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

  • 华东光能沛县基地10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首期投产

    8月8日,华东光能沛县基地10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举行投产活动,项目首批电池片成功下线。 根据此前消息,该项目是华东重机于今年3月29日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同书》后开始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首期规划建设3.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二期规划建设6.5GW电池片产能, 进入2023年后,华东重机重点聚焦光伏领域,不断加码光伏电池板块布局。除了华东光能沛县基地10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之外,今年7月5日,华东重机与安徽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签订华东光能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334亩,主体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今年7月份开始厂房土建施工,12月份可试生产。该项目建成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超100亿元,年税收贡献约3亿元,可提供1300个就业岗位。

  • 光伏切割、硅片切割等四大业务齐发力 高测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增超200%

    SMM 8月10日讯:8月7日,高测股份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共实现25.1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8.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4亿元,同比增速达201.27%,符合其此前预测的7亿元-7.2亿元,同比增长195.42%-203.86%的预期。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高测股份表示,一方面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光伏设备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龙头效应显著,订单大幅增加;且公司金刚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竞争力持续增强,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另外,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规模效益显现,专业化切割技术优势持续领先,产能持续释放,订单获取能力强劲;公司半导体、蓝宝石及磁材创新业务设备及耗材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订单稳步增长。公司在碳化硅金刚线切割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订单大幅增加。 据公告显示,高测股份是国内领先的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供应商,主要从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 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制造环节。 从公司业务营收方面来看,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硅片切割加工服务占据营收大头,前者录得8.0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4.23%,后者录得8.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170.67%。其中光伏切割设备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 且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高测股份“滑县5GW光伏大硅片项目”已达产,截至半年度末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规模达26GW。公司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15日首台切片机已进场,目前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三季度将逐步释放产能,2023年末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项目落地产能规模将达到38GW。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2023年上半年,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带动下游需求表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截止6月30日, 多晶硅致密料 现货报价64元/千克,较2022年12月30日下跌125元/千克,跌幅达6.14%。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SMM此前统计了包括晶科能源、晶澳股份、亿晶光电等在内的多家组件、电池等下游企业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在上游硅料下行的背景下,中下游企业业绩明显提升,光伏产品需求向好。高测股份认为,长期来看,硅料硅片价格回归到合理位置后将会迎来光伏产业链更健康的发展,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目前仍持续保持满产状态。 在高测股份发布财报之后,多家机构纷纷觊觎高测股份“买入”“推荐”等评级。其中德邦证券表示,公司上半年业绩高增,在手订单充足;切片机竞争力持续领先;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硅片切割加工服务规模效益显现。 华安证券表示,公司设备、耗材、切片代工并进,创新业务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提高;设备订单高增,金刚线、切片代工持续高成长。 西安证券表示,切割设备方面,公司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主要受确收节奏影响,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H2光伏切割设备收入有望迎来爆发;金刚线:细线化持续推进,价格与盈利保持稳中有升;切片代工:产能建设持续推进,建湖二期产能投放在即。 不过同时也需要注意硅片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以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

  • 内蒙古兴安盟:到“十四五”末光伏装机量达到300万千瓦

    8月8日,内蒙古兴安盟发改委发布兴安盟“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新能源项目总装机550万千瓦,到“十四五”末,兴安盟风电装机实现 800万千瓦、光伏装机300万千瓦、水电装机1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达到70%以上。 此外,其还提到,要加强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规划建设200万千瓦风光储高比例耦合绿电制氢示范项目、科右前旗加强冬季燃煤污染防控30万千瓦风电清洁供暖示范项目、科右前旗10万千瓦牧光互补分布式光伏项目、突泉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一期50万千瓦风电清洁供暖等项目。实施工业园区能源综合利用改造升级行动,在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乌兰浩特市开发区、科右中旗开发区等用电负荷集中区域,就近布局一批分布式风电和光伏项目。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兴安盟“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 华晟新能源徐晓华:异质结将进入从1到100的复制阶段 叠层电池是光伏未来方向

