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SMM将于2023年5月7-10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本次大会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低碳引领未来”。

 | 进入专题>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直播】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展望 中国针状焦市场预测 动力及储能电池铝箔市场展望

来源:SMM

5月8日,由上海有色网(SMM)主办的CLNB 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0000多名嘉宾参与,本次峰会SMM特邀了近300名院士、高校教授、协会专家、企业大咖、行业学者,就新能源产业、钠电、氢能、光伏、镍、锰、碳素、石墨等行业焦点话题做全面解析。

》查看5月8日主论坛文字直播

5月8日下午,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 康义、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中林、SMM CEO 范昕三位嘉宾的致辞中正式启动!

5月8日-5月9日主论坛及部分分论坛直播内容如下:

》中国锂市供需及产能扩建分析 储能需求预测 全球光伏行业前景展望

》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及挑战 钠电生态布局 钠离子电解液新展望

》镍钴锰供需分析 新能源企业如何适应新挑战 东南亚矿业投资环境解读

》宏观与新能源产业前景展望 矿产供给形势与对策

5月10日,大会精彩继续,今日中国磷酸铁锂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碳素及石墨应用大会、中国国际电解液大会、中国国际新能源铜铝材料发展论坛、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三电、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等七大论坛正同步进行。

本文为七大论坛综合文字专题报道,敬请刷新关注本论坛的文字、图片、视频直播!

》点击观看本次峰会视频直播

》查看本次峰会文字报道专题

》查看本次峰会现场图片直播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三电


圆桌访谈:企业如何应对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 创新升级,应对未来


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 汪昌盛

嘉 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 师建华

SMM副总裁 胡 健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宏鑫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朱仲文

》点击查看现场视频回放


发言主题:全球硅钢供需格局及展望

发言嘉宾:SMM高级分析师 孙静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三电论坛上,SMM高级分析师孙静对全球硅钢供需格局进行了分析与展望。SMM预计2024年全球硅钢供应将存在过剩,到2030年或将基本实现紧平衡状态。考虑到硅钢供需的格局,对于硅钢未来供应增量的使命,她总结到,硅钢应不只是为了满足“新”需求,而更需迎接“全球化”。

现阶段硅钢全球供需格局如何?

全球硅钢供需格局现状

►中日韩贡献了全球无取向硅钢产能的80%,其中,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

取向硅钢而言,全球范围内供应相对集中。中国取向硅钢产能占全球比例达56%,其次,日本、美国、韩国紧跟其后,分别占到11%,7%和7%左右。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取向硅钢钢厂相对单一,集中度极高。

无取向硅钢而言,中国供应产能占全球比例高达67%,主要受益于国内汽车、家电等使用无取向硅钢的高体量下游行业。相较于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供应较为分散。除中国外,亚洲其他国家无取向硅钢产能供应占全球17%左右,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均有无取向供应能力。欧洲各国无取向硅钢供应占全球15%左右。

►电力行业是取向硅钢的主要需求领域,而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应用下游是家电行业

取向硅钢一般应用在电力行业,以变压器铁芯为主要需求。目前光伏领域用取向硅钢的比例超过60%以上水平,其次,风电领域使用取向硅钢占近21%。

无取向硅钢的应用领域相对分散,家电行业是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应用领域,尤其空调、冰箱用无取向硅钢比例较高。

 将驱动电机按照零部件价值量进行拆分,价值量较高的5个零部件分别是:定子19%,转子11%,绕组17%,轴承12%,接线盒11%。而转子和定子跟硅钢息息相关。
电机制造过程中,硅钢片的生产成本约占电机生产总成本的1/3。

》SMM:预计2024年全球硅钢仍过剩 到2030年供需或现紧平衡【SMM新能源峰会】


发言主题:市场驱动下三电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言嘉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及前瞻技术主管郭哲辉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及前瞻技术主管郭哲辉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三电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一点:我国汽车制造与工艺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与国际高端水平进一步缩短。

第二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状况与网络通讯条件有显著提升。

第三点:智能化的万物互联改变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第四点:市场竞争与信息透明带来的新消费习惯。

第五点:高科技加持下的汽车商品属性发生变化。

第六点:双碳目标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

“双碳”目标,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变革,新消费模式等诸多变化都在有力推动汽车产业链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

