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个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为强化澳大利亚关键矿产供应链,澳大利亚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lean Energy Finance Corporation,CEFC)将为另类投资企业资源投资基金(Resource Capital Funds,RCF)注资7500万美元。 此举目的是确保对于清洁能源技术至关重要的锂和镍等关键矿产的可持续生产。另外,还致力于矿山脱碳并提高澳大利亚全球竞争力。 CEFC在新闻稿中称,RCF的旗舰私募股权基金将为澳大利亚矿业项目提供急需的资金,帮助面临困境的采矿业实现雄心勃勃的脱碳目标。 CEFC由澳大利亚政府2012年成立,目的是帮助国家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起初,CEFC安排100亿澳元投资可再生能源及相关技术。去年,澳大利亚将该基金额度大幅提高到305亿澳元。 CEFC的大多数投资是在澳大利亚矿山推动脱碳。一种选择是投资世界各地的合资矿山的少量股权有可能减少全球采矿业排放。 “世界急需大量关键矿产来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从锂和镍等电池金属到输电用铜,我们必须尽快和持续保障这些矿山安全供应”,CEFC西澳和资源主管杰奎琳·莱恩(Jacqueline Lane)表示。 “RCF是一家经验丰富的矿业投资企业。我们与他们的合作将提高环境标准,扩大澳大利亚矿产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发展下游加工基础设施。” RCF合伙人和基金主管杰基·穆雷(Jacqui Murray)补充说,“我们相信,世界正在经历金属和矿产需求巨变,很高兴与CEFC合作,通过投资新兴关键矿产项目来推进脱碳”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指示政府官员制定一项面向2040年的国家脱碳和产业政策,该国目前正着力于减少其碳足迹,同时加速布局半导体等能源密集型产业。 在当天举行的绿色转型会议上,岸田敦促就经济和社会转型进行全面讨论,为公共和私营部门实现脱碳规划出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今年将编制的新产业战略,将是日本首个着眼于2040年的战略。 它将专注于四个核心领域——日本的能源供应、产业定位、产业结构和市场创造,以便企业可以规划相关的长期投资。 日本政府计划在截至2025年3月财年结束前修订其能源战略计划。 与此同时,岸田正寻求制定政策,推广无碳能源,扩大电网,并鼓励钢铁和其他行业向低碳密集型工艺转变。日本政府将与各领域专家举行多次会议,目标是在年底前完成相关提案草案。 日本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场的合适地点,基本都集中在北海道和九州等少数几个地区。日本将考虑在这些地区建立绿色工业中心。 长期以来,岸田政府都将去碳化视为关键的经济驱动力。2023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项促进绿色转型的战略,包括在2032财年之前向该领域投入20万亿日元(约合1280亿美元),目标是实现公共和私营部门在新技术和新设施方面的投资总额超过150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还在制定详细的碳排放交易框架,计划于2026财年全面启动。政府可能会要求公用事业、钢铁企业和化工企业等高排放企业参与该计划。 到2050年AI或推动电力需求猛增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文件还预计,由于半导体工厂和支持人工智能(AI)的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长,到2050年,日本对电力输出的需求料将增长35%至50%。 (日本数据中心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日本政府在文件中表示,随着日本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芯片工厂和其他高耗能企业,想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力产出应从本十年预计的1万亿千瓦时(kWh)增长到2050年的约1.35-1.5万亿kWh。 该文件称,这一需求增长将是20年来首次出现,需要对电力资源进行大规模投资。 日本政府表示,除非日本增加可再生能源产量,否则当前稳定的电力供应可能会面临不确定性。 该文件还显示,日本目前正指望下一代太阳能电池(被称为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浮动海上风电场、重启核电站和引进下一代反应堆来满足电力需求。 据当地媒体周一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已计划15日开始向柏崎刈羽核电站7号机组反应堆内装填核燃料,这意味着该核电站准备重启。这是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东电首次为重启柏崎刈羽核电站做准备。柏崎刈羽核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8212兆瓦,是世界最大的核电站之一。
印尼总统佐科(Joko Widodo)周四(11月16日)在总统府发表声明称,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计划在印尼投资高达150亿美元,主要用于石油化工项目和碳捕集与封存(CCS)设施。 佐科总统在前往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会见了埃克森美孚董事长Darren Woods。 本周二时,印尼海事与投资事务协调部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已与埃克森美孚的一家子公司签署了一项初步协议,探讨在印尼投资一个生产聚合物的石化项目。 此外,埃克森美孚还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签署了协议,同意评估在爪哇海(Java Sea)两个地下盆地的CCS设施投资20亿美元。 