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14个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6月12日讯 今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6合约报于升水290~升水33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31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67270~67360元/吨,升水铜成交价格67280~67380元/吨。早盘,沪期铜2306合约跳空低开,上午交易时段多空双方均表现减仓情绪,令盘面震荡走低,十一时后盘面短暂走低至66750元/吨后再次回升至66800元/吨以上,上午收于元/吨。沪期铜2306合约与沪期铜2307合约BACK月差稳于200元/吨,观察沪期铜2307合约与沪期铜2308合约BACK月差于190~210元/吨窄幅波动。 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1600元/吨-618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元/吨,精废价差为1811元/吨,精废杆价差持续维持在优势线上方区域,利于再生铜消费,但由于再生铜杆终端消费疲软,因而再生铜杆厂备货谨慎。
深圳西南约200公里,南海东部海域,深蓝海面上泛着波光,一望无际。从空中俯瞰,矗立于此的恩平15-1平台,在阳光照射下耀眼夺目。 这是亚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拥有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 6月1日9时30分,随着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及分子筛脱水橇等设备依次启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压缩,并通过一口回注井被注入海底地层,实现稳定封存。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为什么要把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二氧化碳被顺利“捕捉”并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如何?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这一示范工程。 海上原油开采伴生高浓度二氧化碳 捕集压缩,注入海底“巨碗” 6月8日,恩平15-1平台生产监督朱学勇给记者发来了最新进展:A3H井已正式投产。 这是该平台投产的第二口生产井。与一周前投产的首口生产井一样,这也是一口“高碳井”。 “这样的‘高碳井’,在恩平15-1平台上共有四口。”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15-1平台总监胡金告诉记者,这里所说的“高碳”是指伴生气中含有较高含量的二氧化碳。 据介绍,在海洋油气钻探开发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伴生气,二氧化碳便是伴生气的重要组分之一。常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时,伴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有20%-30%。恩平15-1油田十分特殊,因为特殊的地壳条件,油藏上部有一个气顶,且二氧化碳含量极高,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这些二氧化碳也会“逃”出地层。 “超过95%,是常规油田的数倍。”胡金告诉记者,据测算,恩平15-1平台一共会产生约150万吨二氧化碳。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会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双碳”背景下,这一状况不允许出现。怎么办?科研人员决定将这些“逃”出来的二氧化碳重新捕集起来,并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重新注入海底,实现永久封存。 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 “咸水层被认为是最理想最成熟的地质封存环境。”胡金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在距离平台3公里外、800多米深的海底找到了一个“穹顶”式地质构造。如同一个倒扣在海底的“巨碗”,不仅储存量大,而且封闭性强,能够长期稳定地罩住二氧化碳。 合适的存储位置找到后,还要建立一条通往海底“巨碗”的通道——回注井,连通地上和地下。而且,“逃”出来的二氧化碳并不会自动分离并进入回注井,需要人为进行捕集、分离、脱水等一系列工序处理。 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液进入高碳分离器,把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进入三级压缩机,进行加压和干燥。“被捕集、纯化、干燥后的二氧化碳,将被加压至11兆帕,相当于指甲盖上压了一个110公斤的重物。”胡金告诉记者,这时的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即气液混合态,会像气体一样充满整个空间,但其密度又类似液体。最后,气液混合态的二氧化碳再通过回注井封存到海底“巨碗”。整个过程只需要20分钟左右。 