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目标“20·40·50”是核心,公司规划目标应不低于国家规划;NEV积分比例要求大幅提升,交易价格将稳中有升,技术路线以HEV和BEV为主,其中HEV重点用于获取CAFC积分,BEV用于提升NEV积分。

新能源汽车不同技术路线政策红利趋势 PHEV政策红利逐渐收窄

2023年在积分、牌照和路权的政策支持方面,PHEV(含REEV)的红利逐渐收窄,2023年后政策重心以BEV为主。

汽车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 新能源汽车是出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022年汽车出口延续高速增长势头,全年出口量达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大踏步走出国门,欧洲和北美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我国汽车产品国际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连续突破300万辆规模,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

》中国汽车行业、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三电技术未来趋势展望【SMM新能源峰会】


发言主题:重卡领域大功率控制器产品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夫

在由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上,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夫分享了重卡领域大功率控制器产品的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2022年1-12月,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688.7万辆,新车销售渗透率已达25.6%。

1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涨幅预计在40%左右,新车渗透率也将在40%左右,整体销量规模有望触达1000万辆。增量空间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三线及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

公司的大功率控制器在芯片的设计开发,动力总成系统的设计与制造、IGBT模块&碳化硅模块的封装&测试以及电机控制器&多合一辅助控制器的开发方面均有优势。

此外,公司还拥有独立控制器、辅助控制器/整车控制器、集成式动力总成以及IGBT模块/SiC模块等四大类产品。

提及I70控制器方面,产品示意图如下:

产品特性&优势:

大功率平台化产品——产品输出功率等级进一步提升,完全覆盖540kW的市场需求,功率密度达到25kw/L;

双芯片双平台布局——采用DSP+CPLD的双芯片、双平台的设计布局,提高产品的控制精准度的同时,在异常保护的处置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等级的防护标准——精密的结构设计,使产品在防护安全层面达到了IP68的等级标准;

安全的模型化设计——产品研发,基于模型定义、模型仿真、代码生成技术,实现极优的产品安全方案。

S31集成式动力总成控制器方面:

是第二代电机、电控集成式设计理念下的产品,具有优异的EMC(CLASS 3)和振动性能(6g)。目前累计装配超1万台电动大巴,运行时间超5年,单车经历50万公里行驶应用。

》重卡领域大功率控制器产品解决方案【SMM新能源峰会】


中国磷酸铁锂产业发展大会


发言主题:大规模制造时代,材料关键装备革新与发展

发言嘉宾: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子毅

产线趋势与革新

产线趋势:共分为三方面,分别是产线兼容性、产能大型化以及产线智能化。

产线兼容性:

高温固相法磷酸铁锂产线

通过增加投料工位、干燥工序等,该产线即可兼容磷酸锰铁锂等材料的工艺及生产要求。

产能大型化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GWH向TWH迈进、单线产能最大化以及设备大型化。

为此,宏工推出1000L砂磨机和60m³螺带混。

以1000L永磁直驱式砂磨机为例,其优势如下:

1. 提高产线产能:满足客户更大的产线产能规划;

2. 降低生产能耗:运行过程始终保持高效率,降低无效功耗;

3. 提高设备稳定性:直驱式结构,减少设备故障点;

4. 改善生产环境:电机采用水冷散热,现场温升低,噪音低。

产线智能化

数据采集与产线监控系统、能源管理业务系统以及MES生产制造系统功能均采用智能化的方式进行。

行业痛点

痛点一:配料不精准

影响产品品质;影响产品合格率。

针对此痛点,有三种突破方式:

突破1:减重式计量秤

减重式计量秤是计量仓与螺旋喂料机的结合,多举措控制达到精准配料的目的。

突破2:搅拌式计量秤

搅拌式计量秤是减重式计量秤的升级。主要是针对物料粘度大,流动性不好的物料。

垂直搅拌功能打破料仓内物料静平衡,可以防止物料在料仓内架桥、结块,其是减重计量仓升级版。

突破3:特定软连接

配料需要精准,除了卸料的方式需要达到精准之外,还需有效的防止外界干扰对称重的影响。

痛点二:水分控制

磷酸铁锂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水分会对后端电池组制造产生众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物料水分的控制尤为重要。

