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8

  • 专家分享:非导电柔性连接无主栅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 上,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0bb技术经理 陶浩亮介绍了“非导电柔性连接无主栅技术”的相关话题。 行业背景及异质结中试线技术进展 0BB工艺解析:产业化初期,多种工艺方案并存 Smart Wire 覆膜: 借助薄膜和网栅线构筑电池串,通过将电池串放在玻璃板和封装胶膜上方定位预压,并在真空条件下加压、加热粘合(层压),实现电极与细栅的稳定电接触。 胶连接: 胶连接方案主要包含预施胶、布线、加固、固化、层压合金化等步骤,通过热固化、UV固化或者光固化方式对胶结构进行固化,使得胶结构更牢固的粘在电池片表面和焊带外侧。 焊接点胶: 胶连接方案主要包含预施胶、布线、加固、固化、层压合金化等步骤,通过热固化、UV固化或者光固化方式对胶结构进行固化,使得胶结构更牢固的粘在电池片表面和焊带外侧。 异质结中试线技术进展 异质结电池片中试线发展概况: 2022年08月 210半片改造后出片; 2022年11月 全面导入单面微晶N量产; 2023年07月 导入双面微晶; 2023年12月 HJT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5.3%; 2024年04月 工艺持续优化效率25.5%; ★整线可承诺效率25.3%(ISFH测试标准) 非导电柔性连接技术介绍 非导电柔性连接 直接连接:在电池片电极上提前印刷非导电性胶水,通过压接机构,实现电极与焊带直接连接; 不融锡层:不涉及传统焊接的锡涂层融化环节,即可完成0BB组件电池片的串联; 具有柔性:胶体热固连接,具有一定柔性,能有效抵御冲击; 无助焊剂:不涉及助焊剂,焊机端规避了常规焊接的助焊剂结晶保养难题。 HJT-0BB技术解决方案及降本分析 单块组件主栅银浆降本数据 非导电柔性连接无主栅技术总结及展望 非导电柔性连接无主栅技术总结 工艺简单: 焊接工艺简单,层压常规一体膜; 无助焊剂: 焊接过程无需助焊剂,利于设备保养更环保; 串EL可监控: 串EL成像可视化,能够识别串不良; 更易于薄片化: 更薄的锡层,无需化锡焊接,过程应力更低,更利于薄片化。 无主栅技术总结未来展望 更多技术领域的开发:lTOPCon 0BB、BC 0BB; 设备制造端更优性能的提升: 更均匀的温度、更优的设备精度、更细更多焊带的应用; 材料端及设备端的紧密合作: 在0BB工艺技术端紧密相关的:胶水、焊带、浆料、胶膜、焊接机厂商之间更紧密的合作; 更优的新材料降本开发: 浆料、胶水、焊带、胶膜、丁基胶…… 行业共同推进无主栅技术的发展!

  • 专家帖: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可靠性研究进展【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 上,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研发高级研究员 张彼克介绍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可靠性研究进展。 TOPCon电池-组件 N型TOPCon电池结构: 制绒→硼扩→去BSG→隧穿氧化层/多晶硅沉积→磷掺杂→去绕镀清洗→表面钝化→丝网印刷→退火钝化→测试分类 电池可靠性 光伏组件的好坏决定了光伏电站质量的优劣,也是光伏电站能否有效稳定运行数十年的决定性条件; 光伏电池作为光伏组件的心脏,其可靠性不言而喻。 作为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光伏电池抗衰减能力卓越 电化学稳定、低热斑影响、氧环缺陷、机械载荷、其他 ····· 质保需要考虑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风险,提早在设计阶段做出预防措施; 通过多种标准测试方法来完善产品老化失效的评估。 此外,他还介绍了现有电池端IEC标准4项,涉及衰减、测量及EL分类,并针对“ LID 衰减:主要和硼氧对(铁硼等相关)”进行实验测试。 IEC 63202-1 包含测量晶体硅光伏电池初始光造成的退化 (LID) 的要求,在20 kWh·m-2的终止标准内评估了光伏电池在中等温度和初始持续时间下的LID降解风险。 测试条件: 温度控制在(60士2)℃范围内, 辐照度为(1000士50)W·m2 相对湿度:≤50%; LeTID衰减机理:不仅是体材料衰减,也包括钝化衰减(passivation degradation) 研究表明: 暗退火导致氢原子扩散,推测氢原子不仅起到钝化杂质和缺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诱发形成部分的复合敏感中心 IEC TS 63202-4:2022描述了在模拟阳光条件下测量由光照和高温造成的晶体硅光伏电池退化(LeTID)的具体程序 通过比较轻辐射过程中标准测试条件(STC)下ICE的最大功率Pmax与初始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衰减率、最大衰减率和可能的再生。提出了累积辐照下的Pmax降解曲线,这有助于电池制造商在组装成组件之前判断电池是否容易发生LeTID。 湿热DH测试:用于评估电池片金属化浆料抗湿热衰减的能力 晶科2022年已经完成团体标准并发布,行业内同时有使用醋酸的溶液进行评估 电势诱导衰减(PID,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 钠离子偏压条件富集在起光伏电池表面,引起衰减,若钠离子进入电池基体内,通常衰减不能完全恢复。 改善膜层的致密性,降低膜层缺陷有利于衰减后的恢复; 电池EL黑环:硅片氧含量过高,在高温过程中产生沿径向分布的环形氧沉淀,在EL/PL成像技术下显现 按照黑环的特征分为以下四类:无环电池、不完整黑环、完整黑环、宽深黑环。 电池EL黑环: 电池EL黑环通过引起原因和氧沉淀相关,经过退火工艺可部分减轻 紫外衰减(UVID) 光伏组件在紫外线照射下性能下降的现象,直接影响组件的长期可靠性和发电效率 原因(1)紫外光低于353nm波长(能量大于3.5 eV)的光子会破坏减反射层中Si-H键(3.34-3.5eV) 原因(2)(2)高能光子将电子激发价带产生热载流子(Hot Carrier Inject),可在二氧化硅中产生新的界面态;使陷阱电荷密度、时间而增加,界面态密度升高,使电池效率降低。 紫外衰减(UVID)改进措施 ① 调整正面减反膜组分/厚度,提升短波段光谱(300-400nm)反射率,降低UV总辐照剂量; UV破坏Si-H键,造成缺陷密度增加,钝化下降;同时激发Si载流子,引起Si-SiOx界面态增加;当带正电荷的SiNx覆盖在SiOx表面,SiOx导带弯曲,UVID更易发生(受激发载流子所需跃迁能量4.2→3.66eV) ② 通过厚度提升、退火条件调整、减少正膜离子损伤等手段,提升氧化铝膜层致密性,可有效改善UVID 紫外衰减(UVID)恢复 光伏电池或组件在光注入或电注入条件下,氢可持续钝化缺陷降低界面态密度,进而实现电池效率或组件功率恢复。

