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个
在SMM主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Topcon高效电池与晶硅应用论坛 上,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表示,2023年多晶硅市场或维持过剩状态,硅片产量预计在今年10月达到峰值。预计硅料后期将迎来价格战,2023年开始,2024-2025年产能开始淘汰,后期产量增速大大放缓,2027年供应量约为20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900-1000GW上下的范围。 硅料价格面临“降价”风险 据SMM调研显示,多晶硅致密料价格自2月下旬以来一路下行,在6月下旬一度跌至行业成本线附近,进入7月下旬,随着多晶硅致密料价格逐步回暖,多晶硅企业利润再次“显现”。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供需平衡方面,据SMM整理的多晶硅供需平衡图来看,自7月开始,下游硅片消费量开始小幅反超多晶硅产量,多晶硅市场开始出现供应缺口。 不过 从近期的市场情况来看,SMM认为,随着下游市场的降温,9月签单进度缓慢,后市硅料市场或有降价风险。 虽然后期硅料产-消存在缺口,但前期拉晶厂囤积大量硅料库,目前在7-8万吨左右。一旦主材环节开始出现降价,拉晶厂将优先消耗原料库存,届时多晶硅有累库风险,进而降价。 硅料下半年远期行情预测 据SMM对下半年的市场调研情况来看,按照当前各企业投产规划,9月、10月将有多个代表性项目集中释放补足前期缺口,其中宝丰、上机、合盛、协鑫、通威等企业皆有新基地投产。 预计随着多晶硅企业持续扩产,在今年10月份左右硅料产量将超越硅片消费速度。SMM预计2024年多晶硅保守估计产能或将达到300万吨左右,届时将满足1400GW左右的装机量,将继续维持过剩状态。 预计多晶硅后续将维持成本线(58元/千克)窄幅震荡,此轮价格一旦开跌将迅速跌破成本线。 多晶硅价格预测概览 基本面总结: 供应:考虑进出口国内多晶硅总供应约为13.97万吨; 需求:9月国内硅片排产预计63GW,对多晶硅消费约为14.18万吨,其增量主要来自于硅片利润可观带来的开工率从提升以及新产能的释放; 库存:库存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但随着硅片采购情绪减弱,库存有望提升。 宏观面总结: 成本:目前行业平均全成本约为51元/千克,考虑税收总成本约为57.6元/千克,最高成本68元/千克,目前利润可观,导致新产能持续进场。 政策:欧美地区“强迫劳动法案”政策导致一部分需求转化为中国硅片企业进口瓦克、hemlock等海外高价原料。 情绪面总结: 上游:头部企业有意推行优质N型料,拉高市场价格及头部控市能力。 下游:拉晶厂在9月签单有所减弱,贸易商亦陆续出货。 硅片近期市场情况 据SMM调研显示,近期来自多晶硅方面的价格支撑以及组件的大幅扩产,支撑硅片价格上行。 而硅片利润快速增长将引发硅片大幅扩产,当前硅片库存虽然处于持续下降阶段,但据SMM调研显示,电池片厂原料库存已经达到10天左右。若下游优先消化库存,硅片库存将迅速累积。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SMM预计后期硅片市场预计将“产、利”双降的状态。 硅片P、N发展概况 近期硅片市场行情解读: 前期硅片N型扩产步伐略低于电池片,电池片下半年N型大幅投产,硅片略有不及且硅片某头部企业仍坚持以P为主影响产量占比。 二三季度N型硅片一度紧缺叠加N型硅料的上涨,N、P价差扩大,延申至组件端,单瓦售价差逼近0.1元/w。 需求决定方向,随着硅片扩产增加,SMM预计后续N型硅片占比将逐渐跟上下游步伐。 硅片2023年后市预测 据SMM调研显示,自2023年三级季度初始,由于组件的大幅扩产,市场整体情绪被带动,各方采购力度加大,利润修复,硅片扩产也开始显著增加。后续排产受利润以及头部企业策略影响,将继续大幅扩张,硅片产量预计将在10月达到年度峰值—65GW。11-12月,随着硅片利润修正以及年底采购结束,硅片产量或将出现下行。 电池片方面,9月由于组件大幅减少对上游采买,排产出现小幅减少,硅片有累库风险,预计电池片排产或将于10月达到年内峰值,11、12月电池片排产或将有所回落。 多晶硅、硅片价格底部震荡 多晶硅: 2023年多晶硅产能、产量分别为270万吨以及150万吨左右,维持供应过剩的态势 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为121万吨,多晶硅产量约为90万吨; 202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70万吨左右,预计产量在150万吨上下,以2.4g/w的单瓦硅耗计算(技术进步),考虑1.2的光伏装机容配比,对应光伏装机量为530GW左右,2023年全球预计光伏装机量达380GW左右,多晶硅供应将严重过剩。 价格: 多晶硅价格崩塌后短暂上行 二季度在多晶硅供需基本面过剩背景下,硅料价格出现崩塌,目前致密料最低价格降至不足60元/千克。后续随着头部拉晶厂大批扫货以及多个项目投产延期,价格再度出现上行。 硅片: 硅片产能已严重过剩 但产能释放受制于石英砂 硅片当前供应在整个环节中最为过剩,但由于石英砂的缺乏将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产能得释放,按照2023年500GW需求测算,石英砂市场2023年或将维持紧平衡。 