》磷酸铁锂产线趋势与革新 行业发展的痛点


发言主题:继续提升磷酸盐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技术路线与方向

发言嘉宾:津先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长/董事长-梁广川

磷酸铁锂的优势

环保:不含重金属元素

安全:是目前十分安全的锂离子电池体系

长寿命:循环寿命可以到1万次

低价格:目前是综合成本较低的锂电池体系

资源丰富: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电动车,储能等领域

近年来,行业逐渐认识到磷酸铁锂的价值和趋势。发展到如今,LiFePO4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将继续改进容量、压实密度、电子导电率、离子导电率。

预计在未来十年里,磷酸铁锂仍然是主流,目前规划产能超过了1千万吨。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总出货量达812GWh,同比增长86%。

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

1488GWh!总投资超8000亿!2023年将有274个电池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总体来看,目前电池产能过剩,但是距离我国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粗略估计对电池的保守需求

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启动电池、电动船舶以及通讯基站总体对电池的需求将不低于100Twh。

》大咖分享:磷酸盐正极锂电池发展潜力 高比能量电池技术路线


发言主题:磷酸铁锂铁源材料的发展方向——铁矿石还原铁粉

发言嘉宾:吉林省华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

磷酸铁锂电池优势

一、用途广泛

储能设备: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之储能设备;不断电系统UPS;配合太阳能电池使用作为储能设备(比亚迪已经在生产此类电池)。

电动车辆:电动汽车、电动机车、高尔夫球车。

小型设备医疗设备:电动轮椅、电动代步车、制氧呼吸器;玩具(遥控电动飞机、车、船)。

其他小型电器:矿灯、植入性的医疗器械(磷酸铁锂无毒性,锂电池仅铁锂可满足要求)。

军事和航天领域:UPS、通讯设备、遥测系统、无人侦察机等运军事储能设备;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动力电池。

二、性能优异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寿命长、使用安全、充放电快、耐高温、容量大等性能优势。

三、磷酸铁锂需求量大

2022年,全球磷酸铁锂产量107万吨,其中硫酸亚铁工艺占比90%,铁粉法工艺占比10%。

预计至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有望达到300万吨,其中大多数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意向采用铁粉法工艺生产,以铁粉法制备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前景较大。

新能源总体市场规模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我国新能源获得了政府与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从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这使得我国新能源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核心科技,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大的行业竞争优势。

目前,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进展可谓是迅速而稳健的。如太阳能、风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的光伏行业,由于之前几年时间里,政府部门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使得我国光伏企业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发展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此外,我国风力发电技术也十分雄厚,尤其是在对低风速的利用上,我国风电企业的技术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海上风电机组已经能够达到10兆瓦级。在储能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0万千瓦,同比增长37%。据CNESA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至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也十分可观,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各类新能源产品需求预测分析

一、动力电池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减少石油资源使用及依赖的有效手段。两年随着充电设施逐渐完善、油价上涨等原因,新能源汽车进入渗透率上升拐点,销量及渗透率增长明显提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33.4万辆,同比大增167.6%,渗透率从2020年的6.18%飙升至15.52%。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已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路线。

受此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节节攀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为545.9GWh,同比增长148.5%,同比增长率较上年提升39.5%;2022年动力电池总销量465.5GWh,同比增长150.3%;2022年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294.6GWh,同比增长90.7%。动力电池终端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产量、销量和装机量均实现翻倍增长。

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约8000万辆,渗透率约为90%。三大市场(中国、欧洲和北美)从2029年开始电动汽车转型率将超过60%,并在2035年预计将超过90%。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1210亿美元将增长到2035年的6160亿美元,增长约5倍,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需求预计将达到5.3太瓦时(TWh)。

二、储能电池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储能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广泛应用的重要支撑。由于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储能技术可以在新能源产生多余能量时、新能源产生不稳定时、为应对突发情况而进行储存,在需要时进行释放,使新能源得以充分利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能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能源安全性。因此,新能源和储能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2022年,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比94.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在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显示,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30GW,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超过120GW。新型储能总投资规模将近9000亿元。因此,储能是比肩甚至超过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大蓝海,规模为万亿元级别。

》磷酸铁锂产业发展背景、当前规模及材料发展方向


发言主题:磷酸铁智能连续合成与陈化装备

发言嘉宾: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志宏

1、装置规模发生改变

2020年前,大多数企业的装置规模都在1万吨/年,而如今,大多数的企业单套装置规模都在5-10万吨/年,甚至更大。

2、供求关系发生改变

过去是一个电池企业由多家原料供应,如今是一个原料供应商可以为多家企业提供饱和供应。

3、成本控制改变

无原料优势的磷酸铁厂家成本在1.26万元/吨,有铁源优势的厂家成本为1.18万元/吨,有磷源优势的厂家成本为1.1万元/吨。

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工艺装备和过程控制手段

一、工艺与装备结合

二、过程控制与品质控制结合

三、规模与装备匹配

工艺设备(合成与陈化)共用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 一致性差,稳定性差;  效率低,能耗高;研发效率低,放大效应高;有规模壁垒  、客户壁垒。

