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个
日前,2024年首月的风电招标和中标数据悉数出炉,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风电招标数据同比下滑较大。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1月参考意义相对有限;此外,风电中标价格显示,行业经过长期的降本,已到阶段性降本尾声,陆风风机均价已开始企稳,向下空间不大。 出货方面,三一重能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是行业淡季,从往年来看,包括1月在内的一季度均为淡季。新强联(300850.SZ)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1月份公司出货正常,抢装潮过后,风电行业的淡旺季有所平缓,但一季度仍然相对平淡。 对于业内最为关注的风机价格,1月份中标价格显示,风机价格趋于稳定。行业资深人士李彩球表示,过去两年大兆瓦的风机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行业在创新中也意识到,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可能性不大,阶段性降本已经进入尾声。 三一重能上述负责人同样表示,目前陆上风机价格基本稳定。 1月风机招标同比减逾七成 1月风机招标量同比有所下滑。据不完全统计,1月开发商共发布风电机组设备采购招标容量2995.65MW(不含集采),同比减少74.4%,环比增长54.8%。 “1月属于开局的节点,招标数据波动比较大,(但)通常也属于行业淡季,仅此招标数据不太具备参考性。”曾在多家头部整机企业任职的李彩球告诉财联社记者,其认为当前的数据算“正常”。 具体来看,1月共10家开发商发布20个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招标。其中,华电集团启动500MW风电机组招标,华润集团共释放460MW风机招标项目。海风方面,1月海风启动400MW招标容量,为中国电建华东院中标的华能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项目。 同时,1月共启动框采项目9GW,分别是中核汇能2024-2025年风力发电机组集中框架采购招标(8GW),金开新能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度风力发电机组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1GW)。 “1月招标只是‘开胃菜’,2024全年装机和招标规模有望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吊装量持平。”李彩球表示。金雷股份(300443.SZ)相关负责人同样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正控制东营新产能达产节奏,应对可能增加的市场需求。 持续降价空间不大 中标方面,2024年1月,共有18个风电项目的风机中标结果出炉,累计容量达到22599.5MW(约22.6GW)。从整体规模上来说,陆上风电项目共15个,规模约2.04GW;海上风电项目共2个,规模为560MW,框架集采项目1个,规模为20GW。 市场份额方面,金风科技(002202.SZ)位居第一,中标规模为949.5MW,占中标规模的36.53%;东方风电位居第二,中标规模为360MW,占中标规模的13.85%;三一重能位居第三,中标规模为340MW,占中标规模的13.08%。 “风电头条”风电项目数据库统计显示,1月份,含塔筒的陆上风电项目总计7个,规模为1149.5MW,项目中标均价为1630元/kW。不含塔筒的陆上风电项目总计8个,规模为890MW,项目中标均价为1626元/kW。 海风方面,1月份,含塔筒的海上风电项目为2个,规模为560MW,项目中标均价为3388元/kW。其中,最高中标单价为3680元/kW,中标项目为大唐平潭长江澳海上110MW风电项目续建工程,由东方风电报出。最低中标单价为3096元/kW,项目为平潭A区海上风电场项目,由金风科技报出。 “1月份陆风中标均价要高于去年四季度初,跟去年年底接近,说明陆风价格基本企稳。海风中标均价仍略有下滑。”国内某整机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对此,李彩球认为,随着材料成本和材料用量在单位千瓦的标准接近天花板,2023年的低价潮流难以持续,风机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一方面,经济复苏面临着大宗原材料上涨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兆瓦无法持续快速增长,无论对大型化还是整机价格(来说), 2024年都有可能是沉淀的一年。”
以益智玩具起家的沐邦高科,在近年来大举进军光伏行业后,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过,其规模可观的光伏项目却遭遇资金难题,在上月披露将在安徽省铜陵市投建70亿元项目后,公司近期又提出仍未明确具体资金来源安排,能否顺利推进不确定性较大。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沐邦高科此前已有两次与地方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后又终止项目,分别是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连续终止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可能会对公司的信誉形象、资源成本以及投资者信心等产生负面影响。 在经历去年的转型之年后,沐邦高科的光伏业务已占据主营收入九成,尽管实现扭亏,但净利率较低,且为了筹措资金,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80%以上,即使在重资产的光伏行业也处于极高位置。在2024年产能过剩仍未缓解的情况下,公司无疑面临较大考验。 光伏投资波折重重 沐邦高科于今年1月15日首次披露铜陵项目,称与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铜陵高新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拟建设年产10GW-N型高效电池片、10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0亿元。