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75

  • 磷酸铁锂产业发展背景、当前规模及材料发展方向【SMM新能源峰会】

    SMM5月10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磷酸铁锂产业发展大会 上,吉林省华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从磷酸铁锂产业发展背景、当前市场规模、铁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发展背景 磷酸铁锂电池优势 一、用途广泛 储能设备: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之储能设备;不断电系统UPS;配合太阳能电池使用作为储能设备(比亚迪已经在生产此类电池)。 电动车辆:电动汽车、电动机车、高尔夫球车。 小型设备医疗设备:电动轮椅、电动代步车、制氧呼吸器;玩具(遥控电动飞机、车、船)。 其他小型电器:矿灯、植入性的医疗器械(磷酸铁锂无毒性,锂电池仅铁锂可满足要求)。 军事和航天领域:UPS、通讯设备、遥测系统、无人侦察机等运军事储能设备;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动力电池。 二、性能优异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寿命长、使用安全、充放电快、耐高温、容量大等性能优势。 三、磷酸铁锂需求量大 2022年,全球磷酸铁锂产量107万吨,其中硫酸亚铁工艺占比90%,铁粉法工艺占比10%。 预计至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有望达到300万吨,其中大多数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意向采用铁粉法工艺生产,以铁粉法制备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前景较大。 磷酸铁锂电池当前市场规模 新能源总体市场规模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我国新能源获得了政府与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从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这使得我国新能源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核心科技,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大的行业竞争优势。 目前,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进展可谓是迅速而稳健的。如太阳能、风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的光伏行业,由于之前几年时间里,政府部门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使得我国光伏企业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发展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此外,我国风力发电技术也十分雄厚,尤其是在对低风速的利用上,我国风电企业的技术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海上风电机组已经能够达到10兆瓦级。在储能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0万千瓦,同比增长37%。据CNESA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至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也十分可观,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各类新能源产品需求预测分析 一、动力电池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减少石油资源使用及依赖的有效手段。两年随着充电设施逐渐完善、油价上涨等原因,新能源汽车进入渗透率上升拐点,销量及渗透率增长明显提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33.4万辆,同比大增167.6%,渗透率从2020年的6.18%飙升至15.52%。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已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路线。 受此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节节攀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为545.9GWh,同比增长148.5%,同比增长率较上年提升39.5%;2022年动力电池总销量465.5GWh,同比增长150.3%;2022年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294.6GWh,同比增长90.7%。动力电池终端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产量、销量和装机量均实现翻倍增长。 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约8000万辆,渗透率约为90%。三大市场(中国、欧洲和北美)从2029年开始电动汽车转型率将超过60%,并在2035年预计将超过90%。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1210亿美元将增长到2035年的6160亿美元,增长约5倍,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需求预计将达到5.3太瓦时(TWh)。 二、储能电池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储能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广泛应用的重要支撑。由于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储能技术可以在新能源产生多余能量时、新能源产生不稳定时、为应对突发情况而进行储存,在需要时进行释放,使新能源得以充分利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能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能源安全性。因此,新能源和储能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优势,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2022年,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比94.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在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显示,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30GW,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超过120GW。新型储能总投资规模将近9000亿元。