  • 五矿期货:多晶硅价格存明显牛熊周期性 本轮行情出清或持续更长时间【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多晶硅及硅片论坛 上,五矿期货有限公司五矿期货研究员 陈张滢分享了“ 多晶硅期货在价格牛熊周期演变中的应用场景 ”的话题。 多晶硅价格存在明显的牛熊周期性,波动巨大且调整迅速 多晶硅价格受到供需错配(主因)、进出口贸易及产业政策影响显著,价格存在明显的牛熊周期,价格波动巨大且调整迅速(尤其当价格处于下跌/熊周期时); 当周期来临时,多晶硅的价格表现总是迅速且猛烈 从历史复盘的情况来看,当周期来临时,多晶硅的价格表现总是迅速且猛烈! 供需易错配的根源在于硅料投产周期显著滞后于下游环节需求调整 根据我们对2004年至今多晶硅价格走势的分析:从大的周期来看, 多晶硅价格容易因供需错配造成价格的大涨或大跌 ,其根源在于, 硅料的投产周期普遍晚于下游各环节12-15个月 ,因此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时,硅料的产能投放速度慢于下游产能扩张速度,供给短缺带动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但当需求见顶回落后,产能投放的滞后性又导致需求下滑时供给继续增加,供需快速逆转下硅料价格迅速回落。 也是基于这一特点,在重大贸易政策及产业政策出台后,供给相较需求的变化时滞也会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快速反转。 而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是十分不利的。 多晶硅本轮行情出清时间或将持续更长时间 对比2018-2020年与2022年至今两轮行情,本轮行情呈现 价格跌幅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行业利润压力加大 等特点,也反映出供需两端对多晶硅价格周期变化的不同程度影响(供给端产能过剩主导的行情比需求端迅速收缩主导的行情影响更为剧烈)。此外,从下游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情况来看,截至二季度, 行业经营现金流急剧收缩,同时,资本支出及并购支出仍处于高位,行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虽然我们预测三季度现金流情况将有所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将迎来拐点。 产能过剩叠加需求的弱化,我们预期多晶硅本轮行情出清时间或将持续更长时间。 牛熊周期演变中企业需要更多手段以抵抗经营风险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 多晶硅作为重资产行业,产能投放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大,且产能释放无法跟随下游需求进行及时调整。 在牛熊周期转换过程中(牛➡熊)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价格下跌风险,导致企业项目投产后盈利不及规划预期或持续亏损,甚至被迫延期投产,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下游消费企业而言, 以硅片生产企业为例,多晶硅成本占生产成本近50% ,价格大幅波动对生产成本影响较高。价格剧烈波动时期不利于企业锁定成本和利润,造成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无论对于生产还是下游消费企业而言,在多晶硅牛熊周期的转换过程中均需要更多的手段以抵抗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催生套期保值工具需求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不同风险,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策略加以规避, 期货套期保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产生的原动力 期货市场本身就是由于现货商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风险问题、库存问题和定价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还是金属、能源期货市场,其产生都是源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货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风险时市场自发形成的买卖远期合同的交易行为。这种远期合约买类的交易机制经过不断完善(合约的标准化、保证金制度的建立等),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 ★个人认为套期保值一定是基于趋势的判断,而非盲目的套保。套期保值是规避经营过程中不利风险的工具,企业可以也应当参与到套保中。 套期保值是规避经营不利风险的工具,企业可以也应当参与到套保中 1)对生产商而言,套期保值的意义在于锁定销售利润; 2)对加工商而言,套期保值的意义在于锁定加工利润; 3)对消费企业而言,套期保值的意义在于锁定原材料成本; 对于原材料/产成品蕴含巨大价格波动风险的企业,不做保值就是最大的投机。 期货市场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企业可以也应该有效利用期货市场,主动参与定价,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规避原材料/产成品价格波动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企业利用多晶硅期货可进行的套保应用场景 企业参与到套保中,最常见的场景在于销售/采购合同的保值以及对于库存的管理(套利不做讨论)。其中,库存管理又包括买入期货合约替代现货进行补库、担心在手库存价格下跌的卖出套保以及库存的套利等; ★趋势研判是套期保值的基础和关键 ★套期保值不是简单的在盘面建立100%对应现货的头寸,也不是在任何时间随意选择建仓时间(择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风险偏好和目的设计一套完成的操作体系; ★套期保值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只有对商品价格走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才能够尽可能将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研究框架体系以及长时间的市场经验积累。 产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保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的定位 企业是否要保值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根据需要选择激进还是稳健; 企业保值的方向和数量由企业裸露的风险的大小决定,企业担心上涨,就买入保值,担心下跌,就卖出保值; 企业按经营生产的需要明确交易的行为和规模,抵制期货过度投机的诱惑; 二、明确需求 通过对于经营生产模式的认真分析,寻找风险点,并对应制定期货操作方案; 三、做好制度设计和风控 期货操作和风控分隔开;

