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

  • 联电2022年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8% 预计2023年一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下降约16-19%

    1月16日(周一),联电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Q4营收为678.4亿新台币,较上年同期591.0亿新台币增长14.8%,环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为190.6亿新台币,较上年同期159.5亿新台币增长19.6%;每股收益为1.54新台币,上年同期为1.30新台币;每ADS收益为0.251美元,上年同期为0.212美元。 毛利润为291.2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6.1%;营业利润为236.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4.2%。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409.6亿新台币,投资活动现金流出360.5亿新台币,融资活动现金流出91.9亿新台币,净现金流入为68.3亿新台币。 四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下降14.8%至221.3万,产能为254.3万,总体产能利用率下降至90%。 展望未来,联电联席总裁Jason Wang表示:“鉴于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疲软,我们预计当前充满挑战的环境将持续到第一季度,因为客户的库存天数仍然高于正常水平,而订单能见度仍然很低。为了应对这段疲软时期,公司正在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并尽可能推迟某些资本支出。” 该公司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降幅在大约16-19%之间;平均销售价格(ASP)环比持平;毛利率约为34-36%;产能利用率约为70%;2022年资本支出达到30亿美元。

  • 台积电四季度利润创纪录大涨78% 公司CFO却敲警钟:终端需求仍疲软

    周四全球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TSMC)公布了第四季度财报,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该公司Q4净利润增长78%,创下季度新高。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也是苹果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随着通胀加速和利率上升,芯片行业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努力应对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疲软的问题。 尽管全球半导体行业低迷,不过先进芯片的销售仍保持强劲,帮助台积电扛住了需求逆风打击。 净利润优于预期 在截至12月的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2.8%至6225.3亿元新台币(合204.2亿美元);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2959亿元新台币(合97.2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计的2894.4亿元新台币,去年同期利润为1662亿元新台币。 该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也创下2.263万亿元新台币(合758.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5%。 总体来看,先进制程(包含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营收达到第四季度晶圆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5纳米制程出货占Q4晶圆销售金额的32%;7纳米制程出货占该季度晶圆销售额的22%。 截至周三,台积电股票上涨了0.63%,收于每股81.78美元。盘后持续了上涨之势,涨幅0.57%。 2022年全年,台积电的股价下跌了27.1%,但今年迄今为止累计上涨了8.5%,使该公司的市值达到4,127.8亿美元。 2023年形势如何? 根据对当前业务状况的评估,台积电公司高层认为2023年一季度销售额在167亿至175亿美元,毛利率预计将在53.5%到55.5%之间。 在提及今年第一季度的预期业绩时,台积电CFO黄仁昭表示,“因总体经济情势依然孱弱,我们预期终端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以及客户进一步的库存调整将更加影响台积公司业绩。” 台积电预计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将出现中至高个位数下降,预计下半年以美元计销售额同比增长,预计2023年全年以美元计将略有增长。 黄仁昭还表示,2023年公司毛利率将面临压力,而今年的研发费用预计将增长20%。 去年10月,由于芯片行业的萧条迹象渐显,台积电将其2022年的年度投资预算削减了至少10%,至360亿美元左右。此外,公司还对未来需求采取了比以往更加谨慎的态度。 财报显示,台积电在2022年的资本支出为362.9亿美元,略高于此前估计的360亿美元。台积电指出,2023年的资本支出预计将介于320亿美元到360亿美元之间。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法说会上表示,预计2023年全年除存储芯片之外,半导体产业市场产出将下滑4%,晶圆代工产业则减少3%,而台积电会继续拼成长。对于库存调整何时结束,其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已看到库存调整现象,目前认为市场下半年将会复苏。 在法说会上,魏哲家还提出了几点展望,包括正考虑在日本建设第二家工厂、在欧洲建设汽车芯片厂、并准备在2025年量产2纳米芯片。

