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8月24日讯:今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其中特意强调,为促进削峰填谷和产业链稳定,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一位光伏产业的资深从业人员表示,工信部发布的该通知在资本跨界“疯狂”涌入光伏领域的当下,给了行业很好的警示作用,避免重复投资、落后产能投资后的资源浪费和过剩,同时,也警告企业在重视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更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共赢。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也表示,疫情以来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涨,其中既存在原料环节开工不足的问题,另外也有流通股环节囤积炒作的因素。上游原料价格过快增长不利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复产,上下游实体企业深度合作,规范流通秩序,避免产业链上出现堵点,降低运行效率。
众所周知,光伏主产业链上游的硅料,自进入2022年以来,便因为产能不匹配导致的供需失衡以及长单锁量等因素影响,其报价一直处于上行通道。据SMM历史价格显示,截止8月24日,多晶硅复投料现货报价在300~310元/千克的价位,其现货均价报305元/千克,较年初的226元/千克上涨79元/千克,涨幅达34.96%。
近期,四川限电引发了业内的强烈关注,毕竟四川省作为晶硅光伏产业“重镇”,是光伏产业链上游多晶硅料的主要生产省份之一。而据SMM调研显示,虽然四川限电导致当地多家多晶硅企业出现停产情况,导致多晶硅市场供应紧张程度再度加剧,但多晶硅报价近期上涨并不明显。
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未处于签单周期,市场多晶硅流通量极少,成交有限。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市场对三四季度仍保一定悲观态度叠加成本因素,下游对高价抵触心态仍在。因此,多晶硅价格难有明显上涨。
相比于市面上盛传的硅料供不应求的情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曾表示,其更倾向于将目前硅料的供需环境定义为“紧平衡”。他认为,2021年硅料总体供应并不是供不应求,还是平衡的。
对于硅料涨价的原因,他认为是季节性趋紧和结构性紧张。譬如高品质的致密料,供连续拉晶复投的料供应趋紧,但供应多晶铸锭的非致密料就有仍富余。
8月24日,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如海也表示,现有的扩产规划可以满足长期光伏装机需求。预计2022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19万吨/年,全球占比将提升至88.3%;产量将达到81万吨,全球占比将提升至85.3%。
待到2025年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将超过500万吨/年,若包括海外供应,共计可满足全球1500GW左右的装机量需求。同时,从2021年底的52万吨年产能到2025年的193万吨需求,须有140万吨/年产能增量实现新建或扩产,产业有增量前景,但同时需要考虑2025年前过度投资规划的产能可能引发市场供需失衡。
硅片方面,林如海预计,2022年国内硅片产能将达到580GW,全球占比提升至99.1%;产量将达到340GW,全球占比提升至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