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2

  • 19.5万吨!优先产高密度磷酸铁锂!龙蟠科技拟募资不超20亿扩产

    受磷酸铁锂电池销量持续攀升的强劲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头部企业加速通过产能加码与技术迭代巩固优势。在此背景下,行业玩家扩产动作更加引人关注 。 不超20亿元!拟募资加码19.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8月21日,龙蟠科技(603906)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11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11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经营主体为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山东锂源,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拟对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进行增资扩股,再由常州锂源向其全资子公司山东锂源进行增资扩股或借款。项目实施地点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建设内容为新建年产11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生产线。 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经营主体为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湖北锂源,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拟对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进行增资扩股,再由常州锂源向其全资子公司湖北锂源进行增资扩股或借款。项目实施地点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建设内容为新建年产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生产线。 在龙蟠科技看来,近年来以宁德时代、比亚迪、楚能新能源为代表的电池厂商不断新增产能布局。由于下游头部电池企业在供应商遴选过程中,着重考虑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有效产能。因此,对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来说,除保持技术优势外,先行扩建高性能产品产能是获取电池厂商新增产能对应订单的必要条件。 龙蟠科技本次募投项目将有利于公司就近配套电池厂商新增产能,提升公司高性能磷酸盐正极材料的供应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性能磷酸盐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 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公告中,龙蟠科技明确,计划通过本次募投项目,建设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生产,同时兼容各类高性能磷酸盐正极材料产品生产的产线,提升公司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充分发挥公司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近日,据SMM分析,上周磷酸铁锂价格受碳酸锂暴涨出现大幅涨价,碳酸锂价格在上周暴涨约10,000元/吨,磷酸铁锂上周涨价约2540元/吨。 加工费方面,上周开始部分材料厂2代和3代磷酸铁锂材料加工费出现下降趋势,而3代半和4代高压实材料仍维持较高水平,议价能力强。 挺价能力主要与产品供需有关,根据最新SMM数据调研,目前市场中的3代半产品的供应商约6~7家,4代产品的供应商仅约2~3家。然而2代产品的供应商约超30家,3代产品约超25家,竞争相对激烈。 亏损大幅收窄!上半年 磷酸铁锂营收23.14亿元 8月21日,龙蟠科技还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导致公司净利润仍然亏损。但公司通过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磷酸铁锂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在手订单充裕,主要产品销量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6.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15.34万元,亏损程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目前,龙蟠科技拥有江苏金坛、天津宝坻、四川蓬溪、山东菏泽和湖北襄阳以及印尼三宝垄六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上半年,龙蟠科技磷酸铁锂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公司与全球主流锂电池制造商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欣旺达、武汉楚能等头部电池厂商。 在深化国内优势的同时,龙蟠科技国际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海外方面,公司通过全球海外首家万吨级以上的印尼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厂的产能布局,成功构建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球化供应站点,同时,印尼二期9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厂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原有与LGES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基础上,于2025年上半年又与Blue Oval、Eve Energy等国际顶级电池制造商锁定长期供应协议,海外市场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另据龙蟠科技上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司上半年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78,092.76吨,销量78,312.06吨,营收实现23.14亿元。 龙蟠科技上半年主要产品的产量、销量及收入实现情况

  • 3亿元!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项目签约山西长治

    来自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信息发布平台的消息显示,8月5日,长治高新区管委会与正坤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正坤元科技)举行交流座谈,签订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 正坤元科技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项目总投资3亿元,选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长治高新区漳泽工业园,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智慧生产线,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8000万元,使用标准化厂房面积为5000㎡,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 企查查显示,正坤元科技是2025年8月1日新成立的公司,所属地区为北京市朝阳区,注册资本2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储能技术服务;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股东信息显示,正坤元科技由北京睿宸志远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52%。