该铜陵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预计投资额3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协议对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强度和经营指标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一期工程投产后的第一个经营年度,项目销售收入需达到不低于15亿元,税收不低于1亿元;第二个经营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25亿元,税收不低于1.5亿元;第三个经营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40亿元,税收不低于2.5亿元。 当时,公司就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68亿元(未经审计),虽然当地政府已承诺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及相关补助,但仍需要通过银行融资或其他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不过,对于跨界投资光伏的企业来说,协议投资金额远高于账面货币资金水平乃是常事,大都也会通过自筹或其他办法解决。令人惊讶的是,仅时隔一个月,公司再发公告提示风险,可见其确实在资金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近期,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年产5GW-N型高效电池片、5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项目投资金额远高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水平,目前公司尚未明确具体资金来源安排。本项目的实施存在因国家或地方有关政策、环评、项目审批、融资环境等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出现顺延、变更、中止或终止的风险,能否顺利推进不确定性较大。 实际上,沐邦高科的“追光”之路并不顺利,公司此前已有两次与地方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后又终止协议的情况。 2022年6月,沐邦高科曾与安义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仅两个月后,该框架协议终止。沐邦高科对此解释称,双方就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但未形成具体合作协议。 2022年8月,沐邦高科火速披露了另一份协议: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投资规模48亿元。但鄂城项目也迎来了相同的命运:沐邦高科称协议签订后,双方就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未形成具体合作协议。经协商,公司决定终止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协议。 沐邦高科还有另一项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光伏项目。2022年7月,与梧州市政府签订计划投资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52亿元,目前厂房建设基本完成。 连续“变数”或致信誉受损、资源虚耗 对于沐邦高科提出的铜陵项目风险,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首先,光伏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并且回报周期较长。如果沐邦高科的资金状况无法满足项目的需求,或者公司认为当前的投资回报不足以支撑项目的继续进行,那么中止项目就可能成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其次,光伏行业的政策环境也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由于近年光伏产能扩张过快,政府的支持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铜陵项目的盈利性严重依赖于政府支持,而政策环境出现不利变化,那么项目的可行性就会受到质疑。 再者,市场竞争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光伏行业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新进入者众多,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如果沐邦高科认为铜陵项目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或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来支撑项目的盈利,那么中止项目就可能成为避免更大损失的策略。 从沐邦高科投资轨迹来看,其选择的高效电池路线主要是TOPCon。财联社记者关注到,进入2024年,光伏产业链的价格竞争仍然异常激烈。特别是N型TOPCon组件,其成交均价正式跌破1元/W。 据悉,1月末,华润电力1.5GW光伏组件集采开标,标段一TOPCon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最低报价为0.85元/W,均价分别为0.904元/W。对比1月中旬中核集团8GW组件开标价格,N型组件最低价0.858元/W,最高价0.9755元/W,均价0.917元/W。本次开标,组件最低价及均价均有所下滑。 目前,TOPCon路线在光伏产业中的渗透率提高,但竞争也在加剧。晶科能源、中来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老牌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加速TOPCon产能的建设,钧达股份、亿晶光电、聆达股份等新玩家也在大步迈入TOPCon这一技术领域,纷纷启动TOPCon产能规划、投建。 而对于铜陵项目可能再出“变数”的影响,市场分析师陶泽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连续终止合作可能会让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合作协议的达成和终止都涉及双方的信任和承诺,频繁变更可能会让外界对公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这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合作伙伴选择,以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每次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后,公司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前期准备和实施工作。