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40

  • CLNB海外考察团第三站——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结束之后,SMM精心策划组织了海外考察团的行程活动,带领考察团成员前往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进行参观走访。6月3日上午,SMM储能行业负责人李晓奇、钠电行业负责人李嘉宁、伦敦办储能分析师刘曜宁、国外信息数据负责人温贺带领考察团前往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进行走访交流。 海四达成立于1994年,位于江苏省启东市,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二次化学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海四达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安全耐久,成本领先”品牌口号,成为全球领先的小动力锂电池头部企业,拥有材料、零部件、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电源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公司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泛二轮车、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海四达向考察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范畴、发展历程、当前的经营状况以及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与规划。海四达电源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二次化学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于2022年8月完成与上市公司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成为普利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的战略引擎,为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球布局方面,营销中心总经理顾向华分享了海四达在全球范围内产业布局的具体情况。目前,海四达在国内拥有7大生产制造基地,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为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公司正积极筹划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三大海外基地。这些生产基地的布局策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将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海四达作为全球高效领先的小动力&储能方案供应商,始终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保持积极部署与开放合作的姿态,致力于推动产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经过此次走访交流,SMM及考察团成员对公司产品、技术、公司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锂电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

  • 【6.12锂电快讯】崔东树称“价格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 工信部就电动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标准征求意见

    【工信部、能源局就《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组织开展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征求意见稿适用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和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其供电网侧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 V AC或1500 V DC、电动汽车侧额定最大电压不超过1000 V AC或1500 V DC;也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中充电的安全要求。 》点击查看详情 【骄成超声:已对固态电池材料制备用超声波设备进行研究开发】 骄成超声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超声波焊接设备可用于固态电池极耳焊接,公司也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对用于固态电池所需材料制备的相关超声波设备进行了研究开发,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中。 【诺德股份:与印度最大蓄电池厂商在沪签约】 诺德股份宣布,近日,公司总裁陈郁弼在上海会见印度最大蓄电池厂商Exide Energy CEO Mr. Arun Mittal一行,商谈战略合作细节,并现场签约。诺德股份旗下拥有四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拥有高端电解铜箔年产能12万吨,核心产品为3.5—8微米锂电铜箔、复合铜(铝)箔、多孔铜箔等。 【极氪计划扩容25%一线团队 年内门店数量达520家】 财联社记者获悉,为完成销量目标,极氪汽车计划增加一线岗位25%,中后台岗位预计减少20%,营销服人员总数量预计增加16%。据极氪方面介绍,截至5月底,极氪全球门店共392家,该公司将在三四线城市加强渠道建设,预计到今年底门店将增至520家。 【通用汽车下调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预测】 通用汽车下调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预测,因需求低于预期。通用汽车CFO表示,预计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20万-25万,之前预计高达30万。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价格战”是体系能力的表现 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针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激烈的“价格战”现象,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年1-5月,有近60款电动车降价,的确是一场罕见的价格战。崔东树指出,“价格战”的背景是新能源车原材料价格下降,新能源汽车新品快速推出,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0%以上等。“价格战是体系能力的表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崔东树说,5月后“价格战”已经有变缓趋势。