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21个
5月,全国多地高温天气连续冲上热搜,但反观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并未“升温”,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下滑并低于市场预期,中央空调市场增速也显著回落。产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5月中央空调销售规模为131.5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内销118.1亿元,同比增长9.9%,出口13.4亿元,同比增长24.8%。 由于去年同期受上海疫情延续性影响,作为主要权重市场的华东地区在供给与需求两端均受到不同程度制约,部分企业经营节奏仍未完全恢复;而当下地产市场表现低迷,消费市场活力不振,需求端并未出现有力增长点。由此来看,今年5月的行业增长同样是受到去年相关企业的低基数影响,整体市场增长动力仍旧匮乏。 细分产品来看,单元机、多联机等户式产品增速5月出现显著下滑。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复苏仍需稳固(销售转弱、投资承压),且疫情影响下的阶段性消费降级并未出现转变;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基建投资等指标均出现下滑,中小项目数量同步收紧。短期来看,家装市场与工装市场同时面临需求疲软、市场动力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拉低了相关产品市场的后市预期。 从终端市场趋势来看,客户需求两极分化严重,当下部分厂商为寻找业务增量正逐步将多联机应用场景向工业市场及改造市场转型,以抢占传统水机市场份额,但产品应用效果与前景仍需得到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5月离心机等高效节能产品继续维持较高增速,进一步带动了大型冷水机组相关产品的发展。当前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正进入关键期,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更新同步推进,近零能耗与近零碳相关概念建筑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与重视;此外,随着低碳、节能、环保进程的不断加快,渠道下沉、改造市场及运维管理后市场等都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 综合来看,5月市场数据层面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行业的繁荣,整体市场需求完全恢复常态化仍需时间,而企业在当下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能否保持充足利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不过在当下中国大基建、后工业、新能源、新三农、数字化、绿色化六大增长引擎中,暖通空调企业贯穿其中,未来发展仍旧可期。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263美元/吨,盘初走高盘中摸高于8328美元/吨,而后回落摸底于8243美元/吨,盘尾最终收于8277美元/吨,成交量至1.3万手,持仓量至25.5万手,跌幅达0.55%。隔夜沪铜主力2308合约高开于67770元/吨,随即摸高于67970元/吨,而后回落盘中摸低于67530元/吨,盘尾横盘整理最终收于67660元/吨,成交量至3.2万手,持仓量至18.8万手,跌幅达0.32%。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至7月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万人)24.8,前值23.6,预测值24.5。(2)美国6月ISM非制造业PMI53.9,前值50.3,预测值51。 现货:(1)上海:7月6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60元/吨,环比下跌140元/吨。临近交割,月差波动较大,月差在BACK300元/吨时,现货成交于升水50元/吨附近,吸引现货商入市,随后现货升水得以企稳,月差得以回升,今日现货升水将继续受月差指引。 (2)华南:7月6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120元/吨,环比下跌20元/吨。总体来看,月差频繁变动下游谨慎接货,市场交投淡静,现货升水小幅下降。 (3)进口铜:7月6日仓单报价42-57美元/吨,QP7月,均价环比持平;提单报价47-60美元/吨,QP8月,均价环比持平。近期进口铜集中到港明显冲击内贸升水,外贸市场也呈现出供大于求局面,虽持货商目前资金较为充裕,不急于降低出货,但市场需求较为清淡的态势下,整体报盘重心已经开始下移,预计7月上旬到港货源将被被迫降价出货。 (4)再生铜:7月6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2400元/吨-62600元/吨,环比下跌100元/吨,精废价差为1852/吨,环比缩小103元/吨,持续位于优势线上方,利于再生铜原料消费。 (5)库存:7月6日LME铜库存减2025吨至65175吨;7月6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826吨至16479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暴增49.7万人,较预期的22.8万人翻倍,为自去年2月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增加了美联储本月晚些时候加息的可能性。美国6月ISM非制造业PMI从5月的50.3升至53.9,表明备受关注的服务业通胀将继续降温。