  • 专家谈:严格管控组件功率 全面解读功率控制评估【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创新与应用经济性论坛-BC电池与组件技术与应用专题 论坛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太阳能事业部解决方案副部长 刘彦然针对“严格管控组件功率,全面解读功率控制评估“的话题作出分享。 新技术层出不穷,标定难度增大 标定难度: 光伏组件功率标定的重要性: 确保光伏组件性能稳定, 提高发电效率; 新技术的发展: 新的电池技术路线光伏组件不断涌现; 标定难度增大: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光伏组件的功率标定更加复杂和困难。 商业目的导致“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组件功率标定现状: 存在虚标现象, 导致市场混乱; 虚标原因: 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故意虚标功率; 影响: 导致优质产品被劣质产品取代,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解决措施: 加强监管, 建立完善的检测和认证体系, 保证多方权益。 功率控制: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于功率准确性的需求,鉴衡通过实验室与光伏组件企业产线标板对标传递,变量管控,为企业和开发商推出了组件功率控制认证。 检测&审核流程 现场评审流程 人员职责和培训:针对所有功率测试关键环节的人员的能力证明、培训、流程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标准板制作与管理:评估一、二级标准板制造&管理流程合理性,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板的计量、储存、维护、传递等。 实验室(模拟器)+产线(模拟器)审核:复核实验室及产线模拟器计量情况、日常点检记录、测试不确定度报告等。 检测环境(实验室以及产线功率测试房温度,湿度等):评估实验室以及产线模拟器环境温度、湿度、设备内部反射率等关键因素。 功率检测方法:审核组件功率检测SOP,不同测试方法间比对评估,以及产线定期质量抽检复核过程及后续纠正措施。 人员职责和培训 人员检测资质 审核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进行特定检测工作的资格证书或能力证明; 功率检测培训 评估人员是否符合关于组件功率检测的专业培训要求,包括检测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标准板制作培训 针对标准板制作过程的培训,相关人员是否掌握标准板制作的技能和要求; 标准板管理培训 检查培训人员如何对标准板进行妥善管理,包括储存、定期维护、使用登记等。 标准板制作与管理 标准板制作: 评估标准板的制作工艺和申请流程; 一级标准板计量报告、周期、溯源: 提供一级标准板的计量报告以证明其准确性,明确计量的周期以及溯源。 二级标准板传递方法: 评估二级标准板传递过程、合理性; 一/二级标准板管理: 涵盖对一、二级标准板的全面管理要求,如保管、使用、停用记录等。 实验室(模拟器)+产线(模拟器)审核 实验室模拟器 1、模拟器计量报告 2、点检记录 3、测试不确定度报告 4、期间核查 5、耗材更换维护记录 产线模拟器 1、模拟器计量报告 2、点检记录 3、测试不确定度报告 4、期间核查 5、耗材更换维护记录 检测环境 环境温度控制记录:记录测试环境中温度的控制情况,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温湿度计点检记录:对温湿度计的检查和维护记录。 温湿度计计量报告:展示温湿度计的准确性计量报告。 模拟器内部反射率评估:针对双面组件评估模拟器内部反射率。 功率检测方法 实验室功率测试 SOP: 详细规定实验室中的功率测试的标准操作流程; 模拟器每日点检: 每日对模拟器进行例行检查; 偏差复核纠正措施: 针对产线功率检测出现的偏差进行复核并制定纠正措施。 不同测试方法评估对比: 对不同的功率检测方法进行内部评估和对比,以选择最优方法分析报告。 产线功率抽检 SOP: 制定产线功率定期抽检的操作流程,是否形成监控闭环。 周期功率对比及改进建议 周期性功率对比 首次审核对产线组件随机抽样,在工厂实验室模拟进行功率测试。随后送至鉴衡嘉兴实验室进行复测,参考CNAS-GL002 2018《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和能力评价指南》,采用直接比较法, 进行评估。如果满足|En| ≤1,表明“满意”,无需采取进一步措施。反之采取措施。 技改建议 针对现有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提出的通过运用新的技术、方法或手段来进行改进和优化的意见或提议。这些建议通常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测试可靠性、功率测试准确性。 总结 认证流程: 现场进行人员、资料评审,评估全流程功率测量体系。现场抽样检测,参考CNAS-GL0022018《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和能力评价指南》,如果满足|En| ≤1,表明“满意”,无需采取进一步措施。反之采取措施。 认证产出: 检测报告;认证证书;领跑者+评估平台。 认证作用: 促进市场竞争:功率控制认证有助于区分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推动技术创新:为了满足认证要求,企业需要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 BC组件产品特点 BC组件产品长期优势: 高转化效率: BC电池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电池结构路线,理论光电转化效率极限29.1%,相较于其他电池结构技术有明显优势。 优异的电性能: 一字型背面栅线,减少隐裂、高功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高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可靠性和稳定性: BC 组件在设计和制造上可能具有更好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机械强度提升 16%。 适应不同场景 :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和定制。其分布式场景产品在尺寸上有运输成本更低、发电收益更高的优势;而地面电站产品在功率和发电收益方面表现出色。 技术发展潜力: BC 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有与其他技术结合以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潜力。例如,通过与钙钛矿等技术的结合,未来可能实现更高的效率突破。

