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53个
3月1日,新特能源(01799)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该集团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75.41亿元,同比增加66.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3.95亿元,同比增加170.33%;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9.37元。该集团于本期间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多晶硅产品销量增加,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公开资料显示,新特能源主要从事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风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根据公告显示,2022年新特能源多晶硅业务收入占比公司总收入68%。 在硅料价格"狂飙"的2022年,硅料企业可谓是最大的业绩赢家之一。 近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四家硅料企业已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四家企业2022年净利润均大幅预增。 具体来看,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7%-231%,在252亿元至272亿元之间。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231.94%到235.44%,在190亿元至192亿元之间。协鑫科技预计2022年集团预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4%。 根据有关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约132.2万吨,同比增长约97.02%;202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94.7万吨。202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为82.7万吨,净进口量约8.5万吨,而总需求量约103.3万吨。因此,2022年中国多晶硅市场呈现供应小于需求的状态。 受供求关系影响,2022年中国多晶硅价格整体呈上扬走势,并屡创历史新高。复投料成交均价从2022年初的人民币23.69万元╱吨,连续创新高上涨至10月最高价格人民币30.80万元╱吨;随着多晶硅新增产能释放,12月小幅回落至人民币24.75万元╱吨。单晶复投料2022年全年均价为人民币27.36万元╱吨,同比上涨40.74%。 新特能源表示,2022年,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集团紧抓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通过加快业务布局提高多晶硅产能,通过科技创新及工艺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多晶硅产量12.5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61.03%;实现多晶硅销量10.6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2.92%。报告期内,集团多晶硅板块实现收入人民币256.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70%;实现毛利人民币180.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05%。 经营计划方面,新特能源表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持续向好,新能源产业链部分环节供需结构调整,身处重大历史转折时刻,集团将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继续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努力补齐短板,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集团2023年度计划实现多晶硅产量23-24万吨,实现确认收入的风能、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装机规模2-3GW;到2023年末,集团力争实现并网发电的风能、光伏运营电站装机规模3.5-4GW。 此外,2月24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2022年第四季度恒生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新特能源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该变动自3月13日起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新特能源将有望同步被纳入港股通。 相关阅读: 》 大全新能源四季度营收同比增119% 预计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产量最高达3.2万吨
