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

  • 德国能源命脉彻底被掐断?传俄罗斯准备封存受损的北溪管道

    据知情人士最新透露,俄罗斯没有立即修复或重新启动“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受损的管道接下来将被封存。 实际上,俄方曾提议修复受损的天然气管道,或者通过未受损的一条管道继续为欧盟继续提供能源,但德国却选择了拒绝。在目前极端对立的政治环境下,残破的北溪管道目前完全看不到修复和重启的希望。 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管道分别由两条管道组成,由俄罗斯国有控股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建造,每年可向德国输送1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在2022年9月26日,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同时遭遇袭击,其中三根管道因爆炸而破裂,只有北溪二号B线管道还完好无损。 爆破事件发生时,这两条天然气管道都没有向欧洲进行供气,北溪一号的供应于去年8月31日停止,而北溪二号始终未投入商业运营,尽管管道于2021年9月已完工。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曾表示,修复破裂的管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两名熟悉计划的消息人士称,莫斯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与西方的关系改善到足以重启管道的前景不大。 过去一年,欧洲大幅削减了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一位俄罗斯消息人士称,俄罗斯认为该项目已“被埋葬”。另外两人表示,虽然没有修复破裂管道的计划,但至少会保留它们以备将来有可能会重新启用。 另一位熟悉该计划的消息人士证实,北溪的利益相关者正在考虑保护管道,这可能意味着密封破裂管道的末端,并在管道中涂上一层涂层以防止海水进一步腐蚀。 一位俄罗斯消息人士称,如果美国海运液化天然气(LNG)变得越来越昂贵,欧洲可能会再次准备从俄罗斯进口更多能源。 德国能源巨头E.ON的一位发言人近期声称:“据我们所知,作为北溪天然气公司的小股东,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恢复这条能源管道。” “北溪”爆破疑云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至今仍疑云重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本周表示,俄方将继续寻求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调查,不会让真相被掩盖。 拉夫罗夫称:"我们对在北约和欧盟责任区内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却不受惩罚感到震惊。我方坚持诚实、迅速调查对北溪的恐袭事件,让俄罗斯和其它相关方面参与。" 2月初,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称,美国策划参与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据他爆料,在北约2022年夏季的“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美国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下安置了炸药,在三个月后,挪威人将其引爆。 赫什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是唯一的嫌疑人,美国策划炸毁北溪是为切断俄欧联系。 德国联邦议员塞维姆·达代伦表示,这是对能源基础设施最大的恐怖袭击,是对能源主权的侵犯,欧盟与德国政府无视美国记者赫什的指控,不去调查事实真相,我对此表示疑惑。他们甚至拒绝支持由联合国领导的国际联合调查,我认为德国政府有义务尽一切努力调查事实真相,找出这一恐怖袭击的幕后真凶,求证赫什的报道,看看我们所谓的盟友美国和挪威是否真的是幕后主使。

  • 经济逐步复苏 德国IFO商业预期指数连续第五个月改善

    随着德国似乎将避免俄乌冲突后许多人担心的黯淡局面,该国的商业前景连续第五个月改善。数据显示,德国2月IFO商业预期指数从上月的86.4升至88.5,这一数字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88.3。反映当前状况的德国2月IFO商业现况指数则小幅下滑至93.9。 IFO研究所主席Clemens Fuest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德国经济正逐步走出疲软期。” 这一数字是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后德国恢复元气的最新迹象。周二公布的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受供应短缺缓解和服务业扩张的推动,本月私营部门活动恢复增长。 另外,德国ZEW周二的数据也显示,受能源和出口导向型行业利润预期提高的推动,投资者信心连续第五个月改善。 不过,在德国扮演重要角色的制造业仍面临压力。新订单依然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生活成本飙升的影响。 德国央行本周曾表示,预计今年的产出将小幅收缩,不过收缩幅度低于去年12月的预测。

