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011个
2023年12月22日,乌干达能源与矿产开发部部长Ruth Nankabirwa Ssentamu博士签署了一份新的法律文书,明确了锡出口的最低纯度为99.85%。这一规定的制定旨在强调国内增值的重要性,即在出口前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提升其价值。旧规定的最低出口品位仅为67%到70%。 继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矿物和精矿后,新法规的出台更加明确,政府要求(在国内)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 乌干达是一个小的锡矿生产国,年产量不足1,000吨,并且截至2023年12月,该国还没有建立精炼锡的生产能力。尽管乌干达有手工采矿的历史,但目前只有三个机械化的锡矿项目正在运行,包括Woodcross Resources公司在Ntungamo和Isingiro的勘探项目。 在宣布法律调整时,Nankabirwa博士指出,乌干达通过取代半加工锡矿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她强调,Woodcross Resources公司位于Mbarara的锡精炼设施最近竣工,这是乌干达锡生产本地增值的一个典范。 这一举措与乌干达总统Yoweri Museveni发出的更广泛地停止出口未加工矿物的政策指令相一致。Nankabirwa博士表示,政府不久将为其他矿物,包括蛭石、钽和钨,制定类似的品位标准。 ITA观点:尽管乌干达在锡矿产业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但这一发展符合全球资源国有化的持续趋势。这些新法规将改变乌干达的产业结构,并为像Woodcross Resources这样的公司提供新的机遇。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324.5美元/吨,盘初摸低于8324.5美元/吨,而后一路走高至盘尾摸高于8393美元/吨,最终收于8384美元/吨,成交量至1.7万手,持仓量至28万手,涨幅达1.07%。隔夜沪铜主力2403合约开于67700元/吨,盘初摸底于67700元/吨,而后走高,盘中横盘整理,盘尾摸高于68010元/吨,最终收于67970元/吨,成交量至1.7万手,持仓量至14.3万手,涨幅达0.21%。 【SMM 铜晨会纪要】消息:(1)央行开展8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和2.5%。央行已经连续14个月超额续做MLF,备受市场关注的MLF利率保持不变。(2)智利铜业委员会表示,将2024年铜价预测从每磅3.75美元上调至3.85美元。上调原因有“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因素”,但主要是由于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的需求。 现货:(1)上海:1月15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401合约报升水60元/吨-升水140元/吨,均价报升水100元/吨,环比涨70元/吨。昨日早盘盘出持货商对换月升水预期较乐观,但月差呈现较大幅度震荡后收窄,升水随之下调。现货市场虽受进口铜价格冲击,但可交单平水铜仍然货源稀少,价格表现较为坚挺。受春节备货影响,下游近期或将陆续进行备货,现货消费量或有小幅增加,但据SMM调研显示上海及周边地区周末均表现小幅垒库,预计今日升水仍将有小幅下调。 (2)广东:1月15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200元/吨-升水250元/吨,均价升水225元/吨,环比持平。总体来看,换月日市场交投氛围较弱,仅有零星成交。 (3)进口铜:1月15日仓单价格57-70美元/吨,QP2月,均价环比涨2美元/吨;提单价格58-72美元/吨,QP2月,均价环比上涨4.5美元/吨;EQ铜(CIF提单)9-15美元/吨,QP2月,均价环比上涨4美元/吨,报价参考1月下旬及2月上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比价对沪铜02合约转为小幅正盈利,对沪铜现货盈利为440元/吨附近,环比有所修复。昨日因比价有所支撑,市场成交重心有所上移。具体来看,三牌提单成交于70美元/吨,二牌仓单成交于70美元/吨附近,主流火法提单成交于65美元/吨。受春节备货影响,下游近期将陆续进行备货,预计国内升水仍相对坚挺,一定程度上支撑比价。 (4)再生铜:1月15日广东再生铜原料价格62700-62900元/吨,环比下降200元/吨,精废价差1545元/吨,环比下降43元/吨,精废杆价差79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由于铜价下跌,再生同原料贸易商表示近两周收购量明显减少,同时精废杆价差回落至优势线下方,下游采购的企业数量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每日采购量也已经有所减少,成交总体较平淡。 (5)库存:1月15 LME铜库存减少800吨至155025吨;1月15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增加5824吨至10097吨。 价格:宏观方面,昨日国内央行进行995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0%,与此前持平,让市场存在一定担忧情绪,叠加美元表现强势,铜价走低。但昨夜宏观信息不多,铜价出现一定回调,等待更多信息指引。基本面方面,截至1月15日本周一,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上周五增加0.57万吨至7.77万吨。华东地区出现累库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上周末许多交割仓单入库,另一方北方货源南下,使库存小幅增加,而华南地区库存依旧保持低位,无明显变化。从供应端来看,本周进口铜环比上周将出现下降,但北方货源持续南下,叠加库存同比前期增多,预计电解铜供应并不会紧张。消费方面,铜价持续走低,关注市场是否会提前出现节前备货。价格方面,在强美元压制下,铜价回弹空间较小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2023年11月印尼不锈钢出口至中国约20.59万吨,较上月减少约4.73万吨,环比降幅约18.68%,同比降幅约2.19%;1-11月累计出口至中国的总量约155.43万吨,同比降幅约33.43%。 