  • 创十多年来最大跌幅!芯片价格下跌 三星电子四季度利润同比降近70%

    三星电子第四季度利润下降69%,创十多年来最大跌幅,原因是经济放缓打击了存储芯片价格以及对IT设备和服务器的需求。三星电子第四季度营业利润4.30万亿韩元,同比下降69%,预期为6.65万亿韩元;第四季度销售额70.00万亿韩元,同比下降8.6%,预期为72.77万亿韩元。 这家韩国最大的公司一直在努力应对存储芯片、智能手机和显示器需求疲软的问题,原因是利率和通胀不断飙升,消费者减少了假日支出。令需求问题雪上加霜的是,三星显示器和存储芯片的最大客户之一苹果公司(AAPL.US)在郑州的工厂出现了生产延误。 三星在声明中表示:“第四季度需求下降幅度大于预期,因为客户调整了库存,以进一步收紧资金。三星存储器的价格跌幅超过预期。由于长期宏观问题导致的需求疲软,智能手机的销售和收入下降。” 美国对部分与芯片相关的出口制裁,损害了三星一些关键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存储芯片市场的危机。作为全球科技需求风向标的韩国12月芯片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9%,这是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去年11月更是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同比降幅。 在将产量提高到创纪录水平以满足大流行时期需求激增之后,芯片制造商现在不得不削减新产品的支出并削减成本来应对。 包括美光科技(MU.US)在内的存储芯片制造商说,他们预计今年下半年之前不会复苏,并降低了新设备和工厂的预算,并削减了成本。美光科技进一步警告称,该公司今年很难恢复盈利,并宣布裁员10%,并进一步削减资本支出。SK海力士则表示,将在2023年将资本支出削减一半。 与竞争对手不同,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去年10月表示,暂时没有减产计划。但此后,随着服务器客户端的竞争加剧,存储芯片价格下降速度加快。eBEST investment & Securities在12月22日的一份投资报告显示,去年最后三个月,三星以存储容量计算的内存产量增长了约10%,但平均销售价格下跌了约28%。 暗淡的前景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三星可能需要降低资本支出以保护其盈利能力。花旗集团分析师Peter Lee在一份报告中说,闪存芯片目前的价格水平与三星的生产成本相当。Lee称:“考虑到价格跌幅大于预期,我们认为三星可能会将2023财年的资本支出战略调整为更为温和的立场,避免增加资本支出。”

  • 三星电子也难逃存储芯片寒冬! 分析师预计四季度营业利润大降约50%

    根据Refinitiv统计的分析师普遍预期,分析师预计三星电子在截至12月的第四季度营业利润约为7.18万亿韩元(大约56.4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将比2021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约50%。分析师们普遍认为,随着需求疲软,关键存储芯片价格同步下跌,三星电子本周公布第四季度盈利指引时,可能显示其利润大幅下降。 然而,一些分析师的悲观情绪比普遍看法更为严重。来自麦格理研究(Macquarie Research)的分析师预计,三星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约为5.5万亿韩元,这将是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和资本市场的分析师预计,三星的营业利润约为4.9万亿韩元,同比暴降65%,他们预计最新数据将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市场需求急剧降温,存储芯片价格骤降 这种悲观情绪源于存储芯片价格自今年以来大幅度下跌。三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NAND和DRAM存储芯片生产商,这些芯片被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数据中心领域也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 NAND和DRAM存储芯片价格在去年第四季度堪称骤降,主要原因是市场对它们的最终产品(如PC)需求严重不足。这导致使用这类芯片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其他相关公司持有过量的库存,进一步降低了对存储芯片的需求。 麦格理的分析师在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三星无法幸免于“存储芯片市场的大屠杀”。分析师表示:“存储价格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相当。”“终端需求下滑和渠道库存过剩的‘剧毒性组合’,导致了10多年来未见的高库存水平。” 分析师们普遍表示,他们预计三星电子的NAND芯片业务将在第四季度出现亏损,而DRAM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利润率可能会非常低”。 据了解,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包括NAND和DRAM存储芯片)占该公司营业利润的近50%。因此,存储芯片业务受到的任何打击都将对该公司报告的整体利润水平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分析师们还预计,三星智能手机等其他核心业务也会出现疲软,这可能进一步拖累其盈利水平。据悉,三星电子将于周五发布第四季度利润和营收指引,然后可能在本月晚些时候发布完整的第四季度财务报告。 存储芯片产业何时迈向复苏? 在三星电子之前,另一大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MU.US)在12月下旬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出在存储芯片寒冬之下,行业领头羊的生存环境也十分严峻。 美光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美光Q1营收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47%,市场预期为41.3 亿美元;净亏损为1.95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3.06亿美元。美光表示,公司正遭遇产品需求暴跌,在通胀加剧和面临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搁置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购买计划。 麦格理和大和资产市场的分析师皆认为,由于存储芯片价格持续承压,三星电子在今年上半年处境仍然艰难。但根据Refinitiv显示的分析师共识预期,其利润水平可能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见底。 大和的分析则师表示,在2023年下半年,随着存储芯片周期的改善和移动端需求实现复苏,利润水平将出现反弹。 麦格理的分析师表示,存储芯片价格下滑“往往为存储芯片领军企业在新周期中强势回归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历史还表明,投资者不应该等到周期性转变已经开始。尽管近期的消息对三星电子股价不利,但出于复苏时机可能于下半年开启等原因,我们建议投资者在今年持有三星电子的股票。”麦格理分析师表示。