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后,大部分将被顶部的盖层永久盖住,同时一部分被地层孔隙捕获,一部分慢慢溶解在地层水中,还有一部分与岩石和地层水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 记者在恩平15-1平台尾部甲板,见到了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的二氧化碳封存模块的真面目——重约750吨的“大家伙”。分子筛、冷却器、压缩机,以及层层叠叠的各路管道,在有限的空间里有序排列着。 “采取了特有的布置方式,研制了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平衡压缩机级数与体积,研制适用于海洋高湿高盐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谈起封存模块,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组设计设备部经理张琪如数家珍,每一个攻克的难关、每一处特别的设计,都深印在她的脑海。 “该项目预计高峰期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胡金告诉记者,恩平15-1平台全开采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绝大部分将通过这一模块注入海底“巨碗”,深“埋”其中,其减碳规模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 攻克高难度浅层大位移井 打通二氧化碳回注的“绿色通道” 在恩平15-1平台井口夹层甲板,一个一人多高的绿色装置,在一片橘、红色中显得十分醒目。记者看到,上面布着大小不一的操作阀以及各种仪表装置。 “这是二氧化碳回注井的采油树。”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15-1平台钻井总监张凯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采油树是一种井口装置,是油气井最上部控制和调节油气生产开发的主要设备。与常规开发井的红色采油树不同,这口井的采油树之所以为绿色,既彰显了其作为回注井的与众不同,也体现了示范工程项目的“绿色”意义。 目前,油田开发伴生的成百上千吨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正从这里进入一条长长的、深入海底的“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回注至海底“巨碗”中。 不过,建这样一条“绿色通道”极其不易。 “难!超预期的难!”回忆起这口二氧化碳回注井的诞生历程,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组钻完井经理邓成辉连说了两个“难”。他告诉记者,入行15年,历经百余口井的作业,这口二氧化碳回注井是他遇到的最难打的一口井。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浅层大位移井,另外还要进行二氧化碳回注,总体作业难度和挑战极高。”邓成辉用“既‘浅’又‘软’”来形容这条“绿色通道”途经区域的地质条件。 浅,是指地层浅,目的地——海底“巨碗”在海床以下800米,但距离平台却有3公里远,水垂比大。这意味着在钻进过程中,垂直方向每向下增加1米的深度,水平方向就要前进3米以上。打这样的大位移井原本难度就很大。与此同时,途经区域地层又很“软”,“娇气”得像豆腐块一样,容易破裂,无法为钻具提供有效支撑。钻具在地层中钻进,“来硬的不行,来软的也不行”。 不仅如此,在钻完井作业过程中还面临着套管下入风险、固井质量风险、井眼漏失风险等诸多工程挑战。就像建隧道,既要在合适的地层中沿着既定方向不断前进,又要时刻关注隧道周围会不会发生坍塌,还要防止通道以外地层中的液体渗漏发生倒灌等。加之地下钻井过程无法及时、直观地看到钻头前端以及井筒中的状况,其难度更甚。记者了解到,打一口井深相近的简单井大概需要15至20天时间,但完成这口二氧化碳回注井耗时2个多月。 据介绍,这条“绿色通道”总长超3700米,钻进不同井眼深度需要下入不同尺寸的套管稳固井壁,确保钻井通道通畅和安全。套管共有4层,内部最细的注气管柱直径约11厘米,如同一根超长“吸管”。为了确保这口回注井打得成,同时让二氧化碳注得进、封得住,项目团队针对钻完井作业风险以及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开展了有关技术攻关。 创新采用特制钻井液——低温流变性稳定钻井液,既能有效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还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钻进之路通畅无阻。同时,还研发出“抗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体系”“低温泥饼预冲洗”“长水平段尾管回接”“低压窜漏全封”等技术,确保该井在长达几十年的注入期间拥有“金刚不坏之身”。 为了确保二氧化碳回注周期的井下安全,及时监测井筒的完整性,项目团队还安装了“井下听诊器”,即借助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全井筒监测。“这是某个井下测点的压力值,这是温度,精度可达0.1摄氏度。”在恩平15-1平台中控室,张凯指着监控屏幕上的监测数据告诉记者,每隔一米就有一个监测点,就像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井下无死角观察注气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预测封存量达2.58万亿吨 我国海底“封碳”潜力巨大 顺应全球能源行业低碳化发展大趋势,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构建起安全可控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和装备体系,攻克了海上操作空间受限、海洋高湿高盐环境、高难度浅层大位移水平井等一系列难题。 “开创多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研发制造出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了我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总结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时,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油田总经理万年辉表示。 这一项目的成功投用,不仅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思路,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快速降碳的可行方案。 事实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被视为减碳的托底技术。 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迅速,示范项目加速落地。华能北京热电厂碳捕集项目,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对外展示的窗口;甘肃省最东部,华能陇东煤电风光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正酣,拥有全球首个150万吨/年大规模CCUS工程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全流程工业示范…… 不过,这些都是陆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开拓了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新产业新业态。 “相对于陆地碳封存而言,海上碳封存具有选址容易、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封存规模大等优势。”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开发部经理戴宗介绍。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首次发布的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预测封存量达2.58万亿吨,可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海洋石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记者了解到,在这一示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中国海油已经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粤港澳大湾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等方式输送到珠江口盆地海域进行封存。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科研攻关,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发展,提高采油效率的同时解决二氧化碳封存的问题。
进入六月,沪铜现货升水持坚,与期铜盘面共振走强,然随着铜价节节走高,下游畏高情绪显现,多以提长单货源且刚需采购为主,而贸易商因隔月BACK月差企稳200元/吨,近期收货成本维持升水300元/吨附近,备货建库意愿降低;故现货市场活跃度较为清淡,但受隔月BACK月差收窄以及现货市场流通货源紧张因素支撑,现货升水依旧持坚。 6月,国内冶炼厂检修较为集中,对现货市场供货产生部分影响,故社会仓库中来自国产冶炼厂发货入库量减少,与此同时,沪铜当月进口窗口再次关闭,后续进口量流入亦将减少。 观察库存情况,周内(6月5日-6月9日)上期所铜库存减少10175吨,铜期货仓单减少9693吨,令持货商挺价情绪进一步抬升。且临近交割,沪期铜2306合约持仓对比上期所现有期货仓单量接近5:1,令市场较为担忧挤仓风险。但因铜价走高,隔月BACK月差由前期200元/吨以上收窄至200元/吨以内,亦是周内现货升水坚挺原因。 仔细观察,周内现货升水虽坚挺升水300元/吨上方,但因铜价走高,市场成交走差,现货升水已出现下行态势。周内部分CCC-P进口好铜货源流入,进口商抓住升水300元/吨上方机会,积极出货,好铜成交走低一定程度上压制平水铜成交高价,但因国产供货紧张,平水铜仍坚守300元/吨底线。 展望下周,进入沪期铜2306合约换月交割倒计时,现货升水或部分承压,然换月后,现货对沪期铜2307合约升水或至400元/吨上方;但因铜价走高下游消费情绪不佳,高挺的现货升水支撑将进一步减弱,需持续观察现货市场货源补充情况。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调研了解,漆包线企业开工率在今年1-3月份连续增长之后便开始逐月下滑,近期,更是有不少漆包线企业向SMM反馈下游需求不足,为了更清晰的了解漆包线企业现状,SMM于本周专门拜访了浙江地区某漆包线企业,对漆包线企业现状进行深入了解。该企业主营产品为漆包铜圆绕组线,年产能超5万吨,下游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电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以下为SMM走访实录,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今年企业经营难度增加,下游需求量不尽人意,各端口订单有所减少 据该企业描述当前各下游端口订单均有下滑,截至当前订单量累计同比下降15%以上,年初时随着疫情的放开,企业原本在2023年“大干一场”的信心逐渐减弱。