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有望回归到以促销为主的常态,不太会出现动辄降价20%的情况。 》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SMM分析】5月碳酸锂产量继续环比增加 下游三元市场需求减弱明显 【SMM数据】5月六氟磷酸锂产量环增1.6% 次月产出预计减少3.3% 【SMM分析】5月国内碳酸锂产量6.25万吨 预期6月环增4%至6.49万吨 【SMM分析】5月碳酸锂产量继续环比增加 下游三元市场需求减弱明显 【SMM分析】Arevia和NV Energy签署了“内华达州最大”2.8GWh太阳能+存储项目的PPA 【SMM分析】五月回收市场采购及产出量环比小幅下降 【SMM分析】动力储能新需求驱动 刺激锂电行业新趋势 【SMM分析】六月初废料市场价格小幅下行 【SMM分析】5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维持上行 下游客供增长电氢需求埋隐忧 【SMM分析】终端需求仍有增长 5月负极产量继续提升 【SMM分析】2024年5月钴酸锂材料产量环增7% 6月市场分化增幅放缓 【SMM分析】5月三元材料产量大降20% 三元材料市场后市如何走? 【SMM分析】头部挤压小厂份额以及个别企业检修 5月四氧化三钴产量小幅下行 【SMM分析】新增产能释放致使硫酸钴产量增量 【SMM分析】下游需求转淡 带动锰酸锂企业产量缩减 【SMM分析】5月锂电隔膜排产连续第4月上行 再创历史新高 【SMM分析】5月磷酸铁市场供需双强 工铵涨价成本影响大 【SMM分析】负极招标 不能全选的多选题 【SMM分析】24万吨年产能磷酸铁锂环评通过 安达科技新布局40亿投资项目

  • CLNB海外考察团第十站——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结束之后,SMM精心策划组织了海外考察团的行程活动,带领考察团成员前往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进行参观走访。6月7日上午,SMM储能行业负责人李晓奇、钠电行业负责人李嘉宁、伦敦办储能分析师刘曜宁、国外信息数据负责人温贺带领考察团前往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走访交流。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完成了总部在浙江、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打造了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印尼镍产业、非洲资源产业以及循环产业五大事业板块。 公司构建了镍钴锂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绿色精炼、锂电材料研发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材料全产业链。公司以创造客户价值、引领产业发展为使命,坚定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转型之路,坚持“两新三化”的发展战略,作为世界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制造一体化的领先企业和ESG上市公司行动样本,华友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导者,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更加美好未来。 经过此次走访交流,SMM及考察团成员对公司产品、技术、公司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锂电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

  • CLNB海外考察团第十一站——衢州鹏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结束之后,SMM精心策划组织了海外考察团的行程活动,带领考察团成员前往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进行参观走访。6月7日下午,SMM储能行业负责人李晓奇、钠电行业负责人李嘉宁、伦敦办储能分析师刘曜宁、国外信息数据负责人温贺带领考察团前往衢州鹏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走访交流。 鹏辉能源成立于2001年,2015年上市(股票代码:300438),是国内最早涉足储能电池的企业之一。公司为多家全球知名品牌提供电芯、PACK、RACK、户外储能柜、集装箱储能等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通讯基站储能等。公司深耕储能领域十余年,产品以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装机项目零事故著称。历经十三年耕耘,鹏辉能源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已实施的项目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凭借多年的深厚技术沉淀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支持赢得市场良好口碑。 经过此次走访交流,SMM及考察团成员对公司产品、技术、公司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锂电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

  • 2024大势观察: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解读及未来趋势研判【SMM新能源峰会】

    5月31日,在SMM主办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先进材料运用高峰论坛上,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李丙羊表示,“价格战”、“出海”受阻、市场“内卷”、“技术瓶颈”等挑战或依然存在,如何结合自身禀赋和外界趋势去探索和抓住新的“蓝海”市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措施。 纵观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优化国家产业经济结构、加快汽车强国建设、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行业进入由政策向市场驱动的换挡期,市场化竞争将愈加激烈。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在“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也是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蓬勃发展时期呈现出以下特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大力推动下,产销量整体保持高位,至2023年市场渗透率突破31%并提前达成预期,智能体验感的全面升级有望进一步拉动客户需求量。 在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持续高涨下,我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19年124.2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958.7万辆,复合增速达66.68%;近五年市场供需整体保持平衡,产销率保持在高位,销量从2019年120.6万辆增长至2023年949.5万辆,复合增速为67.51%。