因此,储能是比肩甚至超过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大蓝海,规模为万亿元级别。 磷酸铁锂铁源材料的发展方向 主流铁源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市场对高品质的磷酸铁锂产品需求旺盛 结构待调整 产业急待升级 磷酸铁锂(LFP)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巨大的研究开发前景。磷酸铁锂制备原料主要分为锂源、铁源、碳源和磷源。其中,铁源材料主要为两种:钛白粉副产物硫酸亚铁和铁粉。 铁源材料的发展趋势 (一)硫酸亚铁 生产钛白粉的副产品硫酸亚铁:由于受钛白粉产能限制,能够提供的铁源材料有限,而且采用硫酸亚铁生产磷酸铁锂环保压力较大。因为硫酸亚铁工艺(铵法)生产1万吨磷酸铁需投放价值1200万的环保设备,需要把硫酸铵蒸出来。上50万吨就需要配套7-8亿的环保设备。 (二)铁粉 用于磷酸铁锂电池行业的铁粉大致有三种: 1,废钢雾化粉 以废钢为原材料,经气雾化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铁粉,被称为废钢雾化粉,也叫雾化粉。广泛用于粉末冶金行业,优点是产线建设周期短,产能可以快速投产释放,价格相对于其他两种铁粉较为便宜。缺点是由于原材料是废钢,导致产品里面含有大量的金属杂质,难以去除; 2,铁鳞还原粉 又称氧化铁皮还原粉,是以钢厂在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氧化铁皮做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还原铁粉,也广泛用于粉末冶金行业,优点是经过两次还原工艺,能够有效去除产品内部的C、O等元素,但由于是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故产品内也同样含有大量的金属杂质,较难去除。并且这种工艺生产的还原铁粉,原材料会受到制约; 3,还原铁粉——既能满足产量供应,又更加节能环保,金属杂质含量小。 在产量方面,还原铁粉的原材料为超纯铁精矿粉,我国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居于世界前列,不存在材料短缺。 在环保方面,铁粉法制备磷酸铁锂的废产物主要为氢气排放,废水少、环保压力小,随着后期安全环保压力的逐步加强,铁粉路线将成为一项主流工艺。 以电池级还原铁粉为铁源制备磷酸铁,不仅会降低成本,而且会降低杂质离子的引入,尤其是Cu等金属含量。具有很好的形貌特征以及粒径大小,压实性高、低温性能好,完全符合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标准。 工艺流程 (一)超纯铁精粉生产工艺 超纯铁精粉的影响因素:结晶颗粒越粗越容易解离,越容易选别,个别矿可以不经过浮选,即可达到超纯粉的要求,但一般矿都需要经过反浮选,主要是提铁降硅。一个重要指标是酸不溶物(主要是硅及铝酸盐类),一般采用药物反浮选去除。 近年来也发展出了磁选与反浮选一体选别的工艺,通过磁场来代替一部分抑制剂,减少药剂使用量,更加环保,比添加抑制剂的效果更好,即提高了选别效果及效率,又提高了回收率,减少了尾矿中的含铁量。 (二)一次还原铁粉工艺 影响还原过程和铁粉质量的因素: A、原材料铁精粉: 1、粒度 2、超纯粉全铁含量,酸不溶物含量,S含量,细度。 B、还原剂: 1、还原剂粒度:粒度<3mm才能参与反应,含碳量越高还原效果越好。 2、还原剂活性:活性越高,还原效果越高。 3、还原剂用量:一般为0.75-0.81倍。 4、还原剂需要有一定的残碳作为海绵铁的保护剂。 5、根据还原剂含硫量大小,加一定量的除硫剂 (石灰石或生石灰),添加量为8%左右。 C、还原温度和时间:受还原时采用的还原器皿的体积限制,温度一般是1150℃左右,还原时间28-40小时之间。 D、料层厚度 E、CO浓度 F、人为因素 (三)二次还原铁粉工艺 A、二次还原的目的 1、提铁,降氧,除碳。(脱碳、脱氧、脱硫) 2、清楚加工应力,提高塑性,改善压缩性。 3、整形 B、二次还原的影响因素: 1、碳氧比例合适。 2、松比及颗粒:松比小,粒度适当有利于还原。 3、还原气氛越高,对还原越有利。 4、还原温度越高越利于还原,但是温度过高容易烧结,不利于二次破碎。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还原温度及时间。 》观看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锰资源战略意义及分布情况 锰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形势研判【SMM新能源峰会】

    SMM5月9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镍钴锰高峰论坛 上,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罗文宗介绍了锰资源概述及战略意义、典型锰基新材料等内容,对锰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并对锰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剖析。他表示,资源禀赋较低、严格环保要求以及“双碳”、能耗要求也对锰产业延伸提出了挑战。应在资源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向锰下游新材料应用端发力,走绿色发展之路,并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当前,锰在锂电正极材料中的应用主要以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为主。随着材料改性技术进步,锰基正极材料镍锰酸锂(高电压)、层状锰钠材料、富锂锰基、磷酸锰铁锂等技术发展迅速,有望助力电池锰需求二次成长。 锰资源概述及战略意义 全球锰资源分布情况 锰矿资源在全球储备丰富,但分布极其不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全球锰矿可采储量17亿吨,南非、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四国的储量和占比约86%。世界锰矿不仅分布不均,且各地区的锰矿品味差异也很大,例如,南非卡拉哈里矿区的锰矿石品味达30%-50%,澳大利亚的格鲁特岛矿区的锰矿石品味更高达40%-50%;而我国锰矿品味比较低,平均含锰20-30%,主要集中在湖南、贵州、广西和重庆等地区。由于我国锰资源大矿少,小矿多,埋藏深度大,开采难度大,每年我国都从南非、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国进口大量锰矿,以弥补国内锰矿需求不足。锰对中国来说仍属于较为稀缺资源,并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我国高质量发展所需关键金属品种之一。 锰金属的重要地位 随着碳包覆、纳米化、补锂技术等改性技术的进步,锰基新能源材料产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在其下游应用领域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令人满意的锰的可替代品,锰将成为“不容忽视的第四种电池金属”。 锰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形势研判 锰产业上游情况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备锰酸锂、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及EMD均可作为锰酸锂原材料,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相较EMD纯度更高,替代二氧化锰(EMD)作为锰酸锂电池材料可大幅提升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及循环性能,在下游电动自行车与低速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池级硫酸锰:主要用于锂电池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无论是现在的NCM三元前驱体,抑或是未来的磷酸锰铁锂、钠电池的锰基高锰普鲁士白,还是固态电池的镍锰二元等材料,电池级硫酸锰都是必须的锰源材料之一。