分国别来看,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意大利、土耳其、泰国、美国仍是出口占比前十国家和地区,11月总计约占全球约99.96%。整体来看,11月主要增长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台湾、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其中出口至韩国总量突破两年历史高位,约1.96万吨,环比增幅约4186.97%,同比增幅约110.50%,为11月增长最高国家和地区。第二国家为泰国,约0.33万吨,环比增幅约822.90%,同比降幅约64.98%。其次为出口至中国台湾约6.5万吨,环比增幅约56.91%,同比增幅约35.59%,2023年中国台湾不锈钢消费量较为乐观,1-11月总量同比增幅约21.99%。 分型态来看,11月不锈钢废料出口量约0.26万吨,环比增幅约49.12%;不锈钢钢坯出口量约16.60万吨,环比降幅约26.90%;不锈钢热轧出口量约12.90万吨,环比增幅约89.20%;不锈钢冷轧出口量约10.21万吨,环比降幅约1.65%;不锈钢线棒材出口量约14.41吨,环比增幅约20.30%。1-11月累计不锈钢废料出口量约3.02万吨,同比降幅约16.42%;累计不锈钢钢坯出口量约130.72万吨,同比降幅约23.28%;累计不锈钢热轧出口量约141.16万吨,同比降幅约6.05%;累计不锈钢冷轧出口量约104.97万吨,同比降幅约3.22%,累计不锈钢棒线材出口量约105.99吨,同比增幅约82.76%。 》点击查看SMM不锈钢数据库
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成绩突出,首破万亿大关。 1月1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了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他表示,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 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增长29.9%。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发布会上也提到,我国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出口为产业增添鲜明亮色。当前, 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 ,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这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出口数量从第1辆达到年出口100万辆,我们用了55年,2021年突破200万辆,2023实现了491万辆,接近500万辆,我国汽车出口2年迈步3个台阶。 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新能源汽车是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2023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1.1万辆,环比增长15.2%,同比增长36.5%。 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9.9万辆,环比增长20.2%,同比增长34%;插混汽车出口1.2万辆,环比下降14%,同比增长60.6%。 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110.2万辆,同比增长80.9%;插混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47.8%。 展望2024年,中汽协给出了预测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预计出口550万辆。 在乘联会统计口径下, 2023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2万辆,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19.4%,占乘用车出口26.6%,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0%,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7%。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由此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前景可期。 2023年12月厂商出口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比亚迪汽车出口36,095辆、上汽乘用车出口19,427辆、特斯拉中国出口18,334辆、上汽通用五菱出口4,898辆、哪吒汽车出口3,002辆、长安汽车出口2,815辆、智马达汽车出口2,454辆、广汽传祺出口1,953辆、广汽埃安出口1,948辆、长城汽车出口1,892辆、赛力斯汽车(湖北)出口1,771辆、东风本田出口1,179辆、吉利汽车出口946辆、东风易捷特出口908辆、奇瑞汽车出口834辆、小鹏汽车出口693辆、江淮汽车出口621辆、赛力斯汽车出口540辆、一汽奔腾出口500辆、江铃新能源出口498辆、一汽红旗出口435辆、上汽大通出口403辆。 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A0级电动车占比近60%,是出口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崛起。 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增量,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以出口比较亮眼的比亚迪为例,2023年,比亚迪出口达242,765辆,同比增长334.2%,月均出口突破2万辆。目前的比亚迪新能源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技术和车型也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奖项。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火爆,直接带动了相关国际航运市场快速增长。近日,比亚迪首艘汽车运输船——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为国际主流航运公司Zodiac Maritime建造的首艘7000车位汽车运输船,在山东龙口基地交付离港。 