在2023年,同比增长率为37.9%并且市场渗透率涨到近31.60%; 未来,随着CTB技术、4680大圆柱体系、800V快充平台等逐步市场商业化,智能化开启全新驾乘体验,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引领行业向上增长等,新政策周期下市场驱动阶段已然开启; 在有力政策、技术创新和市场旺盛的推进下,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稳定提升,预计到2024年销量将达到1101万辆,渗透率超过40%。 中国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 逐鹿中原”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喜迎向上发展,自主品牌凭借“硬实力”征战全球市场,然而行业也全面进入深度洗牌阶段,战略切磋几轮回合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最终形成“1家龙头+1家新生态+3家新势力+5家转型车企”的“十家”新格局。 【标杆企业-比亚迪:“中国的冠军、世界的冠军”】2023年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营收入为6023亿元,同比增长42.04%;净利润达到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问鼎市场,贡献总收入超过80%。 新能源汽车—心脏(动力电池) 2019至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及装车量呈向上增长趋势,其中产销率整体保持稳步上升,但后期随着需求增长下降,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明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1年后,动力电池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在2021年和2022年,产销率保持高位,截止至2022年产销量分别快速增长至545.9GWh和465.5GWh,同比上涨150.76%和150.27%; 2023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完全退坡动力电池产销量增长下降明显,产量为778.1GWh,增长率降至42.54%,销量为729.7GWh,增长率降至56.76%。同年装车量为387.7GWh,仅为产量的50%左右,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电池企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优质动力锂电池供应不足,而低端动力锂电池供应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尾部企业靠价格战获取市场空间,盈利空间持续压缩,将会被逐步淘汰,行业最终存活下来的会是拥有更强技术实力的企业。 在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战厮杀及市场内卷严重等情况,导致市场格局深度洗牌,各家企业装机增速差距较大,中国市场动力电池企业装机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宁王”和“比王”共占市场70%,亿纬锂能和正力新能增长速度显著。 【标杆企业-宁德时代】“硬实力”持续凸显,财务指标持续向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逆周期增长,“宁王”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2018年至2022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产品组合不断多元化且下游需求持续旺盛,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07%;2023年营业收入延续高增长态势,达到4009.20亿元,同比增长22.01%; 从利润方面来看,2022年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307.29亿元,同比增加92.89%,扣非后净利润282.13亿元,同比上涨109.88%;2023年,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扣非净利润400.90亿元,同比增长42.10%。 新能源汽车—“白色石油”碳酸锂 【碳酸锂价格走势】长期来看,锂矿供需将长期维持宽松局面,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增速放缓,价格重心也将逐渐向平均成本方向偏移,远期价格预计将维持在10万元/吨上下浮动。 2023年锂价将迅速回归至约10万元/吨,远期将向成本方向靠拢。 由于锂资源供应逐步走向过剩,锂价维持高位的支撑点已不复存在。2022年末,碳酸锂价格已出现明显回落,迅速从高点50.52万元/吨跌至40余万元/吨。高库存和高利润空间必然导致2023年锂价出现急速下跌的现象,结合对成本的考虑,锂价将迅速回归10万/吨之内。 长期来看,锂矿供需将长期维持宽松局面,价格重心也将逐渐向平均成本方向偏移,远期价格预计将维持在10万/吨上下浮动。 【碳酸锂期货走势】碳酸锂在经历60万元/吨的高光时刻后,2023年上半年逐步恢复到理性区间,在锂价的“跌跌不休”中,7月碳酸锂期货正式上市,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多重作用对价格起到抑制作用,现阶段价格不到10万元/吨,未来两年仍面临过剩压力,价格的拐点要等到供给开始出清。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动力电池供应需求激增,碳酸锂价格经历过近60万元/吨的高光时刻后,在随后的六个月内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场行情反复多变,随着碳酸锂期货的上市,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多重作用推进下,碳酸锂价格回归至10万元/吨的关口; 碳酸锂合约的成交量在2023年12月初达至高峰约13.5万手后,逐渐下滑至1月底4372手,持仓量稳步回升,酝酿下一波行情。 新能源汽车—锂电材料家族 【成本结构分析】锂电池主要直接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铜箔等,其中正极作为最主要的材料,约占整体成本45%;磷酸铁锂市场地位逐步反超三元材料,锂源和磷源成本占比超过9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相关锂电材料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在政策补贴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锂电核心材料为更好提高性能,不断进行结构变革和材料升级,现阶段磷酸铁锂、人造石墨及湿法隔膜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电解液价格回调且添加剂是技术核心。 随着前期新能源汽车进入报废期,报废电池的数量将大幅增加,预计2026年将达到231.2万吨,市场份额突破940亿元;行业向上发展促进相关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猛涨到11.2万余家,在已发布的5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中,共有156家相关企业上榜,正规回收企业有限。 新能源汽车—肌肉(电机)、大脑(电控) 受到新能源汽车销量旺盛的影响,三大核心零部件除动力电池外,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需求量也迎来了高速增长。 