中国占据全球80%产能,三元电池为主要需求源。 锰产业下游情况 锰在锂电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当前主要以锰酸锂(LMO)和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材料)为主。LMO和NCM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容易进行工业化生产,目前已成为动力电池市场主流。 锰酸锂(LMO):现阶段锰酸锂企业正陆续使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替代EMD,期望降低成本和提升锰酸锂性能。锰酸锂相对成熟、成本低,无污染,制备容易,安全性能高,理论容量低,循环性能较差,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轻型电动车、电动工具及3C数码产品等。中国锰酸锂出货量逐年上升,多用于轻型动力领域。根据EVTank调研统计,2016—2021年中国锰酸锂出货量逐年上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出货量达10.7万吨。 三元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NCM的生产,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其中中国产量份额在80%以上。三元材料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上市企业,分布于湖南、福建、北京等地。在“妖镍”、“妖锂”、“钴奶奶”的背景下,基于新能源材料可持续发展需要,锂电正极材料“去钴低镍化+高能量密度”趋势明显,三元主流是高镍化发展。 锰产业未来形势研判 (1)新能源领域锰系材料应用将成为未来的竞争焦点 在新产业周期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的多样化驱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材料迭代创新随之加快。继镍和钴之后,锰基正极材料正迎来第二波需求高峰。预计2021—2035年锂电正极材料用锰量将增长超过10倍,中信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锌锰电池行业对锰的需求量为45.5万吨,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对锰的需求量将达到30.8万吨。受益于锰基正极材料渗透率提升,2035年动力电池行业用锰量有望超过100万吨。新能源领域对锰的需求则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势头并将成为未来锰系金属产业链竞争的焦点。 (2)锰系金属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格局明显 全球锰资源供应寡头垄断格局十分明显,主要锰矿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必和必拓(旗下SOUTH 32 公司)、淡水河谷、英美资源、埃赫曼(ERAMET)、Jupiter Mines、卡拉哈里联合锰矿公司(UMK)等。这些公司占据了全球几乎全部的富矿锰资源。我国国内锰系金属主要生产企业主要湖南、贵州、广西等地。从产业链布局上看,国内企业受制于资源端的限制,一般在锰系金属的应用、选冶及加工端发力,形成局部产业链优势。从行业发展角度上看,我国未来锰系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不可能完全基于海外资源开发利用而形成,而一定是集国内相对优势资源开发、海外优势资源稳供、金属选冶、下游细分领域精细加工乃至尾矿(锰渣)综合治理等环节于一身的全产业链企业。未来锰行业的竞争力一定是能够利用全产业链优势,形成行业全产业链条的有效竞争能力。 锰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资源禀赋较低、严格环保要求以及“双碳”、能耗要求也对锰产业延伸提出了挑战。 (1)低品位碳酸锰矿制约高质化开发应用 我国锰矿以碳酸锰为主,资源禀赋劣势明显,总体上品位较低,比较优势较弱,锰三角矿石品位大多在10-18%之间,已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锰矿床储量规模大多较小、矿石质量差,如矿石主要有害组分磷含量较高,SiO2、TFe、CaO、MgO等伴生组份种类多且无综合利用价值;新发现的普觉(西溪堡)锰矿、高地锰矿、道坨锰矿、桃子坪锰矿等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埋藏深(1000米以下)、开采技术条件差等制约因素突出,缺乏深度除杂、短流程等技术支撑。 (2)“双碳”目标制约碳酸锰矿开发利用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减排目标将逐级下沉落实,给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形成硬性碳减排约束。我国以碳酸锰为主的锰矿资源,主要原料生产环节与能源投入均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其富碳特征及初级加工利用方式均将给未来锰产业碳减排造成巨大压力。 (3)刻不容缓的生态环保要求对锰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锰三角的环保问题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的污染治理问题做出重要批示,从湖南、重庆、贵州在锰三角的行动表明,锰三角的环保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近年来,为规范锰产业发展,降低锰渣污染,出台了非常严格的环保政策。根据最新的《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及《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对锰渣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最新要求,电解锰渣必须100%实现无害化处理方能满足清洁生产正常要求,其余锰渣水溶性总盐须≤5%方能进入锰渣库堆存。 解决思路之一: 在锰金属的全产业链上做文章,内取资源,外获权益。在资源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向锰下游新材料应用端发力,走绿色发展之路,并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典型锰基新材料介绍 当前,锰在锂电正极材料中的应用主要以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为主。随着材料改性技术进步,锰基正极材料镍锰酸锂(高电压)、层状锰钠材料、富锂锰基、磷酸锰铁锂等技术发展迅速,有望助力电池锰需求二次成长。 磷酸锰铁锂(LMFP) 磷酸锰铁锂(LMFP)作为磷酸铁锂(LFP)最重要的改进方向之一,通过碳包覆等改性技术可有效改善磷酸锰铁锂(LMFP)电子电导率及离子迁移率,改善导电性能,有望率先得到产业化应用。