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

  • 聚焦风机销售主业 三一重能拟7889万元剥离11个光伏电站项目

    9月12日,三一重能发布公告称,基于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在保留自发自用的光伏电站外,拟将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的11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 转让价格合计为7888.74万元。 三一重能表示,此次转让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的子公司股权,有利于减少公司与三一重工因屋顶光伏发电产生的关联交易。 根据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将增加公司利润总额约0.33亿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 在业务经营范围上,与公司此前的风电场投资及转让不同,本次拟转让的资产标的主要是光伏电站项目,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风机及配件销售主业。 此外,从此次交易涉及的11家公司成立时间及盈利情况看,相继成立于2016 年 5月至2018年11月,且大多已实现盈利,仅安仁大源、湖州泰盛、上海凯幻尚未产生业务收入。 一位接近三一重能的市场人士表示,公司此次出售的11个标的资产发电容量来看整体偏小,合计在40-50兆瓦之间,且 主要用于三一集团体系内的园区厂房自发自用发电为主,此次转让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的子公司股权,有利于减少公司与三一重工因屋顶光伏发电产生的关联交易。 经济学者宋清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表示,近年来,受政府补助减少及市场需求增长相对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光伏电站开发运营转让业务毛利下滑,光伏发电行业处于低迷状态,整体利润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为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三一重能拟出售部分资产,可以实现优化三一重能的资产结构的目的。 公开资料显示,三一重能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三一重能实现营业收入39.15亿元,同比下降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2.38%。 从收入构成来看,今年上半年,三一重能的风机及配件收入为29.25亿元,占比75.78%,为营收主要来源。 而在风电场运营及转让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三一重能存量风力发电站411.6MW,在建风场707.1MW。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新增并网三个项目,容量合计为250MW;对外转让隆回冷溪山新能源、延津县太行山新能源、通道驰远新能源三个公司,项目容量合计250MW。