上述这些协议均是佐科在APEC会议之前访问华盛顿时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期间定下的。 大力推动脱碳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表示,CCS中心将有潜力储存印尼和周边邻近国家工业排放的至少30亿吨二氧化碳。据悉,该计划中的CCS设施将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项目。 埃克森美孚印尼公司总裁Carole Gall表示,“这些大规模的合作机遇可能将大幅推动印尼乃至亚太地区的工业增长和脱碳。” 在进行本国碳储存项目的同时,印度尼西亚还正在敲定一项法规,该法规将开放储存计划,允许国外的碳储存在该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时,印尼海事和投资协调部长Luhut Binsar Pandjaitan曾表示,印尼已准备好成为世界CCS技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他当时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碳储存潜力估计为4000亿吨。他还补充,“如此巨大的潜力可以为该国带来重大的商业和投资机会。”
淡水河谷告知,公司已与阿苏港运营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以研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圣若昂达巴拉市阿苏港开发巨型枢纽,以直接还原路径生产HBI(热压块铁)。 该巨型枢纽最初将接收淡水河谷提供的铁矿石球团,未来则可能建设一座铁矿石压块厂,它将为巨型枢纽内的直接还原工厂提供原料。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尽力吸引投资者和客户利用港口提供的天然气建设并运营直接还原工厂,该工厂最终有可能转化为以绿氢生产接近零碳排放的HBI。 这是一项开创性举措,它将阿苏港和业内专家协调进行的技术研究纳入考量,这项研究提议将HBI作为高炉的部分炉料,在无需替代高炉和钢厂等现有资产的情况下即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炼钢效率。目前,HBI主要被用于电弧炉。将HBI用于高炉,将使巴西钢铁制造业的脱碳过程更为顺利。 与阿苏港签署的协议 ,标志着巴西巨型枢纽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巨型枢纽是旨在生产低碳钢产品的工业综合体。淡水河谷已在中东地区的三个国家(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阿曼)启动巨型枢纽的开发。 “我们相信巴西具备成为低碳钢铁制造中心的巨大潜力。我们拥有优质的铁矿石、丰富的天然气储量以及开发绿氢的潜力。淡水河谷作为一家巴西公司,寻求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企业合作。我们希望在巴西培育“新工业化”,即一种基于绿色的工业化。”淡水河谷铁素解决方案执行副总裁司马盛(Marcello Spinelli)先生表示。
据MiningWeekly报道,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恩(Chris Bowen)周二宣布,联邦政府将尽快制定行业脱碳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将与行业、气候组织、专家、工会和社区合作。 与环境、交通和农业一道,资源行业、工业和电力能源已被列入第一波发展计划。 “这些行业计划将纳入2050年净零排放计划并作为2035年目标,我们将坚守巴黎承诺。每个计划都需要与社区大量接触,希望清洁能源委员会(Clean Energy Council)和成员能够参与”。 “从与行业、专家和公民对话合作的层次和质量来看,这些计划与以前完全不同”,鲍恩称。 “这是一项共同的事业: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尽最大可能采取实际行动阻止危险的气候变化,实现净零的经济机会,最终将形成六项稳健、宏伟但可实现的行业净零排放计划,并为社会广泛接受”。 澳大利亚低排放技术协会(LETA,Low Emission Technology Australia)周二对鲍恩的声明表示欢迎,称必须为每个行业制定全面战略,以推动可持续的低排放实践,并为更清洁的未来铺平道路。 但是,该协会强调,如果不大量投资碳捕获和储存(CCS)等低排放技术,净零排放就无法实现。 该协会称,CCS等创新技术在控制各行业排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不影响经济增长或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可加快可持续发展转型。 LETA会长马克·麦克卡伦(Mark McCallum)表示,CCS是净零排放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捕获和封存工业生产和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 “通过积极投资和支持CCS基础设施的部署,在保护工业基地的同时,澳大利亚可以为全球减排做出重大贡献”。 “希望政府能够优先考虑低碳氢和氨等其他关键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多种创新解决方案投资将构建一个有弹性和适应性的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未来绿色就业”。 麦克卡伦称,除了在减排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外,CCS还能够促进低成本氢生产的,为各行业脱碳提供强有力支撑。