硅片正形成双龙头格局,2023年隆基及中环对其控市力明显增加。 硅片价格: 三季度硅片价格再度“反弹” 硅片价格受石英砂热度影响,二季度价格得到一定支撑。后期在组件大幅提产、硅料价格上涨的支撑下,硅片价格再度出现上行。 上游市场远期发展预测 远期市场行情解读: 对于远期终端需求 ,SMM预计远期全球需求保持可观增长,至2025年新增装机达到约00GW左右,2027年将提升至700GW上下。中国方面2027年新增装机量预计将接近300GW。 多晶硅价格方面, SMM预计硅料后期将迎来价格战,2023年开始,2024-2025年产能开始淘汰,后期产量增速大大放缓,2027年供应量约为20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900-1000GW上下的范围。 2027年,SMM预计硅片产量或将达到900GW左右,其中N型占比将逐步增加,或将从2023年的30%左右增加至2026年~2027年的90%左右。
近日,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Bhupinder Singh Bhalla透露:“我们立志让印度成为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设备供应商。” Bhalla表示,印度政府已推出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及其他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太阳能制造生态系统建设。 据悉,PLI计划将支持新增超过48GW的光伏制造产能,且涵盖多晶硅到组件、硅锭-硅片到组件以及电池+组件等不同的集成领域。目前,印度每年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产能为28GW、电池产能为6GW。 Bhalla表示,许多公司在达到[PLI计划]分配产能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大幅提升产能。 他补充道:“预计到2026年当PLI计划全面实施且其他制造能力也得到提升之后,印度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产能有望达到100GW。” 印度的目标是到2030年整合500GW非化石燃料发电量,其中包括约300GW的太阳能发电容量。截至2023年8月31日,该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71.6GW。为实现2030年的目标,印度需要每年新增30至40GW的太阳能发电量。
在2023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海目星董事长、总经理赵盛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对于BC的研发在PERC时代就开始了,目前我们开发的BC电池设备都已完成验证,并有部分销售。 光伏行业具备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的特征,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产品布局。” 今年上半年,海目星营业收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79.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95.91%。对于营收增长,该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其订单增长,报告期验收项目增加。 据半年报披露,今年1-6月,海目星新签订单约27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在手订单累计金额约为85亿元。 海目星董事、财务负责人高菁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上半年毛利率约为30.5%,“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 作为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海目星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光伏、新型显示、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泛半导体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从收入构成来看,海目星动力电池主营业务实现收入18.04亿元,同比增长109.98%。其中,海目星当前圆柱电池相关的设备主要包括:卷绕切割一体设备、卷绕设备以及装配线段设备等。 今年上半年,海目星光伏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实现收入306.19万元。业绩会上, 海目星董事长、总经理赵盛宇表示,该公司在TOPCon、BC等技术领域都进行了相关布局。“目前订单主要集中在TOPCon业务,TOPCon激光一次掺杂设备已签订合同超350GW。” 