    “在业内都在做PERC和TOPCon的当下,华晟走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异质结虽然工艺步骤很短,但很多技术需要不断去摸索。”在成立三周年的庆典结束后,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接受财联社专访。交流中,徐晓华毫不掩饰将异质结称为“完美”的技术: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长的技术寿命,更有对现有技术路线的颠覆。 在巨头林立的光伏产业,徐晓华强调,“华晟不是唯一做异质结的企业,但目标一定是引领行业。”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发电要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对转换效率有更高的要求。光伏发电转换效率的“天花板”在哪里?对于这一业内持续探索的问题,徐晓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PERC电池会被加速替代 在徐晓华看来,光伏产业发展至今,技术迭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8年之前,以铝背场多晶硅电池为主,让太阳能发电从理论走向产业化,光伏发电真正进入了电力市场;第二阶段,是从2019年开始,PERC(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单晶电池迅速占领市场,让光伏发电实现了平价上网。 目前,行业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迭代的过程,以异质结、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和IBC(交指式背接触)等N型电池技术为主要支柱,光伏发电加快从辅助能源成为主力能源,并进一步实现光储平价。目前,N型电池的量产效率达到25%,极限效率可以达到26.5%,较初代铝背板电池不足20%的转换效率而言,提升显著。未来,效率进一步提升则需要通过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来实现,这也是第四阶段的主要技术路线。 2022年被认为是N型电池产业化元年。在最先的预测中,到2025年,光伏电池技术将大致形成PERC电池、TOPCon电池,以及异质结电池“三分天下”的格局,同时IBC电池等也有一定占比;到2030年,N型电池基本占据主流市场,但PERC仍然有超过10%的占比。 不过,光伏技术的迭代速度显然超出了预期。由于TOPCon电池的急速扩张和大规模替代,PERC电池的退场速度或将大大提前。根据机构统计,目前TOPCon电池在建/规划产能达到1000GW,且将从今年三季度开始陆续投产。 在光伏产业,降本和增效一体两面,相辅相成。根据测算,电池效率绝对值提升1%,度电成本可下降5%。据徐晓华介绍,由于TOPCon的大量投产,明年央国企和海外客户的采购基准一定会调整。TOPCon在每个版型上都比PERC提升10到15W的基准,所以PERC的市场份额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会快速流失。 在业内最新的预测中,2024年PERC电池市场占比预计降低在40%,悲观预期下甚至仅有20%。到2025年,PERC将不再有市场需求。 “这是TOPCon大规模扩张之前,没有人能预想到的。”徐晓华判断,到2025年之后,TOPCon的市场占比会达到三分之二,异质结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PERC电池将完全被淘汰,存量的400GW产能不得不面临减值处理。 不过,在替代的过程中,TOPCon电池自身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据徐晓华透露,TOPCon电池虽然是当下主流,但是技术也并没有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一些跨界企业真实的效率、良率等水平控制并不会特别好,未来生存的压力会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为说会有一半的光伏企业可能在未来两年内被“洗牌”的原因。 在异质结方面,根据徐晓华预测,明年的行业总产能预计在50到80GW,2025年以后异质结有效产能将达到150到200GW。在TOPCon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异质结开始被龙头企业愈发重视。随着入局企业增多,在徐晓华看来,异质结行业已经来到凭借先发优势抢占渠道的竞争阶段。 异质结即将进入规模复制阶段 高效硅异质结是以N型单晶硅为基底,在前后表面分别沉积不同特性的硅基薄膜叠层形成异质结结构,是用准半导体设备进行纳米量级精度的镀膜技术应用的半导体化的太阳能电池技术。1990年,该技术由日本公司发明,并在1997年实现少量量产。 但异质结真正开始启动产业化推广,则是到2019年由国内团队开始推动。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几乎所有国内光伏龙头制造企业均保持对异质结电池的技术储备和研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路线和市场需求变化。 根据华晟新能源展示的企业发展史,公司在2020年7月注册成立,2021年一季度就实现投产,自公司成立8个月内转化出产品;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GW级异质结国产设备量产线,到2022年二季度,公司异质结产能领先同行。 据徐晓华介绍,目前公司已投产8.1GW的异质结电池和组件。随着大理、无锡、肥西项目陆续投产,预计今年将实现20GW电池/组件产能。 订单方面,公司有充分的订单储备,有若干个以1GW,5GW,10GW规模签署框架协议与订单的客户。公司在去年实现1GW出货,今年出货目标是4GW,明年计划达到16GW,公司在异质结行业的市占率在40%左右。 在徐晓华看来,异质结正在经历从0到1的发展过程,并将马上进入从1到100的复制阶段。更具体来说,异质结在2019年之前主要是试错阶段,实现了从0到0.5的发展;华晟从2020年创业至今一直在推动行业从0.5发展到1,即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 徐晓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产业发展到“1”的标志,就是在成本上和PERC打平,今年华晟会做到。 对于市场最关心的成本问题,徐晓华提出了90微米超薄硅片、银包铜、无铟化等降本措施。据了解,异质结因采用低温工艺,目前产线采用双面银包铜技术,铜占比50%到60%,极限下可以达到70%,最终可以实现铜电镀技术。 根据徐晓华透露的规划,今年要把金属化成本降到4分钱/W。目前PERC是5分钱,TOPCon是7分到8分,异质结金属化成本第一次实现低于PERC,成本优势开始显现。设备成本方面,单GW投资成本在2022年是3.5亿元,到今年大约在3亿元,接下来会降低到2.5亿元。 在交流中,徐晓华也表达了对异质结需求的乐观。“如果异质结是一项新的技术,华晟又是初创公司,是不会拿到十几GW的订单的。正是因为日本已经进行了20年的市场培育,现在只要能够实现规模量产,就可以出货。”徐晓华表示。 叠层电池是唯一实现转换效率超30%的技术 在光伏技术发展中,钙钛矿是不可忽视的潜力技术。从理论效率上看,其单层理论效率可达33%,远超晶硅光伏电池。但冷峻的现实是,物理性能不稳定,大面积制备工艺不成熟,钙钛矿的产业化落地还有多道难题。 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开始走入视野,其双节叠层转换效率可达43%的理论极限,将效率“天花板”大幅提升。从实际可量产角度看,在目前多种技术路线比拼中,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是唯一实现转换效率超过30%的技术。 凭借该项优势,异质结的技术寿命也将明显长于其他技术路线。据徐晓华介绍,异质结从量产初期24%的效率发展提升到27%的效率,技术升级已经发生三次,与钙钛矿叠层后,量产的转换效率目标是35%。 徐晓华谈到,光伏是重资产投入,最害怕的就是选错技术路线被“挖坑埋掉”,异质结是风险最小的技术路线。在其看来,异质结(叠层)转换效率从24%提升到35%,以光伏行业过去每年0.2%到0.3%的速度提升来看,有20到30年的进步空间。此外异质结还可以升级背接触电池,同样具备快速产业化的潜力。 因此,异质结的优点在于,叠加钙钛矿后其生产寿命可以达到20年之久。在未来进行叠层工艺升级时,异质结设备完全不用更换,只需要注意提前预留钙钛矿厂房备用场地。 在徐晓华的预测中,2027年或将是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年,钙钛矿叠层有望开始规模化应用。由于PERC和TOPCon的叠层涉及到对既有工艺路线的大幅变更,因此新增产能都是异质结/钙钛矿叠层。 华晟新能源方面,宣城5期项目已经开工,其中会有一条100MW的异质结/钙钛矿叠层实验线,今年公司的目标也是将叠层电池研发效率做到29%,到2025年叠层电池中试线投入使用。“一旦百兆瓦级的异质结/钙钛矿成功跑通,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就是这个。”徐晓华表示。

