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8个
当地时间周四,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称,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必须面对一个历史性抉择:是继续加速气候危机,还是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目前,油气行业的清洁能源投资仅占全球总投资的1%左右,并继续大量排放导致地球变暖的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等。IEA表示,如果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的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就需要在清洁能源投资和减排两个方面都采取激烈的行动,而且必须要快。 这一警告发出之际,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即将在阿联酋迪拜开幕,各国将将评估其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进展。 联合国近日一项分析显示,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度将上升3摄氏度,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碳。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世界可能会超过几个不可逆转的灾难性临界点,从冰盖融化到亚马逊雨林干旱等。 与此同时,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服务机构的专家们的说法,地球刚刚突破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温度里程碑。上周,他们透露,全球平均气温首次比西方工业革命以前高出2摄氏度以上。 IEA署长比罗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迪拜即将举行COP28之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正面临关键时刻。随着全球遭受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的影响,继续一切照旧的行为,既不对社会负责,也不对环境负责。” 两项举措 比罗尔告诉媒体,为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国际商定的1.5摄氏度的水平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必须采取两项措施。首先是减少其自身操作造成的各种污染,例如从地下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燃料并将其运送给消费者。这几种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15%。 他补充说,我们知道,这些排放,包括甲烷排放,可以很容易、很快地解决,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能以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解决。 第二项措施则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大幅增加对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这些公司现在在清洁能源转型中一直是“边缘力量”。 IEA发现,该行业去年在清洁能源项目上的投资约为200亿美元,仅占其总资本支出的2.5%左右。到2030年,这一比例需要飙升至50%,以帮助全球实现控制温度上升的目标。 这样的增长意味着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支出的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根据IEA的报告,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该行业创造了约17万亿美元的收入:其中40%用于开发和运营油气资产,10%用于回报投资者,只有一小部分投资于清洁能源。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一直在投资碳捕获技术,以消除空气中的碳污染,并捕获发电厂和工业设施产生的碳。捕获的碳可以被储存或再利用。但比罗尔告诉媒体,碳捕获“不是答案”,不过这些技术可以在水泥、钢铁等行业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比罗尔评价道,在我们看来,如果说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可以让油气行业继续保持目前的油气生产趋势,同时降低排放量……这纯属妄想。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政策协调员Kaisa Kosonen在评论IEA的报告时说:“行业自我监管会导致集体灾难,因此真正的关键还得看COP28,届时各国政府将有机会以公平和快速的方式,同意让化石燃料成为历史。”