  • 韩系三巨头北美猛攻磷酸铁锂!16.5%市占率下的绝地反击?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全球动力电池格局。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4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73.0%。 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性能持续突破、性价比高等优势,已成为市场绝对主力。也正是凭借对该电池技术的掌控和全面发力,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话语权持续提升。 以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数据为例,今年1月,六家中国电池厂商位列其中,合计市占率达68.1%,较韩企领先51.2个百分点,这是该机构有统计以来,中韩企业市占率差距首次突破50%。 8月4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6家中国电池厂商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合计市场份额达68.9%;三家上榜韩企合计市占率进一步缩至16.5%,中韩企业市占率差距进一步扩大至52.4%。曾经稳居TOP5内的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如今也已分列第三、第五和第八位。 电池网注意到,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持续丢失的情况下,韩系三大电池巨头正集体调转船头,猛攻磷酸铁锂赛道,试图通过这一转型在北美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为自身盈利复苏寻找突破口。 磷酸铁锂,或是韩系电池企业突围利器 一直以来,动力电池被韩国视为下一个半导体产业,并期待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其中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被称为韩系动力电池“三剑客”。与中国主要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不同,韩国此前力推三元锂电池技术,认为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技术层面是更高阶的存在。 但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和工艺升级等,不断突破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低温性能瓶颈,使其在乘用车、储能、商用车等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更是凭借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持续巩固并不断拓展着与国际车企之间的合作。 “我们很想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但相关知识产权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最近,美国车企福特CEO吉姆·法利在公开场合的这句感慨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虽然有人解读这是对中国电池新能源企业的“服软”,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务实的心态。毕竟,无论是在汽车厂商还是消费者眼中,成本控制都是硬道理。 此前,通用汽车也分别要求LG新能源和三星SDI与其在美国的合资电池工厂增设磷酸铁锂电池产线。 韩国媒体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比三元锂电池便宜30%-40%,尽管曾被认为具有一些技术劣势,但随着中国企业对其不断优化,磷酸铁锂电池展现出极大的市场潜力。 从开始的观望,到如今的跨国车企纷纷上车,磷酸铁锂电池再次上演“真香”定律。 在此背景下,磷酸铁锂电池也同样成为韩系电池企业眼中“突围、超车”的机会。 “谁能顺势抓住这波产业浪潮,谁就有望在全球动力电池格局重塑中改写座次,夺回曾经失去的话语权。” 韩系三巨头深谙此道,但中国企业早已构建起从材料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壁垒,专利布局和规模效应形成的成本优势难以撼动,想要撬动磷酸铁锂赛道,该从何处发力? 北美市场,或是韩系三剑客厮杀新主场 北美市场成为当下发力支点。 LG新能源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指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投资税收抵免(ITC)政策,将通过鼓励供应链向非中国电池供应商倾斜,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同时,其认为,近期政策调整将强化对“受禁外国实体(PFE)”进入美国电池市场的壁垒,这对于已具备本地生产能力和稳定运营实力的电池企业而言,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电池企业虽掌控磷酸铁锂核心技术,但受供应链属地规则制约,难以充分享受北美补贴,而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早年布局的北美工厂,却恰好成为其承接订单的“通行证”。 7月31日,三星SDI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公司ESS用电池部门签订了美国电力用ESS项目的订单合同,计划从第四季度开始在当地量产。另外,三星SDI还计划,今年下半年,电动车电池部门将通过优化与美国Stellantis成立的合资企业SPE的生产线运营,尽量减少需求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推出各种新型电池,如方形LFP电池,来扩大普及型电动车的订单。 7月30日,据外媒消息,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已与特斯拉签署一份价值43亿美元(约308.8亿元人民币)合同,为后者储能系统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知情人士称,LG新能源将从其美国工厂为特斯拉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消息面来看,LG新能源位于密歇根州的电池工厂已建成两条磷酸铁锂电池产线,并于近日量产储能软包磷酸铁锂电池。从在美的整体布局来看,当前,LG新能源在美国布局有八座电池工厂,部分已正式投产,其余也接近竣工状态。其中,LG新能源考虑将俄亥俄州、田纳西州的部分现有工厂,改造为LFP电池制造基地。 7月15日,SK On宣布,公司近日与L&F就向北美市场供应LFP阴极材料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积极应对美国对LFP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SK On明确,计划通过重新利用现有生产线建立LFP电池生产能力,以符合其正在进行的本地化战略。当前,SK On在美国也运营着两家电池厂,并正在与美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建设另外四家。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超180GWh。 结语: 北美市场也并非只有韩企在发动攻势:特斯拉已明确,其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斯帕克斯市的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厂即将竣工投产;面对层层贸易壁垒,中国电池企业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多元化策略,稳步推进在美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北美战场硝烟已起,磷酸铁锂电池能否助力韩系电池企业重夺市场份额,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达78% 电动船舶加速远航

