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143

  • 近几年镓价大起大落 下游应用如何? 2024年我国金属镓产量或超1000吨【小金属峰会】

    SMM7月21日讯:在 2023SMM第十一届小金属产业峰会--稀散金属论坛 上,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艳介绍了镓市产业链布局、供需情况,以及半导体材料历程等内容。 产业链布局 工业镓 磁材: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电梯等。(金利永磁、东海磁材、福建长汀等) MO源:三甲基镓、三乙基镓。(南大光电、安徽亚格盛、佳因光电等) 合金:液态金属、牙科合金、温度计、金属靶等。(云南中宣等) 氧化镓 高纯镓 砷化镓:半导体材料、发光二极管(LED)、射频器件等。(三安、中科、先导、大庆、康鹏、AXT等) 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可靠性高功率微波器件。(纳维、中镓、镓特等) 晶硅太阳能掺杂、CIGS: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隆基、金科、协鑫等) 锑化镓、铟镓砷等其它:激光器、探测器、核聚变、医药。(中科院半导体等) 供需情况 以下是SMM近三年半的价格走势图,从图表来看,这几年镓价格还是经历了较大的起伏。 中国原生镓主要产区 金属镓主要来自于氧化铝的母液,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提取原生镓相比其他方式最具备成本优势,全球高品位含镓铝土矿多集中在中国,自2010年中国原生镓生产技术成熟后,国内产量便占据了全球原生镓产量的主导地位。 中国氧化铝生产分布(单位:万吨) 2019-2023年中国原生镓产量及预测 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国内的产能逐年扩大。2021年金属镓产能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了约40%;根据当前国内厂家的扩产速度,预计到2023年后,国内金属镓产量会达到1000吨以上,但有些项目的进度比预期要晚一点,有可能这个产量在2024年得到实现。 2019-2023年全球再生金属镓产量及预测 日本是全球金属镓使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由于资源的匮乏,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镓废料或部分电子产品中的镓进行回收,再生金属镓回收的能力较强,因此日本的再生镓回收数量占到使用总量50%以上。 半导体材料历程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查询,1947年,晶体管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标志着半导体时代的开启。1958年集成电路的出现加速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经过半个世纪,半导体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从半导体材料、设备到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的产业链。 之后,半导体经过了几代的发展,第一代半导体是“元素半导体”,典型如硅基和锗基半导体;第二代之后半导体材料是化合物半导体,到目前为止,具体归类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硅(Si)和锗(Ge)等元素的半导体材料。 第二代: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 第三代: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等为代表。 第四代:氧化镓(Ga2O3)、氮化铝(AlN)等。 与金属镓相关的第二、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当前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砷化镓和氮化镓。 砷化镓由砷和镓两种元素化合而成,具有高频率、高电子迁移率、高输出功率、低噪音以及线性度良好等优越特性,是光电子和微电子工业最重要的支撑材料之一。 氮化镓是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更大的电子饱和速度以及更高的抗辐射能力,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对半导体材料提出的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新要求,更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 砷化镓和氮化镓主要使用领域 氧化镓(Ga2O3) 和其它几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相比,氧化镓具体如下几个优点: 1.更好的载流子浓度的控制+热稳定性 2.超宽带隙 3.太阳盲区波长 4.更低能耗 公司简介 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位于中国湖南株洲金山科技工业园,是一家专业从事小(稀散)金属、半导体材料、显示发光材料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其产品主要有铟、镓、铋、碲、锡及其各类制品等,并销售至日韩、欧美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以满足液晶显示器、半导体、电子、太阳能、医药等行业的不断需求,已同国内外的客商建立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回收有价值的物料,实现了从原料-材料-产品-物料回收循环产业链和资源的再次利用。 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体系以及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 主要产品 》查看2023小金属产业峰会文字直播