如果合作终止,这些资源就可能被浪费,同时还会增加公司的成本。频繁的合作终止和启动可能会导致公司在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往往涉及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战略规划,连续取消合作可能会让公司的业务拓展计划受阻,甚至需要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因此,公司在未来与地方政府或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合作风险和可行性,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陶泽称。 竞争加剧需灵活应对 公开资料显示,沐邦高科以玩具产品制造商起家,从2022年收购主营业务为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等产品的豪安能源,进军光伏行业。为此,公司还“挖来”业内“大牛”入驻,在2022年9月,沐邦高科宣布聘任郭俊华为公司总经理,其曾担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等职务。 而公司也已在光伏行业取得一定进展,尤其2023年被沐邦高科视为主营业务转型之年,半年报显示,硅片、硅棒等业务收入占据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七成,全年业绩预告则显示,公司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超九成。 据沐邦高科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净利润为3000万元到4000万元,同比扭亏。而上年同期归属净利润为亏损2.29亿元。公司表示,经营业绩盈利主要原因系豪安能源营业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 不过,除了豪安能源,沐邦高科其他的光伏项目可能表现不佳。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负责梧州项目的子公司广西沐邦尚未实现营收,净利润为-2568.68万元,同时邦宝益智和江西邦宝净利润分别为-2622.39万元、-1141.89万元。实现盈利的光伏子公司只有豪安能源。 在新一轮产能出清的竞争中,短期内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盈利下滑的风险,尤其是跨界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已骤然放大。从截至目前公布的跨界企业业绩报告来看,除明牌珠宝及风范股份、沐邦高科取得盈利,其余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沐邦高科虽然预计其在2023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至4000万元,但在高达上百亿的总投资计划面前,依然是杯水车薪。 2024年,光伏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产能过剩情况仍未缓解,且随着各企业产能落地,N型产能也将进入过剩阶段。今年大概率企业需降低盈利水平来换取市场,企业间竞争加剧。面对新的市场行情,已有部分跨界企业选择及时止损,如向日葵前不久决定终止TOPCon电池产品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 许杰认为,在当前光伏行业产能极速扩张的背景下,沐邦高科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扩产计划,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产能过剩和资金压力。目前公司已经依靠毫安能源在硅片、硅棒等业务形成一定规模,以及在投资梧州项目,可以更加注重对现有产能的优化和提升,整合内部资源、提升盈利能力。 目前,沐邦高科确实也在策略上形成一定调整。2月21日公司公告称,前期一项定增募资已完成,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0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以下项目: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项目,10000吨/年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补充流动资金。该消息发布后,2月22日公司股价涨停。
2月20日,海默科技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海默新征程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发电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等。 海默科技表示,本次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是推进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公司在丰富油田新能源应用场景的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国内外完善的运营体系以及丰富的销售渠道,拓展光伏电站投资运营、风电投资运营、氢能推广运用等业务,有利于完善公司产业布局、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 据了解,海默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油气田增产、生产优化和油气藏管理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油气田和相关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跨国企业。
