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5个
1~11月,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三大造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船舶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增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339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承接新船订单39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7.8%。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36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 全国完工出口船283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0%;承接出口船订单35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7.9%;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24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3.7%、89.5%和89.2%。 二、重点监测企业指标情况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两降一增 1~11月,50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造船完工320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9%。承接新船订单372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2%。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0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1%。 1~11月,50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28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0%;承接出口船订单34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8.2%;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2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4%。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5%、94.0%和91.9%。 2、船舶修理企业完工艘数同比增长 1~11月,15家重点监测船舶修理企业,船舶修理完工2900艘,同比增长0.4%。 3、船用柴油机生产数量下降 1~11月,8家重点监测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生产各类中低高速柴油机共计13209台,同比下降13.8%,完成功率1141万千瓦,同比增长6.5%。 4、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11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66.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396.1亿元,同比增长12.7%;船舶配套产值321.2亿元,同比增长8.4%;船舶修理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2%。 5、船舶企业效益同比增长 1~11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3.3亿元,同比增长11.3%;利润总额75.4亿元,同比增长109.4%。 三、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1~11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5%、53.1%和48.5%。 四、三大指标修正总吨两增一降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125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7%;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822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18.7%。截至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4390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1.7%。 按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1.8%、47.2%和41.8%。
2022年12月9日,巴拉圭工贸部在官方公报发布第1775号公告,应巴拉圭企业ALUKLER S.A.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铝型材(perfiles de aluminio)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巴拉圭税号为76041010、76041021、76041029、76042100、76042911、76042919、76042920、76081000、76082010、76082090、76101000、76109000。 利益相关方应在收到通知及调查问卷之日起40个自然日内向巴拉圭调查机关提交答卷及证据材料。
2022年12月16日,英国贸易救济署(TRA)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挤压材(Aluminium Extrusions)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裁定税率详见下表。涉案产品的英国海关编码为7604101011、7604101090、7604109011、7604109019、7604109025、7604109029、7604109080、7604109089、7604210010、7604210090、7604291010、7604291030、7604291040、7604291090、7604299010、7604299020、7604299090、7608100011、7608100019、7608100020、7608100080、7608100089、7608208110、7608208190、7608208910、7608208920、7608208930、7608208990、7610909010。涉案产品为铝含量不超过99.3%的合金或非合金铝制棒材、管材、型材、无论是否经过截取、钻孔、弯曲、螺纹等处理的铝挤压材。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17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 2021年6月21日,英国贸易救济署发布公告,应英国企业Hydro Aluminium UK Lt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挤压材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2年12月21日,巴西经济部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发布2022年第431号决议,对原产于的中国的铝板产品[葡语:produtos laminados de alumínio (chapas, tiras efolhas)]作出反补贴肯定性终裁,决定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其中诺文(新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Neuman (Xinhui) Alloy Materials Co., Ltd.)