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和双电机四驱车型的占比逐步提升等因素的推进下,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约600万台,同比增长近34.32%。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均价为5000元/台,在2023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转向市场主导型,及IGBT等电控系统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加快,中国电控系统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涨带动下,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201亿元,同比增长3.66%。 新能源汽车—芯片 智能网联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全球汽车芯片需求暴增,至2025年有望达到800亿美元,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单车芯片价值分别为710美元和704美元,其中,功率半导体占比较高。 约有80%的车用芯片采用28nm以上成熟制程,仅有20%采用14nm以下先进制程。这使得美国的“卡脖子”对汽车芯片的影响较小。 现阶段,全球新能源汽车芯片已进入“供不应求”的局面中,2019-2025年全球市场需求复合增长率在14%左右,至2025年将达到9.07亿个,而供给量预计仅达到8.46亿个。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充电桩数量大幅增加,2023年保有量超过958万台,目前市场以交流充电桩为主,直流充电桩占比逐年递增;特来电、星星充电及云快充占比较为接近,三者市场份额超行业“半壁江山”,共计52.16%。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在政策推进和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换电站建设稳步增长,集中布局趋势强化。 2022年,中国建成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约1973座,同比增长52.00%;2023年,国内换电站保有量达到3567座,同比增长80.79%。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国内主要由蔚来、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三家参与建设,其中蔚来换电站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占比65%左右。未来随着国内换电市场前景不断明朗,行业内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布局、规划换电站建设,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国内换电市场格局将呈现较大变革。 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 【定义及市场格局】新能源汽车在能源领域潜力十足,其可做为“移动储能电站”来储存能源,并在电网需要调峰时候进行电能释放,供给其他用户使用。特来电公司支持车网互动充电设备的全国市占率最大,为69.16%。 剖析资本市场投融资形势 新能源汽车指数 新能源汽车指数A(012543)成立以来,在2021年11月中旬达到峰值后整体呈现波动性下降, 2024年,指数下探至谷值后,开始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宁德时代、比亚迪及汇川技术占成分股前三甲。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叠加政策补贴持续退场引发市场预期下降,且随着锂矿价格逐渐回归理性,2023年后新能源汽车指数未出现2022年的大幅度涨幅情况,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024年2月初,指数下探至谷值后,开始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指数将会继续稳步提升。 选择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具体包括整车、电芯电池组、电池材料及上游资源、充电桩、配套设备等。2024年第一季度,嘉实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012543)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汇川技术(300124)、三花智控(002050)、天齐锂业(002466)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58%。 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内外销量超于预期,2023年融资案例共计511起,已披露总融资金额达748.7亿元,细分领域中,新能源整车赛道融资规模最大,动力电池最受资本关注且融资案例最多,智能网联化有望成为火热赛道,现资本表现逐渐偏于理性。 得益于国内外产销量大于预期,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案例共计511起,同比增长2.4%,其中未公开事件139起;已披露总融资金额达748.7亿元,同比减少了44.2%; 从融资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整车赛道市场格局相对成熟,尽管融资案例仅为34起,但是融资规模最大,达到385.2亿元,增速下降32.1%;动力电池赛道是目前资本关注的重点板块,融资案例最多,合计171起,不过融资金额仅125.6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近400亿元; 智能网联化将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自动驾驶一直备受瞩目,但是商业化落地进程缓慢,行业分歧进一步呈现,资本表现也愈加理性,2023年自动驾驶融资案例合计128起,比2022年减少了15起,融资金额达140.1亿元,同比减少了15.9%。 新能源非上市公司投资 2023年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于5次的有16家,主要投资领域是自动驾驶、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研判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机会 “价格战”、“出海”受阻、市场“内卷”、“技术瓶颈”等挑战或依然存在,如何结合自身禀赋和外界趋势去探索和抓住新的“蓝海”市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的核心措施。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机会 主要发展趋势与机会介绍:

  • 2026年磷矿石将迎来集中投产 产能或增21.4%【SMM新能源峰会】