  • 国家战略资源:硒产业现状、政策影响及未来发展前景解析【小金属峰会】

    SMM7月21日讯:在SMM举办的 2023SMM第十一届小金属产业峰会--稀散金属论坛 上,佛山市伟峻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海光介绍了硒产业发展现状、锰硒关系、影响硒行业发展的政策因素、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含硒电池、硒产业未来前景等内容。 硒产业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今,硒的国内流通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口量也随之逐年递减。跟我国目前的经济周期比较吻合。 硒的国内流通总量(单位:金属吨) 数据表明从2018年至今,硒的国内消费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出口量也随之逐年递减。 硒的消费(单位:金属吨) 1、电解锰行业占比43%,仍然是占据着硒消费的最大比重。 2、其次是玻璃和陶瓷行业,占比23%。 3、第三是饲料及农业行业占比22%。目前生产用硒量在600吨左右,近两年国内用量增长较快。 4、光伏产业:Se是制备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主要材料之一。 5、其他行业近年来虽有发展但消费量无太大变化。 2022硒在不同行业的消费比重(%) 锰硒关系 二氧化硒是一种强氧化剂,可被二氧化硫、氢气、氨气、一氧化碳及碳等还原为单质硒,遇水生成H2SeO3,碳酸锰矿是直接利用硫酸与碳酸锰化合反应制取硫酸锰溶液,再通过中和、净化、过滤等一系列工艺制备为电解液,经加入添加剂如二氧化硒、亚硫酸铵等即可进入电解槽进行电解;是电解金属锰电解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添加剂,二氧化硒对电解金属锰电化学行为存在促进锰沉积和抑制氢气析出的双重作用。 每生产一吨电解金属锰需使用1-1.5kg二氧化硒(生产工艺各有不同)。 中国目前满足环保需求的电解锰产能为150万吨/年。按60%开工率计算,2023年产量约为90万吨。 以此计算:预计2023年电解锰行业消耗二氧化硒约为900吨。 硒粉价格在2022年全年持续维持稳定状态。进入2023年,硒粉经历了一二月的消费低谷后,迎来了三月小阳春,价格在三个月内涨至200元/公斤。 国内硒粉价格走势图 粗硒价格在2022年上半年先跌后涨,下半年持稳,进入2023年,价格跟随硒市价格整体上涨。 国内二氧化硒价格走势图 二氧化硒价格在2022年上半年先跌后稳,下半年先涨后稳。2023年也跟随硒市价格整体上涨。 影响硒行业发展的政策因素 在工业上,硒行业危化品管控日益严格,审批门槛不断提高。新材料应用方面,化合物半导体、光伏薄膜材料、汽车固态电池等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但产业发展方向仍存在不确定性。下游市场电解锰及不锈钢产业链等受环保、限产、限电影响严重。长期看,环保及限电对电解锰影响较大,下游产能上升存在障碍,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农业上,“十四五”硒产业政策主要围绕当地土壤富硒作为抓手,多数地区仍停留在“区域产品概念”推广过程,真正落实农业种植养殖相关的有机硒生物肥、叶面肥以及饲料添加剂的产业支持政策较少,力度不足,且不同区域对富硒产品的接受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消费市场有待激发。 几种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含硒电池 锂硒电池 锂硒电池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具有理论体积能量密度大(3253 mAh·cm-3)、电导率高(1×10-3 S·m-1)、环境友好等优良特性,已经逐渐成为电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锂硒电池仍面临活性材料利用率低、库仑效率低、容量衰减快以及多硒化物中间体穿梭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在正极处采用多种碳材料、金属化合物、硒合金等进行封装改性;在负极处采用固体电解质界面方法进行保护。 硫硒电池 去年,一篇名为《NASA固态电池重大突破:能量密度约为特斯拉4680电池两倍》报道引发关注。总结得出硫硒固态电池以下五点优势: 优势1: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高达到了500Wh/kg,几乎是目前最好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特斯拉公司的4680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300Wh/kg)。 优势2: 重量更轻、体积更小。NASA的固态电池在单个外壳内将电芯堆叠在一起,这种方法使得电池重量减少了30%-40%,体积也相应减小。 优势3:安全性更高。固态电池没有液体电解液,因此降低了液体起火爆炸风险,且受到冲击后能够继续使用。 优势4:材料放电率更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研究团队成功地将电池的放电率提高了10倍,其后又提高了5倍,使研究人员距离为大型车辆提供动力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优势5:成本更低。