得益于高电压的突出优势,磷酸锰铁锂可以与现有的正极材料进行混掺,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有15%的提升,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可以应用于动力、储能等场景,市场空间可能在百亿甚至千亿级别。 镍锰酸锂(LNMO) 镍锰酸锂(LNMO)材料结构稳定、具有高电压平台、高比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因此其在大容量锂电池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但由于目前无匹配的电解液,产业化难度较高。目前仅有少量企业能够量产镍锰酸锂电池。 富锂锰基材料 富锂锰基材料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好。比容量高达到300mAh/g,几乎是目前已商业化正极材料实际容量的两倍,因此其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与锰酸锂配合使用,可使锰酸锂电池寿命提升一倍。但富锂锰基材料具有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循环过程中电压衰减等缺点,对其改性技术较为复杂,目前产业化难度较大。 钠离子电池 目前钠电池适用场景仍以储能与两轮车为主。在电动两轮车新国标铅酸改锂需求背景下,钠离子电池比锰酸锂电池更具高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优势,无需与三元电池搭配使用,且成本不受锂价波动影响,预计在电动两轮车市场将占据较大优势。 》观看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SMM5月10日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 上,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朱谷昌介绍了地热能(温泉)利用情况、黑科技—磁悬浮检波器找温泉原理及磁悬浮检波器找温泉的实例。 一、地热能(温泉)利用情况 1、绿色清洁能源—地热能 2、地热能类型 3、地热能产业链模式 4、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热能政策的演变 5、2018年—2021年国家层面有关地热能行业政策的重点内容 6、2021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 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地热资源勘查工作。 ◆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 ◆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鼓励地方建设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进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在“双碳”目标下,对地质新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的要求;尽可能减少传统化石类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调整产业构成、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为中原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如: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十三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系统保障”的原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推广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发展,提升重点区域能源绿色智能高效水平,力争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体可再生能源比重达15%以上。 二、地热能(温泉)常用地质勘查技术 1、地热资源赋存条件 2、地热能勘查勘查流程及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1)资料收集与综合研究 收集勘查区1:20万、1:5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勘查区的地层(含水层、隔水层)、岩性、构造以及地热梯度、补泾排特征、地下水位、侵蚀基准面、径流模数等各种水文地质情况。 (2)开展野外踏勘工作 了解拟勘查区实际的地形地貌和基础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开展工作区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区内地热水储集层、盖层、通道、热源水源和滞留情况 (3) 主要的物探工作方法有: ①高密度电阻率法测深; ②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 ③大地电磁岩性测深; ④可控大地音频电磁测深。 (5) 优选地热靶区2-3个,施工地热井,开展验证 3、磁悬浮检波器原理与技术指标 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新型地球物理仪器开展地下水或地热资源情况。这种新型物探仪器—磁悬浮检波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效果好。 检波器分有源和无源两类: 有源检波器(机械式、电感式、电容式、压敏电阻式、微机电式和光纤检波器)具有频带宽的特点,但有信噪比低及野外供电不便的局限, 而且价格昂贵。 无源检波器(压电式、磁电式)信噪比高,无须供电系统,但探测频带很窄。 因此只要拓宽探测频带,无源检波器就具有有源检波器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型磁悬浮振动传感器 新型磁悬浮检波器,采用磁悬浮技术替代传统振动传感器中的弹簧或簧片,增大探测频带宽度,提高探测灵敏度。 一维磁悬浮检波器的原理 磁悬浮检波器的技术参数 磁悬浮检波器的特点 磁悬浮检波仪找地下水或温泉工作原理 当流体(水、油、气)穿流介质时产生 弹性波。不同频率和能量的弹性波沿着介质向上传播。因低频弹性波的衰减较小, 可以沿介质向上长距离传播。沿着设计的测线探测弹性波的能量,  最大点对应  的位置之下,就是流体穿流的位置。 磁悬浮检波仪是一种地下管道和坝体漏点以及地下空洞和地下水的直接 探测设备,不电磁测量方式原理相比,这一技术可以直接精准定位,探测深度可达 400 余米,已广泛用与地下管道和堤坝检漏、地 下管道和地下空洞探测、地下水和温泉勘探以及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三、磁悬浮检波器找温泉应用实例 利用磁悬浮检波器快速有效的获取温泉信息、较准确地判定地质构造通道、热储空间等,在湖南、福建等地进行了找温泉示范,取得良好的效果。 1、湖南省湘乡泉湖镇温泉探测 2、湖南湘潭市鹤岭镇磁悬浮检波器找温泉 3、福建漳州磁悬浮检波仪找温泉 磁悬浮检波仪器找地下水/温泉有明显的优点 (1)仪器重量轻巧, 重量约7.7公斤;在比较复杂的地形环境中,只要人能到达,单人都可以灵活使用; (2)测量效率高:测量一点只需要10秒左右,当场出结果; 一天单台仪器可以测点500点左右;, (3)读数准确,能够快速出结果,数据直接圈定异常,不需要后期处理; (4)数据可靠; (5)自主研发的原创性仪器,在寻找地下水、温泉等方面,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直播中】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展望 中国针状焦市场预测 动力及储能电池铝箔市场展望 》【新能源峰会直播】中国锂市场供需及产能扩建分析 储能市场需求预测 全球光伏行业前景展望 》【新能源峰会直播】宏观与新能源产业前景展望 矿产供给形势与对策 打通产业大动脉驶入快车道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氢能核心装备国产化发展势态【SMM新能源峰会】