    新能源行业龙头正加速推进电动船舶锂电化应用。7月25日,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与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电池热安全实验室建设、新型动力电池研发、安全测试验证、系统集成技术创新、规范标准完善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据了解,围绕“双碳”战略下船舶动力清洁化转型,双方就电池动力船发展前景、岸基充换电建设、新型动力电池船用安全测试认证、岸基充电智能监控系统开发及技术标准制定等议题深入交流,一致认为电池动力船舶是国内绿色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需要行业多方携手合作推进。 同日,由宁德时代参与打造的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屿见77”在厦门湾正式启航。“屿见77”搭载的是宁德时代船用电池系统,采用了CTP技术和一体化CCS集成技术,实现电池包能量密度突破140Wh/kg。该系统为“屿见77”提供了3918kWh的配电量,纯电续航可达100公里,足以支持其连续运营四趟厦门湾夜游航线。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7月24日,烟台创为新能源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举行共建“锂离子电池水上应用火灾防控安全试验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据介绍,此次双方合作,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与“双碳”战略,对提升锂电池水上应用安全性、推动船舶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电池中国还注意到,今年5月全球首艘全正向研发的内河全航程自动驾驶试验船“惊蛰号”,在浙江湖州下水。该船总长65米,载重64标箱,纯电驱动续航超过200公里,未来计划投运于浙北内河水域。 船舶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业内机构分析指出,电动船舶逐步展现经济性,在客运、中小货运场景下运营成本相比燃油船舶有所节约,考虑到船舶电池相比汽车电池,成本依然有较大下降空间,未来随着电动船舶成本下降和换电设施逐步成熟,电动船舶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卡位电动船舶大市场 电动船舶是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飞行器之外的又一大电池应用领域。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力神电池、瑞浦兰钧、比克电池、鹏辉电源、赣锋锂电等众多企业都已布局,并取得CCS锂电池相关产品型式认可证书,认证产品覆盖电芯、模组、BMS和电池包。 据了解,亿纬锂能的船用电池产品已通过CCS、DNV、ABS、BV等多家船级社认证,应用船型覆盖了景区/城市游船、客渡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大型远洋混动船等。亿纬锂能透露,截至2025年3月,亿纬锂能的船用电池累计出货量超过526MWh,累计装船量超过1300艘,全国超过50%的电动船舶配套亿纬锂能船用电池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目前已经有应用于小型船舶。”据欣旺达透露,该公司自研的314Ah电芯,在去年上半年被推出应用于电动船舶,其电芯能量密度达18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395Wh/L,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2000次,可满足20年使用寿命,与市场广泛应用的280Ah电池相比,同体积能量提升12%。 值得注意的是,鹏辉能源去年12月举行了海陆空全场景电池发布会,聚焦天空、陆地、江海三大运输场景发布电池新品。通常来讲,重型物流载荷在4000kg以上,鹏辉能源基于轻量化设计理念,推出重型物流换电方案,应用场景覆盖船舶、重卡等领域。 去年5月,比克电池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成功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据悉,获得认证的比克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芯额定能量320Wh,满足UL,UN,IEC,GB/T等多项安全标准,可确保在复杂多变的航海条件下仍能稳定供电,主要应用于船用配套设备,支持近海观光、接驳、轮渡等使用场景。 磷酸铁锂装机占比近80% 电动船舶具有零排放的独特优势,深度契合全球“双碳”目标的愿景。在国内外环保法规和政策催化下,全球航运业降碳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全球船舶主要以传统化石燃料为主,未来清洁能源的占比有望逐步提升,市场替代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船舶电动化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6月,我国已建在建纯电池动力船舶达440余艘,主要以客运船舶为主,纯电动货运船舶也已经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分布在内湖、内河、岛屿以及近海港口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船舶领域的电动化渗透率仍然比较低,主要以混动为主,但是增速很快。据业内机构预测,到2026年仅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就将超过360亿元;到2030年全球电动船舶份额有望达到15%,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通常来看,一艘纯电游船或货运船的电池容量可达几千度,远高于新能源乘用车。作为当前船舶电动化进程中的主流电池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循环性能、成本效益等方面优势明显。据中国船级社《2024船舶新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电动船舶的装机占比已达7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船舶用锂电池性能已实现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痛点。比如,电池能量密度有待提升,目前大多数电动船续航里程在100-200公里,仅适用于短途航线。另外,船用锂电池寿命通常为10年,但船舶寿命周期一般长达30年。 这些都需要产业链企业在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协同创新寻求突破。