  • 德国将途经俄罗斯进口哈萨克斯坦原油 直言“调和油”也无妨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部长布拉特·阿楚拉科夫周三宣布,该国将通过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原油,第一批油最快将从周三送出。 据哈萨克斯坦的国有石油管网公司KazTransOil披露, 已经向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申请往德国输送2万吨原油,今年哈萨克斯坦计划向德国总共输送120万吨原油。 由于哈萨克斯坦与德国并不接壤,所以 德国购买的原油只能通过俄罗斯“友谊”(Druzhba)输油管网系统来交付 。作为全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启用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友谊”管网分为两线,分别途径波兰和乌克兰,向德国、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输送石油。 (“友谊”输油管道系统示意图,来源:美国能源部)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欧盟的俄油进口禁令中并不包括管道原油,但作为欧盟的门面,德国已经主动承诺将在今年停止所有俄油的采购。 所以向哈萨克斯坦购买原油,也是德国寻找替代品的手段之一。 作为德国的盟友,至今仍在购买俄罗斯原油的波兰也在本月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波兰环境部长Anna Moskwa质疑称, 德国这么干,不还是一样在买俄罗斯原油嘛。 毕竟是同一根管子里的原油,怎么分的清哪一滴是哈萨克斯坦油,哪一滴是俄罗斯油。 对此德国大方回应:没必要搞清楚啊。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 哈油和俄油混在同一根输油管道里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所以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油的原产地是哪里”,而是这些油并不是俄罗斯方面发的货,同时收钱的也不是俄罗斯。 这里也有一段故事,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哈萨克斯坦的原油一直与俄油一起以“乌拉尔原油”(其实真实的品牌名应该叫REBCO)的名义对外出口。但在俄油面临西方国家制裁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将自家的原油品牌更名为KEBCO,仍然依赖俄罗斯的港口和管道来卖油。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德国来说, 虽然第一批2万吨(大约14.5万桶)的原油采购量并不大,但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表示年供应量能够上升至600万吨,对应12万桶/天。 这个供应量足以维持德国关键炼厂Schwedt近一半的需求。当然,考虑到这些原油依然要经过俄罗斯的管道来运输,所以除了向俄罗斯支付管道费用,德国的能源供应也需要继续“看俄罗斯的脸色”。

  • 俄乌冲突德国出血!2022年一年已损失逾千亿美元

    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表示,在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中,德国经济损失已经达到1000亿欧元(约合1067亿美元)。 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实施了一系列制裁。随着危机持续,制裁的反噬效应日益显现,欧洲陷入能源危机加剧、供应链中断等困境之中。 欧洲能源价格去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工业在德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许多国家,且主要来自能源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能源价格飙升对德国企业的打击尤其严重。 据媒体周一(2月20日)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茨舍尔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俄乌冲突和与之相关的能源成本暴涨,导致德国在2022年损失1000亿欧元,几乎相当于德国年生产总值(GDP)的2.5%。” 弗拉茨舍尔指出,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更高,能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极度依赖他国出口和全球供应链,因而在经济上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较大。 他预计,如果能源危机持续,德国的损失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增加。 德国另一家机构也对此进行了预测,德国工商总会(DIHK)负责人近日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俄乌冲突将使德国经济损失约1600亿欧元(约合1710亿美元),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 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告诉媒体,这意味着欧洲最大经济体的人均GDP将因此减少2000欧元。 欧洲金融公司安联贸易(Allianz Trade)上个月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工业在2023年的能源支出将比2021年高出约40%,而2021年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 阿德里安表示:“因此,德国在2023年和2024年的增长前景也低于许多其他国家。”他补充说,去年也是如此。 此外,与自身拥有天然气储量的美国和拥有大量核电产能的法国相比,德国的能源价格尤其高。阿德里安指出,德国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三到五倍左右,德国的电价是法国的四倍。 几十年来,德国一直依赖相对便宜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随着2022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量逐步减少,加上“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德国面临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缺口。 而据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北溪管道让德国和俄罗斯大获其利,德国经济增长多亏了廉价、可靠的俄罗斯能源,拜登政府认为这对美国的欧洲战略构成威胁,因此选择炸毁北溪管道,这样德国就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角色并成长为主导欧洲的力量,同时还孤立了俄罗斯。 能源问题持续存在 上周六,在德国举办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指出,由于能源危机,欧盟下一个冬天将更加艰难。比罗尔称,虽然欧盟今年冬天为克服天然气危机做出了努力,但欧洲工业仍旧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总体规划。 比罗尔认为,由于新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进入市场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亚洲在今年的消费量将上升,欧洲明年冬季可能将出现能源短缺。 负责监管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德国网络机构负责人克劳斯·穆勒上周日也表示,他不排除明年冬天天然气短缺的可能性,尤其是德国现在不得不在没有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的情况下补充天然气库存。 穆勒表示:“我们可以做到,但必须付出很大努力。”他补充称,最好不要让天然气库存水平比目前比例71.52%下降太多。 比罗尔还警告那些已经决定逐步淘汰核能的国家,要重新考虑现在是否是这样做的最佳时机。 他表示,德国最后一批核电站运行时间延长至4月份,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我们需要所有的能源来帮助我们度过下一个冬天。

