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大厂联电1月16日召开法说会,联电首季晶圆出货预估季减17~19%,稼动率预期降至70%,但晶圆代工价格维持不变。联电共同总经理王石表示,联电去年28纳米及22纳米制程营收年增超过56%,主要来自OLED面板驱动IC及影像讯号处理器(ISP)的强劲需求。此外车用IC的业务量年增82%并达到整体业务9%。受惠于长期汽车电子化和自动化趋势的推动。
王石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疲软,客户的库存天数高于正常水准,订单能见度偏低,预计第一季将充满多重挑战。应对当前的景气低迷,已进行严格的成本控管措施,并尽可能地推迟部分资本支出。联电去年下半年将部分资本支出延至今年,所以去年资本支出降至27亿美元,但今年则增加至30亿美元。
1月17日,半导体芯片股继续走强,截至收盘,艾为电子(688798.SH)涨超12%,瑞斯康达(603803.SH)、博通集成(6032068.SH)强势涨停,圣邦股份(300661.SZ)涨5%,中芯国际(00981)、华虹半导体(01347)等跟涨。
国信证券表示,全球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已连续11个月下降,随着下游库存的逐渐消化,半导体行业正逐步进入筑底期,建议关注今年有机会率先触底复苏的设计环节,优先推荐有能力持续拓展能力圈,增加可达市场空间的细分领域龙头。
中航证券表示,2022年半导体行业跌幅超30%,经过深度回调后,当前PE-TTM仅41.2X,位于五年内8.6%的分位点,月度估值中位数创6年新低,调整较为充分。其判断:1)行业逆全球化与逆周期扩产将长期并存;2)周期有望于2023年中触底,但需求分化,新能源车接力消费电子成为下一增长极;3)半导体估值已不再“高处不胜寒”,建议把握估值底部区间的布局机会。
具体到公司层面来看,台积电和中芯国际都是芯片制造巨头,目前台积电已经实现了3nm的量产,而中芯国际则积极扩产28nm成熟芯片产能。中芯国际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修建12英寸晶圆生产线,支持产出28nm芯片。而华虹半导体主要掌握了晶圆芯片的技术,该公司主要存在的市场是新能源汽车、5G通信以及物联网等。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高端芯片虽好,但成本高,订单需求越来越少,而成熟芯片市场的需求才是最大的。很多智能终端设备使用的芯片几乎都是成熟制程,比如智能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等。市面上能够应用3nm芯片的场景非常少,除了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等算力需求较大的领域之外,3nm用在别的地方只会存在算力过剩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华虹半导体公布第三季度业绩,单季营收6.299亿美元,同比增长39.5%,环比增长1.5%,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单季盈利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5%,环比增长23.8%。公司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营收约6.3亿美元,按季基本持平。另外,据此前市场消息,华虹半导体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准备募集资金180亿人民币用于扩产。
相关概念股:
中芯国际(00981):公司早在2019年就已经实现14纳米芯片工艺风险量产,目前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而且良品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了14纳米工艺之外,目前中芯国际的N+1,N+2工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假以时日不排除他们能够实现7纳米工艺的量产。
上海复旦(01385):作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中产品线较广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囊括了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四大类产品线。此外,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华岭股份为客户提供芯片测试服务。
华虹半导体(01347):公司从事半导体晶片的生产和销售,生产200毫米和300毫米晶圆。其产品应用于通用型微控制单元(MCU)、Type-C接口控制芯片、摄像头防抖控制芯片、触控芯片和智能电表控制芯片。该产品还服务于物联网(IoT),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其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