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13个
刚刚过去的一周,油价延续了大跌走势,三大原油期货跌幅全部超10%,在人民币升值和运费回落的影响下,SC原油继续领跌全球市场,持续大幅下挫,让原油板块与近期整体在大幅反弹的工业品显的如此格格不入。 上周五,国际油价临收盘前最后15分钟快速收复日内失地,可能是这轮暴跌行情接近终点的信号,连续大跌之后本周油价有可能会迎来超跌修复窗口! 出现这样逆向而行的表现,显然油价被前期疲弱的需求深深伤害了,从供应收紧强预期突然被需求疲弱的弱现实重击,投资者对油价信心跌入冰窟,以至于在有色黑色甚至化工板块都在普遍反弹之际,原油板块成为下跌路上的“独行侠”。原油价格出现的大幅下挫已经让人吃惊,而成品油市场的表现更为糟糕,欧盟裂解利润在这轮油价大跌的同时继续收缩,这意味着欧美市场成品油跌幅更大。同时,三大原油期货的月差结构近端均转为贴水,这通常是供需过剩局面下的熊市特征或者是投资者信心崩塌的体现,国际市场上连续第四周投机者减持了原油净多头寸,由于前期已经有了集中大幅撤离动作,所以最新一期的减少幅度已经远小于之前几周,从某种程度上这也会削减油价继续下行压力。 至此,从11月上旬到现在,仅一个月SC原油已经从最高点下跌超30%,布伦特和WTI原油跌幅也有25%。这样一轮大跌过后,油价毫无疑问存在超跌修复预期,目前需求疲弱重挫了市场信心,原油市场供需格局并没有呈现明显的过剩压力,只是目前市场信心处于低位,供应端围绕俄罗斯被制裁及中国优化防控措施后需求恢复的过程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这让投资者决策时非常谨慎。总体来看,油价企稳回暖概率在增加,不宜继续大幅看空油价。 需求担忧能否消退成为油价重要因素,供应端仍有可能推升油价 12月以来,油价继续在需求利空压制下走弱,上周油价再次大幅下挫。 上周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月报和周度报告均显示需求在当下和明年的疲弱。EIA短期能源展望再次将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下调16万桶/日至100万桶/日,而在上个月EIA已经将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大幅下调了32万桶/日至116万桶/日,如此悲观的展望持续打击市场信心;而本周EIA周度数据显示成品油端大幅累库,其中柴油库存猛增620万桶,远远超过了220万桶的预期增幅。汽油库存增加530万桶,预期为增加270万桶,这完全冲消了原油降库的利多作用,美国成品油需求表现继续处于多年来同期低位,需求端连续的利空数据压的油价难以招架。 尽管在需求疲弱影响下EIA大幅调整了平衡表,但展望中还是预测全球石油库存在 2023年上半年供应会短缺20万桶/天,而下半年市场会重新过剩近70万桶/天,这会限制油价表现。石油库存方面,EIA判断在整个2023年库存将保持在最近五年的底部。EIA也强调鉴于全球石油库存相对较低,以及补充库存所需的时间和规模,在预测期间任何计划外的供应中断都有可能使油价迅速大幅上涨。 供应端,OPEC+月初决定延续现有的200万桶/日减产政策至2023年底,在之前有数据显示11月在沙特的带领下OPEC原油产量环比下降近100万桶/日,不过最近普氏调查显示,OPEC+的石油产量在11月下降了70万桶/日,这是自4月俄罗斯因制裁而产量骤降以来最大的月度降幅。其中OPEC+13个成员国的总产量为2887万桶/日,比10月份减少85万桶;而俄罗斯和其他8个成员国(除海湾产油国)的产量为1370万桶/日,增加了15万桶。因为对需求的担忧导致石油市场陷入悲观情绪,海湾产油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拉克上月累计减产78万桶/日,这几乎占OPEC+产量下降的全部。而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和俄罗斯的产量增长抵消了部分产量下降。 超跌修复行情随时可能重返市场 当地时间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向媒体表示,俄罗斯将不向对其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近期他将签署法令,对西方国家的限价令作出回应。俄罗斯可能会削减石油产量作为石油价格上限反制的一部分,限定价格可能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果将作用于限价令的始作俑者。普京还表示,欧亚经济联盟有必要在最近两年内形成统一天然气市场。 目前美国炼油厂的利用率维持在高位,我们估计,今年11月美国炼油厂的利用率为93%,略高于最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在10月的最后两周和11月的全部时间里,东海岸(PADD 1)的炼油厂以超过100%的产能运营。12月份炼油厂利用率继续维持高位;而中国炼油量上周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主要是主营开工率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虽然中国加大了成品油出口量,但国内消费受到疫情影响,成品油累库明显,主营和地炼都不得不下调开工率以缓解成品油销售压力。近期有数据显示国内物流数据有所回暖,成品油库存也有所回落,后续国内经济恢复及成品油消费的恢复进度也是市场关注的重要因素。 在美元走弱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整体表现明显回暖,国内市场在房地产获得政策支持的背景下,黑色、有色、化工等普遍回暖,油价持续大跌的表现不会长期持续。随着强预期、弱现实逐渐退去,原油市场大概率会有所回暖。供需前景方面,2023年上半年之前原油市场并不会出现很大的供应过剩压力,但供应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尤其是沙特和俄罗斯联合护盘油价的决心不可低估,在油价暴跌30%之后,美油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前期美国寻求回补战略原油库存的目标价格区间,继续过度看空油价已经面临一定风险。