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37

  • 锂价失守7万元关口!锂业巨头从暴赚230亿到血亏79亿仅用两年

    4月以来,碳酸锂市场延续供需失衡主导的弱势格局,现货与期货双双跌破7万元关口,创2021年以来新低。 期货价格两年时间跌幅近七成 电池级碳酸锂(日均价,元/吨)图片来源:SMM 现货市场方面 ,SMM数据显示,碳酸锂现货价格跌幅明显,4月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约7.4万元/吨。上周周初(4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6.93-7.24万元/吨,均价7.085万元/吨;上周五(4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6.82-7.14万元/吨,均价6.98万元/吨,周度均价较前一周相比跌幅约为1300元/吨上下。 期货市场方面 ,4月初,碳酸锂主力合约LC2509价格在7.4万元/吨上下,4月21日,碳酸锂主力合约LC2507‌跌破7万元/吨,至68,500元/吨;4月25日报收68,180元/吨。 2023年7月21日,碳酸锂期货在广期所上市,开盘价21.8万元/吨,仅仅约两年的时间,已跌破7万元关口,跌幅近七成。 SMM认为,考虑当前个别上游锂盐厂虽有减产减量,但总产出量级仍处高位。当前矿价也存在下跌趋势,难以对碳酸锂价格形成向上支撑。综合当前市场供需状况及原料价格走势,预计短期内碳酸锂价格或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兴业期货发布的研报显示,美国针对对华关税释放积极信号,市场情绪有所修复,但锂盐基本面宽松格局未改,正极企业排产未见明显增多,对碳酸锂采购维持按需节奏,各环节累库压力仍然较大,而上游矿石提锂产线虽小幅减产,盐湖产能则逐步进入季节性提产时期,供给过剩压力缓解程度有限。 综合各大机构的分析来看,碳酸锂期现货双双下行,核心矛盾在于供给扩张的惯性与需求增速的失速,库存消化缓慢将限制碳酸锂价格上行空间,年内或在6.5万-7.5万元/吨区间波动。 从目前的锂价来看,已接近外采矿山成本线,部分公司可能已经处于成本倒挂状态。长期来看,高成本产能或逐步出清,但供需过剩局面短期难改。 多家锂盐上市公司迎阶段性首亏 锂价底部震荡下,龙头锂盐上市公司也难逃行业周期下行影响,2024年多家公司由盈转亏。 天齐锂业(002466) 2024年营业收入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9.05亿元,上期同期盈利72.97亿元,由盈转亏。公司称,尽管公司2024年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但受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2024年锂产品的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的错配影响,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赣锋锂业(00246) 2024年实现营收189.06亿元,同比减少42.66%;净亏损20.74亿元,同比下降141.93%。赣锋锂业表示,2024年,全球锂盐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受供需格局转变、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锂盐及锂电池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公司经营业绩同比有所下降。 盛新锂能(002240)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5.81亿元,同比下降42.38%;净亏损6.2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7.02亿元,由盈转亏。公司称,2024年,锂盐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中,由于新产能不断释放以及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锂盐产品和锂精矿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电池网注意到,“锂业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在2022年达到业绩高峰,盈利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230.59亿元和205亿元;盛新锂能则在2022年取得了55.52亿元的净利润,创下了历史最佳业绩。 仅仅两年时间,2024年,天齐锂业出现上市以来最大年度亏损,赣锋锂业也迎来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盛新锂能则出现了自2020年更名以来的首次亏损。 不过,2025年一季度,部分上市公司已通过成本优化及资源整合实现边际改善。例如,天齐锂业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00万元—1.2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8.97亿元。 天齐锂业称,随着国内新购锂精矿陆续入库及库存锂精矿的逐步消化,公司各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中耗用的化学级锂精矿成本基本贴近最新采购价格。同时,受自产工厂爬坡及技改的积极影响,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 结语: 整体而言,锂价底部震荡仍将持续,拥有自有矿的企业抗压能力更强,依赖外购矿的企业可能继续亏损,未来行业复苏将依赖锂价企稳、产能出清、高附加值产品布局。同时,产业链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工艺优化和精细化管理,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 超4000家盈利、700家业绩翻倍 上市公司一季度“开门红”