  • 7GW!阿特斯全资下属公司向某海外客户销售光伏组件

    8月8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公告显示,阿特斯全资下属公司Canadian Solar (USA) Inc.合计向某海外客户销售光伏组件约 7GW(具体以双方签订合同为准),产品供应美国市场。 客户对其中3GW有选择执行权,需要提前2年确认。 阿特斯表示,本合同为日常经营销售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的履行进度,对公司2023年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未 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 高测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27% 光伏切割设备订单翻番

    昨日(8月7日)晚间,高测股份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得益于光伏设备产品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88.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4亿元,同比增长201.27%;基本每股收益为2.23元/股,同比增长197.33%。 ▍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增速较快 高测股份主要从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硅片制造环节。报告期内,该公司已实现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全覆盖。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高测股份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增速较快。 据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高测股份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共实现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170.67%;而在2022年,该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778.15%。 产能建设方面, 高测股份正扩大光伏大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报告期内,该公司新拓展了“宜宾(一期)25GW光伏大硅片项目”,同时“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于2023年三季度投产。 2023年1月-6月,该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规模达26GW,预计2023年末产能规模将达38GW。 客户方面, 截至目前,高测股份已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京运通、双良节能、润阳光伏、英发睿能、亿晶光电、华耀光电等光伏企业建立长期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合作关系。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高测股份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44.23%。截至今年6月30日,其该类产品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27.70亿元,同比增长135.54%。 不过,该公司表示,由于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订单存在一定执行周期,受客户自身、行业变化等因素影响,或存在部分订单被取消情形。 ▍今年金刚线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 报告期内,高测股份光伏切割耗材实现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111.69%。据了解,该公司切割耗材产品主要为金刚线。 今年7月,高测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今年7月21日,该公司2023年金刚线出货突破3300万公里,已超2022年全年出货量。 毛利率方面,高测股份表示,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金刚线毛利率达52.20%,相比2022年金刚线毛利率43.10%,提升9.1个百分点。 目前,该公司金刚线的出货结构仍以36μm、34μm及以下线型为主。其中,34μm及以下线型出货占比70%以上,30μm线型金刚线已在客户端推广验证。 高测股份表示,“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下金刚线的价格处于下行趋势,但基于细线化迭代能力、产品一致性等技术壁垒带来金刚线差异化竞争,金刚线行业毛利率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产能方面,半年报显示, 高测股份“壶关(一期)年产4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预计2023年四季度释放产能;预计2023年年末,该公司金刚线产能规模可达9000万千米以上。 今年上半年,高测股份定增由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顼全额现金认购,募集资金总额为9.16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发行完成后,张顼持有该公司股权比例由25.34%上升至29.35%。