其中,受房地产行业影响,企业的家电类订单变化尤为明显,仅1-3月份在企业复工复产阶段,家电类订单逐月增加,之后便开始有企业感受到订单的减少。另外,近期铜价波动范围较大,多数企业仅逢低采购,虽短期订单能有增加,但企业同样担心未来需求的提前释放,对后市依旧信心不足。 2、加工费“内卷”升级,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当前漆包线市场产能已严重过剩,各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拉低市场加工费,使得漆包线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企业经营压力倍增。面对下游客户,企业处于“被动“状态,除保证自身产品品质外,服务质量也是对比项,漆包线行业竞争激烈。 资本进入市场,抢占市场空间,中小型企业发展雪上加霜 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漆包线行业未来较大的增长方向之一,部分下游大型资本企业在位节省自身生产成本的同时占据有限的发展空间,资本便扩大布局跻身上游漆包线行业,如汽车厂商——比亚迪,当前已投产新能源汽车扁线及线束,原本竞争压力巨大的市场又被分走一杯羹。 另外,该企业提到未来漆包线行业的增长点在于扁线的发展及其在新能源行和变压器领域的应用。综上所述,当前漆包线行业竞争压力较大,企业必须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技术上突破创新、经营范围不断拓展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立身生存。 数据来源:SMM统计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调研数据显示,5月再生铜制杆企业开工率为44.84%(调研企业:43家,产能383万吨/年),环比下降8.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56个百分点。再生铜杆厂5月开工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5月初铜价阶梯式下行,再生铜原料供应商捂货惜售情绪强烈,再生铜原料供给量急速下降,精废价差快速缩窄,最低至561元/吨,市场上再生铜原料“一货难求”现象频发,为此再生铜杆厂不得不选择停炉。5月在价格急速收缩之时,再生铜原料供给情况表现出地区差异,由于浙江,广东等地区再生铜原料多为进口再生铜原料,大部分供应商会应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控制,为此铜价低位运行时,广东,浙江等地再生铜原料供给较其他地区略显宽松。月末价格止跌回升,再生铜原料供应商释放部分再生铜原料,原材料采购紧张态势有所缓解,部分再生铜杆厂重新开工。消费,5月由于终端消费尚未有较大改善,叠加月中精废杆价差缩窄,再生铜杆经济效益隐没,为此5月再生铜杆消费环比四月有所走弱。 预计6月再生铜杆开工率为47.3% 据SMM调研,预计6月再生铜杆开工率为47.3%,环比上涨2.4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4.06个百分点。步入6月,铜价受宏观情绪影响,铜价上升,再生铜原料贸易商逢高出货,为此6月再生铜原料供给有所增加,再生铜原材料对再生铜杆生产制约的影响有所降低,为此再生铜杆开工率会有所回升。但值得关注的是,临近第二季度尾声,进入消费淡季,基本面对铜价的支撑动力不足,宏观情绪过后铜价逐渐回归基本面,谨慎铜价对再生铜杆的开工率的扰动。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海外,周内由于美国银行业压力有所缓解,且两党已经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高盛将其对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预测下调至25%,提振市场信心,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增强。临近加息周美联储进入静默期,且周度就业数据表明美国就业市场正逐步降温。截止6月9日,据美联储观察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71.3%,加息25bp的概率为28.7%,美元指数有望见顶回落,对铜价的牵制作用降低。欧元区由于经济全线降温,欧元区一季度GDP环比2022年四季度持续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的萎缩,表明欧元区陷入技术性衰退。市场对于欧元区未来加息路径有所转变,认为6月经过最后一次加息后,利率水平达到峰值。国内,中国所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海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出口环境转差,出口订单大幅减少。5月通胀整体继续回落,短期通胀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受大宗商品以及原材料价格下挫的影响,5月PPI持续回落,国内经济复苏放缓,5月出口下降7.5%,出口订单下滑显著,外需型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国内通胀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数据上来看,进入二季度后国内消费复苏放缓,出口消费转弱,弱复苏路径被反复验证。消息层面,为拉动内需,多地出台房地产优化政策,多家银行调整存款利率,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受宏观消息利好影响,铜价持续上行。