  • 预计2023年组件产量将超过430GW 对应用锡需求超3.3万吨【SMM锡峰会】

    在SMM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三届)锡产业链峰会 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王双介绍了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前景。2023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6%左右,整体出口情况良好。从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来看,硅片、电池片出口占比有所增加,组件出口占比有所降低。随着企业海外布局的提升,对电池片和硅片的需求有所提升。 产业发展现状 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 “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光伏产业成绩亮眼 制造端: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5%以上。 应用端:2023年上半年光伏发电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4%。 进出口:2023年上半年出口总额约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6%。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各环节发展概况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4%。分布式新增装机40.96GW,同比增长108.4%;集中式新增装机37.46GW,同比增长233.6%。 2023年上半年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30%。全国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已接近2020年全年发电量;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同比提升0.4%。 2023年上半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发展情况 2023年上半年,分布式新增装机占总新增装机的52.2%。截至2023年6月底,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约198.2GW,占光伏累计总装机的42.2%。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投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2023年上半年,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新能源完成投资占比接近四成,新能源投资快速增长。 光伏项目建设提速助力新能源投资增长 集中式:甘肃、新疆、山西、湖北、云南、广东等地完成投资额超100亿元。 分布式:山东、河南、浙江完成投资额超120亿元。 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情况 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6%左右,整体出口情况良好。 从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来看,硅片、电池片出口占比有所增加,组件出口占比有所降低。随着企业海外布局的提升,对电池片和硅片的需求有所提升。 从上半年的出口情况来看,硅片和电池片的出口量增速明显,硅片出口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电池片出口主要在亚洲地区。 2023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出口情况 欧洲依然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约占组件出口额的57.4%。巴西成为第二大组件出口市场,南非市场增长明显,成为上半年前十大组件出口市场之一;对印度市场出口锐减。组件出口到前十大市场以外的区域占比有所增加,对南美地区和非洲地区市场的占比有所增加。 光伏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效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2022年光伏行业国内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25个产业集聚区光伏产值达到1.52万亿元,成为多个城市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两家企业营收超千亿,三家近千亿。 光伏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制造和下游应用环节直接从业人员总数约为41万。 由于光伏产业兼具半导体制造和能源的特点,保守按照就业乘数6进行计算,2021年中国光伏合计从业人员数量为246万人。 ——就业乘数(Jobs multiplier)是特定行业一个工作岗位带动产生的总工作岗位数。半导体行业的就业乘数为6.7,能源行业就业乘数为5.9。 锡在光伏行业的应用情况 锡在光伏领域中主要应用在光伏焊带(涂锡焊带)的生产,属于电气连接部件,用于光伏电池片的串联和并联,发挥导电聚电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占组件成本的3%左右)。 光伏焊带由基材和表面涂层构成。基材为不同尺寸的铜材,主要要求规格尺寸精确、导电性能好、具有一定强度;表面涂层为锡合金,主要以锡条的形式应用。主要作用是使光伏焊带满足可焊性,并将光伏焊带牢固地焊接在电池片的主栅线,起到电流导流作用。因此,锡材料当前在光伏行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焊带材料主要分为含铅焊带(原材料为铜、锡铅合金)和不含铅焊带(原材料为铜、锡银合金或锡铋银合金)两种。含铅焊带具有成本低、焊接可靠性高、导电性好等优势,仍为当前主要使用的互联方式,2022年其市场占比超过95%。但从生态保护及光伏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光伏焊带绿色发展标准的出台、无铅焊带工艺技术水平的日趋完善、以及下游组件厂商对于无铅焊带认可度的提高,无铅化光伏焊带是未来发展趋势。 锡在光伏行业的需求测算 我国光伏焊带及用锡需求推算: 在光伏焊带中,锡焊料约占质量的17%,1GW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光伏焊带的消耗量约为500吨。 2022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294.7GW,对应光伏焊带需求超过14万吨,用锡需求超过2.3万吨。 2023年:预计全年组件产量将超过430GW。对应光伏焊带需求超19万吨左右,用锡需求超过3.3万吨。 但光伏焊带受电池组件技术影响明显,用锡量也随之变化。从组件封装来看,目前市场主流的组件为PERC、TOPCon电池组件,主要通过光伏焊带进行电池片连接。但叠瓦组件仅使用汇流焊带,光伏焊带需求较主流组件下降约80%,MWT 组件则不需要使用光伏焊带。如果未来叠瓦组件和MWT封装组件市占率走高,则对光伏焊带的需求将显著降低。据CPIA预测,叠瓦组件和MWT所用导电胶占比将在2030年前不超过10%。 到2030年,锡合金在光伏领域的用量保持较强的持续上升趋势。 前景分析 国际机构大幅调高光伏装机预期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3年大幅上调1.5℃情境下对于2050年光伏装机量的预测,预计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18200GW,调升幅度30%左右。 国际能源署(IEA):曾于2022年基于净零碳情境(NZE)上调对未来装机量的预测,将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测提升至15468GW,调升幅度约7%。 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预测 2023年我国光伏市场规模预测 全球光伏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查看更多金属产业峰会安排

  •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邀您共聚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极大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面对市场变化、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等挑战,光伏行业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上海有色网将于9月20-22日召开 “2023年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开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共筑光伏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这是探寻产业融通、探知价格走势、探析成果转化、探求创新拓业、探察技术迭代、探查减碳成效的最佳平台。光伏上下游相关企业群英荟萃,近百位精英人士的重磅演讲,剖析行业发展痛点、难点,深度思维碰撞。届时,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将会隆重出席本次大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太阳能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之一,专业从事于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应用产品和太阳能终端应用产品及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并且是太阳能项目的投资者,开发者和EPC承包者。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 2010年9月,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118。 公司是全球太阳能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之一,专业从事于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应用产品和太阳能终端应用产品及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并且是太阳能项目的投资者,开发者和EPC承包者。 东方日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办事处和分公司并且建立起全球销售网络,如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美国、日本等,旨在为全球提供绿色新能源。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超过45项主营业务核心技术,且建立了独立的国家级光伏实验室,该实验室获得国际CNAS认证,可按照IEC61215,IEC61730-2、UL1703进行54个项目测试,为公司及其他光伏企业的设计研发以及质量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南非和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专业、便捷的光伏产品和技术支持。 联系方式 marketing@risenenergy.com 会议联系人 牟保莅 13188776119 021-20707923 mubaoli@smm.cn