间歇釜式生产法工艺特点:

① 产品一致性差、生产稳定性差;

② 效率低,能耗高;

③ 产品质量不稳定、杂质难控制;

④ 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

连续合成法工艺特点:

① 粒径度均匀,一致性好,形貌规则;

② 压实密度高,电容量高;

③ 连续化操作,效率高,产品稳定可控,无批次差异;

④ 设备体积小,占地小,能耗低,运行成本低。

》磷酸铁企业痛点分析 连续法合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发言主题:2023-2023全球磷酸铁锂市场展望

发言嘉宾-SMM-高级分析师-冯棣生


中国国际碳素及石墨应用大会


发言主题:锂电石墨负极生产降本增效工程技术方向

发言嘉宾:中铝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孙毅

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概述

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约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约为40%,在动力锂电池的材料成本构成中,负极材料占动力电池成本的比例为12%-15%,负极材料约占新能源汽车的总成本大约为:40%×15%=6%,其中石墨化加工费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

负极材料生产工程化技术要点

(1)高品质(高端化、差异化、均质化、耦合)。

(2)经济性(原料选择、一体化、循环利用、物流、弹性生产)。

(3)高效(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

(4)安全(设计的本质安全)。

(5)绿色(环保、节能、降耗)。

(6)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

提高制品的导电性、导热性;

提高制品的耐热冲击性和化学稳定性;

改善制品的润滑性;

排出杂质,提高制品的纯度;

提高石墨化程度和充放电容量;

降低硬度,提高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

基于降本增效的负极材料与传统碳石墨融合

抢占石油焦资源:主料(1比1.2)冲击低硫焦市场、拉动石油系针状焦(低端)市场,辅料抢占中高硫焦(阳极级)市场(1比2),加之石墨化阴极对低硫焦需求增加,国产石油焦涨价是必然。从而引发进口石油焦总量增加(高硫、中硫、低硫),促进煅烧企业扩产与新布局。

带动沥青基资源:给煤系针状焦企业生机,拉动煤焦油市场,相对影响沥青产量。

挤压单纯增碳剂企业:电阻料经过高温石墨化,作为副产物,用于钢铁工业高端增碳剂性价比高。

石化企业意识到源头控制,龙头负极企业与高品质焦源头联合:资源在手有话语权、共赢。

煅烧企业:可以生产煅烧针状焦、煅烧低硫焦(负极主料)和石墨化电阻料(粗颗粒)与保温料(细颗粒),需要有品种、品质、粒度的区分。

阳极企业:可以生产石墨化炉箱板、坩埚(圆、方、成型机不同、焙烧曲线不同)

阴极企业:除了生产坩埚,还可以生产石墨化炉头电极、碳化炉用坩埚等。

负极企业:着手循环经济。生产物料“内循环+外循环”包括旧电阻料、旧保温料、旧箱板、旧坩埚等炭与石墨材料。

融合趋势:阳极企业与负极企业互动,阳极生产采用石墨化焦降低电阻;给高硫焦扩大应用带来机遇与挑战。

》专家贴:锂电石墨负极生产降本增效工程技术方向研究


发言主题:2018-2026年锂电负极市场供需分析及展望

发言嘉宾:SMM-分析师-柳育君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碳素及石墨应用大会上,SMM分析师柳育君对2018-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供需面做出了深度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她表示,在终端需求驱动下,SMM对未来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仍保持乐观,但随负极材料产能不断释放市场供需情况已发生反转,2-3年内负极市场或将因此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体化布局降本和技术革新将成为负极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2018-2026年E中国负极材料需求预测

2018-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需求量复合增长率36%,储能增速明显

SMM对中国包括动力市场/储能市场以及消费市场在内的三大市场关于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进行预测,预计2018-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需求量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其中储能市场的增长率将在60%左右,增速明显。

2022-2026年E负极材料季度产能产能回顾及预测

SMM对2022-2026年E负极材料季度产能产量做出预测,预计2022-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产能产量呈增长态势,但是在需求增速放缓下负极市场开工率呈波动下滑。