硫硒电池,其电解质材料利用廉价且易获得的硫。 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 硒化锑(Sb2Se3)是一种新型无机薄膜光伏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合适,吸光系数大,材料物相简单,低毒,稳定,价格低廉,可较低温度制备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 其优势在于: 1、硒化锑( Sb2Se3 )为直接带隙材料,Eg约为1.1eV,吸光波长到1100nm,只需1um薄膜就可以对太阳光进行充分吸收,单结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达31%; 2、硒化锑(Sb2Se3)为简单二元单相化合物,且价格低廉,元素丰度高; 3、低毒,中美欧盟都未将Sb2Se3列为有毒或致癌物质,晶体中化学缺陷良性; 4、硒化锑(Sb2Se3)熔点为885K,300℃,5分钟即可完成晶体生长,制备能耗低,并可与高分子基底结合构建柔性太阳能电池。 磷酸锰铁锂电池 磷酸锰铁锂是一种新型的磷酸盐正极材料,通过在磷酸铁锂基础上引入锰元素,从而获得更高的综合充放电电压,相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低温特性以及低成本优势;相比三元材料有着高安全性和寿命长的优点。 由于磷酸锰铁锂综合性能优势极为突出,且弥补了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短板,被视为走向固态电池的可行性极强的过渡方案,甚至被认为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替代者。在此情况下,2023年磷酸锰铁锂材料相关项目进度按下快进键。 年产10万吨以上的三大磷酸锰铁锂项目盘点 德方纳米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天奈锦城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项目;乾运高科年产2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硒产业未来前景 以下从提升硒应用价值的角度,介绍富硒产业的发展: 1、富硒产业是硒应用领域的一匹黑马,消费量逐年上升; 2、富硒产业包含饲料及肥料、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等; 3、目前发展较快的有机硒生物肥及叶面肥、饲料添加剂等。 助推硒产业上升为国家硒战略 没有一种微量元素像硒一样对人体健康作用有如此之多;没有一种微量元素像硒一样对人体健康让人类认识扭转乾坤;没有一种微量元素像硒一样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地位彰显;没有一种微量元素像硒一样可服务于多项国家战略需求;没有一种微量元素像硒一样形成全产业链与三产完美融合。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在国际医药界和营养学界被誉为“生命之火”、“心脏的守护神”等。全世界有42个国家缺硒,我国约有2/3的地区缺硒。 硒的作用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硒能防癌抗癌;硒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硒能保护肝脏;硒能抗氧化、延缓衰老;硒能参与糖尿病的治疗;晒能保护、修复细胞;硒能保护眼睛;硒能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硒能解毒、防毒。 富硒产业未来前景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 硒是动物和人体中一些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硒-P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对癌症、胃病、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疾病、视力疾病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因而硒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和缓解缺硒引发的各种疾病。 抗癌 “切断”肿瘤营养供给;“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解除”致癌物的毒性;“提高”人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 硒产业未来前景 构建硒标准化体系,形成生物、保健、医药产品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广全民补硒意识;个性化、标准化补硒;打造招牌产品,培养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富硒产业集群,对接大健康产业。 (1)生物医药;(2)富硒农产品;(3)硒盐。 》查看2023小金属产业峰会文字直播