基本面,国内消费较有韧性,在铜价大幅下跌之时,下游补库积极,新增订单增多,盘面上行后,消费环比再次走弱。据SMM调研,本周精铜开工率较上周下降6.2个百分点,新增订单有明显走弱。 综合来看,各项指标都在印证美国经济正在逐步降温,美联储6月暂停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美元对于铜价的牵制作用有所减低。国内方面,周内所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内需拉动不足,外部需求走弱,但消息面仍有大量宏观利好消息释放,为此宏观利好消息或将推动铜价继续上涨,但值得关注的是,铜价上涨后,产业下游消费者对铜价畏高,新增订单有所走弱,基本面对铜价的支撑不足。预计下周沪铜主力合约将运行在66000-68000元/吨,伦铜将在8200-8600美元/吨之间运行。现货市场,周内上期所铜库存去化万吨,市场流通货源偏紧,将进一步支撑持货商挺价情绪,下周在换月交割前,现货升水或将回落至升水150~200元/吨,换月后持货商报价或触碰升水400元/吨以上。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调研数据显示,5月漆包线行业开工率为72.95%,同比增长4.6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07个百分点,高于预期开工率1.0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开工率为75.23%,中型企业开工率为69.41%,小型企业开工率为67.84%。 5月漆包线行业开工率仍呈下滑趋势但下滑幅度小于预期,主要原因为5月铜价波动,下游采购量超预期增长;但从下游需求来看,需求总量仍不充足,仅闻新能源汽车类订单有所回升,电力类订单保持稳定,其他下游行业订单均未听到积极消息。具体来看,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5月我国广义乘用车产量为200.1万辆,同比增长18.0%,环比增长14.7%,其中新能源汽车5月产量为66.8万辆,同比增加53.7%,环比增加11.4%,为漆包线行业相关订单提供了支撑;另外,产业在线最新发布的三大白电排产报告虽显示今年6月空冰洗的排产量继续大增,在去年同期生产实绩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增加了19.9%,其中家用空调排产最为优异,2023年6月空调内销排产1177万台,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上涨23.8%,但环比来看也有小幅降低,同时据SMM调研了解,以上产品的排产增长目前并未传导至漆包线生产端,高排产是企业对今年天气的“赌高温”行为。整体来看,漆包圆线企业订单量在5月下降,但漆包扁线企业仍可保持稳定态势。 5月漆包线企业原料库存比变化甚微,较上月仅增长0.25个百分点至10.81%;因5月铜价波动范围较大使得企业订单量不稳定,导致企业成品库存环比增加1.42%至35.51%。 数据来源:SMM统计 预计6月漆包线企业开工率将小幅下滑 预计6月漆包线行业整体开工率将小幅下滑至71.30%,同比增长3.47个百分点,环比降低1.65个百分点。据SMM调研了解,截至当前多数企业对于后市消费回暖信心较低,另外,多家企业表示5月铜价位于低位时部分需求已提前释放,当前铜价尚未稳定,下游观望状态的客户较多,订单量一时难以回升。 (调研企业45家,总产能193.7万吨)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6月09日讯:据SMM调研,2023年5月铜箔企业开工率为77.92%,环比增长8.96个百分点,同比下滑12.2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开工率为73.86%,中型企业开工率为87.52%,小型企业开工率为67.51%。其中电子电路铜箔开工率为79.57%,环比增长6.36个百分点;锂电铜箔开工率为76.84%,环比上涨10.67个百分点。预计6月铜箔行业整体开工率为84.01%,环比增长6.0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0.43个百分点。(调研企业:22家 合计产能:106万吨) 5月铜箔企业开工率为77.92% 分行业看,5月锂电铜箔开工率环比拉升。需求端口,海外动力市场需求仅小幅回暖,整体需求依然较为疲软;国内方面,动力市场受终端车企半年度冲量刺激,对锂电铜箔等原料需求回温。此外,因前期产业链各环节已历经长时间去库,下游电池及电芯厂原料处于低位,5月铜价下跌,产业逢低补库。 电子电路铜箔方面,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回温幅度有限,铜价下跌部分企业超新订单量生产,致使成品库存开始累库,后续开工率难言乐观。 5月铜箔企业原料库存比为14.41%,成品库存比为22.19%。 5月铜箔行业呈现原料库存比小幅下滑,成品库存比小幅上升的格局。新订单刺激下原料库存有所消化,但同样地铜价下跌,电子电路铜箔企业超新订单排产量生产,而终端消费不及预期,成品库存开始累库。 预计6月铜箔行业整体开工率为84.01%,环比增长6.08个百分点,同比下跌10.43个百分点。 进入6月份预计锂电铜箔开工率将继续拉升11个百分点至87.84%, 而电子电路铜箔行业将因成品库存累库压力及终端新订单难见起色,开工率将转而下跌。反观锂电铜箔需求端口, 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3.3%,较去年同期26.6%的渗透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当前汽车经销商环节库存持续消耗,逐步恢复至库存预警指数下降至55.4%,回落至近两年以来1-5月的低值,望带动需求继续回暖。而储能端口来看,虽户储新订单较为疲软,但在“市场+政策”双轮驱动下,大型储能产业对锂电铜箔需求依然稳定增长。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