SMM3月1日讯:今日冶金级低品位硅价小幅下滑,其余规格暂稳。华东通氧553#硅在17200-17500元/吨,441#硅在17700-18000元/吨,421#硅在18700-18900元/吨。北方硅企保持高位开工低品位硅出货不畅存在一定库存压力,部分硅企报价下调实际成交重心小幅下行。从地区报价来看,南方通氧553#硅出厂价格甚至与北方部分货源到厂价格持平,市场实际成交以北方货源偏多。贸易商方面,中小型硅企低品位硅报价相对坚挺,背靠背报价难有操作空间,铝合金用户对硅价接受度有限,贸易商利润甚微。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今年来,芯片股无疑是美股市场上的明星,但在近期涨势稍缓后,投资人对芯片股未来走向出现了分歧。 今年初,市场对于美联储“刹车”并转向降息的预期一度升温,以及全球席卷而来的AI浪潮,费城半导体指数(SOX)大幅反弹,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4%。但自2月份美国发布强劲的非农报告以来,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再占上风,SOX指数有所调整。 SOX由在美国上市的30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组成,英伟达和台积电为其最大的成分股之一,是全球半导体业景气主要指标之一。该指数上一次达到峰值是在2021年12月27日,当时收于创纪录的4,039.51点。 但就在一年多以前,随着华尔街开始担心供应过剩,SOX在一个月内从历史高点跌至熊市区间。虽然近日有所反弹,但周一收盘所在的2951.2点,仍较高点低28%。 如今,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应当是,今年初的反弹是否只是昙花一现?近期的调整又会不会是新一轮跌势的序章呢?市场上有两种相反的声音。 “乐天派”:股价反弹绝非昙花一现 Counterpoint 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芯片行业目前表现出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疲软,预计2023年上半年市场将会低迷,但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随着OEM厂商开始补充库存并准备发布旗舰产品,市场有望迎来复苏式增长。 事实上,目前市场也普遍预计芯片企业业绩将于年中触底,随着企业逐渐清理积压的产品库存,下半年行业有望开启复苏周期。 市场研究公司LightStream Research 表示:“如果市场普遍预计芯片企业整体业绩将于今年年中将见底,那么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现在整体较为疲软的业绩时期作为一个良好的逢低切入点。” 悲观派:部分领域的过剩挥之不去 而另一方面,“悲观派”则认为,行业过剩不会那么快消除,SOX指数可能会再度大幅,回吐新冠疫情期间的所有涨幅。 有分析师警告称,半导体行业在经历两年的库存短缺后,正面临库存过剩的局面,这可能导致芯片股回吐新冠疫情期间的所有涨幅,投资者的一切收益也将化为乌有。 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一半的供应过剩”已经在个人电脑和无线领域得到了消化,这从英特尔、AMD等芯片制造商在最近财报中列出的大量库存支出中就可以看出。然而,“另一半”过剩仍然存在,一些领域的需求现在显示出放缓的迹象,尤其是在日益重要的数据中心市场。 “受每股收益下降和市盈率压缩的影响,我们预计SOX指数将下跌30%,并创下新低。”他写道。
SMM2月28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615元/吨,日内最高点在17745元/吨,最低点在17460元/吨,最终收盘价格在17635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格跌155元/吨跌幅0.88%。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仓784手,环比增加1.72%,成交量在42878手。 现货市场下游维持刚需采购,硅价僵持多日下游情绪偏消极,实际采购存压价现象,低品位硅价小幅阴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随着ChatGPT、AR/VR等爆款应用和终端推广,网络流量有望再上一台阶。根据Omdia预测,蜂窝网、有线接入和Wifi等三种渠道统计, 全球总网络流量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28%。 伴随而来的,是下游对于光芯片需求的拉动。当前每年光芯片全球用量超过3亿片,市场规模80亿元-100亿元。 目前市场已经认识到了硅光、CPO对“算力时代”的重要性 ,但是CPO将采用大功率的DFB激光器(数十到100多毫瓦)作为光源,同时要求做到窄线宽, 对于光芯片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光电子器件(国内简称“光芯片”)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细分赛道 ,已广泛应用于通信、工业、消费等众多领域,其中, 光通信是光芯片最核心的应用领域之一 。 在消费领域,光芯片已广泛用于3D传感(手机、汽车)等场景,以车载激光雷达为例, 光芯片是发射端、接收端核心元件,决定着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分辨率等多个关键性能 。 东吴证券认为,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潜力较大,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熟、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激光雷达装车量有望大幅提升, 光芯片远期需求星辰大海 。 根据Gartner分类,光芯片包括CCD、CIS、LED、光子探测器、光耦合器、激光芯片等品类。