基本面方面,临近交割月差频繁波动,下游接货较为谨慎。昨日月差波动到Back300元/吨附近,华东地区升贴水走低,叠加进口铜冲击仍在,现货升贴水大幅走低。华南地区也受月差波动影响。市场交投较为平淡。消费方面,铜价高位运行,需求因进入传统淡季而逐渐变弱,预计短期内仍表现较弱。价格方面,受宏观情绪影响,美强劲就业数据使得美指走高,铜价承压下行。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过去十年,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产业在线统计,轻型商用制冷设备从2013年的615万台,到2021年的1870万台,销量规模实现了三倍多的增长,而且每一年基本上都实现了跨百万量级的增长,年均复合增速为11.6%,领先于冷链设备行业其他品类的增长。直到2022年出现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但规模依然仅次于2021年。 2022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受俄乌冲突、新一轮疫情及防控政策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市场供需双双下滑,市场预期恶化,再加上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扰乱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消费活动的正常发展,经济增速放缓。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当年销售1647万台,同比下滑11.9%。 内外销结构稳定 细分市场差异化发展 分内外销来看,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内销和外销结构相对稳定,且增长走势趋同。除2022年外,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内外销均保持正向增长态势,其中内销年均复合增速为12.2%,略领先于出口年均复合增速。2022年受大环境影响,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内外销均出现下滑,内销降幅大于出口。 主要原因是2022年是疫情三年以来对国内消费冲击最大的一年,尤其是对商用场景消费的冲击,叠加2021年的高基数影响,呈现出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内销量占比由上年度的59%下降到57%。 出口市场分区域来看,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出口以北美、亚洲和欧洲市场为主,对三个区域的合计出口量占比在八成左右。2022年对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均出现双位数下滑,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量依然实现了个位数增长。 细分产品表现方面,2022年产业在线对中国轻型商用制冷设备产品分类做了进一步优化,其中食品展示柜拆分成冰淇淋柜和其他食品柜;冰激凌机产品名称调整为商用冰淇淋机,剔除家用产品;新纳入了车载冰箱产品。 对比不同产品规模来看,目前体量最大的产品是其他食品柜和车载冰箱产品,2022年销量分别为410万台和345万台,销量占比均超过20%;其次是厨房冰箱、饮料柜、冰淇淋柜和葡萄酒储藏柜,销量在100-200万台/年之间;其他产品销量均不足50万台/年。 对比近十年各产品的年均复合增速来看,成长最快的是车载冰箱,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1.2%。车载冰箱增长一方面是受到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快速城市化进程以及露营郊游活动兴起的促进;另一方面是豪华车销量增长带动了以商用车为主的高端电子产品需求增长。此外,目前半导体车载冰箱在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比重,随着压缩机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将开始逐步替代半导体制冷方式的产品。 自动售货机、医用冷柜、其他食品柜、冰淇淋柜和厨房冰箱五类产品的年均复合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除医用冷柜主要是受疫情的刺激需求加速释放外,其他四类产品主要是受餐饮、零售等需求增长的驱动。饮料柜和远置式制冷陈列柜市场发展比较成熟,行业规模趋于稳定,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葡萄酒储藏柜、商用制冰机、商用冰淇淋机则由于饮食习惯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市场还未完全被打开。 市场新周期开启 如何迎接更好未来 2023年随着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市场复苏已是大势所趋。一季度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开局不利,主要是因为去年一季度基数较高以及国内和海外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影响。二季度开始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市场出现较明显复苏,产业在线预计2023全年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市场将实现个位数增长,2024年和2025年预计市场增幅将逐步提高。 