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聚焦2024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追踪

2024年经济发展前景及规划、各界代表提案、行业政策风向一览!

 | 进入专题>

聚焦2024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追踪

【两会聚焦】两会代表谏言献策 今年关注的焦点有哪些?

随着全国两会的到来,各个领域的代表们带着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嘱托,开始陆续发声,围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谏言献策,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SMM汇总了部分代表们的重要建议,以供大家了解,具体如下:


♦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总经理丁士启:建议成立资源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加快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据丁士启表示,目前国外已有成熟勘查市场的运行经验,在风险勘查诚信约束体系、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已有一定标准,例如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是全球最大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全球60%以上的上市矿业公司都集中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成为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

对此,丁士启建议,建设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一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平台。新建一矿业等资源交易市场,或在现有的资产交易市场中设立独立业务板块,专业进行矿业等资源交易等全流程业务活动。》查看详情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腾飞 建议重点打好五张牌

韩保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是甲辰龙年,有个成语叫虎跃龙腾,龙年的中国经济就如这成语的寓意,将在去年回升向好取得5.2%经济增长亮眼成绩的基础上,迎来新的腾飞。”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势不可挡,中国经济前景光明毋庸置疑,但关键是如何把这“五大优势”潜力更充分、更好地释放出来。

韩保江建议重点打好五张牌:一是打好创新牌,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打好内需牌,要着力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实施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三是打好改革牌,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是要打好政策牌,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更要把大量的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的一致性评估,避免政策打架;五要打好安全牌,抓发展更要抓安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条底线。》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张天任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调研发现,技术工人队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技术工人市场供需不平衡;二是高层次技术工人的待遇不够高;三是职业技术人才流动大。新型技术工人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据此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大技能型人才的扶持力度;三是进一步破解产业人才的急难愁盼。》查看详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AI+”行动

杨杰表示,当前AI大模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向“AI+”转变。为此,他建议:第一,统筹推进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的协同发展,筑牢“AI+”发展根基。第二,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打造“AI+”产业高地。第三,探索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厚植“AI+”创新沃土。第四,深化构建可控可信的人工智能安全防护体系,筑牢“AI+”安全屏障。


♦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建议: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许多垂直领域,其实不需要千亿规模的大模型,百亿大模型足够赋能百行千业,中国发展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此周鸿祎提出三条建议:1.场景很重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大有可为,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2.知识很重要,基于“暗知识”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决企业问题。建议鼓励企业在定制AI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3.业务融合很重要,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建议: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 而是要与业务相结合

围绕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领域,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建议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大有可为,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周鸿祎认为,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业务,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在周鸿祎看来,企业在定制AI前,要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将“暗知识”汇总起来,打造企业专属知识库,做好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训练,深入企业级场景,满足企业需求。》查看详情


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新质生产力吹响了科技创新的冲锋号。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能力。要想提升新质生产力,一是要优机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突破创新;二是优生态,培育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三是扩链条,通过多元化主体合力解决共性问题。

网络安全产业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纽带”产业。因为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深,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需求越高。高水平、实战化的网络和数据安全能力,将成为每个新场景、新主体的必备能力,应该抓住三个关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培育世界一流网络安全企业,加速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质”的突破,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产业供给能力;二是构造科技类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协调联动的发展新业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好产业协同创新,增强科技产业链韧性;三是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民营企业积极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首都高校合作,促进培养适应网络安全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查看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雷军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特别是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

因此,雷军建议:一、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二、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三、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修订《可再生能源法》

张天任认为,《可再生能源法》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约束漏洞。具体表现如下: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开发总量的规划缺乏约束性,且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目标未充分衔接,总体布局和建设速度不够一致。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仍未在制度层面得到根本解决。全额收购制度落实不够有力,考核制度不够科学,传统能源企业责任落实不够明确。》查看详情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加大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

钟宝申建议出台有关政策,促进绿氢及绿氢化工(绿色甲醇、绿氨等)产业发展,以实现产业高起点、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离网制氢项目申报。同时,将绿氢和绿氢化工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对象,降低绿氢项目融资、土地等成本。二是明确政策要求,促进绿氢多应用场景落地。三是完善技术标准和体系建设,严格行业准入。四是取消绿氢项目进入化工园区的限制。》查看详情