  • TOPCon电池“大战”BC电池!天合光能推出700W组件 细分市场“各自为王”成趋势

    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的一句“还没量产就过剩”,让当下TOPCon电池激进的扩产节奏遭受当头棒喝,也让在N型时代一直处于小众市场的BC电池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在隆基绿能预测的未来5到6年的市场格局中,BC电池将会逐步取代TOPCon技术成为绝对主流。 但现状是,TOPCon电池正处于上行周期,转换效率和功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天合光能(688599.SH)近期推出基于N型i-TOPCon技术的700W+组件,刷新TOPCon组件功率纪录。该产品主要面向地面电站。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光伏电池技术多路线并进的情况下,不太有可能出现以某种技术为全场景主流的市场格局,更多厂商会推出不同产品来面对细分市场,例如TOPCon组件用于地面电站,异质结和BC电池主要用于分布式户用市场等。一位头部组件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未来每个细分市场都可能会支撑某一类适合应用场景的电池技术,并且分到一定市场份额。 BC电池目前以出口和户用为主 从性能方面看,BC电池由于将电池栅线铸在背面,减少正面栅线对太阳光线遮挡,发电效益有直接提升。但是,这也造成BC电池生产工艺难度明显高于TOPCon和异质结。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主推BC产品的厂商并不多,国内以隆基绿能的HPBC和爱旭股份(600732.SH)的ABC组件为主,以及由美国SunPower拆分出来的Maxeon公司,环晟光伏是其唯一专利授权制造商。其余企业多是处于对BC电池的研发关注的阶段。 根据公开数据比较,TOPCon与BC在效率方面的比拼仍然难分伯仲。根据隆基绿能公开数据,HPBC电池的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HPBC电池技术通过电池内部结构工艺调整,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光线吸收和光电转换能力,有效增加组件输出功率。 爱旭股份的ABC组件在效率上优势更加明显。该产品在今年上半年进入量产,目前平均量产效率已达26.5%,72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可达620W,组件可交付效率突破24%。据公司此前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目前已有4.5GW订单在手,都来自于海外客户。 TOPCon电池方面,目前主流效率基本达到25.5%以上。9月11日,亿晶光电(600537.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TOPCon电池转化效率已达25.6%+,良率达到预期水平,自产TOPCon电池片目前已经匹配相应订单。天合光能方面表示,应用“PE Poly方案叠加第二代激光SE”技术,电池量产效率可达到26%。 一位电池技术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电池技术的迭代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效率提升,二是成本降低。目前三种主流产品(TOPCon、异质结、XBC)效率提升差距不大,主要在成本端的比较。 目前BC电池厂商并未公布其具体生产成本。根据爱旭股份在调研中透露规划,ABC组件在工艺难度不输HJT的条件下,预计明年年中和TOPCon成本打平,到年底和PERC成本打平。隆基绿能的HPBC电池成本相关情况则依然未知。 不能忽视的一点是,BC电池相比较于其他电池的一大优势,在于其美观性。在无栅线设计下,其正面几乎全黑,具有相当高的美学特征,这也是其在欧美高端户用市场受到青睐,且客户愿意承担高溢价的重要原因。爱旭ABC组件在欧洲户用市场单瓦溢价0.39元-0.47元,在日本单瓦溢价0.29元,在国内单瓦溢价0.15元。 上述人士认为,目前BC电池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从性价比角度看,没有电池可以优于在PERC基础上技改的TOPCon电池。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隆基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和推广作用,肯定会加大行业对BC电池的关注度。特别是在TOPCon电池扩产潮过后,BC电池扩产潮可能会提早到来。 TOPCon组件最大功率达到700W 需要注意的是,在BC电池快速放量之前,TOPCon电池组件已经先一步得到市场验证。今年以来,N型技术产业化落地全面加速,在央国企主导的地面电站招标中,N型组件采购明显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网统计,今年上半年,央企N型组件招标项目(标段)数为35个,合计招标容量约25.18GW。其中,N型产品以TOPCon组件为绝对主流。 尽管BC电池“来势汹汹”,但目前要撼动TOPCon电池在地面组件的主流地位,尚有挑战:一方面,BC电池囿于高成本压力,主要以欧洲、澳洲等接受高溢价地区为主,HPBC和ABC组件均是如此;同时,TOPCon组件已经通过终端收益提升方式打平PERC组件成本,地面电站招标N型产品以TOPCon 为主。 