随着悲观情绪宣泄完毕,超跌修复行情随时可能重返市场,后续关注市场信心的恢复程度。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12月份,全球大宗商品全面反弹。究其原因:一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联储最早12月起放缓加息步伐,缓和市场对激进加息可能加重海外经济衰退风险的忧虑;二是中国多地大幅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助于区域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在上述宏观风险偏好与产业需求预期利好共振作用下,预计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12月份将迎来一轮集体反弹修复行情。 “12月份,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或将出现新一轮反弹修复,为行业寒冬淡季吹来一阵暖风。”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表示,在新一轮宏观情绪改善和区域消费贸易加快恢复的共同作用下,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相关板块11月以来持续震荡,缺乏突破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自疫情中逐步回稳和防疫措施优化,行业企业或提前对春节前备货做出乐观预期,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中期可看高一线。 顾冯达表示,全球正处于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地缘政治冲击国际关系的困局中,“黑天鹅”风险乱舞,“灰犀牛”风险临近,实体产业过去的高效分工正遭遇区域经济割裂断层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威胁,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凸显,海外经济滞涨与衰退风险逐渐成为现实威胁,国内外股债汇及商品等资产价格在高度不确定性下高波动似乎成为常态。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有暂时缓和的迹象,使得各国经济滞涨乃至失速威胁短期有所缓和。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整体经济活动仍有一定支撑,但利率和通胀对经济活动构成持续压力,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令消费意愿显著减弱。在国内外经济面临较大压力背景下,我国多措并举,疫情防控措施也正不断优化,预计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将得到一定修复,对有色金属产业春节前后转弱的悲观预期可能得到一定改善。 海外市场焦点在于美联储为首的海外央行加息的节奏和力度。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风险资产或将迎来更多向上动力,而国内市场焦点在于经济稳增长政策力度和整体防疫措施变化,考虑到当前各地疫情防控逐步优化,区域经济正得到快速修复,预计有色金属低库存紧平衡下的结构性行情或将重演,尤其是春节前备货行情也可能提前启动,或刺激有色金属在12月上半月出现“挤升水”行情,短期冲高力度较猛烈。建议有色产业链下游加工企业强化加工利润的套期保值,注意资金管理,以防市场极端波动重演。
本周国内电池级硫酸锰现货市场均价为6500元/吨,价格持稳。电池级硫酸锰现货市场均价MTD6480元/吨,电池级硫酸锰价格指数MTD6382元/吨。 受新能源终端需求走弱,电池厂和三元正极厂多以减量清库存为主,因此对应的前驱体厂排产也相应减少。据SMM了解,本周高纯硫酸锰提货情况不佳,市场散单成交较为清淡,仅有的零星散单也属于非标品成交,参考意义较弱。综合来看,散单方面,下游对于高价硫酸锰接受度较低,因此仍以长单执行为主,硫酸锰价格当前较为僵持。
今年是煤炭需求复苏的一年,自去年年底以来,煤炭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交易员们现在在持续上涨的前景和全球努力实现净零排放后的回落前景之间左右为难。 根据FactSet的数据,根据ICE交易最活跃的合约,亚太地区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煤炭码头出口的动力煤基准纽卡斯尔煤的期货价格在12月6日达到了408.80美元,比2021年12月31日上涨了141%。煤炭价格今年的上涨引领了主要大宗商品的整体上涨。 GraniteShare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Will Rhind表示,“由于澳大利亚的潮湿天气阻碍了生产,供应紧张;来自印度、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强劲需求,这些都推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在俄乌冲突之后,由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基本被切断,欧洲国家争先恐后地用其他能源取代俄罗斯的能源。Rhind指出,中国一直在“开采创纪录数量的煤炭,以寻求免受全球能源市场波动的影响。”“其他欧洲能源来源的中断,如水电和核电站,加剧了能源紧张的局势。” 总的来说,“煤炭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来源,”它是“开采成本最低、运输方便、燃烧效率最高的”。 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1年煤炭约占全球电力结构的36.5%,其次是天然气,占22%。