  • 建议将锑品列入战略储备范畴!未来锑需求缺口将持续扩大【小金属峰会】

    SMM7月21日讯:在SMM举办的 2023 SMM第十一届小金属产业峰会锑产业链论坛 上,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贸易部部长米晓君表示,如粮食的安全一样,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的粮食和血液,资源的安全同等重要。大国竞争的基础是资源的竞争。综合看,未来各国在战略性矿产资源获取与控制方面的竞争可能会愈发激烈。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着眼,将锑品列入到战略储备的范畴,发挥好市场配置作用,改善供求关系,引导市场价格。未来,锑金属在光伏领域的消耗量达到14万吨,锑需求缺口将持续扩大。同时,液态锑电池技术趋于成熟,将为储能带来新的技术选择,产业应用突破在望! 辰州矿业情况介绍 其介绍辰州矿业拥有100吨黄金精炼、2.5万吨精锑冶炼、3.2万吨氧化锑、3000吨仲钨酸铵、3000吨乙二醇锑、1000吨塑料母粒等产品年生产、加工能力。 锑行业现状 1、保有资源储量下降 2、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 3、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4、绿色环保理念没有深入到消费端 5、行业自律性不够 保有资源储量下降 1、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球锑储量约 2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48万吨(而2014年为95万吨),占比24%。而同样作为中国优势资源的钨、稀土储量都远远高于锑。 2、锑矿开发受到了严重制约,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随时面临“卡脖子”的风险。 3、锑制品使用后几乎不可回收,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静态储采比公式(储量/产量)计算中国锑矿的可采年限仅为6年。 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 产品价格低 锑资源储量低,但价格始终不温不火,早在1994年锑锭价格就突破4-5万元(同期国际市场价格突破6000美元/吨),而在前三年,锑锭价格依旧维持在4-5万元左右,直到近一年,锑锭价格才回归到7-8万元左右,但随着资源品位的下降,安全环保成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刚性上涨,开采的完全成本大幅上涨,行业整体利润率不高。 商业模式乱 当前氧化锑行业大部分以承兑汇票作为结算方式,付款期限长达6个月,本应真金白银回收的货款变成了“欠条”,然而企业在购买锑锭原料、发放工资、缴纳税款,支付五险一金、银行利息等都必须使用现金。为了资金周转,企业还需要支付2%-5%的利息成本向银行贴现。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1、没有太多税收优惠政策,产业链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削弱中国优势产业竞争力。 2、科研投入不足。由于锑是小金属,国家专项科研资金少,一般的科研院所极少投入对于锑的工艺、技术、装备的研究、而生产型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有限,导致锑冶炼工艺一直被诟病。 绿色环保理念没有深入到消费端 虽然国家的环保政策对矿山、冶炼的“三废”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但对消费端没有严格的限制措施和使用标准,以致于在产品清洁化的过程中差距很大,有些产品中含砷、铅很高,却同样能投放市场。 锑本身并无毒性,但一部分劣质锑产品其毒性主要来源于产品中所含的砷、铅含量过高。这样的非标氧化锑长期在市场流通,将会影响行业形象,更加坐实锑“有毒”论。 许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标准迎合市场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行业自律性不够 低价竞争。 “含税价”和“不含税价”、“带票”和“不带票”等市场怪相频出,导致市场价格混乱,形成了“低价竞争”的不良市场秩序。 产能扩张迅速。 为了维持产能的正常运转,为了生存,保住市场份额,企业间也难以达成去产能的共识,然而仅仅依靠市场化的手段,锑行业产能易增难减,因此行业内产能过剩与企业产能扩张的矛盾仍然将长期存在。 思考和建议 锑资源的极端重要性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不能仅以锑的经济总量来看待锑的价值。更要看到锑资源对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性。 近期,中国宣布对关键金属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除了镓和锗,在美国2022年发布的关键矿物清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锑金属榜上有名,锑矿处在美国关键矿物储备第一线,锑对国防工艺链至关重要,它被用于穿甲弹,炸药到核武器以及夜视镜等各种军事装备,在半导体和电动汽车领域,同样离不开锑,如今美国国内没有锑矿,现在中国是最大的开采和精炼锑生产国,也是美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不充分发挥出锑的价值,到时候,如果需要向西方国家购买,我们可能十分被动! 建议 1、支持关键性矿产资源开发 合理设定探矿权、采矿权,保护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上鼓励探矿增储,鼓励企业积极占有和利用好国外资源,给予关税、贸易政策上的支持。 2、提高产业集中度 3、扶持和培育好实体经济 一是建议取消承兑汇票。包括银行承兑和商业承兑。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行业内存在的走私、偷税漏税、乱采乱挖、非法开采经营,不做安全投入,不搞环境评价等行为严厉打击。 三是营造良好的价格引导。网站报价作为市场的风向标,应该站在维护好有色金属的资源价值来开展工作,广泛了解企业的情况,特别是实体企业真实的情况,到锑的主产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给出客观的价格参考。 4、建议将锑品列入战略储备范畴 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着眼,将锑品列入到战略储备的范畴,发挥好市场配置作用,改善供求关系,引导市场价格。 5、完善供给端、消费端清洁化标准 在供给端,应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配套完善好相关政策法规,倒逼企业加强自身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控制产品中杂质元素,引导绿色环保消费。 在消费端,应建立严格的限制措施,禁止“毛氧”“次氧”等作为氧化锑合格产品进入消费端,加大对消费品阻燃性能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阻燃法律法规,拓宽覆盖面,提高立法与执法之间的连贯性,依靠法律法规强制性推广,让“阻燃”观念深入人心。 6、提高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 着力提升“四个水平”“两个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成本控制水平,产品推广应用水平和绿色环保水平。 资源保障能力和开发加工能力,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来谋划资源布局,建立大资源战略,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7、积极拓展下游消费 一是紧抓传统消费领域。积极扩大锑在阻燃领域的应用,针对当前纺织、化纤行业因规避废水含锑现象,开始推广使用无卤阻燃产品,氧化锑的使用量开始减少,应努力维护传统的消费领域拉动消费回归。 二是要培育新兴消费领域,扩大锑品的多样性高端需求。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截止到2023年7月1日,光伏玻璃在产产能达到91190吨/日,目前在建的产能达到56570吨/日,公布拟建产能253550吨/日,按照焦锑酸钠在光伏玻璃中的应用比例约为0.2%,含锑金属量在49%-53%的添加来计算,未来,锑金属在光伏领域的消耗量达到14万吨,锑需求缺口将持续扩大。同时,液态锑电池技术趋于成熟,将为储能带来新的技术选择,产业应用突破在望! 》查看2023小金属产业峰会文字直播