截至目前,海目星在光伏领域的客户主要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弘元绿能,捷泰、正泰、阿特斯、合盛硅业、协鑫等。 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等应用领域,海目星客户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宁德新能源、瑞浦能源、长城汽车、Apple、富士康、伟创力、立讯精密、京东方等。 “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75.72%,主要为锂电行业收入。” 海目星董事、财务负责人高菁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募投项目方面,今年上半年,海目星首次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项目(江苏)”及“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项目(江门)”已完成结项。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形成发出商品9.4亿元,实现收入2.9亿元。 海外市场方面,海目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钱智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该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约为6500万元。 “未来,公司将通过‘与国内企业一起走出去’、‘与日韩系企业合作’等方式布局海外市场。”
在今日举办的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对中国的今年装机预测不排除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将来会有进一步的上调的可能。 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光伏新增装机预期不断被抬高。在今年7月进行的半年度回顾展望会议上,基于国内新增装机由95-120GW上调到120-140GW的基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同步上调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原先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 在最新的论坛中,IHS Markit高级分析师胡丹表示,大基地项目在去年因为较高的成本,没有太多实施,推迟后在今年成为地面电站建设核心。考虑到今年前8个月光伏新增装机113.2GW创下新高,以及光伏新增装机的季节性因素等,预计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40-210GW(DC),其中分布式65-100GW(户用35-50GW,工商业30-50GW),地面电站新增装机75-110GW。 产业链价格下滑对新增装机有重要刺激作用。王勃华表示,今年年初至今,价格下降最快的环节较去年最高价下降超过73%。从最近的招标项目来看,P型光伏组件均价1.2元/瓦,报价1.1元/瓦以上的情况较多。 王勃华介绍称,今年1-7月,制造端四个主要环节的产量都已经超过了去年(历史产量最高年)总产量的80%,其中多晶硅产量72.4万吨,硅片产量303.5GW,电池片产量266.6GW,组件产量达到242.2GW,较去年同期增速超过60%。 在用户端,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消息,今年1~8月光伏发电的装机达到了113.2GW,这也是光伏新增装机统计首次超过100GW,同比增长超过了150%。 王勃华提到,目前光伏新增装机呈现集中式和分布式齐头并进的局面。分区域看则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集中式新增装机前十地区占比占超过了70%,分布式更是超过了80%。上半年,湖北、宁夏、云南、新疆四个地区集中式新增装机均超过3GW;分布式方面,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新增装机量位于前五。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王勃华认为,光伏发电的渗透率还存在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远期看,对光伏发电的渗透率要求非常高,但现状还是处于非常低的状态。