TOPCon组件能够与多主栅、半⽚、叠瓦等技术匹配,实现更⾼输出功率,而发电量的提升直接带来一定溢价空间。据集邦新能源网测算,在相同IRR的情况下,当TOPCon组件相较PERC组件发电增益分别为2.55%、4%时,其溢价空间分别为0.12元/W、0.175元/W。 目前,大功率组件逐渐成为地面电站主流组件需求,600W+组件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根据机构统计,高功率组件已经成为央国企招标重头,占比超98%。 而TOPCon组件的发电功率还在进一步提升。以天合光能为例,今年8月,公司对外发布基于该公司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叠加210产品技术的应用,其至尊N型700W+组件提前实现量产,这也是行业首家实现TOPCon组件量产功率突破700W的组件制造商。 该款产品从问世之初,目标市场就清晰指向地面电站。天合光能技术助理副总裁陈奕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大型地面电站的土地成本是关键要素,面对中部、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受限,在版型未改变的条件下,功率和组件效率的提升能够大幅节省土地成本、劳动成本,以及所有支架、线缆,连接线等辅材等都将等比例下降。 公司测算的数据显示,使用至尊N型700W系列组件,最终除光伏组件以外(BOS)的系统成本可节省0.0424元/W,较普通N型组件降低5.8%。 通常而言,效率提升是光伏行业持之以恒的追求,但在面对细分市场需求时,提高功率也是重要的降本途径之一。天合光能技术助理副总裁陈奕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高功率首先可以降低客户的安装成本,BOS成本,降低初始投资,提高收益率。同时,N型电池衰减小于1%,以及更好的温度系数和更高的双面率,使得单瓦发电量还能再提升3%,进一步降低了度电成本。 据陈奕峰介绍, 26%是现在TOPCon能达到的最高效率,目前还需要大尺寸硅片、选择性发射极技术、背面反射器优化技术以及集成PECVD技术,预计2024年可以实现。 不同产品瞄准细分市场 在BC电池的“施压”之下,TOPCon电池的压力显而易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新增TOPCon产能超过400GW,规划总产能则超过了1000GW。如果BC电池取代TOPCon电池,后者的产业生命周期可能甚至会短于PERC电池。 因此,即使作为当前性价比最高的N型电池路线,TOPCon电池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提升终端客户收益。陈奕峰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TOPCon是钝化接触技术的一个分类,属于高温钝化接触,异质结则是属于低温钝化接触。 据他介绍,现在TOPCon只有背面是钝化接触,正面选择性发射极,因此它的效率和异质结最高世界纪录比有差距。未来,只要TOPCon把正面钝化接触技术开发出来,即实现全钝化接触技术,那么从物理性能上跟异质结就没有显著区别,在基本能够打平的情况下,有希望达到异质结的效率。 在功率方面,也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据天合光能全球产品管理经理李子轩对财联社记者介绍,天合光能今年N型i-TOPCon技术组件产品包括小版型、中版型和大版型,覆盖从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全场景应用。今年小版型功率为450W,中版型605W,大版型实现700W+量产。明年随着N型i-TOPCon先进技术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预计大版型做到710W,中版型620W。 需要注意的是,BC电池与TOPCon电池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前者能否取代后者,还取决于如隆基绿能等头部厂商在未来的产能布局和产品竞争力。但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XX技术成为主流”在未来出现的难度较大。 一位头部组件厂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整个光伏行业保持快速发展且充分竞争,光伏行业相关技术创新井喷,呈百花齐放态势,新型电池转化效率不断刷新,现阶段技术的迭代都是“过程选手”而非“满分选手”。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一种技术长期占据主流局面,中短期技术过渡辅佐中长期升级发展。 他认为,随着产业的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迭代技术出现。未来市场需求足够大时,市面上的产品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是多种电池技术的产品并存,每个细分市场都可能会支撑某一类适合应用场景的电池技术,并且分到一定市场份额。 因此,归根结底,如何研发并量产出高性价比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光伏产品,将是整个光伏行业长期以来需要面临并解决的问题。