    SMM5月10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 上,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房晓龙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产品、专利布局及体系认证等相关信息,并对氢能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企业介绍 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50强。企业致力于氢能利用产业化技术突破及关键装备研制,形成氢的制/储/输/用的完整产业链和氢能分布能源体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 主要专注于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氢气循环系统、空气压缩机等)、氢能装备(加氢站压缩机、加氢充装压缩机等)研发、生产、销售及氢能产业的工程服务,员工总数300余人,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科研团队100余人。在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烟台等地都设有分公司和研发中心。 东德部分研发平台 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国家平台,五个省级平台,八个市级研发平台。 承担项目 承担多项国家发改公关项目、省级项目、市级项目等。 行业内主要荣誉 荣获行业内各类奖项20余项,主要包括:潜力供应商奖、市场力奖及技术力奖、氢燃料电池产业链TOP 50、燃料电池BOP与核心材料20强、中国氢电产业链国产化优秀贡献奖等等。 主营产品-氢循环系统 主营产品-空气环系统 主营产品-隔膜压缩机 技术水平 两个行业标准 四个质量体系 专利布局及体系认证 知识产权布局467项,为燃料电池BOP部件专利最多,保护范围最广的企业,氢能行业首批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 加氢站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空压机在2021、2022年度被评为山东省首台(套)。 产业化能力-国产化-自制化 1.原材料(外购件、标准件):除油封、轴承两个关键部件为进口外,其余全部国产化,零部件国产化率可达90%以上。 2.加工制造:泵头、电机、控制器均为自主设计及生产,从模具设计制造、毛坯生产、机加工(转子、壳体、转子轴等)、电机生产(定子绕线、定转子加工等)、装配等均为自制,自制率可达90%以上。 3.过程测试及DV试验:除振动、EMC等试验为委外,其余均为东德燃料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工程实验室测试设备测试。 发展空间 东德氢能再出发 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开发,解决国内氢能产业卡脖子的问题。 加氢站隔膜压缩机 1.高校合作,强强开发。 2.智慧零碳工厂建立。 3.压缩机核心部件国产化,核心部件90%自制。 4.2022年市场占有率20%。 5.2023年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 对发展空间的反思 1.产业链不断的完善,东德还能做什么? •下游--中游--上游。 •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多。 •加氢站增多。 2.制氢 •充装压缩机。 •加氢站隔膜压缩机的制造经验,专业的团队。 •充装压缩机全系列化,定制满足不同客户。 展望未来 180亩,两期建成。 行业内最大的氢能装备压缩机生产线。 行业内最大的空气系统生产线。 行业内最大的氢气循环系统生产线。 氢能产为发展-抱团取暖 1.夯实氢能产业基础、推动核心产品国产化、产业链健全。 2.全体氢能人团结一致。 3.致力于氢能产业的发展。 4.核心技术破冰。 5.关键部件国产化。 6.降低投资运行成本 。 7.提高服务质量。 》观看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大咖分享:磷酸盐正极锂电池发展潜力 高比能量电池技术路线【SMM新能源峰会】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 5月10日讯:在由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磷酸铁锂产业发展大会 上,天津先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长/董事长梁广川针对提升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比能量-技术路线与方向进行了分享。他分别从磷酸盐正极锂电池发展潜力、高比能量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磷酸锰铁锂材料与电池、磷酸盐锂离子电池发展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磷酸盐正极锂电池发展潜力 磷酸铁锂的优势 环保:不含重金属元素 安全:是目前十分安全的锂离子电池体系 长寿命:循环寿命可以到1万次 低价格:目前是综合成本较低的锂电池体系 资源丰富: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电动车,储能等领域 近年来,行业逐渐认识到磷酸铁锂的价值和趋势。发展到如今,LiFePO4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将继续改进容量、压实密度、电子导电率、离子导电率。 预计在未来十年里,磷酸铁锂仍然是主流,目前规划产能超过了1千万吨。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总出货量达812GWh,同比增长86%。 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 1488GWh!总投资超8000亿!2023年将有274个电池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总体来看,目前电池产能过剩,但是距离我国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粗略估计对电池的保守需求 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启动电池、电动船舶以及通讯基站总体对电池的需求将不低于100Twh。 高比能量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 提高磷酸铁锂电池比能量的技术路线,从材料——包括高容量、高压实正极材料,硅碳负极、高浓度电解液提体系;结构方面——包括降低箔材厚度、采用薄隔膜技术、改进封装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配合补锂技术——负极补锂、正极补锂等体系进行改进。 