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亿丰金益(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乐至县乾润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AICE 2025 SMM(第二十届)铝业大会暨铝产业博览会——主论坛上,价格发现经济学家齐世军分享了世界格局重塑框架下,价格发现在行业战略定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价格发现
首先其对价格发现进行了阐述。价格发现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是在1997年才明确了其定义,定义为: “价格发现是指买卖双方在给定的时间和地方,对一种商品的质量和数量达成交易价格的过程,它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信息、期货市场和风险管理。”西方经济学认为,供需过程,因为买卖双方的博弈,通过竞价而形成均衡的价格。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颁发给了《价格的发现》一书,该书的作者是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R.Milgrom)和罗伯特·B·威尔逊(Robert B.Wilson)。
价格的发现主要是对未来价格的发现。因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价格,其发现价格的意义并不能对投资者、对企业、对一个行业、对世界经济格局分析起到关键作用。
西方经济学对未来价格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公司的财报、政策变化以及内幕消息,把这些信息通过交易行为融入价格。简单地说他们关注的是交易量和价格波动、流动性以及参与投资的人数,把这些作为价格发现的重要信息资源,在计算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统计学。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型科技手段也被应用于价格发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未来价格的波动,主要聚焦短期投机行为,对行业大周期的判断还处于盲区。
大宗商品价格与相关因素的构成关系
首先,将地球视为一个正方形模块,并在其上进行网格划分,形成若干等间距的正方形或矩形网格(如 10m×10m、100m×100m)。随后建立坐标系统,为每个网格赋予唯一坐标(如 X - Y 轴或经纬度),以便精准定位和进行数据关联。在每个网格内,执行统一的大宗商品调查流程,确保所获数据具有可比性。运用特定计算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由此生成的结果构成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第一个矢量。
大宗商品与地缘的紧密关联
谈及算法,坚实的数学基础对价格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算术堪称基础数学的源头,在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中国数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事实得到世界数学界的广泛认可。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石申与甘德,记录了 810 颗恒星的位置,且采用赤道坐标系(比西方早约 200 年),测定了黄道附近 120 颗恒星的方位以及与北极的距离。尽管如今我们并不完全清楚他们的观测方法,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运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计算方法。石申与甘德在教科书中或许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在 1970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月球背面北极圈附近的一座古老撞击坑命名为 “石申环形山”。现代人们常常自认为比古人聪慧,实际上,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都有着传承的脉络。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万户等先辈在数学上的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从而更好地为当今科技发展服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基础在大宗商品价格研究等领域的深远意义,进而关联到大宗商品与地缘因素的内在联系。
大宗商品与世界格局的相互关系
把地理矢量纳入世界格局的变量体系中,使其与世界格局中的政治因素、贸易政策变化以及未来可能发生冲突的概率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参数,这便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第二矢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此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文化不单纯依赖各类数据,而是更侧重于智慧层面的思辨,用现代的表述即哲学思辨。这种思辨看似无形,却蕴含着通过数字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演绎。其 曾列举两个成功预判股市和美元指数价格走势的实例,用以阐释这一现象。大宗商品与世界格局关系的核心,在于大宗商品与汇率之间的动态变化关联。从全球对关税应对中可以看出,其为中国带来的机遇可能大于挑战。此次事件给中国带来的真正机遇在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数字化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大宗商品市场的两种需求
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一种源于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这类参与者需要对价格走势的高点、低点做出精准判断,尤其是对价格趋势的判断不容有误。
另一种需求来自大宗商品的生产、销售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它们需要对未来一年甚至五年、十年的价格趋势进行预判。期货和现货可实现立体化交易,企业若能开展期现立体化交易,将是当下以及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
铝行业在世界格局重塑下的战略地位
铝行业对于世界格局概念的理解,需从多维度深入剖析。从价格走势来看,2015 年沪铝价格最低触及 9620 元 / 吨,随后一路攀升,到 2017 年 9 月涨至 16680 元 / 吨。2020 年 4 月初价格为 11225 元 / 吨,至 2021 年更是飙升至 24765 元 / 吨,涨幅高达 157%。传统市场分析将铝价上涨归因于供需关系,诸如汽车产业、光伏发电产业需求激增,供应端产能收缩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趋紧等因素。然而,这种分析存在局限,缺失了对世界格局变化这一关键变量的考量。
对大宗商品属性进行梳理可知,任何商品都兼具贸易属性与资本属性,铝亦不例外。当铝行业全面融入全球化框架,特别是全球金融资本主义体系时,市场需求曾被极大地放大。在这一趋势下,铝行业顺势加大投入,新建众多工厂以扩充产能。但在供给增加后,2015 年美国、欧盟等对全球化进程进行调整。按传统市场思维,往往会在供需平衡框架内将此视为短期现象,而实际上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出现深层次问题,世界格局已悄然转变为后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在当前复杂局势下,铝价的决定因素值得深究。尽管美元地位有所下滑,但大宗商品全球交易体系基本延续旧有模式。如今全球贸易壁垒重重,大宗商品运输通道面临诸多风险,即便供需平衡面临挑战,资本对大宗商品的竞价却从未停歇。故而,铝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由资本力量主导,所谓的供需平衡,更多时候只是资本炒作定价方向的 “幌子”。
其指出,近期关税相关话题备受关注,关税使得商品在世界格局中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美元霸权正受到商品经济的有力冲击,这恰好印证了其在 2023 年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在当下世界格局中,若企业仅着眼于世界供需平衡的表面变化,无疑是自废金融竞争的 “武功”。在传统认知里,期货被视作现货规避风险的工具,然而本质上,期货更是现货获取更高利润的有效通道。所以,“期现立体化交易” 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大宗商品企业,尤其是铝行业企业发展的关键生命线。而要通过期现立体化交易取得成功,精准的未来价格发现则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铝行业只有把握好价格发现这一关键,积极开展期现立体化交易,才能在世界格局重塑的浪潮中找准战略定位,实现稳健发展 。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们常热议海权、地缘战略,美国借此打造 “币缘” 战略,历经美元与黄金、石油的脱钩、挂钩。但该战略有缺陷,美国印钞投放又回收,易引发危机收割全球,自身也面临贸易逆差等问题。如今市场处于商品冲击美元霸权的转折点,铝等大宗商品有望重塑世界格局。
在未来世界格局的重塑进程中,其创新性地提出 “物缘” 战略。这里所提及的 “物” 并非泛指普通物质,而是专指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贸易属性,正以强劲之势突破其原有的资本属性束缚,成为构建全新世界格局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大宗商品贸易不再仅仅是资本运作的附属,而是凭借其自身蕴含的强大能量,逐步塑造起全新的全球经济与政治关系架构,引领世界格局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前提
第一,世界货币正迈向多元化进程。鉴于市场从美国币缘战略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清晰认识到其中弊端,故而不会重蹈美国覆辙,走上相同的发展路径。
第二,大宗商品的运输通道,诸如铁路干线、港口枢纽以及航空运输网络,正逐步演变为 “物缘” 战略的核心通道。在这一关键领域,率先布局的国家或主体,将在 “物缘” 战略竞争中抢占先机,有望成为未来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 。
第三,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对材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单纯依靠地缘条件已难以满足。部分前沿新材料的获取,甚至需将目光投向月球、火星乃至太阳等宇宙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