  • 德国制造业复苏中 12月工厂订单环比增3.2%超预期

    德国12月工厂订单增长超过预期,表明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制造业活动正在复苏,不会出现衰退。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12月工厂订单环比增长3.2%,预期为2.0%,前值为-4.4%。该统计局表示,这一增长是由于大量订单,如果没有这些订单,将出现0.6%的下降。 据了解,2022年第四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0.2%,能源账单上涨导致的经济衰退难以避免。此外,借贷成本迅速上升也加剧了经济逆风。 但尽管如此,一些指标仍显示,在温和的冬季天气和充足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几乎消除了供应短缺的风险之后,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同时,批发价格也已从历史高位回落,这让人们乐观地认为,通胀可能比此前预期的更早缓解。 据标普全球的商业调查显示,随着供应链瓶颈缓解和成本压力降温,今年年初的形势有所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众汽车(VWAGY.US)预计中国重新开放将提振需求,但汽车供应商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 GmbH)认为,由于一些半导体仍然短缺和经济放缓,今年全球汽车产量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 受高通胀和市场不确定性拖累 德国11月出口意外下降

    德国11月出口意外下降,原因是尽管供应链问题逐渐缓解,但高通胀和市场不确定性继续给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带来压力。德国联邦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月出口下降0.3%,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增长0.2%。 其中,德国对其最大出口伙伴美国的出口环比下降1.5%,而对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则下降0.4%。 11月进口降幅也超出预期,为3.3%,而普遍预期为下降0.5%。 Hauck Aufhaeuser Lampe私人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lexander Krueger对此评论道:“随着美国等经济体的疲软,出口势头将暂时保持低迷。” 不过,Krueger指出,原材料瓶颈的减少提供了一些乐观的理由。“出口部门支撑了温和衰退的前景”。 据悉,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原材料供应改善,德国制造业的低迷在去年12月有所缓解,但需求疲软继续影响制造商。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发现,去年12月,报告材料短缺问题的制造业企业数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 一家德国隐形冠军的纠结:企业缺人又缺芯 困境中能否找到出路?