  • 专家谈:直拉单晶对坩埚性能要求【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多晶硅及硅片论坛 上,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黄晶晶讲述了“光伏用石英坩埚技术展望及挑战”的话题。 直拉单晶对坩埚性能要求 1. 大投炉量 在内卷拉棒环节,更低LCOE战役愈演愈烈: 大投炉量:坩埚“横向”& “纵向”发展; 大投炉量对电阻率均匀性&工时有效利用率均有提升; 1.2 长寿命 当前无盈利空间背景下,下游拉晶厂家寿命提升至480h+; 拉晶&电池技术持续升级,坩埚寿命预估600h+; 1.3 高可靠性 排除拉晶热场&工艺影响下,坩埚稳定性是确保拉晶稳定性关键环节;

  • 协鑫科技:预计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00万吨 替换颗粒硅碳减排显著【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多晶硅及硅片论坛 上,协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及硅料事业部战略研究总监 钱坤围绕“ 颗粒硅技术的n型迭代之路 ”的话题展开分享。 他预测2024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00万吨,颗粒硅32万吨,棒状硅168万吨;如全部替换为颗粒硅,碳减排量为33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对应碳减排价值为31.25亿元/年。 FBR法颗粒硅概况 多晶硅产品与行业变迁 2008年前:电子级多晶硅为主,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突破动力不足; 2010年后:光伏装机爆发,颗粒硅的技术活动重新活跃;行业在规模和技术两方面寻求成本的突破口; 2017年开始:中国多晶硅产量24万吨,反超海外,成为生产和技术创新主体; 2020年开始:“碳达峰、碳中和”带领光伏市场再次启动,颗粒硅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 据协鑫科技行研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或将攀升至200万吨左右,电子级多晶硅产量或将达到8万吨左右。 到2025年,预计全球光伏新增直流侧装机量或将达到600GW左右。 颗粒硅技术攻关 流化态控制技术: 掌握大型流化床传热、传质理论模拟和监控技术;单体产能突破5000吨;产品纯度9N。 硅烷气工艺大型化: 全球最大单体装置产能12万吨;单程转换效率提升至98%。 流化床核心装备材料攻关: 高压密封材料及核心石墨、硅部件精密加工;内衬洁净材料选型,连续运行周期超200天;装备、材料国产化率100%; 2/6万吨级量产模块化复制: 设计、施工、运行方案体系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保障徐州、乐山、包头、呼市合计42万吨项目有序实施。 "10年磨一剑”颗粒硅研发成功 促进良性竞争 加速行业发展; 填补技术空白: 授权专利191项;国家标准7项;国际标准6项。 完善国内产业生态: 装备国产化率100%;下游客户覆盖率90%;总体市场占有率超20%;N型料产出占比超95%。 FBR法颗粒硅竞争优势 工艺创新 下游应用 已建成10GW颗粒硅应用示范基地;为客户提供颗粒硅拉晶应用技术方案;单产和电学性能与棒状硅持平。 下游应用:最佳复投选择 形似球状,流动性好,中位粒径在2mm左右,适合单晶复投; 无需破碎,避免破碎损耗,消除破碎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风险; 流动性好,使得自动化加料成为可能,加速生产智能化提升; 无棱角,延长石英加料筒的寿命,降低相关辅材成本降低。 颗粒硅金属杂质控制优异,提升n型单晶少子寿命 颗粒硅n型料占比超95%;颗粒硅单晶少子寿命表现优于棒状硅,各根次头部少子寿命衰减均值1.86% v. s. 2.81%。 颗粒硅浊度不断降低,断线率将优于棒状硅 浊度降低一加料时硅料扬尘对热场的污染减少→热场使用寿命延长→硅液中杂质引入减少。 FBR法颗粒硅发展潜力 FBR法颗粒硅产能布局: 有效产能42万吨,已全面达产;全面退出棒状硅领域。 FBR法颗粒硅发展潜力——技术升级 高效、安全和大型化硅烷制备 反应精馏取代传统歧化+精馏两步工艺,节能降耗; 先进缓冲站设计理念,匹配DCS+SIS,全自动化控制,保证系统安全; 全球最大产能反应精留法单体硅烷装置,稳定高产; 模块化设计灵活,最高年产能12万吨(2/6/12)。 CCz与颗粒硅联合应用将最大限度发挥颗粒硅优势 电阻率恒定,n型单晶头尾偏差小于0.1欧姆厘米;电池效率集中,实现边皮纵切,方棒得率提升到 80%; 省去化料、调温时间,理论单产更高,可提升20%以上;颗粒硅+CCz有望使硅片成本降低30%;碳减排降低75%。 FBR法颗粒硅发展潜力展望 绿色低碳: 总体设计优化;氢化与歧化反应效率提升。 品质控制: 精馏工艺与吸附剂开发;新型洁净材料开发。 成本下降: 流化床长周期稳定运行;下游拉晶方案匹配。 智能化: 全流程工艺、安全的智能与可视化;监控仓储、运输、应用的自动化方案。 光伏市场未来展望 每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kg,二氧化碳当量,相较改良西门子法减少20kg; 2024年9月国内碳价格约93元/吨,欧洲高达68欧元/吨; 预测2024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00万吨,颗粒硅32万吨,棒状硅168万吨;如全部替换为颗粒硅,碳减排量为33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对应碳减排价值为31.25亿元/年。

