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011

  • 事关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 国新办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国新办26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并答记者问。 商务部:鼓励和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消费方面,我们将鼓励和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壮大绿色、数字等新型消费,推动服务消费创新发展。外贸方面,将综合施策,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办好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我国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 郭婷婷表示,展望今年全年,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支撑消费增长势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也在持续增强,新潜能不断释放。我国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 商务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 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 郭婷婷表示,2024年,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我们攻坚克难,付出更多努力。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海关总署: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有底气 我国外贸开门红“红”在哪里?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是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第一。二是出口、进口“双增长”。三是“三个优化”:市场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四是“四个提升”:微观活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提升;跨境流动活跃度提升;企业信心提升。尽管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有基础、有条件,我们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有底气。 海关总署: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6.6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6.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一规模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我国全年的外贸总值。 工信部:前2个月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1—2月,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较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前两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民间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1%。工业出口增速明显回升。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1—2月,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工业外贸总额同比增长5.5%。其中,机械、家电等行业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我国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前两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连续三个月加快增长。新动能产品增长较快,例如,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2%和49.5%。信息通信业保持稳步增长。1—2月,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应用在工业领域深入推广。2024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潜力。工信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工信部:将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当前,5G应用在工业领域深入推广,我们将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同时,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工信部: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按照已经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能力,还要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验验证平台。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在已有的178家国家高新区、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上,今年将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等工作,推动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工信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推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第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以优质供给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我国在轨道交通装备、通信设备等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今年1—2月,智能手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实现高速增长。第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同时,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今年1月,我部联合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工信部: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 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接续投入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下一步,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投入。深化产融合作,与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探索“股贷债保”联动等方式,加大金融对制造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商业航天、内河船舶、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接续投入。

  • 2024年1月,我国共进口板材35.9万吨,环比-35.58%,同比-28.34%; 1月,我国共出口板材469.3万吨,环比-10.85%,同比+31.07%;其中,热轧、带钢、涂层板(带)、电工钢板(带)等板材品种出口同比大幅增长。

  • 3月26日讯:近期,金川镍都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镍都实业)金川机械牌设备出口量快速增长,2台25吨矿用卡车发往俄罗斯。此批首次搭载国产发动机的25吨矿用卡车,合同总数量为6台,将分批交予俄罗斯科穆纳尔矿业公司。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镍都实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发制造井下无轨设备,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过程,突破了一次次自主研发的技术“瓶颈”,如今的金川机械牌井下无轨设备以 “甘肃名牌”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并站稳俄罗斯及中亚、非洲市场。 今年1月份,镍都实业子公司井下无轨设备制造公司(以下简称井下无轨制造公司)对俄罗斯远东公司出口9台30吨矿卡,引起科穆纳尔矿业公司密切关注。镍都实业销售团队趁热打铁,促成俄罗斯客户到厂考察。通过现场参观和多方了解,该公司的无轨设备产品从品质、价格等方面得到客户认可,决定采购6台25吨矿用卡车。 在科研团队及矿山实验平台的有力支持下,井下无轨制造公司走自主创新国产化道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安全环保出发,锚定技术创新、产品数控化不断加快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步伐,满足了国内外客户对重型装备的智能化、个性化、环保型需求。从井下铲运机、矿用卡车、凿岩钻车到工程服务车、运油车、运人车、水泥罐车等产品,该公司逐步打破该领域进口设备垄断的格局。一系列新型井下无轨设备畅销国内并出口20多个国家,尤其是深耕俄罗斯及中亚市场。目前,俄罗斯的5家矿业公司、中亚5国的9家矿业公司长期使用金川井下无轨设备。 “下一步,镍都实业公司将从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切实保证用户的设备使用,为俄罗斯有关公司推介自产的其他无轨设备产品,谋求更多出口订单,开拓更加广泛的国外市场,助力集团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无轨设备制造公司技术员张仕超说。 原标题:《金川机械牌25吨矿用卡车出口俄罗斯》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