    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展现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韧性与潜力,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一季度,有超过4000家在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七成,合计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8%;有70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类上市公司以及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企业成为贡献增量的主力军。有市场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内需消费为支撑的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 科技与消费共振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开端,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的实现,一季报也为上市公司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业绩表现提供重要参考。 有数据显示,在A股约54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1159家,超过10亿元的有182家;增速方面,增幅在100%以上的超700家,其中73家业绩涨幅超过1000%。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在今年的一季报中,科技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将这一趋势体现淋漓。 记者注意到,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新机遇,多家科技类企业取得历史上最好一季度业绩表现。 AI芯片企业寒武纪(688256.SH)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实现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扭亏。 胜宏科技(300476.SZ)经营业绩突破历史新高,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12亿元,同比增长80.31%;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增长339.22%。胜宏科技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坚定“拥抱AI、奔向未来”,占据全球PCB制造技术制高点,凭借研发技术优势、制造技术优势和品质技术优势,公司高价值量产品的订单规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芯动联科(688582.SH)、长川科技(300604.SZ)、思特威(688213.SH)、士兰微(600460.SH)等半导体企业均取得超过10倍的业绩增长。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消费领域,在“扩内需”政策东风下,消费类上市公司持续发力,在一季度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业绩增长超过100%的331上市公司中,消费类企业超过50家。其中,家电类企业*ST同洲(002052.SZ)、惠而浦(600983.SH)同比增幅超10倍;ST华通(002602.SZ)、光线传媒 (300251.SZ)等文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也表扬亮眼,单季度盈利均超10亿元。 龙头民企表现亮眼 从企业类型上看,民营企业在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明显颇为稳健,特别是在细分产业中的龙头民企,表现出强劲动能。 牧原股份(002714.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0.61亿元,同比增长3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91亿元,同比增加288.79%。 公司在近期的业绩会上称,年初至今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逐月下降,3月已降至12.5 元/kg。当前公司的生产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公司会做好疫病防控与生猪的健康管理,提升猪群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各类生产指标,有信心能实现今年成本下降的目标。 比亚迪(002594.SZ)在全球销量的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扣非净利润为81.7亿元,同比增长117.8%。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100.0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比亚迪乘用车和皮卡的海外市场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110%。比亚迪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将成为重要的增量市场,销量目标为80万辆。 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一季度电池销量超过120GWh,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储能销量占比接近20%。公司一季度销售净利率达到17.5%,创近期新高。 受益于AI技术的发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新易盛(300502.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增长264.1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增长384.54%。

  • 成本难降&成品销售不佳 再生铅炼厂亏损扩大出货甚少【SMM再生精铅周评】

    SMM 4月30日讯: 节前一周市场交易活跃度逐渐下滑,叠加再生铅炼厂大面积减停产,周内出货者甚少,报价不多。再生精铅主流含税出厂价对SMM1#铅均价贴水25-0元/吨,下游采购意愿差。再生铅炼厂原料成本难降,成品销售不佳,亏损压力巨大。截至2025年4月30日,规模再生铅企业综合盈亏理论值为-600元/吨,中小规模再生铅企业综合盈亏理论值为-827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废电瓶价格抗跌性强 还原铅流通货源紧缺【SMM废电瓶&还原铅周评】

    SMM 4月30日讯: 上周六再生铅主产区炼厂下调原料采购报价,回收商畏跌抛货,个别企业废电瓶日成交量达5千吨。回收商抛货后,流通货源转为部分炼厂的厂库库存,废旧铅酸蓄电池市场货源仍旧稀缺。本周废电瓶到货量清淡,炼厂再次上调采购价格。目前市场不含税废电动在9900-10150元/吨不等。 再生铅炼厂减产后,还原铅货源更为紧张同时其持货商报价坚挺,基本与再生精铅价格倒挂,下游合金炼厂买货困难;因此周内成交甚少。目前市场可流通还原铅货量预计不足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周内再生铅炼厂出货意愿较差 料下周成品铅厂库维持增势【SMM再生铅库存周评】

    SMM 4月30日讯: 截至 2025年4月30日,再生铅冶炼企业成品库存为15280吨,较上周增加2540吨。本周再生铅炼厂出货意愿较差,叠加多数炼厂处于减产或停产状态,因此成品库存有所积累但积累有限。假期部分炼厂仍维持生产,但下游电池生产企业普遍有放假预期,暂停铅锭采购;料下周再生铅厂库维持增势。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SMM再生铅冶炼厂周度开工率(2025.4.26-2025.5.2)【SMM铅周评】

    SMM 4月30日讯: 2025年4月26日-2025年5月2日SMM再生铅四省周度开工率为42.46%,较上周减少4.47个百分点。废旧铅酸蓄电池市场流通货源仍旧稀缺,再生铅炼厂原料采购报价仍旧高企,原料紧张带来的成本压力叠加下游铅锭采购意愿低迷,冶炼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因此减停产较多,本周精铅开工率维持降势。五一假期临近,期间炼厂原料供应仍是问题,企业开工情况或仍有下滑。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期铅价格周度回顾(2025.04.28-2025.04.30)【SMM铅周评】