  • 葡萄牙光伏装机容量已达3.1吉瓦

    根据葡能源和地质总局(DGEG)的最新统计数据,到2022年底,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56吉瓦,比2021年增加33.6%。截至2023年7月,葡光伏装机容量增至3.1吉瓦。2022年,葡基于太阳能技术的发电总量为3.5GWh,到2023年7月已达4.5GWh。

  • 晶科、天合中标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N型组件招标项目

    9月11日,海南公司能源销售公司2023年度光伏组件设备框架协议采购公开招标中标结果公布,标段1中标企业晶科能源,中标价格12600万元,单价1.26元/W;标段2中标企业天合光能,中标价格5200万元,单价1.3元/W。 招标公告显示,本项目划分2个标段,预估采购总容量为140MWp,详情如下:

  • 大明光伏10GW高效率大尺寸光伏组件项目开工

    9月8日,大明光伏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金寨经济开发区举行。 该项目计划投资79.2亿元,占地3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35亩,投资26.9亿元,建设10GW高效率大尺寸光伏组件生产线10条。

  • 剑走偏锋还是大势所趋?BC电池再度引发光伏路线之争 降本仍是推广先决条件

    随着P型电池的效率已迫近瓶颈,光伏电池眼下正处于由P型向N型迭代的关键时期。但一直以来,具体的发展方向众说纷纭。由于TOPCon在N型电池中降本较快,在本轮转型中抢占先机,业内似已达成阶段共识。此时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却剑走偏锋转向BC电池,无疑是在风浪渐平的湖面再投下一块巨石。 BC技术路线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隆基绿能决定全面押注?业内人士认为,BC电池效率可期,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成为主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积极意义在于,围绕BC电池协作完善技术环节与配套设备,或为全产业链带来降本增效的结果。无论如何,推动光伏前进的下一种可能已经出现,光伏市场的水越来越浑,风浪也越来越高。 电池技术路线暂无唯一解 TOPCon正抢占先机 作为被誉为“光伏茅”的行业领军企业,隆基绿能与竞争对手旗帜鲜明地选择阵营相比,在“后PERC”技术路线上一直未明确态度,而今突然“落锤”,迅速搅动市场神经。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BC电池将会是未来5-6年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因此,隆基接下来的计划投资项目将全部采用BC类技术。他还表示:“高转换效率的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行业的明珠。” 隆基绿能力推的BC电池(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是当前各类背接触结构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通用名称。BC电池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此前并列的四大N型电池(TOPCon、HJT、钙钛矿、IBC)就有BC的一席之地。IBC、HBC、PBC、HPBC、ABC等全部属于BC电池。 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向记者表示,BC电池是把栅线放在电池背面,可以提升正面效率,但同时也会降低背面发电量。其最大的特点是包罗万象,这种结构可以与PERC、TOPCon、HJT、钙钛矿等多种技术叠加。BC电池可以是P型,也可以做成N型。 “所以说BC电池和TOPCon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BC电池正面效率高,适合在分布式应用较多的单面组件,目前大型地面电站,更多采用双面组件。”刘继茂称。 BC电池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劣势。由于背接触结构的复杂性,BC电池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导致其成本与价格相对较高。此外,由于市场上传统前接触电池占据主导地位,BC电池在市场推广和用户接受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中来股份(300393.SZ)总经理林建伟接受采访时提出:“BC技术是个好技术,‘但5-6年内能取代TOPCon成为绝对主流’这种预测,有些过于乐观。虽然BC组件在效率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在产品美观性上相对于TOPCon和HJT,有一定优势,但其在双面率和技术专利等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 林建伟认为,从成本来看,目前BC电池产线设备投资仍然较高,大概是TOPCON产线的2倍。目前具有BC成型产能的公司,产线良率最高在95%左右,而TOPCon产线的最高良率已达98%,相比之下TOPCon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对比目前主要的几种技术路线。首先,P型电池仍保持行业出货大头,但未来效率提升空间有限;其次,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6%,因此,两种N型电池技术路线在当前被大部分厂商视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技术方向。不过,异质结使用的银浆和靶材等耗材成本高,加之入局者不及TOPCon多,降本速度较慢。 