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22

  • 12月铝行业运行特点及形势分析 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33.8  景气指数在正常区间内下降

    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 2022年12月 2022年12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33.8,较上月下降1.8个点,处于“正常”区间中部;先行合成指数为58.5,较上月下降0.4个点。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见表1。 表1 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在正常区间内下降 2022年12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下降1.8个点至33.8,处于“正常”区间中部。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走势见图1。 图1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趋势图 由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见表2)可见,2022年12月份,在构成产业景气指数的10个指标中,铝冶炼投资总额、LME铝结算价、M2、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主营业务收入、铝材出口总量和利润总额等8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区间;发电量、商品房销售面积等2项指标均处于“偏冷”区间。 表2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 先行合成指数下降 2022年12月份,先行合成指数为58.5,较上月下降0.4个点。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见图2。构成先行合成指数的5项指标中,经季节调整后,较上月有3项指标下降,其中,LME铝结算价下降0.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4%、发电量下降0.4%。 图2 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 行业运行特点及形势分析 2022年12月份,铝冶炼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正常区间中下部,运行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铝价同比下行,环比上涨。进入2022年12月份,多重因素使得铝价持续下行。国内方面,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下游多数企业到岗率下滑,需求端的走弱对铝价带来一定的冲击;国际方面,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预期峰值利率为5.1%左右,激进加息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铝价上涨压力较大。12月沪铝主力合约18321元/吨~19244元/吨之间,均价为18782元/吨,同比下降591元/吨,降幅5.1%;环比上升242元/吨,涨幅1.3%。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见图3。 图3  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 二是生产总体保持平稳。2022年11月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四川、广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电解铝企业积极复产,运行产能持续增长。贵州地区电解铝运行产能下降,由于贵州地区用电量攀升,高热值煤不足、水电被迫超发等原因,贵州电网发布关于对电解铝企业实施负荷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贵州铝厂下达每日按负荷分配的20%减负荷要求,削减产能27万吨左右。截至2022年11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达到4089万吨,开工率约为90.9%。2022年11月份,全国电解铝产量为340.6万吨,同比增长9.4%,日均产量11.4万吨,环比下降0.1万吨,同比增长1.1万吨;氧化铝产量为680.3万吨,同比增长12.3%,日均产量22.7万吨,环比下降1.0万吨,同比增长2.5万吨。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见图4。 图4 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 三是国内铝表观消费不及预期。2022年12月份,多重因素使得下游消费表现不佳。房地产方面表现欠佳,同比大幅下降;汽车方面产销略显疲弱,环比、同比均呈现下降,下行趋势明显,总体表现不及预期;铝合金及铝材产量同比增长。总的来说,终端需求明显减弱。从主要铝消费领域看,房地产方面,2022年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918.3亿元,同比下降3.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6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4%,新开工面积791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1%。铝材方面,2022年11月份全国产量554.8万吨,同比增长4.9%。铝合金方面,2022年11月份产量111.0万吨,同比增长19.5%。 四是铝土矿进口增长、铝材出口下降。由于国内铝土矿禀赋不佳,铝资源维持净进口。铝土矿方面,2022年11月份,我国铝土矿进口1179万吨,环比增长31.4%,同比增长53.1%。其中,自几内亚进口728万吨,环比增长65.0%,同比增长127.4%;自澳大利亚进口284万吨,环比下降14.3%,同比增长6.9%;自印度尼西亚进口136万吨,环比增长27.9%,同比下降25.4%。铝材方面,继续保持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双循环的发展格局。2022年11月份,我国出口铝材43.2万吨,同比下降12.6%,环比下降5.5%,其中,铝板带出口22.8万吨,环比下降11.2%,铝箔出口10.7万吨,环比下降6.2%,铝挤压材出口9.3万吨,环比增长12.0%。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继续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前提下,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铝冶炼行业将会继续在“正常”区间运行。 附注: 1、铝冶炼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简称:先行指数)用于判断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LME铝结算价、M2、铝冶炼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发电量。 2、铝冶炼产业一致合成指标(简称:一致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铝冶炼企业营业收入、铝冶炼企业利润总额、铝材出口总量。 3、铝冶炼产业滞后合成指标(简称:滞后指数)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铝冶炼企业流动资本余额、铝冶炼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铝冶炼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 4、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发展景气程度。景气灯号图把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兰灯”表示经济偏冷,“兰灯”表示经济过冷。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综合景气指数由10项指标构成,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 5、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已剔除季节因素。 6、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月的数据后,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