    5月31日,在SMM主办的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先进材料运用高峰论坛上,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松华表示,产能方面,2023年底国内在建/规划磷矿石3550万吨,预测2023-2025年产能复合增速仅为3.97%,2026年磷矿石将迎来集中投产期,产能预计增长21.4%至1.48亿吨。 《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 【出台背景】磷矿是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磷化工是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磷化学品更是关乎粮食安全、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产品。而我国依托相对丰富的磷矿资源和完善的产业基础,磷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磷矿综合利用水平偏低、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不强、磷化工绿色发展压力较大、磷化学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体考虑】一是明确功能定位,旨在细化落实相关规划政策要求。二是注重分业施策,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三是坚持耦合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主要目标】2026年,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磷化工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高端磷化学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区域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能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加稳固。具体为4个方面:在创新驱动方面,突破一批磷资源高效开发、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在结构优化方面,磷铵、黄磷等传统产品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高附加值含磷化学品等非农用产品在磷化工中的营收占比不断优化;在绿色发展方面,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磷铵产能占比超过35%,新增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达到65%;在生态培育方面,形成3家左右具有产业主导力、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磷化工企业,建设3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协力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重点工作。鼓励地方政府完善配套政策,落实重点任务,加快磷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强化磷石膏、尾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二是加强政策协同,加大对磷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服务化延伸、安全化管控等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力度。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投资基金、金融机构等支持重点项目实施。三是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地方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促进磷矿等生产要素跨地区高效顺畅流动,加强磷石膏及综合利用产品的跨区域协同利用。 部分要点 磷化工产业现状 磷矿石产能 现有产能:12191万吨。 预测产能:2023年底国内在建/规划磷矿石3550万吨,预测2023-2025年产能复合增速仅为3.97%,2026年磷矿石将迎来集中投产期,产能预计增长21.4%至1.48亿吨。 新增产能主要企业:瓮福集团、川恒股份、湖北祥云、新洋丰等。 磷矿石产业链 磷矿石主要用于生产磷肥、黄磷、磷酸盐等产品,磷肥是磷矿石最大的下游需求。 磷肥出口量:2023年我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口量分别为203.62、503.58万吨,同比增长1.25%、40.69%。 黄磷消费占比:2023年我国黄磷下游中PCl 3 消费占比为53%,磷酸消费占比为39%。 PPA产能:2023年底现有+拟建PPA项目产能将在2026年达519万吨,2023-2026年PPA产能复合增长率为14.25%。 电池材料 ►湿法净化磷酸(PPA) 产能:截至2023年底,现有(贵州磷化占比57%)+拟建PPA项目产能将在2026年达519万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将持续上涨,大量磷化工企业正在扩建PPA项目。 预测:2023-2026年PPA需求复合增长率为18.69%,2023-2026年PPA产能复合增长率为14.25%。 2024年一季度,贵州磷化集团净化磷酸(PPA)销量同比增长60%,在新能源领域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336%,出口量同比增长21%。 ►磷酸一铵(MAP) 产能:2023年我国磷酸一铵总产能1830万吨,相比去年下跌3.33%,产量大约为1066.64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加61.00万吨,同比上涨6.07%。 出口量:2023年中国磷酸一铵累计出口总量203.63万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26%。 需求:2023年我国磷酸一铵行业市场规模427.05亿元,其中,农用磷酸一铵需求规模324.7亿元;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规模为102.35亿元。2023年我国磷酸铁出货量139.8万吨,折磷酸一铵需量111.8万吨(折算系数0.8t/t)。 ► 无水氟化氢(AHF) 产能:2023年我国AHF总产能约337.4万吨,同比增长9.1%,新投产产能约30.2万吨,拟在建产能约330万吨,萤石-硫酸法仍为主流工艺,产能约266万吨占比80.5%,H 2 SiF 6 法AHF拟在建产能约68.5万吨占比约19.5%。 产量:2023年我国AHF总产量约195.6万吨,同比下降2.8%,行业整体开工率约58.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出货量:2023年全球六氟磷酸锂出货量16.9万吨,折算AHF需量18.59万吨(折算系数1.1t/t)。 ►五氯化磷(PCl 5 ) 消费占比:2022年五氯化磷在新能源行业六氟磷酸锂应用中的消费占比达到约90%。 生产管控:五氯化磷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管控严格,对于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正在生产五氯化磷的企业,国家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规范,导致在近两年下游锂离子电池的强劲需求下,五氯化磷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预测:2022年受下游六氟磷酸锂市场的带动,中国五氯化磷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发展态势,全年价格同比增长180%以上,销量增长超过30%。