  • 大咖分享:太阳能组件成本变化 全球供需情况及展望【小金属峰会】

    SMM7月21日讯:在SMM举办的 2023SMM第十一届小金属产业峰会--稀散金属论坛 上,贵溪大三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军介绍了组件成本、钙钛矿技术在碲化镉太阳能组件中的应用、碲消费量展望等内容。 组件成本比较 2022-2023年晶硅太阳能组件成本 组件价格=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材料+税费 2022年每W组件价格=硅料240元/KG对应硅料0.7元+硅片0.2+电池片0.2+组件0.7+税费0.1元=1.9元。 2023年每W组件价格=硅料80元/KG对应硅料0.23元+硅片0.2+电池片0.2+组件0.7+税费0.1元=1.43元。 2023年碲化镉太阳能组件成本 2.9亿美元/GW =0.29$/w =1.97人民币/w 备注:1GW = 1,000,000,000W USD1=RMB6.8 钙钛矿技术在碲化镉太阳能组件中的应用 2023年5月中旬第一太阳能公告,其将最多支付款8000万美元(其中首期款约3800万美元,且后期将根据未来达成某些技术里程碑的情况再支付4200万美元)收购瑞典Evolar公司。 Evolar公司能够利用独特的蒸发技术涂覆钙钛矿薄膜层,即“PV Power Booster”技术。这项技术以最低的成本将电池能量产量提高25%。 此次收购将加速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开发,以实现钙钛矿薄膜串联电池在CadTel组件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极有可能最早在2024年在第一太阳能佩里斯堡工厂投入使用。  供需情况 2022年供应情况 2022年全球需求情况 展望 美国第一太阳能 2022年产量10GW → 2025年产量20GW;2022年碲消费量700吨 → 2025年碲消费量1400吨。 中国太阳能 2022年产量1GW → 2025年产量5GW;2022年碲消费量100吨 → 2025年碲消费量500吨。 其他行业消费 2022年碲消费量500吨 → 2025年碲消费量500吨。 合计 2022年碲消费量1300吨 → 2025年碲消费量2400吨。 》查看2023小金属产业峰会文字直播