  • 隆基绿能:技术创新驱动能源变革【光伏产业大会】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主论坛 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务解决方案负责人 张晓鸣以“ 技术创新驱动能源变革 ”为主题作出分享。 持续的学习曲线精进使光伏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在过去的十年中,光伏度电成本一直在大幅下降。 与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具有更纯粹的制造业属性,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降低,而化石能源发电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燃料成本; 根据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统计,从2010年到2022年,全球平均光伏度电成本从0.445美元/千瓦时降低到0.049美元/千瓦时。 展望未来,预计光伏的度电成本将比其他能源下降更快;到2050年,光伏度电成本将比煤炭低76%;比陆上风电低15%;比天然气低73%;比核能低71%。 光伏行业面临周期困难,要坚守降本增效和创新的主赛道 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到2023年间,光伏产业链主材环节投资额将近2.5万亿元。 预计到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链电池片产能或将攀升至1500GW左右;组件产能也将提升至1400GW左右;硅片产能或在1200GW左右,多晶硅产能在1300GW左右。 科技创新是穿越周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双料冠军隆基引领 提升太阳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太阳电池制造成本是光伏行业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隆基在全球两条主流技术路线上均为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2024年05月,降基绿能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突破27.3%,刷新单结晶硅电池世界记录。 2024年06月,隆基绿能研发的晶硅-钙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4.6%,刷新该项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BC——单结电池终极技术路线 隆基绿能HPBC 2.0电池技术 相比之前的版本,隆基绿能HPBC 2.0电池技术实现了结构革新、材料升级以及技术进阶。 具体来看: 结构革新: 正面无栅线设计,提升光线利用率,光线吸收效率可达100%;采用一字型焊接,减少电池隐裂风险。 材料升级: HPBC 2.0采用隆基最新泰睿硅片,具有高电阻集中度、高机械强度的特性,可减少60%以上的电流复合损失。 技术进阶: 自研复合钝化技术,光电转化效率提升;技术特性支持不同电池技术路线兼容,可实现多平台技术兼容。 Hi-MO 9 功率高市场主流产品40W以上,可达660W ,转换效率高1.2%以上,最高达24.43%。 基于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公司推出面向集中式市场的双面组件产品Hi-MO 9,通过导入先进复合钝化技术和高可靠性背接触互联技术,叠加公司高品质泰睿硅片的电阻集中度高、吸杂效果好和机械性能强等核心优势,组件量产功率高达660W,高于同规格TOPCon组件30W以上,组件转换效率大幅跃升至24.43%,双面率突破70%,抗隐裂能力提升80%,温度系数、衰减、抗光线辐照不均等方面较TOPCon产品有明显优势,卓越性能大幅领先行业。 分布式产品升级方面,Hi-MO X6 Max系列产品导入2382×1134mm最优组件尺寸设计、先进的泰睿核心技术,组件量产转换效率提高至23.3%,可靠性大幅提升,基于HPBC 2.0的分布式多元化场景产品将陆续推出。 基于Hi-MO9 打造全场景BC产品矩阵 基于隆基Hi-MO 9 先进组件产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叠加组件技术,形成冰雹、沙漠、海光多维应用的全场景产品矩阵; 针对不同场景下的产品,均具有场景痛点匹配应对特性,组件在极端场景下表现出色。 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隆基嘉兴基地 “灯塔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 最高水平 。隆基嘉兴工厂是全球光伏行业唯一的“灯塔工厂”,智能化、数字化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过去半年间,公司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赋能产品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战略性布局先进产能,构建先发优势。 该基地拥有超过30项的数字化用例实施推广;产品品质可靠性提升43%;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84%;生产基地整体单位能耗降低20%;单位小时产量提升35%。 组件+服务产品升级,数字化平台全面助力BC高效运行 司南先行者一站式电站开发设计平台 司南挑战者赋能电站精细化运维和发电量提升 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卓越电池技术、领先的制造水平、全场景方案、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服务; 实现“高效”"高可靠”“高收益”的价值闭环。

  • SMM:从下游需求、中游供应及生产材料变化探讨全球光伏支架行业新趋势

    在由SMM主办的 2024 NET ZERO光伏产业大会-太阳能边框、支架论坛 上,SMM高级咨询顾问李玥围绕“全球光伏支架行业新趋势——市场动态与材料革新”话题作出分享。她表示,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国装机增速都在沿着S曲线最陡峭的部分迅速攀升,截至2023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500GW; SMM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440GW左右,随着光伏行业进一步成熟,全球光伏行业装机将出现显著放缓,预计2024-2030年光伏新增装机或维持年均10%速度增长。 下游需求的变化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放缓,中国依然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印度、中东非洲等地区或将成为新的装机驱动力 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国装机增速都在沿着S曲线最陡峭的部分迅速攀升,截至2023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500GW; SMM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440GW左右,随着光伏行业进一步成熟,全球光伏行业装机将出现显著放缓,预计2024-2030年光伏新增装机或维持年均10%速度增长。 