、Neuman Holding (HongKong) Ltd.均为14.88%,其他生产商/出口商为14.93%。鉴于国内公共利益,该措施暂停实施至2023年3月31日。决议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7606.11.90、7606.12.90、7606.91.00、7606.92.00、7607.11.90 和7607.19.90。 以下产品不适用本案的反补贴措施: a)图文业用铝板; b)电容用箔型铝片; c)铝支撑片; d)用于生产汽车散热器(带有外壳)的铝板; e)用于生产铝制饮料罐的罐身、铝盖、铝环的铝板; f)航空业用铝板; g)铝复合板(ACM); h)用于制造印刷电路的铝板; i)用于抗腐蚀性涂料热交换器(商业上称为金鳍)的铝板; j)用于具有亲水涂层热交换器(商业上称为蓝鳍涂层)的铝板 k)镜面反射涂层铝板;和 l)印刷用铝板。 2021年6月21日,巴西外贸秘书处于《联邦政府公报》发布2021年第43号公告称,应巴西协会Associação Brasileira doAlumínio (Abal)的申请,对原产于的中国的铝板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工业硅出口量为49165.80吨,环比增加27.46%,同比下降15.06%。11月出口量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其中,日本是最大出口目的地,中国11月向日本出口工业硅11,465.37吨,环比增加10.55%。
12月26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12月中旬炼焦煤市场运行监测旬报。据调度数据,12月中旬,30家煤炭企业焦精煤产销量分别完成536万吨和535万吨,旬度日均产量环比降幅0.8%,同比降幅4.3%。截止12月中旬,30家煤炭企业累计生产焦精煤1.92亿吨,同比下降4.9%。12月中旬,重点监测的50家钢焦企业炼焦煤消耗量464万吨,旬度日均耗煤环比下降1.1%,同比增加0.9%。截止12月中旬,重点监测的50家钢焦企业累计消耗炼焦煤1.60亿吨,同比下降9.1%。 全文如下:
上周北美部分地区因遭遇冬季风暴袭击,致当地天然气输气管道冻结,多地天然气井被迫停产。 据彭博社报道,目前美国天然气产量下降幅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天然气的需求达到近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对天然气供应进行了重大调整,美国天然气已成为弥补欧洲需求的主要增量。数据显示,俄罗斯天然气占欧盟进口的份额已从40%下降到9%。而2022年上半年,美国对欧洲LNG出口同比2021年上半年增长215亿立方米,增量占到了欧洲总LNG进口增量的80%。 随着冬日临近,美国天然气短期供需紧张,很可能再次引发全球天然气价格的波动。 据国泰君安期货的研究显示,此前因欧洲补库存需求释放,叠加美国天然气供需紧张缓解,全球三大天然气价格较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新高有所回撤。但目前欧洲库存已出现见顶趋势,展望2023年,海外天然气供需矛盾虽有所好转,但在基本面紧平衡的格局下,下方仍然有较强支撑,难以回到低气价时代。 瑞银此前也发布研报称,看好内地燃气股。瑞银预计该板块盈利增长将由2022年的-3%,上升至2023的15%。与此同时,预计燃气股2023-2025财年的盈利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8%,较2019至2022财年的4%更高。瑞银还指出,当前燃气股现价相当于2023年预测市盈率的10.1倍,较历史平均水平15.5倍仍有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燃气板块近期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中国燃气(00384.HK)、亚美能源(02686.HK)、华润燃气(01193.HK)等个股自11月以来,累计涨幅均在40%左右。其中中国燃气近两周更是获港股通累计增持2636万股。 此外,信达证券也指出,2022年前9月我国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累计达3465.6万吨(约合486.6亿方) ,同比增长达10.5%。2023年随着国内经济情况改善、国际气价回归平稳,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假设2023年GDP增速恢复至5%,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达到3724亿方,同比增速可达6.9%。 长期来看,信达证券认为,天然气属于相对清洁的一次能源,相比石油、煤炭在三大化石能源中达峰时间较晚,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预计,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将达4300-4500亿方, 2030年将达5500-6000亿方,长期年均增速可达3.7-5.4%之间。
海关总署在线查询平台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铝进口量为110,678.26吨,环比增加64.10%,同比减少51.75%。 以下为根据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2年11月原铝进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注:1、原铝包括含铝量≥99.95%的未锻轧非合金铝;含铝量<99.95%的未锻轧非合金铝; 2、进口总量(总计)中亦包括上表未列出的部分原产地数据。
中国11月的铝进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5.7%,因国内供应增加,同时需求继续受到抑制。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上个月进口了255,744吨未锻轧铝及铝材,包括原铝和未锻轧铝合金。 随着今年对工业用户的电力限制放宽,中国的冶炼厂加大了生产力度。11月产量增至341万吨,为连续第九个月增长。 今年前11个月,中国产量为3,677万吨,比2021年同期增长3.9%。 对运输、建筑和包装行业铝用量的需求疲软也对进口造成压力。 11月的进口量比10月的196,460吨增长了30.2%。 前11个月的总进口量为21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8.2%。 11月铝土矿进口量为1,179万吨,较10月的898万吨增长31.3%,较去年同期的770万吨增长了53.6%。
恩智浦全球销售执行副总裁RonMartino表示,车用、工控等市场需求还是相当强劲,预期MCU吃紧会持续,且会是全面性的吃紧。近期资本支出将会维持在高点,确保客户能取得足够的产能支持。 汽车芯片的缺芯缓解速度慢于消费电子,今年三季度海外主流厂商如ST、瑞萨、NXP等大厂的MCU芯片持续紧俏,交期继续延长,且普遍呈现涨价态势。机构认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影响下,汽车芯片市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并购叠加内生发展,中国汽车级半导体有望获得大的突破,相关汽车半导体企业有望深度受益本土替代和汽车电动智能带来单车半导体价值量显著提升机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中颖电子 公司车用MCU芯片在积极研发和落地部署中,目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已有客户接洽并规划导入。 中微半导 新一代车规级MCU截止三季度末总共出货量在小百万颗量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