♦ 全国政协委员、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建议:加强氢能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服务能力

姚锦龙认为,目前氢能尚未实质性纳入“能源”体系,氢能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氢能示范项目政策待升级,氢能碳减排方法学体系尚未成形。他建议:一是部门联动,完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二是拓宽场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新引领,加大氢能多元示范应用。建议在目前五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基础上,结合跨城际、城镇、城乡、港口的物流配送、客运等典型应用场景需求,拓宽应用示范区域和场景范围,加快推动“氢能高速”路线规划,实施“氢能社会”综合示范。四是开放共赢,构建氢能减碳交易体系。建议充分利用降碳减碳国际共识,广泛开展各国氢能产业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氢能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利于融入国际供应链的氢贸易网络,为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氢能产品和衍生品交易健全规则制度,提供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应用为基础,加快建立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碳减排核算方法体系,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减排量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首席技能师王建清建议:打通全产业链条 提升氢能源产品竞争力

王建清建议:一是建议将湖北省十堰市纳入氢能源试点城市范围,利用中国商用车之都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出台激励政策,引导高端实用性技术人才为汽车产业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创业创新。二是支持以湖北省十堰市为试点建设汽车能源岛,在现有加油站基础上,改扩建成融加油、加汽、充电、加氢一体化的汽车能源岛,满足不同类型汽车能源供给需求。三是国家层面能够比照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能源企业的网点布局方式,鼓励各级地方政府支持民营能源企业发展,在加氢站用地和规划上给予支持。》查看详情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建议: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 推动海洋氢能快速发展

郭建增建议:加快出台海洋氢能发展总体实施方案,要聚焦海洋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围绕规范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氢能产业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确立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健全海洋氢能配套制度建设。

要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以我国相关领域重点央企为核心,联合上下游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体,集聚优势资源、强化协同攻关、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共同推动我国海洋氢能快速发展;要加快建设一支海洋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承担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建设。

建议相关国家部委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对海洋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装备关键共性基础技术攻关、核心系统与设备研制、研发保障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和典型装备示范应用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设立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海洋氢能经济创新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运营海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海洋氢能产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建议积极开展海洋氢能应用示范。比如,在有条件地区选取海上风电制氢、海上输运氢、海上加氢等海洋氢能典型场景稳步开展试点示范,并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和考核机制,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氢能示范工程落地。以示范带科研,对装备进行充分验证并择机推动应用落地,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建议:建议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 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

张国强建议:一是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绿氢成本。三是突破产业发展政策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制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允许土地性质为非商业用地的加氢站对外经营等,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发展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联席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试点示范。


♦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 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张天任提议:一、建议出台全国性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租赁由独立第三方建设的储能电站容量,在年度内对新能源企业租用规模达标与否与上网发电量挂钩。二、建议拓宽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三、探索建立容量市场。从国家层面应对各类容量资源进行统筹推进,建立“同工同酬、同质同价”的电价机制,应研究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通过合理的成本疏导,补偿新型储能容量成本。四、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进一步加快我国多种储能建设

刘汉元建议,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政策驱动力度,并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以及要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建议: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大规模新能源电力能源顺利、充分消纳,实现新能源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武汉琦建议:一是加大绿电平台建设,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与需求侧用户连接起来,有效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设,解决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三是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法规,进一步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用电成本,提高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再投资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制造企业在新能源发展中的支持,引导整机企业良性循环发展,同时结合终端负荷条件、输出条件及电网规划,编制可行的新能源规划,防止行业局部装机过剩引发的弃风弃电和行业产业链、金融链信用危机等不良后果。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董事长王刚建议:加强技术创新 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

王刚建议:在特定区域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提升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规划要坚持产业链思维,在优势区域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延链、强链,打造可以与国际同类产业竞争的优势。在绿色能源产业链培育过程中,对链条中关键环节产品所属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双高”问题,要避免“一刀切”,实行“一企一策”。把“以钙钛矿、碲化镉柔性电池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链目录。同时,对建设绿色能源产业链打好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金融部门制定多种方式的资金帮扶政策,给予帮扶资金利率优惠,支持绿色能源产业链条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资金需求。此外,要加强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巩固拓展新能源产业优势,优化能源科技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型风电、高效率光伏的技术创新。