  • 纽柯钢铁警告衰退风险 预计四季度钢铁业务盈利将大幅下降

    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纽柯钢铁(NUE.US)警告股东,在展望新的一年之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可能会影响需求。这家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生产商表示,由于出货量下降,其钢铁业务第四季度的盈利将“大幅”下降,并指出平均销售价格也将下降。据悉,过去纽柯钢铁通常会发布乐观的业绩指引,但这次纽柯钢铁成为首家对经济衰退表示担忧的大型钢铁制造商。 纽柯钢铁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我们认为这些趋势主要因为季节性影响,但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衰退担忧可能会影响未来需求。”该公司表示,预计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为4.25美元至4.35美元,低于最新指引发布前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38美元。截至周四收盘,纽柯钢铁股价下跌超9%,为标普500指数中表现第二差的股票。 由于通胀飙升抑制了对长期项目的需求,基准钢铁价格今年已下跌逾50%。纽柯钢铁的警告是自2020年夏季以来钢铁行业所有生产商最悲观的评论,当时一名高管在北美最大的年度行业会议上警告称,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美国钢铁(X.US)和Steel Dynamics Inc.(STLD.US)在周四收盘后表示,尽管面临不利因素,但市场前景更加乐观。美国钢铁表示,12月需求有所改善,客户咨询加快,钢铁价格上涨。Steel Dynamics表示,在汽车和非住宅建筑的支撑下,钢铁价格已经触底,并将在明年继续上涨。 不过,美国钢铁表示,公司第四季度调整后税前收益将为3.75亿美元,低于六位分析师4.165亿美元的平均预期,也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钢铁警告称,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欧洲需求下降正对其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钢铁首席执行官David Burrit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如我们在10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所讨论的那样,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在我们的Mini Mill业务中开发价格更高的金属材料,而由于需求下降以及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我们的欧洲业务继续面临压力。” Steel Dynamics表示,由于季节性出货量的下降,其钢铁业务的利润将“显著”低于上一季度。

  • 供需放缓11月制造业PMI持续下降 但疫情冲击弱于二季度 12月有望边际改善

    今日,最新一期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8.0%,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6.7%和47.1%,低于上月2.0和1.9个百分点。 “11月份,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回落,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稳增长政策还有发力空间。如果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2月制造业PMI有望转入低位反弹过程,总体上看,本轮疫情对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冲击程度将明显低于二季度。 制造业PMI继续回落,供需放缓,价格指数下降 11月份,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产品订货量减少。产需两端继续放缓。 从数据表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 “11月供需两端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多点散发疫情干扰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内需构成抑制;同时,从国内制造业新订单及近期海外主要经济体PMI指数看,海外需求趋缓迹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王青表示,11月制造业供需两端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还包括楼市继续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涉房消费下滑,也会对制造业乃至服务业PMI指数形成一定不利影响。 此外,11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物流运输不畅和上下游企业生产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供应商交货时间滞后和客户订单减少等情况有所增加。”赵庆河说。 价格方面,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7%,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收窄;出厂价格指数为47.4%,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产品出厂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落。 “两项价格指数在收缩区间下行,主要源于当月国际原油价格稳中略降,11月上中旬,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走低。不过预计,受上年同期价格基数剧烈下沉影响,11月PPI同比降幅会有所收窄。”王青说。 周茂华分析,由于需求放缓、散发疫情干扰影响了市场预期,11月企业经营预期指数有所波动。 数据显示,1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9%,低于上月3.7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波动加大,制造业市场预期总体有所回落。从行业看,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低于43.0%,企业信心不足。 本月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对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在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出台、疫情应对经验积累的背景下,当前各地运输物流基本保持畅通,生产和投资活动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由此,本轮疫情对制造业景气度的冲击弱于4月的上一轮疫情高峰时期。”王青表示。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7.4%,低于11月。 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疫情冲击或将弱于二季度 数据显示,1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走低。 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5.1%,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服务业恢复有所放缓。然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连续6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非制造业指数明显收缩,主要是区域散发疫情对服务业行业构成明显抑制作用;抵消了建筑业活动强劲扩张表现。”周茂华说。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很高景气水平,表明当前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较大,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王青表示。 王青判断,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水平,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全口径)将达到13.0%左右,远高于去年全年0.2%的增长水平,将拉动今年GDP增速加快大约1个百分点,从而在今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支柱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收缩区间。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38.0%。在“双十一”促销活动带动下,快递需求量明显上升,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4%,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此外,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 周茂华表示,整体看,近两个月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经济复苏基础仍不够牢固,随着国内精准防疫精准、科学落地,散发疫情影响经济活动抑制有望减弱。国内纾困助企、稳投资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显效,预计12月制造业与服务业可能出现边际上改善。 王青判断,接下来稳增长政策还有发力空间。“如果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2月制造业PMI有望转入低位反弹过程,服务业PMI也将有所改善。总体上看,本轮疫情对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冲击程度将明显低于二季度。”