    德国巴登符腾堡东北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且由于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性,让该地区成为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基地。换句话说,该地区是众多隐形冠军扎堆的地方。 全球领先的风扇和电动机制造商依必安派特(ebm-papst)就是其中之一,总部坐落于籍籍无名的Mulfingen小镇,但其产品却应用于全球各地的汽车、家电和数据中心。 这家公司于1963年创立,目前仍为家族企业,但去年其首席执行官换成了家族之外的人——Klaus Geißdörfer。 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正在冲击这个隐形冠军。Geißdörfer临危受命,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决定停止生产汽车风扇,转而专注于制造用于热泵的通风机和冷却数据中心的风扇。 Geißdörfer表示,依必安派特希望大幅提高产能,并在明年做到这一点,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于他们最强的领域。尽管如此,依必安派特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缺人和缺芯。 隐形冠军的困难 Geißdörfer积极为这家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寻找出路,但员工问题持续困扰着该公司。 依必安派特试图通过提供远程上班,或是为居住在40公里以内的员工提供免费交通来吸引人才,但仍有不少员工抱怨上班艰难。 工厂车间的员工直接向Geißdörfer申诉个人的经济困难,这也让依必安派特在去年夏季为每位员工额外提供了2500欧元的生活费。但生活成本高涨仍旧限制了人们的就业选择,许多人批评,企业的加薪和补贴并不能完全覆盖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员工的不满在密集的劳工谈判后稍稍冷却,但芯片短缺又开始“作妖”。 Geißdörfer称,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半导体,公司就能发展得更快。但现在依必安派特被迫和汽车行业、太阳能行业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行业竞争,因为大家都需要同一种芯片。 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不利,它们无法在资金、收入规模等财务数据上同德国的大型制造商,如汽车制造商进行竞争。 Geißdörfer希望政府可以更关注中小企业并提供帮助,特别是在当下的能源危机中,欧洲公司的竞争力已经落后于亚洲或美国的竞争对手。 他和其他中型企业的高管担心德国政府并没有找到明确的支持方向,仅依靠能源支持无法解决工业上的僵局。 多重危机 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德国预计在2023年会是表现第三差的G20国家,GDP将萎缩0.3个百分点,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 其中制造业的疲弱是造成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制造业占德国经济的五分之一,高于意大利的15%,是法国和英国的两倍还多。 而隐形冠军企业又是德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动力之一,全球近4000家隐形冠军中,德国拥有1600家,这让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提出隐形冠军概念的教授Hermann Simon教授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对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提出了不少担忧,欧洲宏观环境变差只是其一,它们还在迎接更多来自其它国家的挑战。 据Simon称,研发是隐形冠军的重要环节,以光学镜头领域的蔡司为例,其公司拥有3100名研究人员。但中国的摄像头制造商海康威视却拥有高达9300名员工。他表示,规模相当的中国公司正在以三倍的研发人员数量确立技术优势。 另一方面,他还指出德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保留了家族式经营的特点,然而这意味着他们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依赖于营收,虽然相当稳健,但是进展缓慢。而其他市场上的竞争者却并非如此。他提到中国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上市早,集资多,并将投资用于快速增长和研发。 不可否认的是,德国的隐形冠军多年来在市场上屹立不倒,有过硬的技术积累和灵活的经营模式,但面对欧洲的多重困境,其仍旧面临了不小的压力。 对外出口正在被海外直接投资所取代,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选择直接在海外设置制造基地,这意味着德国需要更多地依赖海外的工厂和研究机构。 Geißdörfer因此警告,德国还拥有雄厚的资金积累,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但需要尽快想好如何向前,现在正是午夜前的最后一分钟。

  • 德国经济部:相信PCK Schwedt炼油厂在没有俄油的情况下能保持运转

    近日,德国经济部表示,即使该国将在未来几天开始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令,为柏林和该国东部大片地区提供燃料的一家关键炼油厂仍能保持运转。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过Druzbha输油管道链接依赖乌拉尔原油的PCK Schwedt炼油厂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在明年1月份在没有俄罗斯石油的情况下维持生产”。 她表示,该炼油厂将继续以“舒适、良好的产能利用率”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波兰的保证,波兰将通过Gdansk港口运送更多的货物。 目前市场担心,如果通过Druzbha链路的运输完全停止,该炼油厂将被迫大幅减产,并且,与哈萨克斯坦的供应谈判仍未完成。在承诺于2023年停止从俄罗斯进口所有管道石油的背景下,德国正面临着寻找替代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 虽然,目前管道石油供应不受从12月5日开始欧盟对大多数海运石油进口禁令的限制。但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德国对来自俄罗斯的管道石油供应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 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PJSC)曾持有PCK Schwedt炼油厂的股份,直到今年早些时候德国政府夺取了对当地炼油厂的控制权。除了Schwedt炼油厂外,道达尔(TTE.US)的Leuna炼油厂也一直依赖来自Druzbha管道的俄罗斯石油。 为了支持这两个炼油厂,一条来自德国Rostock港的输油管道目前正在升级,但由于产能太小,短期内无法替代俄罗斯的石油供应。 经济部发言人表示:“从明年1月份起,Rostock港的输油管道将根据其容量被完全预订。” 哈萨克斯坦石油 该炼油厂正在与哈萨克斯坦就石油输送问题进行谈判,但仍存在许多障碍,主要是因为原油必须通过俄罗斯境内的管道输送。 不过,根据经济部的说法,根据目前的制裁,这一石油输送允许使用现有的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网络。 “由于原油的性质,在管道和油轮运输过程中混合原油是不可避免的,欧盟制裁也允许这样做,”该国发言人表示,“除了必要的运输成本外,混合原油不得增加俄罗斯原油的产量或销量,或为俄罗斯公司带来可避免的利益。” 哈萨克斯坦国有石油公司KazMunayGas JSC的子公司KMGTrading每年向俄罗斯管道系统输送1300万吨乌拉尔原油,这些乌拉尔原油被分配成等量的份额,向国际市场销售。然而,据该公司发言人Igor Dyomin称,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生产商尚未向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提交任何正式请求,要求其在明年1月份通过Druzhba管道向德国运输石油。 他表示:“所有1月份通过Druzhba运输的请求都已形成,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哈萨克斯坦的货物要运往德国。1月份的发货计划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仅限于下半月。”