2018-2026E负极材料供需平衡回顾及预测

据SMM整理的2018-2026E负极材料供需平衡图显示,2023年预计负极材料供需失衡局面反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负极材料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行业或将迎来2-3年去库时间。

2018-2026E负极材料出货结构回顾及预测

据SMM了解,由于国内动力电池普遍采用人造石墨,尤其是宁德时代大部分采用了人造石墨,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人造石墨的渗透率开始大规模增长。人造石墨凭借低膨胀、较长的循环寿命及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势,渗透率不断提升。

近期负极材料及主要原料价格回顾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整理了自2022年9月到2023年4月负极材料及其主要原料价格的变动情况,从其中可以看出,负极材料价格持续走低,SMM认为,随着负极产能不断释放叠加原料加工费价格回落,负极价格或已进入新一个下行周期。

2023年一季度中端人造石墨成本曲线

据SMM对一季度中国中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本曲线的调研来看,一季度部分负极产能利润进一步压缩,未来高成本产能或将面临淘汰行业降本势在必行。

布局负极产能玩家分类图

新进玩家上下游延申布局,一体化已成趋势

负极材料在2021年处于制约电芯产量的环节,高额利润及锂电高需求吸引了各企业纷纷布局,负极市场玩家主要分为四类:传统负极企业稳固自身市场份额进行产能扩张;电芯厂为保证供应链稳定、降本需求向上游布局;上游原料企业依托原料优势向下游延伸布局。另外还有龙佰、石大胜华等跨界玩家。

从整条锂电产业链来看,为保证终端产品稳定性、安全性考虑,锂电材料的导入都会有较长的验证周期,我们预计传统负极及电芯企业产能可以得到有效释放,而焦类和其他跨界玩家产能释放充满不确定,产能闲置可能性较大。

》SMM:未来负极材料需求仍乐观 但产能不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 未来一体化布局趋势明显【SMM新能源峰会】


中国国际电解液大会


发言主题:产业提升价值 合作共赢未来

发言嘉宾: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 白国华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电解液大会上,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白国华介绍了公司关于碳酸酯类溶剂产品的相关布局情况。他表示,截止目前,国内DMC——有效产能约88万吨/年,其中华鲁恒升产能60万吨/年,占比约68%。实际产量约890吨/天,华鲁恒升产量550吨/天,占比约62%。国内需求量约450吨/天,华鲁恒升投放量300吨/天,占比约66%。

2021年,华鲁恒升布局了碳酸酯类溶剂产品,进入了新能源相关领域,近三年来通过装置的不断优化、增量扩容、延链扩群,打造出碳酯柔性多联产平台,实现了锂电化学品系列化。

碳酸酯类溶剂发展历程

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碳酸酯类产品技术,进一步优化并扩大产能,提升公司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具备在市场挑战下继续保持前列的能力。

公司目前已具备了足够大的产能储备能力:

EMC+DEC 产能方面:

截止目前,国内EMC+DEC——有效产能约157万吨/年,其中华鲁恒升产能35万吨/年,占比约22%。实际产量约 1030吨/天,华鲁恒升产量450吨/天,占比约43%。国内需求量约650吨/天,华鲁恒升投放量360吨/天,占比约55%。

DMC 产能方面:

截止目前,国内DMC——有效产能约88万吨/年,其中华鲁恒升产能60万吨/年,占比约68%。实际产量约890吨/天,华鲁恒升产量550吨/天,占比约62%。国内需求量约450吨/天,华鲁恒升投放量300吨/天,占比约66%。

三种碳酸酯类溶剂储存能力

超大的储存能力, 可以有效增强装置检修、需求骤增等情况下的供应调节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供应保障能力。

电池级碳酯产品质量指标:

企业内部质量标准,主含量均高于99.998%,总醇小于10ppm,送到客户水分小于10ppm。

公司的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均已通过SGS、谱尼测试等行业权威检测机构检测与认证。