在SMM主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组件市场分析与应用场景论坛 上,中认南信(江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部长仲政祥针对《海上光伏电站用光伏组件性能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展开解析,他表示,海上光伏可以更好地利用阳光资源,提高发电效率,节约土地成本;在政策支持及持续的技术发展下,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项目背景 海上光伏可以更好地利用阳光资源,提高发电效率,节约土地成本;在政策支持及持续的技术发展下,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上光伏发展的基础: 空间广阔: 海域宽广,避免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照充足无遮挡,发展空间大;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光伏理论可安装量超100GW;距电力消费市场近。 政策支持: 2023年,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山东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 技术储备: 光伏+水面为海上光伏提供了一定技术基础;行业企业已开始针对性进行技术与产品储备。 相比陆上光伏电站,光伏设备将在更严酷的海洋环境中使用,对光伏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标准化方面现有标准对光伏组件的通用要要求以及在相关陆地气候地区(如湿热带地区)有相关的标准,但针对海上光伏项目的特殊要求并未涉及。 组件浮桶一体 优势:浮桶承担了较多应力,安装便捷,潮汐浮动; 劣势:不便于运维。 组件浮桶分离 优势:有运维通道,组件易更换,潮汐浮动; 劣势:组件有应力,抗大风大浪能力弱。 海上光伏的优劣势如下:优势:抗风浪能力强;劣势:所建海域海床较浅,规避潮汐时需离海面较高。 优势:有运维通道,组件易更换,潮汐浮动;劣势:组件有应力,抗大风大浪能力弱。 标准内容简介 海洋腐蚀: 包括盐雾腐蚀、海洋生物附着、电化学腐蚀; 机械应力: 海浪冲击、回旋、海水浸没压力; 海洋环境: 低温、高湿、PID。 主要测试序列 核心差异化检测项目简介 设计目的: 符合实际应用场景 材料低温下塑型可能变差 7.14 低温动态机械载荷试验 *对设备要求极高 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动态机械载荷测试 A类:-40℃ B类:0℃ 1500pa,其他同IEC62782。 7.15 海浪旋转冲刷试验 考察光伏组件受到海上不同方向的波浪冲刷的耐腐蚀能力 以3±0.5m/s的速度对组件进行海水旋转冲刷,组件至少有1/2被海水浸没,持续240小时。 7.16 多因素耦合腐蚀试验 考察组件承受海水拍击、潮汐耦合、雨水冲淋等综合腐蚀环境的能力;正玄波拍击、潮汐耦合、雨水冲淋综合作用200个循环。 部分IEC测试要求加严检测 7.10至7.14 动态机械载荷试验(1500pa,其他同IEC62782)后进行环境老化,老化后再次考察低温动态机械载荷承受能力, 7.12湿热试验 加严测试条件为 条件变更为90℃、90RH% 1000h 7.13湿冻试验循环次数加严至20次(-40℃-85℃) 7.7电位诱发衰减试验,测试时间加严至192h 7.9紫外试验,总辐照量加严至120kWh/m2 标准内容简介 a)在标准条件下,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在每个单项试验后不超过5%,在每组试验后的不超过8% b)在试验过程中无组件呈现断路现象; c)无下述定义中的严重外观缺陷; d)试验后满足绝缘试验要求; e)每组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满足湿漏电流试验的要求; f)满足单个试验的特殊要求。 衰减单项:5%,序列:8%阈值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可能进行调整 创新性及意义 《海上光伏电站用光伏组件性能评价技术规范》 多个新研发试验项目、填补标准化空白、产品选型指导、推动海上光伏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本标准结合海上光伏电站的特点,对盐雾腐蚀、动态机械载荷、低温动态机械载荷、电势诱导衰减、湿热、热循环、湿冻、紫外、海浪旋转冲刷、多因素耦合腐蚀等诸多方面制定了专项测试要求,填补了海上光伏标准化领域相应空白,为海上光伏电站设备选型提供指导,推动海上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唯一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为主业的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央企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旗下专业认证服务平台及综合性NQI服务平台。 CQC是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认证机构批准书编号为001号的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增进国际互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业务门类全、服务网络广、技术力量强,国内规模最大、引领行业发展的质量服务机构,并以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跻身世界知名认证品牌行列。 