    SMM 4月30日讯: 本周伦铅开于1948美元/吨,盘初轻触低位1942美元/吨,因特朗普逐步放松关税政策,美元指数运行重心下移,伦铅压力释放上行补涨,周间运行重心在1970美元/吨,期间摸高1972美元/吨,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4月30日15:00,终收于1972.5美元/吨,涨幅1.41%。 本周沪铅2506合约开于低位16940元/吨,受伦铅上行提振沪铅周中摸高17020元/吨,由于下游电池生产企业节前备货力度有限,且有部分企业提前进入假期,铅锭现货表现清淡拖累铅价走势,周三沪铅探低至16765元/吨;因废电瓶价格支撑铅价,尾盘沪铅触低反弹,终收于16840元/吨,跌幅0.62%。因劳动节假期,沪铅5月1-5日休市。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多家光伏胶膜企业去年毛利率为负 业内称产能收缩后“非必要不交易”

    光伏胶膜作为组件封装核心材料,通常占组件总成本的5%-8%,但其性能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组件的发电效率及寿命。在光伏下行周期,光伏胶膜盈利困境同样受到关注。 以龙头企业福斯特(603806.SH)为例,该公司去年实现光伏胶膜销售量约28.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98%,但该项业务营业收入不增反降,实现175.04亿元,同比下降14.54%。而二三线光伏胶膜厂生存压力更大,海优新材(688680.SH)、天洋新材(603330.SH)等企业胶膜业务毛利水平普遍为负值。 一位胶膜企业人士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时提到,去年开始,公司对胶膜产能收缩,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同比缩减40%,运营重心转向现金流管控,采取“非必要不交易”原则,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性开展业务。 业内分析认为,二三线胶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已持续亏损状态一年以上,当前大部分企业处于扩产能力和动力均不足的状态,预计胶膜环节竞争格局将维持稳定的状态。 盈利能力进一步分化 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胶膜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五成左右‌。去年,福斯特的光伏胶膜销量达到28.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98%。尽管营收同比下降14.54%,但毛利率保持在14.72%,显示出其作为公司核心产品与盈利支柱的地位‌。 相比之下,二三线胶膜企业毛利率则普遍偏低,甚至为负:天洋新材光伏封装胶膜产品在去年毛利率为-3.19%;海优新材该业务毛利为0.54%;赛伍技术封装胶膜业务毛利率为-2.80%,同比减少9.24个百分点,公司称,该产品因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亏损。 光伏胶膜是晶硅电池组件电池片正反面封装及保护材料,根据原材料和工艺大致分为EVA胶膜和POE胶膜、EPE胶膜等多种。2020年之后,伴随光伏产能需求增长,胶膜行业面对产能严重不足的状况,开启新一轮扩产。据业内人士介绍,胶膜作为中游辅材,扩产周期一般在9个月左右时间。 一位胶膜企业人士称,相比于上游硅料和硅片等环节,胶膜扩产周期较短,产能最先供应上来,因此也是较早发动价格战的辅材环节。 “那几年中,光伏是发展最确定的环节,吸引到大量资本进入。需求非常高,推动产品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上述胶膜企业人士称。据其介绍,胶膜更类似于代加工行业,上游是大宗树脂,包括EVA和POE等,原材料占成本的70%以上。这也意味,如果原材料价格波动,那么生产端如何控制成本,都没办法覆盖这部分带来的冲击。 因此,上游原材料行情变化对胶膜企业利润有直接影响。 分析人士称,预计胶膜市场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其定价体系主要基于对上游树脂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当光伏组件排产计划快速上量引发需求端放量增长时,可能触发树脂及胶膜产品的阶段性价格推升行情。 产能进入收缩阶段 光伏胶膜产能曾经过大幅扩张。以海优新材为例,其在2021年上市之初,胶膜产能仅有1.7亿平方米。到2024年,其胶膜产能已经达到8亿平方米,扩张达到5倍。 天洋新材于2022年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近10亿元,计划在如东、昆山、海安三地扩建光伏胶膜产能,目标是将年产能从1.6亿平方米提升至2024年底的5.4亿平方米。 2023年,胶膜细分市场竞争加剧,胶膜产品销售价格下调、毛利率下降。经营压力之下,部分亏损企业已启动产能收缩。去年11月,福莱蒽特(605566.SH)宣布拟对控股孙公司杭州福莱蒽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实行停产歇业。 面对市场急剧变化,天洋新材去年开始逐步放缓新产能投产速度,并基于成本改善和利润提升的考量,暂停了部分低效产线的生产。去年,公司对昆山天洋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项目及昆山天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亿平方米光伏膜项目的产线进行减产、停机调整,集中开工南通天洋光伏生产线,以提升光伏封装胶膜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在下游需求方面,胶膜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组件环节存在价格传导风险,叠加全球能源价格市场化加速推进,参考今年2月政策导向及历史531政策影响等因素,行业竞争已转向成本管控维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抢装潮提前透支市场需求,导致4月中旬后组件价格加速下滑,终端需求呈现疲软态势。 业内分析认为,在供需结构变化上,一方面需求端存在持续下滑预期(装机量增速或维持负增长/持平状态),另一方面供给端正经历产能出清进程,中小型组件厂商已出现经营困难。目前行业正在通过自律公约和配额制度试图稳定市场,但当前市场调节机制成效还在观望中。 据胶膜企业人士介绍,基于对行业不确定性的预判。特别是下半年需求能见度较低,胶膜生产企业实施审慎销售策略,严格把控应收账款风险,主动收缩业务规模。此外,资本市场对短期抢装行情反应冷淡,侧面印证市场对行业中长期发展的谨慎预期。

