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云南锗业延续前三个交易日的涨势继续上涨,截至28日收盘,云南锗业涨0.23%,报26.07元/股。

云南锗业11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子公司的化合物半导体产品为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磷化铟晶片主要用于生产光模块中的激光器、探测器芯片,下游主要运用于5G通信/数据中心、可穿戴设备等;砷化镓晶片主要用于射频器件产品、激光器件、传感器,常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器件产品,下游可运用于手机及电脑、通信基站、无人驾驶、新一代显示(Mini LED、Micro LED)、工业激光、面容识别等领域。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贵司的砷化镓是否有应用于太阳能锗电池的供货案例?若有,出货量有多大,应用于哪些项目?云南锗业11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子公司生产的砷化镓产品为砷化镓晶片(衬底),可以作为衬底运用于多节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公司各类产品的具体生产、销售情况公司将在年度报告中进行公开披露,敬请关注。
云南锗业公告的11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
一、目前下游市场对磷化铟产品的需求情况如何?
近年来,随着下游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磷化铟晶片的需求明显增加。
二、公司生产化合物半导体产品的原材料是否是自产的?
公司并不生产砷、镓、磷、铟等原料,公司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所需的原辅料全部从外部采购。
云南锗业11月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向国内外多家客户供货;但因公司与客户的保密协议明确约定,未取得对方授权,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与其相关信息,故公司无法回复涉及具体客户的相关信息,敬请谅解。
三、磷化铟、砷化镓晶片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目前磷化铟晶片主要用于生产光模块中的激光器、探测器芯片,下游主要运用于 5G 通信/数据中心、可穿戴设备等;砷化镓晶片主要用于射频器件产品、激光器件、传感器,常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器件产品,下游可运用于手机及电脑、通信基站、无人驾驶、新一代显示(Mini LED、Micro LED)、工业激光、面容识别等领域。
四、光伏级锗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如何?
空间太阳能电池用锗与全球卫星的发射数量直接相关,近年来受益于人类空间活动与航天产业的发展,全球卫星特别是低轨通讯用商业卫星组网需求快速增长,对空间太阳能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全球太阳能锗衬底用量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公司前三季度光伏级锗产品产、销量均大幅增长。
五、公司光伏级锗产品的产能建设情况如何?何时能够达到规划的 250万片/年的产能?
目前,公司光伏级锗产品太阳能锗晶片的产能为 30 万片/年(4 英寸)、20 万片/年(6 英寸)。经董事会批准,公司于 2025 年 3 月开始实施“空间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18 个月,计划在现有产能基础上新建产能,2025 年末达到年产 125 万片锗晶片的产能,项目完全建成后达到年产 250 万片锗晶片的产能。
六、近期公司哪些板块增速较高?
首先是光伏级锗产品板块,由于全球卫星特别是低轨通讯用商业卫星组网需求快速增长,对空间太阳能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全球太阳能锗晶片的用量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其次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板块,由于下游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再次是光纤级锗产品板块,本年度光纤用四氯化锗产销量均同比增长。
七、光纤用四氯化锗在光纤中起到什么作用?下游客户有哪些?
光纤用四氯化锗系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原料之一,公司下游客户在生产过程中,将液态的四氯化锗等氯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掺杂的高纯石英玻璃。添加光纤用四氯化锗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光纤衰耗,优化产品性能指标。公司光纤级锗产品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光纤生产厂商。
八、公司的磷化铟产品是否有扩产计划?
目前公司磷化铟晶片产能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截至目前,公司暂无磷化铟产品扩产计划,如有相关计划公司将按规定进行公开披露。
九、公司砷化镓产品的产线规划如何?
经董事会批准,公司于 2025 年 11 月设立控股孙公司湖北鑫耀半导体有限公司实施“高品质砷化镓晶片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18 个月,计划在湖北省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下属化工园区新建厂房,新增主要工艺设备及公辅设施,以及将现有砷化镓晶片生产线整体搬迁至新厂,最终建成年产 70 万片 6 英寸高品质砷化镓晶片生产线、配套年产 3 万套半导体级4-6 英寸石英管生产线。
十、出口管制涉及公司哪些产品?出口管制后,公司出口情况如何?
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均在出口管制之列。在涉及出口管制公告相关类别的产品时,公司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申请办理相关出口许可,且部分订单按规定报批后已获得许可并出口。公司各期的具体出口情况可参阅公司各年度及半年度报告。
十一、公司是否有扩充资源储备的计划?