CQC海上光伏 一站式质量服务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先进组件封装材料与组件技术论坛 上,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件研发中心总监介雷介绍了N型TOPCon技术、轻质封装技术以及产品应用。 N型技术 TOPCon电池技术 TOPCon3.0 plus核心工艺 TOPCon3.0 plus核心技术 关键技术一:i-SE • 高能量激光选择性发射极工业化技术(industry-selected emitter); • 有效的降低前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升短波长光谱的利用率。 关键技术二:ut-polySi • 超薄多晶硅与微掺杂技术(Ultrathin Poly Si); • 能有效的降低背面多晶硅层对长波长光谱的寄生吸收,大幅提升长波长光谱的利 用率。 TOPCon3.0 Plus成绩 TOPCon3.0电池效率突破26.24%,开路电压创造世界纪录;TOPCon4.0大面积333.4cm²电池效率突破26.33%,再创造世界纪录。 轻质封装技术 轻质封装结构 1、正面透明含氟复合材料:10年材料质保,25年功率质保; 2、各层间采用定制胶膜封装,水汽透过率:<5g/(m²·24h); 3、背面金属复合材料,水汽透过率:0 g/(m²·24h)。 轻质封装胶膜技术 EVA胶膜 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存在光降解反应、氧化黄变;EVA与H2O反应生成醋酸,影响性能。 POE胶膜 主链为聚乙烯链,支链提供了弹性体。 ·没有氧,没有不饱和键,结构更稳定; ·特殊分子结构使得POE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水汽透过率为EVA材料的十分之一。 一道新能使用的胶膜为采用定制配方进行交联,并修补相关官能团的薄弱点。 产品应用 轻质产品应用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白银产业链高峰论坛 上,上海坤淳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喜唱对影响银价格的因素进行了解析。 价格预测 最新一周趋势 目前市场预期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继续维持利率目标不变。欧央行在最新的议息会议上释放出结束加息周期的信号,欧央行的“鸽派加息〞使得市场更加确定美联储紧缩周期即将结束。因为去年以来全球央行进入加息周期的重要原因是抵抗通胀。白银同时具备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在全球主要央行货币紧缩周期进入尾声的背景下,金融属性将促使其价格上涨 。 2023年最后几个月,预测还能加息一次,加完以后继续看涨;当前基本面与趋势都是看涨;在无意外数据刺激的情况下,持续短中期看涨(观点仅供参考)。 影响因素 1.白银产量 白银产量增加,价格下跌;白银产量下降,价格上升。 2.美元走势 金银主要以美元定价。白银是贵金属,具有保值属性;美元强白银就弱,而白银升值美元就弱。 3.通货膨胀 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能力,是基于物价指数而决定的。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相反,通货率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 4.市场需求 白银在光伏、电子、可再生能源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工业需求。需求大,价格上升,需求小,价格下跌。 5.央行政策 当美国央行升息之时(美联储加息时),美元会被大量的吸纳,白银价格也就定然受挫。 影响白银价格走势的因素一:指数 特殊避险情况下,会出现美元与金银同向。 美元指数最大的构成是欧元和日元,其本质是美国经济相对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强弱。 影响白银价格走势的因素二:定时公布大数据 与美元相关的数据,都直接影响白银价格走势: 非农:非农业人口就业数据每月第一周的周五20:30(夏)21:30(冬); 小非农ADP:非农前数据,每月第一周的周三20:30(夏)21:30(冬); CPI/GDP等具体数据; 初请失业金人数每周四晚上20:30(夏令时)21:30(冬令时); 以上数据遇到节假⽇会推迟,提前公告。 价格走势 预测国际形势(避险、美国经济、美元走势等) 分析整体需求(供需关系) 技术面(趋势指标、技术指标)