5月27日,2023年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召开。在致辞中,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就本次论坛主题,分享了三点体会。 首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重要任务。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战场。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行业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能源行业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把握降碳节奏,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确保安全降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其次,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能源转型的节奏和重点。能源转型一定要尊重发展规律,把握好节奏和重点。 一是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国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是由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相对比重会逐年明显下降,但绝对消费量还将维持必要规模,欧美等已经实现碳达峰的国家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也是如此。因此,煤炭的减量发展一定要与新能源的增量发展相协调。 二是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技术基础好,具备超大规模发展的广阔前景,但在发展时序上、区域上要与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等发展相协调。 三是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推动水火风光核等多能互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向演进。 其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 新时代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在我国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能源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建立健全支持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构筑支撑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体制机制。 能源行业要围绕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要发挥我国能源市场空间大、工程实践机会多的优势,依托能源重大工程,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淡水河谷与法国直接还原铁(DRI)生产商GravitHy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通过使用淡水河谷创新铁矿石压块技术寻求专注于碳中和钢铁制造工艺的解决方案。根据谅解备忘录,淡水河谷与GravitHy将共同评估在后者位于法国滨海福斯市的运营区内建造一座工厂,以利用淡水河谷优质铁矿石原料生产直接还原型铁矿石压块。 GravitHy的首座DRI工厂预计将于2027年在滨海福斯市投产。该工厂将以氢气为还原剂生产DRI,这项工艺与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将显著减少钢铁生产链中的碳排放。GravitHy将建造的这座DRI工厂预计年产能为200万吨,投资额为20亿欧元。GravitHy正在推进该工厂的工程和许可研究,预计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 淡水河谷产品和业务发展总监郝杰礼(RogérioNogueira)先生表示:“淡水河谷致力于为全球钢铁行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钢铁市场瞬息万变,新的参与者接受挑战,用氢气生产低碳DRI,以期满足不断增长的电炉产能对于DRI的需求,GravitHy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很高兴可以与氢基DRI生产领域的领跑者合作,我们相信,我们的铁矿石压块具有适用于DRI生产的出色特性。” GravitHy首席执行官何塞·诺尔丁(JoseNoldin)先生在评论这项谅解备忘录时表示:“钢铁生产脱碳是一项重大挑战,需要创新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创新,而且需要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创新。我们很高兴可以与淡水河谷开启合作,对淡水河谷单独特且先进的压块技术进行评估,在采矿业所提供的低碳解决方案中,这项技术有可能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此次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增强了淡水河谷对于通过采用直接还原路线和使用氢气实现低碳钢铁制造的信心。淡水河谷承诺到2035年前将“范围三”净排放量减少15%。自2021年起,淡水河谷已与30余家钢铁行业客户签署谅解备忘录,其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约占公司“范围三”排放量的50%。此外,淡水河谷还力求到2030年前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排放量减少33%以及到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这些目标与《巴黎协定》“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相一致。 今年5月3日,淡水河谷宣布,公司已成功测试了一种适用于直接还原路线的新型铁矿石压块,它有助于钢铁生产过程脱碳。新型压块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球团低80%,有助于公司减少“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 GravitHy简介 GravitHy于2022年由一个世界级财团创办,该财团的成员包括欧盟下属机构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学院(EIT)旗下的创新能源分院(EIT InnoEnergy)、Engie集团、Plug集团、佛瑞亚集团(FORVIA)、IDEC集团(Groupe IDEC)和普锐特冶金技术(Primetals Technologies)。 GravitHy是一家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公司,其第一家工厂位于法国南部的滨海福斯市。随着钢铁行业脱碳进程的推进,GravitHy将通过制备和使用低碳氢生产DRI来满足对于绿铁不断增长的需求。DRI既可作为低碳炼钢的原料就地使用,也可以热压铁块(HBI)的形式面向全球销售。