按照材料体系及制造工艺的不同, 光芯片可分为InP、GaAs、硅基和薄膜铌酸锂四类 。 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全球光芯片市场规模达414亿美元,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561亿美元(约3892亿元) ,对应期间CAGR=9%。亿渡数据预计,2026年我国光芯片市场有望扩大至29.97亿美元。 竞争格局方面,全球目前II-VI、Lumentum等占据领先地位,国内企业以长光华芯、源杰科技为代表。 从国产化进展来看,当前我国高功率激光芯片、部分高速率激光芯片(10G、25G等)等已处于国产化加速突破阶段;而光探测芯片、25G以上高速率激光芯片仍处于进口替代早期阶段,未来国产化提升空间广阔。 华泰证券指出,当前我国光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中期看好高功率、高速率光芯片国产化迈入提速期; 长期看好光探测、硅光芯片等领域实现国产化从1到N的突破,建议关注国产替代机遇。 据悉,对于硅光、CPO等前沿技术,国内源杰科技、仕佳光子等研究并不比海外晚,甚至已经给部分国内厂商小批量试用,未来应用值得期待。 硅光芯片是基于硅晶圆开发出的光子集成芯片,在尺寸、速率、功耗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Yole预测,全球硅光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4.8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9.5亿美元, 2020-2025年CAGR达52.4%。 从趋势上看,以硅光芯片为基础的光计算有望持续取代电子芯片在部分计算场景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达摩院预计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承载绝大部分大型数据中心内的高速信息传输。 目前全球硅光领域产业化较领先的玩家包括思科、Intel和Inphi。 近几年来包括思科、华为、Ciena、Juniper等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布局硅光技术。 目前,Intel和台积电均大力开发硅光子制造工艺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硅光芯片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光芯片的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长光华芯、源杰科技、光迅科技、仕佳光子、光库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具体情况如下:
》查看SMM硅产品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SM2月24日讯:本周金属硅价格表现持稳运行,今日华东不通氧553#在17000-17200元/吨,周环比持平,通氧553#硅在17400-17600元/吨,周环比持平,421#硅(有机硅用)在19100-19300元/吨,周环比持平,3303#硅在18700-18900元/吨,周环比持平。周内市场询单及成交都偏向清淡,一方面国内下游多数用户以消化库存为主,对外多保持刚需补库,贸易商手中实单少,叠加几无看涨情绪补库不积极。另一方面大厂报价基本稳定,疆外工厂在成本支撑下报价以持稳为主,存在少量持货商为缓解现金流压力让价出货情况,整体来看硅价表现持稳运行。 需求端多晶硅行业维持高位开工,个别多晶硅企业在3月份有检修计划,新投产能爬产原因预计总的多晶硅产量环比变动不大。有机硅端行业开工率在83.5%附近,DMC周度产量环比小增0.05万吨,DMC价格探涨后表现持稳运行在17400-18200元/吨。铝合金端企业开工环比基本稳定,受制于终端汽车消费低迷,铝合金行业开工率反弹不足,下游需求仍有待回暖,对辅料金属硅仍维持按需的采购节奏。 成本端春节之后还原剂如精煤、石油焦等价格出现小幅下滑,对硅企来讲生产成本压力稍有缓解,对金属硅而言虽出现短期价格反弹但与年前相比仍表现价格下跌,成本端对硅价仍有支撑,目前金属硅上下游博弈市场按需成交,预计下周硅价整体以持稳运行为主。 (SMM陆敏萍)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
周四,英伟达(NVDA.US)在美股盘初交易中一度飙升超13%,得益于AI浪潮下全球科技公司对于英伟达人工智能(AI)GPU的需求激增, 这家全球GPU芯片巨头公布了强于预期的第四季度业绩和指引。展望未来,英伟达预计2024财年第一季度营收约65.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3.3亿美元。这一乐观预期对于英伟达,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至暗时刻的全球芯片行业来说,可谓提振了全行业和芯片股投资者的信心。 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达到36.2亿美元,主要因人工智能(AI)GPU芯片在内的高性能产品需求持续暴增,这表明英伟达可能继续从ChatGPT和微软必应的AI聊天机器人等AI软件,以及全球AI浪潮中受益匪浅。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英伟达研发的 A100 GPU极度适合AI训练和运行机器学习软件,这也是支持Open AI旗下火爆全球的ChatGPT的最关键底层硬件。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上表示,AI技术正处于“拐点”,推动各种规模的企业购买英伟达GPU芯片来开发机器学习软件。 “生成式AI的多功能性和高效能引发了全球各行业的企业开发和部署AI战略的紧迫感,”黄仁勋强调。 