  • 铋行业现状、铋价走势及主要生产企业介绍【小金属峰会】

    在SMM举办的 2023 SMM第十一届小金属产业峰会稀散金属论坛 上,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主任陈江宜对2022年铋业市场进行回顾,并对其前景做出展望。他表示,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资料显示,全球铋金属储量约33万吨。中国的铋储量居世界第一,储量大约为24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6%;储量基础约为47万吨,占世界的69%。 铋金属应用 铋金属特性 铋为灰白色并带有粉红色的脆性金属。铋是逆磁性最强的金属,在磁场作用下电阻增大而导热率下降。除汞外,铋是导热率最低的金属,其与硒、碲的化合物均具有半导体性质。 铋在自然界中的状态 在自然界中,自然铋相当罕见,通常以树枝状、片状、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出现。 铋的矿物大都与钨、钼、铅、锡、铜等金属矿物共生,很少形成有单独开采价值的矿床,所以需在其它主金属选矿过程中分离出铋精矿。铋也常进入其它主金属提炼过程的副产物中,如铅阳极泥、铜、锌、钨熔炼及吹炼的渣料及烟尘中,国内自冶炼渣料及烟尘中回收的铋金属占国內铋金属产量的50%以上。 铋金属主要用途 铋行业现状 全球铋的储量及分布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资料显示,全球铋金属储量约33万吨。  全球铋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墨西哥、秘鲁、日本、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以及玻利维亚等。 中国的铋储量居世界第一,储量大约为24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6%;储量基础约为47万吨,占世界的69%。 产业现状 铋市场走势 精铋价格走势 下图是SMM 99.99%精铋自2012-2022年价格走势,其中标注了几大关键节点铋价变动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到,自2022年到2023年间,铋价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 》点击查看SMM精铋产品现货价格 铋精矿价格走势 下图是2017到2022年柿竹园公司铋精矿销售价格表: 铋发展前景 铋精矿主要生产企业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铋储量达19.8万吨,其主要产品包括钨、钼、铋、萤石、铁、硫。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一家集采矿、选矿、资源综合利用、冶炼加工、铋系新型材料研发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矿山企业。公司现已形成生产规模为采掘总量350万吨/年、选矿处理量230万吨/年,冶炼产能11000吨/年,是全球最大的钨精矿、仲钨酸铵生产企业和亚洲最大的铋精矿供应商,是全国伴生萤石综合回收最大的企业和保障国家战略资源供给的重要矿山,是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铋主要生产企业 》查看2023小金属产业峰会文字直播

  • 锗资源及再生锗资源种类介绍 锗供需现状及价格分析【小金属峰会】

    在SMM举办的 2023 SMM第十一届小金属产业峰会稀散金属论坛 上,江苏宁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樊启鸿介绍了锗产业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他表示,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红外领域锗需求增加,另外光伏和光纤领域锗需求也有明显增速,带动锗市场快速发展,锗价格逼近万元。2022年,国内新增产能陆续释放,需求增速不及产量增速,逐渐呈小幅过剩状态。2023年上半年,受原料供应减少和国储的影响,锗价以高位运行。展望下半年,锗价将因原料供应情况而波动。 锗资源 全球锗资源比较贫乏。锗属于稀散元素,通常被视为多金属矿床的伴生组分,形成独立矿物的几率很低。目前锗资源主要来于锗煤矿、铅锌矿、铜钴矿。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国土资源部及其他相关数据统计,全球锗资源储量前四位依次为中国、俄罗斯、美国、刚果金。 我国已发现锗资源主要集中在“川滇黔锗成矿带”、“滇西临沧富锗煤成矿带”、“蒙东锡林郭勒富锗煤成矿带”三个成矿带,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原生锗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原生锗资源来源分布中,有75%来自于铅锌矿,14%来自于铜钴矿,11%来自于含锗煤矿。 2022年锗生产方面,云南地区生产锗在全国占比高达54%,广东地区则在13%左右,江苏地区占比在12%左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来源于含锗煤矿的锗资源面临高品位含锗煤消耗过快的缺陷,因此,现在大多数是低品位含锗煤; 铅锌矿中伴生的锗资源将是我国原生锗的主流原料来源;除了从含锗煤矿、铅锌矿中提取锗外,还需关注其他类别伴生资源; 锗在光纤生产、半导体材料及元器件生产领域生产加工中会产生大量含锗废料,是优质的锗再生资源。 国内再生锗资源种类 锗产业链 概括来讲,金属锗行业上游主要是煤炭加工和锌冶炼业,下游则主要是光纤、红外成像仪、太阳能电池等应用行业。在我国,相对其他稀散金属,锗产业链先进而完整。 从全球锗产业链来看,无论从原生锗的供应还是到锗中间材料的加工,中国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锗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中国在锗的制造和应用上,仍处于行业的上游或初端,多以二氧化锗、金属锗和粗加工生产和供应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产品较少,附加值不高。 从国内主要企业目前状态看,已经基本完成产业链布局的有云南锗业、驰宏锌锗、广东先导(安徽光智)、江苏宁达。 国内自主铅锌资源型的锗企业包括驰宏锌锗、中金岭南和罗平锌电。其他国内大型锌冶炼企业有锗渣、锗精矿出售的主要有辽宁中冶葫芦岛锌业公司、陕西东岭集团、豫光金铅、盛屯矿业四环锌锗和广西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公司。 我国云南和内蒙两个地区煤炭资源中含锗丰富,内蒙总量大,但品位较低。内蒙古利用原煤生产锗的企业是通力锗业。 云南以褐煤为原料的企业主要是云南锗业。 个别铜矿中含锗较高,如嘉能可旗下位于刚果的矿山的铜钴矿中含锗,在制成钴白合金后出口至华友钴业衢州工厂进一步处理,分离出的锗氢氧化物。 在广东、湖南、云南、内蒙等地集聚了大量以回转窑火法富集+锌盐和锌冶炼湿法联合工艺为模式的综合回收企业,比如云南五鑫、广西誉升等,这些企业汇聚全国甚至利用进口含锗物料。 锗的供需现状 以下是近几年SMM锗锭价格的走势情况,具体如下: 》点击查看SMM锗产品现货报价 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红外领域锗需求增加,另外光伏和光纤领域锗需求也有明显增速,带动锗市场快速发展,锗价格逼近万元。 2022年,国内新增产能陆续释放,需求增速不及产量增速,逐渐呈小幅过剩状态。 2023年上半年,受原料供应减少和国储的影响,锗价以高位运行,下半年锗价将受原料供应情况而波动。 》查看2023小金属产业峰会文字直播