预测2027年将达到159.58百万美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6.31%。 新能源电池材料与磷化工 磷系正极前驱体-磷酸铁 工艺产能占比:2023年投产的磷酸铁项目产能中铵法占比约69.46%,钠法占比约15.75%,铁法占比约14.8%。 磷源需求:铵法和钠法都属于亚铁工艺路线,由硫酸亚铁与磷源(磷酸一铵、精制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铁,铁法属于纯铁路线,通过磷酸和铁粉反应制备得到磷酸铁。 成本:无论采用何种工艺,磷源成本均>50%。 产能:预计到2025年我国磷化工企业将释放超200万吨 磷酸铁产能。 市场:目前磷酸铁产能仍在陆续释放,预计短期内磷酸铁供需矛盾难以缓解,磷酸铁价格价差或将延续弱势运行。未来精制磷酸、磷酸一铵等主要原材料供应能力较强的一体化磷化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愈加凸显。 磷系正极 ►磷酸铁锂 优势:磷化工企业凭借磷矿资源上游一体化配套,单吨磷酸铁锂可节省数千元,磷源成本优势显著。 成本:磷酸铁锂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90%以上,原料成本中,碳酸锂>磷酸铁>其他。 磷源需求:预测2025年我国磷酸铁锂需求总量有望提升至289万吨,单吨磷酸铁锂消耗0.73吨的磷酸一铵,假设未来工业级磷铵的在磷酸铁锂制备中的应用占比为40%,那么至2025年,我国国内磷酸铁锂材料能够拉动近84万吨的磷酸一铵需求,对磷矿石的需求将达653万吨。 ►(氟)磷酸钒钠 成本:目前磷酸钒钠聚阴离子路线已有小批量生产,工业级纯度的钒原料成本约10万元/吨,原料中钒源成本占比达到92.7%,磷源占比2.6%,氟源占比1.18%,钒源限制了其产业化进度。 前景:①氟具有极强的诱导效应,可以提高材料的工作电压;②氟化磷酸钒钠的能量密度较高,能量密度的理论值高(约520 Wh/kg),与LiFePO4的能量密度(≈530 Wh/kg)相当。 ►磷酸焦磷酸铁钠(NFPP) 成本:铁源(60.18%)>磷源(18.14%)>碳源(14.63%)>钠源(7.04%),可见NFPP对磷资源的需求较大。 优势&缺点:优势是价格便宜、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无环境污染;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倍率性能差。 应用场景:储能,如小储、户储、户外基站储能、光伏储能等。 磷系负极-红磷/黑磷 前景:磷基材料是目前理论容量最高的钠离子电池负极之一,有望满足储能电站对于高功率密度的要求,在成本方面,磷的储量丰富,廉价易得,此外钠离子电池本身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安全性,磷基钠离子电池在大型储能电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优势&缺点:磷基负极理论储钠比容量为2596 mAh·g-1,但电压平台较低(Li/Li+,0.8V和Na/Na+,0.4V)。黑磷具有较宽的层间距和高效的电荷传输性能,导电性能优于红磷。 氟系电解质- ►六氟磷酸锂 成本:电解液中溶质36%>溶剂20%>添加剂19%。六氟磷酸锂中LiF52.48%>AHF26.99%>PCl516.53%。 市场:由于溶质六氟磷酸锂产能大量释放,价格大幅下降,目前市场竞争激烈。 ►六氟磷酸钠 成本:具备PCI5、AHF等原材料的生产厂家在生产NaPF6上具备成本优势。 前景:六氟磷酸钠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良好的离子迁移数、较强的电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能与各种正负极材料匹配。 需求:由于钠离子的电导率较高,对电解液的浓度要求较低,按照六氟磷酸钠的单耗保持120吨/GWh 来进行预测,对应电解液单耗及六氟磷酸钠在电解液中浓度分别为1200 吨、10%,在此条件下2025年六氟磷酸钠市场需求有望超过6000吨。 ►双氟磺酰亚胺锂 成本:由于目前LiFSI价格较高,主要作为添加剂添加到电解液中。 前景:LiFSI性能优于LiPF6,更契合未来高性能、宽温度和高安全的锂电池发展方向,未来有望替代六氟磷酸锂。 市场:随着LiFSI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以及LiFSI对电解液性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全球各厂商纷纷大规模规划布局LiFSI,其中天赐材料扩产规模最大。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磷化工企业入局新能源电池领域,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是使命、应担当。 展望 上下游产业链携手合作,形成集群发展,互相赋能,共创未来。

  • CLNB海外考察团第二站——卓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结束之后,SMM精心策划组织了海外考察团的行程活动,带领考察团成员前往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进行参观走访。6月2日下午,SMM储能行业负责人李晓奇、钠电行业负责人李嘉宁、伦敦办储能分析师刘曜宁、国外信息数据负责人温贺带领考察团前往卓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走访交流。 卓阳储能是一家集储能电站投资、运营以及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与高校和专业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推进储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江西、四川等地拥有14GWh储能智能工厂,在上海设立卓阳数字中心。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的运营模式,为各种应用场景及行业提供标准化、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做好电网与各类用电场景之间的纽带,使用电更有序,让负荷更均衡。 卓阳储能是卓阳集团子公司。卓阳集团成立2013年,是一家以新能源电站开发、投资、运营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已投资建成大型光伏电站23座,总装机3.53GW,在建风力、光伏电站1.23GW,累计总投资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3%。 经过此次走访交流,SMM及考察团成员对公司产品、技术、公司发展情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锂电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继续与各大企业深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