乘联会日前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出口的海外市场环境仍保持相对良好态势,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持续走强,形成国内外新能源市场同步走强的特征。 另据央视网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覆盖的国家不断增加,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市场开始成为重要市场。 据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在全球汽车工业发达的欧洲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可圈可点。央视网报道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欧盟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为8%,预计到2025年,中国品牌将占的比例会增加到15%。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说明中国的汽车产品正在形成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还表现出“量价齐升”,出口均价从2021年的1.95万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2.38万美元。 不仅如此,海外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也颇具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其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出口也均表现亮眼。 2023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9.4GWh,环比增长8.5%,占当月销量21.6%。 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3.9GWh,占比71.6%,环比增长7.0%,同比增长48.4%。其他电池出口5.5GWh,占比28.4%,环比增长12.6%。 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52.6GWh,占前12月累计销量20.9%。 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GWh,占比83.5%,累计同比增长87.1%;其他电池累计出口25.2GWh,占比16.5%。 伴随全球制造业拥抱电动化,出海布局成为电池新能源相关企业的普遍共识。2023年,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昂华、豪鹏科技、派能科技等电池厂商率先发力,项目规划陆续落地欧美及亚洲,随后,电池材料应声而动,天赐材料、龙蟠科技、海亮股份、格林美、长远锂科、比亚迪、华友钴业、璞泰来、诺德股份、厦钨新能、道氏技术、新宙邦、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杉杉股份、贝特瑞等24个项目追随而至。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2023年,头部电池企业海外扩产项目也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州电池工厂迎来投产,正式供应欧洲周边客户;国轩高科德国哥廷根工厂、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泰国合资工厂一期逐渐投产下线;蜂巢能源泰国工厂也进入产品下线环节;同样为位于泰国的上汽正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也迎来投产...... 受益于电池企业出海加速,材料及设备厂商海外布局也在提速。2023年,华友钴业、永瑞控股、亿纬亚洲等多方合资打造的印尼华飞材料项目投产;同样在印尼投建项目的力勤资源,其电池级硫酸镍项目进入量产状态;新宙邦、瑞泰新材在波兰布局的电解液项目也已宣布投产;匈牙利恩捷首条产品线正式贯通......
盘面:上周五晚伦铜开于8384.5美元/吨,盘初短暂震荡后摸高于8413.5美元/吨,而后一路下行盘尾摸底于8292.5美元/吨,最终收于8295美元/吨,成交量至2.3万手,持仓量至27.7万手,跌幅达0.96%。上周五晚沪铜主力2403合约开于68000元/吨,盘初宽幅震荡摸高于68140元/吨,而后一路走低盘尾摸底于67800元/吨,最终收于67850元/吨,成交量至2.2万手,持仓量至14.1万手,跌幅达0.32%。。 【SMM 铜晨会纪要】消息:(1)1月12日凌晨,胡塞武装控制多地遭美军空袭,首都萨那、荷台达市内可以听见爆炸声。这是自去年年底胡塞武装针对红海国际航运发动袭击以来,美国和英国首次对该组织发动打击。(2)巴克莱发布2024年一季度全球经济的展望,2024年美国、欧元和中国的GDP增长分别为1.2%、0.3%和4.4%。中国未来几个月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和高端制造业,以及货币刺激措施。 现货:(1)上海:1月12日1#电解铜对当月2401合约报平水-升水60元/吨,均价报升水30元/吨,环比涨75元/吨。上周周中开始月差上扩,叠加进口铜大量流入内贸,升水连连走跌,下游采购意愿较高。本周一为沪铜2401合约最后交易日,可交仓货源流通预计将减少;据悉进口铜流入量亦有限,且下游需求难有明显增加,预计市场供需偏弱,升水将持稳运行。 (2)广东:1月12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200元/吨-升水250元/吨,均价升水225元/吨,环比跌100元/吨。 总体来看,月差仍较大持货商只能降价出货,上周五升水明显走低,整体交投不佳。 (3)进口铜:1月12日仓单价格55-68美元/吨,QP1月,均价环比持平;提单价格53-68美元/吨,QP2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EQ铜(CIF提单)5-11美元/吨,QP2月,均价环比持平,报价参考1月中下旬到港货源。上周五进口比价对沪铜02合约约为-80元/吨上方,对沪铜现货盈利为350元/吨附近。具体来看,因比价仍有所支撑,市场多数报盘坚挺,但临近周末且沪铜01合约即将交割,买方多以观望为主,寄希望于换月后市场报盘能有所松动。上周五美金铜市场交投清淡,难闻实际成交。 (4)再生铜:1月12日广东再生铜原料价格62900-63100元/吨,环比上升100元/吨,精废价差1583元/吨,环比下降11元/吨,精废杆价差915元/吨。据SMM调研了解,由于红海事件持续发酵,海外再生铜原料贸易商表示1月份再生铜到港量较少于往年,并且船期和费用的增加恐怕会影响2、3月份的再生铜到港量。 (5)库存:1月12日LME铜库存减少1500吨至155825吨;1月12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增加1791吨至4273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英袭击也门后,市场避险情绪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指走高,对于铜价形成压制。国内方面,基本面方面,截至1月12日上周五,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上周一减少0.09万吨至7.2万吨,较去年同期13.55万吨低6.35万吨。具体来看,华东市场由于到货量环比下降,且部分货源南下,叠加需求尚可,导致库存出现下降;而华南地区高升水吸引了其余地区货源,本地仓库出货量减少,华南地区出现增加。整体来看供应端,本周进口铜到货环比减少,且交割后炼厂发货积极性将出现下降,预计供应环比上周下降。消费方面,目前处于加工企业节前备货状态,在铜价相对低位的时候预计需求会明显增加,预计消费将好于上周。价格方面,宏观避险情绪较强叠加年末消费逐步走弱,铜价上方承压较大。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本周CPI数据公布,数据表现利空,但是价格表现坚挺,本周价格波动很小,市场报价坚挺,现货交投分地区,上海地区交投一般,深圳地区需求向好。 【经济数据】: 利空: 美国至1月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公布值为133.8万桶,高于前值-550.3万桶和预期值-67.5万桶;美国12月末季调CPI年率公布值为3.4%,高于前值3.1%和预期值3.2%;美国12月季调后CPI月率公布值为0.3%,高于前值0.1%和预期值0.2%;美国至1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公布值为20.2万人,低于前值20.3万人和预期值21万人。 本周宏观数据以利空为主,但是白银价格比较僵持,市场对利空信息审视,对利多信息敏感,本周白银价格波动极小,非常僵持。 【现货市场】: 白银 :本周白银现货市场升贴水报价比较坚挺,上海地区现款现货的大厂银锭报价在5-6元/千克,仓单在02平水左右,市场明发较多。现货交投在上海和深圳表现不同,本周上海地区交投冷淡,但是深圳地区需求较高,现货比较紧张。需求分化比较明显。 光伏 :本周光伏需求稳定,以背对背订单为主,临近春节前,市场囤货需求不高,光伏需求不如第三季度火爆。 》查看SMM贵金属现货报价
SMM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镁锭产量为60613吨,环比增长9.4%,同比下降8.1%,累计产量70.9万吨,累计同比下降25%。 12月主产区受兰炭整改而停产的镁厂逐步投产,产能较大的几家大厂已经恢复生产,目前几家大厂尚未恢复满产。同时本月也有产量减少的企业,产量减少的原因是: 12月镁锭价格承压下行,镁厂利润空间一再压缩,目前镁价已经接近工厂成本线,业内人士信心受挫,部分镁厂选择下调开工率,减少镁锭供应。 总体来说,产量减少的量小于产量增加的量,因此12月镁锭整体产量增加。考虑到目前镁价已经临近2万,且海外需求尚未回归,若镁价跌势不止,镁厂或将通过减产来稳定镁价。 》查看SMM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镁现货历史价格
1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 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强。一季度为9.69万亿元,到二、三、四季度都在10万亿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强,同比分别增长了0.8%、1.3%、2.8%,12月份达到了3.81万亿元,这是一个月度规模的历史新高。 二是经营主体活力充足,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 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61万亿元,占30.2%;国有企业进出口6.68万亿元,占16%。 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共进,“一带一路”占比提升。 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分别进出口3.44万亿和1.98万亿元,分别增长6.8%和7.1%。第四季度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回暖,全年分别进出口5.51万亿、4.67万亿元,分别占13.2%和11.2%。 四是产品竞争优势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了2.9%,占出口总值的58.6%;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1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17.3%。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这三个我们叫做“新三样”,“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船舶、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35.4%和9.9%。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 五是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 2023年,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5.3%。其中, 进口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11.58亿吨,增加27.2%;铁、铝等金属矿砂14.58亿吨,增加7.6%。 同期,进口农产品1.64万亿元,增长5%;纺织、衣着鞋帽类消费品进口增长5.6%,首饰、钟表进口分别增长63%、17.2%。 