♦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

曹仁贤建议:每年根据各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度电成本加配套储能成本及合理收益原则,核定当年新建项目的发电上网价格,和各地煤电价格脱钩,其中合理利用小时数内电量以核定电价签订购售电合同(不少于20年),超合理利用小时数外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各省新能源电价政策的监管,定期组织核查,及时纠正各省新能源项目电价新政策有悖于原有政策的情况,促进新能源可持续投资。


♦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天任建议:一、建议真正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二、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三、建议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和政策扶持。四、建议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五、建议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 》查看详情


♦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建议:电池企业出海要有序竞争

在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委员提交了四份提案,聚焦中国电池企业出海、重卡电动化、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热点话题。曾毓群建议:一是提高国内标准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引领提升技术进步,二是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有序竞争,防止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惨痛教训再次上演;三是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国际标准影响力;四是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质量标准共性技术研究。》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建议:免征铅蓄电池消费税

刘长来表示,汽车消费税与铅蓄电池消费税存在重复征收问题。每辆车中都装配有至少一只起动用铅蓄电池,且该蓄电池在销售给主机厂时已缴纳4%消费税。我国征收消费税使得铅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削弱,不利于行业出口规模的增长,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巨额研发投入,无法支撑企业以内循环为基础、融入国际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刘长来建议对铅蓄电池产品免征消费税,参考汽车轮胎取消消费税的工作经验,优先取消汽车起动用铅蓄电池消费税。此外,他还建议对规范企业免征铅蓄电池消费税,修订《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于已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完整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配套相应信息管理系统,对回收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的企业免征电池消费税。


♦ 全国人大代表、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建议:管控再生铅总体产能

刘长来表示,我国再生铅产能已严重过剩,主要问题是再生铅产能的审批缺乏国家层面的总量控制,造成新增产能毫无节制,落后低效产能无法有效淘汰。刘长来建议工信部出台再生铅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于不符合《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特别是废铅蓄电池预处理项目规模低于10万吨/年,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低于6万吨/年的低效、落后产能进行关停;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须经工信部备案,各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再生铅项目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并依据所在省份的工业结构调整方案优化布局。


♦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建议: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 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

雷军建议,要加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动国际衔接与互认;支持打造绿色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实现供应链内协同联通;探索建立绿色电力全国交易机制,促进链主企业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指导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因此要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步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碳足迹数据共享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据库建设和运营。

建议鼓励和支持企业优化或升级供应链系统,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等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的同时,加强全流程绿色低碳指标及减碳措施融入,提高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决策能力;建立绿色数字化供应链系统评价及示范推广机制,树立行业标杆,激励企业打造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供应链。


♦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修订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

张天任建议:修订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保障充电安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将提交“关于尽快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的建议”,建议放宽整车重量上限,增加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新增充电器管理要求和电路保护要求等。


♦ 全国人大代表、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建议:全面落实双碳战略 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张荣华建议从六个方面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和深化碳核算体系研究,实现钢铁行业碳足迹真实减碳。二、完善钢铁行业双碳鼓励政策,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三、加大差别化电价政策力度,鼓励“短流程”企业健康发展。四、加大企业使用和建设绿电的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五、积极倡导绿色运输,构建氢能产业链与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六、完善双碳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建议: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 助力绿色转型

王兰玉认为,在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将成为塑造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推进全流程、系统化减污降碳工作达到新高度,并将超低排放实施的成效转变为低碳排放产品的成果,王兰玉建议:一、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二、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的支撑体系。三、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四、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试点建设,提升碳数据质量。》查看详情


♦ 全国政协委员、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建议:支持构建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

李明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攀枝花市作为廊主城市牵头打造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作为2024年重点推动的骨干流通走廊,建立骨干流通走廊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协调解决走廊建设重大问题。她还建议,建立廊道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体系,打造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产业联盟,搭建走廊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共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从走廊建设、商贸物流、营商环境打造、钒钛钢铁产业协同等不同领域探索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促进骨干流通走廊供需匹配,形成规模优势;在提升走廊承载能力方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节点城市间快速通道建设标准和时序,完善涉及昆明、成都、重庆、宝鸡等国内铁路通道布局,充分释放成昆铁路、宝成铁路等铁路货运能力,实现矿产品大宗物资铁路运输畅通无阻。》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股份董事长昝圣达:在国家层面成立专项工作组 推动芯片产业发展