在SMM主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异质结、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论坛 上,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李程斌对钙钛矿技术趋势作出展望。他表示,历经多次技术更迭,待到2022年,单晶PERC已经成为行业目前主流路线,TOPCON电池的占比也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近年行业面临下一代技术路线的选择,而长期来看,叠层技术会将光伏行业带上新的台阶。 光伏行业一切围绕度电成本 效率是未来降本的最核心因素: 过去十年材料成本大幅下降,未来电站成本的下降核心靠转化效率。 可被效率摊薄成本=组件封装成本+固定系统成本(如支架、土地等,约占50%);不可被效率摊薄成本=和功率相关的系统成本(如逆变器等,约占50%) 2020年光伏电站成本在17元/W,待到2023年便已经降至3.5元/W。 且 效率提升1%,电站成本下降5分钱/w。 技术路线迭代,驱动效率进步: 历经多次技术更迭,待到2022年,单晶PERC已经成为行业目前主流路线,TOPCON电池的占比也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 近年行业面临下一代技术路线的选择,而长期来看,叠层技术会将光伏行业带上新的台阶。 叠层组件的实现方式(1/3): 标准晶硅组件: 晶硅电池在最中间,从内向外依次是胶膜和玻璃。具体图示如下: 钙钛矿叠晶硅组件,组件级叠层(并联结构) 钙钛矿叠晶硅组件(并联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玻璃、钙钛矿电池、胶膜、晶硅电池、胶膜、玻璃,共由上述六部分组成。 钙钛矿叠晶硅组件,电池级叠层(串联结构) 钙钛矿叠晶硅组件,电池级叠层(串联结构)则是将钙钛矿和晶硅电池叠在一起,从外向内依次是,玻璃、胶膜、钙钛矿电池、晶硅电池、胶膜和玻璃。具体图示如下: 不同叠层路线的区别(1/2): 实现叠层的工艺难点 组件级叠层(并联结构)难点在于制备大面积钙钛矿组件。 电池级叠层(串联结构)则因为晶硅表面微米级别起伏的特点,需要在晶硅不平整表面制备钙钛矿。 整体来看,不同路线有不同难点,各家公司的工具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不同叠层路线的区别(2/2): 工艺难点的解耦/耦合 实现钙钛矿叠晶硅分为两个核心步骤:制备钙钛矿电池、实现钙钛矿电池与晶硅电池的连接。 而公司目前已经研发出了行业唯一组件级别叠层产品,预计该钙钛矿叠晶硅组件实现量产后,不论是在组件成本、国内电站成本还是海外电站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在任何市场都是极有竞争力的产品。 推荐近期会议: 》 2023 第三届 SMM电气产业论坛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先进组件封装材料与组件技术论坛 上,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BIPV销售总监吴昆鹏围绕“先进玻璃技术助力建筑光伏一体化”的主题展开分享。 为解决原材料瓶颈之困,打造闭合式全产业链,亚玛顿科技在安徽凤阳投资玻璃原材料生产基地—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 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一:微纳结构压延成型玻璃 独特的窑炉设计;自主研发玻璃配方;先进的玻璃压延设备。 精细化花型,可以达到0.1~150微米花型;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光电显示领域。 核心技术二:世界首创≤1.3mm超薄物理钢化技术 平整度好、低波形弯、低弓形弯 独特的气浮式钢化工艺设计;比常规盖板玻璃重量减轻60%;优越的性价比。 12条超薄物理钢化生产线,产能最大化;广泛应用于光伏双玻组件、光电显示领域。 玻璃减薄的优点——透光率提升,功率提升 原材料和绒面花型一致的情况下: 1. 随着玻璃厚度的降低,透光率逐渐增加; 2. 随着玻璃铁含量降低,透光率逐渐增加; 3. 1.3mm 玻璃透光率比3.2mm高0.5%。 玻璃变薄,透光率更好,组件功率提升明显: 1. 试验材料出了玻璃厚度不一样,所有材料均一致; 2. 1.3双玻比3.2双玻功率提升5.37W。 玻璃减薄的优点——发电量提升 通过对网印-1.6与网印-2.0发电量对比的实验得出结论,1.6mm+1.6mm 比2.0mm+2.0mm 发电量提升了约1.3%(2019.8~2022.7)。 薄玻璃散热更好! 通过网印-1.3与网印-2.0发电量对比得出,1.3mm+1.3mm 比2.0mm+2.0mm 发电量提升了约1.5%(2021.10~2023.2)。 亚玛顿引领光伏行业往更轻、更薄、更强的方向发展 双玻组件份额逐年增加,2020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约有9亿平方米; 玻璃厚度从3.2mm逐步往2.0mm、1.6mm,1.3mm发展,当然公司还储备了1.1mm,0.85mm化钢技术; 钢化方式以物理钢化为主,小部分采用化学钢化; 前板玻璃的透光率将达到94%,通过表面光学形貌和镀膜优化实现; 背板玻璃采用网格高反镀膜, 反射率>85%; 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超薄(厚度≤2毫米)高效减反增透光伏玻;薄光伏玻璃是市占率>40% 核心技术三 :防眩光玻璃——技术背景 传统光伏组件在特殊应用场景下,由于前表面玻璃为平整的光滑面,当太阳光照射到组件表面时,由于镜面反射强烈而产生严重的眩光。在公路、机场、建筑幕墙等一些对于光污染环境要求较高的特定区域,眩光是设计中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降低眩光带来的危害,防眩光玻璃及防眩光组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此类场合。 