ChatGPT火爆全球,英伟达可能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公布最新财报后,华尔街知名分析师纷纷称赞了芯片行业的复苏趋势及英伟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的巨大潜力。 Susquehanna分析师Christopher Rolland指出,游戏、专业可视化、汽车、嵌入式和数据中心这四个领域未来都将出现爆炸式增速。Rolland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简而言之,乐观的业绩预期说明英伟达基本面比人们担心的要好得多,这可能意味着英伟达业务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该分析师将目标股价定为265美元(英伟达昨日收盘价为207.54美元)。 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John Vinh给予英伟达股票“跑赢大盘”的评级,并将目标价格定为280美元。他指出,该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看到了重要的机遇,尤其是ChatGPT。他强调,科技行业已经英伟达GPU视作来帮助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和机器学习的首选配置。“特别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需求的推动下,数据中心的(同比)增长预计将在整个2024财年加速。”该分析师强调,英伟达是全球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AI浪潮势不可挡,底层技术是“卖水”的芯片巨头 芯片,尤其是GPU、CPU、FPGA、以及定制化高性能芯片,可谓ChatGPT以及其他潜在AI聊天机器人背后的“核心底层力量”。 据中信建投研报数据,此前用于AI训练的算力增长符合摩尔定律,大约每20个月翻一番;深度学习的出现则加速了性能的扩展,用于AI训练的算力大约每6个月翻一番;而目前ChatGPT等大规模模型出现,其训练算力是原来的10到100倍。 而算力的背后,核心是以数据中心的建设、GPU、CPU芯片、存储等硬件的性能优化为重要的基础。业内研究机构普遍表示,当前用于AI模型训练与推理的主流高算力芯片主要为英伟达的V100/A100/H100等。 据中信证券的研报数据,参考OpenAI算法,假设每日1亿用户,每人进行10条交互,每个问题的回答长度为50词,算力利用率30%,则单个大语言模型(LLM)的日常需求有望带来2.13万片A100的增量,对应市场规模2.13亿美元。假设有5家大企业推出此类LLM,则总增量为10.7片A100,对应市场规模10.7亿美元。 并且长期来看,参考谷歌数据,若每日搜访问30亿次,需要106.74万张A100,对应13.3万台服务器DGX A100,带来市场空间200亿美元,这一市场规模可谓巨大无比。 浙商证券研究团队在近期发表的研报中表示,采购一片英伟达顶级GPU成本为8万元,GPU服务器成本通常超过40万元;与此同时,支撑ChatGPT的算力基础设施至少需要上万颗英伟达GPU A100,浙商证券预计高端芯片需求的快速增加会进一步拉高芯片产品的均价。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在今年发布的最新AI芯片研报, 该机构预计到2030年用于AI的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95.3亿美元,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速高达惊人的46.03%。该机构表示,对解决数学和计算问题的更有效系统的需求,以及量子计算的出现、人工智能芯片在机器学习等新环境中的广泛应用,预计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的快速发展。 另一研究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在今年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该机构表示,经过全方位测算后的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规模仅仅为168.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惊人的2274.8亿美元左右, 从2023年到2032年的复合年增速为29.72%,该机构表示主要因各行业对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AI)部署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爆炸式增长。 周期拐点临近,芯片股这波涨势绝非昙花一现 受益于前段时间市场对于美联储转向年底前降息的预期升温,以及近期的全球AI浪潮所推动,堪称全球芯片股基准的费城半导体指数大幅反弹,年内涨幅超过14%,但是自2月份公布的强劲无比的非农数据出炉以来,市场对于美国的通胀预期快速升温,进而到时美联储加息预期随之“闻声起舞”,因此近期费城半导体指数有所调整,但这绝对不是芯片股开启下跌趋势的逻辑。 从芯片行业背后的强周期性逻辑的这一重要角度来看,这波反弹绝非昙花一现,甚至可以说只是跌入谷底后的芯片股“史诗级上攻”趋势的“第一篇章”。 Counterpoint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芯片行业目前表现出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疲软,预计2023年上半年市场将会低迷,但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随着OEM厂商开始补充库存并准备发布旗舰产品,市场有望迎来复苏式增长。 