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3个
2024年1月16日,日铁不锈钢株式会社成功申请一项名为“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氢用设备”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7413082A,申请日期为2022年6月2日。 摘要: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其中,该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20%以下、Si:2.0%以下、Mn:6.0~20.0%、P:0.060%以下、S:0.0080%以下、Cr:10.0~18.0%、Ni:4.0~12.0%、N:0.01~0.30%、Cu:4.0%以下、Mo:3.0%以下、任意元素、余量:Fe和杂质,A值为30.0~60.0,在表层的金属组织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Gs满足[0.1<Gs<0.6]。
2024年1月16日,日铁不锈钢株式会社成功申请一项名为“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氢用设备”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7413082A,申请日期为2022年6月2日。 摘要: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其中,该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20%以下、Si:2.0%以下、Mn:6.0~20.0%、P:0.060%以下、S:0.0080%以下、Cr:10.0~18.0%、Ni:4.0~12.0%、N:0.01~0.30%、Cu:4.0%以下、Mo:3.0%以下、任意元素、余量:Fe和杂质,A值为30.0~60.0,在表层的金属组织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Gs满足[0.1<Gs<0.6]。
华培动力表示,公司产品有用于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PTC水加热器及压力温度一体传感器,加快研发用于氢气泄漏检测的氢气浓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也可用于纯电车及储能电池包热失控预警,氢气浓度传感器尚未形成销售,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
据媒体报道,麻省理工大学(MIT)电动汽车团队近日探索推出了全新的氢基试验台,演示了氢动力电动摩托车原型,并开源相关代码,欢迎其他汽车开发人员测试交流,共同推进氢动力产品的研发。 氢能可广泛应用于储能、发电、汽车、航空、冶金、建筑供热等领域。氢燃料电池车是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与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密度高,加注燃料便捷、续航里程较高,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领域,可有效解决商用货车高续航要求、高污染排放等问题。燃料电池汽车规划明晰,产业发展有望提速。参考国家能源局、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2021-2035年)》,2025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需达到5万台,而根据国内20个氢能发展主要省市规划,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10.88万台。市场分析认为,随着政策力度加大、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和规模效应带来降本,产业链有望打开新蓝海,实现跨越式增长。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雄韬股份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 德尔股份致力于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燃料电池方面公司在产业链前端布局了核心零部件的相关技术,通过开发高性能的膜电极技术,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华培动力表示,公司产品有用于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PTC水加热器及压力温度一体传感器,加快研发用于氢气泄漏检测的氢气浓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也可用于纯电车及储能电池包热失控预警,氢气浓度传感器尚未形成销售,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
1月8日,海南省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海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指出,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规划建设加氢站6座左右,重点区域涵盖海口、三亚、儋州、东方、琼海、文昌、琼中等地。具体选址应符合“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以及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有关要求,并应设置在氢能应用场景附近的位置。中长期,根据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加氢站。 发展优势 一是丰富的绿氢资源优势。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石油、天然气资源等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海上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制氢逐步成型,绿氢发展潜力较大。经初步测算,到2025年,海南氢能产量超过20万吨/年,其中,绿氢约为10万吨/年;到2030年,海南氢能产量约为50万吨/年,其中,绿氢大概接近40万吨/年。 二是差异化氢能应用场景优势。海南独特的闭环地理单元为氢能应用场景提供多元化可能性。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实施将为实施绿氢、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燃料在航运领域应用提供历史机遇。2030年全岛全面禁售燃油车政策,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可为“绿氢+航天”场景应用提供全国先行示范。 三是独有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海南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优势,双“15%”优惠政策、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以及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将大大降低氢能企业贸易成本。自贸港拥有立法权可为氢能技术创新提供先行探索,为交通、航天、能源等应用场景提供先行试验,也为氢能产业标准制定提供先行发布机会。 四是独特的绿色能源战略合作优势。充分发挥自贸港丰富的绿氢资源优势,为开展以绿氢为重点的能源战略合作提供现实需求,也为面向东盟,联手日韩,链接“一带一路”,共同开展绿色能源产品技术标准制定、经贸规则衔接等方面提供有利环境。 同时,海南省氢能产业发展处于培育期,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仍存在着氢能产业发展基础不牢、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氢能新赛道培育尚需时日等问题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亟需加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打造自贸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氢能产业培育孵化期。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200辆,部署建设加氢站6座。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主要用于船用绿色甲醇生产制造,满足2-3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使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年。 到2030年,氢能产业试点示范期。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的供应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形成多元的应用场景。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1000辆,加氢站增至15座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40万吨/年。 到2035年,氢能产业应用推广期。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氢能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应用成效显著,在交通、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实现应用推广,为全国能源绿色化转型发展提供海南氢能贡献。
2023年1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表示,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全面争先发展,发挥新能源消纳在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应用方面的基础和关键作用,有效提升全社会消纳新能源水平,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促进新能源消纳若干举措通知如下。 推动新能源制氢及下游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新能源边际效益快速壮大制氢产业。科学预测未来3—5年全区新能源利用水平及变化趋势,研究制定利用制氢设施及配套储能消纳风光电量的政策措施。 持续优化电价政策,充分发挥电价引导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新能源自备电站,自发自用电量暂不征收系统备用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待国家相应政策出台后,按国家政策执行。 》点击查看原通知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罗大清表示,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4.6万亿元,灰氢减碳转型和绿氢规模发展是主线。 《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主力氢源。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发展,以及绿电制氢技术装备的快速迭代,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将增至50%。 罗大清表示,供给侧的制氢低碳化和消费侧的应用多元化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两大特征,预计2060年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戴宝华表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30年-2035年达峰,峰值约62.6亿吨标煤,2060年将降至57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将高速发展,成为中国能源系统增量的主体,并于2045年前后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主体。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表示,中国石化产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但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4年,石化行业盈利有望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石化行业应充分抓住时机,以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为手段,积极修炼“内功”,落实好“双碳”目标下的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中国石化集团高级专家柯晓明认为,全球能源供需版图已经发生改变。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成品油需求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增速仅为1.7%;大宗化工品产能将集中释放,2024年石化行业运行压力不减。化工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将继续大力发展。
据天津大学消息,日前,天津大学在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向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氢气,即可在氧化物催化剂表面形成活性更强的金属氢化物催化位点,提升丙烯生产效率。 相关成果已于1月2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化学》。
近期,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审批核发了深能北方光伏制氢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据悉,项目工程包括光伏区、制氢区两个部分,将新建装机容量250MW年均发电量4.7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6000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及配套设施等。 东海证券指出,据测算,10MW光伏每小时可制造10立方的氢气,25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列阵,一年可以产100万吨的氢气,在光照好的地方,制氢的光伏发电成本大概在1毛5分钱一度电,大幅度低于现在制氢的电力成本。随着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提升,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突破,光伏制氢是降低制氢成本的重要路径之一。叠加终端用氢市场的不断拓展,重卡、船舶、商用车、热电联供、工业冶金等对氢气的需求不断提升,看好后续光伏制氢的规模化、商业化推广。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晶科科技与康明斯在光伏制氢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且设有专门的光伏+氢解决方案事业部。公司山东安丘100MW光伏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 广汇能源首期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于2022年10月启动,项目计划投资13350万元,制氢规模为“绿氢”400吨/年+“蓝氢”700吨/年;加氢站1座:氢气加注规模为2000kg/d及配套氢能重卡。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