  • 全面N型!含海上光伏组件 国华投资开启第二批组件采购

    8月2日,国华投资2023年第二批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公开招标。 本次招标分为2个标段,标段1为国华垦利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组件招标,招标范围为项目所需的N型单晶硅双面双玻570Wp及以上的光伏组件,供货容量不低于1322MWp。据悉,本项目为山东省2022年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重点项目,场址中心离岸距离8km,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 标段2为5个光伏项目,所需的N型单晶硅双面双玻570Wp及以上的光伏组件供货容量不低于686MWp和N型单晶硅单面570Wp及以上的光伏组件供货容量不低于20MWp。

  • 永和智控:泰兴一期1GW TOPCon电池首片下线并形成销售

    8月7日,永和智控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泰兴实施的二期超高效 N 型光伏电池片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公司同时表示,一期1GW TOPCon电池项目已首片下线并形成销售,目前下线产品报各大厂商送样检测,产能产线建设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值得关注的是,5月18日,永和智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普乐泰兴系公司发展N型光伏电池项目的发展平台,根据公司前期已披露的相关公告,普乐泰兴的N型光伏电池项目如在达成1GW产能基础上,将力争在2023年扩产至2GW产能,在2024年达到总产能5GW,力争在2025年达到总产能10GW。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普乐泰兴N型TOPCon电池项目一期首片已下线。

  • 2.2GW光伏逆变器+600MWh储能大单 阳光电源助力NEOM新城能源转型

    近日,阳光电源与全球知名EPC公司Larsen & Toubro(L&T)签订协议,为沙特NEOM新城2.2GWac单体光伏项目提供逆变器解决方案。该项目直流侧装机2.97GWdc,是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电站,为NEOM绿氢项目供能。 这也是继双方去年12月签署NEOM新城600MWh储能系统协议后的再次合作,将进一步助力沙特新未来城建设,加速当地能源转型。 NEOM新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计划于2040年初步建成,将成为一座人工智能之城。为摆脱石油依赖,NEOM新城将建设全球最大的绿氢项目,通过光伏等清洁能源生产绿氢。 阳光电源积极参与NEOM新城建设,为项目提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液冷储能系统PowerTitan及“1+X”模块化逆变器。通过光储深度融合,电站持续为电网稳定输送清洁电力。

  •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绿证+权重”机制有望推动绿电加速发展 背景事件:近期,《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绿证通知》),《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权重通知》)相继发布。“绿证+权重”机制(类似于“萝卜+大棒”)有望逐步建立,推动绿电发展。 “绿证”是什么? “绿证"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发绿色电力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 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可通过参与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在发电企业和用户间有偿转让。具有“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 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kWh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的核发: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绿证增加绿电收益,约0.04元/kWh。现阶段可交易绿证仅可交易一次。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数据(2023.1.1~2023.8.4),无补贴风光绿证交易价格约为42元/张,1绿证对应1000kWh电量,可以计算出,绿证增加绿电收益约为0.04元/kWh。 《权重通知》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该权重为约束性指标,并对2024年权重制定了预期目标。2024年非水电消纳权重目标较2023年提升约1.7pct,目标范围是7.7%~28.9%,平均值为17.7%(未计新疆)。 绿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占风光发电比例为1.7%。随着政策的推动,绿证核发数量和交易数量均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绿证核发数量增至3亿个,对应的电量占风光发电比例增至12.3%;绿证交易市场有望逐渐活跃,预计2023-2025,绿证交易量为0.28~1.5亿个,风电与光伏发电的环境价值(风光发电对应的绿证价值)市场空间也有望于2025年达到975亿元。 投资策略: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预计“绿证+权重”机制将逐步建立,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并使绿电的环境价值得以显现,利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链,绿色发电企业更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南网能源。 市场回顾: 电力设备行业本周涨跌幅为2.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在第6位。 行业热点: 远景30万Nm3/h风光制氢项目获备案。 风险提示: 绿证推进不及预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