目前的成功案例有2021年,国轩高科宣布研制成功21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55Ah,830g);比亚迪:目前刀片电池单体比能量180wh/kg,系统140wh/kg。 磷酸铁锂材料高比能量化的技术方向 纳米/调制结构;掺杂/界面工程改性;更高的压实密度: 2.8g/cm3? 补锂技术:弥补锂损失;新型的导电剂;改性磷酸铁锂:提升电压,包括磷酸锰铁锂,磷酸钒锂。 研究显示,目前的基础上,将磷酸铁锂的容量提升到160mAh/g,可以提升14.2%的比能量;将负极的容量提升到500mAh/g,负极用量减少到原来的70%。而复合铜箔技术可以将铜的用量减少到2um。 以此计算,电池的比能量可以提升14%左右磷酸铁锂电池可达到240wh/kg,且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磷酸锰铁锂可达到280wh/kg左右。 磷酸锰铁锂材料与电池 通过磷酸锰铁锂与其他正极材料的对比可以发现: 磷酸锰铁锂拥有如下优势:电压平台高、容易标定SOC值、材料生产设备与磷酸铁锂相同、电池加工工艺与磷酸铁锂相同、比能量高、可以方便的调整电压平台值、安全性大幅度提升、成本更低。具有资源优势。 短板方面:碳含量高、压实密度低、电压平台达不到理论数值、存在Jahn-Teller效应及溶锰现象、循环寿命低、高温自放电大、加工困难、成本高、需要配套的特殊电解液。 综合来看,其应用方向是两轮车,家用储能 、小动力、电动工具,最终可能会应用于电动汽车之上。 磷酸盐锂离子电池发展方向 未来,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或许能进一步向高重量比能量、高体积比能量方向发展,进一步突破比能量极限。 此外,其或将拥有低制造成本,包括低成本磷酸铁制造工艺、磷酸铁锂制造合成技术、磷酸铁锂的批次稳定技术、磷酸铁锂无粉碎技术、磷酸铁锂干法制膜技术等方面。 未来,磷酸盐锂离子电池会更加向专业化发展,满足不同需求。 总结: 磷酸铁锂已经确定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正极材料;从比能量的角度看,磷酸样电池体系还有大幅度改进空间;车用、储能、换电都对高比能量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优化。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SMM5月10讯:在由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碳素及石墨应用大会 上,中铝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孙毅介绍了锂电负极材料市场、负极材料生产工程化技术要点、SAMI负极材料制备的工程技术、基于降本增效的负极材料与传统碳石墨融合。 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概述 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约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约为40%,在动力锂电池的材料成本构成中,负极材料占动力电池成本的比例为12%-15%,负极材料约占新能源汽车的总成本大约为:40%×15%=6%,其中石墨化加工费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 中国2018年负极材料产量为19.2万吨,2019年产量约为26.5万吨,2020年产量约为36.5万吨,2021年产量为72万吨,2022年产量140万吨左右;预计2025年产量280-300万吨。 负极材料生产工程化技术要点 (1)高品质(高端化、差异化、均质化、耦合)。 (2)经济性(原料选择、一体化、循环利用、物流、弹性生产)。 (3)高效(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 (4)安全(设计的本质安全)。 (5)绿色(环保、节能、降耗)。 (6)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SAMI负极材料制备的工程技术 一体化布置与坩埚制备 负极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预处理、造粒、石墨化、筛分除磁。 坩埚制备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与辅料处理系统 前驱体一体化技术 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术 提高制品的导电性、导热性; 提高制品的耐热冲击性和化学稳定性; 改善制品的润滑性; 排出杂质,提高制品的纯度; 提高石墨化程度和充放电容量; 降低硬度,提高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 废气治理与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基于降本增效的负极材料与传统碳石墨融合 抢占石油焦资源: 主料(1比1.2)冲击低硫焦市场、拉动石油系针状焦(低端)市场,辅料抢占中高硫焦(阳极级)市场(1比2),加之石墨化阴极对低硫焦需求增加,国产石油焦涨价是必然。从而引发进口石油焦总量增加(高硫、中硫、低硫),促进煅烧企业扩产与新布局。 带动沥青基资源 :给煤系针状焦企业生机,拉动煤焦油市场,相对影响沥青产量。 挤压单纯增碳剂企业: 电阻料经过高温石墨化,作为副产物,用于钢铁工业高端增碳剂性价比高。 石化企业意识到源头控制,龙头负极企业与高品质焦源头联合: 资源在手有话语权、共赢。 煅烧企业: 可以生产煅烧针状焦、煅烧低硫焦(负极主料)和石墨化电阻料(粗颗粒)与保温料(细颗粒),需要有品种、品质、粒度的区分。 阳极企业: 可以生产石墨化炉箱板、坩埚(圆、方、成型机不同、焙烧曲线不同) 阴极企业: 除了生产坩埚,还可以生产石墨化炉头电极、碳化炉用坩埚等。 负极企业: 着手循环经济。生产物料“内循环+外循环”包括旧电阻料、旧保温料、旧箱板、旧坩埚等炭与石墨材料。 融合趋势: 阳极企业与负极企业互动,阳极生产采用石墨化焦降低电阻;给高硫焦扩大应用带来机遇与挑战。 结语 锂电负极材料发展方向: 安全、高容量、高倍率性能、高循环性能、低成本等。 锂电石墨负极材料工程化方向: 基于高品质低成本的大型化、集约化、绿色安全、数智化,多品种细化市场。 锂电石墨负极材料生产降本增效途径: 一体化布局、连续化生产、优化工序物流、负极与碳石墨融合、扩大原材料选择范围、资源循环利用等。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SMM5月10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电解液大会 上,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白国华介绍了公司关于碳酸酯类溶剂产品的相关布局情况。他表示,截止目前,国内DMC——有效产能约88万吨/年,其中华鲁恒升产能60万吨/年,占比约68%。实际产量约890吨/天,华鲁恒升产量550吨/天,占比约62%。国内需求量约450吨/天,华鲁恒升投放量300吨/天,占比约66%。 2021年,华鲁恒升布局了碳酸酯类溶剂产品,进入了新能源相关领域,近三年来通过装置的不断优化、增量扩容、延链扩群,打造出碳酯柔性多联产平台,实现了锂电化学品系列化。 碳酸酯类溶剂发展历程 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碳酸酯类产品技术,进一步优化并扩大产能,提升公司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具备在市场挑战下继续保持前列的能力。 公司目前已具备了足够大的产能储备能力: EMC+DEC 产能方面: 截止目前,国内EMC+DEC——有效产能约157万吨/年,其中华鲁恒升产能35万吨/年,占比约22%。实际产量约 1030吨/天,华鲁恒升产量450吨/天,占比约43%。国内需求量约650吨/天,华鲁恒升投放量360吨/天,占比约55%。 