整年,但是产量可能只有4000多万个每年。扬杰、新洁能、宏微、斯达等半导体企业的产能会向光伏、新能源汽车转移,同时产能会进一步增加。 测算今年IGBT模块的需求量,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370GW,光伏和储能逆变器预计总共420GW以上,其中IGBT模块预计需要260GW以上,所以模块的需求量很大且紧张,但是单管相对宽松。逆变器企业会提前一年到一年半对IGBT进行锁量,来防止IGBT产能被新能源汽车瓜分。据了解,现在头部逆变器企业实际IGBT只锁量锁到出货量目标的2/3,其他一线企业锁量比例更少,二三线企业甚至只能分剩余的量。海外半导体企业和国内半导体企业在效率值和良率仍有较大的差距,相较于单管的导入,逆变器企业对国产模块的导入意愿仍然不高,替代需要验证时间。因此,整体来说,今年IGBT的供给还是无法完全缓解。 4. 全球装机量迅速增长 带动逆变器需求量向上 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87.4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估为251.5GW左右。2023年,预计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40GW,同比增长60.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370GW,同比增长47.1%。考虑1.2容配比和替换需求量(按照逆变器寿命10年,以十年前新增装机取值),预计2023年光伏逆变器需求量将达到345GW左右。 2023年1-2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20.37GW。预计2023年Q1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超25GW,考虑1.2容配比和替换需求量,对应逆变器需求量合计为22.5GW。在国央企630并网量考核刺激下,预计2023Q2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将再次拔高,新增装机量预计超35GW,对应逆变器需求量超32GW。 5. 逆变器一季度行情整体持稳 户用机型小幅下跌 二季度仍有调整可能性 并网逆变器20kw机型均价逐步下降,1月均价在0.25元/W,降至3月均价0.23元/W。价格降低的原因: 其一,一季度作为传统淡季,户用光伏市场装机情况一般,受此影响,对户用并网逆变器的需求也较低。 其二,IGBT单管供给宽松,国内可替代性选择增多,国产IGBT单管产能释放,甚至出现产能拥挤,同时IGBT单管价格有所下调,IGBT作为户用机型中成本占比较主要的一块,单价的下降给予了户用机型成本下降,带来价格降价的空间。 并网逆变器50kw机型均价出现小幅下降,作为工商业场景小功率主力机型,在一季度需求稍受淡季和春节假期影响,逆变器企业为继续拉高需求,进行小幅降价促销。 据了解,在组串式逆变器方面,各家二季度都有向下调价的计划,即使工商业所需要的模块供应仍然较紧张,但是今年各家供应敞开,往工商业发力。地面电站所用的集中式逆变器价格目前已有龙头企业向上调价,主要是由于供应链的问题,芯片的紧缺导致。
美国是逆变器出口的主要贸易国家,在2022年其出口贸易量位居第二,共累计出口486万个。在逆变器圈子中,除了中国逆变器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之外,美国本土品牌也拥有一席之地,包括Solar Edge、TMEIC、SMA America、Enphase Energy等等,全球出货量排名中是前十名常客,2022年出货量也预计近10GW左右。 美国在2022年8月签署了总价值为7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万亿元)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在光伏领域,法案主要针对需求、供给两侧提供一系列税收抵免及补贴措施,目的在于刺激美国自身的光伏产业发展,加速美国光伏企业在本土的产能建设,带动美国光伏行业爆发式增长。 《2022通胀削减法案》中光伏相关条例如下: 税收抵免政策细则如下: 美国当前主要是拥有逆变器和多晶硅相关的产能,IRA政策的推出有望利好美国本土逆变器企业,税收抵免应该能够给本就占主要市场份额的美国本土逆变器企业带来增量降本的好处。但实际上,对于美国逆变器企业,本土制造对他们来说目前却是件利益微乎其微的事情。 IRA本身并未具体说明美国制造的逆变器获得税收抵免的细则,例如必须在美国实际制造多少产品才能获得抵免。许多逆变器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比如电路板,美国逆变器企业都必须从国外采购进口。对于不同类型逆变器的定义也存在一定歧义,比如作为可以获得最大抵免的微型逆变器,其规格要求必须是小于 650 W AC并且仅连接一个光伏组件,这致使生产可以链接两个或四个组件的微型逆变器被排除在外,许多企业也将无法受益。 在IRA税收抵免的利好下,也不乏有企业愿意增加产量来获得新的激励措施。但是美国的逆变器企业面临着昂贵的本土制造成本、高涨的进口零部件关税、短缺的劳动力和稀少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美国本土制造的标签也并不能够让这些逆变器企业可以成为客户的优先选择,IRA政策中对于逆变器企业的激励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这些美国本土逆变器企业在美国生产的意愿打折扣。因此,这对于已经在美国有较大市场的中国逆变器企业其实是一个较好的情况,IRA法案对美国光伏市场需求的刺激也将为中国光伏企业开辟新的大门。
目前,国内逆变器上市企业包括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上能电气等已经超过10家。2020年至今,还在上市进程中的企业有5家,近期,这些逆变器企业的上市流程纷纷更新。 3月3日,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三晶电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募集资金用于数字能源产品与系统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该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47.72万台光储逆变器和电机驱动与控制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中光伏并网逆变器13.01万台,储能逆变器及系统11.74万台,电机驱动与控制产品22.97万台。 3月20日,古瑞瓦特(Growatt Technology Co.,Ltd)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港交所受理。募资用于新建和扩建现有生产设施与设备、供应链升级等。 3月28日,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艾罗能源)的首发申请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通过,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募资用于储能电池及逆变器扩产项目、光储智慧能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3月31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航新能源)获得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通过,将正式展开IPO的进程。募资用于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和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等。 逆变器需求随着光伏装机量的增长不断攀升,除准备上市的企业有首次募资扩产的计划之外,已上市的企业也启动定增募资扩产的行动。 固德威定增募资用于年产20GW并网逆变器及2.7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年产20GW并网、储能逆变器及1.8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德业股份定增募资用于年产25.5GW组串式、储能式逆变器生产线项目和年产3GW微型逆变器生产线项目。 锦浪科技定增募资用于年产95万台组串式逆变器(并网逆变器75万台、储能20万台)新建项目、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 逆变器厂商不仅仅是加码光伏逆变器系列产品,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都已经成为逆变器企业的主要扩产方向,在光伏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保障未来的出货能力,提高逆变器市占率。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