从装机格局来看,中国在全球光伏装机市场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随着中东北非、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崛起,未来全球装机格局或发生改变。SMM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东北非国家的累计装机量已达到55GW,在过去十年内,中东北非地区光伏新增年均装机不足10GW,预计2024-2030年将保持年均新增装机30GW左右的水平增长。 新兴市场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蓬勃发展,推动光伏支架市场的需求增长 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达390GW,其中集中电站的新增装机占比超过85%。在新兴市场型大型光伏并网需求的推动下,我们预计集中式电站装机比例将迎来持续上升。 不同光伏支架产品适用于不同安装环境,而大型集中式电站是光伏支架的主要应用场景,渗透率超过95%。新兴市场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光伏支架市场需求的增长。 根据光伏组件的容配比估算,要保持500-600GW年均新增光伏装机量,光伏组件需求将维持在600GW以上规模,而集中式光伏电站所需的光伏支架年均安装规模将达到400GW。从不同支架产品来看,跟踪支架的渗透率持续上升,在新兴市场的项目中安装率保持在90%以上。 从产品输出到产能输出,全球“本土化”为光伏产业链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本土化’政策,一方面提高进口光伏产品和原材料的关税,另一方面对本国生产比例超过40%的产品提供补贴,以此推动光伏产业链的本土化发展。 •美国:早在2020年,美国便有意发展本土光伏产能。2022年,美国政府通过了IRA法案,明确提出支持本土光伏产业的发展。然而,初期无论是海外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一方面,本土化扶持政策落实不力,光伏支架企业无法受益;另一方面,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乏价格竞争力。自2023年起,美国进一步明确了IRA法案中本土化认证的具体细则。SMM预计IRA政策的实施将至少带动额外200-300GW的光伏装机量,并促成超过200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美国光伏支架的本土产能也将加速扩张。 •欧盟:自2019年起,欧盟在光伏制造领域推行了一系列加速脱碳的产业政策。2023年11月,《净零工业法案》进一步明确了本土制造的目标,扩大了政策范围。该法案被视为欧盟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绿色补贴计划的回应,但与美国相比,欧盟的资金支持力度和现金投入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欧洲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企,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产能下降等问题,本土光伏制造业在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价格竞争力的情况下,面临严峻挑战。 •印度:印度也有强烈的决心发展本土光伏制造业,但其政策变化较为频繁,主要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来抬高价格。 •中东北非:通过对光伏支架的原材料实施差异化关税征收,提供本土产能建设补贴等措施,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建厂。 总的来看,尽管政策存在反复和执行延迟性,全球光伏产业的本土化产能建设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全球光伏电站中标电价持续下降,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利润下滑 全球光伏电站中标电价正在逐渐走低,主要区域的光伏中标电价低至0.5元/kWh,而中标电价的持续下滑给中上游企业带来了压力,自2020年以来,光伏支架价格逐渐下降,进一步压缩了中游企业的利润。 全球光伏产业需求端的变化… 光伏新增装机速度变缓、集中式光伏电站迎来阶段性爆发、全球“本土化””低碳化“供应链建设要求、光伏度电成本下降,挤压光伏支架价格........ 总结来看,全球光伏产业链在经历了无序扩张、重复布局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等多重影响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行业内卷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光伏产业链是否出现筑底?这些问题将深刻影响光伏行业的走向,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探讨… 中游供应的变化 光伏支架的选型左右光伏电站的经济指标、用地指标及建设规模, 支架企业在业主采购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愈加明显 •光伏支架是光伏电站中支撑光伏组件的重要部件,支架选型直接影响电站的经济效益、用地指标和建设规模,其在电站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如今,部分业主在采购时也会先确定跟踪支架,再根据其尺寸和规格来选择组件,这使得支架企业在采购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此外,为了扩大产品和企业的影响力并增强供应链能力,光伏支架企业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日益明显。例如,美国头部跟踪支架企业Nextracker通过建设全球范围的供应商网络来加强其供应链能力,在美国本土化政策的推动和战略调整下,其生产制造端的渗透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领先企业如中信博和天合跟踪也通过加强国内外市场布局,不断提升供应链能力。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供应链和产品力的双轮驱动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SMM认为对于光伏支架企业来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供应链与产品力的双重驱动。 