DMC 产能方面: 截止目前,国内DMC——有效产能约88万吨/年,其中华鲁恒升产能60万吨/年,占比约68%。实际产量约890吨/天,华鲁恒升产量550吨/天,占比约62%。国内需求量约450吨/天,华鲁恒升投放量300吨/天,占比约66%。 三种碳酸酯类溶剂储存能力 超大的储存能力, 可以有效增强装置检修、需求骤增等情况下的供应调节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供应保障能力。 电池级碳酯产品质量指标: 企业内部质量标准,主含量均高于99.998%,总醇小于10ppm,送到客户水分小于10ppm。 公司的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均已通过SGS、谱尼测试等行业权威检测机构检测与认证。 此外,公司已具备安全高效便捷的电池级碳酯产品的物流配送能力: 发运能力: 公司具备日发运2000吨以上的电池级的物流配送能力,并且应市场后期需求增加,仍储备了大量运输车辆。配送车辆采用坦克罐运输,专罐专用。 装车能力: 公司同时具备 辆车的装配平台,严格按照罐体专业指标进行检测,精准控制罐体内水分含量,确保装车效率和装车质量。 运输安全: 严格落实车辆安全检查、司押人员培训考试等环节,并全程监控在途安全。 未来几年发展经营情况: “十四五”期间,公司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一主线,强化创新驱动这一动能,发挥项目带动这一载体,将主业做强、做优、做精、做细,推进高质量发展。 依托核心技术,巩固多联产竞争优势;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步入更高端; 着力跨区域发展,推进第二基地建设。 精强主业,做优做强 专注主业、突出核心、做好强项,注重内在的发展质量和健康程度,追求稳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始终锚定提升行业竞争力这 一目标不偏离,聚焦聚力于精强主业这一任务不懈怠,将主业做优做强。 所谓“做优”就是优化产品、技术、资源、市场、人才等结构,让其更富有效率、更节约合理、创造更多价值。 所谓“做强”就是把握好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的关系,以更高端的产品、更先进的工艺、更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SMM5月10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 上,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双碳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春方讲解了氢能政策;介绍了可再生资源地热资源、污水源余热利用、空气能利用、氢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系统等内容。 项目概况 园区利用— 市政公交车(厂) 现有规划:依托无人公交环线形成智慧交通骨架,建设1处智慧交通管理中心,对园区进行监测。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和理念,在园区建立智慧公交驿站和无人驾驶示范区,打造智慧、高效的公共出行服务。 氢能政策支持:国内已有23省市区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 ①2019.2-《禅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和公交充电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②2019.8-《关于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的决定》。 ③2020.3-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 ④2021.6-《青浦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激发“青氢”绿色动能实施办法》。 ⑤2021.10-《关于佛山市南海区新能源(氢能)市政、物流车辆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 ⑥2021.11-《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⑦2022.1按照《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关工作安排,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决定在“十四五”期持续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支持政策体系。 能源方案 项目需求和范围 基本需求: 1)园区内全部 集中供热; 2)园区内部分 集中供冷(除公寓)。 拓展供需: 1)污水处理厂 需:建筑供热(冷)+污水工艺供热; 供:太阳能光伏+氢能生产、储存+生物质供热+蓄能(冷热电)。 2)公交车站 需:建筑供热(冷)+公交充氢(站); 供:太阳能光伏+地源储能。 3)园区供太阳能光伏+加氢燃气(工艺、生活)+工艺余热+地源储能。 负荷模拟 利用区域能源分析计算软件进行能耗模拟计算。 该模型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分别建立了时间指派。 可再生资源--地热资源 本项目拟采用两种地热井:浅层换热井和中深层地热地埋井 可再生资源--污水源余热利用 2#能源站内设置污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污水处理余热为园区供冷、供热。 可再生资源--空气能利用 空气源热泵适用地区分为四类: ① 低温结霜区(西安) ② 轻霜区 ③ 一般结霜区 ④ 重霜区 可再生资源--氢燃料电池 污水处理厂场地开阔具备制氢、储氢条件,拟在2#设置氢燃料电池。 削峰填谷--集中、分布式蓄能 自主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消防水池的组合式蓄冷系统。 拟在2#设置集中蓄能水池,用于电锅炉蓄热及制冷机蓄冷,同时利用分散在各地块的消防水池蓄冷。 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光伏系统 1.  光伏发电板参数 2.全年发电量 屋面的50%面积铺设光伏组件;污水处理厂、公交场站设置太阳能光伏组件用于光伏发电。 零碳目标实现 方案技术对比 运行模式 》观看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投资绿色未来须知:自愿碳交易市场现状、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SMM新能源峰会】

