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铜行业不可忽视的一大板块,必然是铜箔!
随着锂电行业火热,铜箔在锂电池中游材料环节的竞争格局堪比隔膜,当下拥有 6μm 以下技术和产能的公司屈指可数。当下,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等企业纷纷宣布扩产,江西铜业、白银有色等铜企宣布涉足铜箔领域,也显示了铜箔领域当前火热的行情。
据SMM统计,2020年锂电池铜箔年产量在2000吨以上,增长率为2位数以上的企业共有10家龙电华鑫、诺德股份、广东嘉元三家企业合计锂电铜箔产量约为7.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50%左右。
铜箔定价模式:铜箔的成品价格主要是由铜价+加工费组成,铜箔的企业采购铜丝的价格一般按照上海有色网(SMM)一号电解铜的均价+加工费的模式,而销售铜箔的价格主要按照上个月现货的月均价+加工费的模式。
企业营业毛利的决定因素为企业与供应商的加工费差额,即“销售加工费-供应商加工费”,本质上讲铜价的变化对企业营业毛利影响较小,因而对铜箔企业净利润的影响亦较小。基于此背景下,公司整体产品的加工费水平的盈利能力为核心关键变量。
首先锂电铜箔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载体和导电体,2016-2017年受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一轮快速发展推动,加工费开始出现上涨。到2017年,8um的锂电铜箔的平均加工费达到5万元/吨,但是随着2019年锂电池下游增速放缓以及锂电铜箔的产能扩张,8 μ m锂电铜箔的加工费又再次下跌到3万元/吨的水平。2020年下半年以来,下游需求的增长导致锂电铜箔供不应求,铜箔的加工费出现大幅度回升。截至目前8μm铜箔加工费约3.6万元/吨,6μm铜箔加费为4.6万元/吨,4.5μm铜箔加工费则高达7.5万元/吨左右。标准铜箔也在2020年三季度开始大幅上涨,主流规格型号已经涨了40%。目前18μm报4.3万元/吨,35μm报4万元/吨,70μm报4.2万元/吨。
企业纷纷加入铜箔热潮
12月8日晚,锂电铜箔龙头嘉元科技公告,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合资经营投资意向备忘录,拟共同设立合资公司,首期注册资本5亿元,嘉元科技认缴出资4亿元,持股占比80%,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增资至20亿元。该合资公司将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分两期建设。同时,合资公司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应优先向宁德时代供应。
实际上,嘉元科技作为锂电铜箔巨头,此前其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位于广东省梅县区白渡镇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第一条产线计划于12月底开始逐步投产,嘉元科技园新增年产1.6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嘉元科技(宁德)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计划于明年下半年逐步投产,同时稳步推进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铜箔项目、山东嘉元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高精度超薄电子铜箔项目(二期工程)建设,争取扩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此前,另一锂电铜箔巨头诺德股份也曾6月7日晚间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22.88亿元,用于青海高性能极薄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工程项目、惠州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工程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海亮股份此前也表示,公司年产 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在兰州新区举行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 89亿元,主要打造10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材料和5万吨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材料生产基地。具体来看, 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拟分三期建设,每期5万吨。项目一期中2.5万吨产能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投产,剩余部分于2023年第二季度投产;项目二期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建设,其中2.5万吨产能于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剩余部分于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项目三期计划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工建设,其中2.5万吨产能于2025年第二季度投产,剩余部分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
11月26日,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二期5000吨项目投产暨三期2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签约仪式在山东东营举行。合盛铜业是深圳龙电华鑫集团全资子公司,总投资35亿元,主要生产高性能锂电池用铜箔,是龙电华鑫集团华东区域核心生产基地之一。
白银有色12月7日晚宣布,公司启动合作建设年产20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并开展前期工作。据披露,该项目总投资约121.5亿元,初步确定主要产品为4.5微米、6微米锂电池用电解铜箔。根据规划,该项目建设主体为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其电解铜箔产能基本具备3万吨/年,正在建设三期4万吨/年项目,到2022年底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后续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白银有色表示,公司具备年产20万吨阴极铜的生产能力,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铜原料优势,保障项目供应链的稳定。
铜业巨头江西铜业2021年7月宣布切入锂电铜箔领域,计划投资128亿元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铜箔、22万吨铜杆及3万吨铸造材料三个项目。据其透露,公司铜箔生产线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常规铜箔,产能为1.5万吨/年;另一部分为锂电池用铜箔,产能同样为1.5万吨/年。
2022年产能展望
据SMM了解,2022年,国内新建的铜箔工厂(或生产线)合计新增年产能,估约将达到10万吨。其中,85%为锂电池铜箔新增产能。SMM预计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我国电解铜箔的产能将连续以两位数的的年增长率速度增加,其中在2022年,电子电路铜箔与锂电池铜箔在产能比上首年出现逆转,即锂电池铜箔产能高于电子电路铜箔。
敬请在线申请订阅《SMM2021-2025年中国铜产业链报告(分析报告+核心数据包)》,了解更多SMM铜产业链调研数据、基本面深度分析,助您提前布局2022年市场!
机构观点
平安证券预计,2020-2025年我国锂电铜箔的市场规模保持35%复合增速,并于2025年达到约47万吨市场规模。其中,动力电池领域占比由2020年的55%提高到2025年66%,而储能领域占比由2020年的12%提高到2025年的25%。另据华创证券分析,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铜箔供需进入紧平衡状态,其中6μm及以下的产品更为紧缺。
中信证券指出,对锂电铜箔未来供应过剩的担忧是当前铜箔板块的主要矛盾。预计锂电铜箔的产能跃升将在2023年出现,这将导致行业的竞争要素从过去的设备和资金瓶颈转向:1)客户渠道,2)供应链管理;3)产品持续迭代能力。同时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成为市场的下一个风口,率先发力相关领域的公司有望扩大与同行业企业的盈利差距。综上,推荐在锂电铜箔行业具备技术迭代能力和优质客户渠道且率先发力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的嘉元科技以及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管控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并发力铜箔制造的海亮股份。
中银证券分析称,行业壁垒的存在使得铜箔名义产能和下游实际需求难以匹配,呈现结构性紧缺。目前生产1GWh锂电池需要约700吨6μm铜箔或900吨8μm铜箔,锂电铜箔行业整体处于满产满销,供不应求的状态,各大铜箔企业均开启扩产,但由于设备到位及建设周期较长,大部分新增产能在2021年底和2022年释放,短期供给缺口难以弥补,预计锂电铜箔板块高温在2022年仍有望延续。
华创证券测算,2021年-2023年全球锂电铜箔总产量分别为36.8万吨、49.7万吨、65.9万吨,总需求量分别为34.6万吨、49.2万吨、67.3万吨。华创证券预计,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铜箔供需进入紧平衡状态,其中6μm及以下的产品更为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