防眩光玻璃——原理 防眩光玻璃是对玻璃表面进行特殊加工的一种具有特殊功用的玻璃。它的特点是使原玻璃表面的镜面反射变为漫反射,使反光影响大幅减弱。 防眩光玻璃——参数 雾度(Haze) :即光的扩散,以肉眼来判断就是模糊程度。雾度与清晰度呈反比,与防眩效果成正比;雾度越高,防眩效果越好,但清晰度越差。 粗糙度(Roughness) :即AG玻璃表面所形成的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断差。除了体现在外观上,还体现在触摸效果上。粗糙度大,观感上不够细腻,触摸时阻碍感越强。粗糙度偏大会导致清晰度降低,所以一般选用粗糙度较小的产品。常用表示物理量:Ra(高度)、Rsm(间距)、Rm(r)(形状)。 光泽度(Gloss) :即肉眼所见的亮度效果。光泽度越高,玻璃亮度就越高,防眩光效果越差。光泽度的规格定义需考虑防眩效果的取舍。 鲜映度(DOI) :反映反射图像的清晰程度。DOI值越低,玻璃表面反射的图像越模糊。 防眩光玻璃——三种技术路线 喷涂AG: 利用喷涂的方式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分散的纳米级二氧化硅粒子悬浮液,然后经过热处理后使其附着在玻璃表面而堆积成凹凸不平的膜层。 蚀刻AG: 用氢氟酸溶掉玻璃表面层的硅氧,根据残留盐类的溶解度的不同,而得到有光泽表面或无光泽毛面。 压延AG: 亚玛顿独创压延AG,该技术基于亚玛顿凤阳窑炉的微纳结构压延成型技术,可以把花型做到到0.1~150微米。 防眩光玻璃——原理 防眩光玻璃——技术标准与价格 光泽度0~5GU:通常用于家具行业(玻璃发白);光泽度8~12GU:为BIPV专门开发的光泽度范围(对电池片栅线有一定隐藏效果); 光泽度60~80GU:显示行业玻璃常规光泽度范围(能清晰显示液晶模组的图像) 防眩光玻璃产品介绍: 光利用 防眩玻璃与常规玻璃比反射率基本一致,但光散射范围较广,亮度较低。 组件功率对比(防眩光玻璃VS常规压花玻璃) 分别采用防眩光玻璃跟常规压花玻璃(无AR膜)进行组件验证,结果:采用防眩光玻璃组件相比常规压花玻璃 组件功率接近,CTM接近。 防眩光组件功率对比(不同光泽度样品对比) 随着玻璃光泽度的增加,透光率也会增加,当光泽度到10Cu以上,透光率变化不大; 对着玻璃光泽度的增加,组件功率(CTM)变化不大,基本接近。 核心技术四:首家推出高增益白色、黑色、彩色陶瓷镀膜玻璃 核心技术五 :0.7mm/1.1mm大尺寸化学钢化技术 适用于各种超薄型、异形、大面积玻璃的增强;定制化产线,成品率高,钢化性能稳定,强度高;配合亚玛顿为化钢单独研发的AR镀膜液,增加透光率;0.85mm、1.1mm化钢玻璃已被多家公司应用于新型轻质组件;0.7mm化钢玻璃已用于OGS相关产品。 极致的薄,曲面 采用1.1mm化学钢化玻璃作为盖板玻璃;25年+的发电寿命 表面应力>450Mpa,强度高;组件厚度1.9mm可以弯曲;抗冰雹性能卓越;每平米重量4.0kg,适用于大部分屋顶;更薄,散热更好,发电效率提高2%。 冰雹测试-无隐裂 用25mm直径冰雹,以23m/s的速度撞击组件,按IEC要求测试了11个点,测试前后EL对比,无隐裂产生。 亚玛顿BIPV玻璃材料 1. 定制高精度花型玻璃; 2. 超薄物理钢化玻璃,厚度<1.3mm,1.6mm; 3. 防眩光光伏玻璃; 4. 高温彩釉光伏玻璃; 5. 化学钢化玻璃厚度<0.7mm, 1.1mm 亚玛顿BIPV主力产品 1. 多彩产品——彩色光伏组件;2. 低碳顶——工商业屋顶一体化解决方案;3. 光伏幕墙——建筑立面发电场景;4. 光伏瓦屋顶——AG美学别墅场景; 5. AG防眩光产品——减少光污染;6. 构件式防水阳光房——透光,发电,防水,隔热;7. 大棚透光组件——透光率可定制;8. 超轻组件——1.1mm化钢产品,每平米重量4kg。 》 2023 第三届 SMM电气产业论坛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论坛 上,西安宝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卫东分享了HJT/ 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并介绍了晶硅太阳电池的发展、钙钛矿光伏材料的特性及器件研究进展以及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究进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晶硅太阳电池的发展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便是发电,占比高达48%,其次是乘用车,占比在8%。 能源占比方面,2022年,煤占比63%、天然气占比3%,亟需大力发展 低成本 、 清洁 、 可再生能源。 在这一情况下,太阳能与光伏行业得到蓬勃发展,预计从2050年到2100年,太阳能将逐步成为世界能源的主角。 太阳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连续十年超过35%,中国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 光伏组件销售价格随着出货量指数下降,光伏发电成本($32 MWh) 已低于天然气($44)。 