》华鲁恒升:DMC年产能达60万吨 实际产量约890吨/天【SMM新能源峰会】


中国国际新能源铜铝材料发展论坛


发言主题:2022-2026年全球电子铜箔产业发展趋势

发言嘉宾:SMM铜品目高级分析师于少雪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新能源铜铝材料发展论坛上,SMM铜品目高级分析师于少雪对2022-2026年全球电子铜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传统HTE铜箔过剩局面下,加工费2022-2023年中国铜箔市场供需分析、未来中国电子铜箔行业或将跌破成本支撑线,但下滑幅度弱于锂电铜箔,利润微薄下,企业更多向VLP、HVLP5G用高频高速类铜箔进军,未来进口依赖度有望下降。SMM预计HTE18μm加工费为14000-15000元/吨,未来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将是铜箔行业竞争核心。

2022-2023年中国铜箔市场供需分析

锂电铜箔行业竞争格局及产能分布

目前我国锂电铜箔市场集中度较高,前10大企业产量占比高达86%,从产能分布区域看,华东、华中、西北和华南地区是我国锂电铜箔企业重点布局的区域

从市场竞争格局上看,中国锂电铜箔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客户方面的优势已经确立了较强的市场地位,2022年锂电铜箔行业前10大企业产量占比高达86%。

中国锂电铜箔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其次是华中华南西北等地区。全国形成了以江西抚州、广东梅州,甘肃兰州等多个特色铜箔生产基地。华东地区既是锂离子电池产能的集聚区又是终端主要制造及消费区域,得益于优质的上下游产业结构,吸引锂电铜箔企业在此投资布局。

我国电子电路铜箔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前10大企业产量占比高达82%,中国电子电路铜箔产能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江西等地区

2022年我国电子电路铜箔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电子电路铜箔行业前10大企业产量占比为82%。

中国电子电路铜箔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江西等地区,合计占比超过50%.而铜箔集团级别分厂则分散多地,到边远地区建厂(如青海、广西、云南、甘肃等)将成为新的潮流,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给国内覆铜板的产业链、供应链(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整机、终端产品)的地区完善、增强,提供更好支撑。

中国电子铜箔产能及产量分析

中国电子电路铜箔及锂电铜箔产能逐年增长,其中锂电铜箔产能扩张加速,在2022年锂电铜箔产能超过电子电路铜箔;预计2023年我国电子铜箔行业总投产产能可达42万吨,其中锂电铜箔投产产能约为39.5万吨,占总投产产能的 94%

2020-2021年,中国电子铜箔产能由57.4万吨增长至72.1万吨,其中电子电路铜箔为43万吨,锂电铜箔为29.1万吨,电子电路铜箔产能占比为60%,锂电铜箔占比为40%

2022年中国电子铜箔产业格局发生变化,至2022年锂电铜箔产能达到60万吨,电子电路铜箔为49.5万吨,锂电铜箔产能首次反超电子电路铜箔,产能占比提升至55%

2022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由2021年40万吨下降至39.7万吨,同比下降1%,主因是消费电子需求不振导致电子电路铜箔厂家减产;2022年锂电铜箔产量为42.2万吨,较2021年同比增长83%,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受下游新能源汽车高增长刺激,带动锂电铜箔产量增长。

》SMM:预计今年国内锂电铜箔过剩4.4万吨 加工费继续下跌 2026年过剩将放缓【新能源峰会】


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


发言主题:氢能核心装备发展方向

发言嘉宾: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房晓龙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上,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房晓龙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产品、专利布局及体系认证等相关信息,并对氢能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企业介绍

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50强。企业致力于氢能利用产业化技术突破及关键装备研制,形成氢的制/储/输/用的完整产业链和氢能分布能源体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

主要专注于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氢气循环系统、空气压缩机等)、氢能装备(加氢站压缩机、加氢充装压缩机等)研发、生产、销售及氢能产业的工程服务,员工总数300余人,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科研团队100余人。在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烟台等地都设有分公司和研发中心。

东德部分研发平台

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国家平台,五个省级平台,八个市级研发平台。

承担项目

承担多项国家发改公关项目、省级项目、市级项目等。

行业内主要荣誉

荣获行业内各类奖项20余项,主要包括:潜力供应商奖、市场力奖及技术力奖、氢燃料电池产业链TOP 50、燃料电池BOP与核心材料20强、中国氢电产业链国产化优秀贡献奖等等。

主营产品-氢循环系统

主营产品-空气环系统

主营产品-隔膜压缩机

》氢能核心装备国产化发展势态【SMM新能源峰会】


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


发言主题:自愿碳交易市场:投资绿色未来

发言嘉宾:,INP Capital的CEO & 创办人Steven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上,INP Capital的CEO & 创办人Steven就自愿碳交易市场概况、市场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自愿碳交易市场概况