本月迄今为止,俄罗斯燃油出口激增,原因是季节性维修结束后,当地炼油厂提高了加工率,同时俄罗斯持续放松出口限制。 分析公司Vortexa的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8日,俄罗斯燃油运输量跃升至约240万桶/日,较10月份增加了约33.3万桶/日,有望创下四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具体而言,俄罗斯柴油和汽油出口升至95.6万桶/日,为去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土耳其、巴西和中国仍是俄罗斯柴油主要出口地。 俄罗斯石脑油出口量也攀升至41.7万桶/日,为6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运往亚洲的货运量有所减少,而运往非洲和中东的货运量激增。 作为全球最大的柴油类燃料海运出口国,俄罗斯去年出口了约3500万吨柴油。俄罗斯去年还出口了480万吨汽油。 燃油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持续放松对出口的限制,以及该国炼油厂完成了季节性维护工作。 9月21日,俄罗斯宣布对汽油和柴油出口实施临时限制,以保障其国内供应。俄罗斯于10月6日放松了出口禁令,取消通过管道向港口出口柴油的限制,前提是炼油商至少将其柴油产量的50%供应给俄罗斯国内市场。 俄罗斯在11月17日解除了汽油出口禁令,但对柴油出口的某些限制仍然存在。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周三报道,俄罗斯政府决定取消夏季柴油出口禁令。 周三早些时候,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在联邦委员会上对议员们表示,由于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剩余的出口限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取消。
国际能源署(IEA)石油市场和工业部门负责人Toril Bosoni周二表示,尽管欧佩克+(OPEC+)国家将石油减产计划延长到明年,但是2024年全球石油市场的供应仍将轻微过剩。 Toril Bosoni亦提出,目前石油市场处于短缺状态,库存正在“快速”下降。“全球石油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如果需求或供应方面出现意外,人们将面临波动加剧的风险。” 综合其表述,他的总体态度是:虽然欧佩克+的减产计划和中东地区不稳定的局势或会导致石油供应进一步紧缺,但外界对未来石油需求的预期不断调降,供过于求的情形依然会存在,这给国际油价带来了下降的压力。 自9月底以来,油价已经累计下跌了约16%,布伦特原油的油价也从2023年9月近98美元/桶的高点跌至目前的约82美元/桶。 欧佩克+将于11月26日召开部长级会议。三名欧佩克+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 该组织可能讨论是否进一步削减石油供应 。 自去年底开始,沙特、俄罗斯及其它OPEC+成员国的石油减产量已经累计达到516万桶/天,相当于全球原油日均需求的5%,以稳定油价。 今年5月起,沙特自愿减产50万桶/日原油,7月起再次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原油。两次减产后,沙特原油日均产量已减至900万桶,为数年来的最低水平。沙特上月又宣布,将100万桶/日的石油减产措施延长三个月,至2023年年底。俄罗斯同时宣布,将继续自愿减少30万桶/日的石油供应至2023年12月底。
印尼总统佐科(Joko Widodo)周四(11月16日)在总统府发表声明称,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计划在印尼投资高达150亿美元,主要用于石油化工项目和碳捕集与封存(CCS)设施。 佐科总统在前往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会见了埃克森美孚董事长Darren Woods。 本周二时,印尼海事与投资事务协调部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已与埃克森美孚的一家子公司签署了一项初步协议,探讨在印尼投资一个生产聚合物的石化项目。 此外,埃克森美孚还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签署了协议,同意评估在爪哇海(Java Sea)两个地下盆地的CCS设施投资20亿美元。 上述这些协议均是佐科在APEC会议之前访问华盛顿时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期间定下的。 大力推动脱碳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表示,CCS中心将有潜力储存印尼和周边邻近国家工业排放的至少30亿吨二氧化碳。据悉,该计划中的CCS设施将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项目。 埃克森美孚印尼公司总裁Carole Gall表示,“这些大规模的合作机遇可能将大幅推动印尼乃至亚太地区的工业增长和脱碳。” 在进行本国碳储存项目的同时,印度尼西亚还正在敲定一项法规,该法规将开放储存计划,允许国外的碳储存在该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时,印尼海事和投资协调部长Luhut Binsar Pandjaitan曾表示,印尼已准备好成为世界CCS技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他当时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碳储存潜力估计为4000亿吨。他还补充,“如此巨大的潜力可以为该国带来重大的商业和投资机会。”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表示,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不会像先前预期的那样紧绷,因为供应增长的速度超过了需求上修速度。 当地时间周二(11月14日),由于中国强于预期的表现,IEA在11月石油市场报告中上调了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的预测,其预计今年的需求将每天增加240万桶,达到1.02亿桶/日。 这一数字与欧佩克昨日的石油市场报告基本一致。欧佩克方面认为2023年全球的需求为1.0211亿桶/日,较2022年每天增加246万桶。 