  • 1月27日LME铝库存再度减少3900吨 因亚洲库存下滑

    以下为1月27日LME铝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吨)

  • 香港2022年12月份出口和进口货值分别同比下降28.9%及23.5%

    2023年1月26日,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发表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2022年12月份香港整体出口和进口货值均录得按年跌幅,分别下跌28.9%和23.5%。 继2022年11月份录得24.1%的按年跌幅后,2022年12月份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为3,481亿元,较2021年同月下跌28.9%。同时,继2022年11月份录得20.3%的按年跌幅后,2022年12月份商品进口货值为3,997亿元,较2021年同月下跌23.5%。2022年12月份录得有形贸易逆差516亿元,相等于商品进口货值的12.9%。 整年来说,2022年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较2021年下跌8.6%。同时,商品进口货值下跌7.2%。2022年录得有形贸易逆差3,958亿元,相等于商品进口货值的8.0%。 经季节性调整的数字显示,2022年第四季与对上一季比较,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下跌7.0%。同时,商品进口货值下跌6.5%。 按国家/地区分析 2022年12月份与2021年同月比较,输往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下跌29.2%。此地区内,输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日本(跌39.3%)、中国台湾(跌34.4%)、泰国(跌31.0%)、中国内地(内地)(跌30.4%)和越南(跌26.5%)。 除亚洲的目的地外,输往其他地区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德国(跌44.1%)、英国(跌39.6%)和美国(跌26.7%)。 同期,来自大部分主要供应地的进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韩国(跌43.3%)、泰国(跌39.1%)、马来西亚(跌29.4%)、内地(跌28.2%)、越南(跌19.1%)、美国(跌18.9%)、日本(跌17.5%)和中国台湾(跌14.1%)。 2022年与2021年比较,输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日本(跌13.8%)、内地(跌12.9%)和美国(跌5.5%)。同时,输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升35.3%)、印度(升29.0%)、新加坡(升18.6%)和韩国(升9.2%)的整体出口货值则录得升幅。 同期,来自部分主要供应地的进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内地(跌14.6%)、韩国(跌10.7%)和日本(跌10.4%)。另一方面,来自越南(升22.3%)、菲律宾(升7.4%)、中国台湾(升7.3%)和马来西亚(升6.1%)的进口货值则录得升幅。 按主要货品类别分析 2022年12月份与2021年同月比较,大部分主要货品类别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减490亿元,跌21.6%)、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减329亿元,跌44.1%)、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减241亿元,跌39.8%)和杂项制品(主要包括珠宝、金饰及银器)(减63亿元,跌28.7%)。 同期,大部分主要货品类别的进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减413亿元,跌17.8%)、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减329亿元,跌42.8%)、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减179亿元,跌35.7%)和杂项制品(主要包括珠宝、金饰及银器)(减87亿元,跌27.1%)。 2022年与2021年比较,部分主要货品类别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减2,070亿元,跌27.5%)、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减737亿元,跌13.1%)、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减426亿元,跌1.9%)和非铁金属(减326亿元,跌35.3%)。另一方面,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及器具(增533亿元,升52.3%)的整体出口货值则录得升幅。 同期,部分主要货品类别的进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减1,997亿元,跌26.4%)、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减709亿元,跌3.1%)、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减423亿元,跌9.3%)和非铁金属(减277亿元,跌30.5%)。同时,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及器具(增413亿元,升38.1%)和石油、石油产品和副产品(增165亿元,升27.7%)的进口货值则录得升幅。

  • 1月19日LME铝库存再度减少4550吨 巴生仓库独降超3000吨

    以下为1月19日LME铝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吨)

  • 1月18日LME铝库存续降超4500吨 巴生再度贡献主要降量

    以下为1月18日LME铝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吨)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 1月17日LME铝库存再降4500吨 降幅仅来源于两仓库

    以下为1月17日LME铝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吨)