昝圣达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专项工作组,督促检查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地情况,采取约谈措施,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督促问责;对扶持力度不足的要出台更为精准、更有激励性的政策;对承担国家安全突破攻坚项目的“硬科技”企业,在申报上市、融资方面要给予精准支持。


♦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出台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组件和逆变器等关键物料选用标准

钟宝申建议,应该开展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改造专项工程,相关部门尽快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农村配电网改造,以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求,明确任务进度和费用承担机制以保障实施,保障新能源全面可靠接入。 同时,对于新能源发展模式和机制上,他建议将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范围由增量扩至存量。开展存量用电负荷绿电替代。试点存量火电+高比例新能源+用户的平衡组模式,从源头解决火电调节新能源补偿机制,从局部到整体实现高比例新能源。 此外,钟宝申建议,对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减免各种基金和费用。建议对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等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减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促进各种有利于新能源消纳和高比例应用的新模式蓬勃争先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双碳”发展进程。》查看详情


♦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

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蓬勃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要思考如何构建与产业定位相匹配的国际权威地位,打造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形象,通过打造中国面向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共赢平台,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孙志强建议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更多政策、资金倾斜,以企业为载体、以协会为纽带,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加强国内外更广泛、更深入的长期合作,加快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向国际不断延伸发展。

孙志强表示他去年就想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但是当时的思考还不是很成熟,后来经过大量调研,我今年准备正式提交相关提案。”


♦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资农业科技

刘永好建议,鼓励金融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资农业科技。针对农业科技专业性强、周期较长、细分行业多且规模有限的特点,通过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贷配套机制、打造多层次的农业科技资本市场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对农业科技领域有序高效投资。鼓励农业、科技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深入科研、产业、投资一线进行深入调研沟通,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企业应用和引导优质项目投资为主要目标,开发建立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农业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发挥各级各类金融保险机构的作用, 大力发展涉农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创投基金,培育具有创新属性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


♦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产业调整政策出台前多征求相关方的意见

刘永好建议,产业调整政策出台前多征求相关方的意见,避免对行业和相关企业造成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体量大、影响大的行业,要充分重视政策出台前的预沟通,让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政策调整的目的和措施以及可能会产生的积极或负面的影响,提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推动解决困难的合力,降低政策出台后的曲解和冲击。政策出台后,要重视解读引导和相关落地措施配套,定期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复盘。加强各部门协同,对于重要政策要持续坚持执行。


♦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建议:加大力度鼓励发展飞行汽车

何小鹏建议:搭建飞行汽车技术标准框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推进适航审定工作标准化,建立统一审查程序;出台临时性的认证监管框架,为早期测试和运营提供指导;针对陆空两栖等创新构型的飞行汽车,推进适航取证、车型公告认证等工作。

针对未来飞行汽车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高密度、低高度的趋势,何小鹏建议,建设完善的飞行汽车运行体系,从驾驶员资质、空域、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支持产品规模化应用。建立飞行汽车驾驶资质认证及培训体系;加速低空空域开放,提升空域资源利用率;建立统一的监管指挥平台及低空空域管理体系。

飞行汽车产业可以借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发展经验,例如,开展有关支持飞行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项研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强土地保障,统筹基础设施和资源配套;开展应用探索,设立飞行汽车运营示范区,并组建飞行汽车行业机构,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加强商业化支持,支持飞行汽车推广应用。


♦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建议:完善汽车数据产权立法

朱华荣在2024全国两会上提出“进一步打通汽车行业消费环节,优化汽车行业政策,鼓励市场创新,强化消费体验,提升新质生产力;建设面向未来智慧交通的混合现实大科学装置;完善汽车数据产权立法”等建议。

朱华荣表示,在智能网联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产权需要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国家安全三者之间达成平衡。为此,朱华荣建议: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建议:加速推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

黄立认为,首先,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加快产业布局、争夺技术高地势在必行。其次,植入式脑机接口研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阻碍创新发展进程。再次,植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临床审批阻滞、上市困难。