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提升是永恒的主题 以 PERC 、BSF 等为基础的晶硅电池是当前光伏市场的主体,占比超过 95% HJT 、TOPCon、IBC、HBC 正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的电池结构 晶硅电池的瓶颈:接近效率极限 SHJ电池改变背接触(由p型掺杂纳米晶硅和具有低薄层电阻的透明导电氧化物组成),取得26.81%的世界最高效率,接近了理论极限。 HJT 电池成本分布 在HJT电池成本构成中,银浆料占比25%;丝网印刷和清洗制绒占比30%。 太阳能电池发展进程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突破肖克利·奎伊瑟(S-Q)效率极限的有效途径 叠层电池技术:突破肖克利 -奎伊瑟理论效率极限的必由之路 1.聚光技术:光强增加1000倍,效率极限提升约7%,成本高昂,可行性低; 2.叠层技术:采用不同带隙吸光材料分段吸收太阳光谱,效率极限提升12%; 3.晶硅叠层电池:采用晶硅底电池的叠层电池效率最接近理论效率最优值。 钙钛矿材料:晶硅叠层电池的不二选择 晶硅为底电池材料时,顶电池光吸收层材料的最佳光学带隙为 1.70~1.80 eV; 核心问题-- 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稳定的宽带隙光伏材料与器件技术。 晶硅与钙钛矿电池的叠层电池 晶硅和钙钛矿的叠层电池将使效率提升至35%以上,突破S-Q效率极限,而且工艺高度兼容,结构相对简单,成本增加相对较低,钙钛矿将在晶硅叠层电池中将扮演着重要地位! 钙钛矿光伏材料的特性及器件研究进展 钙钛矿电池迅速崛起,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光伏材料,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效率突破了26%,而且还在不断提升中。 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 宽带隙钙钛矿吸光层 从对基于梯度异质结制备高性能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1.68eV)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Pb(SCN)2对调控钙钛矿薄膜表面形貌具有显著作用,但退火过程会导致过量的PbI2残留;采用梯度异质结策略,使用MACl与SCN-挥发诱导的PbI2反应,消除其不利影响。 共掺杂制备大面积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 (1.68 eV) 钙钛矿前驱体中同时引入Pb(SCN)₂和PEACI,所制得的钙钛矿薄膜由大尺寸晶粒和更少的晶界构成,且晶界处生成新的物质。 空穴传输层 一种低温氧化镍制备方法,将氧化镍制备温度降到250度以下,空穴传输层能级与钙钛矿更加匹配,空穴提取能力更强,器件效率达到20.2%。 电子传输层 学者提出并证实了TiO 2 -ZnO、NiOx/TiO 2 、SnO 2 /TiO 2 氧化物电子传输结构,构建效率超过20%的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输层的创新结构,提高了电池性能和稳定性。 电荷收集层 发展了高透光低电阻TeO 2 /Ag、MoO 3 /Ag、V2O 5 /Ag薄膜复合透明电极、Ni/Au金属网格电极及光管理技术,首次实现效率超过20%、双面因子超过80%的高效双面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为同期最高效率的钙钛矿双面电池。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究进展 两端叠层器件顶部宽带隙钙钛矿电池的最优带隙为1.68 eV;宽带隙钙钛矿电池对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究至关重要! 2023年7月6日,HZBSteveAlbrecht于Science刊发高性能三卤化物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工程的研究成果,p-i-n单结开路电压高达1.28V,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高达2.00V。叠层电池经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高达32.5%。 CsPbBr 3 在蓝紫 - 紫外波段( 300~500nm )吸收能力强,与晶硅的吸收范围( 500~1100nm )的 匹配度最高 四端 CsPbBr 3 /Si 叠层电池理论计算 效率 31% ,非常适合我国 西部地区 蓝紫光占比高、辐射强的光谱特点,能够将硅电池效率提升约 2% 通过将半透明PSC 和TOPCon太阳能电池与MXene中间层机械互连形成两端机械堆叠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实现30.26%的效率。 通过优化MoOx缓冲层和IZO电极的厚度,得到四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实现30.91%的效率,为同期报道最高值。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