首先,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保障了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拥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将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 其次,产品力是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核心,光伏支架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电站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光伏支架企业不仅需要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性能上持续提升,还要通过与供应链的紧密合作,实现成本优化和交付周期的缩短。只有通过供应链的稳固支撑和产品力的不断提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真正实现行业领先的目标。 生产材料的变化 锌铝镁钢作为光伏支架产品的材料创新,已广泛应用于主轴、立柱、檩条等主要耗钢部件 前面提到,材料成本占到光伏支架成本80%以上,钢材占比近70%。除了供应链,新材料的应用也是光伏产业链企业的重要课题。 •根据材质的不同,光伏支架可分为混凝土、钢和铝合金支架。按照表面处理工艺,支架又可区分为热镀锌和锌铝镁支架。锌铝镁材料是一种创新性的材料,其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优异的耐蚀性,同时具备自愈功能,能有效保护机械加工切割面的防腐性能,满足C3/C4级防腐标准要求。此外,锌铝镁支架大大降低了厂商的加工和维护成本,还帮助光伏支架制造商实现降本、增效与提质的目标。 目前,采用锌铝镁材料的光伏支架部件主要集中在耗钢量最大的主轴、檩条。由于立柱对耐蚀性的要求更高,且需要进行焊接处理,加上海外业主对锌铝镁材质的认可度尚不高,因此立柱的锌铝镁材料渗透率相对较低。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光伏支架,光伏组件边框也开始逐步采用锌铝镁材质替代传统的铝边框。尽管该应用在2023年刚刚起步,装机量不足5GW,但其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外包镀锌成本占支架总成本的10%以上,而锌铝镁钢不仅降低了外包镀锌费用,还缩短了交付周期,帮助光伏支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根据SMM调研,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构成中,支架成本约占电站投资成本的 15%~20%,而支架成本中钢材原材料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5%~70%,使用锌铝镁材料后支架无需委外镀锌,减少10%以上的成本费用。SMM测算,满足同等防腐标准条件下,锌铝镁所需镀锌量显著下降。理论条件下,使用1.5Al1Mg的低铝锌铝镁能降低所需镀层厚度30%,11Al3Mg能降低70%以上。 光伏支架产业的成熟发展促进了锌铝镁材料的崛起与快速应用 其实,锌铝镁镀层钢在海外市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基建、钢结构建筑和汽车等下游行业。日本、韩国和欧洲地区在锌铝镁镀层钢的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全球产能占比超过70%。然而,近几年中国钢企加速布局,开始主导锌铝镁镀层钢市场,到2023年, 中国的锌铝镁镀层钢产能占全球近50%。锌铝镁镀层钢在海外光伏行业的应用较为有限,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出海布局,这些装机案例有效验证锌铝镁支架的性能,增强了国际市场对锌铝镁支架的认可度。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全球主要区域的锌铝镁支架的渗透率增长20%-30%。 聚焦供应端,2024年全球锌铝镁镀层钢的供应规模或将超过3000万吨,预计至2030年该规模会达到5000万吨左右。中铝产品将占据主要份额。 接棒锌铝镁,耐候钢是否能成为引领光伏支架材料革命的新力量? 除了锌铝镁材料,耐候钢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光伏支架领域。耐候钢通过‘以锈止锈’的方式提供防腐性能。尽管其外观美观性略有不足,但凭借环保、低成本、免维护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光伏电站项目中。与锌铝镁类似,耐候钢不需要二次镀锌涂层处理就能具备优异的抗腐蚀性能,且造价更低,更安全、经济、绿色,能有效帮助支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不过,耐候钢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在海洋大气或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仍需涂覆额外的防护涂层;使用初期,锈蚀外观可能不均匀,存在色差。在过去几年里,我国钢企积极布局,并取得较大的成就:首钢推出高强耐候钢,宝武推出“丹霞钢”,能实现25年全生命周期维护、用后100%回收;攀钢、涟钢同样也推出了高强度、耐腐蚀的超级耐候钢支架。随着中国钢企的积极布局,耐候钢有望接棒锌铝镁,成为第二代光伏支架的主要材料。 面向光伏支架产业链玩家,SMM能提供的… 基于一手、二手调研资料,SMM黑色咨询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建立对全球光伏支架供应链、竞争格局及其下游市场的认知,并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SMM黑色定制化咨询服务:2024年SMM全球Tier1 光伏跟踪支架供应商评选 欢迎大家联系我们,提宝贵建议