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在美国,煤炭占2021年国内电力设施总发电量的21.9%,天然气占38.4%。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煤炭分析分析师Wendy Schallom表示,自俄乌冲突之前,全球优质动力煤供应就一直紧张。她补充说,欧盟、日本和其他国家因此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料,并寻求替代煤炭,加剧了现货煤炭价格的上涨。 Schallom说,还有一种“煤炭供应的转移”,原来供应亚洲的煤炭转移到欧洲,以取代高质量的俄罗斯供应。 她说,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燃料转换价格信号”一直坚定地支持硬煤发电,但最近欧洲天然气枢纽价格的大幅下跌意味着,这些价格信号在10月份逆转,一年多来首次出现煤到天然气转换。 Schallom表示,如果欧洲天然气价格如预期恢复,燃料转换价格信号将再次逆转,天然气转换为煤炭可能很快就会恢复。“这将给德国天然气带来新的压力,并支持德国的硬煤发电。” 与此同时,大量使用煤炭意味着全球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并不奇怪。GraniteShares的Rhind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达国家需要在2030年之前完全淘汰燃煤电厂,世界其他地区则需要在2040年之前淘汰。然而,他表示,最大的两个煤炭消费国印度和中国正在加大对煤炭的投资,在未来十年结束前扩大它们的发电厂网络。 Rhind预计,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高位,但价格可能在2023年“放缓”,尤其是如果俄乌冲突得到解决的话。煤炭供应仍将受到限制,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煤炭价格上涨几乎肯定会导致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以便找到更便宜、更环保、更独立的能源”。
12月7日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本周硅片价格继续下跌。 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在5.8-6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99元/片,周环比跌幅为3.7%;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价格区间在6.6-6.8元/片,成交均价降至6.77元/片,周环比跌幅为5.45%;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价格区间在8.7-9元/片,成交均价降至8.8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4.2%。 本周价格继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专业化企业降价。 供给方面, 多数企业开始降低开工率。本周多家专业化企业降低开工率,其余企业也有计划在12月降低生产负荷和延缓产能爬坡速度,这么做是为了解决供应过剩造成的库存问题。但由于企业降低开工率存在周期,因此短期反馈在价格上并不会显著,长期来看有利于解决产业链供需错配的问题。 需求方面, 海外存在政策风险。 电池端, 采购积极性仍然不高。目前,主流电池片成交价维持在1.35-1.37元/W之间。 组件端, 远期订单的执行价维持在1.92-1.95元/W,目前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刺激终端需求,利好组件生产企业。海外方面,美商务部初步裁定,被调查的八家公司中有四家试图通过在东南亚国家进行微加工后再运往美国,以规避关税。对此,外交部回应称美方此举严重损害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最终将损害自身利益。 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5%和90%。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8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下降至70%-80%之间。根据国内外装机需求及国内Q4组件出口预期,硅片月需求量或将维持弱势运行。12月单晶企业计划降低开工率,供给小幅过剩的情况或将减缓。12月硅片产量预期在34GW左右, 硅片端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因此预期价格仍将小幅走跌。
上周五,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镍价涨幅居前,创三周来新高。 西德克萨斯中油(WTI)收于79.98美元/桶,下跌1.53%。布伦特(Brent)原油收于87.22美元/桶,上涨2.31%。 铀(U3O8)收于49.2美元/磅,下跌1.2%。 62%品位铁矿粉收于103美元/吨,上涨1.98%。58%品位铁矿粉收于93.95美元/吨,上涨4.1%。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现货价格收于8432.5美元/吨,上涨1.46%,也创三周来新高。铝2517.45美元/吨,上涨2.46%。铅2189.75美元/吨,上涨1.33%。锌3085.25美元/吨,下跌0.16%。镍28750美元/吨,上涨4.56%。锡23380美元/吨,下跌0.47%。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价格收于1809.6美元/盎司,下跌0.31%。银23.25美元/盎司,上涨1.79%。铂1026.6美元/盎司,下跌2.68%。钯1879.4美元/盎司,下跌2.32%。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