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记者表示,关于电池技术路线的争论,在行业出清阶段,也许不会有唯一解。目前来看,相对主流的N型电池技术路线,BC电池不具备绝对优势,反而存在成本劣势。大部分厂商刚刚开始量产N型TOPCon电池,行业未必准备好了摘取BC电池这颗明珠。 转战BC电池的现实考量 隆基绿能欲重夺“王座”? 隆基绿能此前对电池技术的发展可谓多点开花,但转变到全面押注BC电池,亦有迹可循。HPBC电池片曾是隆基重点研发项目,全称为混合钝化背接触电池,这也是一种P型电池跟BC电池的技术融合,符合隆基利用P型产能的考虑。 但HPBC量产进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导致没有达到预期市场规模。在2022年年报交流会上,隆基透露,2023年的HPBC出货量目标已被下调,从原先的20GW-25GW,调低至最新的12GW-17GW。隆基首席科学家、负责HPBC的李华日前离职,也令HPBC商业化前景蒙上阴影。 而过去两年多,新型光伏电池加速迭代。在这一轮竞争中,头部企业中的晶科能源(688223.SH),在诸多企业还在摇摆不定的时期,就坚定地看好TOPCon技术,并迅速进入量产阶段。凭借先发优势,晶科能源交出了“炸裂”的2023期中业绩,净利润同比增超300%,首功当推加码TOPCon。 龙头效应加之TOPCon的成本优势,使其成了兼顾当下与未来的最优选择,转型中的企业们大多选择了TOPCon技术进行扩产。根据InfoLink预计,到2023年底,TOPCon名义产能将增加至近500 GW。 也有像爱康科技(002610.SZ)、东方日升(300118.SZ)等企业,更看好异质结的效率等优势,从而选择异质结路线。 但隆基绿能却对此较为冷淡,在今年的各种公开场合上,该公司高管频频表达“TOPCon是过渡性产品”的观点。钟宝申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表示,TOPCon和传统PERC电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太小,行业技术方面高度同质化,容易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现象,且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光伏的战场,技术为王,每次技术更迭都会重塑战局,这种布局延迟,将会带来落后于人的风险。 随着头部厂商相继披露2023年半年报以及光伏组件出货量数据,根据统计,隆基绿能电池出货量已经落后于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上半年以27-28GW的出货量排到第三。而且从2023年全年的产能预期来看,几乎所有厂商的产能都会大幅增长。 许杰向财联社记者分析,隆基绿能选择重点发力BC技术路线,而非继续在TOPCon电池技术方面死磕到底,也有更为现实的考虑。一来可借助HPBC消化过剩的P型硅片产能,继续积极出货;二是仍存有对P型路径依赖;三是隆基自己的技术并未处于TOPCon与HJT电池第一阵营,如果跟随行业转型,也无力寻求“霸主”地位。 “因此,站在隆基绿能的角度,必须另开一条道路,才有机会重回王座、重新制定行业标准,并以此建立行业生态。与其去争夺一个放眼过去满是竞争对手的市场,不如抓住新技术路线的先发优势。如果BC电池真的成为主流,隆基绿能或许会得偿所愿地再次成为‘话事人’。”许杰称。 技术与配套设备完善中 或为产业链降本增效 尽管相比TOPCon和HJT,光伏赛道布局BC电池的公司还相对较少,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配套。 美国太阳能公司SunPower是IBC电池先行者,2022年BC类电池全球出货超过1GW,主要来自其子公司Maxeon的贡献。目前,TCL中环(002129.SZ)持有Maxeon约27%股份,是其第一大股东。 国内具有BC电池成型产能的上市公司,除隆基绿能外,主要为爱旭股份(600732.SH),技术路径为ABC(All Back Contact)。预计公司将在2023年底共形成25GW ABC电池和组件产能,截至目前,爱旭股份已有4.5GW订单在手,都来自于海外客户。 而根据机构统计,2024年,隆基预计可出货30GW,爱旭预计出货20GW以上。 据业内共识,降本仍然是BC电池大规模量产的先决条件。爱旭股份在7月20日调研中透露,ABC组件在工艺难度不输HJT的条件下,预计明年年中和TOPCON成本打平,到年底和PERC成本打平。对于BC技术耗银量高的问题,爱旭股份已经在ABC组件上使用了电池无银化技术。 另一方面,由于BC电池背电机结构复杂,其加速推广有望带动激光设备、串焊机等增量设备需求,并催化辅材新品加速应用。其中,BC电池产线对激光设备需求明显。 帝尔激光(300776.SZ)近日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在2019年就取得BC电池激光设备订单,近年来,光伏企业加大对BC工艺的研发及投入,公司在2021年有头部公司中试线的BC激光设备出货,在2022年公司取得BC近40GW量产订单,包括N型工艺、P型工艺订单。2022年BC订单已交付完毕,2023年目前已签订单在陆续交付中,计划明年年初交付完毕。 此外,英诺激光(301021.SZ)披露,公司布局了面向BC、钙钛矿等多种电池技术所需激光器、光学模组或关键设备等业务,所推出的BC开膜设备等样机已交付给客户进行验证。海目星(688559.SH)表示,目前已拥有BC电池的相关技术储备,存在小量客户。 BC电池使用的银浆和靶材等耗材需求量高,也会助推相应市场增加规模。帝科股份(300842.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实现了BC电池浆料的规模化供应,是国内首家提供BC电池浆料的金属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多家龙头客户BC电池的浆料供应商。苏州固锝(002079.SZ)年报中,也披露全资子公司苏州晶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BC电池用浆料已经实现吨级出货。