自愿碳交易市场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或组织都在投注努力,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以及将存储于大气中的碳清除出去,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机制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与金融市场类似,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于碳市场进行买卖,而用来进行买卖的货币或单位被称为碳信用额。

可进行碳信用交易的市场主要有两种:自愿碳市场及合规碳市场。合规(或强制)碳市场是指由政府及强制排放来源建立或管理的交易系统,参与者需达致某约定的减排目标量,而自愿碳市场自由特定机构核证减排量。由于目前的合规市场仅涵盖全球11%的排放量1,自愿碳市场对协助减碳过程至关重要。

自愿碳市场(VCM)通常由某些国际组织、国家或企业建立,可能不一定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

与金融市场一样,自愿碳交易市场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项目开发商于生产、核实及签发信用额后首次向买家出售碳信用额的市场。而二级市场是指所有后续交易发生的市场。

自愿碳交易市场特征

机构及参与者

自愿碳市场在合规市场以外运作,是以自愿性质运作的,包括注册、购买及出售碳信用额。简单而言,自愿碳市场让买卖双方就买卖若干数量的碳信用额达成协议。

标准

合规碳市场的管理有别于依赖政府及执法机关自上而下管治的方式,碳标准往往是由国际非政府组织(NGO)来制定并管理。

定价

碳定价不仅是自愿碳市场的关键,也是整体碳减排之路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反应温室气体排放的客观性,提供经济信号,并且可以作为排放活动变动指标以及降低排放量的指标。碳定价有多种形式,其定义的范畴也会因应不用碳排放机制而有所不同。

》 投资绿色未来须知:自愿碳交易市场现状、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SMM新能源峰会】


发言主题:双碳目标下,节能降碳新业务是未来“蓝海”

发言嘉宾:诸葛七律创始人石慧杰

在由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上,诸葛七律创始人石慧杰表示,双碳目标下,节能降碳新业务是未来“蓝海”。他分别从双碳背景与法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新业务以及前景展望与创新机遇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双碳背景与法律服务

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如今,双碳目标已成为国策: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指出“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综合服务”

法律参与了标准制定和课题研究

而律师参与了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制定。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的引领下,更多的城市合伙人律师将加入的节能降碳队伍中来,做法律中最懂节能降碳的,节能降碳中最懂法律的存在。

》巨大机遇!未来三十年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或达数百万亿【SMM新能源峰会】


发言主题:运用“黑科技”找地热

发言嘉宾: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朱谷昌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上,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朱谷昌介绍了地热能(温泉)利用情况、黑科技—磁悬浮检波器找温泉原理及磁悬浮检波器找温泉的实例。

一、地热能(温泉)利用情况

1、绿色清洁能源—地热能

2、地热能类型

3、地热能产业链模式

4、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热能政策的演变

5、2018年—2021年国家层面有关地热能行业政策的重点内容

6、2021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

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地热资源勘查工作。

◆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

◆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鼓励地方建设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进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在“双碳”目标下,对地质新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的要求;尽可能减少传统化石类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调整产业构成、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为中原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如: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十三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系统保障”的原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推广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发展,提升重点区域能源绿色智能高效水平,力争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体可再生能源比重达15%以上。

​​​​​​》运用“黑科技”找地热:常用地质勘查技术及应用实例【SMM新能源峰会】


发言主题:双碳”下园区地热能综合利用初探

发言嘉宾: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双碳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春方

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上,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双碳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春方讲解了氢能政策;介绍了可再生资源地热资源、污水源余热利用、空气能利用、氢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系统等内容。

项目概况

园区利用— 市政公交车(厂)

现有规划:依托无人公交环线形成智慧交通骨架,建设1处智慧交通管理中心,对园区进行监测。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和理念,在园区建立智慧公交驿站和无人驾驶示范区,打造智慧、高效的公共出行服务。

氢能政策支持:国内已有23省市区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

①2019.2-《禅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和公交充电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②2019.8-《关于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的决定》。

③2020.3-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

④2021.6-《青浦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激发“青氢”绿色动能实施办法》。

⑤2021.10-《关于佛山市南海区新能源(氢能)市政、物流车辆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

⑥2021.11-《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⑦2022.1按照《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关工作安排,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决定在“十四五”期持续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支持政策体系。

》中深层地热综合零碳能源实践【SMM新能源峰会】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查看SMM金属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