  • 兴业银锡:银漫矿业未来生产能力将在银漫二期投产后再一次跃升

    兴业银锡表示,银漫矿业未来生产能力将在银漫二期投产后再一次实现跃升。标高690米以下属于斑岩型中高温热夜脉型成矿,超大型厚大矿体,从目前探矿打孔来看,标高690米以下地质品位基本与标高810米-690米保持一致。 银漫矿业属于多金属矿,采选成本无法细化到每一个金属。 银漫矿业目前可行性研究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目前正在办理自治区立项手续,预计于2023年10月左右取得立项批复;将在2024年开工建设。 目前银漫矿业已基本实现大型机械化、远程操控无人作业,因此智能抛废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 银漫矿业以往所采是低锡高硫难选矿石,自2023年起拟采的富锡低硫型原矿,主要品种锡的品位将由原来的0.6%-0.7%提升至1%-1.2%。 截至目前,唐河时代恢复建设工作仍在推进中,唐河时代仍处于建设期,根据复工进度,预计2023年底前无法实现投产。

  • 兴业银锡表示,银漫矿业未来生产能力将在银漫二期投产后再一次实现跃升。标高690米以下属于斑岩型中高温热夜脉型成矿,超大型厚大矿体,从目前探矿打孔来看,标高690米以下地质品位基本与标高810米-690米保持一致。 银漫矿业属于多金属矿,采选成本无法细化到每一个金属。 银漫矿业目前可行性研究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目前正在办理自治区立项手续,预计于2023年10月左右取得立项批复;将在2024年开工建设。 目前银漫矿业已基本实现大型机械化、远程操控无人作业,因此智能抛废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 银漫矿业以往所采是低锡高硫难选矿石,自2023年起拟采的富锡低硫型原矿,主要品种锡的品位将由原来的0.6%-0.7%提升至1%-1.2%。 截至目前,唐河时代恢复建设工作仍在推进中,唐河时代仍处于建设期,根据复工进度,预计2023年底前无法实现投产。

  • WBMS:2023年5月全球精炼锡供应短缺0.44万吨

    外电7月19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5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2.94万吨,消费量为3.37万吨,供应短缺0.44万吨。 2023年1-5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13.93万吨,消费量为13.64万吨,供应过剩0.29万吨。 2023年5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78万吨。 2023年1-5月,全球锡矿产量为12.55万吨。

  • 外电7月19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5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2.94万吨,消费量为3.37万吨,供应短缺0.44万吨。 2023年1-5月,全球精炼锡产量为13.93万吨,消费量为13.64万吨,供应过剩0.29万吨。 2023年5月,全球锡矿产量为2.78万吨。 2023年1-5月,全球锡矿产量为12.55万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