  • 国家统计局:2022年GDP同比增长3%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2022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1% 》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 》国家统计局: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 》统计局: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一、全年粮食增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4740万吨,增长1.0%;早稻产量2812万吨,增长0.4%;秋粮产量51100万吨,增长0.4%。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849万吨,下降2.0%;小麦产量13772万吨,增长0.6%;玉米产量27720万吨,增长1.7%;大豆产量2028万吨,增长23.7%。油料产量3653万吨,增长1.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长1.4%。年末生猪存栏45256万头,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995万头,增长4.3%。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5.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2.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私营企业增长2.9%。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97.5%、16.3%、15.0%。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0.06%。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180亿元,同比下降3.6%。 三、服务业保持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5.6%。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3%、8.3%、8.1%。 四、市场销售规模基本稳定,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持平。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579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43941亿元,下降6.3%。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7%、5.3%。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4%。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民间投资增长0.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2.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6%、27.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19.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0.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7.3%、5.4%。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49%。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2.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1%。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713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1607亿元,下降0.5%;进口16106亿元,增长2.2%。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6.8%,粮食价格上涨2.8%,鲜菜价格上涨2.8%,鲜果价格上涨12.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12月份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5%。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6.1%;12月份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4%。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增长0.1%。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615元,比上年增长4.1%。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9303元,中间收入组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7397元,高收入组9011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比上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6%,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8%,下降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4.0%,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5.4%,食品制造业为71.9%,纺织业为7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7.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3.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4%,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9.3%,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7.5%,汽车制造业为7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8.5%。 2022 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四季度 全年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工业 75.7 -1.7 75.6 -1.9 其中:采矿业 76.5 -0.5 76.8 0.6    制造业 75.8 -1.8 75.8 -2.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4.0 -1.4 72.8 -2.2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5.4 -1.0 74.9 0.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1.3 2.3 92.0 2.2    食品制造业 71.9 -2.6 71.7 -2.2    纺织业 76.2 -3.0 77.2 -2.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6.0 -1.6 76.7 -1.4    医药制造业 77.6 0.2 75.6 -1.8    化学纤维制造业 79.2 -3.3 82.3 -2.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7.2 -2.9 67.0 -2.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3.5 -1.1 76.3 -2.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9.4 2.5 79.3 -0.2    通用设备制造业 79.3 -1.8 79.2 -1.8    专用设备制造业 77.5 -1.1 77.6 -2.4    汽车制造业 73.2 -2.3 72.7 -2.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9.0 -1.5 77.3 -3.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8.5 -3.1 77.8 -2.5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8.1%。 图 1   2022 年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名义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481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365元,下降3.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882元,增长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0%;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432元,增长0.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195元,增长1.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0%;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469元,下降5.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20元,增长0.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6%;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95元,增长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图 2   2022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表 1   2022 年全国居民收支主要数据 指标 绝对量(元) 同比增长(%) (括号内为实际增速) (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883 5.0(2.9)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49283 3.9(1.9)    农村居民 20133 6.3(4.2) 按收入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 20590 4.9    经营净收入 6175 4.8    财产净收入 3227 4.9    转移净收入 6892 5.5 (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31370 4.7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45123 3.7    农村居民 17734 4.9 (三)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538 1.8(-0.2)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30391 0.3(-1.7)    农村居民 16632 4.5(2.5) 按消费类别分:    食品烟酒 7481 4.2    衣着 1365 -3.8    居住 5882 4.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432 0.6    交通通信 3195 1.2    教育文化娱乐 2469 -5.0    医疗保健 2120 0.2    其他用品及服务 595 4.6 注: 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比重。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报告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报告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1)*100%。 ③全国居民人均收支数据是根据全国十六万户抽样调查基础数据,依据每个样本户所代表的户数加权汇总而成。由于受城镇化和人口迁移等因素影响,各时期的分城乡、分地区人口构成发生变化,有时会导致全国居民的部分收支项目增速超出分城乡居民相应收支项目增速区间的现象发生。主要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一部分在农村收入较高的人口进入城镇地区,但在城镇属于较低收入人群,他们的迁移对城乡居民部分收支均有拉低作用;但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其增长效应都会体现在全体居民的收支增长中。 ④比上年增长栏中,括号中数据为实际增速,其他为名义增速。 ⑤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反映居民收入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既能直观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总体结构,便于不同群体收入水平的比较,但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中位数反映中间位置对象情况,较为稳健,能够避免极端数据影响,但不能反映结构情况。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