淡水河谷已成功测试了一种适用于直接还原路线的新型铁矿石压块,它有助于钢铁生产过程脱碳,将支持全球钢铁行业实现减排目标。新型压块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球团低80%,有助于公司减少“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压块也适用于高炉-转炉路线,可用作高炉炉料。 直接还原是钢铁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路线之一,它比高炉-转炉路线更清洁,因为它使用天然气取代焦炭(用煤生产),因此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生产压块符合钢铁行业不断增加使用直接还原路线的趋势。研究表明,高炉-转炉路线每生产一吨钢将排放2吨二氧化碳,而直接还原路线每生产一吨钢仅排放0.6吨至1吨二氧化碳。 淡水河谷在近几个月间加快了适用于直接还原路线的新型压块的开发。截至目前,公司已在美洲多家客户的工厂内完成了7次实验测试。这些测试被称为“吊篮测试”,它们将少量的压块和球团并排置于吊篮中,为反应器提供原料。 “随着这一新型压块的开发,淡水河谷在通过创新助力钢铁生产链减排方面又迈出了重要步伐。我们的创新始终建立在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淡水河谷产品和业务发展总监郝杰礼(Rogério Nogueira)先生表示。 以已完成的7次测试中的一次为例,新型压块的金属化率优于球团,达到约98%,而球团的金属化率为95%。这一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压块可以提高钢铁行业客户的生产效率。 压块在爆裂方面也表现良好。以其中一次测试为例,压块产生了约7%的细小颗粒,而球团则产生了14%的细小颗粒。由于爆裂时出现的细小颗粒更少,使用压块更有利于气体通过反应器,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从而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直接还原压块开发计划的下一步是对其进行工业测试,公司预计将于今年6月在一家北美客户的工厂内开始进行工业测试。 直接还原路线对比高炉-转炉路线 压块产品由淡水河谷历时近20年开发并于2021年宣布推出。它使用一种粘合剂技术解决方案,由铁矿石在低温下团聚而成,其最终产品具有高机械强度。与传统的团块工艺(造球和烧结)相比,压块中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更少。 压块可以替代炼铁反应器中的直接入炉料(烧结、块矿和球团)。当它替代高炉-转炉路线中的烧结工艺时,它可以减少多达10%的温室气体排放。高炉-转炉路线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的钢铁生产路线,而直接还原路线则较常用于中东、北美和阿根廷等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地区。 生产适用于直接还原路线的团块产品(压块和球团)所用的铁矿石,需要硅铝等杂质含量较低而铁含量较高,其铁含量需达到约67%。而生产适用于高炉-转炉路线的团块产品所用的铁矿石,其铁含量可低于65%。 淡水河谷正在努力提高优质铁矿石的产量,并扩大选矿能力(选矿可提升铁矿石的品位),使公司得以满足钢铁制造商对于团块产品的需求。 产能扩大 淡水河谷正在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维多利亚市图巴朗运营区建造两座年产能600万吨的压块厂,第一座压块厂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运营,第二座压块厂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运营。 此外,公司已与30余家客户就研究如何实施脱碳方案签署谅解备忘录,包括在其中部分客户的运营区内建造压块厂。 在公司已签署的备忘录中,有三项系关于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苏丹国)开发“巨型枢纽”,以生产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热压铁块(HBI),并将其供应给本地市场和海运市场。淡水河谷计划在这些巨型枢纽中建设并运营铁矿石选矿和压块工厂,从而为HBI工厂提供原料;而HBI工厂则将由投资者和/或客户建设并运营。淡水河谷还在研究在巴西建立类似的枢纽。 供应铁矿石压块有助于淡水河谷实现“到2025年前将‘范围三’净排放量减少15%”的承诺。公司还寻求通过生产铁矿石压块实现“到2030年前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绝对排放量减少33%”和“到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这些目标与《巴黎协定》“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相一致。
淡水河谷日前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产销量报告。 淡水河谷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其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6%,这得益于S11D矿区较为强劲的业绩和米纳斯加拉斯州较为良好的天气条件。球团产量同比增长20%,驱动因素包括较高的球团精粉可得性和较少的维修活动。 铁矿石粉矿和球团销量同比下降7%,系北部系统雨季装货量受限以及在2022年第四季度取得强劲销售后供应链再平衡所致。淡水河谷预计今年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将抵消这一影响,全年销售计划保持不变。 淡水河谷一季度的铜产量同比增长18%,主要得益于索塞古(Sossego)矿区运营业绩提升以及萨洛博(Salobo)三期项目稳步达产。铜销量同比增长21%,与产量增长保持一致。 淡水河谷一季度的镍产量同比下降10%,主要系沃伊斯湾(Voisey’s Bay)矿区继续向地下作业过渡以及松阪镍精炼厂开展计划内维修所用时间略长于去年同期所致。萨德伯里(Sudbury)各矿区一季度业绩强劲,3月矿石生产率达到日均1.18万吨,为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镍销售强劲,销量同比增长3%。