全球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TSM.US)总裁兼联合行政总裁魏哲家近期表示,有信心于2023年下半年需求开始复苏,他强调,毕竟库存调整去年已经发生,产业库存高峰是在去年第三季度,最近库存已急剧减少并将在今年上半年持续调整。关于业界对2023年半导体下半年形式呈V型、U型或是L型的猜测,魏哲家回应道:“目前不确定是否为强劲的V型复苏,但可确定不会是U型,即产业态势不会停滞在低点较长时间。” 通过复盘芯片行业近期的复苏周期发现,从主动去库存到主动补库存一般来说是6个季度左右。结合以上数据,上述文章对于芯片产品库存展望如下:在2023年三季度被动去库存开启,23四季度有望从被动去库存转向主动补库存,又一轮行业景气度上行趋势开启。 按照文章的推算模型,2023二季度正是被动去库存步伐边际放缓的时间点,历史数据显示股票市场往往提前半年开始定价,正好对应去年的第三季度中期开始芯片股大幅调整。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芯片企业业绩将于年中触底,随着企业逐渐清理积压的产品库存,下半年行业有望开启复苏周期。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往往提前半年左右定价和消化普遍预期,因此难得的投资机遇也在孕育之中。LightStream Research表示:“如果市场普遍预计芯片企业整体业绩将于今年年中将见底,那么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现在整体较为疲弱的业绩时期作为一个良好的逢低切入点。 ” 市场研究机构Yardeni统计的市场预期数据显示,虽然分析师们对于标普500指数中的IT板块“基于盈利水平的信心指数”仍然严重低于2022年,但近期已经呈现出非常很明显的边际改善趋势,即市场开始提前定价2023复苏预期。 标普500 IT板块包含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等费城半导体指数核心成分股,且占据了多数权重,分析师们对IT板块预期边际回暖意味着对芯片等IT硬件领域预期同样乐观。
SMM2月23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620元/吨,日内最高点在17700元/吨,最低点在17570元/吨,最终收盘价格在17620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涨45元/吨涨幅0.26%。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减仓1189手至46217手,环比减少2.51%,成交量在39303手环比减少17.1%。现货市场下游采购订单以刚需为主,硅持货商报价基本持稳,市场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SMM2月21日讯:今日硅主力2308合约开于17555元/吨,高开后盘面震荡偏强运行,日内最高点在17800元/吨,最低点在17550元/吨,最终收盘价格在17675元/吨,较昨日收盘价格涨205元/吨涨幅1.17%。今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减仓2069手至46597手,环比减少4.25%,成交量在34830元手环比增加8.7%。现货市场方面,下游采购订单释放有限市场询单热度低,下午受盘面影响南方少部分硅企报价有探涨意图,贸易商因手中实单较少基本持观望态度,市场成交维持清淡。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由于需求历史性下滑,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去年下半年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的跌幅。 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平均价格暴跌了34.4%,而三季度的跌幅为31.4%;NAND闪存的表现也没好多少,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价格跌幅分别为32%和27.7%。 新冠疫情爆发后,电子设备需求一度大幅增长,芯片制造商趁机扩大产能,但没过多久,消费者需求便明显下滑,芯片库存堆积如山,导致价格暴跌。 存储芯片价格严重下滑,加上全球经济表现疲软,大多数芯片制造商在去年下半年削减了产能,并推迟了扩张计划。美光科技、SK海力士和铠侠(Kioxia)都公布了相应措施,试图通过控制供应过剩来稳定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举措固然会影响企业利润,但“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 相比之下,全球最大的内存供应商三星电子却反其道而行之,该公司仍坚持激进的资本支出计划,今年将斥资逾30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产能。三星去年在芯片领域的支出达到了390亿美元。 Billionfold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An Hyungjin表示,三星保持支出节奏的举动,将打击其他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 然而,芯片价格暴跌也在侵蚀三星的利润,上月公布的财报显示,三星芯片业务的利润去年四季度暴跌97%,至2700亿韩元(约2.2亿美元)。 三星仍押注于存储芯片的长期前景,云服务、联网汽车以及人工智能系统日益普及,而这些行业都对存储需求旺盛。三星此前表示,预计智能手机市场今年将再次萎缩,但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将促进需求增长。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