IEA提到,本次上调幅度中约75%要归功于中国的需求。IEA高管Toril Bosoni告诉媒体,宏观经济情绪正在恶化,人们对利率和增长放缓有很多担忧,“尽管如此石油需求依然强劲并超出预期,尤其是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虽然IEA仍预计油市第四季度会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但超预期的产量有望将供需差距减少约三成至每天90万桶,“全球需求超预期的同时,供应增长也超出了预期,因为美国和巴西的产量正在增长。” 报告指出,由于美国和巴西增长的产量,全年供应量也将达到创纪录的1.018亿桶/日。IEA称,展望今年第四季度,鉴于需求上修的程度仅为供应上修的一半,供需之间的差距将削减至每天不到100万桶。 伴随着市场近期对中东冲突担忧的降温,布伦特原油价格上周一度跌至每桶80美元的水平。对此,欧佩克表示,虽然“负面情绪被夸大”,但数据证实全球石油市场基本面仍然健康。 本月早些时候,沙特能源部发表声明称,该国12月将继续实施石油自愿减产措施,日均产量预计约为900万桶。外界预计,沙特还将在本月下旬的会议上宣布明年继续限制产量。 一些分析师认为,如果限产的情况足够强劲,可能在年底前引发油价反弹。咨询公司Rapidan Energy Group创始人Bob McNally表示,原油价格将“大幅升至每桶90美元” 。 展望明年,IEA预计石油市场将在2024年上半年重回供应过剩的状态。该机构认为,疫情后的需求反弹将结束,同时能源使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在美国放松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正在与油田公司进行谈判,希望能租用它们的设备和服务,从而从低迷的产量中恢复。 美国政府上月宣布暂时解除对委内瑞拉的部分能源贸易制裁。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四项一般许可,暂停了某些制裁措施,授权开放涉及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为期6个月的交易。 美国财政部警告称,如果马杜罗政府不遵守他们的承诺,该部门准备随时修改或撤销授权。此前,马杜罗政府与该国反对派达成了两项协议,内容涉及保障2024年总统选举,其中包括接受国际监督。 虽然美国暂时解除了制裁,但委内瑞拉却在恢复石油产量方面面临困难。油田服务公司贝克休斯的数据显示,2014年,委内瑞拉拥有超过80个活跃的钻井平台,如今却只剩下一个活跃的钻井平台。专家们表示,这对该国迅速扩大石油产量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由于委内瑞拉反对派关于总统初选的争论,美国授权无法续期的风险增加,PDVSA当务之急是寻找可用的钻井平台,其目标是那些可重启储存在该国钻井平台或因缺乏零部件而闲置的石油服务公司。 事实上,在美国放松制裁之前,委内瑞拉政府就公布了重启钻探活动的计划。今年7月,委内瑞拉石油部长兼PDVSA首席执行官Pedro Tellechea发布报告称,PDVSA希望能恢复27966口油井,这些井大部分位于该国最古老的产油区苏利亚州,这有望增加170万桶/日的产量。 然而,专家却表示,要从目前78万桶/日的产量大幅提升,可能需要PDVSA及其合作伙伴长达10年的艰苦工作和持续投资。 委内瑞拉据称正与油田公司谈判 消息人士透露,在委内瑞拉有闲置设备的公司包括SLB、Nabors Industries和Evertson International。SLB曾是PDVSA最大的服务合作伙伴,该公司上月表示,正致力于重返委内瑞拉的油田。 据悉,PDVSA还在与土耳其公司就专业油田设备进行谈判。 委内瑞拉石油商会主席Enrique Novoa表示,对委内瑞拉而言,美国放松制裁是开放石油工业的一个机会,PDVSA和商会成员之间已就评估投资和项目进行了对话。 消息人士称,委内瑞拉已向小型私人石油商提出建议,让其运营PDVSA的一些油田,以扭转原油产量枯竭的局面。 一些与PDVSA接洽以恢复业务关系的公司已被转介给Camimpeg,这是一家由委内瑞拉军方拥有的石油和采矿服务公司,该公司与PDVSA有关系,并且经常将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 委内瑞拉的油气法要求PDVSA及其合资企业运营所有的原油油田,但近年来PDVSA签署了技术服务协议,将油井干预委托给专业公司。 在制裁放松之前,PDVSA计划恢复油井和钻井平台以增加石油产量,尤其是在委内瑞拉安索阿特吉州南部。 消息人士称,PDVSA邀请了专门从事钻井恢复和重建的当地公司Operadora Indioil,该公司在安索阿特吉州也有业务。
当地时间周一(10月30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表示,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减轻需求,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平均油价为每桶90美元,明年将降至每桶81美元。 该行在《10月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写道,自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仅上涨了约6%,而农产品、大多数金属等其他商品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 世界银行认为,如果巴以冲突不扩大,那么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该行预计2024年大宗商品的整体价格将下降4.1%,其中基础金属价格将下跌5%,农产品价格也会因供应增加有所下降,2025年整体价格将趋于稳定。 报告公布后,国际原油价格明显走低,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近3.5%,报每桶82.59美元; 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超3%,报每桶86.47美元。 