公司一直积极寻求通过收购整合、勘探等方式增加自身资源储备。如涉及具体事项,公司会按规定进行公开披露。
十二、公司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未来公司将在做好锗产品的同时,加大现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市场开拓等工作,通过加大深加工产品的销量及销售占比,促进公司内部产业逐步转向以深加工为主,以此不断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云南锗业11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5年10月30日,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控股子公司向孙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10,000万元自有资金对孙公司云南中科鑫圆晶体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截至目前,中科鑫圆已收到了关于本次增资的全部价款,于近日完成了上述增资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由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云南锗业10月31日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58.89%;归母净利润1814.82万元,同比下滑38.43%;扣非归母净利润223.19万元,同比下滑83.79%。

云南锗业三季报中公告的增减变动原因显示:
(1)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 ①产品销量变动增加营业收入合计 13,130.82 万元。其中:受国内通信卫星组网快速推进,下游对光伏级锗产品需求快速增加,使得光伏级锗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加;下游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销量同比增加;本期加大红外镜头的市场开拓力度,获得的镜头类产品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加,使得红外级锗产品(镜头、光学系统)销量同比增加;本期按合同约定交付上年末待履约合同,同时本期获得的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加,使得光纤级锗产品销量上升;本期红外材料市场出口下滑,新增订单减少,使得红外级锗产品(毛坯及镀膜镜片)销量同比下降;本期子公司光伏级锗产品、光纤级锗产品产销量大幅增加,向公司采购的原料随之增加,使得材料级锗产品对外销量下降。②主要产品价格变动,增加营业收入 16,476.55 万元,其中,由于本年锗金属原料均价较上年上升,使得光纤级锗产品、光伏级锗产品、材料级锗产品和红外级锗产品(毛坯及镀膜镜片)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单位价格较高的磷化铟产品销量占比上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均价上升;单位价格相对较低的镜头类产品销量占比上升使得红外级锗产品(镜头、光学系统)均价下降。
(2)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①产品销量变动增加营业成本合计8,161.19 万元。②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变动增加营业成本合计 18,186.58 万元,其中:受原材料市场平均价格同比增长的影响,材料级锗产品、光纤级锗产品、光伏级锗产品、红外级锗产品(毛坯及镀膜镜片)、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单位成本上升,受产品产量以及规格型号影响,红外级锗产品(镜头、光学系统)单位成本下降。
(3)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系:本期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使得研发费用增加;上年末公司对控股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前一轮投资人的少数股东权益存在或有回购义务,对新增投资人的少数股东权益存在回购义务,按未来付现义务的现值确认的金融负债,本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1,910.73 万元,使得财务费用同比增加;本期受原料价格均价同比上涨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 (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本期公司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增加,以及综合毛利率下降所致。
此外,云南锗业在其半年报中介绍:公司主要业务为锗矿开采、火法富集、湿法提纯、区熔精炼、精深加工及研究开发。目前公司矿山开采的矿石及粗加工产品不对外销售,仅作为公司及子公司下游加工的原料。公司目前材料级锗产品主要为锗锭(金属锗)、二氧化锗;深加工方面,光伏级锗产品主要为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红外级锗产品主要为红外级锗单晶及毛坯(光学元件)、锗镜片、镜头、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光纤级锗产品为光纤用四氯化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主要为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公司产品主要运用包括红外光电、太阳能电池、光纤通讯、发光二极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大功率激光器、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测器等领域。
对于2025 年公司及子公司计划,云南锗业曾在其2024年年报中介绍:生产材料级锗产品 69.45 吨(含内部销售、代加工),主要是考虑客 户需求和内部深加工需求;生产红外级锗产品 3.90 吨(毛坯、镀膜镜片),生产红外镜头、光学系统 11,000 具(套);生产光伏级锗产品 86.67 万片(4—6 寸);生产光纤级锗产品 35 吨;生产砷化镓晶 片 20 万片(3—6 寸);生产磷化铟晶片 8.30 万片(2—6 寸)。 公司将精心组织生产,努力完成上述生产计划。
联储证券11月27日的研报显示:我国是目前全球锗镓材料的主要供应国,国际市场对华供应严重依赖且库存有限,出口管制举措出台直接导致两类金属价格显著攀升且国内外价差快速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