基于上述案据,黄立提出关于加速推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的三条建议:一、完善植入式脑机接口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二、鼓励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上市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三、建设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创办综合性医工结合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建议:加强绿色智能家电认证与监管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提出加强绿色智能家电认证与监管建议,他认为,我国应加快完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设立合适的产品准入门槛。同时,需要健全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法律体系与监管制度。此外,还需提高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并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产品。他建议:一是加快完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设立合适的产品准入门槛。二是健全我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法律体系与监管制度。三是提高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并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查看详情


♦ 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建议:推动负碳纤维产业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准备了两个绿色低碳方面的建议。在石化行业减碳方面,缪汉根提出,建议国家在开放绿电指标、完善石化行业绿色电价、简化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高行业推进生产过程低碳化的积极性。 缪汉根认为“负碳”纤维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建议国家从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碳足迹认证体系、提升负碳纤维市场认可度等。


♦ 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加快推进电力期货研发和上市等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冯艺东带来多份提案,涉及推动电力期现货市场协同发展、鼓励上市公司通过产业生态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在冯艺东看来,根据国际成熟电力市场的经验,电力期货在价格形成、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为市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电力现货常态化运行后配套电力期货,有利于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透明,有助于推动电力现货市场稳妥有序实现全覆盖,有利于保障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进行。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建议:加快发展钠冷快堆

卢铁忠表示,今年其第一个提案是把核能纳入国家绿色政策体系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第二个提案主要是围绕能源安全方面考虑,加快发展钠冷快堆、全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20个在运在建核电基地,核准在运在建机组共91台,装机容量10034万千瓦。其中,在运机组55台、装机569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9%;核准在建机组36台、装机4343万千瓦。预计到2024年底,全国新投产3~4台核电机组,新增装机400~500万千瓦,届时全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58台、6080万千瓦左右。


♦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推动二手车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释放汽车消费新活力

周云杰建议:一是建设全国性汽车全生命周期数据平台。汇聚从生产制造到循环再利用等全流程信息,促进二手车规范化、提高行业诚信度。二是支持二手车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在税收、财政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建立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打造二手车再制造产业体系,提升用户认可度和信誉度。三是出台促进二手车消费的专项政策。鼓励各省市扩大汽车消费补贴范围,将合规二手车企业销售的车辆纳入购车优惠政策范畴,与新车享受同等补贴,加快二手车流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党委委员、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建议: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李东林表示,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人才短缺、区域研发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相关资质认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李东林建议:一是,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支持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突破现有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合作模式,且不局限于工程硕博士的培养。二是,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建议在制造业集中但缺乏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城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当地头部制造型企业与境内外人工智能强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研究与落地。同时,依托校企联合设立专门用于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概念验证中心,降低发明专利产业化风险。此外,设立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的科研专项,并给予制造型强市政策倾斜支持,挖掘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潜力,充分利用好制造型企业积累的优秀数据资源。三是,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资质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资质认定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对于获得资质认定的企业、产品和项目,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加强对认定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此外,通过在获得认证的企业、产品和人员中选取典型案例,挖掘冷门有潜在价值的“人工智能+制造业”项目,促进新型“人工智能+制造业”典型示范项目的不断涌现。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建议: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全面绿色转型

孙永才透露,中国中车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企业,实现永磁牵引系统、碳化硅变流、二氧化碳空调等新技术的突破。这些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高可靠性等优势,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的基础。如果应用上述技术,保守测算,全年城市轨道交通可降低总耗电量24.8%,节约耗电量56.5亿度。他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会同相关部委和企业,研究制定新技术应用规范和政策支持方案。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

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这不仅能够为核电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证明,实现绿证对非化石能源电力实现全覆盖,还能够满足市场用户的购买需求,充分发挥核电在减碳降碳中的重要作用。


SMM将持续跟进两会代表声音,并及时更新本文,敬请刷新关注!


相关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丨2024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年内待发 且未来数年均有计划 快速解读来了

稳增长大招!政府工作报告再提超长期特别国债 今年发行1万亿后续年度连续发行 地方已有预期?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今年房地产重磅信号:重点满足房企合理融资 发展和安全两手抓 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大幅加码| 两会

今年为什么把赤字率安排在3%?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回应

聚焦2024两会:经济展望、代表声音、政策风向追踪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