文章解释道,地缘冲突对商品价格影响有限,可能反映出全球经济吸收油价冲击的能力有所提高。自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加强了抵御油价冲击的能力,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与那时相比,1美元GDP所需的石油量减少了一半之多。 具体来看,各国现在的石油来源更加多元化,并且拥有可再生能源等更为广泛的资源。一些国家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做出了协调供应的安排,还建立了期货市场,这些举措都能减轻石油短缺对价格的短期影响。 如果冲突升级…… 不过,世界银行警告道,上述的情景是建立在“中东冲突不扩大”前提之下的;如果冲突升级,大宗商品价格前景将迅速转暗。该行根据1970年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在三种风险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小规模干扰”的情景下,全球石油供应每天将减少50万至200万桶,大致相当于2011年利比亚内战时期的减少量。在这种情况下,油价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达到每桶93至102美元。 在“中等干扰”的情景下,石油供应将每天减少300万至500万桶,减少量相当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油价将升至每桶109至121美元; 在“大规模干扰”情景下,石油供应将减少600万至800万桶,相当于1973年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和西方发起的石油禁运,油价将升至每桶140至157美元。 来源:世界银行报告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指出,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决策者需要保持警惕,“如果冲突升级,全球经济将面临几十年来的首次双重能源冲击——不仅来自乌克兰,还来自中东。” 该行还表示,鉴于近期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的飙升,去年年底西方国家出台每桶60美元的俄油价格上限似乎越来越难以执行,“俄罗斯已经能够以高于上限的价格进行交易,8月乌拉尔的官方基准价格已达到每桶80美元。”
根据大宗商品交易分析公司开普勒的数据,在过去一年期间,美国从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成员国处进口的石油数量稳步下降。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的石油进口总量预计平均为247万桶/日,较9月份的292万桶/日明显减少。其中, 沙特对美国的出口量从9月的28.6万桶/日降至24.1万桶/日 。与之相比,去年10月时为41万桶/日, 同比下降超41%。 下降的原因确实与季节因素有关,因为美国的汽油需求通常会在夏季末逐渐减少,炼油厂也会在这一时期放缓运营进行维护。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下降另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开普勒美洲地区首席石油分析师Matt Smith表示,沙特减少了流向美国的石油量,此举影响了市场情绪,控制了库存,最终影响了石油定价。 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高级石油市场分析师Rohit Rathod补充道,包括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在内的西海岸炼油商、加州里士满炼油商以及洛杉矶地区炼油商也在9月份减少了沙特原油的进口。 由于美国进口原油量的减少,其向欧洲出口的石油也有所降低。开普勒数据显示,美国对欧洲的原油出口量从7月份的201万桶/日降至8月份的184万桶/日,9月份略微反弹,为186万桶/日。 一些交易商表示,美国对欧洲减少出口影响了布伦特的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布伦特即月原油期货较次月溢价达到每桶3.26美元,为2022年以来最高。 Surrey Clean Energy董事Adi Imsirovic认为,近期美国原油在国际基准价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以往相比,国际市场对美国市场的紧张程度更加敏感。
受成品油经销量高速增长与化工业务实现盈利等因素影响,全球最大的炼油商中国石化(600028.SH)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超三成。 Q3中国石化实现营收8762.59亿元,同比增加4.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8.55亿元,同比增加34.0%;扣非归属股东净利润166.24亿元,同比增加31.0%。此外,在上半年发生亏损的化工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0.59亿元。 资本开支方面,中国石化前三季度资本支出共1081.64亿元,其中占据支出超八成以上的是勘探及开发业务与化工业务。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507.11亿元,被用于济阳、川西等油气产能建设以及储运设施建设等;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391.43亿元,主要用于镇海、天津南港乙烯等乙烯项目及煤化工建设。 勘探开发带来的是油气产量的增长。