  • 154.383MWh!电工时代628Ah磷酸铁锂电芯物资采购

    7月30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工时代628Ah磷酸铁锂电芯物资采购公告发布。项目建设单位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属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资金为企业自有资金,采购人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采购3.2V/628Ah磷酸铁锂电芯共76823颗,总规模为154.383MWh,交货地点为山东济南或甲方指定地点。 要求应答人电池芯品牌年产能不低于 1GWh,须提供承诺函。

  • 730亿!含磷酸铁锂项目!贵州史上单笔投资最大产业项目开建!

    来自“毕节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日,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桩基工程开工仪式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举行,项目将努力打造全国首个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是贵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由青山集团、华友控股及华峰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约730亿元,其亮点主要集中在规模效应绿色低碳、耦合互补高效利用等方面。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4,000人以上。 该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包括年产80万吨磷酸铁锂、150万吨磷酸铁、100万吨DMC、500万吨焦化、50万吨甲醇、8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双氧水等项目及装置。 其中,项目一期将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30万吨磷酸铁锂、30万吨磷酸、200万吨焦化、30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双氧水等装置。

  • 与车企合资项目技改!宁德时代将新增10GWh磷酸铁锂电池产能

    近日,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就“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时代一汽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技术改造)工程报告表”进行公示,标志着项目技改工程正式获得受理。 据悉,时代一汽是由宁德时代(300750)和一汽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31日,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及电池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相关售后和技术咨询服务。 时代一汽已在福建宁德霞浦县经济开发区长富路6号建设时代一汽动力电池项目(年产10GWh)(以下简称“一期工程”)、时代一汽年产20GWh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以下简称“二期工程”)、凹版厂房及附属配套工程(以下简称“凹版工程”)。 目前,时代一汽一期工程年产锂离子电池10GWh,于2022年8月25日通过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一期工期现已达环评批复产能;二期工程剩余电芯生产线后工序3条、5条模组生产线及锅炉目前在建,建成后全厂年产锂离子电池规模30GWh。 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要求,时代一汽拟投资2亿元,对现有一期X1厂房6条电芯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在不改变原有主体工程及设备的情况下,新增若干6轴机器人、提升粉料包装大小、增加搅拌制浆系统单次投加量、改造传输带,以增加原料、产品进出的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一期动力电池产能增加10GWh,并新增磷酸铁锂电池生产能力;在一期X3模组厂房新增两条PACK生产线,新增装配焊接等设备,增加PACK电池包生产能力。本项目于2025年4月在霞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进行了备案,备案号为闽工信备〔2025〕J040005号。项目建设工期2025年7月—2026年1月,累计6个月。本项目建成后,全厂整体产能达到40GWh动力电池(含已批在建)。 宁德时代新增10GWh电池产能的背后,与其装机量龙头地位的稳固密不可分。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401.3GWh,同比增长38.5%。其中,宁德时代排名首位,装车量152.7GWh,同比增长40.6%,市场份额38.1%,份额同比增长0.60%。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128.6,占比43.05%,磷酸铁锂及三元电池装车量双线冠军宝座稳固。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此外,从创新主体看,国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有4家企业进入2024年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其中包含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 通用与LG新能源将升级田纳西工厂 将生产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