  • 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邀您共聚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极大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面对市场变化、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等挑战,光伏行业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上海有色网将于9月20-22日召开 “2023年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开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共筑光伏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这是探寻产业融通、探知价格走势、探析成果转化、探求创新拓业、探察技术迭代、探查减碳成效的最佳平台。光伏上下游相关企业群英荟萃,近百位精英人士的重磅演讲,剖析行业发展痛点、难点,深度思维碰撞。届时, 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将会隆重出席本次大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中清国投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清集团)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北冀的徐州锡沂高新区。中清集团着力于绿色能源发展,致力于构建领先的光储一体化+分布式绿色电力运营平台。核心业务板块: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及新能源电站投资、储能产业投资、氢能源产业、分布式绿色电力供应四大业务,是光储充一体化解决供应商与清洁电力的综合运营商。 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清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主要负责中清集团光伏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已在江苏新沂市、湖北当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安徽东至建成4个大规模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基地,此外,淮北、池州、克拉玛依三个基地将于2023年陆续投产,总投资规模已达500多亿元人民币。 新沂基地 当阳基地 包头基地 东至基地 各基地主要生产多款高效PERC及N型TOPCon电池、单双玻组件,中清单晶系列产品已通过TUV、CQC、CE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产品具有高输出功率、高转换效率、高产出率、低制造成本和低系统安装成本等核心优势。 会议联系人 牟保莅 13188776119 021-20707923 mubaoli@smm.cn

  • 江苏华英阀业有限公司邀您共聚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极大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面对市场变化、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等挑战,光伏行业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上海有色网将于9月20-22日召开 “2023年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开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共筑光伏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这是探寻产业融通、探知价格走势、探析成果转化、探求创新拓业、探察技术迭代、探查减碳成效的最佳平台。光伏上下游相关企业群英荟萃,近百位精英人士的重磅演讲,剖析行业发展痛点、难点,深度思维碰撞。届时, 江苏华英阀业有限公司 将会隆重出席本次大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华英阀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无锡市扬名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经营生产型阀门企业;公司拥有自己的铸造工厂和标准化冷热加工制造工厂。现有厂区面积80000平方米,员工500多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华英阀业打造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阀门航母。华英阀业产品覆盖调节阀、气动阀门、电动阀门、球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蝶阀、过滤器等成套阀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光伏、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电力、船舶、采矿、水处理、工业系统等领域。 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德国SIL3认证、俄罗斯EAC认证、美国API6D、API600、API602、API607认证、ISO15848-1低泄漏认证、API624低泄漏认证、TS认证、CE认证、CCS认证等。华英阀业持续、快速推出的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进口替代”,多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无锡瞪羚企业、江苏省企业星级上云等荣誉。 会议联系人 李昊展 17863052296 021-20707871 lihaozhan@smm.cn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