SMM 2月20日讯:近日,东方日升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3.2~17亿元左右,相比于2022年同期增长39.73% -79.95%。 对于公司业绩变动的原因, 东方日升表示,报告期内,全球光伏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进一步优化光伏产业链产能布局、积极开拓全球光伏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海外电池、组件产能有效释放,北美组件市场实现规模化出货,国内组件市场出货比重有所提升。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光伏组件盈利能力较上年有所增强,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等新产能陆续投建并开始生产,储能业务及户用光伏业务也取得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日升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业务亦涵盖了光伏电站 EPC、光伏电站运营、储能领域等。 而在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的同时,东方日升也提到, 进入2023年第四季度,受光伏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影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并传导至光伏组件,组件售价有所降低。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以单 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价格为例,在2023年四季度,其现货均价从2023年9月底的1.21元/瓦降至年底的1元/瓦,降幅达17.36%。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价格 具体来看,进入10月份,因部分厂家组件库存维持高位,被迫降价去库存,处于买方市场的组件价格成交重心有所下移;随后在库存压力以及上游降价叠加市场对2023年四季度整体信心不足,组件价格继续走跌;自11月以来,临近年末终端需求有所好转,下游提货积极性增加,组件出现去库趋势叠加成本的支撑,价格暂时止跌,但库存压力依旧不容忽视;待到12月,组件招标价格持续走低,临近年底甚至N型投标价格已经偶有出现0.9元/w之下的价格,市场看空情绪之下,组件厂受成本影响,开工率持续降低,2024年1月组件企业排产出现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市场情绪。 而市场情绪以及利润较差的情况也蔓延至了2月,SMM预计2月组件排产依旧维持低位。不过当前, 受之前遗留订单以及节后市场好转影响,3月组件排产预计大幅增加,部分企业增幅甚至达到100%左右。 截至2月20日, 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0.86~0.99元/瓦,均价报0.93元/瓦。 关于公司规划中产能方面,东方日升在1月中旬于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讯问时提到,公司规划中产能主要是宁海南滨基地二期项目,包括10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产能以及5GW 高效太阳能组件产能。公司将根据光伏市场变化情况以及投资成本等因素对上述项目进行综合研判。
SMM 2月20日讯:此前,晶科能源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提到,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72.5~79.5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146.92%到 170.76%。 对于公司业绩变化的原因,晶科能源表示,2023年,在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光伏市场对于 N 型先进产品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随着技术变革全面推进,新老产能加速迭代,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造成终端产品价格呈总体下降趋势。 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下的激烈竞争,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凭借N型TOPCon技术和产品的持续领先,以及全球化运营和一体化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实现N型组件出货快速放量,带动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组件出货情况,晶科能源表示,公司2023年四季度超额完成组件出货目标,并实现全年组件出货行业领先。得益于 N 型 TOPCon 组件全球热销,公司在各区域出货量增长较为均衡,出货主要集中在中国、欧洲和亚太市场。同时拉美、中东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持续发力,北美市场不断改善。 在被问及2024年一季度排产与开工率的情况之际,晶科能源表示,一季度由于春节假期和天气等原因,属于光伏传统需求淡季,产业链排产处于相对低位,尤其是行业P型产能开工率下降较快。公司得益于N型技术优势,订单饱和度较高,开工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其中N型电池环节接近满产。 展望N型产品未来的供需情况,晶科能源称,根据行业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2024 年 N 型产品市场占比有望达到 70%甚至更高,P 型份额将快速减少。此外,N 型技术复杂性导致产能爬坡周期较长,同业 TOPCon 实际投产和产量相比预期更少。 提及对未来组件走势价格的预测,晶科能源表示,在一季度销售淡季期间,组件价格整体或维持低位震荡。预计春节后,伴随中国市场大型招投标启动,一线厂商报价有望出现企稳。不同厂商、技术和市场的价格可能出现分化。 回顾2023年的组件市场,在整个光伏行业呈现产能过剩、上游硅料价格持续走跌加之组件自身产品同质化问题等因素的拖累下,2023年组件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跌态势,且极少出现反弹行情,仅在2023年年初依托硅料价格的大幅反弹而出现了小幅上涨。截至2023年12月29日, 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报价跌至1元/瓦,相较2022年年底的1.81元/瓦下降0.81元/瓦,跌幅达44.75%。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其中在2023年6~8月份,国内组件价格一度出现“雪崩”式下滑,主要是因为彼时终端装机量不及市场此前预期,但头部组件企业为保证自身出货排名以及加速市场洗牌,大幅提高自身产量,组件供-需产生错配,价格战随即兴起,对于专业化企业来说正式进入成本倒挂时代。 