在新型消费市场环境下,轻型商用制冷产业如何把握新一轮周期,以技术创领产品、找到细分赛道机遇,迎接更好的未来,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为此,由产业在线与国家商用制冷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办的“2023中国轻型商用制冷产业年会暨中国压缩机行业芯享沙龙”计划于8月16-18日在徐州举行,届时将邀业界同仁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中国轻型商用制冷产业年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六届。本届主题为“聚轻商 迎未来”,寄希望行业以更强的韧性迎接未来。论坛将延续“标准与市场、技术与应用”两大主线,聚焦轻型商用制冷产业市场动向、绿色高效系统创新技术、新冷媒应用技术、商用冷柜“领跑者”标准、轻型商用制冷压缩机试验方法标准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系列活动,中国制冷学会轻型商用制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座谈会等活动也将于同期举行。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259美元/吨,随即摸底于8249美元/吨,而后走高盘中摸高于8364.5美元/吨,盘尾横盘整理最终收于8322.5美元/吨,成交量至1.4万手,持仓量至25.6万手,跌幅达0.44%。隔夜沪铜主力2308合约高开于67650元/吨,盘初摸底于67620元/吨,而后走高盘中摸高于68170元/吨,盘尾横盘整理最终收于67950元/吨,成交量至2.6万手,持仓量至19万手,涨幅达0.07%。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至6月30日当周API原油库存(万桶)-438.2,前值-240.8,预测值-175。(2)欧元区5月PPI月率-1.9%,前值-3.20%,预测值-1.8%。 现货:(1)上海:7月5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200元/吨,环比不变。隔月BACK月差较前几日重心略微收窄,重心落至BACK380元/吨附近,现货升水成交重心落至升水200元/吨下方,然高企的铜价令现货市场交投较为压抑,叠加进口亏损时而表现修复令进口商积极出货意愿增加,料今日现货成交仍由进口商主导。 (2)华南:7月5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140元/吨,环比下跌10元/吨。总体来看,月差维持在高位下游补货欲低,持货商降价出货,现货升水走低。 (3)进口铜:7月5日仓单报价42-57美元/吨,QP7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提单报价47-60美元/吨,QP8月,均价环比上涨4美元/吨。昨日仅听闻部分贸易商存有长单交付需求,被迫接受高价货源,市场整体需求未见明显好转,预计洋山铜溢价上方空间有限。 (4)库存:7月5日LME铜库存增425吨至67200吨;7月5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499吨至17305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联储上月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官员预计2023年将有更多的利率上调,并表示美联储未来的行动也将取决于数据,但尚未就下次会议做出决定。基本面方面,华东地区受进口货源持货商低价出货影响,升贴水大幅走低,且铜价依旧处于高位运行,对下游需求仍存压制,预计短期内华东地区受进口铜货源影响,升贴水难以有回升。华南地区库存连续4天下降,主要是由于到货较少,因下游补货欲较低,部分持货商存有获利了结心态,主动降价出货,升贴水随之走低。消费方面,铜价高位运行,对于消费淡季的采购需求形成压制,若铜价没有回落,预计需求难以有起色。价格方面,铜价仍受宏观情绪引导为主,短期内将主要受围绕美7月加息信息影响。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351.5美元/吨,盘初震荡下行摸底于8339美元/吨,而后走高盘中摸高于8383美元/吨,盘尾回落最终收于8359美元/吨,成交量至0.6万手,持仓量至25.6万手,跌幅达0.25%。隔夜沪铜主力2308合约高开于67920元/吨,盘初摸底于67840元/吨,而后走高盘中摸高于68070元/吨,盘尾横盘整理最终收于68010元/吨,成交量至1.6万手,持仓量至19.1万手,跌幅达0.26%。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英国6月制造业PMI46.5,前值46.2,预测值46.2。(2)澳大利亚至7月4日澳洲联储利率决定4.1%,前值4.10%,预测值4.35%。 现货:(1)上海:7月4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200元/吨,环比下跌240元/吨。昨日现货升贴水再遭打击,现货市场大部分贸易商以及下游较为被动,在消费不佳前提下,进口货源流入给现货升水带来下行趋动,但大多数贸易商心理价位在升水200元/吨已是底线,面对突如其来暴跌的现货升水,市场较为担心后市走势,但目前进口仍处于亏损状态,隔月BACK月差高企400元/吨,料今日现货升水将仍将受控于个别贸易推手。 (2)华南:7月4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150元/吨,环比下跌60元/吨。总体来看,尽管库存3连降但下游消费仍一般,再加上上海升水跳水,广东市场也被迫下调,整体交投不活跃,出货者较多。 (3)进口铜:7月4日仓单报价40-55美元/吨,QP7月,均价环比下跌2美元/吨;提单报价42-57美元/吨,QP8月,均价环比下跌1.5美元/吨。部分LME交割货源流入国内市场,对现货升水造成冲击,贸易商受此情绪影响踩踏式出货,最终内贸现货升水被腰斩。 (4)库存:7月4日LME铜库存减2925吨至66775吨;7月4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201吨至17804吨。 