前三季度,中国石化实现油气当量产量5291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原油产量210.59百万桶,与去年相对持平,天然气产量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共416.2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为147.00亿元。 根据三季报,今年以来,中国石化共加工原油1.94亿吨,同比增长7.6%,生产成品油1.18亿吨,同比增长14.0%。前三季度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87.0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75.09亿元。 成品油销售方面也保持了高速增长。 前三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1.81亿吨,同比增长19.1%,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43亿吨,同比增长16.9%。前三季度营销和分销板块实现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65.2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81.26亿元。 而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财联社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截至今天收盘,公司回购A股已支付累计人民币4.74亿元,回购H股已支付累计2.88亿港元,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石化10月16日发布的公告披露,截至16日为回购A股已支付2.67亿元人民币,换算可得中国石化在近10日回购A股金额已超2亿元人民币。
炼化龙头荣盛石化(002493.SZ)在去年Q3超低基数下大幅反弹,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67%。 25日晚间,公司公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90.47亿元,同比增长6.19%;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减少98.03%。其中,Q3公司归母净利润12.34亿元,同比增长1367%。而去年Q3公司净利润却仅有0.84亿元。随着今年需求回暖,产品价差存在回升趋势。 回看2022年以来荣盛石化每个季度的净利润,能看到一条明显的V字走势。公司净利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同比下跌,第四季度跌入谷底,并出现21.1亿元的大额单季度亏损,该趋势延续到今年第一季度,亏损额度和同比下跌幅度有所缓解,二季度虽然还是同比下跌,但是已经扭亏。 今年1-9月,公司的存货规模从年初的606.9亿元下降到499.2亿元,这是公司自2021-2022年存货规模持续走高两年后,逐渐从谷底走出的信号之一。另一个信号是需求增加,公司采购原料付现增加,同时造成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6.89%。 单看去年和今年Q3业绩,毛利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91个百分点。营业总成本中高出的部分有研发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差别较大的是研发费用增加了15.45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了25.42亿元,财务费用增加了3.77亿元。 财报显示,上述三项费用今年报告期内的同比增长幅度也较大,研发费用增长84.67%,主要系子公司浙石化研发费用投入增加;税金及附加增长39.71%,主要系子公司浙石化消费税增加;财务费用增长51.23%,主要系本期利息支出增加。 近5年荣盛石化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0%以上,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3692亿元,总负债274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4.2%。 从在建工程上看,荣盛石化的扩张在继续,报告期内在建工程的支出同比增长39.84%,主要系子公司浙石化本期在建项目投入增加。公司在加速推进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包括浙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641亿元)、浙石化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二期工程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总投资345亿元)、高性能树脂项目(总投资192亿元)。 今年3月,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与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AOC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公司10.13亿股以246.05亿元转让给AOC,双方股份转让和转让款支付在今年7月完成,公司也获得了充足的货币资金。今年年初到9月末,公司的货币资金增加了138.43亿元。 10月,荣盛石化相关负责人提到,与沙特阿美的合作将包括为公司稳定供应原油、石脑油和燃料油;为公司提供不低于8亿美元的免费采购授信;进行灵活的仓储合作,调节原油库存管理策略;在销售网络方面为公司提供海外销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在技术方面积极探索开发市场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