  • 北方稀土:镨钕等主要稀土产品一季度均价同比升高 一季度净利同比增727.3%

    北方稀土4月29日晚间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11622.98%。 对于营业收入增加的原因,北方稀土表示:一季度,公司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一季度均价同比升高,销量同比增加。对于净利润增加的原因,北方稀土表示:一季度,公司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一季度均价同比升高,原料成本同比降低,毛利同比增加。 北方稀土还在一季报中公告了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1-3月)主要经营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方稀土一季度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及磁性材料等产品产量和销量同比均有增长。其中,今年一季度,北方稀土稀土氧化物的产量为5730.86吨,同比增长33.99%;一季度稀土氧化物的销量为10558.42吨,同比增长57.61%。 北方稀土还在一季报中发布了其他提醒事项: 报告期,公司紧抓市场有利时机,围绕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全面提升产线运行效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多方拓展市场,纵深推进改革,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时,受上游原料供应增量放缓及下游消费刺激等政策影响,稀土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公司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担当“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重任,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生产经营方面: 一是科学组产,灵活调整原料配置,一季度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稀土金属产量及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实现同比增长。二是调整优化冶炼分离产线结构,大幅提升单镧、单铈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小品种稀土产品研产销一体化机制,实现无油碳酸铈、低氯根碳酸铈等小特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12款新开发固态储氢材料批量化生产与销售。 营销运作方面: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营销模式创新,强化营销运作,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精简优化长协客户数量及销量份额,提升长协外产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参与度。二是优化完善差异化定价新机制,公司稀土产品价格掌控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是积极拓展合规贸易渠道,稀土产品贸易收入同比增加。 项目建设方面: 一是高质量推进公司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建设,项目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及设备招标准备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公司及子公司在建项目投产见效,提升项目开工率,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科技创新方面: 一是强化科研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科研成果产出,一季度申请专利63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发布3项企业标准,形成焙烧烟气高效回收氟和二氧化硫新工艺、曲面玻璃用高端稀土抛光液等多项新工艺、新产品。二是推动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9项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按计划执行,积极申报2025年度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稀土专项任务。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稀土新型助剂、稀土阻燃材料中试线开工建设,稀土热管理纺织材料、稀土永磁盘式电机和生物法回收稀土工艺示范线建成并进入调试阶段,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的协同推进和高效开展为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一季度均价同比升高,原料成本同比降低,使得北方稀土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上涨。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进入2025年,与2024年年底相比,氧化镨钕的价格整体出现了上涨。回顾SMM氧化镨钕一季度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到:今年3月31日的氧化镨钕均价为444500元/吨,与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398000元/吨相比,上涨了46500元/吨,其一季度的涨幅为11.68%。而对比氧化镨钕2025年一季度的日均价429605.26元/吨与2024年一季度的日均价381646.55元/吨可以看出,其今年一季度日均价同比上涨了12.57%。 近来受下游需求未见明显增加、市场成交清淡的影响,镨钕价格走势偏弱。4月29日,受五一节前补库的影响,现货市场询单活跃度略有提升,市场报价采购有所回暖,不过,多数业者观望情绪依旧较重,下游对对高价原材料接受度依旧有限,市场采购情绪较为谨慎。随着磁材将迎来接单淡季,多数业者对后市信心不足,预计镨钕价格或将继续偏弱运行。关注后市稀土出口许可以及开采指标的情况。

  • 再生铅:今日精铅报价鲜少 市场活跃度较差【SMM铅午评】

    SMM 4 月30讯:­­­ 今日SMM1#铅均价较昨日跌75元/吨为16700元/吨,精废价差为25元/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活跃度不高,部分下游电池生产企业少量逢低补库;再生铅冶炼企业报价不多,基本不出散单。再生精铅主流出厂价格对SMM1#铅均价贴水25-0元/吨;不含税出厂价格在15650-15850元/吨,成交清淡。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