据淡水河谷消息,在3月29日(周三)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淡水河谷宣布与中方合作伙伴签署七项合作文件,以加强战略议程,巩固对华关系。淡水河谷企业和对外事务执行副总裁谭思遥(Alexandre Silva D'Ambrosio)先生出席此次研讨会并致辞。 这七项合作文件包括印尼莫罗瓦利项目的项目投资协议;与一家中国客户和一家中国供应商就推进公司脱碳议程分别签署合作文件,与两家领先的中国金融机构分别签署全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与两所中国大学分别签署旨在加强合作的协议。 这些合作文件的签署时间恰逢淡水河谷第一船铁矿石运往中国50周年。 “淡水河谷作为中国长达50年的合作伙伴和中国钢铁行业值得信赖的原材料供应商,始终秉持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谭思遥先生表示,“我们将继续向中国供应优质的铁矿石产品,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在可持续开采和低碳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 印尼项目投资协议 淡水河谷在印度尼西亚的子公司淡水河谷印尼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钢集团”)和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海”)已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将在印尼莫罗瓦利县建设回转窑电炉(RKEF)镍铁冶炼厂及其配套设施,该项目预计年产镍7.3万吨。 莫罗瓦利项目将使用天然气供电,是一个绿色低碳的项目。太钢集团是世界著名的不锈钢生产商,是中国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中国宝武的子公司。 莫罗瓦利项目(曾用名“巴哈多比项目”)已于2022年7月获得淡水河谷董事会批准,预计将于2025年投产。 生物炭开发 淡水河谷与中国宝武的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就生物炭的开发及其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签署合作协议。生物炭由生物质制备而成,被认为是炼钢工艺中煤炭的替代品,它有可能减少钢铁生产中的碳排放。 中国目前尚无生物炭在钢厂的工业化应用实例,但业界已将生物质能源视为低碳冶金的战略技术路线。对淡水河谷而言,参与这项技术的开发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实现公司实现“到 2035 年将‘范围三’的净排放量减少15%”的目标。 零排放平地机 淡水河谷还与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联合开发世界上第一台大型电动平地机。该设备用于平整矿山道路,将在巴西帕拉州卡拉加斯矿区进行测试。如测试结果获得批准,淡水河谷计划在未来数年内从徐工集团采购多台电动平地机。淡水河谷目前共有90台平地机。 淡水河谷目前还在对两台由徐工集团制造的72吨级电动矿用卡车进行测试,它们分别被用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印度尼西亚的矿区。用电动或低碳排放设备替代使用化石燃料的设备,对于淡水河谷实现“到2030年前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排放量减少33%”的目标至关重要。 金融合作 淡水河谷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签署了多年期谅解备忘录。这两份备忘录旨在支持淡水河谷的业务发展,并加强淡水河谷与两家领先的中国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备忘录,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将通过信贷、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资产融资、银行担保等形式向淡水河谷提供信用支持。 淡水河谷与两家银行还计划进一步深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包括绿色金融、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转型带来的其他机会。 技术合作 淡水河谷与中南大学就加强技术合作签署协议。今年2月,淡水河谷与中南大学签署捐赠协议,淡水河谷将捐赠581万美元支持中南大学新建一座总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 根据新合作协议,淡水河谷将加强与中南大学在低碳烧结和球团、高效炼铁以及氢气利用等研究领域的技术合作。 经济研究合作 淡水河谷与清华大学签署四年期协议,淡水河谷将继续支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深化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以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淡水河谷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的合作始于2019年4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教授于2018年4月创办,重点研究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研究。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