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国内多地接连发布了机器人支持文件,为本就火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又添了一把火。
12月6日,由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起草的《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正式发布。12月5日,重庆市出台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同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支持杭州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即将拉下帷幕,毋庸置疑,人形机器人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科技热点之一:行业政策接连出台,英伟达、华为、特斯拉等巨头加码布局,重大投融资事件密集,二级市场概念股股价大涨……
站在2024年与2025年之间的交汇点上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行至何处?2025年又有什么值得期待?
▌“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不久前的一场演讲中,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在台上高呼,“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回望2024年,Agility机器人走入了舍弗勒工厂,小鹏机器人也开始进厂“拧螺丝”,1X机器人学会了煎牛排,更不用说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灵活性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些“硅基生命”已经拿到了人类社会的进场门票。
特斯拉此前已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预计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2025年销量为千台级别,主要用于特斯拉自身工厂,2026年逐步对外销售。
国信证券12月4日研报给出观点称,特斯拉机器人产品迭代迅速,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激发人形机器人玩家的活力。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技术迭代+政策催化的加持,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持续推进,2025 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与逐渐成型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一齐日渐推进的,自然是不断升高性能和量产预期完善预期,以及产业关注度。
复盘2022-2024年人形机器人指数的历次行情,中信建投指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预期和性能完善预期是引领行情的重要推动因素:
第一轮(2022.06.17-2022.08.25):人形机器人指数较沪深300指数有超额收益31.74%,主要由于特斯拉预热2022年AI DAY并宣布展示人形机器人样机;
第二轮(2022.12.30-2023.07.04):指数较沪深300指数有超额收益60.05%,一方面由于特斯拉持续更新人形机器人进展,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作为大模型的重要应用端受到重视;
第三轮(2024.02.05-2024.03.20):较沪深300指数有超额收益39.48%,由于英伟达预热GTC大会,并推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及软硬件支持;
第四轮(2024.09.20-2024.11.24):较沪深300指数有超额收益38.37%,一方面,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特斯拉Robotaxi会议展示Optimus,并展示Optimus自主能力。
▌人形机器人产品价格逐步下探 国产零部件迎来新机
回到机器人本身。如果说性能的进化让机器人实现了“跑起来、站起来、工作起来”的实用性,那么能让这种实用性得以更大范围铺开的,则是成本。
回想小米2022年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铁大”时,雷军曾透露,每台成本大概六、七十万元。但如今,价格带在20万元-30万元的机器人也已经出现,例如开普勒K1海外单台定价约3万美元。特斯拉透露Optimus的预计售价会在2万美金(约15万人民币)以内。
但马斯克也在11月坦承,Optimus是一款非常复杂的机器人,“将成本降至2万美元将非常困难。一点也不容易,但最终会实现。为此,产量需要超过每年100万台。价格将由需求决定,但最终价格也会达到约2万美元。”
为了配合实现降价目标,机器人厂商们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则是寻求增加国产化器件替代率等。
根据Stanford HAI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同样,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专利(61%)也都来自中国。
产业链细分环节中,券商指出,从市场空间来说,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在10%以上;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较小,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有望带来较大弹性。
从市场成熟度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软件系统等行业市场仍在发展早期、有较大技术/工艺迭代空间。
从竞争格局而言,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 当前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
图|人形机器人各类核心零部件横向对比
分析师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随着AGI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人形机器人行业作为高端制造成长板块的明珠,2025年将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