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火爆。仅是过去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便创下51.5万辆的销售记录,同比增长2.8倍,发展势头尤为迅猛。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扶摇直上的同时,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问题,却让各大车企愁白了头发。
早在2018年,工信部便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做出了规范要求,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也就是说,生产汽车的企业,要在未来主动承担起回收其报废汽车动力蓄电池的责任。
而目前,市面上也确实有不少主机厂建立了电池回收业务,但是在成本因素的制约下,意图回收退役电池的车企和正规的电池企业,根本无法与“黑市”中一些无资质、环保成本低的小厂子相抗衡。
这些并不规范的小厂,在没有正规企业的规范投入和环保投入等成本制约下,可以拿出更高的价格在市面上收购退役电池。而众所周知,在消费者买入新能源汽车后,整车的所有权便已经转入个人名下,未来如何处理其退役电池,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情。考虑到如今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属于典型卖方市场的情况,卖方自然更倾向“价高者得”,车企和正规电池回收企业在与“小作坊”的这场博弈中毫无胜算。
正如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所言,“主机厂很难拿到,因为退役电池是可以卖钱的,主机厂真正回收到的退役电池并不多。”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而当下,这20万吨的退役电池,正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流入“黑市”,相比于“电池回收难”的问题,更应该让我们警惕的,是这背后或将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早在多年前,就曾有专家提起过手机电池胡乱丢弃易引起环境污染的问题。精确到具体数据,仅是1块20克质量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而拥有更复杂结构、添加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在空气环境中容易水解产生有害物质的动力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只增不减。
而若是没有正规的回收和报废体系,电池回收过程中,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一些小作坊在动力电池的拆解和有价金属的提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对废气、废液和废渣进行处理甚至任意排放的情况,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难以想象。
但即便如此,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依旧有不少小作坊利用价格优势与“正规军”争抢动力电池的回收权。作为动力电池的主原料,镍、钴、锂等金属走势迅猛。尤其是在中国总量极少的钴,随着2020年疫情的爆发,海外钴矿产能严重下滑和国际物流受限等问题,中国的钴价可谓是水涨船高。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电解钴的价格在2021年2月25日一度冲高至396500元/吨,其再生价值可见一斑。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42家企业经营范围含“动力电池回收”,2020年新增85家,新增占比超三分之一。而格林美、华友循环和宁德时代旗下的广东邦普等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左右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将增长到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47亿元),中国或将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中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最大市场。
所以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格林美副总经理张宇平表示,中国在2015年迎来新能源汽车热潮,结合动力电池寿命5到6年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回收将迎来一波爆发期。届时,如果动力电池回收乱象依旧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其引起的安全和污染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