而临近2023年年末,组件招标价格频频跌破1元甚至9毛的消息频传,又令市场情绪持续“恶化”,彼时,便有包括天合光能、隆基绿能以及阿特斯等一众企业纷纷针对组件价格发声,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便曾提到,对于一体化、有技术领先优势或成本优势的企业而言,组件价格即使低到了一块钱,也会有不错的盈利机会,但考虑到当前组件市场规模已经足够大,可能企业的利润会没有以前那么暴利。但归根究底,其认为,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会推动行业的发展。 进入2024年之后,组件价格继续维持下跌态势,并跌破此前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元关口”,据SMM节后最新报价显示,春节归来的近两个交易日, 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以及 单晶PERC组件双面-210mm 报价均维持稳定,前者持稳于0.86~0.99元/瓦,均价报0.93元/瓦;而后者则维持在0.88~1.01元/瓦,均价报0.94元/瓦,价格与节前价格持平。 据SMM近期调研显示,组件市场终端需求持续疲软,组件生产成本倒挂现象普遍,厂家开工积极性较弱叠加假期因素影响,2月组件开工率陡然下滑,部分企业排产预期减少10%-20%,多者减少近50%。因此,SMM预计2月组件排产或维持低位,同时,组件竞标价格也维持低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受之前遗留订单以及节后市场好转影响,3月组件排产预计大幅增加,部分企业增幅甚至达到100%左右。 此前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一季度原本便是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其预计2024年一季度市场需求会低于2023年四季度,但李仙德认为,不需要对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市场行情太过悲观,2024年光伏装机需求相较2023年仍有20%的增长。其表示,现在是光伏行业最困难的时刻,未来会逐渐向好。
近日,继与印度国有电力巨头签订1.1GW合作后,协鑫集成又与印度另一家国有公司SJVN Green Energy有限公司(SJVN)达成550MW组件供货协议。 据悉,该组件产品将用于SJVN位于古吉拉特邦的Khavda太阳能园区和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MSEDCL太阳能园区。协鑫集成将在签署合同后30天内完成交付。这是继过去六个月内与印度客户签署了超过2GW的合同后的又一重大订单。 一月以来,协鑫集成连续中标华润、中核以及印度等多个吉瓦级订单,在传统淡季迎来持续产销两旺。
2月19日,南网能源2023年晶体硅光伏组件框架招标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分别是一道新能、亿晶光电、协鑫集成,中标单价分别是0.892元/W、0.883元/W、0.899元/W。 招标情况如下: 11月28日,南网能源2023年晶体硅光伏组件框架招标,本次光伏组件框架招标容量拟为1400MW,分为3个标包,标包1供货量预估为400MW,标包2、标包3供货量均预估为500MW,其中单玻组件560MW,N型双面组件840MW。 本次采购的光伏组件将用于采购人及下属单位(含珠海、深圳、佛山、上海、海南、广西等分公司、子公司及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的光伏项目。 报价及结算说明 1、报价方式:投标人按总价和每瓦单价进行报价。 2、有效报价:投标报价中每种规格的每瓦单价、规格小计价格、投标总价均不能超过投标限价,否则该标包的投标无效。 3、本项目评标价为光伏组件投标总价(含税)。 4、本次招标的光伏组件,标包一为固定单价,标包二和标包三组件单价适用随行就市价格调整机制。招标人对招标文件列明的光伏组件价格安排(即固定单价适用于标包一、单价调价机制适用于标包二、标包三)不接受投标商务偏差。投标人不响应或不完全响应上述光伏组件价格安排的,为未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 结算原则 (1)本项目为框架采购,预计采购金额为预估值,实际供货以买方的光伏组件实际需求数量为准,按相应规格的光伏组件报价、实际交货容量据实结算。 (2)框架采购金额上下限约定:±0% (3)框架有效期实施原则: 1)框架合同有效期为自框架合同签订后12个月,框架合同有效期内实际采购金额达到预计采购金额的100%,则框架合同自动终止。 2)框架合同到期,但实际采购金额尚未达到预计采购金额的100%,则招标人可延长(12个月)框架有效期。在延长期内达到采购下限时自动终止,若延长期满且实际采购未达到采购下限的,则自动终止合同。 3)光伏组件需求由光伏项目建设单位按需报送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可在不同标包签订的框架合同中平均分配容量,也可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采用单一品牌光伏组件。
2月8日,华润电力2024年第1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分别为晶澳科技、通威、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 标段1为N型TOPcon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中标价格0.85元/W;标段2为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中标价格0.851元/W;标段3为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中标价格0.862元/W。 华润电力发布2024年第1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公告,此次采购共分为3个标段,规模共计1510MW。其中,标段一为610MW,标段二为600MW,标段三为300MW,组件要求均为N型。 标段一总容量为610MWp N型TOPcon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标段二总容量为600MWp 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标段三总容量为300MWp 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