价格:宏观方面,昨日无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市场押注前期疲软的美国经济数据可能促使美联储重新考虑其加息轨迹,同时也在等待联储发布上次会议记录,以寻找未来利率路径的进一步线索。基本面方面,华东地区受进口铜流入影响,在下游消费不佳的背景下,现货升贴水大幅跳水,市场较为担心后市走向。预计短期内仍受贸易商甩货影响,升贴水难以回升。华南地区库存连降3天,主要是由于到货较少,但下游消费一般,华南地区升贴水也跟随华东地区出现跳水,整体成交并不活跃。消费方面,铜价反弹至较高位置,使得本就相对较弱的需求进一步承压,若持续维持高位运行,终端消费将继续收缩。价格方面,昨日无重要数据公布,市场更多保持谨慎,铜价小幅下行。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随着行业发展、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家电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改变。具体到家用空调产品,近二十年来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渠道变革,第一次是从连锁经营渠道向厂家自建渠道发展,第二次是从传统实体渠道向线上销售转移,第三次则是从传统电商向现在的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变迁。 当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变革。据产业在线统计,2022年家用空调内销市场以自有渠道和传统电商渠道为主,二者合计占到55.5%份额;但从成长性来看,下沉渠道和新型电商渠道增长最快,下沉渠道的占比已经超过12.4%,而新型电商因为规模较小是2022年规模增长最快的渠道;KA渠道这两年变化较大,份额出现大幅度萎缩。 从2023年一季度的细分渠道销售来看,依然延续了这样的发展趋势。2023年一季度空调内销出货量为2199.6万台,其中新兴电商渠道销量34.0万台,同比增长35.4%;下沉渠道销量286.9万台,同比增长23.8%。两个渠道在空调出货中增速排到前两位,起到了引领市场的作用。 每一次渠道变革,背后推动力量都是国内消费潮流的变化及企业降本增效的诉求。对于第三次渠道变革,产业在线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当今的存量市场,空调企业面临着很大考验,渴望通过渠道面的扩展带动出货量增长;二是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兴趣和爱好的变化,渠道商不得不在服务、品牌建设和渠道推广上进行创新和迭代,使产品顺应市场变化;三是随着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市场成为了大多数厂家、渠道商布局的方向。具体来看: 新型电商渗透率提升 改变渠道结构格局 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家用空调在新兴电商渠道销量34.0万台,环比上一季度增长59.5%。 这一抢眼的市场增长数据背后,一方面是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原有的销售基数太低;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开始习惯于线上直播间购买家电。这种趋势对于家电行业来说,意味着一轮新的家电零售商业变革已经开启。 根据抖音电商公布数据,截至5月31日,家电行业预售GMV相较于去年“6·18”同期增长808%,预售GMV破5000万的品牌共有7个。快手电商的数据则显示,6月1日“6·18”购物节正式启动首日,大家电单日GMV破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倍,其中,大家电行业单日GMV破百万商家数达15家,冰箱、洗衣机、空调类产品GMV同比增长73倍。发力直播新兴渠道,成为”618”、 “双11”家电企业发力渠道营销的主要动作。 正所谓,流量在哪儿,用户和需求也在哪儿,同时商业模式的变革点也在哪儿。相比传统电商渠道,新型电商渠道成为用户与销量增长的主要战场,使得企业加快布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型渠道。 城镇化发展逐步趋缓 渠道下沉竞争日益激烈 在新型电商一片热闹的形势下,下沉市场也迎来了消费需求释放的好时机,被家电行业重点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三线城市人口规模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且近10年人口增速仍会高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人口分散、消费需求多样,难以出现爆发性的释放,但市场广阔、增长空间大。 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到,要扎实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支持家电生产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加快研发推广性价比高、操作简便、质量优良的热水器、油烟机、微波炉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强化家电营销网络建设,引导家电生产、销售、维修、回收企业及电商平台下沉渠道,在县乡两级设立直营店、体验店、服务网点、回收站点、前置仓,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进一步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 此次政策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拉动下沉市场规模增长,绿色智能家电也将不断向下沉市场渗透。 