  • 杭叉集团:四季度外销预计增长20%-30% 毛利率有望修复

    在今日举行的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杭叉集团(603298.SH)管理层从需求、毛利、销量等方面释放了一系列利好。对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需求展望,公司董秘陈赛民表示,“四季度估计内销与去年同比持平,外销估计有20%-30%的同比增长;明年内销看宏观经济,在2022年低基数的情况下,估计会有10%增长,外销虽然欧美需求比上半年增幅有放缓趋势,但估计还会有20%以上的增速。” 对于今年四季度毛利率情况,陈赛民指出,“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一季度,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现在来看,原材料价格已从高点回落较多,同时人民币汇率又相对较好,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国外销售增多等措施,预计毛利率会有较好修复。” 公司财务负责人章淑通则表示,今年总体来说国内竞争比较充分,销售价格较低;国外销售价格较好,也有好的盈利能力。“今年原材料和海运费价格逐步回落,有利于增加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尤其是外销毛利率提升幅度较大。” 按照杭叉集团的说法,国外市场目前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财联社记者从业绩会上获悉,受益于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汇率影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杭叉集团出口销售台量增幅超40%、营收超70%,出口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从过去的20%左右提升到超30%。对于后续出口形势,陈赛民认为国外市场需求将增加,即随着国外市场对国内新能源叉车的接受,近几年出口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 公司总助吴建新亦表示,“在海外市场重点区域,杭叉预计将有较好增长,特别是在北美、澳大利亚、巴西市场。目前已成立杭叉墨西哥、杭叉澳大利亚,杭叉巴西公司也计划于2023年初完成(设立)。”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叉车为杭叉集团带来新增长动能。据陈赛民介绍,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电动叉车近9万台,比去年同期有7.5%增长,其中I类电动平衡式叉车有超20%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内燃叉车行业市占率超过35%,电动叉车行业市占率20%左右,未来公司还是电动化方面发力,争取电动叉车市占率超过30%。”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新能源叉车比去年同期增幅超50%,锂电池叉车在公司电动叉车中占比已超过60%。从国内外行业发展方向来看,叉车电动化的进展会越来越快,叉车电动化是一个大趋势,目前欧美市场电动化率达到70%,国内市场三到五年后电动化率会超过50%。”陈赛民说。 在陈赛民看来,无人叉车业务今后会有较大增幅。“无人叉车业务主要是整体集成项目,基本按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的软硬件个性化量身定制。公司今年这一业务板块预计将实现100%以上的增速,营收可超过2亿元,订单有望超过4亿元。”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不忘提及杭叉集团持股的中策橡胶及嘉晨智能的上市进程。对此,杭叉集团董事长赵礼敏回应称,“嘉晨智能已经完成属地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已向上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中策橡胶目前正在进行属地证监局的辅导验收。”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杭叉集团实现营收113.65亿元,同比上升3.28%;实现归母净利润7.46亿元,同比上升1.06%。其中Q3公司营收为38.41亿元,同比上升5.58%;对应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上升24.11%。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