  • 1/3靠煤电!德国如今碳排放强度竟和印度相当

    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与宏伟的碳排放目标之间,究竟该如何选?这一直是今年大多数时间里摆在欧洲人面前的两难抉择。而向来严谨务实的德国人,显然正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多组最新能源领域数据显示,德国正加强对煤炭的依赖,即使这将以牺牲其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为代价,因该国仍在与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作斗争。 媒体汇编的数据显示,这一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在以至少六年来最快的速度燃烧化石燃料发电,其还将成为少数几个明年增加煤炭进口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各国寻求防止能源成本飙升引发经济崩溃,高污染且相对便宜的煤炭正在卷土重来。 这场能源危机在欧洲无疑尤为严峻,因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与西方制裁的余波中限制了对欧的天然气供应。而欧洲经济“领头羊”德国显然也正发现,其愈发难以在加强能源安全的短期优先事项与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污染堪比印度? 国际能源署(IEA)负责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事务的代理负责人Carlos Fernandez Alvarez表示,“每个国家都在坚持自己的气候目标,但当你面临着的是能否继续开灯还是减少碳排放的选项时,你只会选择继续开灯。” 德国计划到2038年逐步淘汰煤炭使用,当前的德国执政联盟甚至也在推动于2030年就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但口号是一回事,眼下的实际情况却是另一回事。为了度过当前的能源危机,德国暂时恢复了一些此前停止运营的燃煤电厂。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迄今其实只恢复了不多的煤电产能,但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只有德国出现了10吉瓦(GW)的大幅逆转。”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的数据,德国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厂。该机构称,第三季度德国燃煤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3.3%。 此外, 根据汇总电网数据的应用“电力地图”(electricity Maps)的数据,本月以来由于风速降低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德国煤炭消耗激增。在某些时候,德国的电力污染程度甚至会变得与南非和印度一样严重。 在12月上旬和中旬的某几天里,德国电力系统的碳排放强度一度曾达到逾700克二氧化碳当量/千瓦时,比这一数字长期保持在600以上的印度西部地区还要高。 (德国电力来源和碳强度) (印度电力来源和碳强度) “煤瘾”料难戒 德国燃煤发电的增长主要源于两个原因: 发电燃料从昂贵的天然气中转为了煤炭,以及法国的电力需求上升——法国的发电量因核反应堆停运而受到沉重打击。 今年夏天,欧洲天然气价格曾飙升至史无前例的创纪录水平,尽管过去几个月已有所回落,但目前仍约为过去五年同期平均水平的两倍。今年早些时候,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Steag GmbH等德国电力公司恢复了燃煤发电的产能。车企巨头大众也搁置了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放弃使用煤炭能源的计划。 尽管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最近都已有所下降,但燃烧这种污染更严重的燃料发电,仍然更为有利可图。 能源咨询公司Perret Associates Ltd.负责人Guillaume Perret表示,“煤炭正在作为基荷发电能源回归。我们认为,它将比以前具有更少的季节性影响——只要煤炭的价格相比天然气仍然具有巨大优势,且天然气短缺持续存在,人们在夏季、春季和秋季就将燃烧更多的煤。” Perret还补充称, 德国的应急煤电站有可能一直运营到2024年12月 ,即德国政府计划关闭日期的9个月之后仍然保持在线。他指出,与2022年相比,欧盟和土耳其将是全球仅有的预计将在2023年增加煤炭进口的主要能源用户。 根据Destatis的数据,今年德国还可能成为对法国的电力净出口国,这是至少自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 能源安全先于气候目标 德国重拾煤炭能源

