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东芝引进大批设备扩产欲解“汽车缺芯”之急。“缺芯”背景下,汽车咨询分析机构LMC预测,仅2021年前两个月,芯片短缺就让全球汽车产能缩减了至少4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车企亦意识到未来芯片供应稳定问题,近来已开始布局造“芯”。除了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相继入股地平线之外,东风汽车集团子公司日前成无锡华芯第二大股东。
近日,SiC功率器件研发商飞锃半导体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南京俱成秋实股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安鹏天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市投控南科天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其中,深圳安鹏天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为北汽集团关联企业。在此之前,飞锃半导体已获两次股权融资,但融资金额均未披露。
针对飞锃半导体与北汽集团具体合作的项目或是否相互纳入销售体系等问题,《科创板日报》记者联系公司有关人士,但未得到正面回应,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产能吃紧让国内车企意识到芯片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而布局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能一定程度保证供应安全。
实际上,这并不是北汽集团第一次布局半导体。
早在2018年,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与罗姆半导体成立联合实验室;2019年,北汽集团与恩智浦签署战略合作;2020年,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合资发力车用半导体,同年北汽集团牵头建设的国创中心在京发起“中国汽车芯片创新联盟”。
而此次布局的飞锃半导体成立于2018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马玉川,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4.19%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飞锃半导体主营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研发,并提供晶片测试系统、芯片边缘结构及制作、芯片终端结构等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及工业,其中在汽车应用中,分别用于电机驱动、直流充电桩、车载充电器、电动车车载电源管理等。
这意味着,飞锃半导体不仅能与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汽车达成协同,包括北汽集团旗下充电桩业务,亦能将其纳入到供应链体系。
据悉,与传统硅器件相比,碳化硅器件的充电桩模块可增加输出功率多达33%,减少损耗50%。而据智研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功率半导体最大的细分领域是功率IC,占比 54.30%,MOSFET占比 16.40%,IGBT占比12.40%,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占比14.80%。
据悉,传统内燃机汽车中,单车功率半导体总成本约在71美元左右。混合动力/电动车在更高的电压、功率需求下,单车功率半导体价值量得到提升,根据英飞凌数据,BEV-纯电动车中新增功率半导体成本达350美元,是传统燃油汽车的近5倍。
在功率半导体应用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大、供应偏紧的情况之下,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据IHS 预计,2025 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0 亿美元,2019-2025 年 CAGR 为 30.4%,不过,当前应用成本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