2024年1月4日,设备企业奥特维以2.1亿元大单开局。根据奥特维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与天合光能合计签署约2.1亿元(含税)订单,交易内容为划焊一体机设备。 再早一些,拉普拉斯科创板IPO过会,计划募资18亿元,用于光伏高端装备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等。 1月16日,金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承销总结相关文件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通过。 与光伏产业链“寒冬”相对的,设备企业的日子更为好过些。 订单持续 “淘金先富卖铲人”,这对于处于技术迭代关键期的光伏行业,表现尤为明显。2022年以来,在硅片大尺寸、HJT、TOPCon、XBC及钙钛矿等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设备企业订单接到手软。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仅2023年至今,设备企业共签约、中标超200亿元设备项目。其中,捷佳伟创订单总额超85亿元,奥特维订单总额超56亿元,晟成光伏订单总额超30亿元。 由于设备平均验收周期为6-9个月左右,因此很多在2023年下半年以后签署的清单,将对企业2024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而从应用环节来看,如异质结、TOPCon、钙钛矿等高效电池相关设备占比超6成,此外受2023年多晶硅、硅片企业扩产影响,对于多晶硅还原炉设备、切片机设备等需求高涨。 再从交易双方来看,除晶科、晶澳、天合、通威等头部企业外,诸如棒杰股份、国康新能源、英发德耀、时创能源、仕净科技等新秀企业均为大买家。 伴随着制造企业扩产需求强烈,设备企业不断升级迭代设备产品,订单的大幅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高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高测股份、双良节能、奥特维等在内的10余家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和超100亿元,营收更是超600亿元。 从目前公布的2023年度财报数据来看,包括高测股份、奥特维、晶盛机电及捷佳伟创业绩均较去年有大幅上涨,涨幅在50%-417%不等。业绩变动原因主要为电池技术迭代趋势下,企业扩产需求旺盛。 仍有寒意 为了满足制造企业的扩产需求,设备企业也在积极提升产能。 2023年3月2日,金辰股份发布公告称,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 100,000万元(含1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高效电池片PVD设备产业化项目等。 6月27日,利元亨发布公告称,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49,988.80 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资用于华东光伏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及华东光伏高端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 8月8日,奥特维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14,000 万元 (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拟用于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等项目; 8月21日,捷佳伟创发布募资公告,6.96亿元拟用于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设备产业化项目。 然而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行,部分制造企业调整、放缓扩产节奏。如向日葵子公司在4月份曾向捷佳伟创购买8亿元TOPCon电池设备,到了9月份,向日葵公告,该项目筹建过程中出现了拟租赁厂房交付滞后,导致TOPCon电池产品项目不能按期实施,加上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行,公司决定终止原合同并签订终止协议。 此外,多晶硅、硅片环节均有项目延期建设。在如此氛围下,设备企业也陆续放缓项目进程。 2023年12月13日,京山轻机发布公告称,将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募投项目“用于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6月30日。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 2024年1月15日,捷佳伟创宣布终止发行不超8.8亿元可转债,按照此前规划,扣除发行费用后,这笔资金原拟用于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设备产业化、补充流动资金。 2024年以来,硅料价格在第一周下降,第二周开始企稳,目前有回暖趋势,但同期的组件开标价格仍在下探。整体来看,2024年p型产品产能加速出清,部分企业将开启项目技改工作,而TOPCon、HJT、BC多路进发的设备企业,机会更大。
2月4日,华润电力2024年第1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中标候选人共计5家,分别是晶澳科技、协鑫集成、通威、华耀光电、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 标段1为N型TOPcon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投标均价0.855元/W;标段2为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投标均价0.851元/W;标段3为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投标均价0.859元/W。 华润电力发布2024年第1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公告,此次采购共分为3个标段,规模共计1510MW。其中,标段一为610MW,标段二为600MW,标段三为300MW,组件要求均为N型。 标段一总容量为610MWp N型TOPcon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标段二总容量为600MWp 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标段三总容量为300MWp 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