在各大家电企业的2022年年报中,“渠道下沉”也是热词。美的集团在其年报中提到:依托绿色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通过消费券等营销模式提升消费品质,美的全品类家电产品在下沉渠道均价提升超过30%。格力电器表示,依托经销商资源自建专卖店体系,深入触达三四线市场,同时与京东合力开发下沉渠道,开拓近600家格力+京东联合门店;京东专卖店和天猫优品销售持续向好,进一步扩大了下沉渠道市场规模。 据产业在线统计,2022年国内家用空调下沉渠道销量已经占到12.4%,2023年一季度下沉渠道销量为286.9万台,销售量同比增长23.8%,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达到13.0%。从品牌分布来看,TOP3品牌占比为71.3%。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渠道多元化大势所趋 从未来空调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线上和线下渠道正在逐渐融合。目前线下自有渠道占比最大,其次为传统电商渠道,但随着下沉市场以及抖音等直播电商渠道的兴起,各渠道不断分流,必然会形成“多元渠道”共存态势。统计局数据也显示,现在线上渠道销售增速在放缓,指出线上线下需要优势互补。 产业在线认为,今年在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动销景气、补库景气的背景下,整个空调产业链的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当前,服务性、体验感、产品创新已成为家电消费的核心竞争力,洞察消费者需求,提供满足消费者的细分产品和服务是家电企业的破局之道。由此,国内空调企业也更应该致力于自身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精细化运营,从而抓住市场扩张的机遇,提升自身的份额。 今年随着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和经济的逐步恢复,线上线下销售有所恢复,空调产品叠加高温影响,“6.18”期间,无论是新兴渠道、传统电商还是线下自有渠道,均出现大幅度增长。据产业在线预测,2023年二季度空调内销销量3500.3万台,同比增长27.4%。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简称“CRRA”)表示,根据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现就《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如有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并于 2023年7月15日 前将意见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标准起草组,逾期视为无意见。回函请务必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便于起草人与您联系。 《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起草组: 联系人:万超 联系电话:13265022251 联系邮箱:wanc@cei1958.com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起草组: 联系人:唐英 联系电话:15901068756 联系邮箱:tangying@ustb.edu.cn 附件: 1. 《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 2. 《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 4.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5. 意见反馈表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简称“CRRA”)表示,根据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现就《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如有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并于 2023年7月15日 前将意见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标准起草组,逾期视为无意见。回函请务必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便于起草人与您联系。 《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起草组: 联系人:万超 联系电话:13265022251 联系邮箱:wanc@cei1958.com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起草组: 联系人:唐英 联系电话:15901068756 联系邮箱:tangying@ustb.edu.cn 附件: 1. 《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 2. 《退役家用电器产品再使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 4.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追溯数据交换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5. 意见反馈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