  • CLNB海外考察团第一站——上海东渐数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结束之后,SMM精心策划组织了海外考察团的行程活动,带领考察团成员前往多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进行参观走访。6月2日,SMM储能行业负责人李晓奇、钠电行业负责人李嘉宁、伦敦办储能分析师刘曜宁、国外信息数据负责人温贺带领考察团前往上海东渐数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走访交流。 东渐数能集团成立于2022年12月,致力于“天使投资+产业孵化+产业基金+资本赋能”的商业模式,以企业科学家群体为核心,赋能产业和地方政府落地。东渐数能集团产业投资聚焦于钠离子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储能以及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数字化。于2023年,东渐数能集团子公司乐普钠电先后落地安徽六安及江苏盐城,本轮投后估值近20亿;并已荣获IT桔子“2023年中国融资榜单第一名”。 东渐数能集团产业布局覆盖能源生产、能源存储以及能源消纳,集团下目前设有上海乐天钙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乐普钠电(上海)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东渐光储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具体来看子公司方面: 乐普钠电(上海)技术有限公司:乐普钠电成立于2022年12月,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高性能、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储能电池、储能设备以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运营,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综合一体化业务的钠电企业。 上海乐天钙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提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加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为国家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筑光伏一体化以及各类新型光伏项目等。 东渐数能集团已与美国、英国、新加坡、阿联酋、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刚果金、智利、阿根廷在内的多国政府及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洽谈。2023年,东渐数能集团已实现钠电行业融资全行业第一、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化率世界第一的成就;2024年,在钠电领域持续扩大领先优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加速完成产业落地;2025年,构建东渐能源生态系统,立志成为中国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 【6.11锂电快讯】前四个月锂电池产量超282GWh | 韩系动力电池1-4月全球除华市场占有率同比略降

    【1-4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282GWh 同比增长17.5%】 2024年1-4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1-4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282GWh,同比增长17.5%。电池环节,1-4月全国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48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约120.4GWh。受锂电池材料价格下调等影响,锂电池产品价格相应下降,1-4月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1242亿元,同比下降15%。一阶材料环节,1-4月全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达到73.5万吨、53.5万吨、49亿平方米、32万吨,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二阶材料环节,1-4月全国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为17.1万吨、10.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微粉级)均价分别为10.4万元/吨和9.8万元/吨。 》点击查看详情 【德瑞锂电:公司产品近期暂无提价计划】 德瑞锂电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产品近期暂无提价计划,产品的定价通常是结合多个因素来综合确定,一般会根据客户业务的合作程度,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水平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 【赣锋锂业:拟对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增资6亿美元】 赣锋锂业公告,为获取更多优质的海外锂资源,推动公司海外上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有限公司(简称“赣锋国际”)增资6亿美元。 【沃顿科技:公司膜产品在盐湖提锂领域已实现成熟应用】 有投资者问,请问贵司的膜孔径可以做到刚好分离盐湖里的镁钙离子跟锂离子吗?而且可以在该技术领域提供稳定的批产供货吗?沃顿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膜产品在盐湖提锂领域已实现了成熟的应用,并承接了多个液体物料浓缩分离纯化的工程项目。膜产品在盐湖提锂中的应用场景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 【韩系动力电池1-4月全球除华市场占有率同比略降】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在中国以外市场的装机量占有率同比略降。今年1月至4月,全球除华市场的各类电动汽车电池装机总量同比增长13.8%,为101.1吉瓦时(GWh)。其中韩国三大制造商的市占率之和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46.7%。 (韩联社)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关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工作应在确保整车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运营企业、动力电池更换服务提供商应遵循“谁主张、谁负责;谁更换、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用于更换的动力电池性能应满足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建议满足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等推荐性国家标准要求。 》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SMM分析】5月国内碳酸锂产量6.25万吨 预期6月环增4%至6.49万吨 【SMM分析】5月碳酸锂产量继续环比增加 下游三元市场需求减弱明显 【SMM分析】Arevia和NV Energy签署了“内华达州最大”2.8GWh太阳能+存储项目的PPA 【SMM分析】五月回收市场采购及产出量环比小幅下降 【SMM分析】动力储能新需求驱动 刺激锂电行业新趋势 【SMM分析】六月初废料市场价格小幅下行 【SMM分析】5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维持上行 下游客供增长电氢需求埋隐忧 【SMM分析】终端需求仍有增长 5月负极产量继续提升 【SMM分析】2024年5月钴酸锂材料产量环增7% 6月市场分化增幅放缓 【SMM分析】5月三元材料产量大降20% 三元材料市场后市如何走? 【SMM分析】头部挤压小厂份额以及个别企业检修 5月四氧化三钴产量小幅下行 【SMM分析】新增产能释放致使硫酸钴产量增量 【SMM分析】下游需求转淡 带动锰酸锂企业产量缩减 【SMM分析】5月锂电隔膜排产连续第4月上行 再创历史新高 【SMM分析】5月磷酸铁市场供需双强 工铵涨价成本影响大 【SMM分析】负极招标 不能全选的多选题 【SMM分析】24万吨年产能磷酸铁锂环评通过 安达科技新布局40亿投资项目 【SMM分析】磷酸铁锂成本分析和结算价格探讨 磷酸铁单独计费? 【SMM分析】首个高海拔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投运 未来锂需求或激增 津巴布韦全球锂供应潜力高于预期【SMM新能源峰会】 科力远:按自有矿全自供生产碳酸锂核算 公司碳酸锂整体制造成本约在7万以内 SMM:未来几年全球镍钴锂或将维持过剩局面 磷酸铁锂社会退役量或逐步反超三元 SMM:2023-2030全球储能市场格局回顾与展望【SMM新能源峰会】