    当地时间7月14日,通用汽车宣布,公司与LG新能源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将升级其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工厂,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这建立在2021年宣布的23亿美元投资之上。 今年晚些时候,斯普林希尔的电池生产线将开始改造以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预计商业生产将在2027年底开始。 通用汽车电池、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副总裁Kurt Kelty表示,“斯普林希尔工厂的这次升级将使公司能够在美国大规模生产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这将补充公司现有的高镍电池和未来富锂锰解决方案,并进一步丰富我们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产品组合。”

  • 年产10万吨!富临精工牵手川发龙蟒再扩高压密磷酸铁锂

    7月2日晚间,富临精工(300432)发布公告,公司与川发龙蟒(002312)经友好协商,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股权与资本合作,并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新建新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与前驱体项目。 具体来看,在股权与资本合作方面,双方共同推进就富临精工现有正极材料业务开展股权投资与资本合作。 在磷酸铁锂项目合作方面,双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富临精工或其指定方持股51%、川发龙蟒或其指定方持股49%),投资新建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拟选址四川省绵竹市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 在前驱体项目合作方面,双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富临精工或其指定方持股49%、川发龙蟒或其指定方持股51%),该合资公司新建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前驱体项目,项目以锂精矿或硫酸锂为原材料,拟选址绵竹市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同时,合资公司基于川发龙蟒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循环经济产业链协同优势,新建10万吨/年草酸亚铁项目。 电池网注意到,日前,富临精工在业绩说明会上分析,目前磷酸铁锂行业已经进入了技术性能与成本兼顾并重的发展阶段,产品升级加速格局分化,以快充为主要需求的高压实密度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高压实磷酸铁锂的发展优势和市场地位进一步凸显,摆脱了周期调整和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影响,高压实磷酸铁锂的盈利能力将有望进一步改善,行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以产品技术升级迭代为特点的行业格局变化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悉,富临精工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升华”)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备独特的技术工艺路线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性能优势。富临精工认为,随着磷酸铁锂市场回暖及高端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需求规模扩大,江西升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市场认可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放量,客户预期和产能订单需求亦随之上升。 在富临精工看来,牵手川发龙蟒对外投资事项,是为满足公司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扩建、业务拓展和规模效应等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优化产能布局及产业结构,增强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双方此次合作也旨在依托江西升华的市场需求基础、技术优势以及川发龙蟒的资源优势,实现终端产品的性能与成本最优化。

  • 初始产能约10GWh!特斯拉北美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厂即将完工

    6月29日,特斯拉海外官方分享简短视频宣布称:“我们在北美的首家LFP(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厂即将竣工。” 追溯来看,2024年2月1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扩建其内华达州斯帕克斯(Sparks)的电池工厂,以便将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LFP)供应链引入美国。 彼时消息称,特斯拉将从其中国供应商宁德时代(300750)购买闲置设备来生产电池,初始产能约为10GWh。不过,该工厂依然由特斯拉100%掌控,并完全承担其建设成本,宁德时代人员除了帮助调试设备外不会参与其中。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