  • 2024年SMM“光芒杯”光伏行业颁奖盛典隆重召开!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光伏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 上海有色网(SMM) 作为光伏行业的重要信息平台,一直致力于降低光伏行业交易成本,精准赋能光伏行业供应链生态圈各环节,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为表彰和激励2024年光伏领域各环节创新企业, 上海有色网(SMM) 隆重推出“光芒杯”光伏行业系列评选活动,“光芒杯”评选不仅是对企业创新与进步的认可,更是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协同进步的契机,进一步挖掘具有潜力的新兴力量,推动技术、市场和服务的多维度互动,为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赋能。此次活动涵盖多个奖项,包括光伏行业创新先锋奖、光伏材料优质供应商、光伏行业优质设备服务商、光伏支架/边框优质供应商、光伏行业光芒人物称号等,旨在多角度、多层次上发掘行业亮点,树立标杆。SMM期待通过"光芒杯"的评选,凝聚行业智慧及力量,共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 2024 NET ZERO 光伏产业大会 晚宴环节,SMM对“2024年SMM光芒杯”相关奖项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2024年SMM光芒杯 (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SMM光芒杯光伏行业创新先锋奖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爱旭股份 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赛拉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日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SMM光芒杯光伏材料优质供应商 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中源宏宇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易昇光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索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翰华锡业有限公司 SMM光芒杯光伏行业优质设备服务商 仁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联风气体有限公司 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 上海寅铠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SMM光芒杯创新卓越人物奖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瞿晓铧 爱旭股份董事长 陈刚 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建良 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张敏 赛拉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勇 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史卫利 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万武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陆永华 光伏支架/边框优质供应商 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奋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南桂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库纳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江阴复睿技术有限公司 庞大(天津)工贸有限公司 瑞安市江南铝业有限公司 山东奕程新能源有限公司 上海维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永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今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亿丰罗普斯金新能源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在此,SMM恭祝以上获奖企业及嘉宾 感谢行业同仁对SMM的支持!

  • 2024年SMM&邓白氏新能源领域ESG榜单发布!

    伴随着全球温升、世界各地气候灾害频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于2004年发布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Who Cares Wins》,在这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对于环境,社会,以及在企业自身治理方面的影响,即ESG。 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在以一种更可持续,更绿色的方式快速发展。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众多出色的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军全球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欧美各国在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供应链环境与人权保护、产品碳足迹管理等方面提出更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中国光伏企业出海亟需集中优势资源,将ESG“壁垒”和“门槛”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现出海“破局”。 为了表彰在ESG方面取得良好表现的企业,同时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开展及践行ESG工作,邓白氏联合上海有色网,重磅推出针对光伏领域企业的ESG排行榜,并在 2024 NET ZERO 光伏产业大会 晚宴环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SMM&邓白氏光伏领域ESG榜单 (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爱旭股份 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钧达股份-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安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SMM高级副总裁 胡健 以及邓白氏 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兼新兴业务部总经理 康凯为获奖企业颁奖! 在此,SMM恭喜以上企业, 感谢各位行业同仁的支持!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