  • 问界M7终端销量暴增15倍 凯美瑞、雅阁暴降

    根据终端销量数据,1-4月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650.4万辆,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车终端销量172.2万辆,同比增长41.1%,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7.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9个百分点。 TOP20车型榜中,新能源车占据8款,且有7款位居前十,比亚迪占据5款。问界M7终端销量同比暴涨近15倍,而朗逸、元PLUS、宏光MINIEV终端销量同比下滑。曾经的神车凯美瑞和雅阁终端销量大降超35%,跌出前20。 TOP20品牌榜中,新能源品牌占据5款,比亚迪以77万辆的终端销量,超越大众丰田夺得冠军。问界暴涨6.7倍,而埃安、丰田、本田、宝马、奔驰、哈弗、别克、特斯拉终端销量均出现下滑。 ▍ 比亚迪5款车进入前十,问界M7暴涨15倍 1-4月,TOP20车型榜中,新能源车占据8款,且有7款位居前十。其中,比亚迪旗下车型占据5席,且均位居榜单前十,旗下主力车型秦PLUS同比大涨37%,以15万辆的终端销量超越Model Y夺冠。 宋PLUS同比上涨3.7%,以超11万辆的终端销量,超越轩逸夺得季军。海鸥已近万辆的终端销量,超越朗逸跻身第五。 得益于荣耀版的推出,比亚迪宋Pro终端销量同比大涨92%,位居第八;而元PLUS同比下降14%,排名下降至第十。 得益于新问界M7销量的暴涨,问界M7终端销量同比暴涨近15倍,跻身榜单第六。但4月问界M7的终端销量环比腰斩,预计5月其终端销量将再次下滑。随着问界M7 Ultra于5月31日上市,问界M7的销量有望在6月再次冲高。 燃油车上榜12席,其中仅轩逸一款车1-4月终端销量突破10万辆,位居第四;朗逸终端销量同比下降近11%,排名下降至第九。 得益于大幅降价促销,星越L、锋兰达、帕萨特终端销量同比大涨超50%;迈腾、奔驰C级、奥迪A6L终端销量同比上涨超20%。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的神车凯美瑞和雅阁终端销量大降超35%,未进入榜单。两者销量的大降主要原因是,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大幅降价促销所致。 ▍ 四款大热车型同比翻倍暴涨,四款大热车型同比大降超30% 1-4月,TOP20新能源车型榜中,比亚迪7款车进入前十。得益于荣耀版的上市,驱逐舰05同比暴涨超2.4倍,跻身榜单前十。而元PLUS和海豚终端销量同比均出现下滑,且后者大降超42%。关于海豚销量下滑的原因可参考《比亚迪六大爆款车终端销量下滑》一文。 除了海豚大降超42%外,Model 3、宏光MINIEV、AION S终端销量同比大降超30%。 其中,曾经位居前十的宏光MINIEV同比大降35.2%,1-4月终端销量仅5.7万辆,排名下降至第16。其销量的下滑,一方面是比亚迪旗下车型大幅降价,抢占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自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有点慢。 为了挽回市场,5月22日,宏光MINIEV家族至高直降1.3万元,全系2.98万元起售。预计其5月终端销量将有所回暖。 特斯拉旗下Model 3终端销量同比大降33%,主要原因一方面,其部分销量用于了出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众多性价比高的产品推出,消费者对其的需求有所降低。 AION S终端销量同比大降超33%,主要原因一是网约车市场饱和;二是比亚迪等车企大幅降价促销影响。 除了问界M7终端销量同比暴增15倍外,驱逐舰05、五菱缤果和理想L7终端销量同比暴涨超1倍。其中得益于荣耀版的推出,驱逐舰05终端销量同比暴涨2.4倍;由于五菱缤果和理想L7分别在去年3月底和2月底上市,两者的终端销量得以同比翻倍增长。 ▍ 问界暴涨,丰田、本田、奔驰、宝马大降 TOP20品牌榜中,新能源品牌占据5款,比亚迪以77万辆的终端销量,超越大众丰田夺得冠军。 问界终端销量同比实现翻倍暴涨,其中得益于新问界M7以及M9销量的暴涨,问界终端销量同比暴涨6.7倍。随着问界M7 Ultra的上市,以及M9销量的暴涨,问界终端销量将继续攀高。 奇瑞终端销量同比大涨超80%,销量大涨的原因主要是,去年仅有QQ冰淇淋、小蚂蚁的奇瑞新能源销量跌入低谷,今年得益于星途、捷途旗下推出新能源车以及iCAR全新能源品牌的推出,让奇瑞新能源起死回生,也让整个奇瑞汽车重获新生。 合资燃油车丰田、本田、奔驰和宝马终端销量同比大降,其中由于凯美瑞等车型销量的大降,致使丰田终端销量同比大降11%;由于雅阁销量的大降,使得本田终端销量下降7.3%。 受限于奔驰E级等车型销量的下滑,奔驰终端销量同比下降18%;而由于宝马5系销量的大降,致使宝马终端销量下降14%。 ▍ 领克、零跑、极氪、别克同比翻倍暴涨,埃安大降24% TOP20新能源车品牌榜中,除了问界暴涨超6倍外,领克、零跑、极氪、别克同比均实现翻倍暴涨。 得益于领克08、领克06EM-P等销量的上涨,领克终端销量同比暴涨4.8倍。随着领克07 EM-P在5月17日正式上市,领克的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得益于零跑C10的上市以及2024款C11\C01\T03降价推新,零跑汽车终端销量实现超2.5倍暴涨。零跑旗下全新车型零跑C16将于6月28日上市,其将助力零跑销量更近一步。 极氪终端销量同比暴涨超一倍,主要功劳是2024款极氪X降价上市,以及极氪001大幅降价。 埃安、特斯拉和腾势终端销量同比出现下滑,且埃安大降24%。埃安销量的下滑,主要是因为旗下两款主力车型AION Y、AION S销量的大幅下滑。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次规模较大的“价格大战”,一次是龙年伊始比亚迪率先开启大幅降价推新,随后众多车企加入其中;一次是3月28日,起售价仅21.59万元的小米SU7上市,再次引发众多车企降价促销。 5月28日,比亚迪再次扔出“重磅炸弹”,仅9.98万元起售的比亚迪秦L上市。它的上市重新定义了A级家用轿车的价格,不仅将再次引起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而且“油电大决战”也再次升级。 可以预见,随着秦L等多款新车的上市,叠加小米、问界、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以及奇瑞、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的集体发力,今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有望创新高。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