    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德国将加大对煤炭的使用,甚至不惜牺牲其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媒体汇编的数据显示,该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在以至少六年来最快的速度燃烧化石燃料发电。它还将成为明年少数几个增加煤炭进口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高污染且相对便宜的煤炭正在卷土重来,因为各国都在寻求防止能源成本飙升引发经济崩溃。在欧洲,因为俄乌战争的余波下限制了天然气供应,能源危机很严重。德国目前正试图在加强能源安全的短期优先事项与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国际能源署(IEA)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代理主管Carlos Fernandez Alvarez称:“每个人都在实现自己的气候目标,但确实,当你面临保持照明或减少碳排放的两难选择时,选择是保持照明。” 德国计划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炭使用,但执政联盟甚至正在推动更快达到该目标,即到2030年逐步淘汰煤炭使用。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该国暂时恢复了一些停产的燃煤电厂。在大多数国家,数量有限的煤电产能正在恢复服务。不过,IEA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只有德国的煤炭发电量达到了10亿千瓦,出现了显著的增加。”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来自燃煤电厂。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德国燃煤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3.3%。 德国经济部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称:“在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炭不是问题。在危机形势的背景下,最重要的是,我们显然已经成功地在2022年大幅减少了能源消耗,尤其是天然气。德国对电力市场的干预导致了排放量的增加,但在时间上是有限的,而且德国已经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煤炭发电为何再兴起? 德国煤炭产业的复兴有两个主要原因:燃料需求远离了昂贵的天然气,以及法国电力需求的上升。法国的电力生产一直受到核反应堆停运的影响。 今年夏季,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至创纪录水平,目前仍是5年同期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今年早些时候,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包括发电公司Steag GmbH在内的公司恢复了煤炭产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也搁置了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弃用煤炭的计划。 虽然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最近都有所下降,但燃烧更脏的燃料来发电仍然更有利可图。能源咨询公司Perret联合有限公司负责人Guillaume Perret称:“煤炭将重新成为一种基本发电能源。我们认为,这将不像过去那样具有季节性——夏季、春季和秋季会有更多的煤燃烧,只要煤炭仍然比天然气更有利可图,而且天然气仍然短缺,这种情况就会继续下去。” Perret补充说,德国的紧急煤电站可能会一直运行到2024年12月,也就是政府计划关闭日期的9个月后。他指出,与2022年相比,欧盟和土耳其是全球唯一预计将在2023年增加煤炭进口的主要能源用户。 据Destatis称,今年德国还可能成为对法国的电力净出口国,这至少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记录。 汇总电网数据的应用程序Electric Maps显示,在风速降低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煤炭消费量激增之后,本月德国电力的污染程度有时与南非和印度一样高。 未来道路 对于欧洲来说,有一些亮点可能有助于它避免燃烧煤炭。由于此前温和的天气推迟了供暖季节的开始,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该地区最近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达到创纪录水平;其次,天然气库存仍高于季节性平均水平。 此外,法国的核电厂已开始恢复。网格数据显示,虽然一些延迟仍在继续,但反应堆的可用性目前约为68%。而在11月初,这一比例约为50%。其次,德国还计划让其剩余的三座核电站最迟在4月中旬继续运行,超过了原定的退役日期。 虽然欧洲的煤炭进口可能会增加,但实际用于发电的煤炭有多少是不可预测的,特别是如果该地区的水力发电增加的话。根据Destatis的数据,德国今年第三季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同比增长了2.9%。 智库Agora Energiewende欧盟政策项目经理Fabian Hein称:“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是在本十年中期实现能源主权和2030年气候目标的关键。”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