六是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新平台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2023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22个,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增长2.7%,占进出口总值的18.4%;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推进,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 总的看来,去年中国外贸经历了风雨洗礼,取得了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新出炉的数据时,满怀感慨,有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骄傲和自豪,有对中国外贸人的感动和敬意,更有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增长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时更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源源不断集聚增多。相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SMM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整理了2023年12月金属行业部分产品进出口情况,具体如下: 出口: 2023年12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 490,499.8吨 , 同比2022年12月增加4% 。2023年全年累计出口 5,675,255.5 吨, 同比2022年全年减少13.9% 。 2023年12月钢材出口 772.8 万吨, 同比2022年12月增加43.1% 。2023年全年累计出口 9,026.4 万吨, 同比2022年全年增加36.2% 。 2023年12月稀土出口 3,438.8 吨, 同比2022年12月减少20.2% 。2023年全年累计出口 52,306.5 吨, 同比2022年全年增加7.3% 。 进口: 2023年12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 248.1 万吨, 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18% 。2023年全年累计进口 2,753.6 万吨, 同比2022年同期增加9.1% 。 2023年12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 459,337.6 吨, 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10.6% 。2023年全年累计进口 5,500,864.0 吨, 同比2022年全年减少6.3%。 SMM分析: 2023年的收官之月,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终止了年内七连上涨,12月进口量大幅下滑,预计其中精炼铜和阳极铜进口量均显著下滑。虽然自9月下旬至11月,进口比价持续处于盈利状态,但由于刚果(金)于12月初进行大选,因此11月下旬后来自刚果(金)的货源有所延期。另外,年末期间,船运及海关清关进度有一定程度的延后,同样对于进口量有所影响....... 》点击查看详情 》12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大减 全年整体同比下滑6.3%【SMM分析】 2023年12月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 10,086.1 万吨, 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11% 。 2023年全年累计进口 117,906.0 万吨, 同比2022年全年增加6.6%。 SMM分析: SMM分析12月进口量环比下降除了 圣诞假期 影响之外;12月钢厂节前补库虽然带动部分美金货成交,但矿价不断上涨,达到年内新高,压制了部分需求。除此之外,国内钢厂利润较差,叠加环保限产等影响,国内高炉检修较多, 铁水产量不断下滑 ,铁矿石整体需求降低...... 》点击查看详情 铁水产量下降&海外假期 铁矿石进口量环比继续下滑【SMM进口量分析】 2023年12月煤及褐煤进口 4,729.7 万吨, 相比2022年同期上涨53% 。2023年全年累计进口 47,441.6 万吨, 同比2022年全年增加61.8%。 2023年12月钢材进口量达到 66.5 万吨, 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5%。 2023年全年累计进口 764.5 万吨, 同比2022年全年减少27.6%。 2023年12月稀土进口量达到 16,380.6 吨, 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44.9% 。2023年全年累计进口 175,852.5 吨, 同比2022年全年增加44.8%。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推荐阅读: 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0.2% 12月汽车出口同比大增超50%
本周焦企焦炭库存38.5万吨,环比增加6.2万吨,增幅19.2%。焦企焦煤库存341.9万吨,环比减少3.9万吨,减少1.1%。钢厂焦炭库存272.8万吨,环比增加8.6万吨,增幅3.3%。港口焦炭库存107万吨,环比减少1万吨,降幅0.9%。 本周焦企出货积极性较高,但下游钢厂采购积极性一般,部分焦炭库存往下游转移,部分累积在焦企库存里。后续下游钢厂对焦炭补库需求一般,但焦炭供应同样在收紧,焦炭供需双弱,下周焦企焦炭库存或暂稳。 本周炼焦煤价格继续下跌,主焦煤等骨架煤种再度下跌100元/吨,但焦企亏损扩大,对炼焦煤采购积极性下降。后续炼焦煤价格仍有下调预期,加之焦企亏损将继续扩大,下游焦企对炼焦煤放慢采购节奏,等待价格暂稳后再进行采购,下周焦企炼焦煤库存或减少。 本周钢厂焦炭到货情况尚可,加之焦炭日耗较低,钢厂焦炭库存进一步增加,多数钢厂焦炭库存已经增加到合理水平。后续焦炭价格仍有第三轮提降预期,之后看稳预期较强,加之部分钢厂计划对焦炭进行节前补库,下周钢厂焦炭库存或继续增加。 本周焦炭价格进行第二轮提降,且后续焦炭市场仍有看降预期,加之多数钢厂仍处于亏损,贸易商观望情绪增加,下周两港焦炭库存或减少。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