    SMM5月10日讯:在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地热减碳和碳交易峰会 上,INP Capital的CEO & 创办人Steven就自愿碳交易市场概况、市场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自愿碳交易市场概况 自愿碳交易市场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或组织都在投注努力,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以及将存储于大气中的碳清除出去,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机制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与金融市场类似,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于碳市场进行买卖,而用来进行买卖的货币或单位被称为碳信用额。 可进行碳信用交易的市场主要有两种:自愿碳市场及合规碳市场。合规(或强制)碳市场是指由政府及强制排放来源建立或管理的交易系统,参与者需达致某约定的减排目标量,而自愿碳市场自由特定机构核证减排量。由于目前的合规市场仅涵盖全球11%的排放量1,自愿碳市场对协助减碳过程至关重要。 自愿碳市场(VCM)通常由某些国际组织、国家或企业建立,可能不一定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 与金融市场一样,自愿碳交易市场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项目开发商于生产、核实及签发信用额后首次向买家出售碳信用额的市场。而二级市场是指所有后续交易发生的市场。 自愿碳交易市场特征 机构及参与者 自愿碳市场在合规市场以外运作,是以自愿性质运作的,包括注册、购买及出售碳信用额。简单而言,自愿碳市场让买卖双方就买卖若干数量的碳信用额达成协议。 标准 合规碳市场的管理有别于依赖政府及执法机关自上而下管治的方式,碳标准往往是由国际非政府组织(NGO)来制定并管理。 定价 碳定价不仅是自愿碳市场的关键,也是整体碳减排之路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反应温室气体排放的客观性,提供经济信号,并且可以作为排放活动变动指标以及降低排放量的指标。碳定价有多种形式,其定义的范畴也会因应不用碳排放机制而有所不同。 碳信用资产分类 尽管碳信用并无全球公认的官方资产分类,但主要市场及全球资产管理人通常会将碳信用看作为一项衍生工具进行交易。作为流动及可投资的资产类别,2020年的碳交易规模每天约为10亿美元,涵盖实体碳、期货及期权。在美国,商品市场监管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亦强调其司法管辖权及法规适用于碳信用期货交易及与在美国交易所买卖的碳信用定价相关的市场。 自愿碳交易市场现状 全球碳交易市场概览 由于自愿碳市场逐渐成为国内外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选择工具,近年来碳交易市场的增长进一步加快,签发/注册、交易及价格均大幅增加。碳信用交易主要集中发生在自愿碳领域,整体碳信用市场于2021年增长48%,来自国际、国内及独立信用机制已签发的信用额总量由2020年的32,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至2021年的47,8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自2007年以来累计签发的信用额月为4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2年自愿碳交易市场回顾及趋势 我们将通过全球交易平台Xpansiv旗下的现货市场CBL产生的数据1来研究过去一年的自愿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趋势。 趋势一:短期增长放缓并未影响长期增长趋势 趋势二:越来越多地使用标准化合约和基差交易 趋势三:基差交易成为主流 趋势四:对高质量的排放抵消和新的质量指标的需求日渐强烈 随着公众对信用完整性的关注增加,市场参与者在2022年表现出对高质量排放抵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Xpansiv根据市场参与者这一需求,推出了可持续发展全球排放抵消(SD-GEO)合约,该项目需具备至少五个已验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 自推出以来,SD-GEO合约交易价格一直显著高于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价格始于10.50美元/吨,2022年底时则为9.80美元/吨。 自愿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彭博预测,到2030年及2050年,全球自愿碳市场的估值分别达到1,900亿美元及5,460亿美元,显示私营机构的需求强劲,而自愿碳市场增长前景可观。 自愿碳交易市场挑战与机遇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 重卡领域大功率控制器产品解决方案【SMM新能源峰会】

    SMM 5月10讯:在由SMM主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三电技术论坛 上,深圳市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夫分享了重卡领域大功率控制器产品的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2022年1-12月,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688.7万辆,新车销售渗透率已达25.6%。 1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涨幅预计在40%左右,新车渗透率也将在40%左右,整体销量规模有望触达1000万辆。增量空间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三线及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 公司的大功率控制器在芯片的设计开发,动力总成系统的设计与制造、IGBT模块&碳化硅模块的封装&测试以及电机控制器&多合一辅助控制器的开发方面均有优势。 此外,公司还拥有独立控制器、辅助控制器/整车控制器、集成式动力总成以及IGBT模块/SiC模块等四大类产品。 提及I70控制器方面 ,产品示意图如下: 产品特性&优势: 大功率平台化产品—— 产品输出功率等级进一步提升,完全覆盖540kW的市场需求,功率密度达到25kw/L; 双芯片双平台布局 ——采用DSP+CPLD的双芯片、双平台的设计布局,提高产品的控制精准度的同时,在异常保护的处置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等级的防护标准—— 精密的结构设计,使产品在防护安全层面达到了IP68的等级标准; 安全的模型化设计—— 产品研发,基于模型定义、模型仿真、代码生成技术,实现极优的产品安全方案。 S31集成式动力总成控制器方面: 是第二代电机、电控集成式设计理念下的产品,具有优异的EMC(CLASS 3)和振动性能(6g)。目前累计装配超1万台电动大巴,运行时间超5年,单车经历50万公里行驶应用。 T09二合一控制器方面: 可用于重卡车型或混动车型的双电机控制器;二合一驱动布局,双路输出,可分别用于驱动电机和发电机的控制,最大满足300kW的单路输出;SiC模块的应用,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特性。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社会在发展,行业在进步,未来,我司将在新能源电动化的浪潮里探索新领域,进一步转型自动化发展,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紧跟行业发展最前沿,同时加强合作,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贡献更大价值。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开发重卡、矿卡、电动船舶等新市场;扩大并建造自动化产线,提升产能和品质;加大研发投入,保证行业内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政府、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招揽人才,保证就业。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